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九七卷) 2007/1/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9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繼續看「華嚴三昧」的第三句:
【放大光明無有邊。度脫眾生亦無限。】
我們看這兩句。前面兩句,「嚴淨佛剎,供養如來」,成就自己的德行、道業,自己成就之後一定要幫助別人。如果說不願意幫助別人,就決定不能成就自己,為什麼?自他不二。往昔無量無邊的菩薩,從初發心所發的大願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大願歸納起來不外乎四大類,叫四弘誓願。四大類第一個就是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眾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為眾生服務、就是幫助眾生。所以,為什麼要成就自己?是為了幫助眾生。幫助眾生,如果自己的德行、道業、學問沒有成就,那幫助眾生是一句空話,你拿什麼幫助?
要成就德行,就要斷煩惱。德行我們現在明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都不在外面,都是自己自性裡頭本來有的。雖然本來有,佛說六道眾生無始無明,迷失了自性。迷失的意思我們現在也很清楚,是不是真的迷失?沒有。但是迷了自性,確實你的智慧、德能不起作用。如果說不起作用,這個話也講不通,還是起作用,起的是相反的作用。本來的智慧變成煩惱,無量無邊的智慧變成無量無邊的煩惱;本來的德能變成造業,身語意的三業;本來的相好變成六道三途。所以它還是起作用,作用變質了,扭曲了。
佛菩薩慈悲,看到這種狀況確實心有不忍,心有不忍是我們說的,如果佛菩薩真的有心有不忍,他就墮落到六道了。為什麼?他如如不動,哪有什麼忍不忍?你做好事,他也沒有歡喜,你做壞事,他也不生煩惱。永遠記住,佛菩薩用心如鏡,像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如如不動。但是他自然會幫助你,幫助你回頭,幫助你覺悟,幫助你回歸自性,為什麼?佛經上講的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的,這就像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決不是有意的。現在人沒有了,六、七十年之前的人有,那時候社會還相當淳樸。確實沒有人教,你看一個小孩有危險,或是掉到坑洞裡、或者是掉下水裡面,這個人看到自然就去救他,就去幫助他,絕對沒有說看到不理的,沒有;現在有,現在看到他真的不理你。換句話說,現在人迷的比六、七十年前的人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我們今天講同情心,連這點同情心都沒有了。
可是諸佛菩薩有,他一定幫助我們,用什麼幫助?教化,身語意三業都幫助。身做給我們看,你看前面嚴剎、供佛,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現在就放光。放光是什麼?放光是身教,沒有說話,做出來給我們看。佛菩薩、祖師大德統統做給我們看,看了要覺悟。他做的是什麼?這個一定要知道,對自己是徹底放下,對苦難眾生是全面的提起,不是放下。我常講的,勸勉同學的,最低標準十六個字,要放下自私自利。你要曉得,你有一點點私心,尤其是在佛門,打著佛的招牌還有一點點私心,你決定墮阿鼻地獄,你要知道。佛這個招牌是金字招牌,你打著這個招牌造罪業,滿足自己的欲望,欺騙一切眾生,這個罪比什麼都大,世出世間所造一切罪業沒有比這個大的。所以很多人講,學佛的人墮阿鼻地獄他想不通。一個魔王殺幾千萬人、殺幾萬萬人,罪過輕,你打著佛的招牌騙人,這個罪過重。可是現在有很多打著佛的招牌騙人,自己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情?愚痴到了極處,自己不知道是愚痴。迷得太深,迷得太久,只看到眼前的小利,這個小利是引誘你入阿鼻地獄。
你要是真正覺悟了,你在這個地方拿著佛的招牌替佛做一點點小功德,你的利益無量無邊。天堂、地獄總在一念之間,一念自私,墮地獄,一念利益眾生,上天堂。這種事情擺在眼前,為什麼不覺悟?你看看佛,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捨得多麼徹底,除了三衣一缽之外,什麼都沒有。我們跟諸位報告第一句「嚴淨不可思議剎」,不可思議剎沒有建築物,不可思議。所以你要懂得,佛菩薩所在之處就是佛剎,他在山上,山是佛剎,他在水邊,水邊是佛剎,人在哪裡,剎就在哪裡。也許同修們曾經聽過,佛經上有句話說「身土不二」,剎是剎土,為什麼?你身在哪裡道在哪裡,你有道,道就是你覺悟了。
現在這個道理大家也逐漸有點明白了。你覺悟,你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所有的環境、磁場統統都覺悟,你迷了,全都迷了,這叫什麼?境隨心轉。所以佛剎要不要建房子?不需要。尤其是現在時代,為什麼?建個道場就有人爭,人家看到這有利就動不善的心。這不善的心,你不建道場沒事,建了道場,把這些人全拉到地獄去了,你想想是不是?這裡是個佛寺,這是個佛的道場,可是裡面沒有道。住在這裡面的人爭,爭領導權,佛是教你把爭放下來,你還在這爭,這個罪多重,把佛法的形象破壞了。所以印光大師交代現代的人,無論在家、出家建道場,為什麼叫你建小道場,住眾不超過二十人?沒有什麼好爭的,一般人沒看得起。如果道場大了,就會引起人的惡念。這是祖師真正的慈悲。
我一生沒建道場,這些年在澳洲建了個淨宗學院,這是非常不得已。早年跟我一起學習的這十幾個出家人,沒有地方去,所以建個小道場給他們。他們要擴大,我說不必了,到此為止。再擴大那就不是佛道場,是地獄道場,全都會墮地獄去,不能再大了。我們道場的住眾現在出家人只有十個人,男眾四個,女眾六個,我自己住在鄉村。我鄉村裡面有兩棟房子,三個人住,一個出家的,兩個在家的。好用功,好修行,不能有絲毫貪戀。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不可以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要放下貪瞋痴慢,你才能入門;這十六個字有一個字沒有放下,你就入不了佛門。說老實話,我天天在這裡講《華嚴經》,你也聽不懂,為什麼?你有障礙,叫業障。偶爾聽了之後好像覺悟了,也有感動,可是境界一現前又迷了,又回去了。還算不錯,還有點良心,不過那個良心就像閃電一樣,亮一下就沒有了。真的是世尊在經上講可憐憫者。要怎樣才能保持?你自己要放光,什麼叫放光?剛才講的十六個字要捨掉,你就放光,自然就放光了。這個放光就是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就叫放光。
說到『放大光明』,我們想到《地藏經》上有一段話,《地藏菩薩本願經》天宮集會,「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這句是總說,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什麼是圓滿?我們不要說太多,說太多你就迷了,你也無法理解,你也做不到,我們只講一個代表。《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一個是什麼?十善業。這個你懂嗎?大圓滿光明雲,十善業圓滿,你都做到了,這還得了!決定沒有損害眾生的念頭,這就是不殺生。你不會損害眾生,你會損害道場嗎?損害眾生,吃虧上當的只有一、二個人,損壞道場,你把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破壞了,這個罪業是墮阿鼻地獄。
如何護持道場?你不懂得教義你就沒有法子護持。所以過去在中國,大道場很多,叢林寺院,裡面的住持、方丈、裡面的執事,給諸位說,都是佛菩薩再來的。只有佛菩薩才能護持道場,凡夫不行,為什麼?凡夫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肯定做錯事。做錯事不是說沒事,做錯事要負因果責任,要受報的。那個報不是別人陷害你,是你自己鑽進來的,你爭取過來的,你能怪人嗎?這個要知道,不能不懂。我們這個道場有個好處,天天講經,天天提醒。講了不少年了,大家有沒有省悟過來?剛才我說了,聽的時候會受一點感動,出了講堂門又沒了。這什麼原因?煩惱習氣太重了。古大德有個比喻比得很好,從前廚房裡燒火是燒柴,這個柴泡在水裡面泡了幾十年,溼透了,你今天拿一支火柴去點它,能點得著嗎?火柴燒完,熄滅了,它連煙都還沒有。那怎麼辦?不斷的去點,用一千支火柴、用一萬支火柴,可能把它點燃,這就是長時薰修。聽經一次二次沒有用,一部二部沒有用。
早年李老師告訴我,我常常到國外各地方去弘法,老師笑著跟我說,你倒不錯,你講經沒有間斷,自己能有成就,就是可惜,可惜什麼?不能度眾生,只是給眾生結個緣,對眾生一點幫助都沒有。我說:為什麼?老師就說:你自己細心觀察,有幾個人聽一部經就開悟?我聽老師這個話想想是真的,那是什麼樣的根機?上上根人,一次就回頭,就開悟,現在沒有了。怎麼辦?老師勸我不要到處亂跑,在一個地方不要動,就學他。他老人家到台灣之後住在台中三十八年,他住台中三十八年就講三十八年經,沒有到別地方去過,一個地方。長時薰修!
我在台中十年,差不多是李老師四分之一的時間,三十八年,差兩年就四十年,我在那裡只有住了十年。十年仔細看看有沒有成就的?不多,太少了,為什麼?老師講經的時間太少,一個星期講一次。學生講一次,他培養一些學生,像我們這些學講經的,學生講一次,他老人家講一次,一個星期講兩次。講多少時間?四十五分鐘,他一次是一個半小時,但是有台語翻譯,當地本地人多,聽不懂普通話,需要翻譯。所以實際上九十分鐘的時間,翻譯佔一半,一個星期只有四十五分鐘。我也很感慨,難,太難了!哪裡像我們這個地方是天天講,過去一天講四個小時,現在是因為交通不太方便,這個地方找不到休息的地方,講兩小時,實際上我現在的體力還是可以講四小時。
一天四小時的薰習,長年不間斷,天天這樣薰習,三年到五年會有點效果。你就知道這個事情不容易。李老師告訴我是正確的,為什麼還要到處跑?我自己沒有道場,哪個地方請就到哪裡去。對自己是有利,因為自己學習講經沒有中斷,但是聽眾沒有長遠的機緣。所以我們今天在此地這個緣分,你們想想看,希有難逢。國內、國外有哪個地方,現在還能保持每天兩小時講經不中斷,過年也不休息的?我珍惜這種機緣,大家也要知道珍惜。前面講供養,供養裡頭最重要的是依教修行供養,不是叫你供養財寶,不是,叫你依教修行。修什麼?十善業道,我們從這兒學起,十善業道就是大圓滿光明雲。
下面接著,「大慈悲光明雲」。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什麼是慈悲?你能真正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那叫慈悲。如果這個沒有放下,你沒有一點慈悲心,迷惑到所以然處。我們這些年對全世界送「愛」字,印的是真多,至少有幾十萬份。我的解釋,頭一個是自愛,因為你不知道自愛你不會愛別人。什麼叫自愛?愛是自性,性德,自愛就是依教修行,斷惑證真。至少你把自私自利放下,你自愛,《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種人自愛。你還有我、有人,有是非、有對立,不自愛。不自愛怎麼能愛人?不愛人怎麼能幫助人?
自愛的人不造惡業,自愛的人沒有邪念,自愛的人十善業道一定圓滿,不要修就圓滿了。那是什麼?叫道共戒,自愛哪有不圓滿的?所以它是大圓滿。有大圓滿才有大慈悲,大慈悲是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苦難眾生包括什麼人?包括六道裡面的大富大貴,包括忉利天王,我們中國人講玉皇大帝,他很可憐,他可憐在哪裡?他沒覺悟,他還搞六道輪迴;包括大梵天王、包括摩醯首羅天王。你要問他為什麼可憐?他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他的煩惱習氣沒放下,他的分別執著沒放下,那就可憐。執著怎麼樣?執著就變現六道輪迴,分別就變現十法界,出不了六道,出不了十法界,這叫可憐憫者。
經論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的執著,你就超越六道,現在在六道裡頭很自在。為什麼很自在?不受六道的約束,到六道進出自由;世間人不自由,他出不去。放下一切分別,對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不再分別,十法界進出自由了,如果你有絲毫分別,你就出不去。這個道理我們在講席講得很多,但是怎麼樣?妄想分別執著依然如故,還是放不下,換句話說,你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沒有出期。那麼你的慈悲,佛家講四種慈悲,你是愛緣慈悲,你喜歡他,你對他慈悲,你不喜歡他,對他就沒有慈悲,這不是真正的慈悲。你看佛法給我們講的愛緣,眾生的,六道凡夫。
再往上去,眾生緣慈悲,這叫大心凡夫。知道什麼?像世間聖人講的,知道推己及人,我自愛我要愛人,這是眾生緣慈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菩薩是法緣慈悲。佛是無緣慈悲,沒有條件,無緣慈悲叫大慈悲,沒有條件的,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不但愛人,九法界眾生沒有不愛的,畜生裡面蚊蟲螞蟻都愛,真的愛,絕對沒有等級的分別;花草樹木,愛它,山河大地,愛它,愛心遍法界,那叫大慈悲。「光明」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磁場,中國人講氣氛、氛圍。「雲」是個形容詞,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要說它沒有,我們看到天空雲彩,你看到有。現在你坐飛機飛上去看,沒有,濃雲的時候就像霧一樣,你抓不到它。佛用這個字代表我們所有一切的現象,你不要執著,相有,體沒有,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的,所以佛用這個字做代表。告訴你不可以執著、不可以分別、不要起心動念,萬事萬物就像雲一樣,相有性無,事有理無。
你用這種心態去觀察,你的心清淨,為什麼?沒有妄想執著。我們每天抬頭看看雲彩,有沒有想到?每天晚上睡覺作夢,夢醒了有沒有想到,佛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跟雲的意思是相同的。不要執著,在境界裡頭常生歡喜心、常生清淨心。清淨心是不染著,也就是說六根對六塵境界沒有分別執著,這心清淨。常生歡喜心,歡喜心是自性往外面透露的,不是從外頭來的,自性的。就是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不是從外面來的,喜悅,是內心裡面的。那是覺性,覺性是快樂的,與物質生活毫不相關。
所以釋迦牟尼佛大覺,那他就是大樂。他的生活我們看起來很苦,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到外面去托缽,去要飯,很苦,大樂。我們凡夫不知道,我們凡夫以為有取有捨是樂,把世間事都當作是真的,所以你有苦樂。人家曉得這個世間事是夢幻泡影,像雲彩一樣,他可以欣賞,他很快樂,決定沒有執著;不但沒有執著,連分別都沒有。所以慈悲,慈悲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你自性裡頭本有的。十善業遍虛空法界,是你自性本有的,你現在沒有了。如果真的你從這裡覺悟了,所有一切疑難雜症全部都破了,萬事萬物你看到、聽到、接觸到,沒有絲毫懷疑,有懷疑就是你沒覺悟。有分別執著,你已經在造業,造業就是在製造六道輪迴,天天在製造六道輪迴,你怎麼能夠出離六道輪迴?
所以放光,首先我們要放十善的光,我們要把十善做到,不要求別人,要求自己。要把十善的光不斷的往外擴張,質與量都要擴張,擴張到遍法界虛空界。從什麼地方做起?十善業道是綱,等於是題目,十個題目,再細說,分成細目就是感應篇、就是弟子規。這東西不重要嗎?能夠疏忽嗎?天天學習,天天講究,你才能跟大圓滿光明雲結合起來,你才能跟大慈悲光明雲結合起來。十善業道是大慈悲,十善業道是大圓滿,弟子規是大慈悲,弟子規是大圓滿,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離不開,全是性德。迷失自性,把這個東西變成無量無邊的煩惱,變成無量無邊的習氣,起現行的時候造無量無邊的惡業,善業也叫惡業。為什麼?善裡頭有惡,惡裡頭有善,善惡混雜,永遠糾纏不清,所以都叫做染業,六道裡頭的善惡都叫做染業。到阿羅漢才叫淨業,阿羅漢六道裡頭的善惡都不造了,所以他造的是淨業,淨業就不在六道,到四聖法界去了。造淨業生淨土,造染業就是六道,這個要知道。我們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淨業還是染業?
下面「大智慧光明雲」,它每句上面都加個「大」,加上大代表什麼?代表性德,宗門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性德流露了。這句話重要,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見性。佛法跟其他的教學不一樣,目標不相同,因此它教學的方法、手段當然也不一樣。無一不稱性,自性裡面般若、智慧現前。光明雲這三個字,從事上講就是現在所說的影響力,你自己做得很好,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你在這個道場裡面做得很好,表現很好,你是道場所有大眾的好榜樣,你在這裡放光明雲。如果你做得不好,你有私心,你在這個地方造罪業,你不是在放光明,你是在那裡放污染。污染這些眾生,也想污染佛菩薩,佛菩薩被你利用,打著佛菩薩的旗號欺騙善良的眾生。佛菩薩沒有罪過,罪過是你自己,有幾個人知道?有幾個人看到?他不知道、他看不到、他想不到,沒有智慧。智是決斷,慧是明瞭,事實真相完全通達,這是慧,你知道怎樣做法,這是智。
怎麼做法是活的,不是死呆板的。《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以及善財的表演,都是屬於大智慧光明雲。表演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幫助眾生悟入自性,從這個角度看,他們所放的就是大慈悲光明雲。所有光明雲就是一個光明雲,大圓滿;智慧、慈悲是大圓滿裡面的一分,大圓滿是總,下面十句是別,總別不二。人不能沒有智慧,但是智慧是你自己本有的,你現在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把你的智慧障礙住,把你的智慧變成煩惱、變成習氣。放下分別執著,煩惱就沒有了,轉煩惱為菩提,無量的煩惱這一轉變就是無量智慧。智慧變成煩惱,造無量無邊罪業,煩惱轉變成智慧,成就無量無邊功德,統統在一念之間。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還接著看放光。放光就是我們真實的把如來的教誨要做到,去影響別人,這是放光真正的意思。前面說過圓滿光明,就是十善業道,慈悲、智慧,接著說「大般若光明雲」。智慧跟般若是一個意思,這兩個名詞連在一起意義就不一樣。智慧是講的權智,善巧方便,而般若是講的實智,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是什麼?真實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起作用的時候叫般若。所以《大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是智慧不起作用的時候,並不是沒有,它有,起作用是無所不知。
這個說很難講,也不好懂,我們還用古人的比喻,鏡子。你看鏡子在照的時候,照得很清楚,一樣東西都沒有漏掉,這時候叫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沒有失掉。起作用是什麼?如果有人來問,他就能解答,這是一個例子。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包括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包括在裡面,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待人接物也好,你都做得非常恰當,這叫智慧,這叫智慧起用。用在生活裡、用在工作裡面,你的工作做得比別人好,用在待人接物,你跟大眾相處,確實做到今天所講的誠敬謙和。別人看出你的心真誠,你的心清淨,你的態度謙虛,你待人和睦,這是什麼?這是般若智慧表現在外面。所以,大般若是智慧之體,大智慧是般若的起用,體用不二。這是從兩個角度上來說明。
體決定是清淨的,有絲毫的染污你作用就有偏差,作用的偏差就叫造業,所以般若重要。大乘教裡面佛菩薩教導我們六波羅蜜,前面五條是事,就是我們此地講的智慧,大智慧光明雲,後面一條是理,有事有理。你看前面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那是事。禪定就是清淨心,就是平等心,般若就是你心地光明,遍照法界,沒有一樁事情你不是通達明瞭的。用在哪裡?用在前面,用在布施、用在持戒、用在忍辱、用在精進、還用在禪定。六樁事,一就是六,六就是一。這是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
底下接著說「大三昧光明雲」,三昧是梵語,就梵語的意思來講,三昧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印度話的三,就是中國意思的正,你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作無上正等正覺,三藐翻作正等,三菩提翻作正覺。所以三昧翻作正受,受是什麼?享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佛說我們六道凡夫的享受不正常,什麼不正常?苦樂憂喜捨就不正常。你的身有苦受、有樂受,你的生活感受太多了,總不出這兩大類,苦受跟樂受,心裡面有憂受跟喜受。心有憂喜,身有苦樂,這個不正常。正常的享受是什麼?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那叫正常,那叫三昧。
三昧冠上「大」就是自性,自性本來如此。我們現在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事情歡喜了,立刻要提高警覺,錯了,我怎麼會墮落到凡夫?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憂慮了,錯了,沒有憂喜,身沒有苦樂。身的苦樂最明顯的,穿衣服,喜歡穿的很快樂,破破爛爛的覺得很難過;還有一個是飲食,合自己口味的很歡喜,不合口味就很難過。苦樂從這裡是最明顯的感出來,苦樂憂喜,這是不正常的受用。五種受裡面有捨,捨不錯,很好,捨是什麼?心沒有憂喜,身沒有苦樂,這不是很好的事情嗎?跟三昧不是差不多嗎?對,沒錯,但你保持不了很久,你那個捨是暫時的,暫時放下,不是永遠放下,永遠放下就叫三昧。
我們有沒有沒有苦樂憂喜的時候?有,好像每天都有,但是時間短暫,不能保持長久。修行人的功夫在哪裡?就是捨受希望能保持長一點,苦樂憂喜的時間能短一點,最後能永遠保持著捨受,苦樂憂喜沒有了。在六道裡頭有沒有?有,六道裡面是哪一道?色界天、無色界天。無色界天捨受最長的時間,就是沒有苦樂憂喜,他能保持多長的時間?八萬大劫,真夠長的,八萬大劫。可是八萬大劫到的時候,他苦樂憂喜又生起來。就是說他有那麼深的定功,這叫第八定,四禪八定,世間禪定裡頭功夫最深的,他能保持這麼長久。可是時間到了,苦樂憂喜又冒出來,所以他叫捨受,他不叫三昧。
什麼人叫三昧?阿羅漢叫三昧。阿羅漢的定比這個又要深一層,《楞嚴經》上講第九定,世間禪定最高是第八,他能修到第九定,出了六道輪迴。苦樂憂喜永遠沒有了,這個諸位要知道,阿羅漢以上沒有了。所以他的心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平等的,《無量壽經》經題上講「清淨平等覺」,這叫大三昧光明雲。所以我們有憂喜、有苦樂,自己要知道錯了,世間無論什麼事情不值得憂喜。你說你得來財富、得來榮譽,不值得去歡喜,人家歡喜,我們笑笑就算了,也得有個反應。你得到榮譽,人家都來慶賀,你板著面孔成什麼話?那不通人情。也得要應酬應酬,笑笑,「謝謝」,心裡乾乾淨淨決定不染,這就對了;如果裡面真的生歡喜心,錯了。
遇到災難、遇到苦難、不順心的事情,有憂慮,錯了,不值得憂慮。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記住《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覺悟的人在這個世間幹什麼?演戲,假的,不是真的,給你笑笑,是假的,對著你流眼淚,也是假的。就好像劇本上寫的,到時候叫你哭,你就得要哭,叫你笑,你就得要笑,你是按著劇本上去演戲,可不是你自己的。覺悟的人演戲演得很逼真,我們凡夫看不出來,可是你要細心仔細觀察能看出來,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來。他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叫大三昧光明雲。所以在一切表演他也表演得恰到好處,不會過分,過分就迷失了自性,一定恰到好處。與一切眾生是和光同塵,不會跟眾生顯示出兩個樣子,不會,跟眾生一樣,一樣的平常。實際上呢?實際上不一樣,這個心清淨。
下面「大吉祥」,吉祥這兩個字的意思要知道。吉祥是什麼?我們的思想純正,行為如理如法,這叫吉祥。心思不正,做事情投機取巧,或者是用種種手段來辦事,果報一定是不如意的。也許你有聰明,佛法裡面講世智辯聰,你能夠矇蔽大眾,達到你自己的欲望,滿足你自己的欲望,後果一定不好。在現世間,你的這些圈套會被人拆穿,你會受到歷史的判斷,在六道裡面你決定是墮三惡道。所以權術不能用,凡是用這些,心都是有求,希望得到,有人希望得到財富,有人希望得到權力,有人希望得到位置,總不外是這些名聞利養。所以名聞利養害死人,我們一定要覺察到,你如何能夠不受其害?我們不能提升自己,更重要的,不能讓自己墮落。經教裡面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聞佛法,還要墮三途,你說冤不冤枉?三途是最容易去的,古人的比喻說,人生的道路上步步都是陷阱,讓你掉到三途裡面去。你要很小心、很謹慎,才能保住自己,通過這條險道,不墮三途。這個比喻說得最好的是《觀無量壽佛經》。
有大吉祥後面一定是有「大福德」,大福德現前不能享受,你要是歡喜,接受了,你就墮落了。墮落在哪裡?墮落在人天,什麼叫墮落在人天?你出不了六道。大福德現前怎麼樣?給人家去享,世間沒有修福的人多,沒有修福的人很苦,所以有福給別人去享,這叫真正大福德。自己生活所需有限,你每天日吃三餐你能吃多少,衣服能保暖就夠了,有個小房子可以避風雨,你說多快樂。再有多餘的福報,幫助別人,福報愈大幫助就愈多。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最重要的是教育。
這次在印尼巴里島的會議,鍾茂森居士代表我去參加。昨天回來告訴我,這個會議很成功。參加會議的是三十多個國家,有兩百多個代表,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媒體應當要播放正面的,負面的訊息一定要減少,大家有這麼個共識。如何落實?那要進一步,我對聯合國的建議是要成立一個機構,這個機構是長遠的,來推動。還要培養人才,這些人才還要放光,要遍照。用什麼方法?這是我很早就提出來,希望聯合國辦世界宗教大學、世界多元文化大學。宗教大學培養全世界宗教的傳教師,每個宗教設一個學院,將來全世界的傳教師都是同學,不同院系。學習自己的宗教,也學習別人的宗教,這當中的誤會、矛盾、衝突才能化解。多元文化大學是幫助全世界不同的族群建立共識。每個族群都有他們祖先留下的很好的文化,我們互相學習,融會貫通,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世界和平,社會永遠安定。這是我向聯合國提議的,我還要找時間來催促他們,希望早一天落實。所以這個會開得很有意義。
世界上真正有福的人要效法釋迦牟尼佛,推動全球全人類的倫理、道德、智慧的教育,才能夠拯救這個世間的劫難。好像是上個星期,此地的報紙登到末日的時鐘又撥快兩分,剩下五分鐘了。這是給人類的警告。我們如果能夠幫助媒體走向正面的報導,幫助世人深化宗教跟多元文化的教育,那個時鐘一定要再撥慢。所以佛說得好,境隨心轉,世間人心都能夠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跟華藏世界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靠誰轉?自己一定要覺悟,要靠自己轉,不能把這個事情希望在別人,那就錯了,那就走向世界末日。所以拯救世界末日這個責任是自己,不是別人,人人都能夠回光返照,這個世界立刻就變成天堂。從自己做,從自身放大光明雲,這個世界就有救了,你看救自己就救了世界,救了一切眾生。如果是為自己,自私自利,你自己墮三途是毀滅自己,你也毀滅世界,你給社會做出最不好的樣子。大善大惡總在一念之間,一念覺跟一念迷,差別太大了,中國古德常講,「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如何保守在正道上?你每天不能不讀經,你每天不能不聽經,特別是在初學,讀誦、聽聞是我們現前最重要的功課。如果一天能夠認真聽上八個小時以上,他這一生就作佛去了。我見過,什麼人?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他也是大企業家,幾個銀行的董事長,年老生病了,生病就不能管事了。病了幾年,就拿我講經的光碟回去聽,每天聽八個小時,其餘的時間念佛。聽了兩年沒有間斷,天天聽,預知時至,往生淨土。他是真往生。大家怎麼知道的?他的冤親債主附身在居士林念佛堂裡面一個女孩子身上,冤親債主,很多,不是一個。告訴大眾,陳光別居士念佛往生了,說我們是他的冤親債主,我們看了很歡喜,我們不來找麻煩,我們來幹什麼?要求皈依、要求聽經,要求跟大家一起修行。這個條件我們都答應他,我們跟他們做皈依。聽經,那時候我在新加坡講堂講經,他說講堂的光太強,他們不敢進去。於是我們就開闢齋堂,就是餐廳,用電視播放,專門為他們播,二十四小時不中斷。他們要求聽《地藏經》、要求聽《十善業道經》。大概播了三個多月,這些人都往生了。這是證明老居士真的往生,鬼神來作證,大福德。你看看講自己的大福德,不是別的,聽經念佛。
聽經是什麼?信心生起來了。不聽經,給諸位說,不信佛,為什麼?十善業做不到,不信佛,還會騙人,哪裡信佛?念念還有自私自利,在道場裡頭還爭權奪利,這不信佛。為什麼不信佛?不懂佛法,不肯放下,就是不信佛。所以信不信佛,你從他的日常生活心態當中你可以看得很清楚、很明瞭。真正信佛的人,縱然是有執著,已經很淡了,執著分別一定很淡薄。你看到他的進步,一年比一年淡。你再看他處世待人,他一年比一年有智慧,煩惱輕智慧長,他學佛的功夫得力。如果學佛,他煩惱習氣、脾氣還是一樣,甚至於比去年還大,這退步了,退轉了;還跟去年一樣,沒有進步。這個道理要懂。拿著經一對照就知道了,是真的還是假的。不要拿這個去看別人,看別人看不準,最重要是看自己。自己認真反省,我有沒有福?我的福報願不願意跟別人共享?
有福報而後才有「大功德」,什麼叫大功德?把福報給別人享就是功德,福報給自己享沒有功德。福報跟功德在事上講很難區別,譬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乃至於禪定,這五種事是一樣的,著相是福德,離相是功德。我修布施,我著相,我今年做了多少好事,提起來自己很高興,福德;你做了多少好事忘掉了,心裡頭痕跡都沒有,別人提起來,好像是有這麼回事,不提起來不知道,這就是功德。所以同樣一樁事情,離相是功德,就是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是功德,帶著妄想分別執著去做是福德。這是最簡單的區別,也是最正確的區別,所以不一樣。
接著講大皈依,「大皈依光明雲」,皈是回頭,真的回頭了,依是依靠,依什麼?依法性、依性德。我們沒有見性,沒有見性,什麼叫性德?一切善的是性德,一切不善的不是性德。什麼叫善、什麼叫不善?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凡是自私自利的是惡,這一定要知道,這是最根本的。為什麼說利益自己就是惡?利益自己裡面你生起我執,有我;有我,你出不了輪迴,有我,你不能往生。所以佛教眾生,頭一個要破身見,不要執著身是我。你看五種邪見裡面,第一個就是身見,身見破掉之後,恭喜你,你就是聖人,你不是凡人了。為什麼?身見破了之後,在小乘是須陀洹,在《華嚴經》裡面是初信位的菩薩,你入了華嚴的門。你為什麼入不了門?有我就入不進去。
這個事跟世間人講很難懂,為什麼說「我」就錯了?你懂得這個道理才知道,有我是真錯了。我是什麼?因為你有嚴重的執著,無始劫以來就是執著有我,才變現出六道輪迴。哪一天我真的斷了,我相破了,《金剛經》上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個四相破了,破得乾乾淨淨的,證阿羅漢果;四相裡面只破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破,這就是須陀洹。須陀洹就是聖人,小聖,為什麼?他絕不墮三惡道,雖然沒有出六道,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肯定證阿羅漢果。沒有佛、沒有佛法呢?沒有佛、沒有佛法他證辟支佛果,稱為獨覺。你這樣就了解,破我執是修行證果的根,這個不能不知道。
落實弟子規、落實感應篇、落實十善業是佛法入門的根,沒證果,你上學了,沒證果;身見破掉才證第一個果。沒證果好比是什麼?念幼稚園,你入了佛法的幼稚園。證果是小學一年級,我相沒有了是小學一年級。皈依是這個意思,真的回頭,從迷邪染回頭,依覺正淨,覺正淨是三寶,諸位要知道。所以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三皈依,他不講佛法僧,他講覺正淨。他傳三皈依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然後再加以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教你皈依自性三寶,不是住持三寶,住持三寶所謂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他怎麼能做你的依靠?泥塑木雕的佛像很容易就毀掉,經書、法寶,水會把它淹沒,火會把它燒化,出家人往往也是自身難保,跟我們凡夫沒什麼兩樣,靠不住!真正的三寶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是佛寶,正而不邪是法寶,淨而不染是僧寶。那麼你想想,幾個人真的皈依?皈依的人很多,都皈依了,假的,不是真的,這個要懂。
章嘉大師講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心裡面果然向著覺正淨,你就皈依了,誰給你證明?諸佛菩薩給你證明。心裡頭還是迷邪染,形式上皈依、受戒全是假的。你拿到皈依證,拿到戒牒,世間人承認,佛菩薩不承認,這個你要懂。從前李老師也是詳細明白的告訴我們,但是還是勸我們不管在家出家都要去受皈依、都要去受戒。為什麼?樣子還是要,實質更重要。樣子不要,怕社會上一般批評,你看你都沒有受過戒,你都沒有受過三皈。實際上你真的三皈,他不知道,佛菩薩知道,他在那裡批評。為了避免他們造口業,我們還是去受戒,還是去接受三皈,是為了眾生不造口業。可是我們自己心裡有數,那是形式,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實質,我們真的回頭,皈是回頭,真的有依靠,依靠自性的性德,性德是覺正淨。
覺正淨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僧寶;平等沒有高下,是正,是法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上有三寶,有三學,三學是戒定慧,就是三藏,清淨是戒學,平等是經學,覺是慧學,是論藏。所以這個經題上有三寶、有三學、有三藏,你就曉得這個經是寶,這個經不可思議,《大乘無量壽經》,我們真正的皈依處。
這個經到中國來得最早,也是最早翻譯的,漢朝時候,佛法剛剛傳到中國來不久這個經就到了。安世高大師有譯本,非常可惜,安世高大師的譯本失傳了。這部經在中國從漢到南宋八百年間,有十二次的翻譯,可惜就是十二種翻譯的譯本有七種失傳,現在保存下來的有五種,在《大藏經》裡面有五種譯本。夏蓮居老居士做會集本,經題完全採用五種譯本的原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沒有改動一個字。從經題你就曉得內容,這是我們真正皈依處。這個經翻譯的最早,所以淨土宗最早只依靠這一部經。廬山慧遠大師,我們淨土宗的初祖,那時候《彌陀經》跟《觀經》都沒有翻譯出來,只有《無量壽經》,所以他們就依照這部經修行,一百二十三個人統統往生,希有的因緣。
皈依之後有「大讚歎」,這個讚歎不是自讚毀他,這個讚歎是與自性圓滿相應。是不是自己讚歎?自己讚歎性德,自己讚歎三寶。你依照三寶覺正淨修行,自然有龍天護法讚歎你,有一切眾生讚歎你。讚歎就跟你學習,讚歎就效法你的德行,那就是光明遍照,我們今天講你的影響就愈來愈大。不但影響到現前的一切眾生,影響到九法界,影響到遍法界虛空界,完全看你自己的修為。後頭一句總結,「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這是放大光明無有邊。這一句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7:12:1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