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六一卷) 2006/6/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6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第七大段第九首看起:
【若見空缽。當願眾生。其心清淨。空無煩惱。】
托缽沒有人供養就是『空缽』,這種事情應該說也常有,並不希奇。托滿缽有時候也有,滿缽有時候在一家托到的,有時候在好幾家托到的。我們知道當時出家人一天只吃一餐飯,如果這一缽是空缽,這一天就沒得吃了。一天不吃飯,生不生煩惱?不生煩惱,看菩薩的願就知道,何況在一個僧團。僧團托空缽沒關係,回去別人有托得多的會分給你。但是小廟,像現在的泰國、緬甸、斯里蘭卡還是行托缽的制度,小廟人不多,你出去托缽,真的今天托個空缽,確實這一天就沒東西吃了。何況小乘是論事不論心,所以他在事相上是嚴格的守持過中不食,在我們中國人叫過午,實際上他是過中,日中,也就是我們現在講十二點,十二點以後決定不吃東西。他們吃東西在什麼時候?應該在十一點到十一點半,這是決定不會過中午,時間一定是當地時間。諸位都曉得每個地方有時差不同;換句話說,每個地方日中的時間都不一樣。地球分為三百六十度,每差一度就差四分鐘,所以時差不一樣。
我們從這樁事情引申去體會,那就是逆境跟順境,無論是為自己、是為佛法,還是為眾生,發心做一樁好事,這個好事有障緣,做不成功就是「若見空缽」。這個事情做起來很順利,很多人協助,那就好像是滿缽。我們看這個願文,見空缽的時候,『其心清淨,空無煩惱』,這就非常重要。你想想看逆境是不是這個境界?這就像前幾天我們看到外國人在深度催眠當中遇到神靈傳遞訊息,傳遞的訊息很多,要是匯集起來是一本大書。絕對不是人杜撰的,不是偽造的,這個事情是真的。凡事只要是為自己就不清淨,就會有煩惱,為什麼?決定夾雜著個人利害在其中、個人的愛好在其中。總的來說,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夾雜著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好事也不清淨。如果你能夠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為自己,心還是清淨的。這一點我們要認識清楚,我們要抓住。
大乘教裡面,佛教導我們修行重要的綱領、重要的目標,目標是成佛。什麼叫成佛?離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成佛。為什麼要成佛?因為你本來成佛。世間一般人常說的「反璞歸真」,成佛就是「真」。換句話說,沒有成佛那是虛妄,從虛妄回歸到真實就叫做成佛,從染污回歸到清淨就叫成佛。成佛是應該的,那是你自己的本來面目,只因為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無明這才生起種種虛妄,幻化成十法界依正莊嚴,這都不是真的。就像人作夢一樣,成佛是什麼?從夢中醒過來了,醒過來就叫做成佛,作夢的時候就墮在十法界,你說成佛重不重要?這是把我們學習明確的目標找到,我們要轉虛幻回到真實,轉一切惡業回歸到純善。因為自性沒有惡,所以自性是純善,正如同《三字經》上所說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回歸到本善。從染污回歸到清淨,從迷惑回歸到正覺,這都叫做成佛。你要不成佛,你就有煩惱,這個煩惱有得受,生生世世輪迴顛倒夠受的了。回歸之後,煩惱就沒有了,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都斷盡了,這叫成佛。
所以在逆境裡面,真正修行人不失清淨心。所謂逆境於自己有什麼關係?逆境從哪來的?你要細心去思惟、去觀察,總不外乎兩方面,從自己這方面就是煩習惱氣沒斷;從外緣,眾生的福報、業障哪一個現前。眾生如果福報現前,沒有障礙,一定很順利,外面環境好;眾生沒有福,業障現前,你想替他做一點好事,障礙重重,這是講外緣。在自己本身來講也是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個東西就是你有沒有夾雜。我們常講念佛的祕訣,功夫能不能得力在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就拿這個例子來反省,我們以善心,沒有為自己,為正法久住,為幫助苦難眾生,這個純正。有時候遇到障礙,要想想障礙在不在自己這一邊,自己這邊就是有懷疑、有夾雜、有間斷,那你就不能怪外面。當然單純的不多,絕大多數是雙方面的,雙方面應該先檢討自己,然後再觀察外緣,心就清淨了。
佛菩薩幫助眾生,要記住不在一世,為什麼?這一世的緣不成熟,縱然佛菩薩這邊沒事,外緣,眾生業障重,福報不能現前,佛菩薩來了沒辦法,他不接受。佛菩薩生不生煩惱?佛菩薩要一生煩惱,馬上就墮落。佛菩薩若無其事,沒事,不生煩惱,永遠保持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菩薩發心,心才發,功德就圓滿,事能不能成就是緣具不具足。所以你要曉得諸佛菩薩,不但是法身菩薩,就是連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們修行,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比我們的效果大,大在什麼地方?大在人家最低限度見思煩惱斷了,這我們就沒法子跟人比,我們見思煩惱沒斷。
講到這個地方,我又要提醒同學們,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不能混為一談。搞佛學不是學佛,學佛不是搞佛學。學佛是要真幹,那就是決定恢復自性,這是真學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要恢復我的佛性,用儒家的話來說,我要恢復我的本善。本善恢復,我不會有一個惡念,有一個惡念就不善。我跟人與人往來沒有一句惡言,惡言是什麼?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決定沒有;決定沒有惡行,沒有惡行是決定沒有殺盜淫,沒有。換句話說,十善具足。不必要學,處事待人接物一切動作都如理如法,《弟子規》要不要學?不要學,自自然然的,你去觀察他一個字、一句都不會違背,沒有學過,樣樣都如法。
古時候最明顯的例子,禪宗的惠能大師,沒念過書,沒有學過,砍柴的樵夫,黃梅住了六個月也沒人教他。五祖把他分配到碓房裡面去舂米破柴,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義工,派他到廚房裡當義工。他是砍柴賣柴的樵夫,這是他的本行,所以在廚房裡面。那個時候廚房燒柴火、劈柴這個工作就叫他做,舂米,他就做這兩樣事情。佛門裡面那些規矩他沒有學過,一生都沒學過,樣樣都懂,無論在什麼場合當中他不失禮,具足威儀,這是什麼?心正一切都正,心邪一切都邪。心要邪,學也學不像,那是什麼?裝模作樣的,不是真的。明眼人、有道心的人一眼就看穿了。
所以夏蓮居老居士教導我們學佛,他說了兩個字「真幹」。我自己學佛,初入佛門,我的老師章嘉大師他教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跟夏老這個真幹一個意思,真幹就是要看破、要放下。看破是什麼?了解世間法的真相,佛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你要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了解之後,你才能放下。不但世間相是虛妄的,佛法也不例外,佛法也執著不得。佛在《金剛般若》裡面說得多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就錯了,因為佛教我們放下執著,絕對不是教我們放下執著的對象。
世間人執著世間法,執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執著這些,學佛的人執著佛菩薩的經典教訓。初學要執著,不執著你沒辦法修行,可是你修行的過程當中,善友一定會教你到某個階段之後要放下。放下是不是你所修學的不要?不是,要,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是在心上放下。心裡面沒有執著,事還是一樣,事事無礙。所有一切障礙是在心上不在事上,心放下了,事相就得大自在,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對我們修行你說有沒有障礙?沒有。真正修行人,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經》的境界。所以我常講,經上講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我續了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要問這話什麼意思?這個話裡頭有沒有矛盾?你要是了解一切諸法的實相,你就曉得一點矛盾都沒有。諸法實相,《般若經》上所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日不可得,時不可得,人不可得,事不可得,那怎麼不好?如果這裡面有一樣可得,麻煩就來了,肯定生煩惱,你的心還會清淨嗎?這是什麼?這是看破。
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頭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下面兩句說得更好,「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兩句話說得好。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世間這一切法存不存在?不存在,我們所看到這個相是相續相。真相,真相接觸不到,真相的生滅速度太快了,像電一樣,如露亦如電。如露,露水是相續相,相續相是露水,真相就像閃電一樣,一剎那就沒有了,佛用這個做比喻。真相有沒有?有,存在的時間那真叫是億萬分之一秒,我們無法想像。這是最近科學家才發現的,物質是無中生有,存在的時間非常非常短暫,我們所看到的是物質聚集在一起的相續相,佛經上講的千真萬確,你怎麼能把它當真!你如何能從境界裡面去觀察?境界觀察明白、覺悟了,然後回光一返照,你會得到個什麼東西?很了不起,你得到人空,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我相無,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就契入了。這是什麼境界?正覺,阿羅漢跟辟支佛的境界,超越六道輪迴。
我們平常六根要起作用,要學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的功夫就是《楞嚴經》上講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音菩薩是用耳根圓通。六根是通的,一即是六,六即是一。耳能反聞,眼能反觀,反觀不是說你眼睛看東西會回頭,不是這個意思,耳反聞也不是你的聞性是從外面再回過頭來又聽自己的,不是這個,你要這樣會意那完全著了相,那就錯了。為什麼?一般人六根對六塵,這就錯了。而佛菩薩的功夫,他六根對六性,什麼性?法性。張開眼睛看的是色性,豎起耳朵聽的是聲性,色聲香味觸法,他六根對的是性。我們凡夫對的是塵,眼根見色塵,耳聽的是聲塵,鼻嗅的是香塵,乃至意所緣的是法塵,這就錯了,心全都染污了。其心染污,那就生煩惱,不叫空無煩惱,叫有生煩惱,這是六道凡夫的境界。佛菩薩的本事,他六根不緣六塵,他緣六性。眼見性見色性,耳聞性聞聲性,乃至意根緣法性,這就叫明心見性。這一見性就高了,一見性就是正等正覺,還要加個無上,見性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叫真修行。凡夫成佛就在這一念之間,大乘教裡面佛講了很多,我們多念、多讀誦、多熟悉,雖然自己用不上,一定要熟,熟透了,慢慢就會用,不熟真的是用不上。
今天我們起心動念全都落在幻相上,見相不見性,這是六道凡夫。我們怎麼轉法?這麼高的一個境界,所以這是上上根人。由此可知,我們不是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就要聽佛菩薩的教誨,慢慢來。為什麼?這個道理是佛教研究所裡面修學的,我今天的程度是佛教小學,我就遵守佛陀在小學教給我們的方法。雖然是小學,它的理論、它的事相直通圓滿。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就會歡喜接受,認真的學習。可是要曉得,六道眾生大致都是相同的,無始劫以來迷失自性,迷了自性,把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轉變成無量的煩惱習氣。煩惱習氣,迷了是煩惱習氣,覺了就是智慧德能,沒辦法覺悟;你看起心動念,煩惱習氣立刻就跟上。他不是智慧德能跟上,他是煩惱習氣跟上,速度太快了,不是用分秒來計算,真的是萬分之一秒,十萬分之一秒,百萬分之一秒,要用這個速度來計算,這個問題嚴重。
所以我們對於老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老師,對老師要有信心,決定不懷疑。老師教導的,依教奉行,認真的依教奉行,我們才會有成就。斷要斷得乾淨,要斷得徹底,佛教我們從哪裡做起?從十善業道做起。會修行的人,拿《十善業道經》上所講的這些事相,可以做為我們每天反省改過的綱目,就像古人用功過格一樣,你試試看,三、五年肯定就有效果。詳細的綱目,《沙彌律儀增註》可以做參考,真修要依這個修。
修是難,改毛病、改習氣是真難,有沒有更方便的方法?佛家常講「最初方便」,像我們這種習氣的,最初入門有沒有辦法?有,我們現在提倡儒家的《弟子規》,最初方便,道家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都是屬於最初方便。現在人要認真在這上面下個三年到五年的功夫,佛經可以不捨離,每天念一遍溫習一下,功夫用在哪裡?功夫用在基礎上。這個東西就是從前私塾的辦法。現在沒有私塾了,不但你們沒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疏遠太多了。私塾裡面的教學沒有講解的,只有教念,沒有講解,教你記住。
私塾裡面教學最重要的一個課程:德行、言語,就教這兩樣東西。孔老夫子的教學是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政事跟文學是在太學裡頭教的,所以小學,從前私塾屬於小學,小學不講政事、文學,不講這個,小學裡面(就是私塾裡面)教德行,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言談舉止;換句話說,《弟子規》跟《太上感應篇》真落實了。《弟子規》的落實那當然我們沒有疑問,《太上感應篇》何以也落實?要知道中國在明清兩代,讀書人都喜歡用功過格來修心,就是我們佛門常講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功過格裡面的條目就是從《感應篇》來的,不是從《感應篇》就是從《陰騭文》,《陰騭文》的內容跟《感應篇》差不多。
從前念書人喜歡結社,文昌社。文昌社就是依《文昌帝君陰騭文》、依《太上感應篇》,用這個每天來檢點自己的功過;我今天一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待人接物,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這確實很踏實,一天都不能輕易放過,所以成就德行。德行成就了,將來的功名能不能獲得?給諸位說,那是另一樁事情,就是過去祖師大德常說的,功名富貴它有命,倫理道德那是個人的修養,功名富貴是命。我們看了凡先生、看俞淨意先生,這兩個人修養道德到最後是功名利祿都得到,命運都轉了,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原因佛法裡面講得很清楚,布施。
你們看看,他們自己成就之後,廣修布施,凡是利益別人、利益社會的事情,非常熱心去做。在佛法裡面講法緣,我們世間人講,你學成之後將來能不能出人頭地,靠緣分,佛家講靠緣分。如果你要懂得廣結善緣,這個外緣就具足。你看佛教給我們的,施財得財富,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這是行菩薩道。如果自己德行成就,不喜歡跟人結緣,省心省事,我自受用就可以了,那在佛法講就變成小乘,獨善其身,不能夠兼善天下,可以做到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的人也並不是真的不幫人,那是什麼?有緣,不是主動的去幫助別人,是被動的。人家來找他,他有時候拒絕,有時候不拒絕,不是主動。主動,看到別人有困難、有痛苦,主動就去幫助,不要人家來找。所以《無量壽經》上講大乘菩薩作一切眾生不請之友,他不請你,你也幹。甚至於許許多多障礙、許許多多的困難,他總想盡方法還是幹,這種人是菩薩。無論他怎麼樣幹,決定不失清淨心,不失清淨心決定不生煩惱,這裡面你就曉得他沒有自己。沒有自己,自己沒有煩惱,他也沒有眾生,無我相、無人相,所以他對於一切眾生也不生煩惱。眾生作善作惡在他看都是空寂,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他不生煩惱,他不生染污,逆境裡頭成就了圓滿功德。這首偈我們就學到此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接著看下面第十首偈:
【若見滿缽。當願眾生。具足成滿。一切善法。】
托缽托一個『滿缽』,我們一般人會生歡喜心,尤其這一缽飯很可口、很合自己的口味,自然生歡喜心。如果沒有托到,心裡面起煩惱了,或者托的這缽飯不好吃,不合自己的口味,心裡有一點難過,這是平常心。要知道這雖然是很小,我們一般人講微不足道,但是果報不可思議。我們總要牢牢的記住安世高那個同學的例子,這個事情在《高僧傳》裡面,安世高傳記裡面,他一個同參道友也很用功,安世高傳記裡面說這個人明經好施,對於經教學得很好,通達,明瞭通達又喜歡布施,你說這個人多難得。但是每天出去托缽,得到滿缽、好吃的很開心,要是托個空缽或者缽裡面裝的東西不合口味的,他心裡就難過,就這麼一點點小煩惱墮在畜生道,我們一般人講墮在神道。
這個神到中國來了,[共+阝]亭湖的龍王是安世高過去生中的同學,所以安世高說出他為什麼會落在神道。他的身體是個蟒蛇,是大蛇,蛇身。在做龍王的時候,龍王廟香火鼎盛,周圍一千里的地方都來朝拜,都來燒香供養,為什麼?過去生中喜歡布施,福報大,他明經,所以他有靈驗。由此可知,我們就明白,原來許許多多世間的神靈都是大修行人。為什麼會墮落到神靈而不能成正果?原因就是煩惱習氣沒斷,這才曉得習氣多可怕!一定要養成空缽不生煩惱,沒有怨恨,不能怪人。我天天明經好施,今天去托一缽飯還沒托到,心裡一點難過,這一點點難過就會墮落在神道,就會障礙你成正果,你說多可怕!如果有嚴重的怨恨,怨天尤人,神道都得不到,那真的是落到鬼道去、落在地獄道去了,瞋恨心重就落到地獄道去,所以學佛不容易。
灌頂大師,這是清朝乾隆時間的人,他所註解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我們過去學習、講解都用他的註子。這個註解後面給我們講學佛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句就是學佛的人墮阿鼻地獄。我那個時候學習這門功課看到這一百種果報,第一個就是墮阿鼻地獄,我有疑惑,學佛的人再不好,也不至於墮地獄?我將這樁事情提出來請教老師,李老師聽到我提這個問題,他說提得好,這個我不單獨跟你講,我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講。以後我們才真正明瞭,就是學佛的人瞋恨心沒有斷,墮地獄道的業因是瞋恚不是學佛。托缽托個空缽,瞋恚心生起來了,這還是墮地獄;如果要責怪佛菩薩不加持、護法神不保佑,那就墮阿鼻地獄,更麻煩,這要懂得。所以真正學佛不是別的,一定要曉得斷煩惱才是真正的學佛,斷習氣。
滿缽當然歡喜,歡喜也不行,歡喜是貪心。所以托缽的時候,無論托什麼樣的飯菜,無論是空缽、滿缽,要生平等心,要生慈悲心。大菩提心從什麼地方生?就在這裡,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要以這樣的心出去托缽。我們今天不托缽了,要用這種心處事待人接物。『具足成滿,一切善法』,成是成就,滿是圓滿。所以滿缽就是我們自己能力,如果自己有財力,財滿缽;如果自己有智慧、有能力,法滿足,法滿缽;如果自己可以能做得到幫助別人排解困難,那就是施無畏,你所得的果報是財富、智慧、健康長壽。你三種都施,三種果報都能得到,用清淨心去施,果報不可思議。
世間苦難的人非常之多,貧窮的人多,他所需要的是衣食;世間人,富貴人也不少,他所需要的是智慧。沒有智慧,雖有富貴,享福不知道修福,福享完了,來世就貧窮,他不知道有來世,所以要把這種訊息以種種善巧方便傳遞給他。人決定有來世,中國、外國有許許多多的這些記錄,不是捏造的,都是記載著千真萬確的事實。人看多了、讀多了,再從自己這一生當中所經歷的細心去思惟、去求證,也能證實確實有前生。
我在國外走過很多地方,有些地方確實過去從來沒去過的,可是到那個地方感覺得這個地方的環境很熟悉,一點都不生疏。我也曾經問過一些同學,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觸?有。而且我還遇到一個比我還厲害的。早年在美國達拉斯,那個時候我們佛教會會長蔡居士,他告訴我一樁事情,他第一次到美國,在舊金山,幾個朋友們帶他去觀光,第一次來美國,總是名勝地區都帶他去玩玩。回來的時候迷路了,美國高速公路一個錯誤的出口就很麻煩,迷路了。結果這車走到一個小鎮,他忽然感覺得這個小鎮很熟悉,就跟坐在一個車上的朋友們說,這個地方我很熟,但是這一生當中從來沒來過。他就跟開車的同修說,你從哪個路進去,這裡哪一條街有什麼樣的建築,結果開到那個地方果然如是。
這個問題很多年他沒有辦法解釋,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以後我在達拉斯講經,碰到我,我問過他們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他就說出來,我說你過去生中肯定在這個小村住過很長一段時間,你才會這麼熟悉。他想想有可能。可能是早期舊金山有金礦,也很可能他們是金礦裡面的工人,這一生又來到人間了。經商還不錯,還有相當的成就,住在美國,這跟美國有緣。所以我說你到美國不是這一生,過去生中在美國住過。這是個很特殊的例子,居然連裡面街道、建築他都能說得出來。由此可知,他這個經歷是很近的,可能就是前生,不是隔幾世,隔了幾世就不會有這麼樣鮮明的記憶。
類似這些情形,在外國用種種科學方法來做實驗,得到很多的案例,證明人確實有前生、有後世。在中國人講這個那就講得太多了,正史裡面就有很多記載。民國初年我們有些大德居士,好像是聶雲台,他從二十四史裡面節錄下來編成一本書,《歷史感應統記》,那就是正史裡面記載的前生後世,可見得它不是虛構的。知道這樁事情,我們就應當重視修來生,不僅是這一生,要想到來生後世。從這個地方也證明婆羅門教、佛教裡面所講的輪迴,現在連西方許多學者也都肯定,真有這個事情。
輪迴苦,真的,佛法形容得好,「生死疲勞」,一世一世,永遠得不到休息。一世一世幹什麼?沒有別的,冤冤相報,愈報愈殘酷。我們在二次大戰看到戰爭裡面那種屠殺,大規模的屠殺,非常殘忍的屠殺,什麼原因?殺生的果報。你沒有這個業因,殺人的魔王見到你,也不會動一個念頭要害你。無緣無故的被人殺掉,而且殺人的方法非常殘酷,統統有前因後果。正是像美國凱西所說的,他講這個世間所有一切人,這一生的遭遇決定沒有一樁事情是突然的(就是沒有因的),他說決定沒有。無論大事小事、順境逆境,統統跟前世的因有關係。前世你修的是善因,這一生當中又修的是善緣,你這一生就「具足成滿,一切善法」。過去生中種的是不善的因,這一生中又有不善的緣,那就肯定有災禍,沒有法子避免。
聖賢的教誨教什麼?聖賢教誨不能改變你的業因,但是可以幫助你改變現前的業緣,所以佛家不講因生,講緣生。因遇不到緣不起現行,就是說它不會結果,也就是不起作用;因要遇到緣,果報就現前。所以佛教給我們,過去生中造的業因斷不了,只有在今生,我們希求善果,那你今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樣樣都要善,過去生中的善因遇到善緣,這個善果就現前。這是佛法教導我們的。真的我們細心去思惟,如理如法。當然我們阿賴耶識裡頭,阿賴耶識像倉庫,佛說得好,十法界的種子統統都有,一樣也不缺乏,這是真的,哪個種子起現行要看緣,這就很重要了。如果我們這一生想成佛,那你就把成佛的緣認真努力去成就。什麼樣的緣成佛?經教裡頭說得好,念佛成佛。所以你真正想成佛,你萬緣放下,二六時中就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你這一生肯定成佛。那你就曉得這個世間第一功德是什麼,開念佛堂第一功德。印光大師教導的決定真實,念佛堂多少人修?不要多,二十個人,二十個人二十尊佛,這還得了!你要能懂得、能護持,護持二十個人往生,你說你會不會往生?肯定往生。你要想成菩薩,你要廣行六度,六度四攝是菩薩。
念佛的人要具足大菩提心,這可不能誤會,因為淨宗是大乘不是小乘。四十八願裡面第十八願是叫你念佛,十念必生,可是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無量壽經》上明白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是第十八願,發菩提心是第十九願。你不發大菩提心,你一生念這句佛號不一定能往生。功夫是有了,念佛功夫是到家了,心不相應,就是心願不相應,這可能會造成障礙。有人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好像他什麼樣的利益眾生的事情也沒有做過,為什麼他能往生?那要曉得他緣不足,對自己來講沒有經教的基礎,弘法利生、講經說法他做不到;在外面來講是沒有這個緣分,沒有法緣,大家對他並不尊重,也不會聽他的,這就沒法緣。
弘法的關鍵是尊師重道,他不尊重你,他得不到東西,這就是印祖常說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跟你學的這個人,常年跟你在一起,不生恭敬心,他什麼利益都得不到。現在我們用網路、用衛星電視,不在面前,天天在網路、在衛星上學習,真有恭敬心,一樣得利益。恭敬心表示什麼?表示你重道。你重道一定就尊師,尊師的人決定重道。你把這個看得重,你會很認真努力去學習,是這麼回事情,這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們對內有這個能力,就是有教學的能力,外面又有這個緣分,你就不能獨善其身,你一定要兼善天下。如果外頭沒有緣,可以獨善其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後,乘願再來,可以,講得通。如果你有這個能力又有這個緣分,你還要獨善其身,你把這些苦難眾生放在一邊,自己先走了,世間人講,你於心何忍!這是講不過去的。所以這就是具足成滿。具足是講你的條件,內外條件統統具足,那你這就要考慮到幫助正法久住,以佛法布施眾生,法布施。
法布施又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學們來協助做財布施,那就更圓滿了。遠程教學,我一個人做不到,衛星、網路都要財力,我的能力只能跟大家把經教介紹出來,這裡面多半是自己學習的心得報告。有這麼多人出錢出力,把這個教學的成果擴大、推廣了;換句話說,這樁事情我們就更要做了,不能一天放鬆。所以端午節有人問我:法師,你今天放不放假?我說沒有,過年也沒放假,臘月三十、正月初一我們都是照常講經。如果不講經就對不起眾生,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這麼多出錢出力的同學。
現在有時候停下來,停幾天,那有特殊的原因。這個原因現在同學們都曉得,整個世界的社會太亂,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生命財產沒有保障,真的是生在憂慮恐怖之中,你說多苦。所以現在全世界的人,哪個不希望安定和平,哪個不希望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團體、公司行號、我們的社會,人人都能夠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這多好!真的是整個人類夢寐希求。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學者專家、志士仁人,都在致力於這個工作,有些機緣他們來找我,希望我盡一點心力去幫助他們,這是為整個世界祈求和平。所以我為這個事情就不能不把這部經停幾天,這是大事。不是為這個事情,我不會輕易把講經停下來,這個諸位要曉得。
今天全世界什麼是一切善法?講經教學是真正的一切善法,是究竟圓滿的一切善法。我們參加這些國際和平會議是一切善法,但是未必能落實,未必能夠收到真正的效果。為什麼還是去?希望我們大家這一腔熱心、願望真能落實。落實的方法單單靠開會沒用處,聯合國開了三十多年會。所以真正要將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落實,除了學習古聖先賢辦班教學的辦法,實在講找不到第二個辦法。我們今天在此地這種方式也是辦班教學,這個班是華嚴班。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也辦了至少有一、二百次的辦班,我們教學的處所大概也有一、二百個處所,沒有固定的,常常都在變動,真的是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不是我們想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緣不足就沒法子,就是因緣具足,我們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所以國內有許多地方都邀請,都非常的誠懇,我也很感激。能不能去?緣不具足。你要問為什麼緣不具足?我們今天講經,最重要的一個緣就是攝影棚,網路現場直播,全世界都能夠收看得到,這就是緣。沒有這些設備,我到那裡去講,只有當前在座的幾位同學,沒有辦法把我們所學習的東西傳播到全世界,這一點諸位要曉得。
國外的同修有這個條件,美國就有好幾處來找我,他說法師,我們給你建攝影棚,你能不能過來?我說不要去建,他說為什麼?我不能常年住在美國。如果我常年住在那裡,你建有用處。我不是常年在那裡,一年如果去一個星期、去半個月,那其他時間就空在那裡,空在那裡,機器不能長期不用,長期不用它就壞掉了,所以這個浪費太多。換句話說,反正是在電視畫面上看,我在此地講,你們在那邊收看是一樣的事情,又何必花這麼多錢來搞設備,人力、物力都要浪費很多。所以現在用高科技的設備,我們已經把時空突破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人雖然不在那裡,每天你打開電視就天天見面,不必執著一定要我人到那個地方,不用執著這些。學佛要學得自在、要學得輕鬆、要放下分別執著,這個樣子我們大家一起具足成滿一切善法,這是好事。
香港這個地方居住的環境真的是非常辛苦,可是它在世界上也是一個大城市,所以在這個地方講也很方便,我們在這個地方有網路同步播出。錄下來的錄相要經過後製,後製就是把字幕打進去,打進去之後,我們就在衛星裡面播放。衛星的接收非常方便,只要裝個天線就可以接收,小型的天線就夠了。現在有五顆衛星覆蓋全球,每個地方都能看得到,這就像此地講的滿缽。在現代這個時代要用這種方法把釋迦牟尼佛的教學推廣到全世界,不需要道場。
我們要記住世尊給我們的示現,釋迦牟尼佛在世,一生沒有道場。沒有道場,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日常管理事務的這些事情,沒有。他老人家的道場,山林樹下,隨遇而安。固然有一些國王大臣,他們有別墅、有庭院,禮請世尊帶著他的學生到那邊去教學。佛陀也很慈悲,借用,在那裡辦個班,講個一、二部經,講圓滿就走了。所以我常常說世尊提倡的是只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還是在家居士的,他們來管理,他們來照顧,可以禮請出家人來辦班教學。這個諸位要記住,世尊一生就幹這樁事情,他沒做過法會,沒有做過超度的佛事,沒有,全是講經三百餘會。我現在把它改到大家好懂,不至於產生誤會,那就是辦班三百多次,教學四十九年,這個方法產生很大的效果。
所以佛法要常住在世間要靠兩種人,一種是教員,教學上課的老師,我們一般稱法師;另外一種人是護法,他們辦學校,道場是學校,他們管理學校。我們這個小道場也有個董事會,董事會裡面的成員管理這個道場。你要問這兩種人哪個功德大?給諸位說,管理道場的人功德大,這一定要知道。也就是說,像一個學校一樣,功德最大的是誰?校長,他管理學校,他辦這個學校,上課講課講學的這些老師是他聘請來的。這個地方教育辦得好、有沒有成就是他,不是這些教員。你說國家獎勵表揚,一定是表揚校長,不會去表揚某個老師,不會。這要知道。
所以出家人也有這兩種,一種負責教學,一種是擔任執事。一個寺廟裡面的住持,我們講當家,他們是管理學校的。講經說法的老師他可以聘請,請你來講一部經,一部經講圓滿了,你可以離開,他再可以請第二個法師來講第二部經,教員是年年可以更換的。如果他講得好,希望他多住幾年也可以,那都是看緣分。所以圓滿功德是辦學校的負責人,這個我們要懂。校長、執事他可以不上課的,他聘請老師來上課,上什麼課由他決定,上課的老師是要聽他的,替他執行,這個關係要搞清楚。
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許多經典,你們常常念的《彌陀經》,祇樹給孤獨園。祇陀太子、給孤獨(須達多)長者,那是道場的主人,那個道場是他們辦的,釋迦牟尼佛是他請來的老師,道場不是釋迦牟尼佛的,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明白之後,做一個方丈教化一方,你要請好老師;否則的話,對不起一方的居民,對不起釋迦牟尼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5:53: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