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575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七五卷)  2006/6/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7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最後一段,第十段第二首看起:

  【以時寢息。當願眾生。身得安隱。心無動亂。】

  這是講睡眠的時候。一個人身心健康,心是主宰,心要真誠、要清淨,身是指肉體,身、心這兩方面,心要靜,身要動。身是個物質,也就像一部機器一樣,凡是物質,我們知道都需要保養。如果善於保養,它使用的時間就長,我們一般人講正常的壽命;如果不善於保養,任意糟蹋,它的壽命就會縮短。人確實是有正常的壽命,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娑婆世界人壽最長的時候是八萬四千歲,最長的時候。八萬四千歲之後,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十歲是人壽命最短的時候,減到十歲。從十歲,以後一百年又加一歲,這樣再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增一減,佛法稱為一個小劫。佛家講大的時間單位是用劫講的,劫有大劫、有中劫、有小劫。這一增一減是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

  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這個劫的名字叫賢劫。為什麼叫賢劫?佛降生在這個劫很多,所謂千佛出世,稱為賢劫,賢劫是講的大劫。在我們這個小劫裡面,釋迦牟尼佛應化是在減劫,就是壽命一直往下降,在減的時候,不是在增的時候。佛那個時候,人的壽命是一百歲,就是正常的壽命是一百歲,也有超過的,也有不到的。超過的是什麼?那是修得的;不到的,那是他自己不懂得保養,或者是造作惡業虧折了。

  從佛到現在,中國的記載,今年好像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三千零三十三年。換句話說,三千年,一百年減一歲,就減掉三十歲,現在正常的壽命應該是七十歲。古人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們看中國歷史,真的自古以來,能活到七十歲的確實不是多數。超過七十歲的,那是你很懂得保養,這個機器七十歲就應該淘汰了,你還能繼續用一段時期。甚至現在還有一百歲的,一百歲,你就多用了三十年;如果超過一百歲,那你可能多用了四十年、五十年,很難得了,那一定是很善於保養。我們今天正好講到『以時寢息』,使我們想到世尊當年在世,僧團作息時間是有一定的。

  古印度把一晝夜分為六個時辰,經上常講的六時,六時是一晝夜。我們中國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西方人把一晝夜分為二十四個時辰,所以我們中國人稱它作「小時」,它比我們小,我們一個時辰是它二個小時。可是印度的時比我們大,中國的二個時辰是印度的一時。它白天三個時辰,叫初日分(日是太陽)、中日分、後日分,白天是這樣分法;晚上也是,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

  佛給弟子們規定作息時間,晚上睡覺是中夜,諸位曉得,它的一時就是現在的四個小時。中夜是什麼時候?晚上十點鐘到二點鐘,這是中夜;換句話說,十點鐘睡覺,二點鐘就要起來了。從前人心地清淨,煩惱輕,一天四個小時睡眠夠了。現在的人不行,現在人煩惱重,四個小時怕他的體力恢復不過來,這個要知道。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所以作息時間要自己懂得調理。

  我在早年,我沒有出家之前,在台灣埔里跟懺雲法師住茅蓬,住過五個半月。茅蓬很小,只有五小間,面積不大,非常簡陋,真正是茅蓬。上面蓋的是茅草,牆用竹籬笆編的,裡外抹一層水泥,非常簡陋。總共隔了五間,當中一間就作佛堂,佛堂沒有我這個攝影棚大,你就知道,房間比佛堂稍微要小一點。只有五個人住,三個法師,一個人住一間,我跟朱鏡宙老居士,我們兩個在家人住一間。

  茅蓬裡面的作息時間,因為茅蓬沒有電燈,在山上水電都沒有。以後還算不錯,我上山的時候還算不錯,山上有泉水。我們用竹子,把竹子裡面的節打通,一根一根接下來,在山上泉水那個地方就一直引下來。所以我們有泉水,就不要挑水,水可以引下來用。可是沒有燈,所以晚上睡覺的時間是八點鐘,晚上做晚課是點一支蠟燭,小蠟燭。八點鐘睡覺,二點鐘起床。二點鐘起床,我們盥洗之後就做早課,早課懺雲法師沒有規定共同的功課,早課是各人做各人的。因為沒有燈,所以早課大家都是拜佛,我那時候是拜三百拜,大概是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拜完佛之後,我在山上照顧這些老人,就要準備早餐。所以我們的誦經、讀誦都在白天,白天才有陽光,就是盡量的節省。晚上晚課也是拜三百拜佛,中午吃過午飯之後,拜二百拜,每天拜八百拜。

  山上也沒有路,所以去的人很少,確實是個很清靜的環境。住了半年,身心清淨。懺雲法師就養成這個習慣,確實早睡早起。佛給我們規定是十點到二點,我們現在體力不如當時那些人,福報也不夠,說老實話,智慧也不夠。所以我們休息的時間還是六個小時,八點到二點,提早了二個小時,對身體健康有絕對的好處。

  中國古人,你只要看到百歲以上的老人,不管他用什麼方法保健,但是決定有一項是共同的,那就是早睡早起。他說得很有道理,人需要陽氣,就是需要太陽,陽光。九點鐘太陽睡覺了,你也應該睡覺;三點鐘太陽起身,你也要起身。你的睡眠能夠跟著太陽,絕對是健康的。所以我想了想這個有道理,我就想到當年我跟懺雲法師住茅蓬。懺雲法師現在還在,他年輕的時候身體並不好,活這麼久,他大我一輪,今年是九十二歲,這是我們一般人都沒有預料到的,他有這麼高壽。我想長壽第一個因素,應該就是他一生都保持著早睡早起,晚上八點鐘睡覺,早晨二點鐘起來。這是一般長壽的人,有個共同睡眠的規矩,絕對是早睡早起的。

  人能夠跟著太陽走,才有精神,才有體力。所以早晨起來的時候,精神飽滿,輕鬆愉快,你有足夠的時間。所有的事情在早晨處理,好!有些人工作的習慣在晚上,到半夜都不睡覺,這個對於身體傷害非常之大。為什麼?你的陽氣耗盡了,所以到第二天早晨爬不起來。渾身無力,四肢僵硬,那都是你的陽氣消耗了,你沒有好好的補充。他講到中國傳統所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要盡量吸收陽氣,秋天你才能夠收歛,冬天你才有儲藏,到春天的時候,你的陽氣才飽滿。如果統統耗盡,你冬天藏什麼?所以你的身體不好,你的身體多病,原因在此地。如果能跟著太陽走,你可以減少很多疾病,精神飽滿,體力健壯。

  養身,他說對身體最傷害的,傷害得最嚴重的,是發脾氣。所以我們懂得,脾氣大的人,不能跟他計較,為什麼?他決定有病,他身體不好,總得要讓一點,他心裡煩躁,他不正常。所以心平氣和也是養身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你永遠保持心平氣和,永遠保持著快樂。儒跟佛都這麼說法,佛家常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都是養身之道。

  怎麼樣跟人相處,處得融洽?佛菩薩、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不見世間過」,你才能永遠保持心情愉快。要怎樣真正做到不見世間過?《金剛經》上的四句話,「無我相、無人相」,無我相,你的傲慢心就沒有了;無人相,人相都沒有,哪來的過失!人有什麼過?理上要透;「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佛法裡的修行人懂得,知道這些道理,跟任何人相處,隨緣而不攀緣,沒有得失,沒有好惡;你有喜歡這個、討厭那個,你會有煩惱。一定要知道,自性裡頭沒有煩惱,所以你生煩惱是不正常,你是違逆自性,你不是順著自性。你能夠隨順自性,對自己來講隨順自性,對環境來講隨順自然,這個人決定健康。

  所以睡眠有時候,工作也有一定的時候,處事待人接物有時節因緣,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的規律,不能不講究。生活規律是健康之道,我們不能不重視。所以睡覺的時候,引發菩薩的大願,『當願眾生,身得安隱,心無動亂』,身心都安,心裡頭要萬緣放下。體力的消耗,能量的消耗,大部分(這個大部分應該是在百分之九十幾,真是大部分)消耗在妄想。所以古時候,世尊當年在世,一天吃一餐就夠了,為什麼?心地清淨,能量消耗少,所以他每天補充的食物就是能量的補充,他不需要很多,他就夠了。

  阿羅漢定功深,他消耗的能量就更少。我們在經上讀到的,阿羅漢七天吃一餐,他到外面去化緣,一個星期去化一次,托缽。辟支佛的定功就更深,煩惱習氣都斷了,辟支佛是半個月吃一次,他就夠了。佛菩薩不一定,為什麼?他是教化眾生,他是示現的。他沒有煩惱,他沒有習氣,不像眾生這業報身;他是乘願再來的,是願力應化來的,所以他的身自在。他的喜怒哀樂是表演的,全是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這個我們要知道,跟我們世間人、跟六道凡夫不可一概而論,「身得安隱」。

  從前修行人,躺下來睡覺的時間不多,很少,一般的睡眠都是打坐,我們現在稱之為「不倒單」,身體不躺下來。可是佛對於一般初學的凡夫,並不是嚴格的要求,只要求睡眠時右脅而臥,這是佛對弟子的要求。可不能貪睡,這個要懂得。睡眠屬於五蓋之一,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睡眠是讓整個身體休息,恢復能量,明天才有精神、有體力工作。這個機器使用一個時間,一定要好好的讓它休息,讓它保養。但是休息的時間不能太長,太長就產生副作用。它跟現在的機器是同一個道理,機器需要適當的時間休息、保養,但是長年不用,它就生銹了,就壞掉了。所以你一定要懂得養身之道,懂得睡眠、工作、飲食、起居。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心無動亂」,這一句非常重要,身體健康,心是主宰。「動亂」就是煩惱、憂慮、牽掛,這個東西要是多的話,身體怎樣保養,對於健康的效果都會打折扣。所以修行實在講,頭一個就是修心。心,修行的標準就是佛教導我們的菩提心,發菩提心。我們菩提心發不出來,知道,發不出來,先學習,學習就是做修心的功夫。我們的心依十善業做標準就行了,十善業裡面的意業,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慢疑這是煩惱,根本煩惱,只要有這個東西,你的心就晝夜不停的在動亂,睡覺還做惡夢。怎麼修法?放下!沒有別的,憂慮放下,牽掛放下,煩惱放下,習氣放下,依教修行!我們學佛,佛是我們的榜樣,你看看佛有哪一樣沒放下,連身都放下了。身怎麼放下?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看是不是放下了?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提醒同學,放下身心世界,不能有絲毫的貪戀,你有貪戀,念佛不能往生,你還沒放下。

  黃忠昌居士的往生已經傳遍南洋了。今天早晨新加坡、印尼同修打電話來,他們聽到之後,讚歎、羨慕,說這個資料可不可以流通?他們要大量流通。好!感動很多人,這就是度人。黃忠昌生前沒有跟人家講經說法,沒有勸人念佛,他這麼自在預知時至往生,二年十個月的時間,他成功了。你看看他的發願文,你看看他天天懺悔,這份資料很多,還沒有整理出來,恐怕至少要費半年的時間才整理出來,將來可以印出來。每天懺悔,他都寫在小紙片上,就像古人的功過格一樣,每天要反省,每天檢點,改過自新,懺除業障!一心一意只求往生淨土,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就說明《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那麼多念佛往生的人,為什麼只三年到五年的時間都成功、都成就了,這個道理我們看到了,這是個典型、是個榜樣。

  人生一場夢,世界虛幻無真實,你貪戀,錯了,你把它認為是真的,也錯了。我們在講席裡頭時常勸導同學,你有福報,有福報就有受用。沒有福報,貧窮潦倒,衣食不全,他還想什麼?即使有福報,你要覺悟,不能有絲毫貪戀的心,不能有絲毫留戀的心。你有這種念頭,這個念頭就是輪迴心,那你所作所為都是輪迴業,念佛不能往生。諸位要曉得,念佛是大乘教,出世法;修大乘、修出世法,對這個世間留戀,這是自相矛盾。你為什麼不能往生?你為什麼沒有感應?這就知道了,不用再問別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日常當中,起心動念,你有這個緣,跟眾生有緣,就跟佛菩薩一樣,起心動念要度眾生,不要忘記眾生無邊誓願度。用什麼方法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我斷煩惱就是度眾生;學法門、成佛道都是度眾生,為度眾生。我今天這樣做,眾生都看到,都受感動了。黃忠昌居士往生感動多少人,多少人因此而真信,向他學習,真幹了,那是他度的。

  如果不是萬緣放下,身心就不安,為什麼?你有牽掛,你有憂慮,那就帶給你許多的煩惱,你心怎麼能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清淨心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真誠、清淨才有感應。為什麼別人能做到,我做不到,為什麼?你能夠常常想,慚愧心就能夠生起來,懺悔心能生起來,一生就能成就。

  所以學佛,如果對於經教未能通達,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我們一般講國文的水平,跟半個世紀以前人比,真的是一落千丈。佛經是用變體文寫的,什麼叫變體?變是變化的變,就是當時的白話文。這個經是唐朝時候翻譯的,你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跟它比,它就淺太多了。翻譯為什麼用這種文體來翻譯?便於宣傳。總是希望翻出來的能夠讓一般人很容易都能看懂,他才能得益,這翻得好!可是就是這樣淺的,它還是屬於文言,我們現在人拿到經本就感到很困難。

  再說現在,推行簡體字的運動,多了一重的困難。讀古書、讀佛經、讀道教的經,儒釋道三教的經典最好還是讀正體文。我不叫繁體,因為在中國書法裡頭沒有繁體。中國最早的時候,有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正楷。我們現在一般的字是用正楷,正楷就是正體,楷體,這是自古以來我們用的名詞術語。簡體字有,古時候就有,簡體字是方便你自己,像家裡面記帳,不是正式的文書,可以用。正式文書不能用簡體,為什麼?簡體不恭敬。中國人注重敬意,對人也要尊敬,所以字都是工工整整,不能夠潦草,潦草是不恭敬的。草書是藝術,也有一定場合當中使用,正式文書裡面都不使用。從前官府對人民的這些告示,布告的告示,都是工工整整工楷寫出來的。為什麼?對人民的尊敬。不但不能用草書,行書都不可以用。行書在一般書信,大概都是對平輩、對晚輩;如果對長輩,就要用楷書,不可以用行書。同輩當中有地位高的,特別尊重的人,統統都是用楷書。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的確是很令人痛心。你看我們每個星期五解答問題,同學們提問寫的字,原子筆寫的,寫得都很潦草。可是我們知道,現在人就是這樣,我們恭恭敬敬的解答。如果在從前,這樣隨隨便便寫的,老師不答。為什麼不答?沒有恭敬心,不是對老師的恭敬,是對你自己求學的敬意。敬業!我對這樁事情尊重就是恭敬,我重視,那就要恭恭敬敬的學,所謂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寫的字這麼潦草、這樣隨便,一點恭敬心都沒有,老師教你,你也聽不進去,是這個道理。決定不是老師傲慢,老師教學看人,他這個人是不是尊重他自己?敬自己就會敬人,敬人就會敬自己。教你多少?怎樣教你?都要看對方實際上的狀況,你所表現的。

  我說過,我現在是個願望,這個願望能不能兌現還要看福報。我希望將來教十個學生,馬上就有人來跟我報名,我能不能收?不能。為什麼?我要教學生,報名不是向我報,要通過考試。為什麼?你才對得起天下人,否則的話對不起人,要經過考試。廬江招收三十個種子老師,也是學十年,採取報名制,將近四百多人報名,只取三十名。第一次篩選大概是有五、六十個人,然後面試,面試的時候再淘汰,最後收三十個人,不是那麼隨便的。我自己不能做主,要看緣分。學校是別人辦的,不是我辦的,所以學生是他們送來,大概都是精挑細選,有真正的德行,有真正教學的成就。如果你沒有成就,人就太多了。你要有教學、要有弘法的成績,得到大家的讚歎,我們幫助你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所以你要是沒有基礎的話,就沒法子了。我年歲也大了,不是年輕,我還能夠教幾年?這個諸位一定要了解。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最後一首偈,就是一百四十一首:

  【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清涼大師在『一切智覺』這一句有註解,我們把它念一遍,「一切智覺者,非唯三世齊明,抑亦十方洞曉,一日始終既爾,餘時類然」。註得雖然不多,說得很清楚。菩薩在家的多,出家的菩薩沒有在家多。所以這一百四十一願,第一願頭一句就是「菩薩在家」,這個我們都讀過了,「知家性空,免其逼迫」,一直到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所以睡覺醒過來之後,第二天了,菩薩發願,『一切智覺,周顧十方』,這個意思就是智覺遍法界虛空界。清涼大師說得好,「非唯三世齊明」,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位想想看,如果要不是「具神足力,所行無礙」,跟上面我們讀到的,「身得安隱,心無動亂」,怎麼可能有這樣的能力!由此可知,這是真菩薩,不是假的。所以三世齊明,十方洞曉,我們常講「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他的智覺都能夠明達、都能夠洞曉,一天是這樣,天天都是這樣的。

  我們知道人沒有生死,菩薩當然更沒有生死,這是我們學佛第一個要覺悟的,正知正見。生死是怎麼回事情?捨身受身就像換一件衣服一樣,靈性不滅。菩薩在覺位,凡夫在迷位,迷覺雖然不一樣,靈性不變。因此,佛菩薩教化眾生,幫助眾生,幫什麼?無非是幫助他轉迷為悟,這就是諸佛菩薩他們的工作、他們的事業,佛家用的詞句簡單,叫「佛事」。可是現在這個佛事被人家錯會意思了,什麼叫佛事?為死人做超度叫佛事,做什麼法會叫佛事,其實不是的。佛事這兩個字是出在經典上,它的本義是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所謂是轉迷為悟、轉凡成聖、轉惡為善,這是佛事。

  你看看哪一個佛菩薩不教眾生,佛家講教化,教是事、是方法,化是目標。教了之後他就轉變,他就起變化,起變化就是成績看到了。菩薩自己應化在十法界,教化眾生,淘汰他的無明習氣。無明習氣要讓時間去淘汰,可是這個時間也不能空過,也不能說坐在那裡等著它,慢慢的無明消了再說,不是。前面說過,無明並不礙事,絕不礙他在十法界示現,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無明不妨礙感應,所以他的現身說法得大自在!這個大自在到下一品經裡面還要說到。

  由此可知,我們學佛的目標是什麼?諸位要曉得,只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在經典上一般的講法就是成佛,我要證得無上菩提,就這麼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才是正確的,決定不求人天福報。如果心裡面還想求人天福報,你這個目標就達不到,為什麼?你還要繼續不斷搞六道輪迴,離不開六道。離不開六道,那你就得好好想想,你來生能不能得人天身?六道輪迴是業力牽引,並沒有別人限制你,是業力牽引,你有人天的業力嗎?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來生要得人身,佛弟子是中品十善、三皈五戒,這你能得人身。不是佛弟子,還是中品十善,要加上倫常道德,才能得人身。倫常道德在什麼地方?最簡單的,也最具體的,就是弟子規。可不能小看弟子規,弟子規加上十善業道,你來生不失人身,你貪戀這個世間,你就修這個法,這是因,修這個因你就會得這個果報。

  如果要生天,上品十善;也就是說,我們用十善業道,學習十善業道打分數來說,九十分以上的是上品,七十分以上的是中品,不到七十分的,下品。下品在哪裡?修羅、羅剎、魔王。魔王有福報,要不然他成不了魔王,甚至魔子魔孫都修了一點善。為什麼會墮落?心行不正,就是裡面雜著有不善業,貪、瞋、痴、慢、疑、惡見,摻著這些東西。各個人得果報不相同,這個不能不知道。

  在所有一切法裡頭,最真實、最殊勝就是淨土。佛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多少菩薩希求這個法門而不可得,沒有這個緣。這就是常說的,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個人無始劫來跟淨土沒有緣。我們今天利用現代科學的方法,衛星電視、網際網路來宣揚淨土法門。我們這個地球上現在居民,其他的不算,人道將近七十億,有沒有一半的人數,在一生當中聽到一聲阿彌陀佛,看到一次阿彌陀佛的像?沒有!沒有就是與淨土沒有緣。他看到別的佛像,釋迦牟尼佛像、菩薩形像,沒有聽到過西方三聖的名號,不知道有極樂世界的人太多了。

  我們有意思、有願望把《大藏經》送給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地區,我們的願。真正有緣,接上頭了,他們也歡喜要的,才只二十多個國家,還不到三十個。因為有很多國家沒有佛教,許多小國,像非洲、太平洋那邊有些島國,很多小國,沒有佛教的。我們訊息給他,我們現在的經文是中文本的,他也看不懂,他也沒辦法找人翻譯。所以你就曉得,得人身是很難,得人身再能聞佛法,難上之難;聞佛法能夠遇到淨土法門,重重淘汰,到最後沒剩幾個!你才曉得這個法門之可貴,不容易遇到。遇到這個法門,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福德,你這一生又遇到了。遇到就是你有機會往生,問題就是你能不能把這個機會掌握到、抓住。

  前二天還有同修告訴我,印光大師的教導,他們已經真正得受用,那就是小道場。他們同修幾個人?大概十個人的樣子,印光大師定的是二十個人,他們十個人。在山裡面,也是建了幾間房子,房子建得很好,也在澳洲,在山上,人跡不到,沒人去的地方,在那邊念佛修行。十個人住,大家自動的都不說話,也沒有人叫止語,沒有一個人說話,非常安靜,這個福報可就大了,每天聽四個小時經,聽光碟。我跟他們建議,一部經就夠了,不要打閒岔。聽《無量壽經》,一遍聽完了,從頭再來,你的心是定的。一句佛號念到底,二六時中能保持著不間斷,能保持著沒有妄想,才起個念頭,阿彌陀佛,把這個妄想打掉。妄想不管是善是不善,都不要去理它,只要有念起來,阿彌陀佛,念頭馬上歸到阿彌陀佛。在這個地方修行,十個人修,十個人去!到極樂世界就成就十尊菩薩,這功德不得了!

  所以說到這個地方,諸位要曉得,自己有這個福報,這是真正福報。能夠什麼都放下,生活有人供養,不要自己操心,一天到晚念佛,大福報!這個福報世間沒有幾個人有,護法的人功德不可思議。這個道場是私人的,也是我們佛門弟子,他自己有工作。買了這塊土地,土地也不小,合中國的算法大概將近一千畝。自己在那裡蓋了個念佛堂,可以供養二十個人,自己發心!你能成就這麼多人往生,到你臨命終時,只要你真正發願求生淨土,我相信你會得佛菩薩加持,佛菩薩會幫助你,大慈菩薩那個偈文就是保證書。這個人就是真正會修福,因為他的環境還不錯,供養二十個人的生活費用沒問題。他也不化緣,自己一個人做功德主,請了兩個人在山上專門做廚房燒飯,供養念佛的人。如果像黃忠昌這樣的發願、這樣的懺悔,我相信三年肯定成就。因為黃忠昌的修學環境比不上那裡,那個地方才真正清靜,人跡不到,沒有人去。

  我們澳洲學院的同學最近打電話給我,也買了二塊地,在山裡面,面積也很大,合中國也差不多是一千多畝。告訴我,他們準備在那裡用蒙古包,這也很特別,比蓋房子更方便。我就先告訴他們,他們問我要多少個,我說你先試試看,先做二十個好了。大概一個蒙古包可以住四個人,四個人是一眾。我說我們可以先買二十個蒙古包,在那邊把它架起來,架十個。好好的保養,蒙古包使用應該差不多五年,使用五年沒有問題。認真念佛,五年就往生了,就成就了。所以在這塊土地上,我們只要建一個佛堂,建一個廚房、餐廳,那就很方便,不需要建寮房,寮房都住蒙古包。聽說現在的蒙古包也很考究,蒙古包裡面還有衛生設備,這很難得。真正有大福報!我說學院也不錯,學院做功德主,真正念佛人都可以接受。不過在澳洲居住限制很嚴,通常一般觀光旅遊進去,移民局只給你三個月,三個月一定要出境,那邊居留很不容易拿到。當然對澳洲有永久居留身分的同修們,那是很大的方便。這是順便跟諸位提一提,弘護要密切的配合,無量功德!特別是在這個時代。

  菩薩,從這首偈來看,這首是總結,結得好,念念不忘眾生,念念不忘提升自己的靈性。每天都在反省、都在檢點、都在改過、都在懺悔,他才不斷向上提升。成績是什麼?煩惱天天輕,智慧天天長,自行化他。自行就是化他,化他一定在自行,它是一不是二。在深山上,自己修行念佛,怎麼化他?你肉眼所看不到的眾生很多,他看得到你,你看不到他。你修行如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隨順佛陀的教誨,佛菩薩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一切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受教,你的樣子就是他的模範。所以你自己一個人修行,不知不覺就影響很多眾生,怎麼說不是化他?

  我們一個人,儒家講「慎獨」,獨自一個都要很慎重,都要很如法,都不能夠隨便。為什麼?有鬼神,中國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不要以為沒人看見。人沒有看見,鬼神看見了,周邊人不多,鬼神多。所以起心動念,一舉一動,都得規規矩矩,不違背戒律,這一定要知道。戒是佛身,律是佛的行為,禪是佛心,教是佛的言語,這樣子才真正是念念相應,古德所謂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自己得感應,也影響周邊許多的眾生,這才是「一切智覺,周顧十方」。十方裡面就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這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你要把這一句做到,後面三句一定小心謹慎努力去做,斷煩惱、學法門。

  我們今天學法門,法門只有一個,這也是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學教、學法,貴精不貴多。佛的經論很多,你只要學一門,要精,精就能通,通是貫通。一經通,能貫通一切經,這是古德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通,一切法門都通。佛菩薩、祖師大德為了教學的方便,往往標榜一門,其實他樣樣都通,沒有一樣不通的。迦葉尊者標榜禪,他不通教嗎?他不持戒嗎?樣樣都通,沒有一樣不通。他為了要接引這一種根性的人,所以用這個方法來標榜。阿難標榜的是教,多聞第一,難道他不懂禪,他不懂密?都通!沒有一樣不通。你要不通,是個殘廢的人,怎麼是殘廢?你不完全。剛才我們說過,戒是佛身,迦葉尊者不持戒嗎?律是佛行,禪是佛心,教是佛言,四個都具足,這是個好人,健康的人。如果只有三個,少一個,殘廢;有一個,少三個,那不成話,哪有這個道理!所以諸位一定要懂得,一個法門得到了,門門都得到。

  我們初學,經選一個,戒律是一定要守,為什麼?你沒有戒,你的業障消不了,你的習氣改不了,你的心定不下來,因戒得定。所以在山上念佛,依照山上規定的作息時間去做,那就叫持戒;止語,修清淨心,那就是禪;每天還有幾個小時聽經,這是教;一句彌陀,專求淨土,「佛道無上誓願成」。

  所以佛法裡頭任何一門,都是貫通一切法門。最怕的是什麼?最怕你學得太雜,學得太多,那是一樣都不通,一樣都不通就全不通,這是學錯了。真正好老師決定不會這樣教你的,好老師,你再好的根機,也都是教你一門深入。你好的根機是你悟得快,就是很少的時間你就會通達;根機差一點的,需要時間長。可不能搞多,可不能搞雜,一多一雜就亂了,你什麼都得不到。從前說這個方法,相信的人多;現在給人家介紹這個方法,沒有人相信。為什麼?整個社會風氣改了、變了。現在人崇尚科技,實際上科技也是講求一門深入,但是他初學的時候基礎課程很多。雖然是一門深入,他妄想分別執著去不掉,所以怎麼說都叫世間法,這個不能不知道。世法不能貫通一切法,他學一門,那一門是他的專長,另外一門那就是所謂隔行如隔山,道理在此地。

  清涼大師後面這一句註解,我們要特別留意,「一日始終既爾」。這一天從早到晚,你看看一百四十一願裡面講的是一天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也就是一天的生活、工作,遇見的一切人事,你用什麼心。一百四十一願看到菩薩用心,我們是不是這樣用心?我們要不是這樣用心,就不是學《華嚴》的,不是學大乘的;學大乘、學《華嚴》一定要如是用心。

  現代佛法衰了,我們非常痛心,佛法衰,沒有大師出現!無論是哪個宗派,像古時候這些祖師大德,一個都沒有。學佛的人沒有榜樣、沒有模範,不知道從哪裡學起。我的老師非常清楚,對我們這些學生很愛護,特別為我們介紹一個榜樣,印光大師,距離我們近。但是也已經往生了,不在世了,怎樣親近他?印光大師《文鈔》在世,你常常讀,依教奉行,你就是印祖的學生。一心專修淨宗,絕對不會錯誤。依靠一個人,這真正靠得住。我們今天學《華嚴》,我們依靠誰?我們現在《華嚴》是依靠兩個人,清涼大師的《疏鈔》,及李長者的《合論》。我們採取的課本是《疏論纂要》,《纂要》是乾隆年間道霈禪師,福州鼓山湧泉寺的方丈。這是非常難得的一個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德,把《疏鈔》跟《合論》會合起來,我們採取這個本子。繁雜的部分他都刪掉了,便利初學。

  學習最重要的,古大德講的「隨文入觀」,我們才得真正受用,就是要入他的境界,得真受用。不入他的境界,要努力,不入他的境界,那你現在聽講或者是讀誦、學習,跟《華嚴》結個法緣而已。為什麼?你現前不得受用。如果得受用了,確實我們的思想改變,見解改變,生活改變,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統統都改變了,這得受用。這叫什麼?叫變化氣質,學了之後真的產生變化。

  從這裡你就了解,這品經「淨行品」著重在行,清淨行。你要能把這一百四十一願都兌現,統統做到,你就像個菩薩了。你現在就學他,學的時候你還做不出來,你做的不像,什麼原因?你沒有戒律的底子,你就曉得重要。最低限度,菩薩戒、沙彌律儀,比丘戒我不說,三皈五戒、十善業道,還得要加上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或者是《文昌帝君陰騭文》。你有這個基礎,你再學這一百四十一願就有點像了。每一願都能落實,真像個菩薩。果然如是,你上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下跟一切人天善神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

  剛才講過,自行即是化他,化他是真正靠自行。經不是講的,它不是玄學。《華嚴經》特別標榜普賢菩薩為長子,文殊為庶男,叫老二。文殊表慧,普賢表行,就知道這部經最重要的是要落實在行,解是在其次。當然解行決定是相應,你不解怎麼能行!可是有很多解了他不行,這樣特別強調解了就要行,解一分行一分,解二分行二分。這個經書你天天讀,遍遍不一樣,這才有法喜充滿!遍遍不一樣,就是說你天天都起變化,用我們現在一般說法,你天天都有進步,怎麼會不喜歡!天天有悟處,好像天天有收穫,新的東西發現了。然後你才真正體會到,你對於佛、對於法起真正無上的恭敬心,為什麼?才了解原來字字句句真的是含無量義!一天比一天多看到一點,一年比一年多一些,所以歡喜心不會退轉,永遠在增上。

  歡喜心我們用現在一般的話來說,是養身第一個祕訣。我們中國古人常講「人逢喜事精神爽」,你歡喜,你的精神好,你很快樂,身心健康。縱然是個身體,你不懂得,沒有按照一般健康原則去保養,你的心理健康也行,這是最難得到的。常生歡喜心,沒有貪瞋痴,貪瞋痴叫三毒煩惱,貪瞋痴慢疑你統統都斷掉了。順境善緣沒有貪戀,逆境惡緣沒有瞋恚,世出世間法了了分明。前面講「一切智覺」,沒有愚痴、沒有懷疑、沒有貢高我慢,你多自在,你的身心怎麼會不健康!這個只有大乘教裡面才有,沒有到這個境界,要注意到身心的保健;到這個時候,那已經是超越了,那完全不一樣。好,這一品明天可以圓滿,後面長行文沒多少了。今天我們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5:54:56)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5:54: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13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