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713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一三卷)  2007/2/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1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第四段「明手出廣供三昧門」。這段有十八首偈頌,講的是廣供佛法僧三寶。這裡面這個「廣」字範圍很大,因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廣供三寶也就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都包括在其中。天台大師給我們講怎樣才是真正的供養,前面給諸位報告過了,因為時間關係,意思還沒盡,但是這段非常重要。我們一般人確實不了解佛給我們講的真實義,開經偈上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大師告訴我們真正供養佛就是依教奉行,這是真供養;真正的供養法就是你學佛有了悟處,得到真實的受用,這是供養法;真正供養僧是與所有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真正的供養僧。這個意思你說多廣!

  所有眾生裡面修供養僧最重要的是怨親平等。換句話說,頭一個就是供養冤親債主。冤親債主用什麼供養?只要你把那個怨恨放下,那就是供養。供養就是施捨,捨什麼?捨怨恨。用我們的尊重、敬愛、關懷、照顧全心全力的幫助一切眾生,這叫供養僧。天台大師給我們說出如來真實義,我們應該要曉得。你看看這三種真實供養都是自己,自己的自性,也就是佛在這部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依教奉行是智慧,是供養佛;真正得受用是自性性德的流露,那是供養法;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自然就和睦,絕對沒有一絲毫的衝突,這叫供養僧,這叫真正的六和敬。佛教給我們的沒有比這個更真實,也沒有比這個更廣大!

  所以修行修什麼?最重要的是隨順性德,佛所教給我們的,隨順佛的教誨就是隨順性德。佛的教誨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他的自性就是我們自己的自性。自性只有一個,上從諸佛,下到地獄眾生,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還包括什麼?包括植物、礦物,我們今天講包括虛空法界,都是自己自性裡面現出來的。怎麼現出來的?這個道理很深,以後會談到。《華嚴》現在講的是解分,信解行證,解分很長。像清涼大師分的,現在人講單元,九會就是九個大單元,我們現在是第二個大單元。信解行證這四個大的科目,第一個單元是信,第二個單元是解門,解門裡面有七會,就是七個單元,行門一個單元,證門一個單元,解最多,七個單元,這我們一定要曉得。所以後面經文很長,都會講到,宇宙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事情,統統給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佛法實在講是大學問,所以我們綜合佛陀對我們的教誨,從最初級的倫理教育,這是最初級的。我們今天煩惱這麼重,毛病出在哪裡?出在我們沒有受過倫理教育,這出了麻煩。要是具體給你舉出來,只舉出一個例子,不懂得倫理教育,就是處處見別人過失,不見自己過。倫理教育裡頭教給我們不見別人過,只見自己過,這是倫理道德教育,這不是佛法。但是佛法是以這個為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入不了佛門,也就是說你要想成佛先要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成得了佛?作佛先從做人開始,所以佛經裡面有很大分量的倫理、道德、因果。真正講到佛教育是哲學、科學,這在《華嚴》裡面諸位看到很多,確實是高等的哲學,高等的科學。

  這一年又到了,這一年當中你學到些什麼?年年我們都在學習,在做功課,你對今年想想看有沒有成就?我們所提倡的弟子規,做到沒有?感應篇,做到沒有?十善業道,做到沒有?連美國魏斯醫生都知道,這一生的功課如果沒有做完,會帶到來生接著再做。什麼時候做圓滿了,等於說考試及格,你才能升級;如果做得不好,不是留級就是降級。留級是什麼?來生還到人間來,還繼續去學習。如果做得太過分,不好,那就降級,降級就降三途,人道降一級是畜生道,降二級是餓鬼道,降三級就是地獄道。有沒有降三級的?很多,不是少數。這個道理要懂。所以我們學佛首先就知道把做人的功課做好。

  怨親平等,我們怎麼樣把冤家對頭能夠化解,化敵為友,化怨為親,這是很重要的功課,要懂得做。你們諸位看我最明顯的,十年前,韓館長往生今年是十年,她往生之後我們離開台灣,不是我們想離開台灣,是沒有法子不能不離開台灣。離開台灣我寫了六條「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這個也流通很廣。二00一年我離開新加坡,也是萬不得已,沒有法子,我寫了一首對聯,「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善學者,眾生本是佛」,這是我離開新加坡寫的。這個功課非常重要。我們處在逆境,逆境是環境不好,逼迫著我們;處惡緣,惡緣是遇到的都是冤親債主,都是很不喜歡我們的人。這個環境怎麼樣?沒有一點瞋恚心,我們離開。離開的時候是感恩的心,我在那裡住了三年半,他們照顧我三年半,每個人都是我的恩人,感恩,沒有瞋恚。

  離開新加坡我沒有說那邊哪個人的壞話,沒說過,也沒有說那邊道場不如法,沒說過,這是你們大家都知道的、都看到的。這就是我對於這門功課應該可以及格了,一生當中沒有冤家、沒有對頭。別人怨恨我,我不怨恨他,別人毀謗我,我不毀謗他,別人陷害我,我不陷害他,我是反過來感恩他。我感恩他什麼?我是真的感恩,不是假的感恩,你們讀了大乘經就知道,我在做學生,天天在用功,他們是來考試的,出了難題來考我,我都能夠及格,都能夠順利通過,怎麼會不感謝!如果沒有這些境界現前,我怎麼知道我修行的境界到什麼層次?不知道,從這些考試才真正了解我到什麼樣的層次,心裡很歡喜。

  我每天晚課、每天講經都給他們迴向,我進入講堂,我拜佛完了之後一定要拜老師、護法。這些人統統都是我的護法,善人、惡人全是我的護法,因為我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順境、善緣,對我們都非常友好的,我在他那裡學到什麼?不起貪戀;換句話說,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這就對了。生歡喜心,錯了,歡喜心是煩惱,生怨恨心也錯了,也是煩惱,就是在這個境界裡頭把貪瞋痴斷掉。境界一現前貪瞋痴馬上引起,那是凡夫,那是從前,不是現在。

  我在沒有學佛之前,這個境界現前會起貪瞋痴。從遇到章嘉大師之後,承蒙他老人家的教誨,我們依教奉行,這供佛,把自己習氣毛病慢慢都改過來。最初是什麼?最初是忍,別人對我們沒有禮貌,無緣無故的毀謗我們,聽了之後也很生氣,忍耐,心裡雖然不高興,表面上還沒有什麼形色,忍耐,開始從這裡。以後慢慢進步,慢慢就自然了,到現在完全沒有了。這就知道自己的功夫,煩惱年年輕,貪瞋痴慢疑惡見,所有一切的不善沒有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善的。善的是與性德相應,不善的性德裡頭統統沒有,這個要知道。所以佛教給我們純善純淨,那是性德流露,這是應當要學習的。

  我們這一生做人的目標,自從遇到佛法這個目標才算是正確。方向目標正確了,我們是走成佛之道,或者是講,我們本來是佛,我們走回歸之道。我們本來是佛,迷失了自性,走到六道三途,走錯了,現在回頭了。如果還繼續錯下去,那個麻煩可大了,六道苦,三途更苦。所以善學的人、會學的人,你常常要記住一句話,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自己是佛,我自己也是佛,他們自己也是佛,平等平等,無二無別。今天我們墮落成這個樣子,慚不慚愧?在逆境、惡緣還會起瞋恚心,還會怨天尤人,錯了,你是真錯了,順境、善緣你還起貪心,這樣的心態你到哪一年才能入佛門?

  我這個路子走了五十六年,我是個過來人,經驗很豐富,很清楚,很明白,我走出來了。所以我跟大家講我有信心,我句句話肯定,沒有模稜兩可,提供諸位做參考。我能夠走回來,你們每一位個個都能走回來。善導大師講得好,善導是唐朝時候人,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傳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老人家有一句名言,念佛求生淨土,「萬修萬人去」。他既然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這個話就是阿彌陀佛親自告訴我們的,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可是經文一展開,你首先看到「善男子、善女人」。什麼叫善男子、善女人?沒有惡心,沒有惡念,沒有惡言,沒有惡行,那叫善男子、善女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要向善男子、善女人這一門功課下功夫,我要做一個善男子、善女人,把我所有一切不善的習氣統統改掉,你念佛求生淨土就有把握,決定得生,這不能不知道。

  我們把標準拉下來一點,人不是聖人,還是凡夫,這我們要承認。凡夫看人,這是世間聖人教給我們的,是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你每天接觸大眾,甚至於在家裡面,好,這個人很好,你很喜歡,你要知道他的缺點,你要知道他不好的地方;你的冤家對頭,處處是毀謗你的、諷刺你的,這個對你是不善人,你要知道他的善處。為什麼?九法界眾生,你要去找惡人,那個惡人一個善念都沒有的,找不到,那個善人一點缺點都沒有的,你也找不到。所以九法界眾生都是善惡混雜的,我們自己也是的,你要能常常想到這裡,你的心就平了。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最可貴的,我們一般講開悟,這個開悟有很多講法、很多層次,講到最低一級的,最低的開悟是什麼?知道自己的過失,這叫開悟。知道自己過失,再肯把自己過失改正過來,這叫修行,這真修、真悟。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我們的開悟修行就要著重這樣的標準。

  修行再往上提升,然後你就看到什麼?看到別人沒有過失,自己有過失,那你的功夫就很得力,你在這一生當中就超越六道,往生淨土,生淨土就是作佛,你決定得到。如果你違犯佛祖所說的這個原則,《壇經》上惠能大師所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還常常看到世間所有人這個有過失、那個有過失,你違背了佛祖的教誨,違背佛祖教誨就不是供養佛;真正供養佛是隨順佛祖教誨,那叫供養佛,這個境界就高了。所以我們先要了解人人都有善、都有惡,所謂善人是善多惡少,惡人是惡多善少,能看到這一點,學問,真是有學問。

  我們現在一般人是糊塗人,他看人都是看人的惡,善沒看到。其實那人的善很多,百分之八十是善,百分之二十是惡,他就偏偏看到百分之二十,他看到,那百分之八十善沒看到,所以他就肯定那是個惡人。錯了,冤枉人!冤枉人有沒有罪?當然有罪。這是現前一般社會大眾所疏忽。我們老祖宗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起心動念還有瞋恨,還有恐懼,還有好樂,我們一般講好惡,有喜歡、有討厭,還有憂患,則不得其正。你的心不正,你的心邪了,你的心歪了,你的心壞了,你自己完全不知道。佛法裡頭還有一句話很值得我們玩味的,哪句話?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眼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阿羅漢看一切眾生都是阿羅漢,善人看一切眾生都是善人,惡人看一切眾生全是惡人,你去想想這個味道。你看到這個壞、那個壞,誰壞?自己壞,惡人,惡人看一切都不順眼。這個話很有味道,這是真理。是故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我自己縱然過得很不如意、很不自在,不會說是老天爺對不起我,我這麼樣一個好人,為什麼讓我受這麼多苦?

  我們學會裡頭現在有幾片光碟,「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正好現在過年,希望大家除夕、大年晚上家裡團圓,把這幾片,好像只有四片,不多,四、五個小時,你把它看一遍,非常有受用。他在沒有遇到灶神之前總認為自己很不錯,看別人都不順眼,天天以為老天爺對不起他,所有的人都對不起他;結果遇到灶神,灶神給他一開示,把他的毛病統統指點出來,他這才恍然大悟。是個讀書人,很難得,從此之後改過自新,一改過自新那他的命運全部都轉過來了。你就曉得以前受的那些罪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與老天爺沒有關係,與人也沒有關係,錯誤的一個觀念,讓自己過那種悲慘淒涼的生活。以後一轉變,人人都是好人,縱然看到作惡的人,他不怪他,不責備他,生憐憫心,能夠懂得為別人難過,自己命運完全改過來了。他也活到八十多歲。這個非常值得看,故事的精彩超過《了凡四訓》。可惜的是了凡先生把他的東西留下來,俞淨意先生自己沒有留,是他的同鄉晚輩把他的故事寫出來,就是寫成一篇傳記,現在根據這個傳記拍成連續劇。我現在讓這些做連續劇的同學們希望他們不要做長篇,愈短愈好,因為我們是教學,我們不是娛樂。希望在這些真實的教誨裡面我們能夠覺悟、能夠回頭,這樣就好了。

  天台大師告訴我們,他講得很高、講得很深,像昨天最後一段跟諸位講的,我們用智來求,這是講學佛,「若以智求,智則成解。若起心照,照則立境」。立境怎麼講?對立了,有能照、有所照,就對立了。對立是什麼?對立是邊見。你看看佛法修學最低的層次,要破見惑,見惑不能破你就入不了門。大乘入門,《華嚴經》裡面初信位菩薩,小乘的入門,須陀洹,你達不到。所以說這兩種方法來學佛全都是影事,這個影事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夢幻泡影。要怎麼辦?要用真心,會用真心的人就入佛門。

  真心是什麼心?我們這個講堂對聯上聯就是真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你真心裡頭本來有的,這個不要學,學不到,真心裡頭本來有的。我們現在全丟掉了。說老實話,並沒有丟掉,是迷了,迷了的時候起作用還是真心。真誠變成什麼?變成虛偽。要曉得虛偽跟真誠是一不是二,你要是悟了,虛偽就是真誠,迷了,真誠變成虛偽。你看,我們現在迷了,迷失了自性,把清淨心變成染污,什麼是染污?六根見到外面境界,全見到是不善的,就是染污。剛才講的,會引發你的憤怒、憤恨,引發你的貪欲、愚痴、貢高、我慢,它引發這個。這個東西全是錯誤的,清淨心裡頭沒有的,把平等變成傲慢、變成自大、變成狂妄,你說麻煩不麻煩?正覺變成糊塗,慈悲變成自私自利,你要曉得這全離不開真心。所以迷了之後真心就變成錯用,扭曲了。所以煩惱不能斷,煩惱要斷了那真心也就斷了,那你真誠清淨平等也就沒有了,所以是轉煩惱為菩提,再把它轉變過來。現在我們的真心扭曲了、歪曲了,變成很多不善,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佛菩薩看到我們眾生起心動念一切不善,他很安詳,他一點波動都沒有,為什麼?他曉得那就是他的真心,迷了之後變成這個樣子,可以恢復,這個變形的東西不是真的,真的東西永遠沒有變。確實沒有變,這你要曉得,變形是你自己以為變壞了,外面佛菩薩看沒有。佛菩薩看到你正面的,看到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永遠是這樣的,你就是在阿鼻地獄,還是這樣的,只是你自己不覺得,所以扭曲是自己扭曲,與外頭毫不相干。人要真正明瞭這一點才不會怨天尤人,才承認我自己錯了,別人沒錯,你這才回得了頭,你在道業、學業上你才會有進步。

  所以說「若了真心,自然無心合道」,這是講真修行,真修行用不用智求?用不用心照?不用。可是在我們現前這個境界,如果你要不用的話,不用的話永遠墮落、永遠糊塗。那你要用的話,用的時候一定是大師所說的,就是你要智求,智則成解,就是你增長所知障,你要求學就變成所知障;你要是用心照,你就變成煩惱障,為什麼?你不會照,你不會求。為什麼這些羅漢、菩薩他們能行?你要想到什麼叫羅漢?羅漢是把執著放下了,菩薩是把分別放下了,所以他的智求、他的心照是正確的。

  於是我們就明白,我們現在的麻煩錯在哪裡?錯在我們沒有把分別執著放下。法相宗裡面講得很好,轉識成智。我們沒轉,我們用末那,末那是執著,我們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分別。我們六根接觸外境,起心動念是不是用分別、是不是用執著?那你永遠就不會,佛說的沒錯,我們還是把它搞錯了,把它想錯了,把它用錯了。我們在這裡受苦受難,還怪佛、還怪菩薩,菩薩沒有保佑我,菩薩不靈,不知道問題出在自己。

  什麼時候才能搞得清楚?古德有句話,「聞法不多,學教太少」。由此可知,經教是入門的一個手段,是世尊幫助我們的一種善巧方便,我們要知道。多聽經、多學教。聽經、學教不要忘記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的方法,那就是「離言說相」,看經是文字,離文字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他說這三句是什麼意思?跟放下分別執著是一個意思,說法不一樣,事情完全相同。你不要執著,你聽經、你看經不要執著文字相,不要分別那些名詞術語,不要想它的意思,離心緣相就是不要想它的意思,就是離分別、離執著。

  《華嚴經》講的簡單,直截了當,你要是不能夠把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沒法子入門,真正入門,一定要放下分別執著。難!不容易放下。少放一點,一天放一點,這個可以做到。首先從哪裡放?不見世間過,在不見世間過裡頭,先要學不看見別人的過失,怎麼不能說、不看見?看見別人過失不要把它放在自己心上,不可以把它放在口上,你先學這個,他有過失與我不相干。你看道家所講的因果,是自己負責,善因善果、惡因惡報自己負責,與我不相干。他造業與我有什麼相干?如果我看到他造業的時候我很生氣,與我就相干了,他在那裡造業,我把他的業接收過來,你說你糊不糊塗?這不是聰明人。

  他要造善,我們生歡喜心,我們接收過來,可以;他要造惡,我們決定不接收,你怎麼把它攬著變成自己的,放在自己的善心裡面?我們講良心,善良的心。善良的心變成所有不善的人的垃圾桶,你是聰明人嗎?你是有智慧嗎?真正有智慧的人怎麼會幹這種傻事?真正高明的人是你沒法子想像到,高明人見到什麼?見如不見,他心裡頭不落痕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他清不清楚?清楚,他那就是照見,像《心經》裡面所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他是照見,他不是知見,他是照見。照見是什麼?心像鏡子一樣,鏡子照外面照得很清楚,有沒有留痕跡?不留。不但是外面境界沒有了鏡子乾乾淨淨,外面境界正在照的時候也不留痕跡,佛菩薩用心就像鏡子一樣。

  所以你看轉識成智之後阿賴耶叫大圓鏡智,你才懂這個意思,那時候你的心就像一個圓滿的鏡子,把整個宇宙照得清清楚楚,裡頭痕跡都不露。沒有轉識成智之前,阿賴耶是個垃圾桶,這個世間所有一切,善的它也落,惡的也落,是個大垃圾桶。覺悟之後原來它是一面鏡子,痕跡都不著,這要知道。所以自自然然的,用不著智求,也用不著起心照,自然的無心合道。這個無心就是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道是什麼?道是真心、是法性、是法相。

  「合道則言語道斷,無心則心境俱閒」,閒是什麼?沒事,心清淨,外面境界也清淨。這個無心,記住,無妄想、無分別、無執著,無妄想是佛;有妄想,無分別、無執著,是菩薩;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都超越六道輪迴。我們凡夫是什麼?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在這六道裡頭出不去。六道有六個層次,苦樂不同,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各個人不一樣。所以煩惱習氣有厚薄不同,你在這六道裡頭,你感在哪一道也不一樣。所以善惡都不清淨,是染業不是淨業,還有善有惡,還有這種念頭,出不了六道。

  阿羅漢沒有善惡的念頭,所以他是淨業。我們今天想這個善、那個惡,善惡是二邊,到什麼時候你能夠一下悟到善惡不二,那就恭喜你,為什麼?你已經成菩薩了,在阿羅漢之上。阿羅漢不執著善惡二邊,他還有分別,他還不能到不二,善惡還是二法,還不能到不二,但是他不執著,善不執著,惡也不執著,這能超越六道輪迴。所以佛法直截了當,「示眾生,令自知有」,這就是智慧德相你自己有。「頓入凡聖平等真原,名為出離」,出離是什麼?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就出離了。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這首偈就學到此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第四首偈:

  【十方所有諸妙物。應可奉獻無上尊。掌中悉雨無不備。菩提樹前持供佛。】

  所有布施、供養都離不開手掌,所以說手出廣供。『妙物』,一切珍妙之物無過於正法,那才叫真正的妙物。正法裡面講到最真最純就是心性。在中國古聖先王告訴我們真誠,真誠能生萬法。六祖惠能開悟的時候說得很好,「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以諸妙物不是別的,就是真心、就是真性。『無上尊』就是佛陀。佛陀,我們用世俗的話來說,最歡喜的就是我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他最歡喜的。我們能夠依教奉行,雖然根性不是上上根性的人,上上根是頓悟,上上以下都是屬於漸悟;頓悟的少,漸悟的多,只要方向目標正確,那都是妙法,也是此地所講的諸妙。這個範圍就包括的廣,太廣了,所以就加個諸妙物。

  像我們在現前這個階段,這樣的社會,大眾迫切需要的是什麼?是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在佛法裡面可以說是幼稚園小小班的課程,這個課程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所學習的弟子規、感應篇。感應篇是因果教育。在中國古時候基礎教育是父母教的。所以小孩到這個世間來,誰是他的啟蒙老師?父母。一定要知道,他睜開眼睛,他就會看,他豎起耳朵,他就會聽。雖然不會說話,你以為他什麼都不知道,其實那是你小看了他,他已經在那裡學習,大人一舉一動,他看在眼裡、聽在耳裡,阿賴耶識裡頭就落了種子,根深蒂固。到三、四歲的時候他就很懂事,他都學會了。你教得好,那個好的基礎就打下去了,你教得不好,那個不善的基礎也打下去了。

  中國古人知道,很可惜現在人不知道。所以我們對於現前這個社會很感嘆,為什麼從前人那麼純樸,起心動念都會替別人想?因為他從小就看到他的父母孝順他的父母,他看會了,念念沒有忘記父母,為父母想、為兄弟姐妹想、為親戚朋友想,很少為自己想的,小孩從小他就薰習成了種子。所以他二、三歲的時候他也會替別人想,有好吃的東西他會供養長輩,他曉得哪個年歲最大,他先去供養他;跟小朋友他能讓,他不會爭。這叫妙物,這個應當可以奉獻給佛陀的,佛陀會歡喜。你看我們現在在起步,朝著成佛的方向目標我們在起步了,你就想想佛會很歡喜。

  《感應篇》是因果教育,做父母的不但要講給兒女聽,而且兒女愈小愈好。到六、七歲上學的時候,他的基礎非常好,在家裡懂得孝順父母,他就懂得尊師重道、懂得友愛同學。所以從前學生好教,不像現在。從前兒女為什麼那麼聽話?從小養成。自己聽父母的話,你的兒女就會聽你的話,他學到了;你不聽父母的話、不尊重老師,小朋友也學會了,他長大了,他不聽父母的話,他也不尊重老師,道理就在此地。但是善畢竟是天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善是自性裡頭沒有的,這一點你要相信,堅定的信心,你在推動教育就不會灰心,你就不會說這些人教不好,劣根性太重,沒法子教。那是什麼?那是你的智慧不足,你的善巧方便不足。你要有堅定的信心、有真誠、有善巧,決定能夠幫助他回頭,決定能夠幫助他覺悟,不是教不好的。我們要肯定天下沒有教不好的人,這是佛說的,所以我們要有信心。頭一個把自己教好,這是先決條件,自己沒有教好,你就沒有辦法把別人教好。真的這一切法要從我心做起,自己教好之後,你才能影響別人。

  下面到第七首偈以下都講放光,放光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影響,才能影響別人。你自己修學愈成功,一般所講的德高望重,你的德高,你的智大,那你影響的面就很廣,影響的時間就很長。釋迦牟尼佛他做得真徹底,從一開頭學一直到往生,一天都沒有鬆懈過。你看他保持他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的是托缽的生活。別人有供養,他也不拒絕,你從這裡看到他的圓融。給孤獨長者,他們這些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提供精舍供給佛陀教學,佛也接受,並不是說這個違背我們的戒律,不,他一樣接受。接受是借用,並沒有接受他財物的供養,沒接受;就是產權,我們現在講所有權是你的,我借來是使用,釋迦牟尼佛跟這些弟子們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這是真正出家。如果這個房子送給你,產權都給你了,你不就又回家了嗎?那就錯了。出家永遠不再要所有權,這個佛做到了。佛最後離開我們這個世間不是在房子裡頭,是在野外,也在大樹底下。他三十歲在樹下大徹大悟,表演成道,最後走的時候還是在樹底下。全是給我們啟示,全是做給我們看的,乾乾淨淨,真的叫一塵不染。你看他的德行、他的智慧、他的慈悲,他告訴我們他的影響有一萬二千年,這就是放光,光照的,要照一萬二千年。

  我們今天就事論事,完全從形相上說,在面的影響,空間的影響,佛法傳遍全球,全世界到處都有佛法。可是在現前真的是有危機了,佛法的道場真的是全球都有,這個不缺乏,信徒,在家出家的也到處你都能看到;真正開悟的沒有了,真正通宗通教的沒有了,這就是危機。如果我們不認真、不努力,不能真正的像玄奘大師一樣,遠紹如來,近光大法,佛法就衰微下去了,沒有人才。李老師以前常常感慨的說有廟無道不能興教。你看釋迦牟尼佛,有道無廟,把這個教學傳下來。傳道,廟不重要,道重要,真正學道、修道、悟道、證道的,這才重要,這與廟不相干,這是世尊教導我們的。

  近代的祖師印光大師,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應化來的,這不是普通人。你看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他所表現的確實是苦行僧。沒有一天不讀經,他在普陀山,舟山那邊,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的道場,住了三十年。他在寺院裡面擔任什麼工作?管藏經樓。這個工作不錯,管藏經樓所以他就有機會讀經,他在藏經樓裡面就看了三十年佛經。

  真正有德行,很少說話,一心念佛,念佛的功夫深,經教裡面講的念佛三昧,為我們示現的是這個。到七十歲才被人發現,發現什麼?發現這是寶,僧寶!是被一些文化界的人,他們到普陀山去遊覽,無意當中遇到印光法師,跟他談吐感覺得到很不平凡,叫人感到希有難逢,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就傳開了,他就變成很有名氣的一位法師。這一出名求見的人就多了,法師是陜西人,所以他鄉音很重,在一般講經說法很多人聽不懂,所以就沒什麼法緣,跟他往來的都是書信。所以你看《文鈔》裡面往來的書信非常豐富,他用文字傳法。真正講經的法會大概只有一次,在他老人家晚年,在上海做了一次護國息災法會,八天,七天講開示,最後一天傳授三皈五戒,八天。這都有記錄留下來,影響就太大!這是最近一百年當中,佛門裡頭真正有影響力的,沒有人超過他,印光大師。

  他教我們完全是導歸在淨土法門,勸人念佛求生淨土,無論學什麼樣的經論,最後都結歸在淨土。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印祖的學生,他到台灣就把印光大師那一套念佛的方式介紹給台灣,在台中建立蓮社,儒佛同時學習,還是在儒這裡去紮根。那時候,這算我們這一代的學生,是我這一代的,對於中國傳統的學術多少還有一點底子,所以他對我們教的課程是四書,五經裡面是選講古文。教古文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學講經,因為經典的文字都是古人寫的,至少要有能力看得懂。所以非常重視古文的修學,倫理道德的修學。

  倫理道德他是叫我們學生自己學,他沒有講。指定我們《五種遺規》,陳弘謀先生編的,這是清朝乾隆時間的兩廣總督。編得非常好,等於說把中國自古以來最基礎的教育都收在裡面。老師叫我們自己讀,認真好好的學,奠定做人的基礎。在那時候慈光圖書館向書店裡面,就是這本書訂了一批分給我們同學們。「童蒙養正」是裡頭的第一篇,《弟子規》的原本是朱熹的「童蒙須知」,後人是根據這個編成《弟子規》,所以那是《弟子規》最初的原本。《弟子規》編得好,三個字一句,總共三百六十句,全文一千零八十個字,押韻,好念、好記,非常難得的一個課本。

  這個課本我們要知道不是教小孩的,而是父母要把它做到,做給兒女看的。所以父母教小孩他不是言教,小孩的學習潛移默化,他天天看,天天聽,天天在觀察,他就學會了。中國諺語所謂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父母的正,兒女沒有一個不正,父母要不正,那就難了,你的小孩將來老師都很難教,他從小就學得不正,你要把他糾正過來你知道那多麼困難。

  所以中國這個族群,五千年前就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最重視的是胎教,所以中國人教下一代不是生下來,懷孕的時候就教,懂得,不是不懂。懷孕的時候母親起心動念、一舉一動影響胎兒,所以母親行住坐臥要注重威儀,端莊,他裡頭感受就端莊。起心動念都是善念,沒有惡念,就是做父母的在懷孕期間他所接觸統統是正面的,沒有負面的,負面的不要讓他看到。小孩一出世之後,三歲,這三年是根,他所看到的、所聽到、所接觸到全是正面的,家裡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可不能在他面前,要避開,讓他從小完全看到是好的,基礎是這麼奠定下來的。將來上學,六、七歲上學,老師做得端莊,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所以從小父母是兒女的榜樣,樣子好,這不能不知道。說到我們現前,我們現前拿什麼供養佛?這是真正供養佛。你今天給佛建個廟,給他造佛像,塑金身,給他貼金,用種種供養具去供養,他全不要,他怎麼會要這個?佛菩薩沒有形相,所以一定要曉得真供養。再看下面一首偈,第五首:

  【十方一切諸伎樂。鐘鼓琴瑟非一類。悉奏和雅妙音聲。靡不從於掌中出。】

  這首偈也正好逢到我們現在逢年過節,大家每個家庭都喜氣洋洋。現在家庭裡面的娛樂大概最普遍的是電視,電視裡面會有這些節目。『伎樂』就是表演,我們今天講的文藝表演,下面所講的這就是樂器,『鐘鼓琴瑟』,樂器,樂器很多所謂是交響樂。可是底下這句就重要了,佛門裡頭用這個,為什麼?眾生歡喜,「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眾生歡喜的佛一定會用,所以佛也有表演,也有唱歌、也有跳舞。但是這個節目演出的內容,『和雅妙音』,不會讓你在娛樂當中有邪思邪念,那就錯誤。

  中國自古以來,凡是娛樂表演裡面一定要守住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就是「思無邪」。自古以來真的,因為那時候人畢竟都受過倫理道德教育,自然能夠遵守祖宗傳統這個教訓。所以中國文藝表演,所有這些藝術,它是教育,它是教人為善,這裡面也表演出倫理、道德、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些表演讓許多人看到,尤其是在從前,學校不普及,學校很少,就是私塾也非常少,所以不認識字的人很多,叫文盲。雖然不認識字,他有道德,他會做人,這是什麼?從小學的,還有長大從文藝表演上學的。年節一定有這些表演,還有佛、道,法會有表演。一般家庭,富貴人家慶典、喜慶、喜事有表演,會請這些,甚至於唱幾天戲,做壽也有表演,統統都有表演。這些表演的內容,戲劇裡面,四個字,忠孝節義,決定不能違背這個原則。所以中國的藝術它是教育,它是善的,它不會叫你看到有邪思、有邪知見。可是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的東西不能看,全是染污,全是負面的,這個問題影響到整個世界,不是一個地區。

  聯合國在之前沒有多久,二00六年的十二月在印尼巴里島召開一個會議,聯合國召開的,有三十多個國家,兩百多個代表參加。主題就是討論媒體裡面播放的內容,說現在這些內容是負面的,對於社會非常不利,社會的動亂、社會的衝突與這個有關係。所以討論幾乎大家都有共識,都肯定,希望電視、網路、媒體能夠播放一些正面的,盡量減少負面的。會議是很不錯,那麼這些媒體聽不聽他的?能不能接受?很難說,這還要進一步的努力。社會的動亂,好幾年前我常常講,我在香港第一次跟鳳凰劉長樂先生見面,我到他電視台訪問,他接待我,我在他辦公室就告訴他,現代的社會有兩種人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把世界毀滅掉。他說哪兩種人?第一種是國家領導人,第二種就是幹你這行的人。你看,你天天在播,你要是播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那社會就毀掉了;如果你要能夠播一些倫理道德,播一些正面的教學,你救了世界,就看你走哪個方向。他現在所播的節目自己做不了主,為什麼?都是一些工商業的公司他們買的這些時間,他們要求提供什麼、播放什麼,所以是廣告費,內容也是一定要符合現在人的喜歡、愛好,自己做不了主。

  所以我們講經的電視台最初搞出來之後我一點信心都沒有,為什麼?用錢太多,誰支持你?二00三年元旦開播的,陳居士把這個訊息告訴我,我說好吧,我看妳能不能活兩個星期,妳沒有錢不就關門了嗎?結果過了兩個星期之後,她說行!我說好,我看妳能不能活三個月?總是沒信心。現在居然四年了。我告訴劉長樂,從這個經驗,這是個試驗,可以看出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不少善心人士。因為我們這個電視沒有化緣,沒有求人幫助,只是在銀行開個戶頭,把這個帳號在電視順便播出來。最初播的太多,一天總要播個一、二十次,我就罵她,我說這不像話,這不等於是變相問人要錢嗎?她說有很多人想寄錢他不知道,我說一天播兩次就可以了,不要播太多。現在有沒有改進我就不知道了,我從來不看的。

  那麼就有人來支持,所以能維持得下去。這就說明喜歡倫理道德,正面的東西有人,那你何必要去拉廣告?拉廣告真的很辛苦,我就希望你的電視台裡多播一點正面的,會有人送錢給你。我說了,他聽了,他肯不肯相信?是個問題,怕一旦沒有人送錢那就關門,那就維持不下去了,這是信心的問題。他不像我們,我們這是有錢就幹,沒錢就停播,就不幹了,所以我們錢多就多做,錢少就少做,一點都不操心。

  我為世界和平做的這些工作,到現在也可以畫一個句點,可以結束了,不再搞這個事情了。這個事情不是我搞的,就是說不是我們佛教徒應該去做的,佛教徒充其量,我們自己有這麼一個電台二十四小時播放講經的節目,可以了,其他不要管了。其他那是聯合國的事情,那是社會大家的事情,我已經帶頭做出來,做了兩樁事情;宗教是可以團結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我把頭帶起來,你們應該知道,接著去做。我要退回來幹我的本分,我的本分是遵照印光老法師的教誨,這是老師教我的,小道場不超過二十人,容易維持。

  所以有很多人到我們圖文巴去參觀,看看我們的小道場,住眾多少?真的不超過二十人。包括我在鄉下住的小精舍、我們在圖文巴道場一起,只有十個人;出家人只有十個人,四個男眾,六個女眾。信徒不是長住在那邊,從外地來到澳洲到我們那裡參學,澳洲的移民局會給他居留三個月,所以他可以在我們那裡住三個月,川流不息。這些信徒來的平均大概有三、四十個人,所以我們道場每天吃飯差不多有五、六十人吃飯,也很熱鬧,出家人不多。我們在香港這個道場也不超過二十人,包括我們的會員,我們的董事、職員,不超過二十人。我們不想擴大,擴大開銷大,不好維持。祖師說的話有道理,除了我們念佛講經之外,國外的活動不參加了,國內這些宗教活動我們也不參加。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要修清淨心。

  將來頂多有機會我們會辦一個小型的佛學班,培養講經弘法的人才。這個班我想來想去,十個人是最理想的。這是從前李老師告訴我的,一個人你的精力、精神照顧十個人可以,十個人以上你照顧不到了。這是真的,年輕的時候不曉得,現在到這個年歲完全明白了,精神、體力照顧十個人行。那麼這十個人學成之後可以辦個佛學院,那就有十個老師,那時候一個人教十個人,我們就可以招一百個學生。至少三年到五年以後才可以辦佛學院,我們有老師了。所以先培養師資班,師資班十個人。哪裡也不去了,我們大家在一起學習,就等於閉關一樣。有這麼一個緣分這是我們的福報,這也是佛門的福報。可是是不是有這個緣分?那就不一定,我們也不是一心去求,求與道就相違背,有求有願心就不清淨,最重要的還是清淨心。所以我們有志同道合的,有一個,我們就大家在一起學習,有兩個也行,有三個也行,我們不招生。真正志同道合,真正能做到萬緣放下,一心向道,來做弘法利生的工作,擔負起將來佛法教學的這個使命,這是我們所希求的。

  所以音樂,你看佛所講的「和雅妙音」。這個妙音,佛法的妙音,是聽到這個音聲會開智慧,聽到這個音聲會覺悟,這叫妙。如果聽到這個聲音引起貪瞋痴,那就不妙,那就是染污。這不能不懂得。再看下面一首偈:

  【十方所有諸讚頌。稱歎如來實功德。如是種種妙言辭。皆從掌內而開演。】

  這演奏,『演』是表演,都離不開雙手。『讚頌』,這是佛門裡面非常普遍,讚頌的意思是接引大眾,一方面,我們畢竟是凡夫,凡夫情緒不穩定,音樂能夠調整情緒,它有這個功能。所以禮調身,佛法的戒律調身,樂調情緒,讓你情緒在一切環境裡面都能夠穩定下來。我們念佛也是屬於一種讚頌。大的法會當中讚頌那是宣揚佛菩薩的智慧、教學,用這個方法招來新學的。所以佛自己絕對不會招生,這樣的大德不敢為人師,尤其佛法是平等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怎麼可以做你老師?不過是我覺悟了,你還在迷,你還沒回頭,我所學習的可以提供你參考,可以做你的增上緣。但是佛不招生,只有一個介紹一個。我們是佛的學生,我們有義務替佛介紹新的學生。怎麼介紹法?不能拉他,拉他佛不接受,我們只有讚歎,他聽到之後,不錯,有這麼好,我也來聽聽看,這麼樣進來的。

  所以佛門這些法會、佛事、表演是接引大眾的。有緣的,他聽懂了,他歡喜了,他就進來了,也來拜老師,也來跟佛菩薩學習,所以這是招生的一種方式,因此讚頌要字正腔圓。這是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們的,如果你哼哼哈哈的,讓人家聽半天一個字也沒聽出來,效果全失掉了。所以要知道讚頌不是給佛聽的,你要說我讚頌是讚佛,給佛聽的,那錯了,是我們讚佛讓別人聽,聽到之後受到感動。所以你要唱得好聽,又要字正腔圓,要人能真正一個字一個字聽清楚佛有這麼好處,他就進來了。讓他生起仰慕的心、嚮往的心,自然要到這個地方來求學,他用這個方法做招生的手段,所以稱讚如來真實功德。

  『言辭』就是你唱的詞句,這個詞句都寫得非常之好,都由你手去演奏,去表演,口裡面唱出來。所以要懂得佛門裡面的梵唄真正用意在哪裡,目的在哪裡,要知道,自己受到娛樂的效果,同時也替佛招來新生。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8:07:41)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8:07:3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41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