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576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七六卷)  2006/6/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7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全品最後的一個大段,第三段「結歎因所成益」,這是科題。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修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

  總結裡面,我們學習特別要著重的,就是第一句『如是用心』。此地所說的菩薩不是普通菩薩,什麼菩薩?華嚴會上佛菩薩。華嚴會上佛菩薩的標準就在這品經上,這是我們學佛的同學必須要記住的,要像菩薩們一樣的用心。我們自己要認真好好去反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真正做到菩薩行?在民國初年,太虛大師,我想他老人家的德號許多人都聽過,在台灣的印順法師是他的學生。印順法師也往生了,一百歲走的,非常難得。太虛大師當年在世,晚年特別提倡「菩薩學處」,我二十幾歲在台灣剛剛接觸到佛法,就聽到這樣的一個名詞,菩薩學處,很歡喜。但是究竟什麼是菩薩學處?到讀《華嚴經》、講《華嚴經》的時候才知道菩薩學處的內容。

  菩薩學處學什麼?可以說它的核心就是「淨行品」裡面的一百四十一願。這一百四十一願可以說就是《楞嚴經》上的一句話,世尊說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你看華嚴會上菩薩們,他們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哪怕是再微細(我們今天學術界裡面講的宏觀、微觀,宏觀是無限大,微觀是無限小),菩薩六根接觸沒有不回歸自性的。怎麼個回歸法?這品經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這才懂得,統統回歸到性德。果然能做到,確實是天人師範,你的德行不但在人間是世間人的好樣子、好榜樣,你也是諸天聖眾的好榜樣。

  我們今天這個總結,「菩薩如是用心」說出來了,修因一定有果報,『則獲一切勝妙功德』,這是果報;「勝」是殊勝,「妙」是微妙,「一切」是眾多。為什麼?念念回歸自性,念念性德流露,這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我們曉得是分證即佛,所以後面講『一切世間諸天』一直到『聲聞緣覺』,『所不能動』。「不能動」,你看到華嚴會上菩薩的定慧,就是決定不受「一切世間諸天」到「聲聞緣覺」,不受他影響。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一接觸到就回歸性德,性德就自然流露,每一願的後兩句就是的。「勝妙功德」,在「淨行品」裡面只說一句,籠統的總說一句。一切勝妙功德是什麼?下一品經「賢首品」,「賢首品」裡面專門講勝妙功德;換句話說,「淨行品」是修因,「賢首品」是果報,你修因哪有沒有果報的!

  最怕的是我們自己迷惑而走錯了路,是在佛門裡面,是在讀誦《華嚴》、學習《華嚴》,可是你走的是邪道,最怕這個。這種情形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就有,而且很多,到末法的時候就不必說了。別人走邪道與我沒關係,最怕的是自己走邪道自己不知道,這才叫真可憐。自以為學佛學得很如法,到最後墮落在魔道,墮落在邪道裡面,甚至墮落到三途,你可不能怪佛沒照顧你。「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照顧你,你自己不接受,你自己要排斥,這就沒法子。佛教給我們學習要循序漸進,不可以躐等。如果自己沒有證得,自以為是證得了,還向別人面前炫耀,這在佛法裡面叫增上慢,果報都在三途。明眼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完全不知道,自以為是。這是什麼原因?學習躐等,好高騖遠。下一品經裡面有很長的經文詳細的說到。

  由此可知,總的來說,佛教初學人第一個要持戒,第二個要修福。如果疏忽了戒律,我不要持戒,我就修定,我就學教,能不能成就?自古以來找不到一個;你去找,古今中外歷史上去找,你找不到一個。戒對於我們的修學,無論你是學教、你是學禪、你是學密,還是學淨土,戒律是共同科目,是基礎科目。捨了戒,佛就沒有了。古大德講得好,戒是佛身,你沒有戒,你就沒有身,你拿什麼修?律是佛行,沒有律,不是佛的行為。律是什麼?律儀,我們講戒律、威儀。威儀,世間一般人講風度、風采。威儀從哪裡來?從持戒來。唯有持戒,心才清淨。戒要怎麼學法?一定從十善業道學,十善業道是戒律的基礎,先修十善,然後才受三皈五戒。

  我們今天佛門的衰不能怪別人,中國古聖先賢說得實在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走不通的時候一定好好回來反省,自己去想想,走不通的毛病到底出在哪裡,你就會找到。出在什麼地方?出在我們對於基礎教育疏忽了,十善業道疏忽了,不是從這個地方做起。這十條不是戒律,這是善行;換句話說,是做一個人基本的倫理道德,你才算是個人。你能得人身,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過去修的中品十善,這是引業,引導你這一生得人身。雖得人身,各人命運不相同,貧賤富貴、吉凶禍福,那是滿業,過去生中所造作的善、不善業所感得的。人生在這世間,現在很多人不懂這個事實真相,而且認為佛、道,或者古聖先賢所說的都是迷信,都是傳說,禁不起科學考驗。

  科學教我們什麼?科學教我們要競爭,要我們樣樣搶第一。每個人爭得頭破血流,到最後還是一無所得,一場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他說我們這是消極的觀念,這是錯誤的,把事實真相看作迷信、看作消極。那個積極,惹了一身罪業。不管你信不信,你有來生,你要受果報,何苦來!得人身,聞佛法,大幸!中國這個社會自古以來,至少有歷史記載的五千年。這樣廣闊的土地,這麼複雜的族群,居住在一起能夠互相尊重、互相禮讓、互相敬愛、互助合作,維繫著社會的安定和平,靠什麼?聖賢的教誨,從小就接受到倫理道德的教學,五千年沒中斷。現在斷了。我常說,這次斷的時間相當長,至少是八十年,所以我們受這麼多痛苦,應該要反省。

  西方科技文明發達,走到二十世紀的中葉,走不通了,西方人開始反省。因為他們看得很清楚,像這樣繼續下去,隨著科技的發展,工商業無止境的競爭,前面是什麼?前面叫世界末日。外國許多宗教都講,世界末日是在哪一年?公元二000年;換句話說,正是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二000年過去了,二一00年還沒到,今年才二00六年,我聽到有些人說恐怕很難過二一00年,這些話我相信。這就跟中國人以前講算命的,這不是個人的命運,不是國家的命運,是世界的世運。替這個世界算算命,它有定數,但是我們知道它也有變數。如果我們老祖宗的那一套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的教育,不能在這個時候復興,普及到全世界,那個定數就很可能,我相信。如果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真的能在這個時候興旺起來,普及到全世界,那個定數就又有了變數,是個很大的變數。

  你看算命先生跟袁了凡算他的流年,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雲谷禪師教導他沒有別的,袁了凡先生學過倫理、道德、因果、智慧,他都學過,學得不夠,轉不了定業。雲谷禪師教導他加強,不斷的加強,無止境的加強,結果他的定數就變了。他是個讀書人,參加考試,名次向前提升,孔先生算他該考第三名,他考第一名;每年收入增加了,俸祿增加。《了凡四訓》,我們現在把它做成兩片光碟,好!你全家人都可以看,那是上課、學習。這兩片光碟就是課本,你每天看一遍,如果能夠繼續不斷有耐心的看一年。每天看一遍,一年不中斷,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改變你的命運,你只要真幹。更有效的方法,更努力改變自己的,比了凡先生還有效果的,《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也做成光碟,用電視劇的方法來上課,這個方法好極了。這兩樣東西你真的要好好的學一年的話,你的命運完全改了。這是什麼?因果教育。

  現在我們要提倡倫理道德,沒有人相信,也沒有人願意學。從因果下手,然後再回歸到倫理道德,這是一條行得通的道路。當你真正相信因果報應,你就不敢不持戒。戒條裡頭第一條戒,不殺生,教材現在都出來了。你看有一份光碟,「為什麼不能吃牠們」,那就是十善裡頭第一條,五戒裡頭第一條,不殺生。為什麼不能殺生?為什麼不能吃肉?你上了這個課你就曉得。五戒十善最難的是頭一條,頭一條覺悟了、明白了,後面就容易了,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輕而易舉都做到。難就難在第一條,第一條做不到,後頭都沒有,有也不可靠。遇到某種緣現前,把持戒、修善忘得乾乾淨淨,煩惱習氣現行,照樣還造罪業,不能不知道。

  所以你要問我,我們應當從哪裡學起?我就可以介紹你,現在這三樣東西,「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山西小院」這一套,你可以帶著你全家人看,全家人學習,業才轉得過來。你一個人轉,你的家人不跟你合作,不配合你,難!你個人有業,你一家人在一起有共業。我相信你會希望我們一家人都幸福,一家人都美滿,你不上這個課怎麼行?現在有這麼好的教材擺在這個地方,你要是不好好的學,叫真可惜。我們內部學習的還有一些感應的材料,都是證實果報千真萬確。

  所以持戒、修福,佛在一切經裡面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曉得佛法今天衰了,為什麼衰的?你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我做得如法不如法?我做得不如法,佛教怎麼會興?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每天要反省,是與自己的煩惱習氣相應,還是與佛菩薩教誨相應?每天反省檢點,你要是把它記下來,那就叫功過格。求學,縱然是再大年歲,八十歲了,從小沒學好,現在還得補習。從哪裡學起?還是從弟子規學起,《弟子規》上這三百六十句,每一句一條一條的反省,做到沒有?做到了,明天別忘記,要繼續做;沒有做到的要懺悔,明天趕緊要照做,從這裡下手。多長的時間?三個月,剋期求證。換句話說,一百天時間之內一定要把它落實,你時間拖得再長的時候,你不會有成就。一個課程它有期限的,這個課程學好了,每天都不能失掉。

  我們這部經到下一品裡面都會講到,《華嚴》是講「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任何一法決定貫穿五十二位,所以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現在從弟子規學起,不能說我學了三個月之後,我再學別的,這門課我已經學過,可以不要了,那你就錯了。你所學的弟子規,盡形壽保持,永遠落實,三個月落實,我一生都落實。可是要提升,到第二個三個月就要落實《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我給同學們開的課程表,第三個三個月完成《太上感應篇》,第四個三個月完成《十善業道經》。一年的時間,基礎紮穩了,然後學習儒釋道這三家,隨便哪一家你都具備了條件,我們一般講你有資格學習,看你興趣之所在,興之所好,選一門。古大德教我們,佛菩薩也是這樣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古大德教我們,學貴專精不貴多,為什麼?專精之後能貫一切法,他能貫通,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講觸類旁通。這是什麼?你心清淨,智慧開了,沒有學過的東西一接觸就都通了,甚至可以說比長年學習的人,你還要高明。什麼原因?長年在那裡學習,他沒有學通,煩惱習氣沒除。也就是說第一年的基礎就是除煩惱習氣,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洒心易行」。要好好用一年時間把這一門學好,把我們染污的心、骯髒的心,無始塵累不善習氣的心,把它洗乾淨。用什麼洗?《弟子規》、《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感應篇》、《十善業道經》,用這個來洗,把自己的心洗乾淨。你說你自己現在持戒有定力又有智慧,說老實話,別人在旁邊看得很清楚,你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都不善,表現的什麼?自私自利,貢高我慢。你跟十惡相應,跟十善不相應,你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叫愚痴;自己知道而不能改過,這是業障太重,回不了頭來。

  自己沒有福,自己學習有障礙,幫助人還是有障礙,化他也有障礙。所以你真正用一年把這四門東西學好,你的福報現前,業障消了。福報現前,換句話說,你的相貌變了,相隨心轉,體質變了,不但健康,容光煥發!你面孔上放的光,是清淨光、是平等光、是慈悲光、是智慧光,怎麼會一樣?別人一看你,對你就會尊敬,就佩服,就受你的感化,身教。不是做作出來的,做作沒有用,做作什麼?做得再像沒有光,不會放光,不會放光就是你這個波不能感動別人。自自然然的這個波會感動你的周邊。

  不但人事能接受到你的波動,樹木花草,我們居住這個環境,現在人講磁場。你坐在那裡改變這個地方磁場,能叫人在這個地方感覺到非常舒適、非常快樂,遠離恐怖、顛倒、妄想,這就是勝妙功德。你用一年時間試試看,你去紮根。一定要把自己身分降低,不要認為我現在有了年齡,也有了身分地位,我還去學這個東西嗎?這是小孩學的!要學,你要不肯學,你將來後悔生生世世。現在肯用一年的時間在這裡下功夫,下苦功夫,你會得到好的果報。有這個基礎,這個基礎裡頭就是有戒、有福、還有慧。

  起心動念能夠想到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不能做壞樣子,這個心就是修福的根,將來無量無邊的福德都從這個根發生的。我們要能夠激發,受了刺激,來發這個心,為什麼?現在社會大多數人樣子都不是好樣子,所以社會動亂,世界上災難這麼多。我們看到,我苦別人也苦,我現在要救自己,也能照顧別人,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能給人做不好的樣子。

  好樣子裡面第一個就是守法、守規矩、守紀律。所謂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你到這個道場,道場有道場的規矩,沒有規矩就亂了。同學、同參道友,不管人數多少,四個人在一起,你看佛就教我們遵守六和敬。六和敬頭一條,「見和同解」,佛講得實在是太高明了,我們聽了之後自然五體投地,不能不佩服。怎樣修見和同解?我們每個人把自己的成見放下,就同了,你看這個多高明!誰也不要去依誰的,放下成見自然心地就乾淨了,這高明到極處。你看佛並沒有說你們知見是錯誤的,我是正確的,你們一定要依我的,佛沒這個說法。而佛所說出來的經律論,他老人家告訴我們,這是你自己的性德,佛沒有說是我的,是你自己的性德。你現在有煩惱習氣障礙住,性德透不出來,統統是你本有的。像弟子規是性德,感應篇是性德,十善業是性德,都是你自性本來有的。你要是覺悟了,百分之百的做到,絕對沒有一條你有欠缺,性德流露。

  佛告訴我們,從前他沒有覺悟之前,沒開悟之前,跟我們一樣是凡夫,他就能把障礙去掉。這個障礙是什麼?《華嚴經》上講的三大類,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去掉了,清淨心現前,清淨心裡面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都透出來了。所以佛說他不度眾生,眾生是自悟、自修、自度,這個話是真話,一點都不假。佛菩薩給眾生不過是做個增上緣而已,做個好樣子而已。我們今天學佛要懂得這個道理,要懂得這些事實真相,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法。

  所以持戒修福是先決條件,不從這下手,學再多都是假的,都落空,有名無實。我常常舉比喻說,像花瓶裡插的花,沒有根,很好看,幾天就死了。有根就像種在肥沃土地上,這樹苗,生氣活潑,它能長成大樹。這個根,諸位要記住我剛才所講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這是根,儒釋道的三個根。現在時間到了,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這段經文的註解,清涼大師的《疏》,我們先把它念一遍,也不算太長。「第三佛子,若諸菩薩下」,這個下就是以下,就是「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以下。「結歎因所成益」,這就是前面一百四十一首偈都講的是修因,修因一定有結果,結果就是勝妙功德。我們再往下看,「若能如上,為善用心,若此用心,則內德齊圓,外不能動。心游大智,故人天不能動。心冠大悲,故二乘不能動」,我們先說這幾句。

  前面這一個小時特別提醒同修,萬萬不能疏忽紮根的教育,就是基礎的學習。為什麼?沒有根,沒有基礎,這一百四十一願我們也只能夠讀誦、讚歎、羨慕,自己做不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有多少條做不到?說實在的話,一條都做不到。如果你有根,你能夠做到少分,甚至條條都可以做到少分。沒有根不行,持戒、修福是根。

  能夠像這品經所說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能夠回歸性德,引發性德,這就是善用心;能這樣用心,當然底下這些話都是自然的。內德齊圓,自性本具的德行無量無邊,齊圓可真不容易,統統都圓滿了,這是法身菩薩。這是十信位,馬上提升就入了初住,入了住就是破無明、證法身。這是在無明將破未破之時,他有這種大行大德,無始無明就破了,超越十法界。所以外不能動,諸天、魔王、梵天、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修羅都不能動,超越了,超越十法界了。聲聞、緣覺,這是六道之外的,小乘也不能動。六道凡眾不能動是因為你有智,心游大智,智慧開了,無明破盡。你看看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執著放下了,分別也沒有了,起心動念也沒有了。起心動念放下之後才能出十法界,這就是契入初住菩薩,那就是入了華藏世界,這是入了一真法界。所以二乘也不能動,二乘缺少大悲心,因為只顧自利而不主動去利他。菩薩是捨己為人,所以二乘也沒有辦法動搖菩薩的心智。

  下面的註解,清涼大師說「不動有二」,第一個是「修行時,此等不能惑亂故」,惑是迷惑,擾亂。就是從天魔、外道一直到聲聞緣覺,不能夠迷惑,不能擾亂,不受擾亂,也不受迷惑。第二,這條很重要,對他們那些修因得的果,一絲毫希求的念頭都沒有。不求生天的福報,不求梵王的福報,也不求阿羅漢、辟支佛的果報,念頭都沒有,超越了,這是所不能動。

  現在在我們初學,最關緊要的還得要跟諸位補充,那就是聽經、念佛求生淨土,你才是真正圓滿的成就了。你的成就決定不亞於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即使是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超越四十一位。這話不是我說的,佛在經上講的。我們要相信佛不會欺騙人,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要真有信心,我們十信才圓滿。

  連聲聞、緣覺都不求,怎麼會求六道?這六道算什麼?徹底放下,這才像個菩薩。諸位要聽清楚,像個菩薩,還不是菩薩,為什麼?這一百四十一願統統落實了,才是真正菩薩。我們對於十法界的果報沒有希求,這個心是智慧心,這個心是覺悟心,還有絲毫希求,你就迷惑了,你怎麼能見無上道?所以經不能不聽,不能不讀。我自己也跟大家做了個好樣子,學佛五十五年,為什麼沒有被這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所迷惑、所動?沒有別的,天天讀誦,天天教學,教學相長。別人學佛,無論在家、出家,第一個念頭就要搞個道場。我今年八十歲,沒道場,不求。八十歲的人,中國一般所謂風燭殘年,隨時可以走。我回頭想想小時候這些同學、玩伴,以後這些同事,幾乎三分之二以上都不在了,才真正體會到古人所講的,人生七十古來稀。沒到七十歲走的佔一半以上,我們今天是超過多多了,在這個世間還求什麼?一無所求。每天樂此不疲,我每天讀經的時間決不會少過四個小時,其餘的時間念佛。

  聽經跟讀經是相同的,《華嚴經》講到這個地方已經超過三千個小時,真正有心想學的,我們光碟都保存著在,你可以拷貝一套,從頭學起。可是要記住我前面所講的根,務必要用一年的時間,萬緣放下,把你的根培植好,那你就是福德無量。我介紹四樣東西,這就是根本,第一個是《弟子規》。第二個《了凡四訓》,三個月九十天,就用這兩片的連續劇,實際只有兩個小時。你每天最好是全家都學習,用兩個小時,每天重複叫長時薰修,你有九十遍的薰習,能產生一點效果。第三個三個月學《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兩個科目是相同的,但是裡頭有淺深不一樣;換句話說,因果的教育我們要用半年時間來學習。

  《弟子規》學完之後,《弟子規》是三個月,第二個三個月是《了凡四訓》,第三個三個月是《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第四個三個月學《太上感應篇》,一點都不難。一年的時間,世間法的根紮穩了,然後再用三個月的時間去落實十善業道,你就根深蒂固。你要學《華嚴經》,這個根紮穩你再開始學,那個時候你的收穫就是古人講的事半功倍;你要沒有這個根,天天聽《華嚴經》聽三百年也沒用處,你得不到利益,你不會開悟。悟從哪裡開的?悟從清淨心開的。為什麼我這麼肯定說你不能開悟?你心裡面的煩惱習氣太多。基礎教育就是把煩惱習氣淘汰掉,把你染污的心洗乾淨。用《弟子規》洗,用《了凡四訓》洗,用《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洗,用《感應篇》洗,用《十善業道經》,就洗乾淨了。心洗乾淨之後,心就定了,心就生智慧,然後再讀《華嚴》,不一樣,你才真正能聽得懂。否則的話,你只能聽語言,言外之音你聽不到;你讀經,你只能看那些文字,文字以外的義趣你沒有辦法體會,道理就在此地。

  聽經重要,念佛重要,為什麼?聽經是有時間的,時間不會長。譬如以我自己做例子,我每天讀經四個小時,在這邊講經現在兩個小時,六個小時。一天還有十八個小時,除了休息睡眠要佔八個小時,還有十個小時,幹什麼?你要不念佛,這十個小時還是會胡思亂想,還是輪迴心造輪迴業,不能往生。

  黃忠昌居士的往生大概有一個星期了,他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他怎麼成功的?實在講,他自己講得很清楚,他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日夜不間斷。天天反省,天天檢點,天天改過,天天懺悔,他發願三年成就,兩年十個月他就成就了,你看預知時至。那邊同修打電話告訴我,今天他們去撿骨灰,撿到很多舍利。我告訴同學們,舍利撿出來,將來建一個舍利塔,骨灰他們家人帶回去安葬。和我以前所想的,自古以來,《淨土聖賢錄》裡頭所說的,《往生傳》裡面所講的,念佛人接觸到念佛法門,三年到五年往生的很多,不是壽命到了,是他功夫成就了。走得那麼自在、那麼瀟灑,很值得人羨慕,這才真的叫真成就,剛才講超越《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真的幫助一個人成佛了。

  我們再看末後李長者的《論》,也是做這品經的總結。《論》,「已上以世間有此一百四十一種事法」,有這麼多事,實在講這是舉例子。你看「頓翻」,不是漸翻,一接觸,念頭馬上就轉過來,轉為「一百四十一種大願」。大願稱性,就是把日常瑣碎的事情轉變成自己自性裡面的性德,向外流露。「用成十信內修行之心」,這是十信菩薩。「雖是有為之心,能成十住已後五位之內理智大悲之海」,這句話要記住,非常重要。十住以後,這個五位是什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菩薩這五大類,這是基礎。以後入位,我們要記住,入位,現在還沒有入,憑什麼入?就是憑這一百四十一願。你不具足這一百四十一願,你就不能入住。住是什麼?初住菩薩。初住叫發心住,菩提心真的發出來了。

  所以菩提心一發出來,你就是法身菩薩,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換句話說,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了。統統斷掉,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階級?這我們在講席當中跟諸位做很詳細的報告,這四十一個階級,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為什麼說不能說它有?諸位想想,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才有階級,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還有什麼階級?所以你不能說它有。華藏世界是平等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平等世界,你懂得華藏這四十一個位次的意義,你也就懂得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是怎麼回事情,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不能說它無?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就這麼個意思,所以雖然都是法身菩薩,各人習氣不相同,道理在此地。習氣沒法子斷,一定要靠時間慢慢淘汰掉,多長時間?三大阿僧祇劫,習氣就都沒有了;習氣沒有了,這究竟圓滿佛果。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沒有辦法縮短的,這是一定的,無論你在極樂世界也好,在華藏世界也好,都要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它自然斷掉。所以這時候叫無功用道,一切聽其自然,不能加一點點力量在裡頭,你一加就有起心動念,就有分別執著,哪有這個道理?所以這個要曉得。但是決定不影響佛菩薩隨類化身,哪個地方有感,佛菩薩他就有應。遍法界感,遍法界應,神通廣大,不可思議。所以這些無明習氣對他教化眾生,應化的事業,一絲毫都不妨礙。所以這個事情就是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

  那我們要問,往上去一直到等覺菩薩,他修什麼?還是修這一百四十一願。再跟諸位說,還是修《弟子規》,還是修《感應篇》,還是修十善業道,他在十方世界度化眾生,以身作則。你要不相信,你細細去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修什麼?他做什麼?是不是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部都是兌現了弟子規,落實了感應篇,圓滿了十善業道,是不是這樣?一點都沒錯。所以要曉得,基礎原來就是圓滿,你要不在這上奠基礎的話,你叫一無所成。一無所成,雖然學佛,還是在三途六道,你沒有辦法轉你的業力。無法轉業,當然你受業力的主宰,業力把你往哪裡牽引,你就墮到哪裡去。你再想想你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善念多還是惡念多?你的言語造作這種行為,是善行多還是惡行多?自己曉得。如果惡念多過善念,惡行多過善行,三途有分。善念多過惡念,善行多過惡行,人天兩道。所以這個事情,個人前途不要問人,晚上靜下來好好反省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聽經,有基礎那得受用;沒有基礎,跟佛門結個法緣而已,這個要懂,也就是你聽了不能消歸自性,好像吃東西一樣沒消化。消化你才能吸收養分,沒有消化的時候不能吸收;不能吸收有的時候反而成了障礙,跟吃東西一樣,道理相同。吃東西不消化就會生病,聽經不消化也會生病,什麼病?增長所知障。你把經教裡面真正的義趣想錯了、看錯了,為什麼?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斷。用妄想分別,就是用輪迴心去接受佛的佛法,佛法也是輪迴法。於是你才真正能夠曉得,淘汰自己的煩惱習氣是多麼重要,不認真在這下手,你這一生不能成就,也就是你這一生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念佛決定不能往生。深圳黃忠昌居士的往生訊息傳到馬來西亞,傳到印尼,那邊同修非常感動。他的資料不多,現在我們印出來只有六張,這給現在人做個很好的榜樣。

  我們再看李長者下面的文,前面講「入位」重要,要特別重視這兩個字。「入位萬行之海,皆由此一百四十大願勝上緣力之所能成故」。勝是殊勝,上是增上緣,沒有這個不行。「若初發心菩薩,無此之願,所修解脫,皆成聲聞獨覺之行」,這算是你修得不錯,修得很好了。你沒有這個願,沒有這個願就是你沒有悲心,你變成什麼?小乘自利。也算不錯,出了六道輪迴,出不了十法界,這是講你修行修得很好,你不過是這個位次。「設是菩薩,但生淨土,無成佛緣」,這句要重視。這是什麼?心淨則佛土淨。成佛,這個地方講的是究竟佛果,你成不了究竟佛果,所以說無成佛緣。「為此教中發心菩薩」,正是為了這個緣故,《華嚴》教中的發心菩薩,你看跟其他的發心菩薩不一樣。「畢竟達此有為,成其理智如也」,這就是勸導我們,我們要懂得怎樣修行。所以,聽經是在我們現前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聽經要天天聽,不能間斷,縱然我或者有事情離開幾天,也不能中斷,聽前面的,溫故而知新。一天不聽經就胡思亂想,就往下墮落,所以聽經、念佛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要想證究竟的佛果,總是離不開《華嚴》,為什麼?《華嚴經》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這是位了不起的大德,雖然是在家居士,通宗通教,那是再來人。貴族出身,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要用現在的話來講是國防部長。他家庭環境好,十幾歲就考中進士,一生不做官,去學佛,變成佛門的大德。你看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個話最初是他說的,真的沒錯。《華嚴經》最後歸到哪裡?歸到《無量壽經》。隋唐人雖然沒有說得這麼明白,但是隋唐時代這早了,那些研究經教的人說《華嚴》、《法華》是《無量壽經》的引導,這個話說得也了不起。也就是說,《華嚴》跟《法華》引導你到無量壽,無量壽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說得比較含蓄。彭際清說得乾脆,《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

  所以我在早年曾經講過一次《華嚴經》,沒有這麼詳細,也講了很長的時間,只講到一半。以後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那大本《華嚴》太囉嗦了,我就把它放棄,專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講了十遍。為什麼這次又來講這部經?韓館長啟請的。這十年了,十年前她往生之前,在病床上三次要求我,希望把《華嚴經》從頭到尾講一遍,保留錄相帶留給後人做參考。我答應了她,她真的就走了。我說話不能不算話,所以才把其他經都放下,專心講《華嚴》。我還是希望將來我們的設備、環境能好一點,我還是希望一天恢復講四個小時,我希望達到這個標準。我每天讀經四個小時,講經四個小時,萬緣放下,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靈性,比什麼都重要。在不讀經、不講經的時候,心裡面默念佛號,比什麼都快樂,這一生沒有空過。尤其是晚年,時間更寶貴,年輕人不覺得,晚年這個警覺心非常之高。

  所以,同學們千萬要記住,要發心,不能不求生淨土。不求生淨土那你真的錯了,你這一生白來了,你這一生空過了。要真正求生淨土,保證自己能往生,黃忠昌居士是最好的榜樣。你看他是怎麼修的?他是怎麼樣發心的?他是怎麼樣天天修懺悔的?天天修懺悔,就跟古人用功過格沒有兩樣。他雖然沒有功過格,他每天把懺悔的東西自己都寫出來,寫得很多。現在也不太好整理,但是還是要把它整理出來,都是寫在碎紙片上。我一看那個資料,恐怕有二、三百張,都是小紙片。將來有同學發心把它整理出來印成書給念佛人做參考,確實是莫大的鼓勵,能夠堅定學佛人的信心、願心,可以說三年決定成就。

  真正成就了,你不願意往生也可以,為什麼?生死自在。你說我在這個世界上再多住幾年,行,一點都不妨礙,什麼時候去可以隨意,真的沒有生死。不過到那個時候,你願不願意住這個世間不是你的業力,是你的願力。願力,肯定你會觀察這個世間有沒有緣。佛菩薩住世是緣,跟眾生的緣,眾生的緣是怎麼說法?聽不聽你教誨?聽你教誨就有緣,有緣你就得幫助他。不聽,不相信你,不喜歡聽,那你就走了。走了也是教化眾生,你這種瀟灑,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給人家看了,人家就相信了。

  所以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生是教化眾生,示現滅度還是教化眾生,沒有一樁事情是空過的;也就是說出生、死亡都是給眾生做最佳的榜樣,給眾生啟發,讓眾生去反思。又何況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是社會大眾的榜樣,如其不然就不是菩薩,那是假的,就不是真的。真菩薩用心,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必定跟這一百四十一願相應;如果跟一百四十一願不相應,你就說他是假菩薩。這個話不是你我說的,佛在經上說的,說得這麼肯定。所以我們這口氣還沒斷,還在這個世間,一定要記住持戒。持戒特別要懂得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學《了凡四訓》、學《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學《十善業道經》。在現前我們的階段,如果不把這個根紮牢,也是假菩薩,也是玩假的,不是玩真的。玩假的,六道出不去,念佛不能往生,這個要懂。

  那你要是問,黃忠昌做到了沒有?我講的這些東西他做到沒有?他沒學過,他全做到了。為什麼知道他全做到?他這兩年十個月念佛的時候止語,你看他有一篇文章,講什麼?講止語的利益、功德,你就知道。止語,不說話。止語到一段時間的時候,對外面所有一切東西都不在意,人家也不會跟你講話。真正做到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日常生活當中完全是隨緣,沒有任何挑剔,什麼都好。自己一天到晚痴痴呆呆,好像是個沒有用的人,沒有作為的人,貢高我慢的習氣全沒有了。對任何一個人能起恭敬心,他體會到六祖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止語到一定的程度達到這個境界。「淨行品」裡面,我就不曉得他相不相應,大概是很困難。但是前面我給你講的基本的這三門功課他做到,這是他必生淨土所具備的條件,這個東西不學行嗎?

  只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守住不說話,三年不說話,他心定的。他的願力很強,念念求生淨土,念力太強了,所以他能把這個世間捨得那麼乾淨。所以世緣不放下,那就像繩索一樣,你想走,走不了,綑綁住你。經上常講,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要把這五條根斬斷,你才能超越;有一條拉住你,你走不了,何況五條還得了嗎?他能把這個根斬斷,所以能自在往生。走之前,到這個地方來禮拜、來謝恩,都是做出榜樣給大家看的。他來禮拜、來感恩,不是他肉身來,這大家見不到,鬼神見到。來了之後,回去才斷氣往生的,不但度了很多人,而且度了更多的鬼神。我們同學要認真努力。今天這品經我們就講到這裡圓滿,下面就是要講勝妙功德了。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5:55:02)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5:55: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13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