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四八卷) 2008/4/19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194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三段第二小段,偈頌第九首看起:
【我觀一切法。皆悉得明了。今見於如來。決定無有疑。】
這首偈是菩薩以自己修行證果來給我們做一個證明。『我觀一切法』,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很簡單,只有兩句話,把這首偈的宗旨顯示出來了,「此親自證,希眾無惑」。在如來三轉法輪這是最後作證轉。這個三轉,第一個是示現,根利的,煩惱輕的,看到佛的形象就明白了,就能夠證入,上上根人。第二類的煩惱習氣比較深,他看不出來,認為世尊種種示現與自己都不相干,所以佛必須要開口說明、教導,勸導他,所以叫勸轉。煩惱習氣最重的,勸他,他也不敢接受,「我的罪業太重,你們能做到,我做不到」,所以佛必須要作證,做出證明,他就相信了。這是佛教化眾生,因為眾生根性不相同,他教學的方式也就不一樣,這是我們要知道的。一切慧菩薩自己說,「我觀一切法」,這個觀就是前面所講的真止、真觀,才把一切法的實相(真實相)看明白,通達明瞭了,通達明瞭就見佛了。佛是什麼?佛就是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法性,法性是佛;法性所現的一切相,法相,法相跟法性是一不是二,所以法相也是佛。『今見於如來』,決定不疑惑了,疑斷了,疑斷了這個性才叫做真性。
現在我們學佛的同學,現前遇到許多災難,深深體驗到生老病死苦。這些苦從哪來的?佛在經教上告訴我們,無一不是業報。我們造的是什麼業,現在要承受這個果報。你沒有見性,那你就必須要承受。見性之後,那業消了,報有沒有?在理上講,報沒有了。可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給我們示現有馬麥之報,有琉璃王滅釋迦族之報,這是什麼意思我們要懂得。這裡面含的意思是告訴我們,「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給世間人做個示現,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應當要謹慎,否則的話,成了佛還是要受這個果報。那是示現,示現也不是假的,為什麼?佛沒有妄語,佛沒有戲論,戲論就是開玩笑,佛決定沒有。佛所顯示的,佛所教導的,沒有一樣不是真實的,這我們一定要明瞭、要懂得。
不但是佛法,我們看到美國,這過去不久的一個預言家,世界知名,凱西,他是在第二次大戰當中過世的。他的預言,我們讀了他的一些報告,他有不少書,我們看到他是一個靈體附身的,不是他的能力。這個靈跟他非常有緣,而且是來報恩的,非常善的一個靈體附在他身上,他有能力給人治病。實在講他好像只有初中畢業,並不很聰明,他什麼也沒有學過,居然醫院裡治不好的疑難雜症到他那裡都解決了。這是靈附在身上,附在他身上。他是很像催眠一樣,他不是給別人催眠,是自我催眠,他自己在好像似睡非睡的那個狀態之下,靈附身了。這個病人不在面前也沒有關係,隔幾千里路他都可以治,只要告訴他,這個病人叫什麼名字,他多大年齡,他現在住在什麼地方,你這一告訴他,這個靈就能找到,無論多遠,他就能找到;找到,他去看病。怎麼看?這個靈會進到病人的身體裡面,等於在身體裡面去檢查他的五臟六腑哪裡出毛病了,什麼原因出的毛病,那就很清楚,他會說出來。然後告訴你用什麼藥去治。確實,你病就治好了。他也沒有固定收費,供養隨意,絕不欺騙人,是這麼一個人。一生替人治病,治好,好像有一萬四千多個病例,這些病例都有完整的記載。他在沒過世之前,就建立一個圖書館,專門收藏他的資料,現在全世界有很多人到他這個圖書館去研究。那是靈體附身。靈體不附身的時候,他跟平常人一樣,很普通的一個人。他有很多預言,也說了我們這個世界的前途。我們看到美國有一張地圖,他知道,他說那是真的。他說這個地圖發生在什麼時候?二一00年。他說二一00年的時候他會回來再看看這個世界。我記得他說過一句話,他說這個地球上的人,一生所有一切的遭遇沒有一件是沒有前因的。那就是說明,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所有遭遇都有前因、有後果。如果不覺悟的人,隨業流轉。隨業流轉裡面有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自己不肯放下,不肯放下分別執著,決定有冤冤相報。對於冤冤相報的事情他講得很多。這個說法跟佛在經上跟我們說的是不謀而合。
所以真正學佛的人不能造業,過去所造的業要知道懺悔,普賢菩薩教我們「懺悔業障」。怎麼懺法?學佛的同修當中,無論是在家、出家,哪一個不想把業障懺除!業障,我們不能否認,你在六道你就有業障,你沒有業障你不會在六道,這是肯定的。六道裡面,縱然你到了天道,我們知道天有二十八層,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有沒有業障?有!他要沒有業障,他就超越六道輪迴,他超越不了就是業障。業障沒有遇到緣的時候,潛伏在那裡,不是沒有了,佛法裡面講「不起現行」,就是它不起作用,它伏在那裡,遇到緣它就發作。一般講,一個人在少壯,我們說走運的時候、氣很旺的時候,冤親債主他避開,他這個時候不找你,惹不起你。可是我們這個氣壯是不能保持很久的。你看中國人常講,每個人的運,五年一轉運。你一生當中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差的五年。大概總是最差的五年是你臨終前五年,這是最差的。在這個階段當中,是最容易為冤親債主所逼迫的一個階段。他們逼迫的手段真是千奇百怪,我們一般無法預料的,會讓你痛苦,讓你煩惱,讓你得一些疾病,那都是他在報復。
這些問題怎麼解決?我在這些年來遇到許多人提出這個問題,總的來說,我們怎樣把這些業障懺除?我在初接觸佛法的時候,我沒有問,老師就把這個答案告訴我了。因為我的業障很重,自己不知道,老師看得清楚。前世沒有修福,所以這一生貧窮下賤,是個什麼樣的命?是個要飯、叫化子的命。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貧賤到極處,前生沒修,就是沒有修財布施,待人苛薄,貢高自大,命裡就賤;沒有修無畏布施,不懂得照顧別人,對待別人是增加人的痛苦,不是給別人歡樂,所以果報是短命。好在還有一點善根,這大概是多生多世累積下來的,有一點智慧,接觸到佛法能生歡喜心,所以老師教我要認真去懺除業障。怎麼懺除法?我那個時候剛進佛門,對佛法裡面的規矩什麼都不懂。老師告訴我,真正懺悔,這些儀式、規矩不重要,他老人家在那個時候告訴我,這我第一次聽到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以後我們學了多年,這才明白,形式是什麼?形式是表演,表演給社會大眾看的,目的是接引大眾入佛門。實質呢?實質那是提升自己境界,那是懺除自己業障,這才是實質。我們才懂得儀規真正的作用。當然我們也不能夠疏忽,你要做出樣子給別人看。在寺院裡面,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模有樣,團體裡面大眾歡喜,外面信眾看到也歡喜,不信佛的人看到對你也尊重,這叫自利利他。所以實質是自利,形式是利他。形式裡頭要有實質才產生攝受的力量,這有攝受力。形式裡面沒有實質,它不產生攝受力量,人家看到很好,很好看、很莊嚴,看完之後不會感動,看完就完了。如果有攝受的力量,看完之後他受感動,他念念不忘,他還想繼續看,繼續來追求,這就不一樣了。
真正懺悔是什麼?佛家講的跟儒家講的是完全相同的,叫「後不再造」。我知道錯了,從今之後不犯同樣的過錯,這叫真懺悔,絕對不是今天在佛菩薩面前發露懺悔了,明天還照幹,那這就不靈了,也就是真正的改過自新。所以天天要反省,要檢點自己的過失,發現之後就真正肯改,這叫真的懺悔。真改,那就是真心決定相信佛的標準。佛的標準很簡單,入門,教導我們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你看看十條,三十個字,第一「不殺生」。每一條都是舉一個例子,這要知道。不殺生,裡面講究的很多,《沙彌律儀增註》裡面說得詳細,不但不能殺一切有情眾生,有情眾生,人,包括所有的動物,連微生物都不能殺他;不但不能殺他,不能惱害他。惱害都是殺業的一分,我叫他生煩惱,我叫他不痛快,這都是屬於殺業的一分。所以「不殺生」這一條要做到不惱害一切眾生。那眾生看到我他就不歡喜,菩薩怎樣?菩薩一看到他就避開了。菩薩守住佛陀的教誡,「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眾生看到你不歡喜的時候,就應當避開,不必他趕你,自動趕快走,他看到你走了他就高興,這是菩薩。久而久之,你就能感動他,感動大家,也感動了冤親債主。所以要懂得化怨為親,就是感化冤親債主,把他變成和自己親人一樣;化敵為友,敵對的人要感化他,變成自己的好朋友,這是真正修懺悔法,真正在懺除自己的業障。這是第一條,我們舉這個例子來說,細說在戒律。
第二講「不偷盜」,偷盜的範圍非常之大,所以經上講,什麼叫偷盜?叫「不與取」。事物雖小,它有主,你要想取得,主人沒有同意,你就取得,那就叫盜。我通常解釋是用很淺顯的話,就是佔便宜的念頭,無論你是對個人、對團體,甚至於對國家。我們國民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我們怎樣想個方法我少繳一點稅,這個念頭不好,這個念頭是盜心,我想少繳一點稅,鑽法律的漏洞,這都是不學佛的人。學佛的人是什麼?學佛的人修布施,我怎麼會佔便宜?我巴不得多布施一點,對國家納稅也是布施,對全國人民的布施。所以菩薩繳稅是非常歡喜,為什麼?他修福。所以他沒有盜心,決定沒有佔人一點便宜的念頭。佔人便宜的念頭,我們命裡面的福報就虧折,打折扣了。
一個人一生的受用,在中國人講祿,祿是財富上的受用,物質上的受用,你命裡面有多少。命裡面很多的話,如果你還是有盜心,有佔便宜的念頭,你的祿就會減損。譬如你命裡面該有一百億,這大富,用不正常的手段去賺錢,用欺騙的手段,大概你一生賺下來可以得五十億,你想想看,已經打了對折,命裡本來有一百億,你一生只能享受五十億了。如果你用心很毒、很惡,不顧別人,那個折扣就打得更大,可能你這一生只能到三十、二十億,打了二折、三折,這不是八折,二折、三折了。這世間人不懂得,自以為聰明,我賺了多少多少,不曉得已經打了好大的折扣。所以中國人常講「傻人有福」,這傻人有傻福,「吃虧有福」,這有道理。他沒有佔別人便宜的念頭,他沒有盜心,別人佔了他的便宜,他會不會有損失?不會,他只會有增長,他不會損失,所以他的福報就愈來愈大,是這麼個道理。有佔人便宜的念頭,他的福報就愈來愈小,這是事實真相。這世間人不懂,世間人不相信,虧吃大了,吃虧的不是別人,是他自己。
所以施,布施,那個時候老師教給我,真的,他是教給我改造自己的命運。老師慈悲,並沒有直接跟我講,講了是怕我們年輕聽到難過,教給我們這些方法全是改造命運,就跟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一樣。了凡先生遇到雲谷,那個時候大概四十歲,四十多了,雲谷禪師可以跟他講明白。我剛剛學佛才二十六歲,什麼也不懂,所以老師對我的教誨非常含蓄,教我了,我並不知道老師的苦心。到以後,講經多年,才恍然大悟,所以對於老師非常感恩,一生都不會忘記,念念都不捨棄老師的教誨。所以施財得財富,你不必問,他騙你,你還是得福。他造業,他命裡財富虧欠,我不造業,我命裡財富還是繼續在增長。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要積財,布施是愈快愈好,果報迅速的現前。
這樁事情,從老師教導之後,他教施法,布施法得聰明智慧,布施財得財富,布施無畏得健康長壽。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我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艱難,自己飽自己是勉強維持,這一個月當中拿的這一點薪資,我們現在講工資,能不能到館子裡面去吃一餐飯?大概只夠上館子一餐,你這一個月工資就沒有了,所以我們從來沒有上過館子。待遇非常微薄,哪來的錢布施?老師就問我,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可以,這個沒有問題。一塊錢行不行?一塊錢行。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布施,要養成布施的心。那一毛、一塊,因為那個時候剛剛進佛門,看到寺廟裡面常常有人拿了一個單子,在邀集大家我們放生、印經,大眾出錢,多少不拘。我們看到印經,印經屬於法布施,我們捨個一塊、二塊。放生,放生是好事情,屬於無畏布施,救命,那果報是健康長壽。我們就真學、真幹。
以後學佛,看到印光大師的行誼,就死心塌地了。因為印光大師一生他就印經,他不搞別的,四眾對他的供養,他就一個開銷,就是印經。錢多了,你看他自己辦了個印刷廠,蘇州報國寺的弘化社,那是佛經流通處,自己印刷,自己可以印。他用鉛字排版,印得都很好,字又大又清楚,紙張裝訂都很考究,可以稱得上是近代的善本,這個功德無量。所以我們捨財,這是財布施,但是這個財是印經,同時就是法布施,一舉兩得。我們真的從一塊、二塊去附印,參加印經。到現在五十七年了,這開始到現在五十七年了,五十七年我們居然能夠贈送一萬套《大藏經》,這是從前作夢都不敢想的,連想得一套《大藏經》都不敢想。那一套《大藏經》,我在那個時候的工資需要多少時間?三年。三年把所有一切開銷全部都省下來,三年才能夠請到一部《大藏經》,多麼困苦!請《大藏經》的時候,我那個時候每個月的零用錢不超過十塊錢,最節省的時候八塊錢,過一個月,為了要拿去請經,你說多艱難。老師講的話真的是兌現了,愈施愈多。
現在,我們聽說台灣的商務印書館要再版《四庫全書》,我聽到很歡喜。它那個時候,出《四庫全書》的時候,我沒有能力買。到最後,有個居士他要供養我一筆錢,數目字也很大,我就告訴他,你把這筆錢去買一套《四庫全書》給我。所以他就送了一套《四庫全書》給我,是商務印書館第一次印的最後一套。這一套書現在放在澳洲淨宗學院,不容易!世界書局印《四庫薈要》,我那時接受人家供養,有錢就買,有錢就買,還不錯,陸陸續續我一共買了五十多套,分送給國內每個省、自治區、特別市(像上海、北京市),大概一共有將近三十個單位,三十一個單位的樣子,我選擇每個省市最好的一個大學,我送一套,所以送了三十幾套《四庫薈要》。那個時候用美金計算一套是兩萬美金,也不少年,先後總共五十多套,就是一百萬美金,做了這個事情。現在商務印書館再印再版,我現在有這個能力了,所以我就跟他買了一百套。他預約的定價,用美金計算一套是五萬六千八百多塊錢。我訂的這個數字很大,我一下就要一百套,所以他對我特別優惠,大概是五萬塊錢一套,這一百套就是五百萬美金。
所以布施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要去積財,積財喪道。印祖給我們做的示範,我們想想非常有道理。這些法物流通在外面,無論是世間法跟佛法,幫助人開智慧,幫助人破迷開悟,大好事情。所以印祖一生不建道場,為什麼?道場真正有道,真正有修行人,這個道場是無量功德。如果這個道場沒有道,沒有修行人,那就是老師常講的,「有廟無道,不能興教」。建造這個道場的時候,如果裡頭還有心行不善的人想爭奪這個地方,那個罪業就更重了,你造的這個地方叫鬥爭道場,這個過失就大了。所以印光大師教導我們,我們這一代人,這個時代的人,建道場建小道場,共修不超過二十個人。為什麼?你生活容易維持,有二、三位得力的護法,你就一點都不操心了。自古以來,佛門裡面常講「身安則道隆」,佛法常說「法輪未轉食輪先」,你生活要安定你才能辦道,生活不安定你就不能辦道。所以中國古代道場,經濟來源是固定的。大富長者們對寺院的布施,他不是布施錢,他是買田地、買山林布施給寺院。寺院有田地、有山林,田地山林交給農民去種植,有收成的時候分一份送給廟裡,就好像納租一樣。所以寺院的經濟有固定收入,它不靠信徒,它不要化緣,它也不要做這些經懺佛事接待外人。所以寺廟真的是清淨道場。通常寺院沒有人來,不像現在有觀光旅遊,從前沒有,交通都不方便,所以無事不登三寶殿,寺院清靜。
印祖教導我們的,小道場,堅固、實用就好了。這樣的道場送給人,人家瞧不起,都不要。別人都不要,就沒有人爭了,你的心才能安。建築得富麗堂皇,每個人都動心,心就不安了。住在裡面的人要想到怎樣守護,不被別人奪去了,你看提心弔膽;外面人起了歹念、起了惡念,所以這都是弊病。祖師教導我們的,在這個時代,他有道理,愈想愈有道理。從前的寺院叢林建得富麗堂皇,那是國家建的,皇上建的。我們看到很多寺院的匾額,你看上面「敕建」,敕建就是皇上建的,皇上降聖旨命令地方官員建的這個寺廟,所以它屬於國家的,它是十方道場。建好之後,地方官員禮請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來主持,真的辦道,道場真的講學,所以有道風、有學風。道風是修行,修行有一般的,一般就是規矩,就是戒律,所以我們講《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沒有一個做不到,個個都做到了,道風,這是共同的。還有不共的,不共是修行的方式。像我們這個道場,念佛,念佛堂,那另外有的道場是有禪堂。大概到末法時候,禪堂跟念佛堂是最盛行的。這叫有道。有學,學是講經、研教。這是真正的道場。像這樣的道場多半是國家護持的,國家建立的。私人建立的也有,那都是大富長者,或者是高官退休之後,把他的家宅奉獻出來,從前家宅是大家庭,捐獻出來做為寺院,供養三寶。出家人自己去募化建立的,多半是些小道場,小茅蓬。
現在科技發達,交通便捷,特別是資訊,所以整個社會改觀了。我們要如何因應這個社會?這是大學問。想想印光大師的教誨,那就真有道理了。我們不可以跟別人比道場大,這個觀念錯誤;不能比,我這個道場信徒多,我這個地方供養豐富,不要去想這個,那你完全造的是三途業,果報在三途,來生人天都得不到。一定要曉得,認真修行,落實三個根,給四眾同修做好樣子。誰做?我做,每個人從自己自身去做起,這個團體就莊嚴了,這是真正的佛法道場。佛法道場的出現,必然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所以決定要持戒,決定不怕苦。佛教導我們這兩句話,這最後的遺教,「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兩句做到了,道業沒有不成就的。
現在為什麼鼓勵大家研究教?因為社會大眾,這是全世界的,對宗教產生很大的誤會,都說這是迷信;對佛法誤會就更深,為什麼?佛法現在沒有人講經,沒有人介紹,所以這個誤會就愈來愈深。我們四眾弟子都有責任,對社會,把什麼是佛法講清楚、講明白,這個功德大!道場的護持是一樁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這個道場的主持人,他肩負起這個地區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寄託在他身上,就是這個學校。道場是個學校,方丈住持是校長,他要負起教育的責任,他自己上不上課沒有關係,他所主持的是教學的政策、方向、目標,只要能把這個堅定了,什麼人來教,他可以聘請教員。所以講經說法的是教師,住持是校長,當家是總務長,學校的總務長,維那是學校的訓導長,首座是學校的教務長,他們執行校長的決策,落實校長的教學理念,帶頭是校長。所以這個教育辦得成功,普度眾生,第一個功勞是誰?是校長,不是法師。你看學校辦得好,政府獎勵是獎勵校長,獎勵所謂綱領執事,綱領執事就是三個人,教務、訓導、總務,而不是獎勵教員,教員多了。教員一生就當教員,好好的把這一門功課教好,他的責任就很圓滿了。所以教員在整個教學裡面他奉獻的是少分,而主持,那奉獻的是全分,是圓滿的,這個道理要懂。
所以綱領執事,寺院裡面,就是這些行政人員、校長,都是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他們這些人通宗通教,智慧廣大,處事待人接物善巧方便,圓融自在,才能把佛教興旺起來。現在我們佛教衰了,衰在哪裡?弘護人員都沒有了。方丈、首座、維那、監院是護法,這是一個學校裡面的綱領執事,我們在這裡教學的是教員,在那裡接受教育的是學生。佛法在這個世間能不能久住,責任是在方丈,是在綱領執事,不在講經的法師;講經法師是無能為力,他是教員,哪個學校聘請就到哪裡去,哪裡有緣就到哪裡教,這一定要知道。你知道這個,你才曉得這一個道場建立在那裡意義多重大,責任多麼重大。弘護是一體,弘法的人離不開護法,就是當教員的人離不開學校,學校離不開教員,學校要沒有教員上課,這學校就有罪過了。所以弘護是一體,弘護要密切合作。在過去,護持佛法的人多半都是什麼?弘法法師退休了,年歲大了。我早年講經常說,四十歲之前我們是教員,認真學習,四十到六十,這二十年擔任執事,護持佛法。所以這護法的人是從教員退休下來的,他懂教育,他內行,他不外行,真正能把佛法護持好。六十以後?六十以後幹自己的事情了,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弘護兩方面都要捨棄,都離開了。他的言行舉止都給後人做最好的榜樣,多半住在山林裡面,不下山,不問世事了。不但世事不問,佛教裡面的事情也不問了,給我們做真正的典型,真正的模範。最後一個典型,你看他往生自在,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就是作證轉,最後一招是作證轉。
了解這個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就曉得我們怎樣修懺悔法,還是要讀經!佛怎麼樣教我,我就怎麼樣做。在現前這個時代,什麼最重要?弘法最重要,念佛最重要。弘法重要的是讓自己明白道理,你說我們今天真心想求懺悔,不知道怎麼懺悔法,這就是學得不夠。真正通達明瞭了,沒有疑惑了,這問題解決了,斷疑生信,功夫得力了,這自受用。自己學好之後,可以利益別人,遇到有緣人來問你,你可以把它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他不再誤會了,讓他對佛法起尊敬的心,甚至於他歡喜學習,那你就接引大眾了,你帶一個人進來了。這個人將來成就,那就是你自己成就,你接引他進來的,你幫助他成就的。你就曉得,沒有弘法的人就沒有護法的人,總是弘法在先,護法在後。釋迦牟尼佛一生弘法,給我們示現的也一生護法,弘護是一不是二,分不開,這是我們最好的典型。
今天我們要消業障,我們要感謝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要用感恩的心,由於這些冤親債主逼迫我們,我們不能不真用功,不能不真幹。冤親債主看到你真用功、真幹,他生歡喜心,為什麼?他得利益,我們的成就他得一分,佛經上講得好,他得的是七分之一。我們沒有成就,他什麼都得不到,他怎麼不找你麻煩?我們有好處給他的時候,他歡喜,雖然怨恨,看到這些好處。這個好處,首先,他得到一切眾生的尊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六道眾生統統不例外。我得成就了,我怎麼成就的?是某人護持的。人家一聽說,某人護持,這個人有成就了,對他都另眼相看,所以他就得一分榮耀,無論是有意、是無意,他做了一樁好事。那我們要成佛了,至少他生天,佛門諺語常說,「一子成佛,九祖生天」,這些冤親債主都生天了。所以他不障礙你,為什麼?他要障礙你,你不能成就,他永遠墮在惡道;你成就,他就升了。
這樁事情,諸位想想《地藏經》上光目女、婆羅門女的故事,你就明白了。這兩個人的母親都是造作極重的罪業墮在地獄。光目女想救她的母親,遇到一個羅漢,向羅漢請教。羅漢入定,定中到地獄裡面去探訪,出定之後,告訴光目女,「妳母親在地獄受極大的痛苦」。她發心要救她的母親,向羅漢請教,用什麼方法?羅漢教她念佛,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婆羅門女,我們看經上記載的,一天一夜,跟《彌陀經》上講「若一日,若二日」,她真的是拼命。什麼叫真信?沒有懷疑、沒有雜念、沒有夾雜、沒有間斷,這就是真信。一天一夜,感應現前了,她見到地獄現前,這是感應。一個鬼王來迎接她,鬼王向她合掌稱她菩薩,問她到地獄來有什麼事情?她就說她的母親造作罪業墮在地獄裡。他就問她:妳母親叫做什麼名字?叫悅帝利。悅帝利三天前已經生天,聽說她有一個孝順的女兒給她修福,她生天了,生忉利天。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我們就能夠想得到,鬼王稱她作菩薩,她有能力去遊地獄。地獄只有兩種人能進去,一個就是菩薩,一個是造作地獄罪業的人,不是這兩種人不能到地獄。她只念了一天一夜的佛就成就,這個念佛功夫到什麼境界?至少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那就是執著斷掉了,見思煩惱斷了,這是阿羅漢的境界。《彌陀經》上講得不錯,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念佛決定能證果。證什麼果?一心不亂,最高的得理一心不亂。我們相信她得的,婆羅門女不是理一心,是事一心。理一心就高了,理一心是法身菩薩,那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到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這是念佛最高的境界。第二個是事一心不亂,第三個是功夫成片。所以第二個,這個事一心不亂,如果你不能夠把執著放下,做不到。可見得婆羅門女為了母親,真叫萬緣放下,一心一意的念佛。
功夫成片,這是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也就是說這個境界,我們一般人在一生當中決定可以得到,頂多三年。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看到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的。你看前年,黃忠昌居士在深圳給我們做的示範,我們親眼看到的,他那個功夫是功夫成片,是屬於漸修,真的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什麼都不想了,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拜阿彌陀佛。諦閑老和尚教導我們,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不要脫衣服,休息好了馬上進念佛堂,你沒有一點壓力。所以這種念佛堂,真叫真精進,大家不必有約束,在一塊共修,都行,誰累了,隔壁房間就是休息地方,你就到那裡去躺一下,什麼時候醒來,馬上進念佛堂,三年功夫成熟了,心定了。所以進這種念佛堂,大概我們相信,一、二個月的時間心就定了,沒有妄念了,二、三年,哪有不成功的道理!這個成就是佛來接引,或者是佛跟你見面了,你見到佛了。
見到佛,可以要求佛,跟佛走。還有壽命?那像瑩珂法師一樣,瑩珂法師還有十年壽命,阿彌陀佛告訴他,十年之後,你壽命終了的時候,佛來接你。可是瑩珂法師很聰明,他跟阿彌陀佛說: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去。佛就答應了,佛告訴他:這樣好了,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三天之後真走了,沒有生病。瑩珂念了幾天?念了三天,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了。為什麼?他是一身的罪業,業障習氣太重,破齋犯戒,他自己了解,他死了之後必墮地獄。他想到地獄苦,害怕了,向同學們請教:我這樣的人還有沒有辦法救?其中有個同學給他一本《往生傳》叫他自己看,他看了之後感動得流淚,所以就發心,把什麼都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三天三夜不睡覺、不休息、不吃東西,那種真誠懇切的心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這也是給我們證明,若一日到若七日沒錯。問題是你肯不肯幹?你對這個世間還有沒有留戀?
不但對世法沒有留戀,對佛法也沒有留戀,對佛法有留戀,你還是去不了,徹底放下了;換句話說,真正念佛求生的人,現前就把後事辦好,沒事了。該做的都把它做圓滿了,你再也沒有罣礙了,該捨的都要把它捨乾淨,確實找一個很安靜地方,建一個很普通的房子,在那個地方念佛求生淨土。真有志同道合,就要依印光大師的教誨,十個人、二十個人,志同道合,同一個願望,真正下定決心求生淨土。一個人行,兩個人行,三、五個人行,最多不超過二十人。過去,《西方確指》這個小冊子,這是扶鸞扶出來的,印光大師作見證,說明這個扶鸞是真的,不是假的,覺明妙行菩薩降壇告訴大家,他當時在這個世間,也是個小念佛堂,八個人,個個往生,無比殊勝,所以要真幹。你看他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是《西方確指》所說的,這祕訣!真照這個方法去念,哪有不成就的!什麼業障都消掉,消業障,增福慧。
我們現在這三個都有問題。懷疑,不信;夾雜,放不下。夾雜的原因就是沒放下,真正放下了,夾雜就沒有了。世出世間一切法,把自己念佛的功夫全都破壞了,間斷。間斷是什麼?心裡有佛的時間很少,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念佛堂念佛,這兩個鐘點心裡有佛;離開念佛堂,心裡的佛就不見了,就想著其他的事情,功夫斷掉了。斷掉的時間長,心裡有佛的時間短,這個不行。所以一天二十四小時,你有幾個小時心裡有佛?這是我們自己要清楚的。二十四小時,即使心裡兩個小時有佛,還有二十二個小時沒有佛,你想想能不能往生?沒有把握。假如你能夠做到一天心裡有十六個小時有佛,八個小時沒有了,勉強可以說有把握。如果一天是二十四小時念念都有佛,沒有雜念,你念佛成就,絕對不會超過七天。像婆羅門女一樣,一天一夜成就,瑩珂法師三天三夜成就,什麼原因?二十四小時沒有間斷。所以婆羅門女能成就,得力於她的母親,她母親要不墮地獄,她這個心發不出來。所以她能夠修行證果,誰給她的?她母親幫助她的,所以她母親這個福德生天,是這麼個道理。不是她加持她的,她母親做增上緣,不是母親,她成不了這個境界,達不到這個功夫。瑩珂的成就,三天的成就,什麼力量加持他的?他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他自己知道決定墮地獄,怕地獄苦,不能不發心,這是一個逆增上緣幫助他成就的。如果他沒有造這些罪業,他怎麼會想拼命幹這樁事情?
那我們要曉得,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人間,人間苦!從前生在人間樂,有樂趣,現在沒有,現在人間的樂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常常用比喻來說,好比什麼?好比吸毒、打嗎啡,都是外面境界刺激的樂,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從前人有修養、有道德,他那個樂是從內心發出來,那是真樂。現在這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是外面刺激,這不是真樂。了解事實真相,你就不能不放下,自然放下,自然知道用功了。用功,真正是用功的人,無論在什麼環境,功夫都不會間斷。念佛這個法門殊勝,我口裡不念,心裡念,口上這個佛號間斷沒關係,心裡不間斷,念念心中有佛,念念心中有極樂世界,這叫真念佛。心裡面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你想想看,還有什麼業障?
業障是什麼?天天想著,我造了好多罪業,我跟很多人結冤仇。你每想一次,你的業就又加重一次。何必去想過去?何必去想未來?過去、現在、未來都不可得,這《金剛經》上說得清楚。所以,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都叫做妄想。這個妄想是意在造業,身口沒有造,意在造業,都有報應。《地藏經》上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你的念頭不善,你的念頭與性德相悖,那就是不善,那就是業。什麼業?總的來說,輪迴業。所以我們能把念頭轉一轉,我們轉成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與三界六道毫不相關,這叫什麼?佛法給它起個名字叫淨業。你要知道,三途六道是染業,這是清淨的,淨業,與十法界不相應,十法界裡頭沒有,與西方極樂世界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要能這樣修,你以身親證,自度度他,功德不可思議!真的是做出來了,你對於經教真的通達、真的明瞭了。為什麼?不通達、不明瞭,你放不下。這話雖然聽了,意思不很清楚,所以境界現前又被境界轉去了,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總是做不了主。
做得了主是什麼樣子?給諸位說,做得了主,自己永遠是謙卑的樣子。對待別人,不管這個人是善人、是惡人,決定是恭敬的樣子,也就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禮敬諸佛」他做到了,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像世尊在《華嚴》上所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自己是凡夫,自己是眾生,你見到人的時候,都是那樣對諸佛如來那一分恭敬心來接待,他造作善、造作惡都不要理會,心裡頭沒有,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這是真懺悔,這是真正的如法。普賢第二願「稱讚如來」,對別人所做一切善事稱讚,不善的事不但不說,心裡不落印象,沒有印象。這是性德自然流露,這是攝受一切眾生,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讓眾生自己去想。造很多惡事,你看人家原諒他,提都不提,從來不提;造一點點好事,你看他都讚歎。讓他自己從這裡面去反省,時間短了不能回過頭來,時間長了自然就起作用。所以這是度眾生,攝受眾生。
「廣修供養」,我們這種修行的方法就是供養,做出來給大眾看。這裡面財、法、無畏三種供養具足。我們要做,做是我們身體,身體做,身體是內財。我們依照佛的教法去學,放下萬緣,一心專念,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是法布施,法供養。真正這樣做,我們業障消除了,什麼病都沒有了,身心健康,往生的時候沒有病,預知時至,自自在在的走,無畏布施。不要花一分錢,三種布施做得徹底、做得圓滿,果報得大自在。你在這個世間有家親眷屬,你能顧得了他們嗎?他們也顧不了你,一口氣不來,各人走各人的路,隨業流轉,誰都幫不上誰的忙。可是你真的念佛成就了,往生極樂世界,他們無論在哪一道,無論在哪個世界,你在極樂世界都能看到,你都能關懷他,你都能照顧他,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你確實是可以幫助他。所以佛法不是絕情絕義,佛法有情有義。世間人短視,只看到眼前,看不到來生後世;佛法的利益,生生世世,永遠不斷的。所以教下常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大慈大悲裡面怨親平等,這是真正覺悟的人,真正修行的人,是這麼個樣子。我們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有成就,那你要是不依教奉行的話,做不到。這個世界從哪來的?混亂的局面從哪來的?災難從哪來的?都是自己不善心所感得來的。如果一念回頭,眾生住穢土,我自己住淨土,淨穢無礙,淨穢一如,這是不思議的解脫境界。
對我們這樣程度來講,中下根性的凡夫,如果不是用經教,特別是大乘經教,長時間的薰修,很不容易得力。在這個時代要學大乘,這是世尊的教誨。佛說在正法時期,他提倡小乘,持戒就能得度,就能證果,四果羅漢,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淨土是大乘。為什麼末法時期學大乘?大乘是開放的,現在講民主自由開放,大乘就是民主自由開放,符合於現代社會的思潮,它沒有障礙。為什麼正法時期佛要提倡小乘?那個時候是君主專制的時代,沒有資訊,沒有交通,大多數的居民一生居住在一個地區,老死不相往來,小乘適合於那個社會。你要講大乘,講自由開放民主,他不懂,他不能接受。由此可知,佛陀的教化是應機說法,應機施教,活活潑潑,沒有一成不變的,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所以叫善巧方便。佛又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佛無有定法可說,說到最後是佛無有法可說,說絕了。佛沒有一定的身相,佛沒有身相。身相怎麼來的?眾生業力變現出來的,這是真的。所謂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自性跟唯心就是你的心性變出來的。這個道理,我們搞了這麼多年才體會得一些。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跟這個道理很接近。水是個礦物,它沒有心,它沒有念,它沒有形相,我們有意念對它,它有反射,就現相給我們看。所以我們念佛,佛就現前;念菩薩,菩薩就現前;念貪瞋痴,餓鬼地獄就現前。這些事情,實在講天天都有。古人說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那個夢境就是反射,就像我們對水實驗那個現相一樣。你自己想想,你晚上睡覺作夢,是什麼夢境?你就知道了。沒有夢,沒有夢是無明;有夢,有夢是妄想,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跟真正有功夫的人不一樣。真正有功夫的人,他睡覺是在定中,有覺有觀,他跟性德相應。我們凡夫睡覺的時候,沒有覺也沒有觀。所以講作夢,作夢是妄想,沒有夢是無明,沒覺沒觀,跟性德相違背。這個現象就是生死輪迴的現象,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
要承認自己是凡夫,自己業障深重,真正知道,那個懺悔的心才發得起來。真正要想離地獄苦,離六道苦,求願往生的心才懇切,才真正能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不是那樣的懇切,放不下。我多做一點好事,好事為誰?好事為眾生做的,不是為自己做的,與自己毫不相關,那我們有力量,幫助眾生,應該要做的。菩薩的心願是念念不捨眾生,不捨幫助眾生的心願,除非自己沒有能力,有能力我做。於自己修行妨不妨礙?不妨礙。如果你做這個事情你有自私的念頭夾在裡頭,你有名利的念頭夾在裡頭,就有妨礙。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就一點妨害都沒有。不但沒有妨害,對你還有幫助。為什麼?你做的這些事情就是諸佛菩薩所做的。
這裡頭差異我們要知道,事情是一樣,譬如建立道場,這佛菩薩的事情,我們在做。佛菩薩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痴慢,就是佛菩薩,我們也能沒有這個,我們做的跟佛菩薩一樣。這是功德,這不是福德,功德能提升我們的品位,能提前我們的成就,所以它不妨礙。所有一切的妨礙都是煩惱習氣、都是分別執著,這必須要知道。我們在這個世間跟所有人發生衝突,原因也在此地。你想想看,自私自利放下了,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塵放下了,還有什麼衝突?跟六道一切眾生決定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了。有這十六個字,不平等、不清淨,決定有對立、有矛盾、有衝突,這就是凡夫。這對於懺除業障就產生極大的障礙,不但罪業懺不了,天天還在增長,這就錯了。所以我們在這首偈裡面看到,自己一定先成就,才能教一切大眾覺悟、回頭,令一切眾生斷惑、修行證果。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7 09:17:4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