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111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一一卷)  2003/10/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11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四段,「北方豐溢世界,苦滅道聖諦」,最後一句看起:

  【或名無能勝。】

  道諦有個名字叫『無能勝』,這個名字非常好,確實是名副其實。道,不止一條!八萬四千無量法門都是苦滅道聖諦。哪一條是「無能勝」?跟諸位說條條都是無能勝,為什麼?它能幫助你破迷開悟,幫助你明心見性,幫助你超凡入聖,幫助你成就無上菩提,當然是無能勝。在中國古人常講,條條大路通長安,這個話大概是唐朝時候的人講的,形容佛家無量無邊的法門,像條條大路,長安是當時的首都,京師,皇上所在之處。這就比喻如來究竟果地大般涅槃,哪個法門不通究竟涅槃的果地!所以每個法門都是「無能勝」。

  所以,世尊才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對待一切法門,一定要有清淨、平等、尊敬的心態,這就正確了。決不能夠厚此薄彼,我這個法門無能勝,他那個法門不行,這種見解,這種思想是決定錯誤的,為什麼?不順性德。違背了自性,這是隨順煩惱,隨順煩惱就是罪業,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可是你又要曉得,法門平等,眾生根性不平等。因此,根性不平等,就不能不選擇法門,你要懂得選擇法門。哪個法門適合我的根性,適合的標準是什麼?我能懂,很容易的能懂,我能理解,我能信,我學習很方便,對我現前的生活、工作不但沒有障礙,確實還很有幫助。修學就生歡喜心,不感覺得困難,這個法門就適合我的根性,我選擇法門,選擇的標準如是。

  法門太多,不要說諸佛所說的了,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說的,現在集結成為《大藏經》,哪一個人能在一生當中把《大藏經》讀一遍?古人講的「閱藏」,不是沒有,很少!尤其在現代這個時代,什麼人能把心定下來,花上三年、五年的時間,把《大藏經》看一遍!我在這一生當中還沒聽說過,不但是沒有見過,聽也沒聽說過。我自己也沒有做到,早年在台灣,台灣第一次翻印日本的《大正藏》,這個事情大概是五十年前了,我初學佛的時候不久,我沒有出家,還沒有離開工作。那個時候很不容易,我買了一套《大藏經》,《大正藏》,正篇,沒有續篇。那個時候在台灣第一次翻印,只翻印《大正藏》的正篇,五十五冊,全書是一百冊。

  這個書是分期寄送,大概每個月寄兩本來,每個月寄來我就翻翻看看,大略的看看。對於《大藏經》不至於陌生,提起來有個印象。我閱讀《大藏經》是在那個時候,剛剛接觸佛教不太久。以後追隨李老師,李老師教導我們是一門深入,專攻一部,這是有高明的人指導,很受利益。確實,沒有人指點,《藏經》雖然看,囫圇吞棗。實在講只懂得一點皮毛常識而已,經典裡面的義趣、義理、境界,確實看了、聽了也不能體會。這一門深入,跟諸位說,這就是《大藏經》的鑰匙,祕密的鑰匙,古大德常說「一經通一切經通」,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一部經通了,然後你再看《大藏經》,那就很容易,一絲毫障礙都沒有。真的一接觸就貫通了,問題就怕你那個一經不通。

  什麼叫通?初通,真正得利了,是你得三昧!你學《法華》就叫法華三昧,你學《楞嚴》就叫楞嚴三昧,你學《無量壽經》就叫念佛三昧,這是入境界了。入境界怎麼樣?還沒有通,怎麼樣才叫通?總是先得三昧,三昧是定,定能開慧。人心定了,智慧就現前,智慧開了,在禪宗裡面叫做大徹大悟;在教下叫大開圓解,這是通。這時候經本展開來,你看到什麼?字字句句無量義。你要是為人講解,確實深講淺講、長講短講無不自在,這就叫通了。一切經到你面前,自自然然一絲毫障礙都沒有。充其量是什麼?文字。你通的是義理,通了,文字你不認識的,要查字典,你要請教別人,這個字怎麼念,這個字怎麼講。因為它不是義理,義理貫通。

  這就說明,不但每個法門,真的諸佛菩薩所說的經教,字字句句都是無能勝。我們在一切經裡面選擇的一門是「無量壽」,我們選擇這一門。這個選擇絕非偶然,根本的依據是世尊在《大集經》裡面指導我們的,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世尊指示了我們一個大方向、總原則,使我們在選擇法門裡面看到世尊這個教誨,我們一定會留意淨土。我們會把律、把禪、把教總得要瀏覽一下,冷靜、仔細、認真的思惟自己的根性,自己的能力(就是程度),自己現前的生活環境,哪一部經典、哪一個法門適合我修行!

  這樣重重考慮的結果,才真正認定淨土法門殊勝,這個殊勝是對我自己,不是對大眾,對我這個根性最殊勝。尤其難得的,淨宗的成就高,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這實在是太殊勝了。就是在本經《大方廣佛華嚴經.離世間品》,佛說了兩千個法門,略說!在這品經裡面,就是介紹修行的方法。可是「入法界品」,兩千多個法門都能夠入法界,「入法界品」是用這個來表演,文殊教善財專修念佛法門,往生極樂世界。示現,特別示現給我們娑婆世界末法時代的眾生看的,菩薩做榜樣來給我們看,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

  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華嚴》入法界是怎麼入的?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入的,這個意思太深了,真正叫難信之法。所以,大乘教裡常說這樁事情,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如果不是得佛力加持,他也不能搞清楚。所以,這個名號對我們現前,就是此時此地一切眾生來說,念佛法門確確實實是無能勝。因為它簡單容易、穩當可靠,無論是上中下根,無論是男女老少,無論是貧富貴賤,統統沒有障礙。而且修學這個法門不拘形式,這是最方便了。

  世尊在一生當中專講這樁事情,我們知道有「淨土三經」,專講!這三經之中,《無量壽經》正是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到底講了多少次沒有人知道。但是從留下來的這些經論仔細去研究,在中國,我們所依靠的是中文翻譯的資料,這一部經在中國翻經目錄裡面有十二種,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唐朝以後,其中有七種失傳,傳到今天只有五種本子我們還能見到,都收在《大藏經》裡面,《無量壽經》五種不同的譯本。

  古大德細細的研究比較這五種本子,發現這五種本子裡面的內容有很大的出入。於是判斷譯經的這些大德們所根據的原本(梵文原本),決定不是一個相同的本子;換句話說,在結集的時候跟其他的經論就不一樣,其他經論結集只有一次,《無量壽》的結集是多次。為什麼多次?世尊多次宣說,只有這種情形才是多次結集。根據現在的五種原譯本,古德判斷,世尊當年在世,《無量壽經》至少講過三次,因為這裡面最大的差異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如果是一個本子的話,翻的人縱算翻的不一樣,這個願的條目決定相同,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四十八願,為什麼漢譯是二十四願,宋譯的是三十六願。所以這五種本子裡面,有兩種本子是二十四願,兩種本子是四十八願,一種本子三十六願,這個差別太大了!肯定原本不是一個本子,斷定世尊多次宣講。

  世尊一生講經說法沒有重複的,這樣看起來,唯獨《無量壽經》,他老人家重複講三次,這個特別!很特別。所以結集、翻譯才會有這個事情發生。於是古人就想到,要是把十二種本子統統都讀到,不是一個容易事情,讀一個本子,其他的本子沒有讀到。真的,世尊有些在這個本子說的,那一次沒有說;那一次說的,這一次裡頭沒有說到,古人這才想到有會集的必要。第一次會集是王龍舒居士,他的會集本稱為《大阿彌陀經》,《龍藏》裡面收著有。明清淨宗大師註解經典,常常引用王龍舒的會集本,連蕅益大師註解《彌陀經疏鈔》,引用《大阿彌陀經》的地方就不少,這是說明龍舒居士的會集本,受到蓮池大師的肯定。雖然他的會集不夠圓滿,為什麼不夠圓滿?五種原譯本他只看到四種,還有一種他一生沒見過。你就曉得古時候想看到一本書不是容易事情,流通的量太少了。在那個時候沒有印刷,是抄寫。富貴人家修福,知道寫送經書福報很大,雇人來抄寫,抄寫一部經書付多少錢。一天能寫多少,一部書要寫很長的時間,你要寫個十部,寫個一百部那就不得了!《無量壽經》要寫一百部,得好幾年的時間。所以從前是個很困難的事情,連王龍舒居士這樣的身分、地位、財富都找不到。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特別是印刷術、傳媒,那眾生是不是有福了?不見得。何以不見得?我們冷靜的來觀察,現在社會一般出版的書籍數量非常可觀,但是內容「思無邪者」可能只佔到萬分之一,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正知正見的,真正的好書,能夠修心養性的,確確實實恐怕只有萬分之一。一萬本裡頭,九千九百九十九本邪知邪見,這怎麼辦?這個邪知邪見就是與自性、與性德相違背。違背性德就是造罪業,造作罪業果報在三途,麻煩在這個地方。真正懂得修福的人,福慧雙修,印送經書、佛像,佛菩薩、羅漢的畫像、塑像,能給一切眾生種善根。所謂是「一歷眼根,永為道種」,他只要看了,阿賴耶識裡頭種了佛菩薩的種子,這是福慧雙修。印送經書、善書、道德之書,這是幫助一切眾生改邪歸正,破迷開悟,這個功德很殊勝,是人天真實的福報。有力量的人,有能力的人,在從前雇人、請人來寫經,來畫佛像、塑造佛像;沒有能力的自己幹,自己學著寫,自己學著畫!現在印刷術發達,你歡喜那一尊佛像可以大量的翻印,到處送給別人供養。尤其是高度的藝術品,人見了真正生歡喜心。

  我這一生供養佛像,供養彩畫的多,為什麼?方便。佛像,供養佛像真正的意義,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彩畫的就行了!我要翻印的,我不要原版。原版是藝術品,那是很珍貴的,有許多人喜歡收藏的,價值很高的,那怎麼樣?我們前面曾經讀過「捨重擔」,你要收藏這個東西,這是重擔。我們把這個擔子放下,我用影印的,影印得多了,一張才幾塊錢,十幾塊錢,一點負擔都沒有。所以,我一生決不收藏一件什麼藝術品,我不搞這些,對自己、對道場、對大眾都沒有好處。這種珍藏的藝術品應當由國家去保管,國家有博物館、有文物館,他們可以負責來收藏,我們個人決定不要這個重擔。我曾經見過有些出家人喜歡收藏這些藝術品,真的他有負擔,出門都提心吊膽,怕他這些寶物被人家竊盜,哪有我們出門這麼自在!什麼都沒有。我們懂得他的用意是表法,用意是提醒我。

  早年有位老居士,他是多年自己收藏一尊阿彌陀佛像,這個像是磁的,白磁,告訴我,這一尊像大概有三百多年。那個時候我們在台北建一個華藏圖書館,圖書館沒有佛像,這是第一尊,他送來的。他送來的時候跟我們講,寄放在我這個地方,並不是贈送的。我們非常歡喜,把他供奉在圖書館的講堂當中,是一尊白的。在圖書館供了不少年,老居士也往生了。韓館長往生的時候,我就把這一尊阿彌陀佛像後面襯上藍色的底,把他照像,大概照了有十幾張照片,選一張最好的把他印出來,現在全世界流通。你們看到這個藍底白色的阿彌陀佛,這一尊像現在還放在圖書館,讓他們收藏,我只要這個紙畫的就行了,隨身攜帶,非常方便。我得到真實的利益又沒有負擔,收藏的人他就有負擔。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世尊對我們教誨的真實義,我們依教奉行。這段經文我們就介紹到此地,再看底下有個結論。

  【諸佛子。豐溢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

  這是講真的,《華嚴經》上常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無量無邊無盡的名號,說之不盡。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四大類,這叫『四聖諦』。末後這兩句話重要。

  【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這句話我們要記住,自行化他,受用無窮。名號從哪裡來的?隨心應量。現相怎麼生的?也是隨心應量。你要是問宇宙之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現相無量無邊,從哪裡來的?什麼原因來的?為什麼來的?這八個字都是最好的答覆,『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在法性裡面什麼都沒有,那叫真相,那叫做諸法實相;凡是現相了,都是幻相。你要知道它是幻化,你就知道實相了。《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現相是夢幻泡影,剎那生滅,剎那不住。所以,雖然有相,這個相沒有妨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事事無礙。相怎麼生的?相由一念無明生起,它的生跟滅不礙法性,也不障法性。那我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們是自己迷惑,自己障礙自己,所以孟夫子講「反求諸己」,這句話說得太好太好了!反求諸己就是懺悔,就是真修行,就是回頭是岸。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不再跟著煩惱習氣轉,隨順自性,自性是「湛、寂、空、靈」,這四個字是不是佛在經上講的大涅槃,我們這個經裡面講的「四聖諦」裡面的苦滅聖諦?所以,自性是清淨寂滅。

  諸佛、法身菩薩能隨順自性,我們要問怎樣才是隨順自性?就是禪定。六根可以接觸六塵境界,決定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分別執著不要說了。決定不起心不動念,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隨順法性,這是法性自然流露,妙不可言。一起心、一動念,麻煩大了,就墮落,就是凡,就不是聖了。凡,起心動念;聖,不起心動念,凡聖差別就在此地。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五段,東北方,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攝取世界中。或名能劫奪。或名非善友。或名多恐怖。或名種種戲論。或名地獄性。或名非實義。或名貪欲擔。或名深重根。或名隨心轉。或名根本空。】

  到這裡是一段。這是第五段裡面的第一個小段,『苦聖諦』。也略舉十個名號,第一個名號,『能劫奪』,「劫」是盜匪搶劫,「奪」是奪取。什麼人能劫奪?苦報能劫奪。「苦聖諦」是講世間果報,這個名詞裡面真正的含義,就是一切眾生生生世世決定不能夠避免報應。報應劫奪了你什麼?你損失了什麼?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被報應劫奪了。這樁事情知道的人不多,唯有佛清楚,佛明瞭。經論裡面常講,法身、般若、功德、法財,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無量無邊,那是性德,不是修來的,真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什麼現在都沒有了,貧窮困苦到這樣的程度!我們自性本有家珍被人劫奪,果報能劫奪。

  果報從哪裡來的?是自己迷惑顛倒自己造的,真的叫自作自受,我們不能不知道。決定不是佛菩薩懲罰我們,也不是上帝、閻羅王懲罰我們,自己造作自己要承受。所以,你真正明白了、搞清楚了,受再大的苦難,再大的委曲不會怨天尤人。要知道怨天尤人是罪上又加造罪,那不是解決問題,那是把問題愈搞愈複雜,你受的苦愈受愈多,愈受愈苦,這叫愚痴、無知。從這些地方你才能真正能夠體會到佛菩薩慈悲,佛菩薩怎麼慈悲,佛菩薩慈悲在哪裡,就知道了。佛菩薩把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了,我們這才知道人的一生,決定沒有突發的事情,決定沒有偶然的事情;換句話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要追究其根源都有因果。前世今生我們造作一切不善業,感召得眼前、來生、後世種種不如意的果報。我們看看現代這個社會,看看別人,看看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些什麼?然後你冷靜的去思惟,你將來應該得什麼樣的果報,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哪裡還要去問別人,用不著了。

  所以,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好,我們就先要對別人好;我們對別人好是造因,別人對我們好是果報。我們希望別人尊重我們,我們一定要尊重別人;我們希望別人不要造謠生事毀謗我們,那我們首先就不能造謠生事毀謗別人。種什麼樣的因,你一定得什麼樣的果報,人生在世,說穿了就是這麼一樁事情。除這樁事情之外,你想想看還有什麼事?佛講人到這個世間來,為什麼?酬業!過去生中造的善業、不善業,這一世來酬償果報的。過去做的善,你是來享福的,享善福的;過去造作的不善,那你是來受罪,就來幹這個,這是報。

  但是,受果報的時候你又造作,果中有因,因中有果;因果相續,因果循環,因果轉變,生生世世無量劫來纏綿不斷。如果沒有聖賢的教誨,這愈轉愈下,他往下墮落,不會向上提升;遇到聖賢教誨,果然能夠依教奉行,那就幫助你向上提升。一切眾生在六道、九法界就幹這些事情,只有這個事情是真實的,其他都是虛幻的。我們有幸遇到佛,這是世出世間大聖人,真正通達明瞭諸法實相的人,只要我們對他信受奉行,我們就得好處,就得利益,肯定向上提升。

  但是事實擺在我們眼前,有些人真的生生世世不斷向上提升,提升到相當高度了,一時迷惑一下就墮下來,甚至於一次墮到底谷。譬如一百層的高樓,好不容易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快要到頂端了,距離頂端不遠,一個不小心,沒有踏上上一階,一下跌倒了,這一跌就掉到樓底下去了,粉身碎骨!這樁事情很多,不少!太多太多了。這是什麼原因?達到相當高層的時候忽略了、迷惑了,得意忘形了,這一得意忘形必定就違背性德!自以為是,就怕這一點,自以為是;總以為自己想的、自己說的、自己做的是對的。菩提道上最怕的是起這種念頭,這是無明,這是迷惑。菩薩能成佛,從初發心到菩提道,到無上道,念念小心謹慎,不捨如來教誨,所以他成功了。

  從前章嘉大師教我,不捨如來教誨裡頭最重要的一條,第一個戒條,就是三皈。三皈是最先傳授給你的,是佛對眾生第一個戒條,永遠遵守,永遠不能夠違背。那就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永遠保持覺、正、淨。只要你有一念違背了覺正淨,你在那剎那之間就大幅度的下降,你說這多可怕!我們舉眼前最明顯的例子,在我們現前的這個社會上的大貴之人,貴是在這個社會上有權勢,有權力、有勢力、有地位。國王、帝王,現在所講的國家領導人,那個福報不是一生一世修來的,最低限度十世以上。十幾世,幾十世,就好像爬樓梯一樣,爬高樓,爬了十幾層,爬了幾十層,他才到達這個地位。

  我們在《三昧水懺》上看到悟達國師,悟達國師做了皇帝的老師,國師,他是連續修行十世才到這個地位。做國師不是一世、兩世、三世、五世累積的德行,不行!十世才做到帝王的老師。一念迷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皇帝是皈依我的,是我的徒弟,這一點念頭起來了,這是傲慢!這個念頭起來,護法神走了,冤家債主馬上找來,你看一落千丈。在世間,大貴之人做到高官,如果起一念自私自利,就會貪贓枉法。我們也常常看到,到晚年,事情爆發了,被法庭裡面宣判坐牢,甚至於宣判死刑。那是爬到那麼高的時候,一念迷惑掉下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是花報!果報,果報在來生,來生的墮落就更差了。

  我們一般人無法想像,來生墮落在餓鬼、地獄、畜生,幾時才能離開惡道?才能再爬上那一層?又不知道要過多少年月日劫,論劫數算的。所以,修行證果難!真正不容易。就是你進很難,往上爬很難,墮落很快,退轉太快了,一退就退到三惡道。人在無盡的時空當中,這種進進退退次數沒有法子計算的,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不要羨慕他做了總統,他做了帝王,也許你上一輩子做天王,這可能,不是不可能。欲界天太多了,除了娑婆世界,他方世界那個數字誰能算得清!摩醯首羅天王,一個佛剎有一個,可是佛剎無量無邊,我們就曉得,像那麼大福報的摩醯首羅天王,也是無量無邊,一個不小心摔到地獄。

  修行人難得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到頭了,最後怎麼樣?墮地獄。四禪,墮地獄;五不還天,墮地獄;四空天,墮地獄,佛在經上常說。由此可知,愈是爬得高愈要小心謹慎,你才能保全,決不能得意忘形,一得意忘形就墮落!修行人亦復如是,你得禪定了,你開悟了,這個時候如果一念迷,迷了怎麼樣?迷了就破戒,這肯定的,不守規矩了!迷了就失了定,就越軌了,像星球在太空運行都有軌道,他越軌了,出亂子了,不堪收拾。四空天全是修行人,不是修行人你怎麼能到得了四空天!這些人不是求人間福報的,求人間福報在欲界,只要有求人間福報這個念頭,他就出不了欲界。所以,色界、無色界全是修行人,為什麼會墮落?功夫到那個程度果報現前、境界現前,一時迷惑,不守自性,就這麼個原因他墮落了。難得真的有很少數的人一生小心謹慎,守規矩決定不敢越軌,決定遵守總方向、總綱領,「覺正淨」,在菩提道上才登峰造極。所以這樁事情實在是難,除非你不去想它,你要想它之後,你愈想愈難,凡夫修行成菩薩、成佛真不容易!

  到你契入境界之後,然後你才知道淨土的殊勝。殊勝在哪裡?殊勝在不退轉,所以他容易成就。十方世界沒有這樁事,一切諸佛剎土裡頭,都是有進有退,唯獨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進,沒有退。那個進,有人進得很快,有人進得很慢,但是總歸他是有進步,絕對沒有退轉,尤其難得的是圓證三不退。我們不求這個法門求什麼法門!任何法門都有退轉,進很難,退很快。我們真的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會死心塌地在這一門,再沒有懷疑,再也沒有意見了。還有懷疑、還有意見,那你還有障礙;死心塌地一門深入,決定成就。除這一門之外,世尊沒有給我們介紹還有第二個法門,我們要去找,肯定也找不到第二個法門,這就是說唯有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夠避免劫奪。我們自性裡頭智慧、德能、相好、功德、法財才能保得住!

  第二個名詞,這是苦諦的名詞,『或名非善友』,我們知道,可是怎麼樣?可是偏偏跟他親善。佛在經教裡頭常常告訴我們,十善是厚友,十惡是怨家,「非善友」就是十惡。人造惡無量無邊,佛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十大類,這個十大類好記。可是我們怎麼樣?我們起心動念是不是還落在十惡裡頭,不知不覺;身造殺生、偷盜、淫欲;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貪、瞋、痴,是不是這樣?六道眾生十善是厚友,不知道!把十惡當做厚友,反過來把十善當做冤家,你跟他講善,他排斥,他拒絕。

  稍微好一點的人怎麼樣?你說十善他也點頭,但是他並不以為然,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還是跟十惡掛勾,確確實實他不喜歡十善。你教他不殺生,他不能不吃肉,吃肉當然要殺生。你不能教他不偷盜,為什麼?起心動念,他都要佔別人便宜,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有智慧,自以為手法高明,起心動念幹著損人利己。最大的偷盜,像前幾年金融風暴,國際上有一個集團,抄家!報紙上登的,抄家。你看這個地區、這個國家人民多年血汗累積,他幾天當中,一、兩個星期,就把你多少年的辛苦統統都拿走了,這個在佛法叫盜戒。最明顯的,我們看到累積買的股票、什麼債券,突然宣布一文不值,錢被貶值,這個損失沒有法子計算的。那些聰明人天天動腦筋,這就是損人利己,謀財害命;多少人禁不起這個打擊,自殺、跳樓、上吊,謀財害命。他不犯法,世間法他不犯,陰曹地府裡頭,陰律他逃不過;陽上的法律他能夠躲過,陰律他逃不過。他造的這個業,來生後世他要受果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苦不堪言,這叫盜。

  殺就更不得了!冤枉害死別人,這受害的人陰魂不散,常常在你的身邊等待機會報復。當你福報現前的時候他沒有辦法,你的勢力太強,他沾不上邊;但是你的福報的旺不會永遠旺,有衰退的時候,好運走完你衰退了,這一衰,他的機會就到了,就來報復你。所以中國人命相,外國也有,一般命相裡頭說,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運勢五年一轉;你在一生當中有最好的五年,最旺的五年,也有最差的五年。所以中國老人常講,少年得志並不是好事情,他一生當中最好的五年,是在他少壯的時候,晚年就沒有。

  真正福報是要留在晚年享,福報現前的時候,聰明有智慧的人知道,不享。把我自己的福報分給一切苦難眾生共享,你這個福存在那裡,這我們應當要學。有錢不要自己享受,給一些苦難眾生大家去享受,這個好!為什麼?能夠保持你的福報,最重要保持你晚年的後福無窮。你要是不懂這個道理,福報現前盡情享受,享完了後頭沒有了。晚年苦,是真苦,你體力衰了,承受不了。所以,有福一定要懂得晚年享,有財富布施給別人,佛說得好,布施是修因、修福,所謂是愈施愈多;施財得財富,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為什麼不多做這些好事?施無畏,這裡頭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鰥寡孤獨他們可憐,他們常常生活在憂慮恐怖之中。你能夠安慰他,你能幫助他,常常布施衣食,照顧他,這是施無畏,這裡頭有財施,有無畏施。貧苦年輕人,人聰明有能力讀書,家境清寒沒有人供給,有能力沒有這個條件,你能幫助他,幫助他完成他的學業,好事情。施恩決定不求報,這個果報就更殊勝了。

  聖賢人教導我們,沒有一樣不是真實的,我們要相信,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做。積功累德,最重要的還是要明瞭什麼是道德,在佛法裡面講什麼是功德,怎樣積功累德,都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這麼多年來我們常常勸人「存好心」,什麼是好心?真誠是好心,所有宗教都是這樣說法,古今中外所有的聖人都這麼說,真誠、誠敬,真誠恭敬。清淨心是好心,不受一切境緣的染污;平等心是好心,正覺心是好心,慈悲心是好心,常存此心,這是存好心。

  「說好話」。說好話,決定遵守《十善業道》裡面的口業。不妄語,對一切人、一切眾生說老實話,決定不欺騙人,說真話,說老實話。不兩舌,決定不挑撥是非,決定不造謠生事,決定不傳播謠言,不兩舌。不惡口,惡口是言語粗魯,我們講沒有禮貌,沒有涵養。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能夠離開這四種語言的過失,那叫說好話。存好心,說好話。

  「行好事」。什麼是好事?看看今天社會缺少些什麼,我們多做一些。現在的社會缺少孝悌,我們就努力多行孝悌;這個社會沒有仁義,我們就很認真的行仁行義。看看現前社會缺什麼,社會不知道尊重老人,不知道尊重賢人,敬老尊賢我們要做。今天社會人都是自私自利,那我們應當做什麼?照顧貧窮苦難之人,捨己為人,這就是好事。前面這三樁做到了,你就是好人,好人是聖人、是賢人、是君子、是佛菩薩。現在時間到了。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5 17:51:25)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5日17:51: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816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