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一四卷) 2008/2/11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191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六段「世界名同」,十個世界前面九個介紹過了,我們看最後第十「虛空華世界」。清涼大師《疏》裡簡單的給我們介紹,「智遍如空故,亦可別明十住勝進十法」,《鈔》裡面說「學十種智」。這個地方所講的十種法、十種智都是指十住,從初住到十住。所以從表法的義趣上看,無論是上首,它這裡講是主首,我們一般講上首,名號,來自世界的名號,以及底下一段講他們的本師德號,完全都是表十住法門。這裡面有兩重意思,第一重是十住菩薩本分所修學的課程,第二個意思是在這個課程上加功用行,再往上提升,勝進就是提升。十住修圓滿,就提升到十行,再提升到十迴向、十地,跟我們一般在學校念書一樣,不斷的向上提升,提升到最高的學位就是佛陀,究竟圓滿的佛果,叫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現在看底下一段,「所事佛同」,就是他們的本師,像我們稱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把十尊佛的德號念一念:
【各於佛所。淨修梵行。】
這句是總說。
【所謂殊特月佛。無盡月佛。不動月佛。風月佛。水月佛。解脫月佛。無上月佛。星宿月佛。清淨月佛。明了月佛。】
這是十方菩薩的本師德號,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介紹得很好。我們今天背景諸位看到,前面背景是華嚴三聖,今天正好我們學到十住菩薩他們所奉事的導師,十方佛。正好在年前,有位居士送我一件中國人講祖衣,在佛法裡面講叫大衣,大衣就是大禮服,二十五條衣。我展開來一看,每一格裡面都繡的一尊佛,這個衣不能穿,這是表法的。實在講平常我們二十五條衣,格子裡面沒有東西,佛隱了,沒有現出來。現出來是要現十法界,每一格裡面有佛、有菩薩、有聲聞、緣覺、有六道,有天、有人、有畜生、餓鬼、地獄,每一格都是十法界,這個意思就深了。
表法的真正意思,我們初學佛的時候,前一輩的長老都沒有給我們講清楚,只是告訴我們,這個格子為什麼一格一格的?一格一格好像種田田地一樣,所以叫福田衣,就是稱福田衣。種福到哪裡去種?到三寶門中去種。可是為什麼它叫福田?不知道。我記得我是在一九九九年,國家建國五十年的慶典,宗教局葉局長邀請我觀禮。我在北京住了一個多星期,很難得正好遇到山東青州出土的一批文物在北京歷史博物館展覽。那時候文化局張局長跟宗教局的葉局長,兩位局長陪著我去參觀。我參觀出土佛像裡面有三尊毘盧遮那佛,袈裟上面繡花,上面第一層是佛,第二層是菩薩,第三層是羅漢,第四層是天,下面是修羅,最底下是地獄。我恍然大悟,這一格一格代表什麼?代表十法界。
我剛才跟諸位說了,每一格裡面都有十法界,這就是天台大師所說的百界千如,也是現代科學家發現的全息照片,這是不思議的境界。說明法性,跟法性所變現出來的萬法,能生萬法,一一法裡面都具足十法界,都是圓滿的。所以從一微塵裡面看出遍法界虛空界,並不是濃縮在裡頭,不是的,沒有大小。大宇宙當中你看到的是森羅萬象、十法界,一微塵裡面看到也是十法界,沒有大小,沒有生滅,沒有去來,沒有一異,沒有先後,這是諸法實相。我們才知道,佛做這個衣裡面充滿了智慧,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的科學、哲學。包括哲學、科學了,那麼附帶肯定倫理、道德、因果沒有一樣不圓滿。於是我們就明白,為什麼說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明瞭所有法門都明瞭,就這個意思。這個境界在《華嚴》裡面稱之為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個名詞說得好。這個境界怎麼樣?不可以想,你一想就錯了,這個境界你永遠看不到,不能想;議是議論,就是說,不能說。不能想、不能說,這個境界你看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一有思、一有想,就落到意識裡頭去了;不落在意識裡頭,是真心所現的。《壇經》裡面講「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說這樁事情。《華嚴》說得更清楚,能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一微塵裡面也具足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這叫不思議境界。所以,我們看到這個袈裟的相就了解,它這格子是一長一短這樣組合起來的,一長一短使我們在這個圖案裡面看到什麼?無窮無盡。因為你沒有辦法把它擺整齊,你只有一格一格的加,前面加,下面加,四面加,無有邊際。這個設計充滿智慧,有條不紊,整整齊齊,這是科學的精神。我們人怎麼做都做不出來,佛很簡單畫一畫,聰明人一看就明白了。
所事佛同,同是什麼?名字上都有個月。「同名月者,表位中佛果」,它是用來表法的,代表十住菩薩,十住菩薩是法身菩薩,也是真佛,代表這個階層裡面的佛果。「智明暗息,恩益清涼,應器周故,別名即十住自分十法之果」,它這裡表法有通有別,通就整體來說,別是一個位次一個次位來說。清涼有解釋,他說「智明暗息」,就是這一段文,講「月有四德,合佛三法。明是智德;暗息,斷德;清涼,恩德,應器周故,亦是恩德」,這個應是感應。所以,佛的三法就是三德,智德、斷德、恩德。月的四種現象有明、有暗、有清涼,它也有感應。千江有水千江月,哪個地方有水,你到水裡面去看,拿一盆水也行,你晚上放在月光下面,那一盆水裡頭也有月亮現影子。這個比喻感應道交,眾生有感,它自然就有應。所以說「具上三德」,這個我們要記住,智、斷、恩,智是智慧,斷是煩惱、習氣、妄想分別執著都斷了,都沒有了。所以,月亮暗的這一面表斷德,明的這一面表智德。我們說得很多,就學得很多了,明暗是一體,原本是明的,大光明藏,常寂光淨土,這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暗從哪裡來?暗從迷惑來的,明產生障礙了,透不出來,這叫暗,叫做無明。為什麼會有無明?前面經上我們學過,「迷唯一念」,你起一個念頭就迷了,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不能現前。佛教導我們,「覺止一心」,覺是迷的反面,覺就是明,迷就是暗,只要你一心,迷就斷了。諸位要知道,二心就迷了。
佛講六道眾生,六道眾生用的是什麼心?不是一心。什麼人用一心?法身菩薩用一心,就是十住以上。前面十信位的菩薩還是用的二心,這個二心是最原始的,什麼二心?真妄二心。這很了不起!十信位的菩薩,聖人,他用的真心裡面帶著妄,這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法相經論裡面講得很好,叫真妄和合,它裡頭有真,體是真的,相是妄的,用這個心。這個心裡面,跟諸位說,沒有染淨、沒有善惡,真妄。染淨都不可得,哪來的善惡!什麼地位?賢首菩薩,就是十法界裡面最高層的佛法界,他用這個心。他還帶一分妄,那一分妄是什麼?妄想沒斷。雖然帶著一分妄想,他沒有善惡,沒有染淨、沒有善惡,只要他把妄想斷掉,他就是初住菩薩。初住菩薩就是只是有真,不帶妄,沒有妄了,這個我們要知道。妄想是什麼?起心動念。人家的功夫做到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到這個境界,就是禪宗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淨土宗裡面講的事一心不亂,教下所講的大開圓解,名詞不一樣,境界相同,同一個境界。
這種境界的人,如果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所生的是實報莊嚴土,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就證得法身,快,太快了!所以淨宗是不可思議的法門。但是一般說法,往生淨土的人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把你的功夫提升了一等。譬如你功夫念到成片,這是最低的,功夫不成片不能往生。什麼叫功夫成片?你心裡無論在什麼時候,早晨、晚上,行住坐臥,站著也好、躺著也好、坐著也好、走著也好,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叫成片。這樣的功夫,發心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臨終的時候佛光先照你,佛來接引一定是佛光先照你,佛光照你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了一等。我們講加持,加持不會加很多,跟你自己修行的功夫一樣多。這一加持,給諸位說就是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我們知道,事一心不亂裡面也有三輩九品,升一級。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亂,那一加持就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裡頭還是有三輩九品。你把這些道理都搞明白,你就曉得念佛的功夫絕不唐捐,是真實功德。這個世間無論做多少好事,帶不去。
輪迴心造的,佛說得很清楚,「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業招來來生的果報。這一生心行都善,來生得人天福報。那我們要細心觀察,從歷史上看看過去的人,在人天得大福報的人,在我們這一生當中親眼所見到的,跟我們同一個時代大富大貴之人,細心觀察他們在這一生當中所造的,是善多還是惡多,你一看就明白了。善多,來生還享人天福報;要是惡多,他就墮三途去了。三途去很容易,出來很難,尤其是地獄、餓鬼,時間太長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鬼道跟我們就有很大的時差,我們人間一個月是鬼道的一天,我們人間過了一年,鬼道裡頭才十二天。所以祭祀鬼神、供養鬼神,一個月都兩次,初一、十五,好像我們人間供養請他吃個午飯、吃個晚飯。鬼道的壽命,一般的壽命,當然他也有特殊的,也有很長的,也有很短的,一般壽命是一千歲,你想可不可怕?人間一個月,他們是一天,你說那個一千歲合我們人間多少年?你要真想通了,這個地方去不得。
什麼原因墮餓鬼?貪心,貪為主,有貪當然有瞋、有痴,嚴重的貪心。地獄道是瞋恚心,嫉妒、瞋恚很重。地獄道很複雜,壽命長短也都不一樣,經上有很多種講法,都是佛說的,我們才曉得它真的是很複雜。複雜裡面我們講個最短的,從前李老師講經教學的時候給我們介紹,最短的一種說法,二千七百年是地獄道的一天,講阿鼻地獄。我們中國號稱五千年的歷史,在地獄裡才兩天。地獄的壽命,也有長短不同,一般壽命是一萬歲,真的稱萬歲。一天是人間二千七百年,一年也算三百六十天,你去算算這個帳,真的可怕!我們要相信佛陀,他決定沒有妄語,聖賢、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做到然後才說到,自己沒有做到決定不會說。所以《金剛經》上稱讚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真實,「不妄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就是絕對不說假話,不誑是決定不誇大;「如語者」,他所講的跟事實真相完全相同,沒有加一點,也沒有減一點,叫如語。我們要相信,相信的人有福了,為什麼?相信的人不敢起一個惡念,他怎麼會做壞事!相信人性本善。為什麼他會做壞事?他的緣不好,沒有遇到聖賢教誨,所以他愈迷愈深,這很不幸。
我們算是非常幸運的人,這一生當中居然能夠聞到佛法,要知道這不是一樁容易事,應當要珍惜。怎麼珍惜法?認真學習,不辜負佛陀的教誨,我們下定一個決心,在這一生當中有一個目標,唯一的目標,就是嚮往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依照往生經的教誨,往生經就是淨土的五經一論,有能力,五經都可以學習,沒有這個能力,學一經就行。最簡單的,文字最少的,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全文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比《般若心經》還少,《般若心經》是二百六十個字。決定得生!淨宗最長的經典是《無量壽經》,比起《華嚴》,只有一品而已,還不是分量大的;分量大的像「入法界品」有四十卷,《無量壽經》才只有一卷,特別契合末法時期。
我們現在在現前這個時期,真正所謂知識爆炸,太多了!你看每年這些出版的書籍有多少。從前少,為什麼?從前人都是老實人,老實人最可貴的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換句話說,沒有著作。縱然有學問、有道德,也不敢說有著作,為什麼?這太誇大了,連孔子都不敢講我有著作,不敢講,述而不作。孔子所學的,自己所修的,教給人的,傳給後代的,全是古聖先賢的東西,沒有自己的著作。所以,古時候傳下來的書少。現在印刷術太發達了,成本很低,所以創造發明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社會還鼓勵,鼓勵你創造發明。於是這些知識沒有智慧,這是真的,知識,太多了!這些知識都是從意識心裡面,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裡面流出來的,氛圍不好,這是我們親身感受到。我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我二十六歲學佛,可以講大概在三十歲之前,我在三十歲以前,一般磁場最好的,中國人講氣氛,氛圍最好的是什麼地方?書店、圖書館。你走進去書店就聞到書香,走進圖書館你心情會靜下來,不會煩躁。為什麼?擺上來陳列的書,至少一半是聖賢書,那個氛圍好。圖書館收藏也是如此,有大量的聖賢書在裡頭。現在不一樣了,我也很多年沒去逛街,也沒去逛書店,偶然想到書店去找兩本書、買點文具,香港那些大書店走進去,一入進去,磁場非常不好。什麼原因?大概裡面絕大多數的書都違背了倫理道德。倫理道德的書有,太少了!我們仔細去觀察,十分之一都不到。看到一個小小角落,那是古籍,到那邊看,一點點。所以造成很不好的磁場。
從這裡感受,我們就明白,現在社會的人心為什麼不正常,這些東西是助緣,文化出了問題,教育出了問題。從前的學校是聖賢的道場,那是學道的,儒道、聖賢之道、君子之道,他是去修道的;現在的學校是學店,商業化了,辦學校是開學店。大概最賺錢的學店是補習班,它不是傳道授業。現在的老師以賺錢為目的,商人。所以,老師的身分地位在社會上,不是別人貶低他,自己貶低了自己,這些都是事實。從前,我離開廬江就看不到了,我十歲離開的,我們鄉下大概祠堂裡面都有私塾,在那時候還有秀才,做私塾的老師。秀才教學能不能向學生收學費?沒有。那怎麼好意思,讀書人怎麼可以拿這個賺錢?教學是義務的。讀書人三種樂裡面,得天下之英才而樂育之,人生一大樂也!老師又不從事於生產事業,所以老師的生活非常清苦,這社會大家都知道,窮秀才。這是他的本分。所以學生家長,家裡面富有的,逢年過節對老師供養多一些,總想到他生活能過得去,送禮,不是繳學費的;家裡面清寒一點的可以不送。所以孔子定的制度,束脩,束是一束、一條,脩是什麼?肉乾,我們現在講好像臘肉,醃的肉,一小條大概一斤重。學生跟老師一年,過年的時候就送這一點點禮,家裡窮。還有連一條也送不起的,家裡生活困難的,老師有時候收的禮物多,還幫助窮學生。所以雖然是窮秀才,走到哪裡人家一聽到他是夫子,那時候叫夫子,就是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他幹哪一行的?他是當夫子的。當夫子就是做教育工作的,教學的,沒有人不尊敬你,無論到哪個地方。所以他有他的社會地位,得到大眾尊敬。
古時候兩種人社會上尊敬,他是義務的。另外一個是醫生,醫生也不是以賺錢為目的,救人命為目的。大夫不能說是給人看病的時候,要拿多少錢才給你看病,沒有,那就沒有醫道了。病看好之後,也是你家庭有能力,送一點禮給大夫,家庭富裕會多送一些,家庭清寒少送一點,實在很清寒的,大夫要布施醫藥。所以在中國舊社會,這兩種人都很苦,都很清貧,但是醫生收入比老師還是要好一點。做老師的是很辛苦,很值得人尊敬,他們真的是在行道,他沒有名利,他行道、救世。所以佛、菩薩是行道的,醫生救人身命,老師救人慧命,都是社會大眾的救命恩人。所以,地方上有這些大富長者,他們做這些慈善事業,裡面一定有一分是供養大夫、供養夫子的。即使他們自己家裡沒有私塾,別的地方有私塾,他們的子弟沒有到那個地方去念書,那個老師教得不錯,教得好,學生家長都讚歎,他們也會送一份禮給他。這是人之常情。
這是我們講到斷德,斷自己的貪瞋痴慢。煩惱習氣斷了,智慧自然開,為什麼?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智慧德相它就現前。這是講月亮的明暗所表的法。我們每天晚上看到月亮就要想到這十尊佛,月亮教我們什麼,我們就真學到了。不但看到月亮你會提醒你,你要真養成習慣,在光明的地方、在黑暗的地方你都能提醒你。所以大乘教裡講,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法法皆如。月亮清涼,不像太陽,太陽光是熱的,月光是清涼的,清涼比喻恩德。它能夠隨緣應現,這比喻說只要有水的地方,月亮就有影子現在裡面,這是應化身。應化在世間,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說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現身、說法都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法身菩薩,也屬於恩德。所以智德、斷德、恩德。恩德就是教化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最重要的手段、方法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是真的幫助他。
所以佛弟子,真正學佛的,阿羅漢、辟支佛是入門弟子,菩薩是登堂的弟子,法身菩薩是入室的弟子,他們示現在世間幾乎都是教學。有沒有示現去做官的?也有。應以帝王身而得度者他現帝王身,應以宰輔身得度者,宰輔就像現在總理,過去宰相,他就現宰相身,應以百官身得度者,他能現百官。無論現什麼樣的身分,最重要的還是教學,也就是說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有智慧的人他所遵守的,這個原則永遠不會失掉。菩薩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是自己想怎樣怎樣,那你就全搞錯了,他沒有起心動念。真的,我們這個地方、這個地區,我們希望有個好縣長,像菩薩一樣、像佛一樣,佛菩薩就到這個縣裡來做縣長,心想事成。為什麼?眾生有這個想法,他有感,佛菩薩他就有應,這裡頭有個道理在。
這個原理,我們依據的原理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原理。境隨心轉,人事環境也是境界,物質環境也是境界,人跟物都是隨我們自己心轉,不隨外頭,心轉境界。真正相信這個,才叫真的信佛。對這個道理也搞不清楚,要不相信,信釋迦牟尼佛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信佛,那個沒用處。釋迦牟尼佛從哪來的?我們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你看我們在淨土經裡面看到,大家常常念的《三時繫念》,我也每天念,中峰禪師說得多好,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彌陀在哪裡?「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你看這不是心嗎?「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講得多清楚、多明白。
我們今天這世界混亂,災難頻繁,極樂世界沒有,華藏世界也沒有。為什麼?到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修上品十善。上品十善的人,如果他不求生淨土,他生欲界天,我們看到最多的,生忉利天,決定生忉利天。有生忉利天的條件,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凡聖同居土。所以那裡的人都是上善之人,再往上提升是上上善人。所以他的環境好,人與人之間的往來絕對沒有對立的,絕對沒有矛盾,絕對沒有衝突,在那個世界裡像這些名詞找不到,沒聽說過,所以它的世界美好。如果我們這個社會,這個地方住的居民,人人都是上品十善業道,我們這個地區就是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不是佛造成的,是大眾造成的。極樂世界它裡面本來沒有,都是十方移民過去的,極樂世界是個新的世界,經上講得很清楚,極樂世界建立到現在才十劫,很年輕,時間很短。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無量劫了,無量劫一些老居民壞習慣很多,不好搞。極樂世界是新世界,都是移民過去,移民精挑細選,什麼人才能進去?上品十善才能進去,不是上品十善不要。
我們看看現在這個地球上,我讀經讀到這裡就會想到澳洲、想到紐西蘭,為什麼?他們那個地方沒有原居民,原居民太少了,都是各地移民過去的,全世界各個地方移民過去的。現在澳洲的領土跟中國比,比中國小一點,大概是中國領土的百分之八十,應該是除掉新疆那麼大,大概就是整個澳洲的版圖,居民才兩千萬人,太少了!這兩千萬人差不多全是全世界各個地方移民去的。所以,那個政府要搞一個接受移民的,要以十善做標準,那它就是極樂世界。現在移民要帶多少錢,這個不行,這不是移民的條件。應該是移民要以十善業,是有道德標準的,用這個來接受移民,它就會變成地球上的極樂世界。過去的總理我們雖然是很熟,他不好講話,現在新總理他接受過中國文化,他的漢學很有底子,能夠讀文言文,普通話講得很好,我們在一起不需要翻譯,無論是文字、言語都沒有障礙。我下個月要到澳洲去,會跟他見面,我就會給他介紹。澳洲的政策這是上一個政府定的政策,希望十年之內接受兩千萬的移民,因為它人太少了,他們希望國家的居民達到五千萬,所以還要增加一倍。我就會建議他,十善業道,要定這個標準。帶錢來當然也是一個要素,還得要道德標準,你才會成為極樂世界,才會成為地球上的樂園,地球上的天堂,伊斯蘭教地球上的天園,天上的花園。它有這個條件,移民,我們可以選擇,選擇有道德的,這是接受。
更重要的是天天要講道德,我們看到忉利天宮,現在看到的地方就是忉利天宮,忉利天宮的天主,我們中國人稱他玉皇大帝,外國人稱天主、稱上帝。你看他的講堂叫善法堂,什麼善?十善,天天在講十善,天天在學十善,沒有一天空過。佛出現在世間了,請佛來講,這個有道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天上為什麼那麼好?靠教育,如果天上把教育丟掉之後,比人間還亂、還不好搞,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你看他們著重斷德、智德、恩德,人與人之間要有恩愛,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是總說。
別說那就是十住,就是這十尊佛。我們看下面文,十月佛,每尊佛的名號都有個月,有這麼個名詞。第一尊,「以十難得法,可謂殊特」,第一尊佛『殊特月佛』,殊是殊勝,特是奇特,不平常。為什麼?他修十難得法。我們要知道,第一是發心住,發心住他修十難得法,就是前面十信位裡十種信心,這個太難得了。十種信心,我們在前面一品也用了幾個小時跟諸位介紹,這是難得之法。可是你要記住,十信菩薩修的這十種難得法,都是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十善業道是根,是佛法的大根大本。我們如果不把根培養好,怎麼能夠長成大樹?所以最重要的是根本法。
現在十善業道為什麼這麼難學?為什麼從前人能做得到,現在人做不到?做不到要找它的原因,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我們也就能做到了。這個原因是什麼?佛在《佛藏經》裡面說過,《大藏經》裡面的經集部,有一部經叫《佛藏經》。《佛藏經》不是全部《大藏經》,是一部經的名字,也不太長。佛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佛弟子如果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世尊說非佛弟子,那個老師不承認。老師教學一定是按部就班,由淺而深,由小而大,逐步往上提升,老師承認。如果你不學小的學大的,不學淺的學深的,一下躐等了,老師不贊成。這個要懂得。當然這講的都是一般普通人,特殊天才例外,所以它有開緣的,不是死呆板的。小乘教,小乘的經典在藏經裡面是相當的完整。我們《大藏經》裡面,小乘經這部分就是四阿含,跟現在南傳巴利文的小乘教,跟他們去對比,分量幾乎達到相等。它的經很短,有些很短的經只有一百多個字,總共差不多有將近三千部。過去章嘉大師告訴我,巴利文的小乘經典比我們的小乘經典大概多五十多部,你想三千多部只多五十幾部,這翻得相當完整,很難得。佛教傳到中國來,在隋唐時候小乘有兩個宗派,是必修的科目,一個叫俱舍宗,一個叫成實宗。這兩個宗派現在都沒有了,你要提起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名稱。為什麼小乘沒有人學了?這是中國有特殊的環境,那就是中國有儒、有道,儒道根深蒂固;而且儒道裡面所講的內容跟小乘經去比,實在講沒有兩樣,甚至於可以說比小乘經還好。好在什麼地方?心量大,更容易入大乘。所以我們中國祖師大德就不讀小乘,唐朝中葉之後不學小乘,用儒、用道代替小乘。中國的大乘教,無論是在家學佛、出家學佛,沒有不懂儒的,像四書、五經、十三經,都有很深厚的根柢,《老子》、《莊子》都通。他用這個做基礎來接上大乘佛法,確實一點困難都沒有。現在學小乘經,要進入大乘真的有困難,讀中國孔孟老莊沒有困難,這在中國形成一個特殊的環境。
那我們就曉得,現在佛法為什麼衰,為什麼連十善業都做不到?那就是小乘不學了,孔孟不學了,老莊也不學了,一下就學到大乘,底下根沒有,你連根本都沒有。那個枝葉是什麼?那就是花瓶裡插的花,你怎麼會有成就!中國古人有成就,不要說很古,一甲子之前,六十年之前的,都還有一點成就。現在難了,為什麼?那個時候他還有一點儒道的基礎,所以我們才想到真正原因在此地。我們現在年歲都大了,小時候都疏忽了,失學了,這個失學就是沒有學儒,也沒有學道。今天唯一補救的方法就是補習,所以我們要開補習班,我們在湯池做的就是補習班,專門補習儒家的《弟子規》,就一門課。那我們今天在此地是佛教寺院,正規的道場,我們三樣都要補習,我們在此地要補習儒家的《弟子規》,要補習道家的《感應篇》,要認真學習佛門的《十善業》,你才有三個根。這三個根真正學好了,它才能發芽,慢慢它才能夠枝葉繁茂,開花結果;你要不在這上紮根,學一輩子都不能成就。這樁事我們看得很多,許多學人,學習佛法的人,不是不用功,不是不發心,但是最後都沒有成果,原因一定要知道。我們得從根本來救,從根本來學,這就是難得十法。今天我們在此地看十難得法,我們把這個十不要看成數字,十分難得,是什麼法?《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我把它解釋為十分難得的法,特殊!他有這個基礎,所以十信位裡面十信心他能夠修圓滿,他就住了。十信心圓滿,脫離十法界。
所以,十住菩薩不在十法界裡頭。超越了十法界,怎麼還會有忉利天?所以忉利天是表法的,前面清涼大師講得很清楚。並不是真的要你到忉利天,並不是真的叫你去做忉利天主,不是的,用它來做比喻。因為忉利天是我們住在地面上,是地面上最高峰,沒有比這更高,取這個意思,取在佛法裡面修學達到最高峰。最高峰不在地面上,就是最高峰不在十法界。十法界的頂是賢首菩薩,剛才講他的用心是真中帶妄,並不是純真。往下去,菩薩、阿羅漢,阿羅漢就是真中帶妄裡頭又有染淨之法。他是淨,六道是染污,染污我們用《華嚴經》的講法,執著,執著是染污。不執著就清淨,所以分別算是清淨,執著是染污。染污裡面再分善惡,清淨裡頭沒有善惡,染污裡有善惡,善法感三善道的果報,惡法感三惡道的果報,這一說就很清楚。發心住的他們的本師「殊特月佛」,這個意思就明白了。
我們再看第二尊佛,第二尊佛是『無盡月佛』,提升了,說他提升,「發十大心,不可窮盡」。不可窮盡就是無盡的意思,十種大心,一一心都是遍法界虛空界。初住菩薩發心,一般講用菩提心來說,簡單、好記。菩提心,《無量壽經》上、《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真心,這不是妄心,真心之體是真誠心,真誠重要,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學習。真誠的反面就是虛偽,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能夠用虛情假意。為什麼?虛情假意是輪迴心,學佛還幹輪迴業,為什麼?他心是主宰,一切法從心想生,心不正,什麼都不正;心清淨,一切清淨,這個道理要懂。
真誠心是體,真誠心是什麼樣子?對自己來說,叫自受用,對自己來說是什麼樣子?清淨、平等、智慧。清淨,沒有染污,不受染污;平等,沒有高下,我對佛是這樣的真誠恭敬,我對蚊蟲螞蟻也這樣的平等恭敬,一樣的,絕對沒有兩樣,這裡頭沒有分別執著。對樹木花草也是這樣平等恭敬,宇宙是一體!這叫智慧,真智慧。有分別、有差等,智慧沒有了,那叫什麼?情識,感情用事。對別人,一片慈悲,慈悲就是愛,為什麼佛不說愛,要講慈悲?因為世間人講愛,愛裡面有情;佛家講愛,愛裡面沒有情,愛裡面是智。那你就懂得了,智慧的愛、理性的愛叫慈悲,不是感情的。感情麻煩,裡面生煩惱,理智、智慧裡面它生智慧,不生煩惱。他受用。這真誠心的表現,表現在外面對別人是一片慈悲,對自己是清淨平等覺。
從四弘誓願上講,這都是一般通說,你發度眾生的願,四弘誓願實在講就是這一條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看到特別是六道裡的眾生這麼苦,要幫助他們離苦得樂,要幫助他們超越輪迴。怎麼幫助他?自己要現身說法,自己帶頭,叫大家看看我怎樣超越輪迴,你們學我這樣子就行。我怎樣超越輪迴?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十住菩薩做到了,十住菩薩成佛道了,十種難得法,就是斷煩惱、學法門。一定從自己本身做起,做到身心清淨,要什麼樣子的清淨?釋迦牟尼佛做出來那就是樣子。佛不說假話,佛真的,真做出來給你看,出身不是貧賤出身,真叫大富大貴,人間帝王家。他生在帝王家,皇太子,捨棄了榮華富貴,去做個苦行僧。
中國近代,弘一大師也做了這個示現。弘一大師是富家子弟,他父親死了之後,他父親是大財主,兄弟姐妹分家,他在那時候分三十萬銀洋,他分的。那個時候三十萬銀洋大概抵得現在三億人民幣,他捨棄了,出家,做苦行僧。把以前那種奢侈的生活完全改掉,認真持戒的一個修行人,不容易!我到西湖去看他老人家住的地方,他那個房間現在還保留著在,一個床很窄,木板搭的床,連蚊帳都掛在那裡。你看他鋪蓋很簡單,房子裡頭還留著他穿的鞋子,過去穿過的衣服都展覽在那裡,非常簡單,苦行僧。我們將來死了之後,陳列館一看,這個很富有,這不是貧僧,是富僧,這不像話!
所以我一生,我一生沒有道場,住別人道場,都作客。將來我自己要蓋個小茅蓬,做為自己的道場,死了以後叫人家來看看,我也是這樣的。總得要給大眾做個好樣子,不能留個壞樣子給人看,這不好。住的房子確實面積是一方丈,名符其實,我還希望從前那種土牆,茅草房,冬暖夏涼。這個寺院把它變成叢林學校,這些房間供養教授的,講經說法的法師,供養他們的。將來我們要多建教室,這裡真的是道場,到這邊來,不是聽經就是念佛,所以念佛堂要趕快把它建起來。我昨天晚上想了一個晚上,念佛堂就是萬姓先祖紀念堂,同時也是教室,讓我們祖宗在一起念佛、在一起聽經。本來萬姓祖先紀念堂是應當政府建的,我們過去想的是一個縣建一個,縣長書記春秋祭祀他們代表主祭,每個鄉鎮選一個代表陪祭,把紀念祖先這樁事情帶起來,這是孝道,這是倫理教育。寺廟可以帶頭,寺廟裡面這個萬姓先祖紀念堂,不要用這個名字,叫報恩堂,報祖宗之恩。雖然出家了,我這身體從哪裡來?父母生的,父母還有父母。所以我就想到,我們寺院裡面的萬姓先祖紀念堂就叫報恩堂,或者用大報恩堂,用這個名稱,裡面供萬姓祖宗牌位,在這裡面念佛,就是念佛堂。聽經的時候,大家坐在蒲團上聽經,不要用課桌椅。每天能夠聽兩個小時到四個小時的經,念佛能夠念到八個小時到十個小時。到這裡來,沒有雜心閒話,這裡也沒有什麼好稀奇的東西給你看,沒東西可以看。你要是遊覽、欣賞,到那些名山寶剎,他們那裡看的東西多,這個地方沒有東西看。這個地方只有講堂跟念佛堂,這樣就好,到這個地方真正參學。
你在都市裡面過的是染污的生活,如果有假期到這裡來住幾天,修一點清淨心,讓你全身鬆懈,這個好。這外國都很講求,他們生活太緊張,所以有修行道場,都很樂意利用假期去住個二、三天。他又不說話,他們喜歡靜坐,沒有任何干擾,照出家人一樣的生活,過堂吃飯。有些道場它的道風就是不說話,進去拿個牌子止語,住三天,三天不說話,住七天,七天不說話,人見面點點頭。所以他真的有幾天的身心清淨,這個好。我們這個道場也可以開這麼個念佛堂,這裡面修清淨心,也就是禪堂。禪堂裡一句話不說,你來住十天,十天不說話,住七天,七天不說話,你只在這邊靜坐。如果你喜歡聽經,我們就放經給你聽,你只管聽,也不要看,閉著眼睛聽,也是一種享受,這也是道風。所以這裡頭是有淨、有禪,禪淨雙修,不是兩個都修,學禪的學禪,學淨的學淨,淨有念佛堂,禪有禪堂。修淨的念佛堂人多,我們裡面建萬姓祖先;禪堂裡面,禪堂可以供養佛門裡面祖師的牌位,那是師道,這是孝道,禪堂是師道,供養歷代祖師的牌位。這樣就很完美,真正修行道場,我們向這個方向去發展。規模小沒有關係,從小地方做起,慢慢別人就做大了,我們就維持個小道場,帶頭。古人講的話很好,「但開風氣不為師」,我們只開風氣,希望別的道場比我們做得更好,那中國傳統文化慢慢就興旺起來。我昨天很長的時間想這個問題。
第三尊佛,『不動月佛』,「觀於空等,不可傾動」,這是清涼大師給我們做的簡單的開示。什麼不能動?山都會動,我們的地球在太空當中運動,太陽也在動,銀河也在動,沒有一樣不動的,虛空不動。後面在讚頌裡面有很長的一段文講三觀,空觀、假觀、中觀。這個經文很重要,在哲學裡面講的人生觀、宇宙觀,我們佛法把人生跟宇宙融合在一起,用三種觀法。空觀,一空一切空,空觀是觀什麼?觀性,體性;假觀是觀現象,所有現象都是假的,一假一切假;起作用,作用是中觀。體用,即空即假,非空非假,你才得受用,不偏於一邊。為什麼?空假中是一體,一體的三面,一面都不可以少,你才得大自在,你才真的開智慧。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空是能現、能變,是空性;森羅萬象,就是能生萬有,萬有是所現、所變,是幻相,《般若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絕對不是真的。所以對於體相、理事,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不會執著它,不但不執著,你也不會分別它。達到最高的境界,你面對這些現象,起作用,沒有起心動念。真有這回事情嗎?有。諸佛菩薩應化在六道裡頭,你看相跟六道眾生沒有兩樣,釋迦牟尼佛出現這個世間,也有父母、也有兄弟。他起心動念沒有?沒有,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所以他表現的是中道,空假中統統都圓滿。現相,不著一切相,不分別一切相,於一切相裡沒有起心、沒有動念。相在,但是相怎麼樣?不可得,決定得不到。
所以《般若經》上,《大般若經》六百卷,這是佛經裡面最大的部頭,六百卷講些什麼?我把它總結十二個字,世尊講了二十二年,就是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裡面空假中都有了,「一切法」有,這是假觀,「畢竟空」是空觀,「不可得」是中觀,就是說你可以受用,你不能佔有。就好像我們看電影,你可以享受,你可以欣賞,電影上一個畫面你都得不到,你都沒辦法佔有。你要懂得整個宇宙是這樣的,你的生活就跟佛菩薩沒有兩樣。所以,釋迦牟尼佛表演的那一套,我們可以使用,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好像我們住旅館,旅館不是我的家,是主人的,我住那一天,這一天這個房間就是我的,我可以很自在的使用它;明天走了,它是他的,我一樣也得不到。你要把這個地球、把這個宇宙看作是旅館,我自己是個客人,你得大自在。如果你要當主人,苦不堪言,樣樣都要過問。所以要作客,不要作主,就得自在了。佛菩薩永遠作客,他才不會作主。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7 09:13:0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