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六七卷) 2006/11/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6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三大段「結歎其德」,我們從第一首頌讀起:
【菩薩勤修大悲行。願度一切無不果。見聞聽受若供養。靡不皆令獲安樂。】
這首偈是說菩薩大慈大悲的圓滿。凡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無不是念念都希望眾生離苦得樂。所謂離苦是離究竟苦,什麼叫究竟苦?六道輪迴苦,四聖法界沒有見性,還是苦;換句話說,究竟樂一定是超越十法界,回歸自性,這才是究竟樂。佛法裡面常講的三苦、八苦永遠脫離了,這才叫究竟。可是眾生業障習氣實在是太重,若是說聽一次、兩次經就徹悟了,自古至今這種人太希有,真的是億萬人當中難得找一個。中國有十三億人,全世界將近七十億人,找不到一個。
古往今來,我們可以說釋迦牟尼佛算是一個,徹悟;在中國看到一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這是最明顯的一個徹悟。沒有他那麼明顯的不是沒有,有,在中國歷史上還能找到幾個人。像華嚴的賢首、清涼,天台的智者,這都算是真正徹悟的。在傳說當中,這些人都是佛菩薩再來應化的,這麼說來,真正凡夫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話不是我們現在說,古大德就是這個講法,即使講到淨土也不例外。古大德說淨土的三輩九品,上三品是菩薩念佛才能往生,中三品是聲聞、緣覺,凡夫不管怎麼修法,也只是下三品,古大德這樣說。
可是善導大師的講法就不一樣了,善導是唐朝人,傳說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親自講的。他怎麼說?他說淨土「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就說得好,不一定是菩薩、聲聞、凡夫,遇緣不一樣,凡夫如果遇到的緣非常殊勝,也能上品往生,說得好!這個說法以後這些祖師大德都贊成,都接受。我們想想,這個也才合道理。因為大乘經上確實佛是這樣說過,許多菩薩想聞這個法門,就是淨土念佛往生這個法門,而不得聞,沒有緣,所以總在遇緣不同。菩薩遇緣遇到淨土了,肯定是上輩往生,聲聞遇緣,肯定是方便有餘土往生,那是肯定的。如果遇的緣要特別殊勝,聲聞也能上輩往生,凡夫也能上輩往生。
怎麼樣才能上輩往生?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合理的。凡夫要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當然是上三品,而且是實報土往生,不是下面的。如果凡夫能夠把分別執著放下,自然也是方便土、實報土,肯定是這種品位,這才顯示出淨土無比的殊勝。所以菩薩應化到這個世間來,世間眾生遇到真正的勝緣,殊勝的法緣,也就是真的覺悟。真覺悟的人肯定是真的放下,還沒有放下,就要曉得沒覺悟。我們自己做功夫要常常認真檢點,我們是不是真放下,真放下就真覺悟,還沒有放下,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要虛心去求,求正法、求善知識,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求善知識、求善法,這樣才一生當中有成就。
根性很劣,不是中上根性,遇緣也不好,甚至於遇到一些不是真正佛法。楞嚴會上世尊所說的,「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高明的邪師,如果沒有真實智慧,頭腦不冷靜,很容易上當,誤以為是正法。從前老師告訴我們,高明的邪師說法,九十九句你聽起來是正法,跟佛說的一樣,只有一句不一樣,那就是邪法。一句不一樣,足以把你引到魔道,不是佛道。看起來是像,實際上不像。正如同,這也都是老師教導我們的,佛放光動地,魔也放光動地,佛光金色光明,魔光也是金色光明。不同的在哪裡?佛光柔和,不刺眼,魔光像太陽一樣,陽光那樣強烈、刺眼,這個就能辨別放光的是魔還是佛。換句話說,佛菩薩的磁場是柔和的,你在他的磁場裡面,也就是在他的光攝受的裡面,你感到很安全、很舒適;可是魔的光攝受,他的威力很強,你很害怕,他有威力,你不能不跟他走。威力攝持,這是魔,佛是慈悲攝持,不一樣。一個是感覺得安全、舒適、快樂,一個是感覺得恐怖,不相同。這都是我們應當要懂得的一些常識。
這個偈頌裡面,『見聞聽受』,這就分很多等級。有見佛的,不一定相信;有聽到佛菩薩名號的、聽到人讀經的,未必自己參與;受就不一樣,受是或者是聽到、聞到,他接受了,他相信了,自然到佛菩薩這個地方來接受教誨。『若供養』,假如供養,供養有很多種,有供養是求法、有供養是敬法的,對佛法尊重的、有供養是修福的。雖同樣是供養,用心不相同,於是果報也不一樣。果報雖然不一樣,但是總的來說,他所得到的一定是安樂,這是肯定的。安樂有人天的安樂、有二乘的安樂、有菩薩的安樂,不相同。天裡面有欲界天、有色界天,都不相同,但是總而言之,都能夠得安樂。
真正依教奉行,在佛教裡面接受小小的教誨,譬如佛講得很粗淺的《十善業道》,你真懂、真接受了,依教奉行,你在這一生當中能得安樂。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依十善,善與善感通。因為心量不大,有不少,學佛的人有很多,為什麼學佛?求家裡平安,求升官發財,求佛菩薩保佑一家順利,這就是求人間的安樂。能不能求得到?如理如法,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所以你一定要學經教,道理在經教裡頭。你要不懂道理、不懂方法,迷信、盲目的去求,求不到,要如理如法才能求到。這是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的。
我能做,我沒有求,但是果報很殊勝。我在講席當中也做過多次報告,有求必應,我給大家做證明。我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做,理論、方法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真誠的愛心,就是慈悲。李老師教我「至誠感通」,我在他老人家會下十年,如果說我跟他學得到什麼東西,用一句話來說明,就是這四個字,「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就用這個心。生活用這個心,工作用這個心,處事待人接物統統用這個心。不怕別人欺騙我,別人欺騙我,我覺得是正常的,絕不放在心上。為什麼是正常?他迷惑!他要不迷惑他怎麼會到人間來?既然在六道裡搞輪迴,就都不是正常人,都是迷惑顛倒。因此,迷惑顛倒的人違逆自性是正常的,他要是覺悟就回歸了。
我們要是沒有遇到善知識,沒有遇到章嘉大師、沒有遇到李老師,我們還不是一天到晚騙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都是違逆自性。這一生是有幸,遇到真善知識,慈悲教誨,明白過來了,知道什麼?那是不應該的,那是真正的過失。要想在這一生成就,你就要真回頭,不再欺騙人。不但不可以欺騙父母、欺騙老師、欺騙尊長,不可以,對於任何人都不欺騙。這心裡多舒暢、多快樂,離苦得樂就兌現了。心裡還有隱瞞,還有不敢告訴別人的,這心裡有良心責備,他總有痛苦。如果一個人一生心地光明磊落,沒有一樁事情不可以告人言,你說他多快樂!離苦得樂,這就是的。決不是說離苦得樂,是你發大財、升了大官,不是這個意思,與那個不相干。那種果報是修來的,老師有教給我,財布施得財富,愈施愈多,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我們學。
法布施裡面最殊勝的是佛法布施,真的開智慧。我們需要的,不需要別的,需要智慧。所以老師教導我們,實在講我們也布施財,布施法是最多。一直到現在,我們送《大藏經》,布施《大藏經》超過六千套,法布施。無畏布施最重要的是吃長素,不跟眾生結冤仇,決定不傷害一個眾生。何必跟牠結冤仇?結冤仇錯誤,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千真萬確,古今中外因果報應的例子太多了,不能不相信,這不是假的。
不但我們不傷害一個人,連傷害眾生的念頭都沒有。那別人傷害我,要不要報復?沒學佛之前,有強烈報復的心理,學佛之後,這個錯誤念頭化解了,不要報了。為什麼?我報復他,他未必會服,他不服,來世又要報復我,這就叫冤冤相報。一世比一世激烈,彼此雙方都痛苦,那又何必?算了!別人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怎麼想?大概過去生中我也這樣對付過他,今天他報復過我,我就受了,我不再有這個念頭。所以這一報,這個帳到這兒就結了,後面就沒有了,很快樂。所以,別人毀謗我,我絕對沒有一句毀謗他的,我看到他的長處,我依然還讚歎他,這才能消業障,這才能長智慧。
無畏布施,消極的是素食。我吃素五十五年,身體很健康。素食養人足夠了,何必殺害眾生,有傷慈悲心。所以諸位,如果要想財用不缺乏,諸位要知道,錢財不要多,多了就會有罪過,會很麻煩,帶來的副作用很大。聰明智慧不怕多,愈多愈好。健康長壽,長壽一定要健康,長壽不健康也很痛苦。你修這三種布施,這是因。喜歡施財的人,財布施的人,他物質生活不缺乏;喜歡法布施的人,聰明智慧;喜歡無畏布施的人,健康長壽,得安樂。這就是『靡不皆令獲安樂』。
可是你要曉得,究竟的安樂六道輪迴裡頭沒有,所以六道不能住,一定要出去。怎麼出去法?念佛求生淨土是決定可靠的方法,善導大師講「萬修萬人去」。為什麼現在念佛的人這麼多,往生的人這麼少?像李老師講的,他是講台中蓮社,沒有講外面人,講自己家裡人。說一萬個念佛人,台中蓮社蓮友,真正往生的只有二、三個。這怎麼回事?跟善導的話是不是有衝突?給諸位說,沒有衝突。善導講萬修萬人去,那一萬個人只有二、三個人修,那二、三個人就去了,其餘的雖然是天天上念佛堂,沒修!那個修字要注意,修是什麼?修是修正、修理,你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言行,你要把它修正過來,你才能往生淨土。不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這個要知道。
這一句阿彌陀佛什麼意思,你懂嗎?如果你懂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修行。這是經上講的,祖師大德講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它有感應。那個不相應,古德也講得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你雖然天天在念佛,好像很用功,這個世間沒有一樣你能放得下,你怎麼能往生?這個道理要懂。帶業往生是你放下執著,你還帶著妄想、分別,這是帶業往生;不是什麼都不放下就能往生,沒有這個道理的。
講到究竟方便,放下是難,淨土宗無比殊勝之處,凡聖同居土,你只要能把業伏住就能往生。真的,要把這個業斷掉我們做不到,伏,行。伏是什麼?把它控制住,雖然有這些業習種子,不讓它起現行,就是不讓它發作。煩惱、貪瞋痴慢、七情五欲,你這一句佛號能把它壓住。貪瞋痴起來了,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這叫會念佛。不是一面念佛一面起貪心,那就沒用處,那就是口念彌陀心散亂。見到一個冤家債主,討厭的人,他常常找你麻煩,你一看到就不舒服。一碰到,無名火往上升的時候,趕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壓下去,雖然見面,若無其事,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控制得住,這個功夫能往生。
無論順境、逆境,順境不生貪愛,逆境不生瞋恚,功夫在哪裡練?最殊勝的在人事上練。你喜歡的人,沒有貪戀;你討厭的人、厭惡的人,沒有瞋恚,在這個地方把你的心擺平。這個叫什麼?這叫練功夫,這叫念佛。這一句阿彌陀佛不是念給阿彌陀佛聽的,是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我們的煩惱習氣控制住,叫帶業往生。修其他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控制不行,控制出不了六道,出六道要斷煩惱,煩惱控制住,出不了六道。這就是淨土法門往生特別殊勝的處所,它不要斷,控制就行了。實在控制不住怎麼辦?捨,是個好辦法,我把東西都捨掉。
前天還有個年輕的居士,學佛大概有四、五年了,不算很長。他告訴我,他的衣服很多,他說我想捨掉,只要有幾套換洗就夠了,來問我。我說可以,你去布施。他是在家人,有些貧苦的人家,沒有衣服穿的,你就送給他們。他說還有些圖書也不想要了。我說行,你送到圖書館裡面去,公家圖書館也行,私人圖書館也行,學校圖書館也行,你統統把它捐掉。只留著你自己必須學習的這些參考典籍,除這個之外,統統布施掉,正確。這就是什麼?減少心裡面的牽掛,沒有牽掛你就沒有憂慮,心開意解你就自在了,所以要捨。
捨就是布施,可是捨後面有得,肯定有,你捨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得到怎麼樣?得到趕快再捨。所以捨得第二個意思,把你所得到的也捨掉,你就成功了;如果得到的你不捨,你把它累積在那裡,你就著魔了。為什麼?貪瞋痴統統起來。這個事情你只要細心去觀察,太多了!最初發心是好心,發慈悲心去幫助一些苦難的人,去救濟他們。救濟以後,因為你搞救濟事業,別人就會幫你。幫助你的人愈來愈多,於是你的錢財多了,你的名氣也大了,古人講慈善家,慈善起家,這個話很有味道。他本來也是個窮人,不富,到外面化點小緣到外面去救濟。以後變成慈善家,自己住的房子跟皇上的宮殿一樣,慈善起家。到那個時候貪瞋痴慢統統來了,這就是我講經的時候常講的樂中有苦。現在很樂,可能他三樣都有,擁有財富、又有聰明智慧,因為他有法布施,也有健康長壽,三樣都能得到。苦的什麼?壽命到的時候他要墮三途,那苦就來了,這就是樂中有苦。
如果把所得到的也捨掉,根本就不留,像佛、像祖師大德的樣子,一分錢不留,來了就捨。不要以為我多攢積一點可以做點大事,這個念頭不是正念,這個念頭是邪念。表面上看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怕的是什麼?怕到那時候自己受不了,墮落在貪瞋痴裡頭,怕這個。所以祖師大德、佛菩薩給我們示現的,根本不留。那做大事?大事看時節因緣,有這個因緣,人家送一大筆錢給你,你不就可以辦大事了嗎?不要自己去攢,攢積有副作用,很可怕。你沒有智慧、沒有定力不行,受不了。往往我們看人在沒有錢的時候布施很慷慨,發大財的時候一毛不拔,變成很吝嗇,不如窮人;窮人反正窮,捨掉還是一樣。這些道理要細心去觀察,要細心去讀經,經上都有,然後你細心去觀察世間的人事物你就明白,佛經上講的正確。
再看下面第二首,第二首還是法說:
【彼諸大士威神力。法眼常全無缺減。】
我們就看這兩句。『彼諸大士』是總結前面十住、十行、十地、十迴向,前面我們學習過了,是總結前面四十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威神力』。「威神」,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我們把清涼大師註解念一念。「次一頌」,就是第二首,「結前所具行位」,具是具足,就是前面我們所學習過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些位次。下面說,「初句」,就是第一句,我們剛才念的「彼諸大士威神力」,初就是「舉人標法」。彼諸大士是人,威神力是法,法是什麼?就是信,「為能具之由」。
「次句」,第二句,「結能證智眼」。『法眼常全無缺減』,這是智眼,智眼是法眼。「證如如永常故」,唯有法眼看這個世間,世間法真常,我們看世間,世間是無常。我們看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無常的;可是法眼就不一樣,法眼看這些現象是真常的。什麼是真常?《般若經》上跟我們說,「一切法」,我們講的動物、植物、礦物,一切法,包括整個宇宙的現象,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這不是真常嗎?《般若經》上又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真常。這個相在哪裡?就在眼前。
這個話不好懂,我們要從比喻裡面去體會。凡夫看現象,就像我們看電影,用電影講好懂,用電視講還是不好懂。因為電影它有膠卷,放映機在那裡轉動,鏡頭有開關,你容易覺察。凡夫看電影是看銀幕,銀幕上有生有滅,無常。你看它是幻燈片,鏡頭一打開,幻燈片放上,照上去,馬上關起來,再開第二張。一秒鐘二十四張,你看到銀幕上的影像就像我們現實的境界一樣,無常。法眼菩薩看電影,他看放映機,他看機器在轉動,看那個。那是真常,永常,沒有生滅,從來沒有動過,他看到底片。一個看底片,一個是看銀幕上的畫面,不一樣;看底片看到真相,看銀幕上是幻相,真相跟幻相是一不是二,你就完全通達明瞭了。
你真的不迷了,所以真相大白。我們現前的境界,剎那生滅,是幻相。可是凡夫不知道,以為這是真的,在這裡頭起心動念,起妄想,要控制、要佔有,全是妄想,剎那生滅。剎那是講的很粗,《仁王經》上講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我講這樁事情講得很多,這是世尊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速度比這個還快。這個說法在《仁王經》上說,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照佛這種說法,我們一秒鐘彈指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就是一秒鐘有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一秒鐘,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電影銀幕畫面一秒鐘二十四次的生滅,現在我們現前這個相,照《仁王經》上講的,是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
所以宇宙從哪裡來的?科學家發現是大爆炸,這在佛法講不通,佛法講是什麼?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像電影放映機上一樣。釋迦牟尼佛那時候,這種機器沒有發明出來,可是佛講的跟放映機的現象完全相同,這不能不服。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因為它太快了,生滅幾乎同時,同時就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講這個現象。如果真的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不是廢話嗎?那佛不是開玩笑嗎?真有生滅,生滅太快了,你說生,它滅了,你說滅,它又生了,太快了。而實際快的速度不是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不是!總是百萬分之一秒,千萬分之一秒,乃至億萬分之一秒,沒法子計算,太快了。
這個現象,難為現代的科學家,他發現了,但是他沒有講透徹。他發現的訊息,我一看到就明白,跟佛講的一樣。鍾茂森居士有一篇近代科學發現的報告,裡面講三樁事情。第一個說時間、空間不是真的,在某種條件之下,空間等於零,空間等於零就沒有距離。佛經上常說,連你們「三時繫念」裡面都念到,「此方即極樂,極樂即此方」。此方就是我們現前這個地方,極樂是極樂世界,佛經上給我們說,極樂世界跟我們的距離是十萬億佛國土,距離沒有了,真的。佛是對凡夫講,有距離,對法身菩薩講,沒有距離,為什麼?空間不存在。時間不存在,沒有先後,說是億萬年前,就是現在,億萬年之後,也是現在,不可思議境界。真的,這是佛經上講的,現在科學家發現了。時間與空間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佛經上有,佛用什麼方法?禪定。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接著再談。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講近代科學家的發現,說時間跟空間不是真的,是個假相。這樁事情在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講經的時候就說過了,時間跟空間是不相應行法。所謂不相應行法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它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決定不是事實,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它不像心法、不像色法,抽象概念。禪定能突破,在定中把時空維次突破了,能夠看到過去、能夠看到未來。禪定功夫愈深,突破的面就愈大。如果真的哪一天你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放下,空間維次就沒有了,時空維次都沒有了,你全突破了。所以它不是真的。
另一個發現就是物質,物質在佛法裡面叫色法,說物質確實是無中生有,物質現象被發現了。可是它存在的時間非常之短,一變成物質立刻就沒有了,時間很短。它不斷的在變,這跟佛法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是一個意思。所以我們看到的物質的現象,實在講是它的相續相。古大德說得好,怕我們產生誤會,認為真的是相續相,所以相續上面還加兩個字,「相似相續」。也就是說前面一個相跟後面一個相不是一個相,它相似,確實不是一個,所以叫相似相續。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你才能認識色法的真相。《般若經》上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真的一點不假。你不能說它有,你也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沒有,它現相,你說它有,它相已經滅了。
他說每個相都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這個現在科學家也發現,發現宇宙的原點。宇宙是怎麼來的?他說是原點變現出來的,這是講大爆炸,原點變出來的。原點多大?那個數字我記不清楚了,比喻我能記得。他說我們頭髮,頭髮很細,把頭髮切斷,比如像這是一根頭髮,把這裡切斷。切斷這上面有個平面,平面有個直徑,直徑上可以排多少個原點?他說可以排一百萬後面有三個億,一百萬億億億個原點。你就曉得那個原點,我們今天最高倍的顯微鏡都看不到,它太小了,宇宙的原點。佛給我們講微塵裡面有世界,微塵不就是講的宇宙原點嗎?微塵不大,世界不小,沒有縮小,大小不二。你去想想這個味道,為什麼?因為它是性德。
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精神是阿賴耶的見分,我們的覺知是阿賴耶的證自證分,自證分是阿賴耶的本體,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阿賴耶是真妄和合。什麼地方是真?自證分跟證自證分是真的,是永恆的,見分跟相分是剎那生滅的,是妄的,真妄和合。我們把這樁事情搞清楚了,然後你才真正懂得,才能體會到諸法實相,你相信了,沒有疑惑。剩下來的是要把它證得,你怎麼樣能夠親自契入這個境界,是你親自看到這個境界,那就要靠定功,定功就要靠你放下。到什麼程度?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跟這個境界就非常接近。可是因為你還有習氣沒斷,習氣不必完全斷,大概斷一半的樣子,這個境界就現前了。佛經上說,八地菩薩看到了,看到什麼?看到阿賴耶,看到阿賴耶就是看到宇宙的真相。宇宙、萬物、生命怎麼來的、怎麼回事情,你就親眼看到,這叫證,信解行證。行沒有別的,行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
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工作、在待人接物,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那麼你所過的生活,是法身菩薩的生活,放不下,六道凡夫的生活,差別很大!為什麼不放下?不放下的是個大傻瓜,是個大笨蛋,迷惑顛倒。所以清涼在《疏》裡面給我們講,威神力就是信,可見得信不容易,這個信是真信。什麼人?法身菩薩,剛才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真信了。有妄想都不能算真信,正信,分別執著沒有了,還有妄想,正信,至少執著放下,正信;三個都放下,真信,真假的真,真信,真的是事實。正信是佛說的,法身菩薩說的,當然不是假話,自己沒看到。再看下面這一句:
【十善妙行等諸道。】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註得很好,「次句」,這第三句,「結所證道」,結前面他所證的道,什麼道?「十善」,十善是二地的,二地菩薩修十善行。「等取餘地,及餘位餘道」,「等」是平等,「取」就是包括,這就是說明《華嚴》所說的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這個一不是獨一,任一,任何一法都圓滿具足一切法,所以十善具足一切法。說了十善,等前面十信位,等後面,這個是二地證的,二地修的,等後面三地到等覺,等覺叫十一地。菩薩五十一個位次所修所證的,一個十善統統具足。
佛教眾生從哪裡入門?從十善業道,所以《十善業道經》你能小看它嗎?你能說這個不重要嗎?那你就錯了。你去讀讀《十善業道經》就明白了,從人天到一切佛法,全部建立在十善業道上。佛在經上最後把十善比喻大地,地球上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依靠大地建立,依靠大地生長,依靠大地成就,離開地什麼都沒有,把十善比作大地。我們講蓋一棟大樓先打地基,佛講的不是地基,佛講的是土地,你要蓋大樓,沒有土地,你打什麼地基?《十善業道》是土地、是大地,失掉大地什麼都沒有。他的比喻比我的比喻還要深一層,我的比喻十善業是基礎,是修行的基礎。好像五十一位菩薩是五十一層大樓,十善業道是這個大樓的地基。你才曉得十善業道的重要,沒有十善業什麼都沒有。
可是十善業,真的,我們現在為什麼做不到?我們從小把家教丟掉了,古人在家出家統統都能做到,而且很容易做到。那是什麼?有《弟子規》的基礎,有《感應篇》的基礎;《感應篇》是道教的,因果教育;《弟子規》是倫理道德教育。所以從前中國人從小就接受倫理道德教育、因果道德教育。他有這兩樣基礎,接觸到佛法,學《十善業道》很容易,一點都不難,無論在家出家他都有成就。現代人為什麼不能成就?你就明白了。
所以多少同修來問我,我們念佛求往生,怎麼修法?怎麼念法?念佛求往生有弟子規的基礎就能往生。弟子規是什麼?十善業道的落實。你們仔細看看弟子規跟十善業道比較,弟子規統統做到,你就能達到中品十善,中品十善哪有不能往生的?弟子規能做到一半,是下品十善;百分之百做到,是中品十善;如果再能把感應篇統統做到,那你是上品十善。上品十善生天,一般講起來是四王天、忉利天,再往上面去,十善還要加禪定,要修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下品的慈悲喜捨生欲界天,就是忉利往上面去,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你才曉得,十善業是根基。
講到這個地方,我們不能不把善跟惡這兩個字講清楚,現在多少人不知道善惡,把惡以為是善。今天這個世界,可以說是全世界有歷史以來沒有這樣的混亂,太可怕了!三十多年前美國人所繪的未來世界的地圖,我們在五樓那裡掛了一張。一般的說法,這個預言所講的,二一00年,我們今天是二00六年,換句話說,還有九十四年,世界地圖就變成那個樣子。不是突然變的,是慢慢變的,你就曉得多麼可怕,你還有什麼好爭的?現象已經很明顯了。最明顯的,地震的頻率增加,臭氧層破裂得愈來愈大,南北極的冰山加速度的在融化,地球變暖了,這個暖是人為的,各種奇怪的病頻率也是不斷在上升,人不像人。
我過去也曾經多次說過,能救世界的、能毀滅世界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國家領導人,一種是媒體的主持人。電視、電影,現在加上網路,主持這些的,他可以救世界,他可以毀滅世界。他要是發心救世界,他是菩薩,他所製作的內容肯定是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一定是這個,救世!如果他製作的節目是引發人自性的缺陷、惡習氣、貪瞋痴慢,他播演出來的是色情、是暴力、是殺盜淫妄,唯恐天下不亂,這毀滅世界。所以這兩種人,一個是菩薩,一個是魔王,都有很大的勢力。
所以我常常祈求,國家主持人可以嚴格的控制大眾媒體,禁止色情、禁止暴力、禁止殺盜淫妄,完全提倡正面的,製作人不能不服從。所以,真正主導救世界、毀滅世界的是國家領導人。為什麼國家沒有好的領導人?這個要曉得,眾生的福報,有沒有福報。眾生福報從哪裡來的?眾生善不善,這就回歸到教育了。一切眾生思想善、言行善,這世界災難就沒有了。我們的思想、言論可以改變地球,境隨心轉。如果我們的思想不善,盡量的在那裡擴充貪瞋痴慢,貪瞋痴慢到飽和點就是世界末日。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善惡怎麼講法?善惡的講法太多了,古今中外解釋的不同,我們在此地當然不能佔很多時間,只能舉幾個重要的例子,講善惡、判善惡之心。在佛門裡面學習經論的這些大師們,他們的說法種種不一。《菩薩瓔珞經》上說,這是說了一個標準,《菩薩瓔珞經》,「順理為善,違理為惡」。經裡面講,「一切眾生識始起一想住於緣」,這就是我們講的眾生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緣,念頭就住在緣上。順第一義諦起的就是善,違背第一義諦而生起的就是惡。我們要問,《瓔珞經》上講的順理,什麼是理?經中講的第一義,第一義就是理。順第一義諦,這就順理,違背第一義諦,就是違理,違背了理。理是什麼?法性,第一義諦也就是講的法性。佛講諸法實相、講真實義,你看《開經偈》偈子裡說得很清楚,「願解如來真實義」,真實義就是第一義諦,就是這個理。
宇宙萬有總有個理,宇宙萬有是事,事一定有理,沒有理,事從哪來?在現代哲學裡面來講,這是本體,宇宙萬事萬法的本體。宇宙森羅萬象是現象,現象的生起一定有個體,有個能生的,宇宙萬法是所生。能生的是理,有個理、有個體,這個體不是現象,但是它能生,所以在佛法裡面稱之為法性。能順,這是善。法性,可以說這第一義、理,純淨純善,沒有一絲毫污染,沒有一絲毫不善。像《十善業道經》上所說的,佛告訴龍王講,「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一切世間是講十法界,菩薩有一個方法,能離十法界的苦。我初讀這個經看到這一句,頭髮都豎起來了,非常驚訝!這是什麼法?這個法太好了,我們一定要。這個法就是十善業道。所以佛說,這一法是什麼?第一個是心善,第二個是思想善,第三個是言行善,這說盡了。後面還有一句重要的話,「決定沒有絲毫不善夾雜」,那就是純善。這是什麼?順性,所有一切不善,自性裡頭沒有,換句話說,所有一切善法是你的性德。
在中國古人所講,五千年的教化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倫理道德順第一義諦,所以它叫善法,違背了就不善。倫理,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順第一義諦起。在日常行事當中,聖人跟我們講了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順第一義諦是善,違背就是不善,就是惡。我們懂不懂這個道理?
所以佛在《瓔珞經》上告訴我們善惡的定義,這個說的很高,總的來講這是善惡絕對的標準。但是在不同的時間,十法界善惡的講法就不一樣,有淺深不同,我們學習等差很大。在中國講有聖人、有賢人、有君子,統統都是學倫理道德,就像佛法講有上品、有中品、有下品。聖人所修的五倫八德,上品;賢人所修的,中品;君子所修的,下品,就有等差。佛法裡面,這我們剛剛讀到的經文,講的是五十一位菩薩,善的等級就有五十一等。初信位菩薩的善跟二信位菩薩的善不一樣,我們今天連初信位菩薩的善都達不到,可是善的名目沒有兩樣,完全相同。
在中國這十二個德目,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聖人也是修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賢人也是修這個,君子也是修這個,可是裡面確實有上中下三品不同。就跟此地講的初信位的菩薩修十善業,到等覺菩薩還是修十善業,五十一位菩薩所修的科目相同,都是十善業,可是就有五十一級的差別,不止上中下。如果要是大的來講,地上菩薩是上品,三賢菩薩是中品,三賢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中品,十地跟等覺是上品,十信位的菩薩是下品。下品裡頭又有上中下,中品裡頭也有上中下,上品裡頭也有上中下,這就九品,不一樣。我們要努力向上提升,不要往下墮落,這就是佛法。佛是覺悟的意思,佛法就是覺悟之法,學佛覺悟的人不斷的向上提升,不會向下墜落。這是首先標示出來世尊絕對的標準。
下面《唯識論》上所講的,它不是絕對標準,是相對標準,相對標準那就太多了。《唯識論》上講,「順益此世他世之有漏無漏行法為善,於此世他世違損之有漏行法為惡」。你看這兩句話裡頭,善法裡頭有無漏,惡法裡頭沒有無漏,只有有漏,沒有無漏。漏是什麼?煩惱,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把我們自性裡面功德法財都漏掉了。怎麼漏掉?煩惱是個漏洞,佛舉比喻,好像是茶碗,這個茶杯是個完好的,不漏,裝東西進去不漏。如果下面破了,有個洞,它就漏下去。煩惱就是洞,你所盛的是你的功德,全都漏掉了。煩惱是什麼?就是前面講的違背性德,所以它這個不是絕對的,它是相對的。你看順益,順是利益。我們這一世得利益,來世後世也得利益,無論是有漏法、無漏法,統統是善法。無漏當然是善法,無漏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放下執著是無漏,小乘的無漏;放下分別,是菩薩的無漏;放下妄想,是諸佛如來的無漏。
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這完全是對我們說的。我們在這個世間,放下執著不徹底。有沒有放下的時候?有,有時候放下了,沒有放在心上,心裡頭沒有,可是境界現前的時候分別執著又起來了。此地講的有漏無漏是這個意思。境界不現前的時候好像自己心很清淨,特別是坐禪的時候、誦經的時候、念佛的時候,心地清淨。我想很多人有這個境界,在念佛堂止靜的時候,身心很清淨,忽然感覺得身體沒有了,很舒服。但是時間不長,幾分鐘這境界就沒有了。有時候會現前上半身有,下半身沒有,在那裡盤腿打坐雙盤,會感覺得下半身沒有了。這都是沾一點無漏的邊緣,時間不長。這是善法,得法喜,但是法喜不充滿,法喜不長久。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生煩惱,遇到順心的時候起貪愛,煩惱還是現前。
你能夠止惡行善,這一生得利益,來生還得利益。譬如我們今天勸同學,你們修《弟子規》、修《感應篇》、修《十善業道》,這一生得好處,來生還得好處。來生怎麼樣?不失人身;修得好的,天道去了;用這個功夫念佛的,往生淨土,這個利益就太大了!真的是此世他世統統得利益,無比的利益是得往生,不往生的時候,天道。天道裡頭能不能繼續修?一般是可以繼續。能不能永遠保持?靠不住。縱然繼續修,不斷的往上升,升到最後還要往下墮落,為什麼原因墮落,經上講得很清楚,這些不能不知道。
於現前有利益,於來生沒有利益,是惡。現前你可以得名聞利養,你可以得榮華富貴,如果你是用不正當的方法得到的,給諸位說,不正當方法得到的還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頭沒有的,用什麼不正當的手段都得不到。為什麼?因果定律。不正當手段可以得到,因果律推翻了。你命裡頭沒有,你居然用不正當手段可以得到,因果不就沒有了嗎?哪有這個道理!善因善報,惡因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你用一些手段可以提前,你的果報可以提前,可以延後,這個可以,總而言之,是你命裡有的。
《了凡四訓》講得透徹,命裡沒有的能不能求得?能,如理如法的去求。為什麼?你命裡有的是你前生造的善業,譬如你命裡有財富,是你前生財布施多,你這一生得大富。你命裡有財,無論你經營什麼事業統統賺錢;命裡沒有,你跟他學,你跟他一樣去做,他賺錢,你賠本,為什麼?你命裡沒有。這個理、事不能不相信。你要相信之後,心平氣和,富貴的命,安於富貴,貧賤的命,安於貧賤,為什麼?他不想求富貴,命裡沒有,求不到。他會斷惡修善,所謂是理得心安,貧賤也安,心非常安定。
雲谷禪師教了凡先生改造命運,原理不是別的,就是斷惡修善。章嘉大師教我改造命運。我在年輕的時候很多人跟我算命,算的結果怎麼樣?命很苦,財庫空空,一生生活非常艱難、艱苦;沒有官印,官印就是掌權,命裡頭沒有。就是說你一生做事情只能替別人辦事,做別人的下屬,你做不了主管,你沒有這個命。你看看,做官要有命,做個小主管都要有命。沒有,我的命裡統統沒有。而且還怎麼?短命,壽命只有四十五歲。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看我,他說人有一點聰明,很可惜沒有福報,短命相。所以李老師教我要發心學講經,講經是所有一切善法裡面第一善法,真的可以把命運全轉過來。
講經是法布施,沒有錢布施的時候,我內財布施,內財是身體。我要用身體給人家,要用身體、要用精神、要用自己的體力,這是內財布施,內財布施比外財還要殊勝。所以智慧增長,壽命延長,雖然沒有很多的財富,物質生活不缺乏。這是以後甘珠活佛跟我見面的時候告訴我,他說你這麼多年來弘法利生,你的命運全轉了,不但你有福報,而且你的壽命很長。他說以前我們在背後都說你的閒話,都說你短命、沒福,你這些年統統轉過來了。這個轉變是章嘉大師教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把不好的念頭統統斷掉,不好的行為統統改掉。這是每個人都希望,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真正能得到。所以我也是現身說法,做出樣子來給你看,你照我這個樣子去做,你也能得到財富、智慧、健康長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7:08:5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