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大学演讲录:答大学生问

admin 大学演讲录评论4阅读模式

 

3.蔡老师,您说仁爱之本是孝,孝的本在哪里?是别人教还是靠自己的顿悟?

 

答:孝就是最根本。孝,在一个人的德行中是本有的,“人之初,性本善”,但为什么人的孝心、德行没有办法彰显出来?其实经典已经把答案告诉了我们,“苟不教,性乃迁”。因为没有接受教导,又有很多的欲望诱惑把他的利害心、自私心引发起来,就好像是太阳被乌云遮住了。比方这个人很不孝,你跟他说“你还是有孝心的”,他会不会生气?他还是很高兴。一个很无礼的人,你在倒茶的时候倒给他,他会不会生气?不会。对你的德行,他非常欢喜地接受,可是为什么他自己做不出来?他被乌云障住了,他被他的习性牵着鼻子走。

 

我的素质绝对比不上大家的素质,我已经介绍过我高中的学习经历了。但这七八年来,遇到圣贤的教诲,使我的人生转变很大。我也希望这样好的东西能够去利益别人,我就是用这一份心来做。《弟子规》里说“圣与贤,可驯致”,孟子也教诲我们“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在这两年,我们所接触的人有数万人。当所有课程讲下来,谈到父母的恩德,没有人不感动,很多大男人当场眼泪就掉下来。有一位四十岁的男人学到第三天,对我们老师讲他现在的心境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他说:“老师,我人生走了四十年,我终于知道我错在哪儿,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的太太要跟我离婚,为什么孩子跟我不能沟通。”

 

“欲知人者先自知”,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人之初,性本善”,不是先相信别人,首先要先相信自己。我们有了这一份自信,才能让我们本性的德能不断地显发、开展出来。

 

4.我拜读了《孟子》、《诗经》,其中有说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女授受不亲”。像这种对现代社会来说有一些不适宜的地方,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解释?是应该把这些进行俗解吗?

 

答:我们学圣贤的经典要重它的本质而非形式。打一个比方,中国几千年的智慧犹如一棵五千年的大树,它的原理原则不会变,但是它每一年都会发新芽,而每一个新芽绽放的生命力跟那一年的气候、环境有关。比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孝顺父母就是要让父母安心,让他们不用再替我们操心。而这个“无后”,不是说你生个儿子就是有后了,假如你生个儿子是杀人犯,是十恶不赦的人,那比没生还要严重啊。

 

“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有。《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是人生的根本,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自己的名节、品德要守住。男人功成名就的时候往往会栽在哪儿?女色。以前男女之间还有距离,现在的男人不是英雄又与女人没有距离,后果就是天下大乱哪。现在外遇的多不多?逞一时之欲,贻害的是后代的子子孙孙。

 

圣人能看得很深远,没有智慧的人急功近利,叫刀头舐蜜。一滴蜂蜜在刀头上,我们为了得到这一滴甜蜜,马上伸出舌头来,然后舌头就被割掉了。所以男女之间适度保持距离很重要,否则“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会把人折腾死。当你身旁有一堆苍蝇、蚂蚁过来了,你可不能怪别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因为我们发出的讯息让人家想入非非。不只是身体的分寸,连言语都要有分寸,不然男女的状况会特别复杂。

 

5.小孩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来教,我想问这是为什么?

 

答:这个问题不用问我,应该问你自己。我们自己想想,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母亲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所以诸位同学,很多问题不见得要别人来给你解答,用你自己这二十来年的人生去观照、去感受就知道了。

 

像我,就感觉母亲给我的爱非常饱满。我在人生的过程当中面对任何挫折,只要想到回家能见到母亲,好像什么大风大浪都过去了。那种在家里的亲密关系非常稳定。

 

而且经我观察发现,跟母亲关系很亲密、黏得越久的,“父子有亲”保持得越久。我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还很黏我妈妈。而且说实在的,怀胎十月孩子跟母亲完全是一体的。所以孩子跟母亲的亲密是透过这个怀胎的过程,很自然延续下来的。而且小孩在三岁以前几乎没有行为能力,都是母亲形影不离地照顾他,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

 

6.当老师的该怎样教导孩子,并引入《弟子规》?若孩子已经有偏差的行为,而家长又无法配合,该怎么处理?

 

答:当看到一个行为偏差的小孩,我们是什么样的心境在面对他?是觉得“啊,他没办法救了”,还是觉得“人之初,性本善”,他还是能够引导回来?这个时候不是他的问题了,而是我们有无信心的问题了。你相不相信他能变好?你能相信他,你的言语、你的眼神,就在给他力量。你假如已经不相信了,看着他的时候透露的就是“我看你也就这样而已了”。而更根本的还不是对他的信心,而是我们相不相信自己“人之初,性本善”,相不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坏习惯,相信别人首先要相信自己,那个信才是很真实的。当我们看到问题时,往往都是往心外去求道理,其实所有的道理离不开我们这一颗心哪。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对他人有信心。

 

再说“家长又无法配合”。你今天假如真要他的孩子好,他会不配合吗?他不会不配合。所以不是他不能接受,而是他还没有了解。当他看到你是一个家教好的老师,他会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还有这么有修养的!然后,你教给他的孩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孩子本来都是自己跳上去先吃饭的,结果今天先盛饭给他爸爸吃,他爸爸愣住了:“哎,小宝,你今天怎么让爸爸先吃了?”“哦,我们陈老师告诉我们‘长者先,幼者后’。”爸爸带他出去买衣服的时候,他说:“爸爸,我今天不买了,因为《弟子规》当中说‘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他的父母会不感动吗?诸位同学,我们在人生中的这些境缘当中是动态的,不是固态的。你应该透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缘分越来越好,而不是被现前的情况给吓退了。所以我们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缺乏爱的孩子,我们要先想着怎么爱这个孩子。

 

7.考上离家远的学校,父母很不希望子女去,但子女又坚持要去。母亲担心得不得了,几乎吃不下,也睡不着。是该劝子女要孝顺父母,还是劝父母要放下呢?

 

答:你要劝父母放下,那你自己放下了吗?先不要要求别人。父母的那一份担心的源头是什么?父母担心的源头是我们自己的德行不够啊,没有办法让他们完全放心。既然是这个原因,当然是好好先把德行提升好,让父母放心了,那这一辈子到哪儿都没问题了。

 

但说实在话,我是非常希望待在家里奉养父母。能帮妈妈按按摩,能帮妈妈泡泡脚、洗洗脚,那是人生之大乐啊!大家可不要有乐不会享啊。子路在寒冷的冬天,希望他的父母吃到白米,于是他走百里之远,扛着一包米回来,然后欢欢喜喜看着父母吃。后来自己在楚国当了大官了,钟鸣鼎食,他吃不下饭哪。他说:“我的父母吃不到这个饭哪,这个饭远远不如我扛百里的路给我父母亲吃的那个饭,那个饭才香啊!”而我们要跟父母这么亲,很重要的是要常常用心跟父母交流。父母明白我们的心境,就会少操很多心。你不要让父母猜你,要很真诚地把自己的心境常跟父母交流,把自己的成长告诉父母,让父母安心。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2日14:20: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1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