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七四卷) 2006/1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74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四大段「明無方大用分」。無邊的作用都是由於「普賢德遍一切時處,法界無限故」,所以普賢德我們要隨分隨力的去學習,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都會得無比殊勝的利益。
十願前面說了四願,今天我們從第五學起,第五是「隨喜功德」。我們先要說一說什麼是功德?功是修學的功夫,德是果報,這個德跟得失的得意思相同,你有功你才有德。古大德常常從事相上讓我們認識,持戒有功,得定就是德,因戒得定;修定有功,開慧是德,因定開慧。你就曉得功是因,德是果。戒律持得再好,如果沒有得定,他這個戒律有問題,為什麼?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那持戒還有沒有好處?有,叫福德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要辨別得很清楚,福德的果報是人天福報,六道裡面的福報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一定是幫助你得定,定是清淨心、平等心,慧能覺悟諸法實相,能明心見性,能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你看這個作用多殊勝!福德不行,福德是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講得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講六道生死輪迴的大事,福報再大都沒用,你出不了六道輪迴。
出不了六道輪迴,福要是享盡了,你還造作許多不善業,不善業的罪苦就現前。我們佛門諺語常講三世怨,怎麼叫三世怨?第一世修福,來生享福。諸位要知道,不享福的人很不容易造罪業。就拿飲食來說,沒有福報的人想吃肉吃不到,有福報的人天天吃,單單就這樁事情以後算帳,麻煩可大了。這個事情現在連外國人都曉得,我是看了美國魏斯醫生的四本書,我都細細的看過,重要的都把它節錄下來了。他用催眠術來給人治病,現在這個社會疑難雜症很多,許多疾病醫生束手無策,就找到他那裡去了。他要找這個病的根源,所以用催眠術讓這個人回到過去世,所以就發現許多的病根是在過去世造的不善業。
他本來是個學科學的,最後他完全承認人有輪迴、有報應,殺生要還命,欠債要還錢,還的時候還要多還一些,好像在付利息一樣。現在西方人受他這十幾年的影響,九0年初期做了一個調查,相信輪迴、相信因果報應的,在人口比例上達到百分之二十七。那麼我們想這十年來,他這幾本書流通的量非常之廣,而且翻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流通,所以我相信接受輪迴跟報應這個事實,肯定會將近達到一半的人數,決定超過三分之一,這是個好事情。人要知道有因果輪迴,知道有報應,起心動念一切造作自然就謹慎、就收歛了。眼前佔一點便宜,有這個機會讓你佔一點便宜,未必是好事,果報現前的時候怎麼辦?還是聖人的教誨正確。
你看看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一生的生活都守住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弟子裡面有國王大臣、大富長者,對釋迦牟尼佛的供養,佛不接受,這是做給我們後人看的。釋迦牟尼佛一生沒道場,佛經上講的竹林精舍、祇樹給孤獨園,不錯,是在那裡講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在那裡講經說法,可是產權是別人的。釋迦牟尼佛到那裡說法講經,借住,我們今天講釋迦牟尼佛有使用權,地主有所有權,釋迦牟尼佛沒有所有權。所以祇園精舍的產權是須達多的,釋迦牟尼佛離開了統統歸還,竹林精舍亦復如是。佛做了樣子給我們看,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要放下,要徹底放下,包括這個身體。身體都不是自己的,又何況身外之物,你要這些東西幹什麼?要這些東西都是累贅、都是包袱,包袱太多了,壓死了,不能不知道。放下多自在!多快樂!佛做出樣子是要我們向他學習的,這個道理、這樁事,學佛的同學不能不知道。
佛給我們講,叫我們布施,佛有沒有布施?佛天天布施。佛做的是法布施,天天教大家,教大家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也有財布施,什麼是財?體力是財,精神是財,時間是財富,他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教學上,所以屬於內財布施。佛是一分錢都沒有的,每天出去托缽只托一缽飯,不要錢財。所以出家人只接受四種供養,第一個是飲食,一缽飯;第二個是衣服,衣服穿破舊了,不能再穿,可以接受人家供養一件衣服;生病的時候可以接受醫藥;睡覺的時候可以接受臥具,臥具就是我們講的鋪蓋。那麼有一張具,中國人翻譯成具,那是什麼東西?晚上睡覺鋪在地下的,就是一塊布。現在大家拿去做拜墊拜佛,鋪在地下,其實那個不是拜佛用的,那是夜晚睡覺鋪在地上。蓋的,那個三件衣就夠了,沒有其他的。三件衣,白天是穿,晚上是當被子蓋。因為佛出世的那個地方在印度,是屬於熱帶,熱帶不需要很多東西,所以三衣一缽他就足夠了。這種示現我們必須要知道。
中國幅員遼闊,海南島是屬於熱帶,長江、黃河流域屬於溫帶,黃河以北已經屬於寒帶。所以住在溫帶的人,三件衣服決定不夠,為什麼?有春夏秋冬,那北方就更冷。所以居住在哪個地方,我們有足夠的衣服禦寒、保暖就行,不要再多了。居住的房舍不要太大,小小的,小房子容易收拾,簡單樸素。對這個世間怎麼樣?沒有留戀,時時刻刻想脫離六道輪迴。如果這個地方生活過得太富裕,你對這個地方留戀,你捨不得離開;換句話說,你來生還要搞輪迴,這就錯了。你看佛表演教給我們的多好,沒有一絲毫留戀,正確的。
順境善緣不生貪戀,逆境惡緣不起瞋恚。佛教我們隨喜、隨緣,隨喜就是隨緣,不要攀緣,隨緣才能成就功德,攀緣就沒有了。攀緣充其量,如果是善的,利益眾生的,修一點福報而已,這不能不知道。要記住六祖說的福不能救,脫離六道輪迴這個事情,福報沒有用處,幫不上忙,功德能幫上。功德是什麼?戒定慧。由此可知,功德的德也可以把它看作是道德,倫理、道德、因果、智慧,這個屬於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都要與德相應。
中國這個族群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綿延五千年,靠什麼?靠道德。所以五千年來改朝換代很多次,但是幾乎每個帝王,每一代的國家領導人都著重道德的教育,沒有疏忽過的,就是連元朝蒙古人統治中國,清朝滿清人統治中國,還是遵循中國五千年祖宗所教的倫理道德,社會才能長治久安。在現在麻煩了,滿清亡國之後,中國的社會變成軍閥割據,接著是日本人侵略中國,八年抗戰,把我們的社會打亂了,把我們中國傳統的教學也中斷了,逃難。農村裡面比較偏僻的地方至少斷三代,也就是差不多將近八十年。都市那個影響更大,影響的時間更長,總得五代以上,香港這個地區七代都不止,被英國人統治。於是倫理道德,現在連這個觀念都沒有了,社會上已經聽不到人在講這些術語了,下一代人怎麼會懂得?
中國古人講過一句話,上行下效,這句話意義很深。上一代怎麼做,底下一代怎麼學,中國這個教育的理念是堯舜時代興起來的。有文字記載的是四千五百年,在沒有文字記載以前一定就有,堯舜時就非常重視這個問題。所以中國諺語才講「教兒嬰孩,教婦初來」,中國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小孩生下來那天就開始,你要等他三歲、四歲,晚了,來不及了,他已經學壞了。有更好的母親,負責任的母親,胎教,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教。懷孕的時候,自己的思想、觀念、言行一定要端莊,為什麼?她影響胎兒。小孩一出生下來,他睜開眼睛,他就會看,他就會聽,他就在模仿,所以他的父母,家裡面的大人在他面前,言談舉止都要端莊;換句話說,一定要讓他看到最好的、正面的,所有負面的,在他面前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這樣要教三年。所以小孩到三歲,中國人常講「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這個道理外國人不懂。
三歲小孩他就有能力辨別是非,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為什麼?他所接受的,所看的、所聽的、所接觸到的全是善的,與這個相違背,他知道那是錯誤的。到七歲,他的根就很穩固了。中國的教育是家教,學校教育是家教的延續。六、七歲上學,老師接著教,老師言行舉止是學生的榜樣,所以老師值得人尊敬,他是社會倫理道德的表率。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張,宗教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圓滿。這是中國幾千年的教學,我們不能不知道。
童蒙養正,這個根從哪裡紮?根是家教。你看看中國人有祠堂、有家譜,代代的承傳。家譜裡面多半都有家訓,有家規、有家教,都記載得很清楚祖宗怎麼樣教後代,內容非常豐富。為什麼?因為眾生在這個社會上從事行業不同,所以家教不一樣。你看讀書人教他的兒孫怎麼樣把書念好,讀書的目的在哪裡,都清清楚楚;經商的人教他的兒女如何去經商,怎麼樣去賺錢,怎麼樣去用錢,跟倫理道德相應。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裡面的規矩,你要是看到那真是洋洋大觀。你看到中國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法,我們今天選擇的弟子規,弟子規是一般家庭共同的教育;換句話說,是根本的根本,無論是哪個行業,無論是哪個族群,統統都要學的共同科目。
我們今天選擇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這是儒釋道三家基本的教育,共同科目。他有這個根,這個民族才能夠綿延到今天。如果這三個根沒有了,問題就非常嚴重。現在外國人都知道,中國這個民族是不是會在這個時代消失掉?文化沒有了,這就消失掉了。四大文明古國,最後這個古國也亡掉了。現在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是我們存亡繼絕的邊緣,就看我們怎麼做法。能不能再把祖宗德教傳下去,傳不下去就完了。沒有德教,社會問題就嚴重了,社會的動亂頻率決定是年年增長,災害決定是年年要加重,那就是很可悲的現象。好在這兩年江主席提倡「以德治國」,胡主席提倡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跟傳統的教育沾到一點邊緣。弟子規,我們這幾年的推動產生了影響,尤其湯池的教學給我們帶來一線的光明。如果中國人真的覺悟,認真努力發揚光大我們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的教育,中國這個民族在世界上還會長遠的生存下去。
隨喜功德主要對治的是嫉妒。世間人確實因為沒有受過教育,沒有受教育他就會隨煩惱。貪瞋痴慢,佛說的叫俱生煩惱,不是學來的,你過去生中帶來的,這個我們要肯定。人有過去、有未來,過去生中這些不善的習氣太深了。佛在法相裡面給我們講煩惱,講善心所跟惡心所,惡就是煩惱,善心所有十一個,煩惱心所有二十六個,在數量上比,煩惱超過,就是惡超過善很多,又何況在力度上來講,惡盛善弱。所以人學好很難,學壞很容易,道理在此地。要不認真好好教他,很容易學壞。
在過去歷史當中,你尤其去看這些帝王,開國的帝王好,言行都善,代代相傳,他能保持他的政權。到末代變壞了,祖宗那些教誨、成法他完全沒有顧忌,隨順自己煩惱習氣,到最後國亡了,家也被滅了,這我們在歷史上看得太多了。你看那個開國的帝王,他怎麼樣興起來的?亡國的那個帝王,他為什麼把國家失掉?你細心去觀察就明白了。只要與倫理、道德、因果相應的決定興旺,如果是相違背的那一定是敗亡。
所以煩惱是俱生的,最嚴重的是瞋恚,佛給我們講貪瞋痴是三毒之因,貪心,餓鬼道;瞋恚,地獄道;愚痴,畜生道。嫉妒是屬於瞋恚裡面的一分,這個很嚴重,看到別人比我好,心裡就難過,甚至於想方法破壞他,造的罪業就重了。所以佛教給我們要懂得隨喜,看到別人做好事,心裡面生歡喜,不但生歡喜,還要全心全力去幫助他,他的成就有多大功德,我們隨喜的人跟他是一樣的功德,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會真的修隨喜功德。為什麼?他做得很辛苦,我們隨喜一點點就沾他的光。決定不能嫉妒,決定不能障礙。別人發財了,得大財富了,我們對他有嫉妒心,想盡方法去破壞他,我們將來的果報是什麼?生生世世貧窮,造什麼樣的因會受什麼樣果報。
別人修法布施,以正法教化眾生,你去破壞他、去障礙他,《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過去我講過三遍,那裡面就說得很清楚。有兩位法師講經說法,法緣殊勝,聽眾很多,另外也是有一些出家人起嫉妒心破壞他,在聽眾裡面說這個法師只會講,沒有德行,在造謠生事。聽眾受了這個影響,漸漸就散了,不再來聽這個法師講經。這些破壞道場的比丘墮地獄,經過一千八百萬年才從地獄裡出來。一千八百萬年是我們人間的時間,諸位要曉得人間跟地獄有時差,現在講時差大家會懂得,在地獄裡頭,俗話常講度日如年,在地獄裡面感受那就是無量劫。出來之後,到人間來了,貧窮下賤,愚痴沒有智慧,為什麼?你破壞人家法布施,你障礙一切眾生聽經學教的機緣,得的果報是生生世世愚痴,不知道果報的可怕,敢造這種罪業。
如果你要真的是個明白人、聰明人,不但沒有嫉妒心,隨喜,怎麼隨喜?勸人去聽經,勸人去學習佛法,這個功德大。他開悟了,他證果了,他成佛了,他會報你恩的。那你的果報,就是自己沒有修行,果報也在人天(人間天上),而且得什麼?得聰明智慧。你幫助別人得聰明智慧,你自己得聰明智慧;障礙別人聰明智慧,自己就得愚痴果報,這不能不知道。所以隨喜功德的範圍無量無邊,不能不知道去學習。
會修隨喜的人,不但功德不失掉,功德是不斷的在增長。無論是善緣、是惡緣,善緣可以隨喜,惡緣,遇到惡緣自己要認真反省,還是成就功德。我們在一生當中一切遭遇,在環境上,一個順、一個逆;在人事上,一個善人、一個惡人,善人是幫助我們的,惡人是障礙我們的,可是會修的人,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道場,都是善知識,他會學。在順境善緣裡面則兼善天下,教化眾生、幫助別人;如果在逆境、在惡緣,你就可以收歛,獨善其身。古人給我們做了很多的好樣子,在盛世,太平盛世,社會安定,善人多,護持的人多,弘法利生;在亂世,環境不好,障礙很多,住到深山裡面去自己修行,不出來,不跟外面接觸,成就自己,好樣子。所以我們究竟是成就自己還是幫助別人,必須要看客觀的環境。
初學的時候,尤其是貧窮,能力非常有限,想做一點好事很困難,自己三餐飯都成問題,哪有能力去幫助別人?如果要不明白這個道理,這一生真的被命運拘束。我們讀《了凡四訓》才豁然大悟,曉得什麼?曉得命運是自己造的,所以命運自己可以改變。我遇到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教我改變命運的方法,老人。我認識他那一年,我二十六歲,他六十五歲,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看看我的相,沒有福報,一點福報都沒有,而且還短命,這個事情我都很清楚。
他教給我的方法都是改造自己命運的方法,當時老人並沒有說穿,只是教我這樣做法:看破、放下、布施。布施對我來講非常困難,他就問我:一個月能夠布施一塊、二塊錢,有沒有?這個可以,多了真是沒有。你叫我布施十塊、二十塊非常困難,但是一塊、二塊行。你就從這做。以後我看到寺院裡面放生,我就修隨喜,也能出個一、二塊;看到寺院裡印經,我也能隨喜出一、二塊錢。最初這麼做,老師教的就要幹。我們也沒有想到什麼果報,貧賤生活過成習慣,沒有奢求。因為知道自己壽命不長,所以遇到淨土法門,對於念佛往生看得非常重。在世間受這麼多苦難,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這都是學道、學佛好的增上緣,富貴就很難放下。從小名聞利養的念頭沒有,那是命,命裡頭沒有不要求,求是自找煩惱,求不到。
所以學佛之後,我學佛七年出家,前面十五年過的生活是非常艱苦,一般人想像不到。我在台中跟李老師,過的那個日子,慧忍法師去看我,看我那個生活,他很感嘆:你真能夠受得了!我到學佛二十年就有明顯的轉變。我學佛七年開始講經教學,講經教學二十年,自己才有一個小道場,「華藏視聽圖書館」,又過了三年,簡豐文居士送我一個道場,我把它建成「佛陀教育基金會」,在台灣就這兩個地方,都很小,所做的全都是法布施。以後大家曉得法緣殊勝,從哪裡來?法布施來的。這是我學印光法師,這是李炳南老師教導的,學印祖。
印祖一生接受四眾所有的供養,全部用做印經。他在蘇州有個弘化社,自己有個小型的印刷廠,對全國印送經書、善書,其他的統統不做,連慈善救濟,有特別的災難,從印經款項裡面撥一點出來救災。我感覺得這個好,有百利而無一弊,沒有副作用。我們經書印出去流通在外面,贈送給別人,人家拿去賣都好,為什麼?有人買,所以我知道他一定會看,一定會學。沒有一樁不是好事,沒有副作用。
講經二十年之後,生活環境逐漸轉變。轉變,我們的法布施、法供養做得更順利,做得更多,做得更大,現在已經普遍到全世界。好,這一條我們就學到此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隨喜功德」是最容易修的,只要心量能擴大,你每天都會遇到許多人在做好事,自己沒有力量一樣可以隨喜,誠心誠意的讚歎、表揚都是圓滿的功德,所以這個機會不要錯過,這個很重要。
下面第六條是「請轉法輪」,這個意思就是禮請法師大德為大家講經說法。佛法用「輪」來做代表,確實是非常圓滿、非常難得的一種做法。因為佛法終極的理論離不開空有,終極的理論是「空有不二,性相一如」,我們講這是佛菩薩的境界,法身大士的境界。用什麼樣的東西才能表示空有不二?你看佛用這個輪,輪是個圓,確實它能夠顯示出來。圓周有,圓心空的,在幾何學上。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沒有幾何學,但是他用這個符號跟幾何學上講的圓是一個意思。幾何裡面講點,點是個抽象的概念。你真的點一個點下去了,你在放大鏡看,它是個面積。所以真正的點不是物質,甚至於說它也不是精神,佛法裡面講法性。它雖然什麼都沒有,有是它變現出來的,點動就變成線,線再移動就變成面。
現在科學家證明物質確實是無中生有,跟佛法講得非常接近。佛在三千年前沒有任何科學儀器,他是看到的,所謂佛眼親眼看到的事實真相。所有的這些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不是真的,都是從哪來的?無中生有。《華嚴經》上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真心,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就像那個圓的心一樣的,它能夠變成精神、能夠變成物質,宇宙之間森羅萬象都是它變現的。佛用這麼一個符號就能代表這個教義,很不可思議,稱之為法輪。
所以在這個輪上你就看出空有是一不是二,你看圓有心空,它真的是一體。心是能現,圓是所現,心雖然沒有相,所現的相無窮大,不斷向外擴張,就是現在科學家看到宇宙好像在膨脹,跟法輪的意思能會通。它不是爆炸,絕對沒有爆炸。科學家所講的沒有佛法講的那麼圓滿,諸位要深入,你才真正能夠了解宇宙萬有的真實相,了解之後,你就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就是通達宇宙真相的人。然後你才曉得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全是假的,那是什麼?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你認清楚了,放下了,叫離苦得樂。
轉是輾轉,代代相傳,佛教給他弟子,弟子代代相傳,傳到三千年後我們來接受。我們接受,自己明白了,得到受用了,一定要傳下去。中國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是什麼?傳人。沒有傳人不可以,一定要有傳人,傳人是愈多愈好。但是傳人也是可遇不可求,為什麼?沒有那個善根福德因緣,他不能接受,真的要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善根是能信,接觸到他就能相信。福德是什麼?他能行,能信能解能行,他才得受用。緣是機緣,我們自己得到的承傳,有老師、有經典,有老師沒有經典不行,有經典沒有老師也不行,一定要有個人指導,終於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這個世界是什麼?六道是什麼?十法界是什麼?諸佛剎土、一真法界是什麼?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一切眾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沒有一樣不清楚。
所以轉法輪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請講經,請這些大德,無論是出家在家都一樣,只要對佛法通達明瞭有修行,他自己真正做到。所以這個教學,先自己做到,然後你再說出,你的言語態度是肯定的,沒有疑惑。如果自己沒有做到,半信半疑,你講出來叫別人聽到也半信半疑,這是一定的道理。誠於中,自然就形於外,你表現在外面。內心裡頭不踏實,你外面的形象、言語都是模稜兩可,會聽的人、會看的人一接觸就明瞭,所以一定要真修,要真幹。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孔子、孟子當年教學會產生那麼樣深遠的影響,道理在哪裡?沒有別的,自己做到了,親身證得的,所以能感動人。自己沒有證得,聽別人說的,沒有證得總還是有疑惑。所以聖賢的教育著重在親證,證得之後,你才說。古代講經的法師、居士如果沒有證果,他不敢講,怕說錯,說錯了背因果,你誤導別人。自己錯了無所謂,誤導別人的過失很重。現在這個時代,哪個人證果?我親近的三個老師可以說是大善知識,問他有沒有證果,他搖頭,不敢說證果。那怎麼辦?眼看著弘法的人愈來愈少,佛法在世間要斷絕,老師不得已教給我們一個方便法門。
從前是修行證果之後出來講,現在怎麼樣?一面講一面修行,這是方便法。怎麼講法?講古人的註解。我們只要把古人的註解能看得懂,照著他的註解講,講錯了,他負責,我沒有責任。老師教導我們,我們聽聽有道理,這就好辦了。註解的採取,老師教我們一個原則,取古人的不取今人的。為什麼?古人真的有修有證,靠得住,今人煩惱習氣很重,縱然有修未必有證。所以叫我們取古註,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參考今人的註解,總是以古註為主,今註做一個參考而已。守住這個原則,我們再學講經,一面要講,一面要真修,然後你才能夠證實,在生活當中去體驗經典裡面的教誨。用這個方法,這是對我們現代人的根性,善巧方便;愈體驗愈深入。
我一直到今天決不敢自稱為老師,不敢。我在講台上講經,這麼多年來都常常講,我跟大家一起學習,我們是同學,我在講台上將我自己學習的心得提供給大家分享。我對於經教的體會年年不一樣,這就是進步。就《華嚴經》來說,現在講了三千多個小時,你們如果要從頭聽,聽到現在,或者我們都保留著有光碟在,你拿從前的,幾年以前,你聽聽看,聽聽我現在講的,大不相同,不斷在進步,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樂此不疲。你叫我幹什麼,我都沒有興趣,我每天興趣讀經講經,跟同學們在一起研究討論,真正體會明白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我懂得了,我體驗到了,很難懂。佛法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經論裡面常講煩惱輕、智慧長,確實煩惱習氣一年比一年輕,這個非常顯著,智慧是一年比一年增長。這一次,我們在現前學習的普賢菩薩十願,十願我講過很多次,你把我從前所講的跟這一次來做個比較,你就知道,曉得不一樣。同樣一個科目,同樣一句經文,我講十遍十個樣子,絕對沒有一次是相同的。
我們對法輪的意思認識了,請法師、大德(大德包括在家居士)來講經,我們平常講修福,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世出世間無論做什麼好事不能超過這個好事,為什麼?講經,聽眾很多,不定裡頭有那麼一個、二個開悟了,有一個、二個明白了,這個功德大!他是布施智慧,真實功德,跟別的不一樣。所以會修福的人,無論是家裡面祝壽慶生,乃至於送亡,第一殊勝的是請法師大德來講經,祝壽講《無量壽經》,超度講《地藏經》,小孩出生講《十善業道經》,比做什麼法會都殊勝,真正是消災植福。
尤其是化解災難,對於國家,為國家祈福,過去台灣做仁王法會,能不能收到效果?《仁王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你要照經裡面去做。《仁王經》裡面教我們,請一百位的法師在七天的時間,每天讀誦《仁王經》,冥陽兩利。如果光是念,念了不懂,有沒有效果?那個效果要打很大的折扣。應該要怎麼做法?應該要宣講。請一百個法師早晚讀誦,就像早晚課一樣,早晨念一部,晚上念一部,上午、下午要請法師講這部經,那個功德就殊勝了。念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依教修行,經典裡面教給我們一些行法(修行的方法),依教奉行。你要把佛陀的教誨真正落實,佛所講的這些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你真得利益。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要知道他是什麼身分?不是宗教,他當年在世的身分跟中國孔子沒有兩樣,天天跟大家在一起講經說法,就是現在講的上課教學,是做這個事情的。同學們有任何疑難提出來解答討論,一生做的是這個事業,沒有做其他的事情,天天教。聽眾有常隨眾,出家的,一生跟著他老人家,他到哪裡去就跟著到哪裡去,常隨眾,經典裡面記載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團體很大。臨時來參加的非常多,有人來聽一堂課,有人來聽幾天,有人來聽半個月、一個月,不固定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在一起教。所以這個要認識清楚,用現代的話,要是給釋迦牟尼佛做個定位,他是什麼身分?我們今天講社會教育家。他沒有辦學校,他搞的是社會教育。來學的人,他也不收學費,也不需要報名,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也不分宗教信仰,你只要喜歡,佛統統接受,多元文化,這是首先我們要認識清楚,然後你才曉得我怎麼樣跟他學。
他從三十歲示現開悟,這個悟就是徹底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大徹大悟,悟了之後就開始教學,一直到他老人家七十九歲過世,佛法講涅槃。三十歲開始到七十九歲,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個會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辦活動,大型的,大規模的、小規模的這種教學的活動三百多次。時間長的有好幾年,短的有半個月、一個月,或者是三天、五天不定,我們想像當中也好像是現在這種狀況一樣。所以佛沒有定法可說,從哪個地方來的人,他們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困難向佛陀請教,可以特別給他們開個班,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所以經典有這麼多,有幾千種。
一個會裡面可能討論很多主題,就像這個大經裡面分多少品,每一品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題。像大般若的法會就很長,時間很長,大寶積的法會。《華嚴經》四十品,傳到我們中國是不完整的本子,我們現在用的經是三十九品,三十九個單元,每個單元也是討論一個主題,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可以說是三十九部經合在一起,每個單元可以獨立,也可以連在一起。每個單元長短不相同,最長的「入法界品」,這一品就有四十卷,像我們現在學習的「賢首品」只有一卷半。「入法界品」裡面有五十三參,每一參又是個小單元,也討論一樁事情。所以佛的教學非常有體系,一點都不亂,從這個地方你能體現到他的智慧。
現在人講科學,科學就是有體系、有系統的說法,幫助大家解決現前的問題;再深入,那就解決永恆的問題,生死大事。佛家講涅槃,涅槃這個名詞,佛沒有出世之前,印度婆羅門教及其他宗教都講。涅槃是個終極的目標,不生不滅,我們一般把它翻成圓寂,圓是功德圓滿,寂是清淨寂滅。正翻,翻作滅,苦集滅道四諦,滅諦就是涅槃。滅是滅煩惱、滅生死,煩惱沒有了,生死沒有了,這叫涅槃。
從這個地方就看到佛陀一生在教學,所謂三百餘會是辦教育。中國古聖先賢重視教育,釋迦牟尼佛更重視,把王位捨棄了,榮華富貴拋棄掉,過苦行僧的生活,身教,給我們示現真正放下,放下不是口裡說的,他做到了。放下才得大自在,放下才得圓滿智慧。
所以問佛教我們什麼?這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教導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把你的病根說出來了。他老人家教學沒有別的,幫助你回歸自性,所以佛不度眾生,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將來成佛,不過是回歸本位而已,所以回頭是岸。你現在迷失了本性,才起無明,有無明再起塵沙煩惱,有塵沙煩惱再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是執著,塵沙煩惱是分別,無明煩惱是妄想。你看這經上講得多清楚,你要是放下執著,你就成阿羅漢,你就超越六道;你再放下分別、放下妄想,你就回歸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證得阿羅漢。我們講我們的生活空間,我們凡夫生活空間離不開地球,證得阿羅漢的生活空間就大了。生活空間在哪裡?現在我們講銀河系,生活空間在銀河系,我們到哪個星球很自在,需不需要交通工具?不需要。任何的交通工具都辦不到,這是科學給我們做的證明,任何物質在光速裡面統統都沒有了。你證得阿羅漢果的時候,佛告訴我們,時間沒有了,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空間沒有了,空間沒有就是距離沒有了。星球無論多遠,沒有距離,你念頭一想就到了,就在眼前,突破了時空,阿羅漢就突破了。這是我們講神通,神通裡面講的神足通,神足通的意思就是時空沒有了,人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進入到未來,因為過去現在未來是一不是二。然後你才曉得,你如果回歸到自性,那是多麼大的自在,那是多麼大的幸福!那就是遍法界虛空界是你的生活空間,哪有現在侷限得這麼小,真叫做作繭自縛,苦不堪言。這是大學問。
所以請法師講經教學的功德就無量無邊。過去帝王聰明,帝王將這些法師大德,儒釋道三家的學者請到宮廷裡面上課,皇上帶著文武百官來聽來學習,這在歷史上都有記載。所以民間也有這個風氣,大富長者有財力、有能力的請法師來講經,短的講個三天、五天,半個月、一個月;長的可以請法師在那裡講上幾個月,講一部經,經有長短。從這個意思上你再能引申,你就知道怎麼做了。
當年給孤獨長者邀請釋迦牟尼佛到舍衛國去講經、去弘法,也遇到一些障礙。他很聰明,確實他有大福報,他能夠突破障礙,真的把佛請來了。你看在祇園精舍講了不少經,《華嚴》最後一品是在祇樹給孤獨園講的,《彌陀經》也是在那裡講的。啟請講經的人真的是無量功德,沒有他請,這一方人就聽不到佛法。覺悟明瞭、修行證果都離不開說法,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文殊菩薩講的「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現在比從前方便,現在有電視、有網路,可以把法師講經錄下來做成光碟。我們請不到法師的時候,把這些光碟拿回去,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邀集大眾一起來聽講,一起來學習,一樣!這個請轉法輪就更省事了。你請法師來,你還要接待,這個不需要接待,所以問題就是你會不會。
家庭裡面,我們當年在台中學經的時候,李老師教我們講經,不定在什麼地方。有很多經是在人家家裡面,居士家裡,都是老師的學生,他請老師到他家裡去講一部小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幾次?講七次,一個星期講一次,在他家裡客廳,他把他的親戚朋友鄰居都邀來,我們學經的這些學生跟著去。好!好方法,現在可以這樣做法。譬如你家裡面,如果天天這樣做,人家就很煩;一個星期一次,邀請你這些親戚朋友鄰居一起來聽經,你就放錄相帶,一個小時或二個小時,聽完之後可以做研究討論,把講演的重點記錄下來,然後好好來研究討論如何落實,真學!不是聽完就算了,聽了要真學。
特別是在基礎教學的方面,我們提倡的《十善業道經》、《太上感應篇》、《弟子規》比什麼都重要。能夠用一、二年的時間把這個根紮實,然後無論你學什麼樣的經教,儒釋道三家任何東西你選一樣一門深入,把你的心得要常常給別人做報告,吸收教學相長這種利益。因為你教別人,別人有問題提出來,才知道我自己還有哪些地方沒注意到,他提出來,我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解答?不能理解、不能解答,回去再研究,再好好的學,才有長進。學了不教,孤陋寡聞,不容易進步。如果走向歧途,走錯了路,自己不知道,跟大眾在一起可以避免這些過失。所以我們自己學了之後喜歡教,同時我們也喜歡邀請別人來講,彼此都能夠得利益。初聽經教的人不太習慣,但是他聽出味道來之後,那就欲罷不能。
我們要想報佛恩,報佛恩最好的方法就是介紹別人學佛,我們自己不管學了多少,真正懂得沒有錯誤的,要歡歡喜喜常常講給別人聽。遍數講多了,諺語所謂「熟能生巧」,把你自己的智慧引發出來。這裡頭最重要的是真誠,為法,決不能為名聞利養。最怕的,名聞利養一現前,人馬上墮落,那就錯了。名,要謙虛,想想菩薩、想想祖師大德,比不上別人,謙敬的心自然生起來。利養決定不能要,人家供養來怎麼辦?修福,你不收也不好,收了之後馬上轉供養,這就對了,轉供養裡面決定沒有過失的是做為法供養。譬如這個經教很好,現在做光碟很方便,成本很低,我沒有多大的能力,我一個星期做十片、二十片分送給我的親戚朋友,這是財供養又是法供養,它內容是法,這就輾轉流通,大家都得好處。所以你要會做,要有心做,有能力盡量朝這個方向去做,決定沒有過失,有百利而無一害。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7:09:4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