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841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四一卷)  2007/9/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4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用無方最後一段,「寂用無涯三昧門」,第二段正顯業用。今天我們從第三小段看起,微細自在,三有「二頌半,微細自在」。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鬼神身中入正定。一毛孔中從定出。一毛孔中入正定。一切毛孔從定出。一切毛孔入正定。一毛端頭從定出。一毛端頭入正定。一微塵中從定出。一微塵中入正定。一切塵中從定出。】

  這有二頌半,這經文它有連貫的,前面第二段「於他身自在」,末後一句是「夜叉身中入正定,鬼神身中從定出」。所以這邊第一句是『鬼神身中入正定』,這是接前面來的。這經文愈講愈細,顯示出寂用無涯,這真的是事實,所以最重要的要懂得寂用。前面跟諸位都做出很多的報告,六道凡夫的心是動的。也許有人要問,那色界、無色界心也是很靜的,色界是四禪,無色界是四空定,更深,那他應該有寂?沒錯。上面二界有寂無用,欲界以下有用無寂,起作用他心是動的,他不寂。上面二界他只是禪定,把分別執著控制住、伏住了,沒有轉煩惱成菩提,他沒有做到;如果他能轉煩惱成菩提,那他就出六道輪迴,他是伏煩惱。古大德常用比喻說,像石頭壓草,根沒拔掉。石頭壓草,草長不出來,但是石頭搬掉之後,它又長出來了,它沒有斷掉,伏煩惱不是斷煩惱。斷煩惱不容易,伏就不難,伏煩惱出不了三界。

  要知道六道輪迴的業因就是見思煩惱,我們《華嚴經》上跟諸位講的叫分別執著,這個東西要是不斷掉,出不了六道輪迴。但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只有淨土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叫特別法門,能伏就管用,能伏煩惱就決定能往生。但是你要曉得,四禪八定伏的這個煩惱,這樣的功夫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知道他生哪一土?生凡聖同居土。你要問為什麼?他見思煩惱沒斷,見思煩惱斷了才能夠生方便有餘土。換句話說,十法界裡面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乃至於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生方便有餘土。那個位子高下不一樣,佛往生方便土裡面上品上生,菩薩往生上中兩輩往生,是這樣的境界;阿羅漢、辟支佛往生是方便土裡面的下輩往生,這要知道。然後你就知道念佛法門無比的殊勝。念佛法門裡面實報土往生,那必須是破無明;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是實報土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那不一樣。所以淨土之殊勝,淨土之為十方諸佛如來的讚歎,不是上面兩層,而是凡聖同居土,這太殊勝!只要伏煩惱就能成就,這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

  我們就曉得,伏煩惱是多麼重要,煩惱伏不住,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煩惱要怎麼伏法?必須在日常生活當中練,跟參禪沒有兩樣,比參禪要殊勝,煩惱一起來,煩惱起來是什麼?喜怒哀樂、七情五欲。這個東西一起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這煩惱壓下去,不能發作,這叫念佛功夫得力。久而久之,不必作意,自然伏住,那叫功夫成片,這是凡聖同居土九品往生。煩惱現行伏不住,這很糟糕,我們自己要清楚;煩惱果然伏住,你必定得生,而且你能預知時至。譬如順心的事情,你真的很開心、很歡喜,這就生煩惱,七情五欲起作用,你歡喜心生起來了,你的心不平靜、不清淨,你的心不平等,有起伏,那怎麼辦?古大德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念頭起來,趕快覺悟,阿彌陀佛就是覺悟,統統回歸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你的清淨心、平等心又恢復正常,這叫做念佛。現在我們看到一般念佛的,或者是自己也是屬於這一類的,真是古德所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個枉然是什麼?你不能往生,你禁不起風浪,小小一點境界現前,煩惱馬上起現行,一點點不如意,脾氣發起來了,就完了;一點點符合自己,歡喜心生起來,所以這不行。這句佛號做什麼用?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之處,把你的七情五欲、貪瞋痴慢控制住,沒斷,伏住了,這叫真念佛人、會念佛人。一面念佛,一面還在發脾氣,或者一面還在動感情,不會念佛。那種念佛就是跟極樂世界結個善緣,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如果真想往生,那你就真的用功夫,真用功夫就是我佛號能控制住煩惱,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法門最容易,最方便,最穩當,也最可靠。雖然這樣殊勝,可是念佛的人他還是伏不住,什麼原因?沒放下。歸根結柢講,還是放下重要。什麼沒放下?分別執著沒放下,所以佛號不起作用;果然分別執著放下了,它就起作用。章嘉大師早年教我看破放下,看破是你明瞭事實真相,宇宙之間這些森羅萬象的真相,我們這邊經上講的這麼多,這都是現相。這些現相是什麼?《金剛經》上一句話就把它講完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樁事情是真的。既然曉得它不是真的,你的正定就現前,為什麼?不會被它所動,你在定裡面怎麼可能會起心動念?這是講寂用,這個寂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法身菩薩的境界。

  我們學了之後,明白、知道了,要怎麼樣?要學寂,這個寂就是清淨心;換句話說,在日常生活當中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是寂,覺是用,不迷,你就會用得很恰當。用得什麼叫很恰當?用得很自在,微細自在,用得很自在。自在就是很快樂,為什麼?他不生煩惱,就是說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你懂了嗎?七情五欲不起作用,這快樂!七情五欲起來了,就會生煩惱。不生煩惱,那個用是什麼?那個用就是智慧。你看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給我們說的,他見五祖跟五祖講「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這句話了不起。我初讀《壇經》的時候,讀這句話很震撼,如果我們見五祖一定跟五祖講,弟子心中常生煩惱。哪裡看到有個人常生智慧的?常生智慧是寂用。所以它的作用是智慧,不是煩惱,可見得他心清淨平等。我們前面講禪定,你的心決定不會受外面境界的影響,這是禪。外面境界一個是人事環境,一個是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裡面善人、惡人,物質環境裡順境、逆境,他都不影響,他平等。善惡不二,逆順不二,他在這裡面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這就是寂,那起作用就是度眾生。寂是自度,用是幫助別人。他所示現的、所表演的決定是利益眾生,沒有利益自己;如果有利益自己這一念,他又迷了,他煩惱就現前了。怎麼說他又迷了,煩惱現前?只要有我,自私自利就跟著來了。所以覺悟的人知道無我。

  《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看看誰證得?《金剛經》裡面說的須陀洹。證得須陀洹果的人,這是最低的位子,小乘初果,他絕對沒有一個念頭我證得須陀洹,沒有這個念頭。如果有這麼一個念頭,我證得了,他沒有證得。為什麼?他四相沒破,他有我相、人相;一個相起來了,四相具足,他沒有。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這句經文才知道,須陀洹已經破了四相,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不再執著一些念頭,我怎麼看法,我怎麼想法,沒有這個念頭;心剛剛得清淨,剛剛得一分寂用。那一分寂用,在六道裡面就無與倫比,六道凡夫哪個都比不上他。在《華嚴》境界裡面初信位的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他是十信的初信,就是佛的門檻,佛門檻的確是高。他所放下多少?執著裡面只放下少分,不執著了,所以見思煩惱他只破見惑,思惑沒破。思惑是貪瞋痴慢疑,這個沒破,見煩惱裡面,這根本煩惱六個,他破一個,貪瞋痴慢疑這五個沒破,後面一個破了叫惡見,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見解又分為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他這個沒有,才入佛門,真正的佛弟子;好比辦學,小學,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由此可知,我們自己想想我們的身分,我們如果在佛教學校裡頭,大概是幼兒園的小小班,應該是這種程度,沒有到一年級。真的到一年級,念佛往生西方淨土,他不是生同居土,不是生凡聖同居土,他是方便有餘土。

  我們凡夫在這一生當中,古大德曾經講,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往生,上二土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淨土,菩薩往生,古大德有這個說法;而方便有餘土,那是二乘聲聞、緣覺往生,凡夫只能生凡聖同居土,古大德有這個說法。可是善導大師跟我們講的就完全不一樣,善導是唐朝時候人,在現在後人看淨土宗祖師,把他老人家排做第二位,淨宗二祖。初祖是慧遠大師,二祖就是善導,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日本人對善導非常崇敬,大概唐朝,佛法也是最興旺的時候,日本、韓國派了很多出家人到中國來留學,應當有不少是善導的學生。所以今天在日本到處都能看到善導大師的像,在中國看不到;還有許多寺廟用善導做寺名,善導寺。你一看到善導寺,你就知道那是淨土宗,有善導大師的像。善導大師告訴我們凡夫念佛往生淨土,四土統統有分,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好。讓我們這些凡夫,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成佛的信心肯定,真的是遇緣不同。你要是遇到大乘這些法門,像華嚴、法華、楞嚴、般若這些法門,對你往生幫助太大!真正明瞭事實真相,諸法實相,你確實可以在境界裡面不再起心動念,那你念佛就往生實報土,大幅度的提升。

  知道這些事實真相、理論方法,這個果德,你自然把這世間全都放下,為什麼?這次的機緣希有難逢,古人開經偈「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是真的。彭際清居士講,我們這一生遇到淨宗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你遇到了。你要是真的知道希有難逢,你把這個抓住,世間什麼事情丟掉,你不會再管了,為什麼?在這短短時間當中,可以大幅度提高你自己的品位,你本來念佛只能夠凡聖同居土下輩往生,你可以一下提到實報莊嚴土上品往生。這還得了,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差十二個大劫!我們在這裡幾年功夫可以超越十二大劫,你為什麼不幹?為什麼要留戀這個世間,還放不下?往生的時候你的地位一落千丈。也就是說你本來到極樂世界,你去那裡可以念博士班,幾天就畢業了,現在你變成到極樂世界去念小學,要念十二劫才念到博士。《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的。這些道理、這些事實不可以不知道。

  真正明白了才曉得,我是凡夫,我不是佛菩薩再來的。凡夫成佛就在今天,就在這一生,這一生當中一定要叫自己成佛,這是絕頂聰明智慧的人。普度眾生的事情,自己不能成就,你怎麼能度眾生?自己沒有成就搞度眾生的事,很危險的一樁事情,為什麼?幫個不好就幫倒忙,這一幫倒忙,責任要自己負,不能說是不負責任,這你要記住。佛法常講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要負因果責任。幫上倒忙之後,往往自己要墮地獄。很不是一樁容易事情。

  我們在末法,末法眾生煩惱習氣重,佛門裡頭也不例外。無論出家管理這個道場,他有很大的責任,他也會做很多錯事,我們千萬不要批評,千萬不要說,而且對他恭敬,為什麼?他犧牲了自己,成就了我們道業,他是我們的大恩人,我們往生,他墮地獄。我們如何報恩?到極樂世界自己成就再來度他們,要有這種恭敬心,對我們是無量無邊的恩德。那從前的道場?從前的道場都是修行證果的人,他是寂用無涯,我們現在沒有寂,起的作用你問問他是不是真生煩惱?是不是真生氣?是不是真有名聞利養的念頭?他真有。真有就是念念都在造業。這個道場有一個明白人,有一個真正在修行的人,他護持這個道場,他有功德。如果這裡面一個都沒有的話,那就不得了,那就是古人講的「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大家一起墮落。

  真正修行,別人未必瞧得起你,未必尊敬你,甚至於常常還給氣給你受,要不要受?要受,歡喜接受,消自己的業障,提升自己的品位。如果受人毀謗,受人侮辱,受人陷害,還有不平的心,還有瞋恚的心,那立刻墮落了。我們想起安世高,他過去生中老同學那個公案,你就知道因果可怕。他過去的同學在一塊修行,他給我們說,他的同學不錯,明經好施,經教通達又喜歡布施,是個講經說法的法師,歡喜布施;只是每天出去托缽,托的飯菜好,很喜歡,托的飯菜不好,心裡有一點難過。就這麼一點毛病,他也並不是很嚴重的挑剔,死了以後墮畜生道,墮了蛇身。因為他有修行功夫,所以他做龍王。這個龍王是一條蛇,龍王,他明經常講經,所以他很靈;他又喜歡布施,這福報大,信徒很多。做龍王的時候,龍王瞋恚心很重,造不少業,死了之後要墮地獄。他自己曉得,安世高也知道,安世高去度他,去幫他忙,度他到忉利天。這個故事很多同學都熟悉,你就想想托缽這飯菜不好吃,心裡有一點點難受,就那麼一點點,就受這樣的果報。那還是真正用功修行的人,我們沒有他這個功夫,而造的業比他更重,你就想想你到哪裡去。這些事情擺在自己面前。所以真正看破了,他才真正能夠奮發圖強。像瑩珂法師一樣,真正知道自己所造的罪業,知道必定墮地獄,所以關起門來一心求阿彌陀佛,三天三夜不睡覺、不吃飯、不喝水,把阿彌陀佛念來了,真不容易!十年的壽命不要,阿彌陀佛帶他去了,那是什麼?真勇猛心,那叫真懺悔!他那個動力在哪裡?動力是畏地獄苦。他真相信地獄,真知道地獄苦,太可怕!這些人都在教我們,給我們做榜樣,給我們做示範。

  「鬼神身中入正定」。正定就是正受。在鬼神身中,這就是可以借別人的身體,可以借鬼神的身體,自己得受用,得的是正受。用別人的身體,自己沒有分別執著,就是入定。起作用?在『一毛孔中從定出』。我們要記住一毛孔,前面講毛光照益,一毛孔,那你就曉得它的作用多大!用,沒有邊際,前面這段經文跟我們講了四十四種不思議的境界,講了四十四種,略說,最後結論告訴我們,一毛孔當中起的作用無量無邊。這個用是什麼?寂用,入正定是寂,出定是用。『一毛孔中入正定,一切毛孔從定出』。一多無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切毛孔入正定,一毛端頭從定出』。這一毛孔還是正報,可是這毛端頭就不算正報,這是依報,可以從毛端頭起作用。這個作用最明顯的就是前面講的放光,這個光裡頭無量無邊功德也是照遍法界,一毛端。

  『一毛端頭入正定,一微塵中從定出』。這是從正報講到依報,一毛端頭入定,從一微塵裡面出定。微塵太小了,佛法裡面講的微塵,現代物理裡面講的微觀世界,講量子力學,講到原子、電子、核子、粒子,佛教的名詞叫微塵。微塵也分很多,肉眼看不見。一般講微塵,阿羅漢的天眼可以看見,很小,是不是我們現在科學家講的原子、電子、粒子,是不是這些?很難說。可是微塵還能分,還有更小的,微塵把它分成七分,佛經上面叫色聚極微;色聚極微還可以分七分,七分之一叫極微之微;極微之微,佛法說不能分了,再分就沒有了,所以叫鄰虛塵,它跟虛空做鄰居。我們佛經像這些大乘教裡面,這一微塵應該是屬於哪一類?應該屬於極微之微,沒法子想像。

  這個微塵就是物質,這物質的存在時間非常短暫,物質的生跟滅幾乎是同時,所以佛法也叫不生不滅。如果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那這個話就是廢話,真有生滅,生滅幾乎是同時,你沒有辦法覺察它有生滅,所以叫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真相。我們說到這個地方常常用電影放映來做比喻,這大家好懂。電影的放映跟佛法講的理、事都很相似,銀幕是一片空白,這一片空白就像法性一樣。法性變成法相,法相就是銀幕上的投影,這是法相。放映機一打開,幻燈片的影像就投射到銀幕上,但是時間很短,鏡頭一打開你就看到那個現相。那個現相一時頓現,沒有先後,一時頓現。立刻鏡頭關了,換第二張。開關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在銀幕上看這個投影就已經不能辨別它是虛妄的,好像很逼真,我們的眼睛被它欺騙。一秒鐘二十四張幻燈片,就是二十四個生滅,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我們已經被欺騙了。

  我們現實環境的境界,佛在《仁王經》上講,照《仁王經》上講的一秒鐘是多少次的生滅?是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兩個十萬八千,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佛在《仁王經》上說的話,我們曉得是他老人家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不止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不止!我們想像當中應該是千萬分之一秒,億萬分之一秒,無法想像!所以我們今天看的所有的現相,佛說夢幻泡影,你真能夠漸漸觀察體會到事實真相,你在這現象裡頭確實可以做到不起心不動念,為什麼?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你就見性了,你就見到阿賴耶的真相,物質是怎麼生起來的,你看到了,你心慢慢定下來了。

  所以了解事實真相,我們還會有什麼分別執著?分別執著絕對錯誤,外面所有現相都不可得。《般若經》上講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在裡面起什麼分別、起什麼執著?這錯到底了。有分別、有執著,那就是《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這話說的一點沒錯,絲毫不誇張,句句實話。這個罪業是你自己造的,因果不空,果報你自己必須承受。什麼時候你見到事實真相,無始劫以來的罪業都消除了,無量劫的罪業一下就消掉了,古人一個比喻像什麼?千年暗室,這個房間一千年沒有燈光,暗室,你點一盞燈進去全照亮了。那個黑暗好比罪業,一放光明、一見性的時候全沒有了,沒有見性那夠你受的,見性就沒了。沒有業障,迷的時候有,覺的時候沒有。

  大乘教只有一個目標,修學終極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門道不一樣,方向目標是相同的,就是明心見性,念佛?念佛也是,念佛是明心見性在極樂世界,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幹什麼?去明心見性,不是別的,要是別的事情那就錯了。在這個世間,也就是說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太難了!放下就見性了,放不下永遠是迷。我們到極樂世界換個環境,到那邊去修行,跟著阿彌陀佛學習,佛菩薩幫助我們,讓我們在那邊能夠徹底放下,就這麼個道理。那個世界是平等法界,那個世界裡面人跟人沒有相爭,為什麼?沒有利害衝突,平等世界,清淨世界。雖然有很多煩惱習氣,沒有緣,緣斷掉了,煩惱習氣不會起作用,沒有緣,這是修行最理想的地方。環境殊勝,十方諸佛剎土裡頭都找不到。阿彌陀佛能跟初學的學人建這麼好的處所,感動十方諸佛讚歎,佛佛道同,所以一切諸佛都把他的學生,只要能信、能解、能行,統統送到極樂世界;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你們能夠相信這個法門,他介紹你,把你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到那邊去,你成就很快。不信?不信再開別的法門。所以佛門的宗派很多,法門無量,不能不了解,不能不清楚。

  『一微塵中入正定,一切塵中從定出』。清涼大師在這裡有一段註解,我們把它念念,《疏》「謂毛孔」,毛孔是正報,正報就是佛、就是眾生。「毛頭」,汗毛的頂端,「空處」,毛頭是空處,「微塵是色相」。這兩種比喻「多約器界」,器界就是我們的環境,器世間,物質世界,「並身在中入定出定,為顯三昧純熟隱顯自在故」。這裡面的意思大師給我們說出來,正報、依報,自己的身在其中。這個身不是肉身,為什麼?肉身不能在一微塵裡,肉身不能在一毛孔裡。這是什麼身?是不是我們一般人講的靈魂?靈魂的作用比身的作用就不一樣。我們有許多同學在道場曾經見過眾生附體,我們這個道場就發現過幾次,有一個人身上有十幾個眾生附體;還看到一個人身上有一百多個眾生附體,很麻煩,一百多個眾生住在一個人身體。靈魂,佛法裡面講意生身,他還執著一個身相。那個身相也有色,色我們肉眼看不見,我們稱它叫無表色。就好像我們作夢,夢中有沒有看到身體?有沒有看到色相?有,可是同在一個床鋪上睡覺的人他看不到。有人能看到,什麼人?有定功的人能看到,就是入定的人能看到,他能突破空間維次,看到你身上有很多眾生。此地說的是不是這個?還不是這個,這個他並不入定,那些眾生在人身中他煩惱很多,所以被附體的人他非常痛苦。這是菩薩,法身大士他們這個身上隱現,就是《壇經》上所說的何期自性,那個自性才是真正自己。禪宗常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真的是自己。

  這個真性、靈性它不但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精神跟物質是阿賴耶的見相兩分,它這個真身是什麼?我們學《華嚴經》學到此地,如果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應該能答的出來。真正的我,大乘教承認常樂我淨這四德有真我,我們凡夫不知道真我,因為這是假我,這不是真的,這哪裡是我。所以大乘教對「我」的定義說得很清楚,至少你要懂兩個意思,我有主宰的意思、有自在的意思。你想想你現在能不能做主宰?你能不能得自在?這兩個意思都沒有,身做不了主;身要能做得了主,我年年十八多好,我就可以不要衰老,可是它一天比一天老,做不了主,你沒有我。自在就更不必談了,我要真正自在的話,應該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你做不到,你哪來的自在!像經上講的神通德用,實在話全部是自己有的,這是自己的本能,就是自己的德行,不是沒有,你迷了!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除掉,這個能力全現前。

  所以從《華嚴經》這麼長的時間學習以來,我們就曉得,真我不是精神,不是物質,也不離精神,也不離物質。那是什麼?不二法門,不思議解脫法門。怎樣才能見到?佛告訴我們,心行處滅、言語道斷,你就見到了,你就親自證得。心行處滅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見到了。起心動念不行,起心動念又迷了,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所以佛對一切眾生無比的尊敬,為什麼?尊敬性德。眾生性德在迷,不是性德迷了,性德永遠不迷,是你這個假相迷了,這諸位要記住。我們用這凡聖迷悟示意做了三片彩色的片子,諸位都曉得,妄想分別執著是不是真的迷了我們自性?沒有,自性沒有迷;外面法相呢?法相也沒有迷。由此可知,妄想分別執著是一個抽象概念,它是錯誤的,它是虛妄的,但是你不肯放下,它真起作用。它這個作用是障礙你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障礙你自性的德行相好,它起障礙了。實際上是把你自性裡面的功德扭曲了、改變了。譬如你現在煩惱很多,煩惱是什麼?煩惱是你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一迷之後它把智慧變成煩惱。所以大經上說煩惱即菩提,這話是真的。覺悟了,煩惱就變成菩提、就變成智慧,煩惱沒有了,智慧現前;迷了之後,智慧沒有了,煩惱現前,它轉變了。你德能什麼?德能就變成業障;相好呢?相好就變成三途地獄,變了。

  你明白這個道理,外面境界你看六道三途都是自己心變的,心現識變。這樣我們才真正肯定了境隨心轉,不是心隨境轉,境隨心轉。境界在我們自己本身來說,我們身體是第一個最接近的境界,心好相貌就好,心好體質就好,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轉變,頭一個是從你的身體、你的精神、你的體力上轉變,如果連這個都轉變不過來,你怎麼能轉外面境界?轉變裡面第一個因素就是清淨心,就是我們這經文裡講寂用,清淨寂滅,境界都轉了,都恢復正常了。所以只要心不清淨,心不平等,心裡沒有智慧,沒有愛心,沒有真誠,你就全部都壞了。這個壞了是你自己把它變壞了,不是別人,別人沒有能力轉變你的境界,而是自己。

  在這個地方,你一定要曉得,這經上的比喻好,把法性比喻成大海,性海,這是共同的,所有一切眾生是共同的;各個眾生不一樣,佛講大海裡起了水泡。我現在起了水泡,你也起了水泡,他也起了水泡,這水泡很多都是大海生的,所以同一個法性。但是怎麼樣?阿賴耶識不同,起個水泡就變成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面的境界,就像現在科學裡面講的全息照片,雖然是一個水泡,這個水泡整個法性全體都在這裡面。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水泡跟這個法性是一不是二,無二無別,裡面信息完全是圓滿的。所以我們人與人之間相交就曉得,《楞嚴經》上講別業妄見、同分妄見。我們感的我是這個境界,你也變現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好像是相同的,但相同不是絕對相同,相似相同。如果你很難體會這個意思,我眼睛見了色相,我眼睛閉起來就沒有了,你的眼睛開的是你有。你見到那是你的,不是我的;我睜開眼睛見到是我的,不是你的,但是我們兩個看起來好像有相同的地方,這叫同分妄見。為什麼不是完全相同的?我們在同樣境界的感受不一樣。這很明顯,同樣看月亮,有的人看得很歡喜,有的人看到很悲哀,情緒不相同,那怎麼會是一樣?一樣應該是一樣情緒,為什麼情緒各個不相同?這就是同分妄見,還是各人是各人的,絕對沒有兩個相同。

  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知道世間其他所有人沒有過失,為什麼?他跟我不相干,我要對他起心動念是我的過失,不是他的過失。問題永遠不在外面,問題永遠在自己,這是真理。要解決問題,小問題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一些瑣碎事情,大問題是了生死、證菩提,全不在外頭,在自己。幾個人曉得這個境界是剎那剎那生滅的相續相?幾個人知道?正如同在電影院看電影,幾個人曉得銀幕上這個影像是剎那剎那的生滅?如果看電影想到這個,他就開悟了,他真的明白了。

  我們眼前所有現象包括我們自己身體,包括我們自己的妄念,我們的念頭是阿賴耶的見分,我們的色身是阿賴耶的相分,全部都是剎那生滅,真的是生滅同時。所以佛給我們說出真相,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境界什麼人證得、證實?法身菩薩。證實什麼?覺悟了,不迷了。迷的境界十法界、六道,十法界還是迷,不過他曉得這樁事情,接受佛陀教誨曉得,沒有證得。沒有證得就是還起心動念,妄想沒有放下,但是不分別、不執著,他不在六道了。你只要有執著,你就出不了六道。所以佛對六道眾生的教誨,忠告我們「隨緣度日,莫造新殃」,這兩句話說得好。隨緣度日,這是老實,莫造新殃是修行,是提升自己,是出離六道三途的牢籠,這話講得真好。在日常生活當中念念要能提起覺觀,明白事實,念念不迷,那你自然放下,你不迷就不會執著。

  放下,首先把執著放下,能跟人相處了。沒有執著就好處了,有執著是我有我的看法,你有你的看法,彼此不肯放下自己的成見,他衝突就起來了。但是你要曉得,佛看的是,他的看法是錯誤的,你的看法也是錯誤的,錯誤跟錯誤等於零,為什麼?根本沒有,你的念是妄念,你身是妄身,外面境界是幻境,這才是事實真相。好像我們在電視螢光幕裡面所有一切全是虛幻的,放映機一關,所有現相全沒有了,覺後空空無大千。這證道歌裡講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有十法界,有六趣,你覺悟,沒有了。執著統統放下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佛法的世間跟出世間就這樣分,你有執著,你有分別,你有妄想,這叫世間法。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那世間沒有了;世間沒有了,也無所謂出世、入世,都無所謂。出世、入世是相對的,到那時候境界就沒有了。那個境界佛用個名詞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隱現當然更自在!

  而入定?入定就是境界沒有了,出定境界就現行。在那個地方他為什麼還要出定?這我們知道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我們稱佛、稱菩薩都可以,菩薩是法身菩薩,稱佛,他們叫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不同,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是相似位,不是真的。為什麼?無明沒破,就是妄想沒斷,妄想斷了,他就不在十法界,他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真的,永恆不變,心現識變都沒有了,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那個法界叫什麼?叫常寂光淨土。常寂光隱的狀態,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什麼也沒有,眾生有感,他就現相。

  感應的道理很深,感應的現象很複雜,所以經上講無量因緣。佛教學的時候把無量因緣,無量因緣不好講,把它歸納,歸納到最後,說了四大類,叫四緣生法。那個四是四大類,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這是無量因緣的歸納,歸納這四大類。總不外乎感應,感應的親因緣,就是同一個法性,這真叫親因緣。好像大海裡面的水泡,親因緣是什麼?同一個大海。所以親因緣是沒有問題,各個具足。我們每個人都具足十法界的親因緣,所以你學佛真能成佛,學菩薩真能成菩薩,你起貪心,貪是餓鬼,瞋恚是地獄,就看你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哪個用得多,你就會到那裡去,為什麼?親因有,阿賴耶識全滿了,一個都不缺。你要知道佛是平等心,清淨平等覺這決定是佛。菩薩是六度心,對於布施、持戒、忍辱看得很重,認真的修行,慈悲濟世,菩薩心;聲聞是四諦,辟支佛是十二因緣。天道是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上品十善天道,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修羅道。為什麼他叫下品十善?實際上他可能修的是上品十善,因為他有傲慢,他有嫉妒,這兩個煩惱滲透進去,把他上品就變成下品。所以嫉妒心重,瞋恚心重,不能容人,他在佛法裡面修行,將來多數都是到魔道去,修羅、羅剎,他到這裡面去。福報很大,但是造業是愈造愈嚴重,福享盡決定墮地獄,這叫三世怨。你要細心觀察,你都能看見。

  隱現自在,現,現大現小,大小不二;大,遍法界虛空界,小,一微塵裡面的世界,跟外面大世界沒有兩樣。前面我們學過普賢菩薩能入微觀世界,能入一微塵,一微塵裡面跟大世界裡頭一模一樣,沒有絲毫減損,也沒有絲毫增益,不多不少,完全相同,隱顯自在。我們今天迷失了自性,隱顯都不自在,把我們的自在(自在是解脫)變成業力。我們今天受業力的控制,這很苦惱,一點自在都沒有。你到六道裡面去投胎受生受報,全是業力主宰的。所以人有命運,看相算命會給你算那麼準,為什麼?業力控制住了。如果到隱顯自在,那就算不到了。三昧純熟,我們講什麼?定功深厚,他有很深的定,所以他得自在。

  底下大師告訴我們,「亦通觀彼出入定等,即於境無礙」。通是通達的意思,也是無障礙的意思。你觀察這些菩薩們出定、入定,像前面舉的這些例子,這例子舉一點點,他們從境界裡頭可以入定,從身可以起作用;從身起作用,接著入定,從境界裡面起作用,這是總說。細說,這裡也舉了例子,從自己身上入定,可以從別人身上出定;也可以從別人身上入定,從自己身上出定;從別人身上入定,從別人身上出定(從另外一個人出定),你看這得大自在!

  這些事有,在過去書籍裡面我們看到;如果細心觀察,可能在現實環境裡面你能夠覺察到,真正體會的人他能覺察到。不定聽個什麼人說一句話,覺悟了。這個話平常常聽都不覺悟,突然在這個時候聽到一句,覺悟了,可能是菩薩在那裡幫助我們,在他身上起定,來度我們。我開悟的人感到在這一剎那當中佛菩薩加持,來幫助我。這是聽人說,或者聽音樂彈琴的聲音開悟,或者看到風吹樹葉、看到山河大地有悟處。所謂是「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這是蘇東坡遊覽廬山寫的詩句,這也是什麼?也是他的悟處。悟有小悟、有大悟,小悟、大悟利益都不大,徹悟才真解決問題。但是小悟、大悟都有利益,就是積小悟就成大悟,積大悟就成大徹大悟。這是說明什麼?說明佛菩薩起的這個作用,幫助眾生。眾生這個感也是沒有邊際的,菩薩的應也是沒有邊際的,這裡頭最重要的還是一句前面說過的老話,緣。善導大師講,總在遇緣不同;佛經裡面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緣太重要了。

  那我們想到,這個緣要怎樣能把它提前?這個緣如何能跟佛菩薩相應?你要真正懂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方法不難做到。哪個眾生跟佛沒有緣,佛是什麼?佛是法性,一切眾生的本體就是法性,他怎麼會沒有緣?所以說親因緣是相同的,都是依法性變現出來的,心現識變怎麼會沒有緣?由此可知,我們講緣是講所緣緣,這就不一樣了。我們這一生是不是我所緣的,我所緣的就是想成佛,我所緣的就是想見性。那現在我們修淨土,我們知道見性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所緣的就是極樂世界,我所緣的就是阿彌陀佛,我一心一意就是想親近阿彌陀佛、去見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想生極樂世界。這是你這一生唯一的目標,唯一的方向,你的所緣緣跟佛就相應。你得佛的加持,得佛的感應會特別多。得到這些感應,你愈要有智慧,你不能生歡喜心;我常常跟佛感應,我很了不起,別人都不如,你完了,你立刻把自己毀掉。你要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講的。你無論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見到佛,或者定中見佛,夢中見佛,見如不見,絕不放在心上,更不放在口上,這是好事,這是正確的。如果常常放在心上誇耀自己,你看看你的煩惱又起來了,你的妄想分別又起來了。見到怎麼樣?見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好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變成魔境界。

  所以佛跟魔不在外頭,外頭無佛亦無魔。佛跟魔都是你自心變現的,你要是用清淨心去應,那佛來現相也是感,感應是互相的,你用的清淨心,是好境界;如果你起分別執著,那就是魔境界。是佛、是魔不在外面,你自己心裡怎麼變,所以清淨心沒有一樣不是佛。如果你真的是真誠清淨平等,那可以說這個世間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如果你還用分別執著,嚴重的執著,那問你這個世間哪一法是佛法?沒有一樣是佛法。外面境界有沒有變?沒變。這豈不是蕅益大師所說的,「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在自己的心。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人事環境裡面沒有好醜,就是沒有真妄,沒有是非,沒有善惡,這叫無好醜。好醜是什麼?好醜是你自己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沒有分別執著是好,那是善,那是真;起分別執著全都壞了,那全是虛妄的,全是不善的。這是佛法。那再問你,佛法在哪裡?佛法在你自己,不在外面。你看《壇經》上有記載,有人問六祖大師,六祖大師的回答,我不懂佛法。這些話都是讓他去體會,他如果真的是心地清淨平等,一聽這個話他就開悟了;他如果還有執著的話,他還是凡夫。佛菩薩教化眾生,「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歸元都是幫助你明心見性。

  可是我們今天學佛難,真難,難在什麼地方?我們連人都沒做好,怎麼能學佛?這是講到根本上來了。淨業三福那是最高的指導原則,第一條,現在修第一條最重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話十六個字,它的義理深廣跟法界虛空界相等,這四句話字字遍法界虛空界,我們哪裡會懂?十六個字會念,甚至於會講,意思不懂。為什麼不懂?沒做到,你要做才真正懂得裡頭的意思。愈做你知道的愈多,解行相應,解幫助你行,行幫助你更深入的理解,真正做到究竟圓滿,那是究竟的佛果,你證得無上菩提。我們看佛像,畫的佛像圓光上面通常都寫三個字「唵阿吽」,那就是十善業。那三個字是身口意,身三口四意三圓滿。

  再要曉得,中國佛教比較上特殊一點,把小乘放棄了,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儒濃縮起來就是《弟子規》,道就是《感應篇》,如果不從這上奠定基礎,你十善業做不到。講一切大乘都是阿賴耶裡面種一點善根,起不起作用?不起作用,這是一定要知道的。煩惱習氣為什麼這麼重,為什麼斷不了?它有原因的,不是沒有原因。這些事情自己要清楚、要明瞭,還是自悟自度,佛菩薩、善知識只給我們做個增上緣,除這個之外幫不上忙。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性,要常常想到什麼?地獄苦。所以這地獄變相圖功德很大,你要是能夠常常看、常常想,你會生畏懼的心,你知道這地方不能去,這太恐怖,會激發你的道心。慢慢會從不是認真學佛,會把你變成認真去學習。一般講功夫不得力就是沒有認真修學,佛法很喜歡,但是決定做不到,習氣還是那麼重。哪一天像瑩珂一樣,真正知道自己要墮地獄,要受那個苦,他那心才激發出來,道心。道心一發出來,那個力量不可思議,真能成就。瑩珂的道心是自己一個恐懼的心,這是主要的。他的增上緣是他的同參道友送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非常感動,每看一個人往生傳,他都痛哭流涕感動,這才決心依教奉行,他成功了。

  在我們最近,在這個地區深圳黃忠昌居士的念佛往生,這是現前給我們做現身說法,幾個人看到了,省悟過來?他做試驗看看念佛三年是不是真能往生,他念二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預知時至他走了,才三十幾歲。我相信他有壽命,不要了。告訴我們《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所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一個人念佛三年的時間是足夠的,你說哪一個法門有這麼容易,哪一個法門三年能成就?現身說法。你真的了解事實真相,下定決心,黃忠昌是大恩人。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9:34:32)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9:34: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66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