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五三卷) 2004/4/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253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光照十千世界,偈頌最後一首看起:
【十方國土塵,一塵為一佛,悉能知其數,如是業應作。】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的提示,這一首「知佛」,前面一首是知依報的環境,經文雖然說得很簡單,意思是無盡的深廣。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如果對宇宙的真相不能夠明瞭,肯定造成我們嚴重的誤會。我們對於宇宙之間萬事萬物,肯定是看錯、想錯了,一定就會做錯、說錯了,這些錯誤決定破壞自然生態平衡。大自然生態平衡要是被破壞,災難就來了,這是一般人講的天災。我們學佛,稍稍契入經教的人,就曉得這個世間決定沒有自然的災害,世出世間法總逃不出因果報應。大自然的災害,地球上地殼的變化,洪水、地震、火山,乃至於星球的碰撞,我們現在一般都認為這是自然災害,這不是人力能夠抗拒的,不是人力所能違的。但是在佛法裡面,這是錯誤見解,佛法講什麼?依報隨著正報轉。星球是依報,山河大地是依報,隨著正報轉。
正報是什麼?一切有情眾生起心動念,如果認識正確,起心動念與大自然的法則、與大自然的運轉相應,什麼災害都沒有。何以知道?華藏世界沒有災害,極樂世界沒有災害,什麼洪水,沒聽說過;地震,沒聽說過;火山爆發,沒聽說過;星球撞擊,沒聽說過。為什麼?那個地方的人、居民接受佛菩薩的教誨,各個人都是純淨純善。我們中國古聖先賢體會到這個道理,所以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諸佛報土裡面沒有政府,極樂世界沒有聽說有個國王,有個上帝,沒有聽說過;華藏世界上也沒有。沒有軍隊,沒有警察,也沒有法律,也沒有法官,它只有一個東西,老師!老師在那裡天天教導大家,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教育辦好了,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各個人都無量壽,各個人都心想事成;從起心動念到一切作為,沒有絲毫不善,確確實實做到純淨純善。現在社會上的政府、軍隊、警察、司法,沒有這個必要,用不著,人人皆和善。從來沒有一個有惡念的人,不要說有惡行為,身沒有殺盜淫;口決定沒有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決定沒有;意清淨,決定沒有貪瞋痴。這個世界好,只有教育,天天接受老師在教誨。西方極樂世界的老師,阿彌陀佛,老師又非常的開明,對於學生沒有約束,聽本師阿彌陀佛的教誨,本師又常常勸導你們,到十方諸佛剎土去參學去。十方去拜佛,拜佛一定要帶上禮物,香花、幢幡,都是供佛的供具,從哪裡來?真叫心想事成,念頭才一動,這些供具都在手上,到佛那個地方供養佛,佛為你說法,為大眾說法。佛佛道同,縱然講的方式不一樣,方向、原理、原則、目的完全相同,佛佛道同。這樣你修學的信心自然堅定,我老師這樣說,你看這尊佛也是這麼說,再拜訪那尊佛,也是這麼說,真理!我們中國諺語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
所以自古以來,你要想家庭興旺,你要注重家庭教育。你要想自己這一生興旺,你得要好好的求學,具足高尚的品德,真實的學問,你自自然然在這一生當中,過得幸福、快樂、美滿。這些不一定在社會上有很崇高的地位,不見得,有很多的財富,也不見得。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他日常生活三衣一缽,什麼都沒有。他是王子出身,實在講,如果他不出家,他什麼都有,捨掉了,做給我們看。耶穌基督當年在世間,也是什麼都沒有,到處流浪,教學。孔老夫子是平民,物質生活過得很簡單、很樸素。
世出世間這些大聖人,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他們生活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快樂就是幸福,就是圓滿。這個快樂不是從外頭來的,是從心性裡面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真樂,那不是假樂。你要沒有見性,這個樂趣你無法體會,你沒嘗到,見了性,你才知道佛菩薩之樂。你沒有達到孔夫子的境界,你不知道孔夫子之樂。孔夫子示現的世間聖人,那個教學之樂我們能體會得到。遇到真正好的學生,所謂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大樂也」!這個學生將來能成大器,是他培養出來的,教出來的,這是人生一大快事。這是《論語》裡面所說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個樂乎我們能體會到,而悅乎就體會不到了,你不契入境界你不知道。
我們學佛,學佛你要不認真,你不真幹,不依教奉行,那個悅乎你也是得不到。因為得不到,所以你每天生活還是很苦,妄念多、煩惱多、憂慮多、疑惑多,所以你會退轉,你對於學習沒有信心。沒有信心怎麼辦?把這個當一種行業來看,我依靠這個生活!於是佛說的這些經,不懂,佛講的這些戒律完全不能遵守,這就是從前李老師常說的,說得很不好聽,開廟店,把它當商業來辦。我開個廟,每天這些信徒來拜佛,你來招呼他,他到這個地方來給你供養。居然(這是我親耳聽到的)出家人在一起,不是一個寺廟的,問什麼?「最近你生意好不好?」我聽了都呆了!這個生意是什麼?經懺佛事,經懺佛事看作生意,你看怎麼得了!不是沒有,真有!生意好不好?收入怎麼樣?談這些。沒有聽說交換過修行心得,沒有聽說交換過研究心得,沒有。我是往年在台北,那是剛出家沒多久,偶爾聽到這些事情,我們聽了都呆了,怎麼會有這種事情!聽了不敢講,剛剛出家沒多久。
所以,佛法之衰,其來有自,不是沒有原因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寺院裡面把教育捨棄了,不講經、不教學;修行,修行變成法會。念佛,這打佛七,一個佛七幾百人參加,法會。李老師在台中打過兩次佛七,他老人家自己主持的。那是早年,我沒有到台中去,我跟他不認識。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在台中講經說法第十年,第十年還是十一年我認識他的。他告訴我,真正打佛七,人數決定不能超過十個人。他告訴我為什麼?主七的和尚,這個諸位記住,我前面跟諸位講過,和尚就是主持佛七,這個指導的人稱和尚,不一定是出家。李老師是在家,在家他當主七和尚。他說十個人以上,主七和尚的精神照顧不到。每個人用功的情形,主七和尚都知道,看得很清楚,要注意觀察。為什麼?怕出毛病。真正用功,有的時候業障現前,魔障現前。他在將現前未現前的時候,主七和尚就會幫助他,伏住他的魔障,有這種能力。禪堂禪七亦復如是,你要是十個人以上,那就做法會沒有問題,精神照顧不到。
就是這樣子,他老人家在台中打幾次佛七,其中有兩次有同修出了障礙,業障現前。我們一般講,這個人神識失常,一般人叫神經病,出了這個事情。出了事情他要負責任,人家是好好的人進你的念佛堂,出去之後,會變成瘋瘋顛顛,這成了什麼話?不但罵你,而且把佛教形象都破壞了。所以他要特別照顧這個人,他告訴我,花多少時間?半年!半年才幫他恢復正常。我們當時聽了,那是剛剛出家沒有多久,對這個事情陌生,不知道。李老師講,如果你在參加佛七或者禪七,這種真正修行的、共修的道場,你不用功不出事,魔不來找你。魔是什麼?都是你過去的冤家對頭,你真用功,用功得力的時候,他將來要報復,報復不到,你走了,他找不到你了。所以,你功夫沒有成就的時候,他就來找你麻煩,就來障礙你,絕對不讓你有成就。不用功沒有魔事,魔在那裡笑話你,因為你現在還有點福報,他還不得其便,來報復你時間還沒有成熟,他在那裡看,在那裡等。你一真用功他著急,為什麼?他怕你往生,往生之後,仇再也不能報了。魔鬼的執著,比人要超過很多倍。
所以,真正修行,你決定要把你的冤親債主的牌位要供在道場裡面,時時刻刻把我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給他們,同成佛道。我念佛,我代你們念,我拜佛,我代你們拜,誰懂得這些?你能這樣做,你的冤親債主看到心裡也歡喜,你代我做,好,我們彼此都有好處,饒了你!不找你麻煩。你把這些冤親債主都忘掉了,沒放在心上,你搞你自己的,他怎麼肯饒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要知道。尤其是在現代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報怨、報仇、討債,不曉得有多少,障緣特別多。所以,搞得以後李老師不敢打佛七了。以後搞的什麼?也搞佛七法會,不敢真幹,真幹太費事。出了這麼兩樁事情,都要搞半年多,才能幫助他恢復正常。所以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也提醒我們,以後如果像自己主持這種法事,小心謹慎,給我們做參考,對環境,尤其是人事環境要認識清楚。
自己在這個時代用功,要懂得不拘形式,古人所講的重實質,不重形式;如果在形式上做出來,如果只注重形式,沒有實質,沒用處。形式上做得很如法,真用功,嫉妒、障礙一定出現,毀謗、侮辱、陷害統統都來了,你要是招架不住,往往就退轉。這是現前的,無論是在家、出家,幾乎每個人都碰到的事實真相。不拘形式比較好一點,避免造成嫉妒,盡量不要讓人嫉妒。這小心謹慎,就是一般人講低姿勢,處處表現出謙虛、恭敬,不自以為是,你就能減少障礙。決定不要批評別人,別人做得不對也不能批評,我做得很對也不必稱說,默默的去做就好。別人的好處讚歎,別人的過失不提,不但不提,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要學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是功夫。對自己,我們是修念佛法門,我們求的是念佛三昧,對念佛三昧準有幫助。
環境不能不認識,歷史不能不知道。你是這個國家的人,這個國家民族的歷史你要是不知道,愛國、愛家之心一定很淡薄。凡是有很熱烈愛家、愛國,他愛家的時候,他對他家的歷史知道。我們中國人重視家譜,我這個家族的來源,這個家族的始祖,在中國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之前,近的也能夠追溯到一千多年,一千多年當然是支派。這個家族淵遠流長,你能夠清楚歷代出多少人物,對國家有多少貢獻,你怎麼會不珍惜?怎麼會不愛它?對國家歷史明瞭,你能夠愛國。現在有些人(那在佛法講確實是魔)否定歷史,說是什麼?歷史都是傳說,靠不住的,不是真實的,這個思想可不得了。這個思想,把後來的這些往後的後代,愛國、愛家的心統統破壞掉。我們佛門的人知道,要負因果責任,這還得了!你不是那個時候的人,距離你現在有千百年了,你怎麼知道人家寫的是假的?
讀書存疑可以,但是一定要斷疑。所以,現在學校裡頭有考古學,把它當做專門一種科學來研究。考古學就是要很認真、仔細去考察,古時候留下來的這些歷史,考證它是不是真的?考古學對我們社會有什麼貢獻?對社會大眾有什麼貢獻?斷疑生信。你說中國講到堯、舜、禹、湯、黃帝,確確實實有。他當年出現的這些地區,他的這些歷史的史蹟,到現在都還在,代代有人承傳,這些歷史文物保護,一磚一瓦都是無價之寶!這塊石頭,黃帝從前在這裡坐過的,這塊土地,他從前在這裡站過的。這些東西一文不值,歷史價值啟發人的信心,你知道這是事實,那他講的話,代代相傳下來,當然也不是假的。古人誠實,不說假話,現在人講話靠不住,你能夠說從前的人講話也靠不住嗎?
現在年輕人確實不相信,為什麼?從他生下來,到他長成,沒有聽說人家講過真話的,都騙他,他已經養成習慣。所以有人說古人東西不可以相信,他會點頭,他能接受。這些話對我講,我不能接受,為什麼?我們小時候住在農村,我們這個縣城是個小城,我們是鄉下人,人與人之間往來都誠實,沒有欺騙人的。小店裡面去買東西,常常家裡沒有錢,沒有錢什麼?叫賒帳,有錢的時候再還給你。現在我需要的時候,你東西先給我,甚至於都沒有記帳的,完全憑信用。有時候時間久了,老闆忘掉了,欠錢的人是把錢還來了;現在這個社會沒有了,你講給人聽,不相信!但是我相信,我親自遇到過的。小時候不到十歲,母親要我到小店裡去賒東西,就給我。真的,什麼時候有錢趕緊送去,人就這麼厚道,我親自遇到過的。
到台灣那個時候,我二十三、四歲,我喜歡讀書,常常逛書店,所以書店的人都認識我。我看到很好的書,很想要,身上沒有錢,跟老闆說:我有錢的時候我再付給你,行不行?老闆居然能相信我,他看到我不是個騙子。等到我一發工資,我頭一個就去還這個錢。我有個同事,他年歲比我大,地位也比我高。有一天我們兩個一同去逛書店,我沒有帶錢,那個書很好,我要賒它,他給我,又不要記帳。他在旁邊看呆了,他說你的信用不錯,人家能信得過你。我說是!
人要誠信,不能欺人,所以了解得愈深情愈厚。我們在苦難的時候,人家會幫助我們,我們要記住這一份恩情,這些人都不在了。我們現在年歲大了,看到很多年輕受苦受難的,我們看到之後主動幫助他,沒有理由,也不希求回報。什麼道理?天性。孟子講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現在少了,少是什麼?被物欲蓋覆住。這是我們一般講的良心,良心決定在,良心決定有,人性本善。現在為什麼變成不善?迷了,被煩惱、惡習蓋覆住,是這麼個道理。只要稍微清醒一點,良心發現,人憑著天良去做事、去生活,快樂無比!昧著良心,縱然得到地位,縱然得到財富,他心不安;疑神疑鬼,處處要隱瞞怕別人知道,怕別人陷害,怕別人奪取,一天到晚提心吊膽,一生沒有安全感,你說這個日子過的多難過。雖得的那一點,我們常講得不償失,你得到東西有限,你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了,不值得!所以真正通達了,確實可以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無爭無求自己樣樣都不會缺乏,你說多自在。所以,認識環境重要,認識環境要讀書、要求學,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這首偈「知佛」,這個不容易,知人都難,你怎麼會知佛?經上說的例子,這個例子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凡夫根本沒有辦法。『十方國土塵』,國土是星球,大的講是星系,星球、星系怎麼成就的?微塵集聚而成的。《金剛經》上講「一合相」,一就是塵;合,集合在一起就變成一個星球,這個現在大家都懂。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幾乎是常常有,在理論上講,應當是天天都有,星球爆炸,爆炸就變成微塵。可是也時常有新星發現,那個新星是什麼?那些微塵又聚集起來變成星,變成一個新星。所以,世界也不例外,緣聚緣散,緣就是微塵,它聚集就有,它散掉就沒有了。你深入觀察,微塵聚集的時候國土不生,微塵散的時候國土也不滅。為什麼?本來就沒有國土,本來就是微塵,微塵聚。
微塵的這個現象,現在我們知道,科學家也發現,剎那生滅。它從哪裡來的?能量變現出來的。能量何以能夠變成物質?大乘經教裡佛說,無量因緣,無量因緣就是「不是單純的一個條件」,許許多多的條件,它統統具足了,能量現物質,變現出物質。那個緣要是散掉,欠缺了,這一粒微塵立刻又變成能量。這是近代科學家很清楚、很明瞭的,能與質是可以互相轉變。原子彈也是基於這個理論發明的,就是把物質解放成能量,產生這麼大的威力。但是怎樣把能量變成物質,科學家知道這是可能,但是現在技術上做不到,還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質轉變非常靈活、非常自在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說我們這個世界科學發達,跟西方世界比,那是大巫見小巫,人家那是研究所,我們這是幼稚園,不能比。
就以飲食來說,人家一動念想吃什麼東西,已經在面前了,現代科學家能不能做到?做不到。理論上講得通,為什麼?物質是能量變現的。吃完不要了,不要了就又把它化成能量,沒有了。連碗筷不要收拾,也不要洗,它自然就沒有了,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不是神話,這是科學,現在人講科學,不是神話。哪一天科學家也能夠像極樂世界一樣,這樣隨心所欲的將能與質轉變,到那時候你才相信「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為什麼不相信?
『一塵為一佛』,這也不是假的。前面我們念過「一塵一世界」,這一個世界是個圓滿的世界,一塵就是一個宇宙。這一個世界裡面有佛,一個世界有一個佛,三千大千世界。這一塵裡面有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不止是一個大千世界,無量無邊大千世界。這裡面既然有佛,你想想看,有沒有菩薩?當然有;佛是老師,有老師當然有學生。有佛自自然然就有十法界,就有十法界裡面無量無邊這些眾生。覺悟的,聲聞、緣覺、菩薩、佛,迷惑的是六道凡夫。現在那些都不講,單單講佛,一塵為一佛。『悉能知其數』,誰能知道他有多少?這是告訴你,佛知道!法身菩薩也知道,確實知道,他不能夠知道究竟圓滿,他不能知道,要隨著他修行功夫的大小。像我們講菩薩的品位,十住菩薩所知道的,就比不上十行菩薩;十行菩薩知道的,比不上十地菩薩;十地地菩薩知道的,比不上等覺菩薩;等覺菩薩知道的比不上如來,比不上究竟滿圓的佛。
這裡面講的神通、智慧有差別,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階級,就是因為他們的道行、他們的智慧有差別。到究竟果位就圓滿,那個時候叫佛佛道同,完全就一樣了,真平等,不是假平等。「悉能知其數」,這是舉一個例子。這裡頭還有很深的意思,什麼意思?「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華嚴經》上說的這句,這是深意,這是密意。就是情與無情全是佛,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等到哪一天明心見性,你才覺悟到是真的。但是遍法界虛空界,你不能完全知道,你六根能夠接觸到的你知道,還有你六根接觸不到的。譬如以眼見,十住菩薩比不上十行位,十住菩薩能夠見百千大千世界,十行菩薩能夠見億萬大千世界,不一樣,比喻裡頭說。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在這段經文最後有一段開示,說展轉的大意,我們把這個經文念一念。「又十展轉者,初悲欲救生」,他把這十首偈連起來說,做總結。第一首是「大悲下救業,不求自利」,所以說「永出人天」。法身菩薩他們的境界我們無法想像,為什麼?他們已經離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們的境界,我們不但不能夠說,說不出來,我們連想都想像不到。他真的是大悲心,大悲心起用,他有沒有說我要發大悲心?沒有。大悲心是自然的,沒有起心動念,自性裡頭具足圓圓滿滿的大悲心。眾生有感,他自自然然起作用,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叫不可思不可議。法身菩薩完全都是性德起用,跟十法界不一樣。所以十法界稱為凡,法身菩薩才稱為聖人。
十法界裡面有四聖法界,有六道輪迴,六道稱為內凡,六道之內的;四聖法界稱為外凡,他也是凡夫,外凡,他是六道之外的。大乘教裡頭講內凡跟外凡,為什麼說他是凡夫?他沒有見性,他不是自性起用,他還是八識。不過他那個八識(四聖法界的八識)與性德相應,所以天台家稱為相似佛;六即佛裡頭相似,不是真的,但很像,像真的,他不是真的,這個意思我們不能不知道。六道裡面那完全不一樣,不相似,現在我們這個社會太離譜了。從前還講倫理道德,倫理道德就接近了,有一點樣子,稱不上相似,跟相似已經搭上邊,到相似位就脫離六道。現在很糟糕,現在這個世間,我看天台大師要在世的話,也會講一個相似即,相似即不是向上相似,向下相似。下是什麼?下是三途;我們現在這個人間跟三途相似,不跟四聖相似,這還得了嗎?
十法界裡面講大慈大悲,真的是發心,諸位曉得,發心就起心動念,我起這個念頭是慈悲,我起這個念頭是無條件的幫助苦難眾生,這是相似;在一真法界裡頭也是這樣做法,沒起心、沒動念。所以我們就曉得,慈悲是性德裡頭圓滿具足的,不起心動念他就有。自然流露,自然現相,自然教化眾生,而且也是自然圓滿具足,這稱之為「不思議解脫境界」。
下面九首偈都是大悲心的流程,大悲心的現相,這些現相全是自然的。佛在此地勸導我們應當學,你看每首偈末後一句,「如是業應作」。我們如是業應作,我們做得再好是相似,縱然我們能夠做到不執著、不分別,可是我們還是起心動念。諸佛菩薩示現在十法界,我們凡夫眼光裡面來看他,他也有執著,他也有分別,他也有起心動念,這是我們凡夫看到的,實際上他沒有。但是在相上他真有,那是什麼?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順眾生的執著而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如果不隨順眾生,就沒有辦法教眾生,你要想教化眾生,你一定要懂得隨順眾生,這一點我們要學。
因為眾生品類不相同,我們今天講的是,族類不一樣,宗教信仰不一樣,歷史的淵源不一樣,文化不一樣,乃至於生活方式不一樣,對於一切人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樣,這些我相信大家能理解,而且很明顯。今人跟古人不一樣,古人教人禮讓,現在人教人競爭;古人教人捨己為人,現在人教人損人利己。你要不損人的話,你自己就沒法子得利益,我自己得利益,一定會傷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傷人不在乎。不相同,思想、見解都不一樣。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那是有真智慧,有真實的善巧方便。他不管是什麼樣的人他都適合,他都能把這些眾生搞得服服貼貼。這是什麼?我們凡夫講真誠!真誠是性德,他不要作假,他不要作弊,他沒有欺騙。一片真誠,就能夠應各個不同的文化,各個不同的族群,各個不同的思想見解,真誠心就融化了。
真誠落實在事相上就是善巧方便,看起來好像佛菩薩應化,他沒有一個原則,他沒有一個方向,其實他有,你不知道。他所做的是潛移默化,讓人不知不覺的當中,淡化了分別、執著;只要分別、執著淡化,與道就相應了,這個道就是自性。雖然不能完全相應,方向相同,目標遙遠那是真的,方向準確了,你會愈走愈近。這是苦口婆心,看到好像是沒有原則,沒有一定的方針,他是活的,這才是真實智慧,權巧方便。無論導向哪一邊都是不善的,不善的裡面要如何能夠做到保全,儘量減少災害,這就對了。古人講的話說「兩害相權取其輕」。不是對自己有利害,自己沒有利害,眾生的利害,這是聖人,聖人無我。我們要學,這是勸我們學,勸我們要學發菩提心。菩提心裡頭最重要的,是發大悲救度苦難眾生的心,下化就是救苦救難。要學能夠捨己為人,自己受再大的苦難無所謂。
要幫助眾生,你自己不能不修養你的德行,成就你的智慧,現在講成就你的學問。所以下面四首偈,「修智上攀業」。首先講信,對於佛菩薩你要有信心;對於佛菩薩的教誨,經教,你要有信心;對於依教修行的這些善友,你要有信心。為什麼?有信心你才歡喜學習,你才真正懂得,我學習佛菩薩的教誨,以聖人的教誨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是世間第一樁事業;真正有價值的事業,真正有意義的事業,這一生決定沒有空過。對於自己來講,「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對大眾來講,與一切眾生同學、同事、同樂,不亦樂乎!這裡頭沒有地位的高下,沒有尊卑,平等的。「樂佛功德」,歡喜聖人的教誨,受持讀誦,依教奉行。
第三個教我們「念佛」,念是真修,念茲在茲,念念不忘!心像佛心,佛心是什麼?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常存此心,心像佛。願像佛,什麼願?四弘誓願!「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是佛願;「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普賢十願是更圓滿,法身菩薩都學普賢十願。「禮敬諸佛」,在這個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毋不敬,尊重、敬愛。「稱讚如來」,如來是講的性德,見一切眾生與性德相應,稱讚。與性德不相應的,絕口不提,不但不說,心裡頭不放這些東西,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不善;不放在心上,保持心地的純善,這有意義、有價值。供養,真誠、恭敬心的布施就叫做供養,所以普賢第三願,他不講布施,他講供養,「廣修供養」,廣是平等,盡心盡力就是圓滿的供養。
「懺除業障」,懺除業障裡頭最有效的,古德所講的「聞過則喜」,聽說別人說我們的過失,歡喜!恭敬順受,我要接受,順從接受。接受過來自己認真反省,有沒有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絕不可以責備別人。如果好像我沒有這個過失,他要說,「你冤枉我了」!你要原諒他,也許他沒有看清楚,他看錯誤了,他誤會了,我們不能放在心上,不要去責怪他。如果往深處去想,可能我這一世沒有做,我前世做了,那就是佛法裡面講的,過去生中的宿業。他能說出我這些過失,都是替我消業障。現在有這個過失,是替我消現前的業障;現在我沒有這個過失,他要這樣說法,是消我過去生中的業障。都是我的恩人,都是真正善知識,懺除業障。
「常隨佛學」,常隨佛學就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經教不能一天不讀,不能一天不講,讀是自省,不讀則不智;為人演說是化他,不說則不仁。仁慈從哪裡表現?歡喜為人演說,做給人看,為人解說,這樣才是真正常隨佛學。「請轉法輪,請佛住世」,不是請別人,請自己!請別人,人家不答應,你不就生煩惱了!所以這個佛是誰?是自性佛,是請自己。這個語有雙關,遇到真正的善知識,別人不會請,別人不認識,我認識,我代他們來請。我對於善知識恭敬供養,做給他們看。尤其是後學,年輕的這些學人,上一代的人不提拔他,他怎麼能成就?怎樣提拔他?稱讚他,請他講經,我帶頭來聽,讓一般人看到:這個法師大概講得不錯,你看看這些老人,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他都在聽!做影響眾,把年輕的法師抬舉上來,這是培養下一代,提升下一代,要靠上一代的人有心去做。使一般大眾對年輕人生起信心。年輕人要認真努力真幹,你不能辜負上一代,你要不認真、不努力、不認真幹,煩惱、妄想還是一大堆,人家想提拔你提不起來,這就錯了。
我這一生當中愛才,歡喜提拔人,全心全力照顧人,只要你真幹,我真的會幫助你。你不肯真幹,心口不相應,心行與道德相違背,與性德相違背,這就沒有法子了,拉都拉不起來。所以,「常念佛功德」重要,古人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再接著「學彼佛功德」,清涼大師為我們開示講得好,不雜修、不亂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能夠契入境界,你才能夠法喜充滿,才能像孔老夫子一樣,嘗到了法味,不亦悅乎。
第六首講到「內照」。內照,清涼大師在此地說,「學他不如自觀」,內觀,這是功夫真正上軌道,教我們從觀身會開悟。我在這個地方跟諸位也做了相當詳細的說明,因為我這些年來常常教人觀身,我教人觀身是身體五官百骸統統是和諧的。我教人觀察我們的身體是多元的,許許多多不同的器官組成,彼此都能包容,彼此沒有一個對立,彼此都能和睦,彼此都能互助合作,這帶給身體健康,健康長壽。你明白這個道理,宇宙是多元的,世界是多元的,所以我們對於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要包容。地球像一個人,不同的國家,一切的不同就是器官;一定要包容,一定要尊重,一切要互助合作,地球就健康。地球健康,所有居住在地球上的眾生都幸福、都快樂、都美滿。
因為現在這個社會不安定、不和平,所以我要人觀身,從觀身這個地方開發智慧,這是觀身小的作用。《華嚴》這個地方觀身那是大作用,為什麼?跟宇宙相應,人身是小宇宙,身外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你要真正懂得這個意思,小宇宙跟大宇宙融成一片,這就是入佛知見,這就是證入佛的境界;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由此可知,觀照般若的重要,觀照功夫深就照住,再深是照見,照見就契入了;先叫你觀實相,然後叫你住在實相,最後是照見實相。
第四段,一首偈,「等觀業」。清涼大師在此地說得好,「自觀不及物我齊致」,你看「學他不如自觀,自觀不及物我齊致」。自觀是你一個人成就,我一人成就的時候,為什麼不叫大家一起成就?這是什麼?教學、傳道,佛法裡面講傳法;傳法不是現在講開個法會,寫個什麼證書傳授給你。不!你要真正有道才行。傳法一定是在一起共修,共修多少年了,我們一起學習。到最後,老和尚退位,或者往生了,這種承傳的工作交給你,交給一個人或者交給很多人都行,代代承傳。我們以禪宗為例子,達摩祖師到中國來,代代都是單傳,傳一個人。到六祖惠能大師,他就傳很多人,傳了四十三個人。在中國禪宗裡面史無前例,惠能大師之前沒有這種盛況,惠能大師之後也沒有這個盛況。
所以,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就告訴我,學佛可不能學惠能,惠能是天才,我們學不到。那是一步登天,真的上了天,成功的人。我們沒這個本事,一步登不了,你要學他,一定在半空中掉下來,摔死了,這是方老師給我說的。所以他說我們是中下根性,一定是從漸教學起,像上學念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年年向上提升,穩穩當當。能大師那是天才,小學、中學、大學都沒有念,一下就念博士班,他居然就畢業了,這是千萬人當中難得有這麼一個人。我們求學學道,最重要的要有自知之明,自己修學有一點成就,有些志同道合的在一起修學,相輔相成。老師教學生,學生也幫助老師,這個樣子自自然然有成就。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看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孔老夫子晚年教學,學生有三千人,成就的,真正有成就的、深通六藝的,七十二個人。真的是自學不亦悅乎,共學,大家在一起學不亦樂乎,真樂!物質生活過得再清苦,也是非常快樂。
從前求學、修道,老師選擇的都是選擇非常幽雅清淨的環境建立道場,儒家建立書院。自己在那個地方學習,天下有志一同都歡迎你來學習。儒家叫書院,就是佛家的道場;道教裡講的道觀,佛家稱寺院。其實名稱不同,意義沒有兩樣,都是學習的場所,教學的場所,在一塊共同學習的場所,沒有兩樣。所以自學一定要發展到大家一起來共學。自學是什麼?沒有成就,到有成就的時候一定要教人,諺語所謂「教學相長」,進步快。教學當中,往往一些學生提出問題,是自己沒有想到的,自己沒發現的。這個問題提出來,有沒有能力解答?如果沒有能力解答,再學,再去找哪些資料,你看沒有人提起就疏忽了。
就像我們最近,因為江老師畫的「地獄變相圖」,他要不畫「地獄變相圖」,我們對於世尊一生講經說法講到地獄的事情,沒有注意到。我們通常學習的,只是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在這裡面看到一些說明地獄的狀況。道教裡面,有一本《玉曆寶鈔》,這裡面是說地獄的狀況,講到十殿閻王。在過去中國,每個城市一定有城隍廟,城隍廟裡面的閻王殿,幾乎都是依照《玉曆寶鈔》來建造的。所以江老師這幅畫主要也是根據《玉曆寶鈔》。由於這個因緣,我們不能不對地獄要做深入的了解,我們有三個同學,已經做了不少天,查《大藏經》。現在已經查出二十五種經論裡面講到地獄,有些講得很簡單,有些講得非常詳細。
我們想把這二十五種經論,世尊講到地獄這些經文,我們把它會集起來編成一本書,《諸經佛說地獄集要》。看這一本,佛在一切經論上所講的地獄你統統見到,都是經典的原文,每一節都有出處,它是出在哪個經上的,什麼人翻譯的,什麼年代的。這就是沒有這個因素,我們想不起來,我們不會去查。現在我們這裡學院,同學很多,不要我自己親自去操心,我找幾個同學,把這個工作給他。我說你們這幾個人成立一個小組,「地獄調查小組」,希望你們用兩個星期到三星期的時間,這個工作完成。他們日夜不眠不休的在做,做得很快樂。對於世尊講的因果報應,講得太詳細了,什麼樣的業因得什麼樣的果報,真正是業因果報是絲毫不爽。
這個事實真相明白之後才曉得,諺語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真的明白了,對自己這一生修持會有很大幫助。為什麼?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知道謹慎,知道約束自己,不敢造罪業,不敢動一個不善的念頭。為什麼?知道將來有果報!我們相信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我們對佛要不相信,還信什麼人!我們依他為老師,我們對老師的話一點折扣都不能打,要把它牢牢的記住,依教奉行。要知道「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決定不吃虧。有很多人不相信,說那這樣做的時候,我在這個社會上不處處吃虧、上當!一點都不吃虧,一點都不會上當。
我自己學習佛法五十三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他教我修布施,佛在經上講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老師教我的,我真幹,我這一生當中就是幹這三種布施。有沒有果報?我沒想到,老師雖然講的是有果報,但是我不重視果報,我也沒有想到我要得果報;我只知道我應該這樣做,盡心盡力去做,我有多大能力我做多少,我也不攀緣。所以,我學佛二十年,我們自己有個小道場,「華藏圖書館」。又過了三年,簡豐文居士供養一層樓房,就是杭州南路五十五號三樓,我們把這個地方做「佛陀教育基金會」,地方不大。做什麼工作?就是做法布施、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就是慈善救濟,我們什麼都不求;什麼都不求,這些年來真的果報很明顯的現前。沒有福報,現在幾乎是心想事成,智慧真的是增長,健康長壽,這大家都看到。老師的話是真的,佛的話是真的。不相信的人你不肯做,你什麼都得不到,相信的人佔了便宜。真的像一般基督教信上帝一樣,信的人得救,信的人有福了。
這講到等觀,接著說「入真滯寂,當起大用」,最後的三首偈,這第五段,「大用業」。「用何所為」,怎樣修這大用?要把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才能夠利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才叫真正的究竟圓滿。現在時間到了,這一大段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09:17:5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