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840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四0卷)  2007/9/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4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用無方第十段,「寂用無涯三昧門」,第二段「正顯業用」末後的一段,「三世間自在」。第一段是講「根境相對以辨自在」,這段的意思我們都學習過了,現在我們把經文念一遍,總共有十二首偈頌。

  【於眼根中入正定。於色塵中從定出。示現色性不思議。一切天人莫能知。於色塵中入正定。於眼起定心不亂。說眼無生無有起。性空寂滅無所作。於耳根中入正定。於聲塵中從定出。分別一切語言音。諸天世人莫能知。於聲塵中入正定。於耳起定心不亂。說耳無生無有起。性空寂滅無所作。於鼻根中入正定。於香塵中從定出。普得一切上妙香。諸天世人莫能知。於香塵中入正定。於鼻起定心不亂。說鼻無生無有起。性空寂滅無所作。於舌根中入正定。於味塵中從定出。普得一切諸上味。諸天世人莫能知。於味塵中入正定。於舌起定心不亂。說舌無生無有起。性空寂滅無所作。於身根中入正定。於觸塵中從定出。善能分別一切觸。諸天世人莫能知。於觸塵中入正定。於身起定心不亂。說身無生無有起。性空寂滅無所作。於意根中入正定。於法塵中從定出。分別一切諸法相。諸天世人莫能知。於法塵中入正定。從意起定心不亂。說意無生無有起。性空寂滅無所作。】

  這是這段十二首偈頌,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給我們說了很多。這些入定、出定自在無礙,都在日常生活當中,佛菩薩不給我們說出,我們的確沒有發現過,沒有感覺到天天在用。沒有感覺到當然也不是沒有原因,原因在哪裡?原因在我們的心動亂,菩薩的心不亂。入定就是講的清淨心、真心,出定是起用,用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是這種作用。可是這個作用從哪裡起來的?還是依真心起來的。妄心,妄不離真,真妄不二,這才是真。真妄要分開來那就迷了,真妄不二就覺而不迷,所以我們的毛病,原因就在此地。現在佛菩薩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知道出入沒有障礙。這個地方只說了根塵相對,覺悟的人不叫塵,為什麼?他不染污。我們六道凡夫叫塵,塵是灰塵、塵土,表染污的意思,為什麼染污?我們根塵一接觸就生煩惱。煩惱是染污,生起貪瞋痴慢、七情五欲,所以叫塵。佛菩薩根塵相對沒有染污,就叫境界,根境相對。

  我們要學佛,要想回歸自性,就要學不染污,不染污你一定要看破,知道根境都是幻相,皆不可得。《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知道根境都不可得,你就不會起心動念,不起心動念你就得自在。所以,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頭總結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真正知道「事理無礙,根境一如」,一如就是不二,這個時候自然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你就入華嚴境界;換句話說,你就明心見性了。見性就是佛,你本來是佛,現在又恢復佛的本來面目。所以說來說去,說到最後一句話是真話,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經文,清涼大師只講四字「念慮不生」,念慮不生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無論是眼見、耳聽、鼻嗅、舌嘗統統是這樣的,這個結論非常的重要。

  末後大師勸導我們,說這是「菩薩圓融功德而自莊嚴」,我們在此地把功德,就這段經文的意思說明什麼叫功,什麼叫德。寂是功夫,用就是德,德是大自在,是事事無礙。大自在、事事無礙從哪裡來的?就是從寂來的,寂就是清淨心,清淨到極處。寂的反面就是動,我們的凡夫心是動的,動是妄心,寂是真心,所以大涅槃叫寂滅,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寂滅。寂是功,滅是德,滅什麼?滅煩惱習氣。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統統滅了,沒有了,這是真實的功德。「觸目對境,常所行用」,一天到晚都在用,你睜開眼睛你會看,豎起耳朵你會聽,不都在起用嗎?菩薩的作用,六根對六境的作用是圓融功德而自莊嚴;那我們現在起的作用,是煩惱、念慮相續不斷,我們的作用在這裡,這就是凡聖差別之處。

  明白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就曉得,怎樣轉凡成聖、轉迷為悟、轉苦為樂,都在這一念之間。真的講到最後就是用心不同,他用清淨心,我們用生滅心。你看前念滅了,後念又生,生滅不住,生滅不住叫無常,我們錯在這裡。可是佛在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動靜不二,那才叫真正的寂滅。如果把動靜分成二邊,你是凡夫,你現在在用功,功夫不到位,功夫真正到位是動靜不二,那真的叫寂靜。到底下這一章我們就學到了。所以,清涼大師希望我們,讀到這段經文之後,「希心玄趣,幸願留神」,希望我們用心,玄在此地就是深深的趣向。我們有幸相逢,希望你要留意,留神就是留意,你能夠趣入。這個事情不是求人,求人很難,這個事情求自己,求自己就不難。下面這是第二段,這段裡頭一共有四段經文,前面是根境相對自在,第二段有「六頌半,於他身得自在」。我們把這段經文先念一遍:

  【童子身中入正定。壯年身中從定出。壯年身中入正定。老年身中從定出。老年身中入正定。善女身中從定出。善女身中入正定。善男身中從定出。善男身中入正定。比丘尼身從定出。比丘尼身入正定。比丘身中從定出。比丘身中入正定。學無學身從定出。學無學身入正定。辟支佛身從定出。辟支佛身入正定。現如來身從定出。於如來身入正定。諸天身中從定出。諸天身中入正定。大龍身中從定出。大龍身中入正定。夜叉身中從定出。夜叉身中入正定。鬼神身中從定出。】

  這個六首半說的是從他身,我們先就經文大意來說明,然後看清涼大師的註解。『童子身中入正定』,這是講一個人,中國講童子,沒有滿二十歲的都叫童子,二十歲才叫成人。在中國古禮,男子二十歲戴帽子,行冠禮,這帽子一戴就說明你是大人了,不能把你當小孩看待,對你要尊重,戴冠禮;女子十六歲,十六歲梳頭,成年了。女子十六歲之前,男子二十歲之前,叫童男、童女。「入正定」就是得正受,也就是說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沒有分別執著。我們把標準降低一點,不說妄想,只講分別執著,因為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沒有妄想那是佛,那就很高了,我們做不到。我們今天只希望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降溫,天天能放下一些,我們的功夫就有顯著的進步。要知道佛家常講煩惱,分別執著就是煩惱,所以分別執著輕一分,你的智慧就長一分。要知道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外面來的,妄想分別執著是障礙。障礙去掉一分,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就透一分,那不是修成的,是你自己本有的。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你才曉得佛法是什麼?佛法就是除障礙而已。這個除障礙的事情,什麼人都幫不上忙,迷是你自己迷的,現在把迷解開還是要靠你自己,所謂解鈴還是繫鈴人。佛菩薩對我們最大的利益,就是把這些事情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所以佛菩薩對我們是增上緣,老師能幫得上忙的。老師不能把你煩惱斷掉,這做不到的,這一定要自己覺悟、自己放下,絕對不是佛菩薩不慈悲,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確實我們在童子身中就做功夫了,分別執著輕了。壯年時,『壯年身中從定出』,真正能在日常生活上用得上,確實是在壯年。不但在壯年,底下一句說得更好,『壯年身中入正定,老年身中從定出』,鍥而不捨。所以像這樣的大乘經希有難逢,為什麼?《華嚴》是佛法裡面的精華,無比的殊勝。古大德為我們介紹,說《華嚴》是經中之王、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根本法輪。像一棵樹一樣,《華嚴》是根,《華嚴》是本,其他所有這些經論就像這棵大樹的樹幹、樹枝、樹葉,《華嚴》是根本,所以稱經中之王,希有難逢。前面跟諸位報告過,無論什麼人聽這個經,沒有不得利益的,而且都是無比殊勝的利益。聽了怎麼樣?不相信、不喜歡,也得無比殊勝的利益,為什麼?他阿賴耶識裡種了《華嚴》的種子,這太希有了。沒有善根的,聽了幾句、聽個幾次,善根種下去了。業障很重,常常在聽,我們聽了幾百堂課、幾千堂課,你就曉得阿賴耶識裡的種子它會產生力量。力量是什麼?對它信了,相信。最初不相信,試試看、聽聽看,聽多了慢慢相信,這就增長。信解行證,從相信之後,慢慢明白了,這個不容易。

  一般同修說實在的話,他只能從善根到信,相信,理解不容易。當然理解也有淺深不同,真正的理解很難,為什麼?我們一般人學佛就是沒有寂,就是心不清淨。說這個大家不好懂,我們說得粗一點,粗淺一點,心不恭敬,這個容易懂。恭敬與清淨有什麼關係?關係太大了,心清淨,真誠恭敬心起來了;心不清淨,你想學,那個恭敬學不到,假的,不是真的,一定是從清淨心裡面流出來真誠恭敬。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真誠恭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老師在上課、法師在講經,聽眾很多、學生很多,每個學生所得到的不一樣,為什麼?誠敬心不相同。如果沒有誠敬,對老師懷疑、對老師瞧不起,那他什麼利益都得不到。只可以說得到一個什麼?阿賴耶識裡種了《華嚴》種子,他只得到這個。他對《華嚴經》的信仰都沒有,他怎麼能理解?這個話是真的。

  真的有人聽經聽了幾十年都聽不懂,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心浮氣躁。心浮氣躁聽經入不進去,聽不進去。不但是佛法,連世間法都要從恭敬心去求。你說古時候做木匠,你是學徒,你對師傅有真誠恭敬心,師傅的手藝你全學到;如果你對師傅,覺得師傅也沒有什麼,你就什麼都學不到。你跟他的時間再長,天天在實習,你的手藝總是趕不上他,你就曉得真誠多重要。世出世法裡頭頭一個就是講禮敬,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個「禮敬諸佛」,這個諸佛是什麼?除自己之外全是諸佛。人是諸佛,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沒有說一切人本來是佛,沒有這個說法,說眾生。眾生包括的範圍太大了,包括什麼?包括植物、包括礦物。植物、礦物都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眾生就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全是佛。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你真的做到一切恭敬,對人恭敬、對事恭敬、對萬物恭敬,你這一生決定成佛,不會等到來生。

  我們從這個地方細心去想想,惠能大師為什麼他一生成佛?我們在《壇經》從頭到尾細細去看,惠能大師這個人,沒有遇到五祖之前,你看他處事待人接物是不是一切恭敬?他是這樣的,謙虛、卑下,處處尊重別人,對人有禮貌。一個普通人都能夠觀察得出這個人真誠、老實,所以他有成就。不老實不行!我們念佛,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老實念佛。李老師從前常常講,我們念佛人所以不成就,不是別的原因,就是不老實。不老實是什麼?沒有恭敬心。你學習成就有多少,跟你的真誠恭敬完全成正比例,我們真正要把東西學好就在這一點。老師看學生沒有別的,就看這個。果然有真誠、有恭敬,你能遇到貴人,佛法講你會遇到善知識、遇到善友,幫助你的人多!

  所以,從前古老的教育,父母對子女教育的中心理念,就是教小孩從小要做老實人,這是他一生將來成就的基礎,根本的因素,從小培養這個。不自欺、不欺人,無論在世法、佛法,他肯定有成就。他有什麼樣的成就,那就是佛法講的「總在遇緣不同」。遇到真善知識,沒有不認真教導的,一個善知識遇到真正想學的人,要不教他,那都對不起他,這是罪過。如果遇到這個人心不真誠,可以不教他,為什麼?你要教他,浪費了精神、浪費了時間,他學不到。也就是說誠敬他能吸收,你教他多少他完全吸收過去;沒有誠敬,你教他就耳邊風,他不能吸收。他聽進去了,聽些什麼?聽了一些皮毛常識,不得受用,就是說不能改變他的習氣。中國古人讀書目的所謂是「讀書要在變化氣質」,讀書最重要的是變化氣質。不能變化氣質,他記憶的記性很好,他記得很多,也能講得天花亂墜,他的毛病習氣改不掉,那就沒用。那所學到的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全是世間法,依舊是輪迴心來學佛法,輪迴心學《華嚴》,還是輪迴法,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所以最重要的關鍵,你用的是什麼心?大乘法裡面你看佛時時處處都在提醒我們,教我們要用菩提心。常常講要發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清淨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用這個心來學習,哪有不成就的!學習要用這個心,日常生活也用這個心,處事待人接物統統用這個心。不能說我學佛我用菩提心,我在其他地方可以用輪迴心,沒有這個道理。一心無二用,真誠,那就是真誠,佛菩薩對待一切眾生就是真誠,一味真誠。所以他能起感應道交,能感動人、能感動天地鬼神、能感動一切萬物。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誠則靈」,這個靈是講感應,所以又說「不誠無物」。

  我們天天不斷在學,逐漸的明白了,這是什麼?這是漸修。學了幾十年,可以說有相當程度的成熟,有悟處了,積小悟成大悟,積大悟就成徹悟。從這個經教裡面展開經卷,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瞭。放下經卷,面對著生活,面對著一切境界,我所學的統統用上了。原來佛告訴我們的就是日常生活,沒有離開根跟境,沒有離開。根境是總說,這個地方都離不開根境,真得受用,真得自在,這就沒有白學。方東美先生早年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就體會到,你就得到了。我們體會的受用不深,那是什麼?我們的真誠不夠,有那麼一、二分,這不夠。我們要是把真誠,滿分是一百分,我們今天有幾分?有個二、三分比沒有好。希望從二、三分再不斷的向上提升,能夠提升到二、三十分就得受用,法喜就往外透,那時候你的學習欲罷不能。學是經教,習是生活,就是說你所學的在日常生活當中全都起作用,這才有樂趣。如果所學非所用,那有什麼樂趣?我們現在講,學習的興趣提不起來,在佛法裡面講你沒有嘗到法味,《華嚴》的味道你沒有嘗到,你嘗到才法喜充滿。我們的學習隨著時間、隨著年齡在增長,愈學愈得受用。

  經文是這麼樣排列的,是有先後,應用上沒有先後,這個諸位要知道,它活的,它不是死的。『老年身中入正定,善女身中從定出』,就是不定,他才能從別人身上起作用。寂跟用,入定是寂,出定是起作用,起的是什麼作用?我們用儒家東西來講,諸位好懂。我們為什麼得不到寂靜心?寂得不到,是因為你沒有智慧,是因為你煩惱習氣太重。這個地方所講的寂,就像《大學》裡面所講的「至誠心」,至誠心真誠到極處,那是寂。至誠心前面有兩樁事情你要做,你才能把心做到至誠,前面是什麼?「格物,致知」,這誠意。那你就曉得,我們的真誠透不出來是有兩種障礙,這兩種障礙在佛法講,你有煩惱障、所知障。儒懂得了,這是佛沒到中國來,我們中國老祖宗說的。格物就是破煩惱障,致知就是破所知障,這兩種障礙沒有了,你的誠意現出來了,誠意是真誠心。誠意就是此地寂的意思,寂比誠意還要深,那是真誠到極處,這是寂。我們今天要做的功夫,欲望太多,你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都是屬於欲這個東西,要把它革除。格物的格字是革除,你要把這個東西放下,把這個東西丟掉。所以自私自利的念頭要輕,名利的心要輕,貪圖物質享受,這些煩惱、貪瞋痴慢總是一年比一年少。多親近聖人,聖人不在了,聖人的經典就是聖人,讀聖賢書就是親近聖人,向他學習。

  現在我們看到很多讀聖賢書的,他用什麼態度?他用批評的態度:聖人書不錯,裡面有些東西可以學的,還有些東西那是糟粕,那個沒有用處的。這什麼心態?對聖人恭敬一點都沒有。他沒有恭敬心,聖人好的東西他也學不到,他認為那些壞的東西,可能是最好的東西,不識貨。所以我們讀書,我是從小有個看法,聖人這些東西能夠流傳幾千年,這幾千年當中多少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如果它是不適用的話、是糟粕的話,早就把它去掉了,誰還把它流傳下來?沒這個道理。要知道古時候印刷術很困難,不像現在,所以留的東西全是精華,不是最精彩的東西統統都淘汰掉。為什麼?印刷術是宋朝時候發明的,宋朝以前是手寫、手抄的。你想想看你死了之後,後人來學你東西,不是最好的東西他不要,精華的抄出來,其他的我都不要了。你看挑剔又挑剔,挑了幾千年,這變成最精彩的東西。經過歷史的考驗,五千年的考驗,你怎麼能批評它是糟粕?這是毫無恭敬心。毫無恭敬心,印光大師講,就是他在你面前來教你,你也不會開悟,你也得不到東西。佛經不例外,佛經完全是從心性流露出來的,可是中國人還是挑剔又挑剔,為什麼?分量太多。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翻譯是非常艱苦的工作,所以總是挑精彩的,最好的東西把它翻出來。你說它不好,用不著,那早已經被人挑剔掉了!

  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一天都沒有中斷,現在《大藏經》本哪只有這一點,十倍都不止。現在留下來的,充其量十分之一,可能是百分之一,不是十分之一,這個我們要知道。印度法師到中國來,帶這些法寶過來是多麼辛苦,那時候沒有線裝書,沒有,都寫在貝葉。那個貝葉很厚,像這一部《華嚴經》用馬來馱,幾十匹馬都馱不了一部《華嚴經》,你就曉得是多麼辛苦。所以《華嚴經》到中國是三次來的,第一次東晉時候,只有三萬六千頌。《華嚴經》全部是十萬頌,三萬六一半都不到,到中國來翻譯出來,叫《六十華嚴》。第二次在唐朝,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實叉難陀法師到中國來,帶了四萬五千頌,比第一次來的多了九千頌。佛法裡面,印度計算是四句叫一頌,《華嚴經》是十萬頌就是四十萬句。它用句,不像中國人算字數,它用一句一句的算,四十萬句,所以到中國來不到一半。貞元年間,最後一品到中國來,最後一品是完整的;實叉難陀來的時候最後一品只有一半,另外一半就沒有。貞元年間是烏荼國的國王,對中國皇上送的禮物,叫進貢,禮品裡面有《華嚴經》最後一品,就是「普賢行願品」,這品完整的,太難得了。所以翻譯出來,現在中文本的《華嚴經》大概是原本的二分之一。雖然不是完整,《華嚴經》精彩的部分幾乎我們的譯本上統統都有。所以古人留下來的,每個朝代都精挑細選,全部是精華,這個我們要相信。我們比不上古人,當然更比不上聖賢,有什麼資格來挑剔聖賢的教誨?這種心態就是大不敬,這種心態學不到東西。這是我們中國老祖宗代代相傳教導我們的,世出世法你真正學到東西,就是一個誠敬,真誠、恭敬,你才能學到,這是學東西的祕訣。為什麼有人學得很好,有的人怎麼樣學都學不成功,道理在此地。

  所以入定就是得清淨心,就是放下分別執著;出定這起作用,我們剛才講的,用儒家的道理來講,你就容易懂得。他起作用是起什麼?第一個是正心,就是他起的是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他起這個。真誠是寂,這四個心在《大學》裡面用兩個字,叫「正心」。佛講得詳細講四個,它只講一個,誠意正心,所以正心是你起心,起作用。正心用在事上,身修、家齊、國治、平天下,一直到止於至善,那都叫用。從定出,從定出的作用太大了,寂用無涯,沒有邊際,這個意思你就要懂。前面講的是世間,當中講的是講出世間。

  『善男身中入正定,比丘尼身從定出』,比丘、比丘尼這是出家人,『學無學』是阿羅漢,無學是四果羅漢,學就是前面三個階級,須陀洹有學,斯陀含二果,阿那含是三果,初果、二果、三果都叫學,無學就是阿羅漢。這個我們清楚,無學是把執著放下,於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再不執著,這稱阿羅漢。所以這個學比比丘、比丘尼是高多了,為什麼?比丘、比丘尼還沒有能夠把煩惱習氣放下。大乘經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初果,這見思煩惱,是八十八品見惑放下,他這個沒有了,則證初果。這是什麼?見思煩惱放下小部分,不再執著身是我。凡夫執著身是我,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那個罪業為誰造的?不就為身嗎?他不曉得,他以為身是我。自私自利為了身,名聞利養也是為了身,貪圖五欲六塵享受還是為了身,他把身當成我。所以,迷惑的人把身當作我,造無量無邊罪業,這墮阿鼻地獄;覺悟的人還是用這個身,用這個身去修行,叫借假修真,成就無量功德。你看會用、不會用這個假東西,你要會用,你就成佛、作祖,成菩薩、成阿羅漢,你會用;不會用那你就造惡業,你就墮地獄、墮餓鬼、變畜生,你搞這個。所以,這是要覺悟,身不是我。

  身不是我,是什麼東西?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那麼身的生滅你就不在乎了。就跟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髒了馬上丟掉換一件,不就如此嗎?所以身跟衣服一樣,它不是我,是我所有的。用了幾十年不好再使用,換一個,真自在,不再為它造罪業。所以出家人穿的衣服,我這件衣服是韓國的,沒有,中國衣服有。中國衣服領子裡面有一塊,這邊的領子有貼一塊,貼一塊在這個地方,那個叫貼新。什麼意思?新衣服怕你起貪心,衣服很好,髒的地方不敢坐,要擦乾淨再坐,你不就有執著了嗎?新衣服這個地方要貼什麼?貼一塊舊的,舊衣服剪下一塊貼在這個地方,告訴你當舊衣服穿,不要愛惜它,什麼地方都可以坐,你看這用意多好!人穿衣服,不要被衣服穿人。你要為衣服,樣樣都為它,你錯了,自己要做主宰,不能讓它喧賓奪主。這些道理都要懂得,都要明瞭,不被環境所影響,你自己在環境裡頭做得了主宰。

  所以順境、善緣不生貪戀,平常心相處,逆境、惡緣不生瞋恚,統統平常心,這就慢慢接近寂,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須陀洹不執著身是我,須陀洹也非常了不起,心裡面跟一切人事物沒有對立、沒有矛盾,當然更沒有衝突。這是什麼?這是屬於邊見,二邊,沒有二邊的念頭。見取見、戒取見,叫成見,某人成見很深,自己是主觀觀念,我認為怎樣怎樣,不能接受別人的,這都是什麼?這是嚴重執著。所以,須陀洹就很隨緣,絕不執著自己的成見,可以容納別人的,這真正有修養。辦一樁事情聽別人意見,這實在講,古今中外成功的大人物他們這一點,就我們細心觀察,那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他能聽別人的意見,他自己沒有意見,聽別人意見,自己的心很清淨,清淨心能辨別是非。很多人提供意見,某個人意見好,就採取他的,而不是用自己的意見。所以他能得眾,每個人都願意為他服務,為什麼?你用他。樣樣都是自己做主的話,你下面都是奴才,那你自己就很辛苦,到最後決定失敗。所謂英雄豪傑,沒有別的,他會用人,能用別人的意見、能用別人的方法,建大功、立大業。什麼事情都聽自己的話,這個人很苦,非常辛苦,底下沒有人才,人才決定離開他。他需要什麼?需要聽話的。他不需要有才幹的,有才幹的人意見很多,他不用這種人,到最後變成孤陋寡聞,終結他走失敗的路子。我們讀歷史都能看得很清楚,成敗興亡,你細心去觀察,一個家,家的興衰,一個國的存亡,關鍵都在此地,你會不會用人,會不會栽培人!真正是人才你栽培他,人家感激你。栽培成功不一定是自己用,他能為國家、為社會,都是你自己的功德。所以心量要大,心要清淨。

  佛法是真幹,辟支佛執著的習氣斷掉了,阿羅漢執著沒有了,還有執著的習氣,辟支佛習氣沒有了。如來不但執著的習氣沒有,分別的習氣也沒有,妄想也放下,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沒有了,這才是如來。它這裡沒有講諸佛,講如來,如來是從性上講的,他明心見性。雖然明心見性,還有無始無明習氣,這個還有,還沒斷,所以他能從諸天當中出定。這個後面是感應道交,這是講九法界眾生,你看從天到龍、夜剎、到鬼神,這就講六道。六道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感應道交。六道裡頭不定是哪一道跟他有緣,沒有緣就不起作用,有緣就起作用。緣有善緣、有惡緣,還有無記的緣,跟你有緣談不上什麼善惡,你的印象也很淡薄,但是再淡薄還是有緣。要知道我們人生在這個世間,這一生當中你遇到所有一切的人,都是有緣;如果沒有緣,沒有緣住在隔壁也不往來。我們住在這邊這麼多年了,樓上樓下從來他也不到這裡來一下,為什麼?沒有緣。

  所以凡是見到你給你點點頭、笑笑,都有緣分;或者見了面看不慣你,瞪你一眼,那也是有緣。我們學佛的人懂得,你遇到的都是有緣人,緣有淺深,淺的,一生可能只一次見面,再就不見面了;緣深的,就相處一段時期;更深的,時間就更長。但是時間一長,這裡頭又有恩怨,這恩怨就是過去的恩怨又續起來,又更深了。唯有學佛的人知道這些事實真相,那怎麼辦?不能讓恩怨深化,要把恩怨轉變成法緣,變成同參道友,這就對了,自己得度也要度他、要幫助他。還有緣淺一點的,還有業障深重的,我自己得度,他還在六道,這就是如來,這個地方如來是講菩薩,你看這裡講到辟支佛,沒有講菩薩,如來就是菩薩,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在六道裡面自在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他能現佛身,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是應以佛身,他那個感應希望佛來度他,你就現佛身;希望菩薩來度他,就現菩薩身;希望耶穌來度他,你就現耶穌身,什麼身都能現。這起用,從定出就是起作用,大用無涯,無不自在!入定也從別身起作用,你說多自在,無論是應身、化身無不如是。

  應身,如果是在人中,像釋迦牟尼佛他投胎來了,也示現這個樣子。我們凡夫投胎是業力,坐胎的時候很苦,佛經上講的坐胎十個月,就好比在地獄裡頭一樣。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母親喝杯涼水,就像在寒冰地獄;母親喝杯熱水,就像在八熱地獄,很苦,不好受!可是菩薩坐胎,我們在釋迦牟尼佛傳記裡面看到,菩薩坐胎,他修行、弘法、講經沒有中斷過。他在母親肚子裡頭在那邊講經、開法會,也無量人天在那裡聽法,沒有人知道,他母親也不知道,不一樣。佛在經上說這些話,我們現在能相信,為什麼?前面講過,微塵裡轉大法輪,他懷孕坐胎的時候,那比微塵大得多了,微塵裡面都能現世界,哪有不現世界的道理!只是我們今天不知道。

  毛孔,前面我們講過毛光益眾,講了四十四種殊勝功德利益,略說一毛孔,細說無量無邊功德,講不盡的,這是講毛光。毛光前面我們說得很清楚,就像我們中國人講的氣氛,毛孔放光就是氣氛,佛法講光,外國人講磁場。那個磁場是無量無邊功德,有緣他就感受。有緣眾生多,緣分不一樣,感受也不相同,所以這些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化身,可以變化身,也可以藉別人的身體,這是我們一般講什麼?講附身。他來幫助這個人覺悟,也做了不少事情,好像是某人做的,其實是佛菩薩附在他身上做的。做完了,做完走了,就沒有了,自己也不曉得。必須真正有緣,感受到的時候他曉得,或是言語、或是種種示現,確實不可思議。

  我們現在看清涼大師的註解,這段文裡面他說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如前眼根入等」,前面我們講根境,十二首偈裡面講出入自在,「但約見境為出入耳」,這是講六根對六境界,講出入。第二「菩薩化現彼身,作此轉變速疾也」,菩薩化身,像我們在講席裡頭曾經跟諸位報告過,這個事情很多。我的老師周邦道先生的夫人遇地藏菩薩,那是化身。抗戰勝利之後他們回到南京,他南京住的房子我去過一次,那個房子裡面有院子,外面圍牆。大門進去是院子,院子很大,要走一段距離才是二門,二門進去之後才是房屋,是個古老的建築。她有一天,也是很突然,在家裡面,有個和尚到她家來。她問這個和尚,那時候她不相信佛,跟佛教沒有接觸,就問這和尚從哪裡來?和尚說從九華山來。你來有什麼事情?來化緣,化五斤香油。周師母沒給他,沒給他,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後突然想起來,她家裡大門、二門都還關得好好的,他怎麼進來的?出去之後,門也沒有開,他怎麼走的?人就不見了。這個事情她就老是懷疑,沒有辦法解釋,絕對不是眼花,真的看到,這化現。以後到台灣去,在台中遇到李老師,夫妻兩個都跟李老師學佛,就提出這個事情問李老師,李老師說那是地藏菩薩化身。這才後悔得不得了,當時五斤香油沒有給他,這化身。所以,這裡面講的很多化身,化身轉變非常快,你看進來的時候你不知道,離開之後也不知道。走了之後你就想想,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有緣!以後師母修得很好,她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火化的時候有一百多顆舍利,光彩都非常好。這是第二個意思。

  第三個「菩薩以眾生身作自身」,這就是佛身。譬如寫字,神來之筆,寫得非常好,佛菩薩用他的手、用他的身,寫完之後就走了,可以做這些事情。畫畫,那個「地獄變相圖」,我跟江老師講,我說你這幅畫神來之筆,這麼大的作品,沒有一筆是敗筆。我說這個畫不是你畫的,誰畫的?城隍拉著你手畫的。他也承認,附身!否則的話,你自己確實做不出來,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年完成,這麼大的一個作品。我們怎麼知道是城隍附身?這張畫是城隍要求畫的。這是我們安徽省廬江縣的城隍,我在新加坡的時候,城隍附在一個居士的身上,附身來找我,說他是城隍。我們很難相信,結果他說我童年小時候的事情,我就相信了。小時候我住在農村裡面,那個時候的事情,除了我母親之外沒人知道,我弟弟都不知道。他都能講出來,這是沒有辦法造假的。我就向他請教,你做城隍做多久?他說已經做一萬年了,也是做好事,天天勸人改過修善。現在城隍廟沒有了。

  我說:你什麼事情找我?他說想請我幫助恢復城隍廟。我說這現在國家政策不許可,佛廟可以復興,新蓋不可以,原有的廟被毀掉可以重新再建,這是國家政策,我說城隍廟不在這個例子。他就給我建議,他說城隍廟最大的作用就是閻王殿,他提醒我這點,這個你很清楚。我說是,我記得很清楚。從前城隍廟的閻王殿是泥塑的地獄變相圖,真起因果教育的作用,這個我們要知道。倫理道德的教育,人學了之後不願意做壞事;因果教育要是接受之後,不敢做壞事,他知道有報應,不敢做。所以中國過去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帶來社會安定和平,國家長治久安,靠這個,起很大作用。小時候母親到城隍廟燒香,一年總要去幾次,帶著我們這些小孩看閻王殿,告訴我們不可以做壞事,做壞事將來受果報,所以我們印象非常深刻。

  他提起閻王殿的重要,我就想到,那個時候正好新加坡居士林找到福建惠安浮雕,雕得很不錯,雕了很多人物鑲在寺廟牆上。我跟他商量,我說我們做一套閻王殿的浮雕。他說好是很好,還不如畫。我說畫比浮雕更簡單,所以這畫是他提出來的。我說我有個朋友是畫家,我可以去找他。他說好,他說畫了之後,希望你在全世界每個道場都送一幅,每年做個二、三次的展覽,讓大家提醒因果教育。我說好事情。

  可是我說這個閻王殿有沒有樣本?憑空造造不出來,我們想不出來。有沒有樣本做個參考資料?他說有,我說哪裡?他說九華山有。正好九華山有三個學生參加我們的培訓班,我就把這三個學生找來,我就問他:有沒有?他說有,真有。我說好,有的時候你們回去用照相照下來,照彩色的,拿給我們看。所以這是他出的,我相信他拿著江老師的手畫的。那就是地獄形相是真的,可不是假的,他叫我們要大量流通。沒想到國家政策在變,這幾年放鬆了,齊居士在山東居然她建了個城隍廟,還做出地獄變相圖,做出來。城隍又通過靈媒告訴我,非常歡喜,做地宮,就是做出來的雕的地獄變相圖要跟畫的一模一樣。這證明是他搞的,這不是假的。所以,佛菩薩能把別人的身當作自己身,他附在他身上,他來做事。

  有些靈媒附身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菩薩附身不多,鬼神附身倒常常見到,我們要有能力辨別。接觸要小心謹慎,要有智慧去判斷,他所講的合情、合理、合法,可以參考;如果是提出無理的要求,可以不接受。人不能被鬼神欺騙,尤其是學佛的人,學佛的人心正、行正,大概鬼神都很尊重,不會欺騙你。如果學佛的人,名利心很重、自私自利的心很重,就常常會被鬼神欺騙,這個事情自古以來就有。在念佛感應裡面,佛菩薩藉人身來示現開導的,這個事情很多。你看《大藏經》裡面,《經律異相》裡面所記載的,佛經裡頭說的例子很多。《法苑珠林》裡面,一半是佛經裡頭,一半是幾千年來歷史裡面的掌故,那都不是假的。在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也很多,正史裡面記載的二十五史。民國初年,好像是聶雲台居士,把歷史裡面感應的故事摘錄出來編成一本書叫《歷史感應統紀》。那完全是原文,原文是文言文,現在也難得有同學把它寫成白話文,但是白話文它是選擇的,我們希望將來有人能把全書統統用白話文寫出來。因為中國的歷史是信史,不是真實的東西絕對不會給你宣傳,所以那都是非常可靠的。

  除這個之外,在近代,你看報紙、雜誌甚至於媒體裡面報導的這些事情,真的國內、國外一個月當中有好幾次,這些事情也有人在蒐集。現在在國外很流行的就是催眠術,這個現在被科學也承認了,因為他的案例很多,許多人都在做,這些心理醫生。我們看到魏斯博士的是因為他出了四本書,所以知名度很高。最近我們還有個同學在美國,也是找這些心理醫生做了幾次深度的催眠。他打電話告訴我,在美國有很多心理醫生功力比魏斯超出很多,但是他們並沒有出專書,所以外面不知道。真有功夫,能夠叫你回到過去,回到前生、前生的前生,讓你自己說出來。在深度催眠的時候,他問話讓你答,把它錄音錄下來,等你醒過來之後讓你自己聽。確實有,不是假的。有過去,當然你就曉得有未來,從這些深度催眠肯定了人有輪迴,有六道輪迴。有些人真的前世從畜生道來的,有些人前世不在這個地球上,其他星球的。

  所以我們常常講的幽浮,外太空的這些生物,這應該是有的。凡是這些,在佛法裡面講,他是人道,他不是天道,為什麼?如果是天道,他不需要交通工具。人才需要交通工具,人道,我們到其他星球需要交通工具;如果是天人,不需要了。天人有神足通,他不需要這個,他心裡想到哪裡他身就到哪裡,這是我們這裡講的自在無礙。用交通工具就不自在了,就有障礙,所以還是不需要的好,不需要交通工具。因為天眼、天耳,我們的眼的能力能看到遍法界虛空界,沒有障礙,不但山河大地障礙不了,就是星球都障礙不了,他能看透。甚至於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一切眾生起心動念都看到了,這更看透了。所以人還是誠實的好,不要欺騙別人,為什麼?欺騙不了。可以欺騙凡夫,連須陀洹都欺騙不了,他只要心一清淨他就能照見。這六種能力,就是六根的能力,眼耳鼻舌身意,它起作用就是此地講從定出,起作用,能力可大了!

  在小乘三果阿那含就有神足通,他能飛行、他能變化,他不需要交通工具。在地球上再遠,中國到美國,恰恰地球是兩個面,我這裡一動心想他,他就會在面前現身,他就來了。而且能分身,這是我們在《大藏經》裡面看到,傳記裡頭記載印度一個法師,在中國弘法不少年,他要回去。大家對他非常尊重,也很敬愛他,都想請他吃飯。臨走的前一天,很多人請他,他都答應,他也真到了。第二天到十里長亭去送行,這些人都很高興,法師很瞧得起我,昨天到我家吃飯。那個人說不對,昨天在我家。再一看一傳的時候五百家,才知道他有分身的能力,五百家都去了,都去作客。有這個能力,至少是三果阿那含、阿羅漢才有這個能力,須陀洹跟斯陀含沒有這個能力。這是寂用自在,所以要曉得這是我們的能力,自己的能力。

  這個後頭我們把它念一下,「如下十身相作等,是故於彼身入,此身出,而彼不覺知,唯應度者知得度也」,這是寂用。有知道的,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應度者知得度,這是寂用得度。例子太多了,是我們自己的本能,只要我們自己恢復清淨心,這個能力統統都恢復,你說這多自在。何必要斤斤計較眼前的名聞利養,你的本能全失掉了,這叫可憐憫者!我們把本能找回來,這個世間東西不要放在心上,你就恢復。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9:34:25)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9:34: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66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