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179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七九卷)  2003/12/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79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最後的一段,上方振音世界,第五句看起:

  【或名染著性。】

  這一句清涼大師也有註解,說「苦名染著性者,性令染故,如樂受壞苦,誰謂苦耶」,這幾句話要解釋一下。清涼大師註子上說『染著性』,換句話說,這個性質,這個「性」不是講的本性,不是說的真性,是說染著的性質,所以說「性令染故」。他舉了個比喻,「如樂受壞苦」,樂受是染著,著就是著相;換句話說,「性令染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它的性質一定叫你染污,叫你執著,我這樣講法你就好懂。譬如樂受,這是講順境、善緣,你的生活環境非常舒適,一切都能稱心滿意,你周邊的人都是你喜歡的人,這個性質一定叫你生起貪戀;貪是染,戀是著。樂不能夠保持長久,總有離的一天,環境轉變了(實在講,我們生活環境常常在轉變,真正是無常,無常就是苦),你保不住,樂受保不住,保不住就是壞苦。

  佛法把六道眾生所受的苦,分做三大類:苦苦、壞苦、行苦。你在享樂的時候你不覺得苦,但是樂享盡的時候,苦來了。人間沒有法子,人間有生老病死,確實有求不得、有愛別離、有怨憎會、有五陰熾盛,這是常講苦苦裡面有八大類,叫八苦。在人間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這八種苦你也沒有辦法避免。何況這些樂會變成苦,善會變成惡,好會變成壞,時時刻刻在變遷,這個世間哪裡有樂?這一句單就狹義來說,因為經文是講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當然主要是講六道,六道裡面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無色界天,狹義的講這是講色界天,色界十八層天。

  色界天人是化生,他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不是濕生,他是化生,所以沒有生苦,不必投胎、坐胎、出胎,沒有這個苦。但是壽命終的時候,他的苦來了,也就是說,他的定功是有時間性的,這個時間很長,我們凡夫不知道,我們凡夫認為他是永生,不但色界天人是永生,欲界我們都以為他是永生。譬如學佛同學們都熟知的忉利天,這是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在忉利天看到我們世間人真的是朝生暮死,像我們世間人看水裡頭的那個小蟲,在水面上跑來跑去,我們稱牠作蜉蝣,蜉蝣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我們看蜉蝣就像忉利天看我們一樣,壽命很短很短。忉利天的壽命一千歲,佛在經上說,也像我們這個世間一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的一天等於我們人間一百年,十天就一千年。釋迦牟尼佛降生在我們這個世間,八十歲圓寂,到現在三千年了,在忉利天才一個月。釋迦牟尼佛離開我們人間,忉利天人才一個月。

  所以我們看到天人以為是永生,其實他也有壽命,他的壽命一千年,可不得了。你看,一個月就三千年,我們人間就三千年,一千歲還得了!但是壽命快到的時候壞苦現前,天人福報真大,平常享樂沒有煩惱,衣食自然。到壽命快要終了的時候,佛說五衰相現前了,他身心不安,生煩惱。天人從來不會流汗的,從來不需要洗澡的,這時候身上有汗,這是衰相。戴的帽子,帽子上都有鮮花,鮮花枯了,五衰相現前,這是壞苦。

  所以,這個性質是染著,苦諦的別名,「染著性」。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能被境緣染著了。境緣肯定會染著,你要怎樣保護自己不為染著?那就是佛教給我們戒定慧三學,所謂不被境緣染著,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不受環境影響,你要有這個本事。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可是真不容易。譬如說你遇到有很多人對你讚歎,你生不生歡喜心?肯定!很歡喜、很高興、很感謝他!你已經被染污了;另外,遇到有人毀謗你、辱罵你,你生不生氣?你這一生氣,不高興,你被染著了,這就是你被外面境界轉了。佛菩薩不然,你讚歎他,他不動心,你毀謗他,他也不動心。為什麼?因為他知道言說性空,名字性空,「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所以無論在什麼境界當中,他如如不動,一絲毫影響都沒有,決不受外境影響。這是什麼?這是大定,大乘法裡講自性本定,《楞嚴經》上講首楞嚴大定,叫性定,不受影響。

  可是菩薩應化在世間,你讚歎他,他也很高興,他也很感謝你,那是什麼?不壞世間法,普賢十願裡面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如果人家讚歎你,你毫無表情,說你這個人麻木不仁,你這個人怎麼知覺都沒有了,像木頭一樣,這不是好榜樣。菩薩在世間要示現給眾生做好榜樣,讚歎我們會感謝,表示很歡喜、很感謝,演戲!裡面?裡面如如不動,這就對了。別人侮辱、毀謗,這個時候你要教世間人,世間人遇到這個,發脾氣、怨恨,甚至於還要報復。菩薩遇到也笑笑,也不是麻木不仁,也歡喜接受,消自己的業障,增自己的福慧,這是表演!教人!

  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統統是在教化眾生,他沒有自己;眾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所以說是入不二法門。為什麼?他已經證得苦滅聖諦,所以應化在世間無非是道諦。這個道對自己提升了,自己雖然是法身菩薩,我們知道法身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他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所以應化在世間是自行化他,幫助一切眾生,教化眾生,提升自己,這就是世間所說的教學相長。菩薩要不教學,永遠不能提升自己,在教學裡面修行,歷事鍊心!練什麼?練不受染著,就是練這功夫。在一切境緣當中練如如不動。這個功夫練成了,什麼時候成了?一般說圓教初住菩薩就成就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都現前。這時候不是修德,是性德,自性本來具有的,到這個境界才可以離開老師,大乘法的標準在此地。離開老師你可以獨立,你可以參學了。到哪去參學?應化在九法界,這時候隨緣,自在隨緣。九法界哪個地方有感,他就有應,應就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時候歷事鍊心,這是第二個階段的。

  真正是歷事鍊心,那就是明心見性之後,我們今天學佛沒有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以前,要非常虛心學習。這是講參訪學習,我們現前參訪學習的條件,是你有能力辨別境緣的邪正、是非、真妄,你要有能力辨別,你才能參學;如果沒有能力辨別,你不參學沒事,一參學就被魔牽著鼻子走了。你遇到個魔王外道,你對他佩服得不得了,仰慕得不得了,他神通廣大,好像比佛菩薩還能幹,你跟他走了!這樁事情,《楞嚴經》上講得很透徹,講得很多。《楞嚴經》十卷,單單講這樁事情,世尊在經文上,一卷半的經文講五十種陰魔,這一部分真的很重要。在前些年,有個同學發心,來找我,他想把《楞嚴經》這段經文印單行本流通,問我好不好,我說好!但是流通經文,恐怕一般人看不懂,所以我建議用圓瑛老法師的《講義》。把《講義》這一部分連經文帶《講義》印出來流通,做為單行本,好像我還給他題了個封面。這好心!讓人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

  現在這個時代是非常非常可憐,要是跟過去,實在講,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如。你們不要以為現在科技發達,換句話說,享福超過古人,相對的,造罪業也超過古人。這個罪業造了要受報!不能不受報。果報現前的時候,你怎麼辦?善知識有沒有?肯定有。為什麼?眾生愈苦,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愈多。但是,你怎麼樣?你不認識!佛愈多,魔更多。你要問,那是什麼原因?人,真心學好的人不多,不願意學好的人很多。魔教化,喜歡自私自利,喜歡貪瞋痴慢,喜歡享受五欲六塵,這種人多,魔是教化這些人的,幫助他造作五逆十惡,拉他下水,拉他墮地獄。在沒有墮地獄之前,對魔佩服的五體投地,到那一天墮落,後悔莫及了。

  佛教人走正路,正路要離欲,佛教你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誰幹?沒有人願意跟他走。所以佛菩薩人數就少了,真正肯幹的人、真正覺悟的人跟佛菩薩走。所以,你在這一生當中,你是遇到魔,還是遇到佛,這樁事情老實給你講,不是命運安排,是你自己感應遇到的。你要是以善感應,你一定感到佛菩薩、善知識。你的心行不善,你跟佛菩薩、跟善知識不起感應,你跟妖魔鬼怪起感應,遇到妖魔鬼怪是一拍即合,志同道合,就去了。這樁事情,如果說到前因後果,也可以說,阿賴耶識裡頭煩惱的種子多,力量強大,從小沒有接觸過善法的薰陶,造成現前遭魔難的業因。中國在古時候做父母的,做長輩的,尤其是做老師的,對於年輕人,對於兒童,可以說照顧得無微不至。不一定是自己家裡的兒女,路上遇到年輕人不守規矩、不守禮,遊蕩、不如法,那些老人看到都教訓他。在那個時代,老人教訓,一般年輕人都能接受,都能感謝。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了,在家裡頭父母不教你,在學校老師也不教你。

  我過去還教過五年書,大概在三十多年前。每天這些老師都會碰面的,到學校去,坐學校的交通車,從台北市車開到陽明山要開一個多小時,將近兩個小時,從台北火車站,一個多小時開到山上。車上常常在一起聊天,老師們沒有一絲毫的隱諱。我們到學校來教書,為什麼?為生活!拿一點薪水,拿一點鐘點費過日子,為這個。真的教學生嗎?不能真教!真教,學生不接受。你這個老師要認真,他想盡方法叫學校把這個老師開除掉。所以,老師在學校裡混生活費,學生在學校裡不是認真念書,混畢業文憑;老師不是真教,學生不是真學。學校變成這麼一個校風,我們意想不到。我在那個時候自己沒有道場,所以學校請我,我就去上課,把那個地方當作練習講經的場所,跟同學們結結緣。

  以後我們台北「華藏圖書館」成立了,學校工作我就辭掉了,我說我自己有個地方天天上課,天天講經。使我想起來,更早年的時候,我第一次見方東美先生。那時候唯一的一個希望,就是希望他允許我們能夠到學校裡面旁聽他的課程。當時他就跟我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裡面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就想到這句話,你說這個話說得多痛心!真正想學的年輕人到哪裡學?學佛之後,才曉得只有求佛菩薩,求感應。好老師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全憑感應,真正有好學的心,你會遇到;沒有真正好學的心,諺語講,你打著燈籠都找不到,晝夜去找,你也找不到。

  這裡面從因果上來說,我們自然會想到宿世的緣分,我們有個懇切求學的願望,這個善知識他能看得出來。看你有幾分誠意,是不是真想學,真想學,他不捨眾生。為什麼?真正的學者,真正的善知識,他在一生當中時時刻刻求的,求什麼?求傳人,真正有年輕人來傳他的法。如果遇到真肯學的人,「這個人是傳人」!他就把你看作寶貝了,到哪裡去找!遇到一個真正想學的,他不會放棄的,他會教你。我碰到方老師,那時候什麼都不懂,真是一張白紙,求學心非常懇切,什麼原因造成的?年輕失學。

  抗戰期間到處流亡,沒有機會念書,天天在逃難,所以抗戰勝利,我只念完初中,求學的心願非常懇切。所以方先生就告訴我,他不讓我到學校去,最後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這是我們不敢想像的!我們沒有繳一分錢的學費,每個星期假日,我不上班,去上學,我是這樣子親近方老師,教出來的。上課,學生就我一個,一個老師,一個學生,在他家小客廳一張小圓桌,我們是這樣上課的。方老師何以這樣子開恩?沒有別的,求學的心願非常懇切,感動老師。他把佛法介紹給我,我知道佛法這樣殊勝,這樣圓滿,這是方老師跟我說的,所以這個緣就非常殊勝。

  我接觸到佛法大概一個多月,就有另外一個朋友給我介紹章嘉大師。那是什麼?那是專門學佛的人,佛門的一位大德,難得!我親近他老人家,老人也是給我兩個小時,每個星期兩個小時。我就不到方老師那裡去了,我就親近章嘉大師,專門學佛經。方老師是學哲學的,我受他的影響至少三年,那是什麼?用哲學的角度來看佛經。以後漸漸深入才知道,佛法超越了哲學,哲學看佛法只是佛法裡頭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在那個時候(那時候方老師四十多歲)他告訴我,佛法裡頭有十分之二、三是高深的哲學,是世界哲學之冠,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附帶給我說一句,佛教經典裡面還有十分之六、七是迷信,他把它分成兩部分。哲學的部分是什麼?性宗跟相宗,性相兩宗。中國佛法不是八個宗派嗎?這兩個宗派他說那是最高的哲學,其他的那些宗派是迷信,我入門的時候受這個影響。

  可是方先生到晚年,境界不一樣了,晚年他真正悟了,真正契入境界。契入境界了,非常可惜,他壽命到了,他走了。他是一九七七年,七十九歲。我也是入佛門大概七、八年慢慢就轉過來,知道方先生以前所講的迷信那一部分,那部分很高深、很高深,絕對不是迷信。才肯定了佛陀真實智慧,真實教誨,即使對五逆十惡,佛經上講一闡提的眾生,他都不捨棄。教導他的東西很簡單,教你五戒十善,五戒十善的道理就非常非常的深,給你講善惡報應,一點都不迷信,這裡頭的理論通大道,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只有好學,只有親近善知識,才能夠遠離「染著性」,才能自救。再看底下一句,第六句:

  【或名駛流。】

  清涼大師也有註解,「苦名駛流者,剎那性故,即行苦也」。所以,這底下的幾個名詞,就是講的三苦;「染著性」是壞苦,『駛流』是行苦,下面「不可樂」是苦苦,三界統苦。行苦就是你在世間,你在三界六道裡面,決定是剎那生滅,決定不會停在那個地方,就像流水一樣,它止不住!這種現象我們要是冷靜的思惟,人從出生,剎那剎那往死亡這條路上走,他不會停住,一分一秒都不停。我們在講席裡頭曾經講過,這真正是勇猛精進,向哪裡精進?向墳墓精進。一年一年接近,一月一月接近,一天一天接近,再給你細說一點,一秒比一秒接近,這是行苦。人想到這個地方真正是意冷心灰,人生有什麼意思!

  如果遇不到佛法,遇不到聖人教誨,你這一生叫白來一趟,白受這幾十年的辛苦。受苦是業報,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報應!但是在受苦當中,你又造業,你不會把造業這樁事情停止,你還是造業。真的不造業了,像袁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算了命之後,他不造業了,他善惡都不造。善惡都不造有沒有好處?沒有好處!為什麼說沒有好處?墮在無明裡頭,永遠出不了六道輪迴。那個停不過是暫停而已,不是永遠停,永遠停就得定了,這些現象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後,你才知道遇到聖賢教誨、遇到佛法,那是無比的幸運。你會非常珍惜,認真努力學習,這一生沒有空過。如果沒有遇到聖賢教誨,沒有遇到大乘佛法,真的這一生空過了,這一生來得很冤枉。你這一生到這個世間受報的,來受報應的,前生修福,你享一點福報;前生造業,你這一生過得很辛苦,就幹這個。你說有什麼意思?只有真正明白人、真正覺悟人才奮發、努力學習。世間沒有一樣是真的,應當放下,隨順性德,倫理道德能幫助自己提升,認真努力學習。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聖諦,第七句:

  【或名不可樂。】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苦名不可樂者,苦苦也」,確實。苦苦就是常講的八苦,八苦交煎!這欲界,哪來的樂?佛告訴我們,世間人所感覺到有樂受,那只是苦稍停,你感覺得有一點樂受,實際上在生活當中,我們應當有靈敏的感覺。現在多數人實在是變得麻木不仁,為什麼說他麻木不仁?他不知道苦,事實擺在我們眼前,你一餐飯不吃,兩個小時沒有喝水,你就感覺得苦了。一餐飯沒吃,餓!兩餐飯不吃,就有一點受不了,一天不吃飯,問題就來了,你就感到很苦。如果是一天不吃飯,一天不喝水,你感覺到苦,到時候給你一點東西吃,給你一口水喝。你想想看,這個身體如果得不到飲食,他就是苦,身本來就是苦。到時候是什麼?飲食,佛法裡叫藥石,藥!到時候你就服藥,你要不服藥你的病會發作,什麼病?餓病。

  你要真正能想到這個,這身有什麼好處?這個身是病的根源,從生下來到哪一天死亡,到時候就要服藥,不服藥他就受不了,你有什麼樂!吃飽了,喝足了,覺得很快樂,那是藥物產生的效果;飲食就是藥,佛家稱為藥石。從前修行人,釋迦牟尼佛在世,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現在人受不了,現在人這個身比古人比不上,古人身體比我們健康,一天服藥一次就夠了。現在人很多人三餐都不夠,還要吃幾道點心,說明什麼?說明身體不如從前人。身為苦本,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體會得到。人要不真正餓你幾天,你不知道苦,你也不知道什麼叫感恩。真正餓極了,人家給一碗飯給你吃,你才真感激,救命恩人。

  我們在歷史上看到韓信,受漂母布施他一碗飯,看他餓得可憐,給一碗飯給他吃。那真的是餓苦了,知道這一碗飯恩德之大,一生都不忘記她。以後發達了,找到漂母報她恩,知恩報恩。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修行,物質、生活環境,實在講,天天在享福,不知道施主的恩德。應該怎樣?至少餓上三天三夜,然後才給你一碗飯吃,給你一杯水喝,你就知恩了。這是學什麼?學知恩報恩。天冷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沒有房子遮蔽風雨,過那個生活,你才曉得什麼叫苦,才真正體會到古人講的身是苦本,『不可樂』。三苦八苦平常講得很多,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省略了。再看底下這個名稱:

  【或名覆藏。】

  『覆藏』就是隱藏的意思,藏得很密,密到連自己都不知道。這種事情常有,比較珍貴的東西,你喜歡的東西,你把它收藏起來,收藏之後忘掉了,不知道藏到哪裡去了,許多人都有這個經驗。這個地方的「覆藏」,我們看看清涼大師怎麼說的,「苦名覆藏者,藏苦因故」,實際上解釋就這一句,下面是舉例子,「樂藏壞苦故,不苦不樂,藏行苦故」,這麼一解釋我們就明瞭了。藏得確實非常隱密,連自己都不知道。苦苦不要覆藏,為什麼?太明顯了。樂裡頭有苦,你知不知道?中國古人常講樂極生悲,樂裡頭有苦;不苦不樂裡頭有行苦,它不能永遠存在,隨著時間剎那剎那流轉不住。所以,這個地方「覆藏」的意思是指壞苦跟行苦。

  但是,我們今天初學,讀這個名詞,這個名詞世尊在教學當中常常說,名詞是一樣,在某個地方它的含義並不相同。一般上來講,我們真的,它前面這一句說得好,「藏苦因故」,自己所造作的罪業對別人隱瞞,這就是覆藏。自己做一點好處趕快宣揚,讓別人都知道,人家對你讚歎幾句,報掉了,所以你的福積不住。你的罪深藏在心裡,一點點善馬上就報掉了;換句話說,你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唯惡無善,這還得了嗎?佛菩薩怎麼教人?不但佛菩薩,世間聖賢也常常教人,隱惡揚善,對別人,積自己的德行;如果對自己來說,發露懺悔,自己所造一切惡業要宣揚出去,讓大家都知道,絕對不隱瞞。知道的人責備你,責備,就是報掉了,重罪輕報!罪要趕快報掉。善,善要隱藏,叫積陰德,做好事不要讓人知道,善心善行,人家知道讚揚你,就報掉了。所以,善要覆藏,惡決定不能覆藏,世出世間聖人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可是一般人,無始劫以來,他就隱藏自己的罪業,誇張自己的善行。沒有善行,也搞一點假的善行,假形象,博得輿論的讚歎,覺得自己很榮耀,自己很有面子。不知這個罪業就更重了,他不是真善,偽善;他是實惡,偽善,真實之惡,假善。這樣的人我們知道,他的果報決定是在阿鼻地獄。什麼人做的?實在講,真的這些人在世間都是聰明絕頂的人,古人講的話,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因為太聰明了,造作的惡業別人不知道,造作的假善讓別人恭敬讚歎,最後自己墮阿鼻地獄。自古至今這樣的人很多很多,我們稍稍留意就能發現。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反省檢點,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自己要是這樣的人,麻煩可就大了,曉得你將來要往哪裡去?不要問人,問自己就知道了。

  佛菩薩、善知識是不是不需要接受這個世間讚揚?也不是。佛家常講,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也接受名聞利養,示現為國師、為大富長者,接受有沒有過失?沒有過失。為什麼?他如如不動。他為什麼要接受?接受,世間人需要。世間人需要親近一個大眾都尊敬的人,大眾都讚揚的人,這是教化眾生所需要,不是自己要!你要明白這個道理。自己如果要的話,你起貪瞋痴慢,你有罪;如果是為了教化眾生方面,這是功德,你看看這個差別,理事、因果都要通達明瞭。在我學習的階段當中決定不受,到你弘法利生的時候,遇到有這個緣,你應當要接受,為什麼?能夠擴大你弘法的效果,能夠使接受你教誨的人對你更有信心。

  古時候出家人,接受皇帝的封賞,封你為國師,在佛門裡面,尊你為祖師,這對你弘法利生產生很大的效果。這個效果就是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接受帝王的封賞,那就是帝王的肯定;你接受大眾的讚歎,就是接受大眾的肯定,讓初學的人對你增長信心,是這麼個道理,決不是為自己。自己對於這些,清淨不染,沒有絲毫染著,知道這個東西是作為弘法利生的一種助緣。所以佛菩薩應化在世間,隨緣而不攀緣,這種榮譽遇到了不拒絕,隨緣;遇不到不強求,隨緣。自己要強求,這裡頭也要明瞭因果,你要強求,為弘法利生的方便,有這個緣分,行!如果不是為弘法利生的方便,希望自己在這個地方能夠得到名聞利養,錯了!

  希望得到社會大眾對你的恭敬、對你供養,你不是教化眾生,大眾在你這裡什麼也學不到,你的罪過就無量無邊,真正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人不能不明因果報應。對於別人的態度決定是隱惡揚善,別人有惡,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的照見,絕對不放在心上,絕對不放在口上,這叫積德,這叫教化眾生。如果我們這個社會上,沒有人說是非,沒有人宣傳惡事,這個社會安定,天下太平,這個果報多殊勝。如果跟人家聚集在一起,就張家長李家短,處處批評別人,說別人的不善。別人的好處一句不提,別人的不好處還要加以渲染,這個造罪業,口業!它的影響是社會動亂,社會不安,人心學壞了,你的過失,地獄裡頭拔舌地獄。你自己造的,你自己會受這種刑罰,這個刑罰消你的業障,不能不知道。你影響的人愈多,影響的面很大,影響的時間很長,你的麻煩就大了!你哪一天才能離開地獄?何必要造這個罪?

  我們不學佛的時候,人家常常講,受這委曲,這口氣嚥不下去,不能忍氣吞聲,他要發作,這世間人一般的習氣,煩惱習氣。學佛之後我們才了解前因後果,才知道怎樣處理這些問題。遇到逆境惡緣,我們懂得,古人教給我們逆來順受,我們隨順,沒有怨恨,沒有瞋恚,沒有報復,歡歡喜喜消業障,心保持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消業障,福報就現前,好事!福慧增長。所以你處理得當,逆境惡緣生福慧;如果處理不當,你有忿恨心,你有不平的心,你有報復的心,那個麻煩大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把自己的清淨心完全藏別人的惡業,你即是愚痴到極處!聰明人,自己清淨心裡頭,藏一切眾生的善,絕不藏一切眾生的惡,自己的心是善心。所以,你的心是善、是惡完全在你自己,別人絲毫不能控制你,不能影響你,你自己取捨,你要有智慧,你不能糊塗。

  佛菩薩教給我們學什麼?學純淨純善,你向著這個目標、方向去走,你走的是佛道;如果反過來,你心裡面所含藏的全是一切眾生的惡業,自己的惡業就更重。含藏眾生的惡業,就是你自己的惡業,把所有一切眾生的惡都變成自己的惡,這還得了嗎?你走的路是地獄道,不是佛道,兩個極端。這是愚痴人所走的,聰明人走佛道,愚痴人走地獄道。在現前這個世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所看到的,你所聽到的,你所接觸到的,稍稍有點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走哪個道。看別人容易,看自己不容易,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叫回光反照,看到別人立刻想到自己,我走哪個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警惕自己,萬萬不要把路走錯了!對人要慈悲,要寬宏大量,我們希望別人原諒我們的過錯,我們先要學著原諒別人的過錯。不要計較別人過錯,我們自己的過錯漸漸就消失了,純淨純善不知不覺就接近了,這是好事情。再看第九個名字:

  【或名速滅。】

  清涼大師很慈悲,統統都有註解,「苦名速滅者,流轉苦也」。這個『速滅』還是行苦一類,「駛流」是行苦,「速滅」也是講的行苦。速是快速,滅是消滅,這就是說念念不住,念念不停,確實這是世間苦諦。這樁事情我們在前面曾經細說過,剎那不住,佛在《仁王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就是速滅。這個速滅的意思,生滅速度太快了,前念滅,後念就生。我們所看到眼前一切現相,真相是什麼?真相就是速滅,剎那生滅,剎那不住。所以「般若經」上才給你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根本就不存在,你在這裡面起心動念是完全錯了。起心動念佛稱之為妄想,一切法根本不存在,你根本就掌握不住,所以說「不可得」,你要想擁有、想得到,完全是虛妄。

  我們常常用電影、電視來做比喻,諸位容易體會。電影銀幕上的影像從哪裡來的?放影機底片,一張一張的,像幻燈片一樣,鏡頭開關太快了,一秒鐘開關二十四次,就是換了二十四張。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我們在銀幕上看到就好像是真的,現在佛說,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我們一秒鐘能彈幾次?我可以彈四次,一秒鐘彈四次,就算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恰恰好兩個十萬八千次,佛講這是我們現前這個世界真相。電影銀幕上一秒鐘二十四次,我們現在實際上,你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境界如此,六根也如此。六根也是生滅相,一秒鐘,就算《仁王經》上講的,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就把你搞糊塗了。你以為這是真的,在這裡面起心動念,其實起心動念也是剎那不住。所以,佛在此地這個名詞就用得好,「速滅」。

  這個事實真相你真的搞明白了,有助於你修定。為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放下了,《金剛經》上所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句話你真懂了。唯有真正懂得你才能做到,真能做到你才能契入佛知佛見,你能入佛境界,你能夠證苦滅聖諦,你能行道諦,你不造業了;換句話說,轉世間因果為出世間因果,世間因果是苦集,出世間因果是滅道。這樣一個轉變,就是轉凡成聖,轉迷為悟。所以,這些名字,雖然是名字性空,你不能執著,你執著它就錯了,不執著它有用,什麼用?提醒自己,幫助自己覺悟,幫助自己悟入,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

  我們今天修行,為什麼菩提心發不起來?說菩提心大家不好懂,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慈悲心,為什麼發不出來?總的來說,這就是菩提心。真心,菩提心是真心;虛偽,真誠的反面是虛偽,清淨的反面是染污,平等的反面是傲慢,正覺的反面是愚痴,慈悲的反面是自私自利。現在我們都是反面,都不是正,為什麼不能夠放下反面,相應正面,為什麼?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說得很好,在這種情況之下怎麼辦?讀經。從前講經的地方很少,聽經不容易,所以教你回家去讀經。

  現在講經的機緣跟古人相比,並不比古人好到哪裡去,但是現在有個方便,古人沒有。靠高科技發達,有衛星電視,有網際網路,可以把講台的效果同時傳遍在地球各個地區。只要你這邊有設備,你就能夠收看得到,這是古時候所沒有的。現在大眾傳播工具價廉物美,已經非常非常普及了。夏蓮老教人讀經,我現在教人聽經,多聽!你就會覺悟,一門深入這是最好的辦法。為什麼?聽一部經,你心是定的,一部經反覆的聽;從頭到尾聽一遍,聽完之後,再從頭到尾聽一遍。現在我們都做成錄音帶,都做成光碟,價格非常低廉。你有一部經的光碟,你就老老實實的聽這一部經,一遍一遍的聽,聽上三年你就開悟了,你就明白了!你戒定慧三學都學到了,真正有利益。哪個人認真的做,這個人就成就!你不用這個方法,難了!太難太難了!下面第十個名字:

  【或名難調。】

  你就難了,這個『難調』,清涼大師註解說得好,「苦名難調者,誰不欲捨,莫之能出,不憚疲苦,方能調之」。這十六個字簡單的說,哪個人不希望放下?捨就是放下,誰不希望放下?我們想放下,放不下!所以,你出不了三界,甚至於你出不了欲界,難,難在這裡。但是有個方法,「不憚疲苦,方能調之」,你不怕疲勞,你不怕苦,你才能放下。譬如說你放下名聞利養,你得的是什麼?「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跟世間每個人都會做好朋友,為什麼?沒有利害衝突。人跟人為什麼不能相處?利害衝突!你要爭,他也要爭;你要求,他也要求。現在我不爭不求,你爭,我不爭,我讓,你求,我不要,這就很容易相處了,最明顯的一個例子。

  所以,不能不放下!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控制,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佔有,你的身心多麼自在!這是真正調身、調心的秘訣,身輕安快樂,心真誠清淨,調身、調心的秘訣就是放下,清涼大師講的「捨」。統統放下與性德相應,與大自然的原理、原則相應。大自然無爭無求,大自然裡頭任何一物也是無爭無求,所以,自然永遠是和諧的。也許你不會同意,為什麼?這個世間自然界裡頭弱肉強食,這句話現在人都把它看成是真理,實際上,這句話說錯了,誤導了許許多多眾生。

  野生的這些動物,你看到大的吃小的,這是什麼?現在科學家也知道,這是自然生態平衡,是不是弱肉強食?你仔細觀察,不是。何以知道不是?獅子虎狼,牠餓的時候才抓一個小動物來吃,獅子虎狼吃一餐,牠能夠飽兩、三天;牠不是一天吃三餐,牠也不吃點心。牠吃飽了,你看躺在地下睡懶覺,許多小動物在牠身邊圍繞,牠理都不理,你有沒有看到這個鏡頭?你才曉得牠抓小動物是不得已,餓了,不餓絕對不傷害小動物。人不一樣,人不吃人也害人,人造的罪業太重太重!沒有聽說畜生會墮地獄,沒有聽說過,只是聽說人造罪業會墮地獄,畜生沒有聽說,畜生死了墮地獄,沒有聽說過。聽人家說話要有能力分析,要有智慧辨別,他的話說得究竟妥當不妥當,不能盲從,不能迷信。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5 17:58:41)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5日17:58: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830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