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d.amtbvod.com:88/v2/mp4/12/12-017/12-017-1801.mp4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0一卷) 2007/8/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今天從第九段讀起,第九段有六光,說「內淨六根」,光的次序是三十三,「眼清淨光」。這六首偈就是六個光,六根,每一個光是一首偈,我們把經文念一念:
【又放光名眼清淨。能令盲者見眾色。以燈施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
這四句偈第一句是毫光的名稱,第二句是它的功能,第三句是修因,所以雖是四句,意思統統具足。六根是對六塵境界,特別是對我們修行人來講,非常重要。佛菩薩毫光之中,有清淨六根這樣的功德。當然也是需要清淨六根才能感受得到。我們的眼清不清淨?這個地方說它的功能,『能令盲者見眾色』。我們有沒有能力見眾色?不能。遍法界虛空界,森羅萬象,依正莊嚴,我們就是連人法界裡面,還有許多見不到的。現在科學家說,科學家證實,確實宇宙之間,有許多不同的空間維次。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已經被證實的、肯定的有十一種。從理論上來講,這個數量是沒有邊際的,無量無邊空間維次。在佛法裡不叫空間維次,叫法界。通常經上給我們講十法界,每尊佛土都有十法界,十法界也是沒有邊際的。這從理上來講,沒有邊際。誰有能力見到呢?眼不盲能見眾色,現在我們知道,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宗門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就不盲,他就能見眾色。沒有見性的人都是盲者,所以經上講的就是我們,我們沒有見性。即使我們今天眼睜開,能夠見到外面的色相,色相究竟是什麼不知道。科學家不斷的在探索,在給我們解釋,解釋的人有很多,說法有很多,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定論,所有的總結都還打上問號。為什麼原因?因為這是經驗當中得到的總結。
今天科學家認為這是定理、真理,再過幾年又被人推翻。所以現在科學家不敢講真理,只能講發現,有新的東西發現,比過去更進步。終極,佛法裡面有。佛法跟科學用的方法不相同,科學用研究、用觀察,製作許多科學儀器觀察,佛法不是的,佛法不需要用這些儀器,佛法用禪定。用這個方法來認識諸法實相,並不是從釋迦牟尼佛開始,而在古老的印度,至少在一萬多年之前,他們就懂得用禪定的方法來突破空間維次,在甚深禪定當中看到諸法實相。實相也就是真相,是不是他們真的看到?確實他們比我們看得多,譬如六道裡面的狀況,我們除了人道之外,其他的道見不到。即使在人間,人間絕對不止一個地球,地球只是在人間的一個小部分,一個小點而已。這麼多年來,科學家常常報導的飛碟,外太空人,外星人,你要曉得外星人還是屬於人道,不是天道。有些人說,天道大概就是外星人,這在佛法裡說不通,為什麼?如果是天道,他就不需要用交通工具。還要用飛碟,有這個交通工具,那就是人道不是天道,天道不需要用這個東西。你就曉得人道範圍有多大?不是一個地球,在太空當中無數星球裡面有人,只是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沒發現。
《華嚴經》上的菩薩,眼清淨者他能見到。不但能見到人道,十法界都能見到。這我們逐漸明白了。阿羅漢,佛在經上講一般阿羅漢,他的天眼能見小千世界,這就了不起!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們,現在科學家發現的銀河系,這個範圍太大!銀河系是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一個小世界。多少個單位世界是個小千世界?一千個,現在科學技術還沒有這個能力看到一千個銀河系。一千個銀河系裡面,這些形形色色的,這一千個天頂是初禪天,欲界六層天他看得清清楚楚,往下面看,畜生道,非常廣大,餓鬼道、地獄道,他們都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色界、無色界天上面他們還看不到。換句話說,阿羅漢要跟菩薩比,阿羅漢是盲者,菩薩,《華嚴經》上說的五十一個階級,上面看底下,這是盲者。
什麼人才能夠見到遍法界虛空界的諸法實相?佛告訴我們,見性的菩薩,法身大士,也就是說,這經上常常告訴我們,真正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他就見到。放下執著就能見到六道,放下分別就能見到四聖法界下面兩層,放下妄想就能見到十法界,他超越十法界,到哪裡去?到華藏世界去,到一真法界去。一真是法身菩薩的歸宿,我們一般人講老家,真正回家了,沒證得是在外面流浪。什麼時候開始流浪?佛說得好,「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你就變成流浪漢。什麼時候再覺悟了,你就回頭,回頭是岸,這裡面的理很深,事非常複雜。
所以我們讀到這個經文,一定要能夠細心去觀察,不是我們身體很健康,我們六根都很圓滿,這個經文大概說的不是我們,那你就錯了,我們統統在裡頭,六根不淨,六根都有嚴重的毛病,都不自在。所以我們雖然能見,真叫是「目光如豆」,你能見到的非常有限。古人說得好,隔一張紙就見不到,你就有了障礙。什麼都不隔,你那個眼光還是非常有限,近看得清楚,遠就看不清楚。隔一重障礙,眼的能力就受限制。隔一道牆,看不見。
現在科技對於學佛幫了很多忙,現在人用科學技術知道有許多的光線能突破障礙。諸位了解最清楚的像X光,它不受障礙,它能夠透過,能看見;紫外線,能突破一切障礙。科學家告訴我們,光波,我們現在眼睛能夠見的光波,是非常窄狹的一個波段,比這個波段長的見不到,比這個波段短的,我們也見不到。比我們能見這個光波長的,或者是短的,沒有數量,太多太多,我們的能見量很窄小,那不是此地講的盲者嗎?這說明什麼?我們的眼根不清淨。為什麼眼根不清淨?心不清淨。所有一切法都是從心生的,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心清淨,六根才清淨,外面的色法也清淨,那是極樂世界,那是諸佛報土。
佛跟眾生,淨土跟穢土,實實在在說沒有差別。所以眾生本來是佛,那也就是說你六根本來清淨,哪有你看不到的東西?哪裡會有障礙?色相,惠能大師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他見性之後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是什麼?這句是他見到眾色,他眼光開了。這個光是什麼?如諸佛如來五眼圓通,光明,所以他見到確實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色相,依正莊嚴、森羅萬象是自性所生的,也是佛在大乘經教裡常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六道眾生,包括天人,色界天,無色界天,再往上去,包括聲聞、緣覺、權教菩薩,講到十法界,都沒有見到事實真相。換句話說,在法身菩薩心目當中,這些統統是盲者。
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大慈大悲示現在十法界裡面,來做什麼?只有一樁事,《法華經》上講得好,「諸佛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這個大事是什麼大事?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就這一樁事情。眾生覺悟了就成佛,佛迷了就變成眾生,就這麼回事情。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迷了變成眾生。這問題來了,佛為什麼會迷?佛是幾時迷的?現在眾生修行成了佛,成佛之後,他還會不會迷?這些問題在佛教裡面叫根本大問。世尊在楞嚴法會裡面,富樓那尊者是個阿羅漢,他就提出這些問題向世尊請教,世尊有解答,解答的經文很長,解答得很詳細。實在講,解答的也很簡單,說迷、說悟,在佛說法兩個原則當中,這兩個原則就是隨俗諦說、隨真諦說,這兩個原則。
真諦是什麼?是佛境界當中來跟你講的。俗諦是隨順眾生知見來講的,好懂。隨順凡夫的常識,聰明智慧,這是好懂,隨順佛的正知,我們就不懂了。如果是隨順佛的正知,他親證的境界,那才真正叫事實真相。有沒有眾色?沒有,真的是沒有。沒有染淨、沒有生滅、沒有有無,這講法我們難懂。他跟你講真相,一切法不生不滅,我今天看到一切法都是有生有滅。真的是不生不滅,從來不生,哪來的滅?我們今天看的現象是什麼?佛經上真的是這樣說法,相似相續。我沒讀到這個經文,在我想像當中是相似相續,果然佛經上有這句話。為什麼會有相似相續?佛說這叫法爾如是,沒有理由,你不必過問,這一過問立刻就迷了。為什麼?你不知道真相,這就叫一念不覺。
《楞嚴經》上講「知見立知是無明本」。什麼叫無明的根本?就是你在知見上再建立一個知見,知見是什麼?你看得很清楚,你聽得很清楚,這是知見,佛知佛見。你在上面加個疑惑,為什麼會有?怎麼來的?這是什麼?這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佛知佛見,在這裡面一起心、一動念,這是無明的根,因為真心不動。惠能大師說得很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你的真心是常定,自性本定,從來沒有動搖過。這個動搖是什麼?是妄心,就是妄念,這個東西動搖。「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楞嚴經》上說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這兩句話不一樣,意思是一樣,同樣一個境界。我們今天犯的毛病就在此地,愈想問題愈多,愈想愈訛,愈想愈錯,不想就對了,就沒有辦法做到不想。有人做到了,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做了示現,不想。一不想怎麼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想就見性,想就造成障礙,六根就還不了源。到不想的時候,這個六根互用,眼能見,眼也能聽;耳能聽,耳也能見,耳也能嗅,每一個根都具足見聞覺知,不是一根管一樣,每一個根統統都管,通了,圓融了,沒有障礙了。在大乘教裡面講六根互用,見不必用眼。阿[少/兔]樓陀眼睛瞎了,他不盲,為什麼?佛教他修一種定,他修成了,得到半頭天眼,他的半個頭都能見,所以在天眼裡面他是第一。他的天眼是修來的,不是報得的,是修得的。他的天眼能夠看大千世界,普通阿羅漢的天眼只能看一個小千世界,剛才我們說了,一千個銀河系。大千世界,那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阿羅漢天眼當中,他第一。說明六根互用,修清淨心。
所以我們見不到東西太多太多了,那怎麼辦?我們得找一個眼光超越我們的人,我們跟他走。我們是一群瞎子,有一個有眼光的人,我們跟著他走,他在前面領路,我們有了依靠。這個領路的人是什麼?已經開悟的人,已經見性的人,這個人是佛,不是普通人。雖然他沒有證得究竟的佛果,天台大師講,他是分證即佛,是真的不是假的。祖師用晚上月亮做比喻,這個很好,究竟圓滿的佛果就像滿月,農曆十五,我們看到月亮是滿月,一絲毫欠缺沒有;十四,月光很強、很大,還不圓滿,還差一點;十三,差得更多了。十四以前的,法身菩薩,《華嚴經》上講的初住就明心見性,那個月光是什麼?大概是初二、初三,月牙,放一點光了,但是你要曉得,那個光真的是月光,可不是假的,不是相似的,是真的。這就好比《華嚴經》上所講的,初住菩薩、二住菩薩、三住菩薩,這是月牙,光明雖然不大,我們跟著他走,沒錯。這是要我們親近善知識,我們要跟個好老師,這個好老師有學、有修、有證,這是真善知識。
眾生有福,這樣的人才會出現。為什麼?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一定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一定是真正發菩提心,具足善根福德,真正發菩提心,佛就來應了。佛來應,這就是增上緣,來幫助你、來教導你,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大眾講經說法。這個講經說法,諸位一定要曉得,教學,我們現在叫辦班教學,教了四十九年。由此可知,當時善根成熟的人多,佛要教四十九年。佛滅度之後,代代承傳的這些祖師大德,其中許多都是再來人。李老師過去教導我們的時候常說,中國人的善根、福德、因緣深厚,感得這麼多的再來人,這些都是修行證果的,在中國出現,示現為祖師大德;有示現出家的,也有示現在家的,不是普通人,來給我們翻譯經論。所以翻得好,意思沒有翻錯。方東美先生告訴我,不但意思不錯,在文字上來講,比梵文翻的還要華美,所以中國人學佛,不需要依靠梵文經典,直接依靠漢文的譯本就行了。
說到這個地方,方先生說:中國古人多麼自豪,多有信心,哪裡像現在的中國人,現在的人可以說把信心完全喪失掉,於是對於古大德的註疏、翻譯都加上許多問號。自己沒見性,想想古人大概也沒有見性;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對佛菩薩、對這些翻經大德也都沒有信心,這就沒有感應。即使經典在你面前,你也得不到真實利益。為什麼?印光大師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佛菩薩當面來教你,你也得不到。果然具足十分誠敬,不要說是分證佛,相似佛,乃至於觀行位的佛,這就很淺,觀行位還沒有出六道,但是他知見正,他來教你,你都能有成就。有沒有成就你就知道了,不在老師,在自己,在自己修學的誠心。所以中國古人講得很好,「至誠感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到極處自然就通,非常有道理。我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成就大小,完全看你的誠、敬,敬人、敬事、敬物。《禮記》裡面一開頭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你看佛門裡面的懺儀一開端,「一切恭敬,一心頂禮」。佛法跟世法都把誠敬放在第一句,開端,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
所以我們不是上上根人,是上中下根人,那就不能夠離開善知識,不能離開善友。求學,要把世緣放下,世緣放不下,不能成就。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把王位放下,宮廷貴族的富貴生活放下,一生去過那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的生活。也很難得,你看他的學生,常隨弟子,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真的向他學習,也放下了,也跟他老人家一樣,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我們在這裡看到,真正叫志同道合。不是短時間,跟佛跟一輩子,不是三年五載,你看看這種毅力,好學的精神。他們為什麼這麼做法?他們都是有大福報的人,為什麼這樣做?我們現在明白了,示現給我們看的,給我們做榜樣的,真正要求道,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就得這個幹法。
所以世尊滅度,囑咐後代的學生,有兩句很重要的教誨,關係你這一生能不能成就太大了。這兩句話第一個是「以戒為師」,第二個就是「以苦為師」。問題是你能不能持戒?你能不能吃苦?不能持戒,不能吃苦,換句話說,你不能成就。這個成就的標準就像世尊當年在世,那些弟子們的標準。那些弟子們的標準是什麼?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大乘教裡面說得很清楚,「皆是大阿羅漢」,這句話太重要!
大阿羅漢是什麼人?不是小乘羅漢,是大阿羅漢。阿羅漢這個名詞要是把它從字面上翻成中文,阿翻作無,羅漢翻作學,意思是什麼?無學。無學就畢業了,你所學的東西畢業了,沒東西再學,叫無學。小乘阿羅漢,就是小乘經,小乘的三藏他統統學完了,畢業了,這是小乘阿羅漢,小乘阿羅漢畢業了,超越六道,他在四聖法界。大乘阿羅漢無學了,大乘經他學完了,無學,畢業了,他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無學位。在大乘的無學位是什麼地位?法雲地的菩薩,十地菩薩,十地菩薩上面就是等覺,再上去究竟圓滿佛。所以在大乘菩薩五十一個階級裡面,他是上面第三個,這大阿羅漢。我們如果想一生當中證到這個果位,那就要像釋迦牟尼佛一樣。要是做不到?做不到就降級,這個降級真的叫一落千丈。如果我們今天不能持戒,不能吃苦,那一點辦法都沒有,那就是天台大師所說的,名字位中,有名無實,出不了六道。既然出不了六道,肯定就是在六道裡頭隨業流轉;你造的是善業,三善道流轉,你造的是惡業,三惡道流轉,這個善惡標準就是十善業道。
這一點我們確實要很冷靜的細心去思惟,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十善業道擺在面前對照一下,我們是十善還是十惡?你自己最清楚。你來生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念佛求生淨土,求生淨土也要具足十善業道,而且十善業道裡要上品,你才能往生。佛跟我們講,上品十善業道生天,不高,欲界天,多半是生到忉利天;有這樣的德行,念佛往生淨土,生西方凡聖同居土,這才有把握,這才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只是中品十善、下品十善,不行,這一生能不能往生,有問題。如果再加上三皈五戒,十善、三皈五戒,這不是表面上受,那沒有用處的,真做到。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他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意思就是說,三皈五戒那個形式受不受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做到。雖然形式上沒有受,可是你真做到了,佛菩薩承認你受了三皈五戒,世間人不承認你,佛菩薩承認你。你形式上受了,你做不到,世間人承認你,佛菩薩不承認你,這個重要。
三皈要記住,皈依佛,覺而不迷,你有沒有做到?皈依法是正而不邪,正知正見;皈依僧是淨而不染。覺正淨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清淨是皈依僧,平等是皈依法,覺是皈依佛,我們有沒有做到?所以難,不是容易事情。古人容易,為什麼古人容易?古人從小有家教,家教是什麼?就是現在我們所提倡的《弟子規》,《弟子規》是家教,是父母教兒女的,不是教他念的,是父母做出來給兒女看,這是身教不是言教。小孩剛剛出生下來,不會講話,但是他一出生下來,他眼睛睜開就在那裡看,他就在聽,他就在學習,所以大人做事什麼樣子,叫上行下效。中國這個教學,教,要寫成篆字你就看到,學是模仿,兒童模仿大人。所以從嬰兒出生到三歲,三年一千天,他才學了一千天,這一千天的學習就是他的根,他的根本教育,他的基礎教育。如果父母在他面前表演的都是聖賢,那好了,他就有聖賢的根,所以聖人是教出來的。
諸位在中國典籍裡面能看到,孔子,母親教出來的;孟子,也是母親教出來的;王季是周文王的父親,太姜教出來的;文王,太任教出來的,他母親;武王、周公太姒教出來的。所以做母親的人、做父親的人,真正能把弟子規在家教裡面落實了,聖人的家庭,這家的子女,那是聖人的弟子。三、四歲,肯定他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有能力辨別邪正真妄,他就有能力。這個基礎太重要了,中國這種教學的理念跟方式,確實五千年來沒有改變,只是在最近這一個世紀疏忽。
這個疏忽我們不能怪父母,因素很複雜,你要是讀近代的歷史你就了解。滿清亡國之後,君主政治被推翻,換成民主,國家沒有辦法統一,變成軍閥割據。雖然有個形式上的中國,實際上每一省是半獨立的狀態,不聽中央的,而且自己擁有自己的軍隊,這內戰。接著日本人侵略中國,八年抗戰,把中國的社會秩序打亂了,這麼好的傳統教育沒有辦法推行。尤其中日戰爭,這八年我們都親身遭受的,天天逃難,我們在前面跑,後面日本人追,追趕。所以一直到今天,沒有能夠恢復社會正常的秩序,這個教育忘掉了。我們實在講,很感謝釋迦牟尼佛,他在《無量壽經》上教導我們,對這種遺憾的事情,不要責備先人,他在經上講,這個事情是「先人無知,不識道德」,不認識,對於倫理道德他不認識,「無有語者」,沒有人跟他們講,你不要怪他。他所作所為違反倫理道德,你不要去見怪。這幾句話我們看到之後,真的會心平氣和。
現在怎麼辦?現在就一切從頭做起。從誰做起?從我做起就對了。我小時候沒有學,現在我懂了,我認真努力補習,把我過去應該學的沒有學到,現在統統補足,能不能成就?能。我們現在也懂得弟子規的教學,我們真正用三、四個月的時間就學會。學會之後,最重要的要保持,這一生都不能失掉。為什麼?這是根本戒。再學《太上感應篇》,因果教育。《弟子規》是倫理道德的教育,學《感應篇》是因果教育,再學《十善業道經》,佛陀教育,三個根。三個根,一年決定可以做到。一年時間,三個根就紮穩,你也具備了聖賢的基礎。
哪怕你今年已經是五十歲,六十歲,還行,用一年的時間認真來學習。學了之後怎麼辦?有不少人問我,這個根紮了之後,然後你看自己的程度,自己的興趣,在儒釋道這三家任何一家,你選一部經或者是一部論,用十年工夫,你五十歲,用十年六十歲,你就成聖人,中國古人常講的「十年寒窗,一舉成名」。我選儒家的《論語》,十年專攻《論語》,有這三個基礎,十年專攻《論語》,十年之後你變成全世界的論語專家,那是什麼?孔子,你就變成現代的孔子,真幹!可是你要沒有這三個基礎,沒這三個根,你學三百年,你都不像孔子,你都學不到。你有這個根,十年,你就是現代的孔子;你要學孟子,十年之後你就是今天的孟子;你要學《無量壽經》,十年你就是無量壽菩薩;你要學《金剛經》,十年之後你就是金剛薩埵;你學《普門品》,十年之後你是觀世音菩薩,沒有一個不成就的,為什麼?十年心定了,你得三昧。我們講的這一大段,三昧門,你得三昧了。得三昧,沒有不開慧的,智慧開了,你會跟惠能大師一樣,二六時中不生煩惱,只生智慧。為什麼不幹?
環境確實是能夠突破,只要你不怕苦,你就能突破;只要你持戒,持戒是堅持原則,絕對不跟現代社會大眾同流合污,不幹。那個戒是什麼?根本戒,就是弟子規。所以你要認知弟子規是根本戒,沒有這個東西不行,沒有這個東西不能做人。《弟子規》就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第一個標準,最低的標準;加上《感應篇》,這個標準就提升,第二個標準;再加上《十善業道》,第三個標準,更高的標準,這上面可以建大樓。所以最重要的,十年只能學一樣,不能學兩樣,學兩樣,你的精神、你的時間都分散了,不能集中,你很難成就。也就是說,你同時學多了,三昧不能成就,那你所成就的是常識,這裡面沒有三昧,沒有智慧。所以你學一門,那你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不一樣。這是凡夫成聖成賢,作佛、作菩薩的祕訣。
如果真的有大福報,有大福報是什麼?能夠有一些善友在一起學習,像釋迦牟尼佛當年那麼大的團體,一千多人都志同道合,那個福報你看,直到三千年後的今天都再也看不到了,沒有法子相比。我們再看中國,我們淨土宗慧遠大師,一千七百年前在廬山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志同道合。他們就一部經,《無量壽經》,因為那個時候《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都還沒有翻譯出來,淨土經典只有《無量壽經》最早翻譯的,遠公大師就是依《無量壽經》學習、念佛,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往生。他們的東林念佛堂就跟關房一樣,他們不下山的,所以有那樣的成就。在今天,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的是決定正確,小道場,不要超過二十個人。要是具足這三個根,二十個人統統具足這三個根,這還得了!這個道場一定是六和敬的道場,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二十個人決定是個個成就,你說多麼殊勝!
祖師教導我們決定是正確,我們自己要有智慧體會得到。這是對我們現前這種根性,現前環境,我們知道應該怎樣幫助自己,成就自己。如果有福報、有緣分再幫助有緣人,這就叫做『以燈施佛及佛塔』。這個「燈」,並不是真正叫你用燈、蠟燭去供佛,不是這個意思。這個燈代表智慧,我們要用智慧供佛(供養佛),用智慧供養道場,佛塔是道場。『是故得成此光明』。這是講得很清楚。我們再看下面第二首,耳清淨光:
【又放光名耳清淨。能令聾者悉善聽。鼓樂娛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
這是『耳清淨』,前面意思懂得,這個地方就不難懂。清淨耳,『能令聾者悉善聽』。我們今天是聾者,為什麼?聽不懂,聽經聽了幾十年,不知道經典的真實義。想想《六祖壇經》裡面所記載,惠能大師的故事,那是個樵夫,賣柴的年輕人,柴賣了之後,客棧(客棧就是現在的旅館),小客棧的主人買他的柴,他把柴送去,拿了錢,要出來的時候,聽到一個人在念《金剛經》,他就站在那裡聽,站了一會,聽得很有味道。再到裡面問這念經的人,你念的是什麼?很好聽。那個人就告訴他,我念的是《金剛經》。他說你這個經從哪裡來的?他就把他聽的那幾句意思感受,告訴這個念經的人。念經的人聽了之後,非常歡喜,沒有想到這個年輕人,不認識字,有這麼高的悟性,他很驚訝。當時就建議他到黃梅去禮拜五祖,去跟五祖學習,認為這個年輕人是個法器。
所以這張居士也很了不起、很難得,成就了惠能。還拿了十兩銀子幫他安家,他要養老母親。惠能也是年歲很小父親就沒有,母親教的。你看古聖先賢都是得力於母教,所以母親了不起,母親最偉大,世間有沒有聖賢,要靠有沒有聖賢的母親。把弟子規、十善業、感應篇全部落實是聖賢的母親,他家裡出聖賢,這個時代出聖賢,國家出聖賢,世界出聖賢,那世界就有救了,你說母親多偉大。培養聖賢不難,首先有聖賢的母親,下面決定有聖賢出現。像這種悟性的人,他一聽,善聽,他聽懂了。
我們在《壇經》上看到,惠能真的到黃梅去參拜五祖。五祖跟他說話不多,他們兩個一對話,心心相印。這是唐朝時候,距離我們現在將近一千四百年。而五祖怕別人嫉妒,嫉妒就會有破壞,甚至於對惠能就會有傷害,所以也不跟他說多餘的,叫他到碓房去舂米破柴。他幹這一行的,砍柴的,那個時候,五祖道場也有一千多人,到那裡工作。所以他在黃梅八個月,沒有進過講堂,沒有進過禪堂,只是在碓房裡面天天做苦工,這是五祖安排的,他在那裡修行,他修什麼?修六波羅蜜,你要知道。每天破柴舂米,布施波羅蜜,用內財布施,是修福報,沒有福可不行,修布施。他懂得五祖的意思,遵守五祖的教誨,持戒。每天幹這個工作,不怨天不尤人,幹得很快樂,忍辱。他個子小,舂米,踏碓的時候要力氣,身體小怎麼辦?他用塊大石頭綁在身上,那個石頭現在還在,綁在身上增加重量,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你看他都在那裡修。
所以五祖傳法也是民主的方式,讓全寺的人,大家把自己修學的心得寫幾首偈子送給他看,什麼人真的開悟了,衣缽就傳給誰。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沒有一個人敢作偈,因為大家都推崇神秀,神秀是五祖的大弟子,也是五祖的助教。他帶領大眾,大眾對他也很尊敬,也都服他,五祖將來過世了,那一定是他繼承,他是六祖,所以逼著神秀大師不能不作偈。這偈作出來之後,五祖一看,沒見性,為什麼?還在著相。就是我們在《華嚴經》上所講的,分別執著沒有放下。像天台大師所說的,他在哪個階級?我們在《壇經》上能看到,神秀在觀行位,修行不能說沒有功夫,不能說不得力,確實是執著沒放下。這偈子傳到惠能耳朵去了,惠能一聽,沒開悟。所以他也作了一首,五祖看到了,看到之後跟大家宣布,沒開悟,馬上把偈子擦掉。五祖心裡明白,不能宣布,怕人家害他。嫉妒障礙,自古以來就非常嚴重。
他老人家親自去巡寮,每個地方去看一下,巡查一下,看到碓房,他在舂米,就問他,怎麼樣,米舂熟了嗎?他們倆在對禪機,別人聽不懂。就說你在這裡修行,熟了沒有?惠能說,米早就熟了,還沒有篩,還欠篩。篩是印證,沒有人給他印證。五祖用枴杖在那碓裡敲了三下,就走了。沒有人曉得,惠能知道,這是通知他,叫他三更到方丈室去。三更的時候真去了,果然門是開著的。他們這些動作都有意思的,別人在旁邊看的不知道。給他講《金剛經》,那我們曉得時間頂多不過兩個小時,三更是十二點,寺院大眾都睡著了,寺院這一般睡覺是十點鐘,五祖在等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完全明白了,說了五句話,這五句話說出來之後,五祖就說行了,不必再講了。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聽這五句話的時候,行了,衣缽就給他。親自送他出去,半夜送他出去。早就預備好了,預備一條小船在河邊,叫他趕快逃,到南方去。他再回到廟裡,就真的睡大覺了。第二天早晨起來,不說話,也不跟大家見面,好像三天。人家還不知道,以為他生病,身體不好,三天都不跟大家見面。三天之後,再跟大家說,衣缽人家已經拿走了。大家問,什麼人拿走的?「能者得之」,這大家就曉得,惠能不見,他拿走了,傳給他了。
所以像這些故事當中,善聽,我們不行,我們跟惠能一比都是聾子,不會聽,聽不懂,眼睛也瞎了;看經看不懂,眼瞎了,聽不懂,耳聾了,這個道理要懂。這到底什麼原因?總的原因就是心不清淨。所以清涼大師這六首偈,後面的註解講是「內淨六根」。所以心不清淨,眼也沒光,耳也聾,有這個毛病的人現在很多,不少。我們學佛,說實在話,非常幸運,追究其根本,還是在童年時候,農村、偏僻不開化的地方,在那個地方受到家庭的教育,根是那個時候紮的。我們別的不懂得,懂得孝順父母,尊重老師,尊重長輩,我懂這個道理。這個緣我們自己想不到。一九四九年我到台灣,大概在五十年初期,好像是五十二年,是五十三年,我親近方老師,跟章嘉大師同一年。得到這兩個老人的照顧,憑什麼?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憑尊師重道。
我跟方先生認識是自己介紹自己,仰慕他的道德學問,我寫一封信給他,自己也寫了一篇文章送給他看,說明希望有機緣能到學校旁聽他的課程,目的在此地。我的信寫得很規矩,毛筆字工楷。一個星期之後,方老師回我一封信,約我到他家裡見面,面談。見面時問我學歷,我向他報告,我初中畢業,高中念過半年,國共戰爭,我父親過世了,沒有辦法再繼續念書,跟著幾個朋友一起來到台灣。在台灣舉目無親,要靠自己工作養活自己。方先生聽了,表示疑惑,他不相信,他說你說的話是真的?我說,真的,我不敢欺騙老師。他告訴我,他說你寫的信,你寫的文章,我們台灣大學的學生寫不出來。這我就明白了,我說我雖然是失學,學校教育沒有完成,可是我喜歡讀書,我沒有離開書本,一生唯一歡喜的就是讀書,完全靠自學。然後老師告訴我,現在的學校,五十六年前,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聽到這個話的時候,老師拒絕了,心裡就很難過,當然在表情上會看到,我回答不出話來。這樣大概有五分鐘的樣子,五、六分鐘,老師說了,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小時課,以後這麼約定。跟他這麼認識的,很不容易,沒有繳學費,沒有能力繳學費。
我對於佛法的認識,是從他老人家教學當中知道的,他把佛法,「佛經哲學」做一個單元跟我講,介紹給我。他說「佛是大哲學家,佛是聖哲,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把我的觀念,以前對佛教錯誤的看法,完全扭正過來。好像大概是兩個月之後,我就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是一個朋友介紹的,沒想到這個老人跟方先生一樣,對我特別照顧,也是約定每個星期兩小時,這是一個專門學佛的出家人。所以尊師重道,那就是緣分。如果我們對老師沒有那個恭敬心,人家怎麼會教你?恭敬、真誠、好學,這喜歡教,他能夠幫助你,成就你。所以要會聽,要會看。
『鼓樂娛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這耳清淨。清淨耳怎麼修的?耳是聽聞音聲,以音樂供佛,現在我們講梵音供佛,不是世俗的音樂,世俗的音樂那你就染污佛了,那就錯了,梵音。佛門講梵唄,清淨音。中國古時候的國樂是教育,寓教於樂,用音樂歌舞的這種形式,裡面講的是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用這個做手段,來向社會大眾推廣。我們要懂得這個方法,這就是現在講的文藝,文學藝術的方法來傳播聖賢之道。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9:29: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