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一0卷) 2003/10/1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10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第二段鄰次十界,北方苦滅道聖諦,第四句看起:
【或名安隱去。】
這個道諦的名稱並不難懂,特別是在現前的社會,我們看到這名字感觸很深。為什麼?今天的社會,整個地球極不安穩。從這一個世紀以來,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之後,冷戰、熱戰,整個社會動亂不安。所以,在現前社會裡,無論是什麼人,我們要是跟他交談,問問他,對於現代社會有什麼希求?幾乎異口同音,都是希求安定和平。由此可知,在今天安定和平是一切眾生的希求,可是這希求往往落空。這社會上也有不少善心人士很努力的在做,在做化解衝突促進和平,可是做了這麼多年,我們沒有看到實質的效果。所以說到這一樁事情,難免令人沮喪。又看到社會上流行許許多多的言論,在說世界末日,在說核子災難。也有不少人已經在準備如何躲避這災難。
我們學佛多年,對於因果報應的事情,認識了,肯定了。諺語所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到哪裡去躲?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事實真相,換句話說,要了解因果真相,這諸位更容易明白。果上不能解決,要從因上解決;因上不能解決,從緣上解決。怎麼從因上解決?不造惡業,這是從因上解決。但是這惡業已經造了,這怎麼辦?已經造了之後,那就從緣上解決。你有這業因,把這惡緣斷掉,那個果報就不會現前。所以,世出世間那些大聖大賢,教我們斷惡修善,教我們懺悔,教我們悔改,教我們要懂得積功累德。
這些教誨裡面有兩重意思:第一重,過去造的有惡因,現在不造,不造了,惡緣沒有了,可以把這不善的果報化解,可以把不善的果報推遲,這是第一層意思。第二層意思,我從此以後不再造惡,對往後來講,因沒有了,決定沒有不善的業因,來生後世自然就不會有惡的果報,這樣你才真正得到安穩。所以聖賢的教誨就叫做『安隱去』,你的前途吉祥平安。這是一句祝福的話,能不能兌現?那完全看你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理解?能不能依教奉行?一定要改毛病、要改習氣,這是一樁難事情。
真正下定決心改過自新,說實在的,那就不是凡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非常不容易。中國古人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本性是講的習性,不是真正的本性,真正本性純淨純善,這是習性,習慣成自然,不容易改。所以要有真正的覺悟,極大的決心,不再做惡了,從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改過,一定要依靠聖賢的教誨。聖教是善惡的標準,如果沒有標準,我們總是自以為是,不知道自己有過失,不知道自己把事情做錯了。所以這絕對不是有意的,是他沒有智慧,沒有認識,錯認了。許許多多宗教裡面都講偽善,他自己知不知道他行的是偽善?偽善是假的善,不是真的,他自己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了凡四訓》是一部好書,印光大師當年在世極力提倡,印送超過百萬冊,在那個時代如此大量的流通,讓我們都感到驚訝。祖師的悲心,知道現在社會狀況,用這方法來挽救,我們要能體會到這意思,要能夠發心接著去幹,極力的來弘揚來推廣,要多做這一方面宣傳工作。所以過去馬來西亞曾經做了兩片光碟,好!現在人不能耐煩,不能用很多的時間來學習,現在人求快,兩片兩個小時,這的確是快速。兩個小時能把《了凡四訓》學完,一天學一遍,如果能學上一年,學三百遍,那個人就不一樣。天天有兩小時的薰習,連續不斷一年,他對於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實真相,就有一定深刻的認知。這認知會幫助他回頭是岸,會幫助他消業障增福慧。應當盡心盡力的來推廣,這是「安隱去」。
了凡先生的功夫是依「功過格」,功過格就是依《太上感應篇》。所以印光大師提倡《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這兩樣東西都是道教的,它講得淺顯,真正做到簡要詳明,文字不多,《陰騭文》只有七百多個字,《感應篇》一千多個字。那是什麼?善惡的標準。印祖不用戒律、不用佛經,用這兩篇東西,我們愈想愈有道理。我們的學院教學,特別請楊老師跟大家在一起學習《德育課本》。《德育課本》的內容就是八德,形式全是歷史故事,很能感動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就這八個字,這八個字是德目。看看中國歷代古人,如何將這些德目落實在自己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學著會做人,人格圓滿,提升就生天。不提升,來生不失人身,得人身一定比這一生福報、智慧還要增上,這是好事情。這也是修學佛法的基礎。佛法基礎,前面說過很多次,十善業道。《四訓》、《感應篇》、《陰騭文》,是十善業道的細說,十善業道只提一個綱領,詳細的來發揮。
祖師提倡,我們明白這意思,又驗證在現前的社會,如果不能依教奉行,這動亂的社會永遠沒有辦法回歸到安穩。除這方法之外,想不出第二個方法。有些人用武力來懲罰來報復,這能解決嗎?這些年來,我們看到了,不但不能解決,反而結下深仇大恨。在佛法裡面講,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就不是一世,生生世世,這多可怕!多麼恐怖!生活在恐怖當中,死了以後,靈魂也離不開恐怖,你說這多苦!所以人不是死了就完了,那就沒事了;死了之後就不得了,麻煩在這裡。所以,唯有真正覺悟,了解事實真相,佛法裡面常講的性相、理事、因果,通達明瞭,這結就解開了。如果不能通達諸法實相,這結是永遠解不開的。
我們生在這時代,實在講是非常有幸,得人身聞佛法,能聞正法,能聞一乘圓滿的正法,談何容易!果然能信能解能行,那就「安隱去」。人最怕的,自欺欺人,自己欺騙自己,欺騙別人,這是造罪業,果報肯定在三途。人生在世時間不長,何必要造罪業?三途易入而難出,所以聰明人決定不幹這傻事。真正覺悟的人不為自己,他的心術就正;念念為自私為自利,他的心怎麼會正?心術不正,他的知見,邪知邪見;他的言行,自欺欺人。別人,有些人說要觀察入微,以免上當。但是聖人不然,聖人,你很誠實,我相信你;你欺騙我,我也相信你,這個難!這是什麼道理?這道理深,聖人隨順法性,法性裡頭沒有善惡,法性裡頭沒有是非。唯有真誠能感人,你誠實,我相信你,你會更誠實;你欺騙我,我相信你,總有一天,你良心發現,你改過自新,回頭是岸,我也相信你,這不容易。
我在早年遇到這麼一個人,道安老法師,老法師那時候六十多歲,我那個時候大概是四十多歲,差不多道安法師大我二十歲的樣子。這位老法師,我最敬佩他的就是這一點,很多人騙他,他真的被騙了。所以有許多人:老和尚糊塗,很容易上當!某人騙他,他都不知道。其實老和尚沒有一樣不知道,他真知道。有一次我去看他,有一個居士在寺廟門口跟我打招呼。我進寺廟,他離開,我們也很熟,他離開了。我進去之後,看老和尚,老和尚問我,他說:有個某居士剛剛離開這裡,你有沒有看到?我說:看到了,在大門口看到。老和尚笑笑:他今天又來騙我了。我們就曉得,騙錢的,這我們早就聽說了。我就問老和尚:你有沒有給他?給他了。明明知道騙他,老和尚還是給他,騙他的人並不知道。老和尚上當受騙,這是老和尚的德行。總有這一天他明白了,每一次去欺騙老和尚,老和尚都知道。老和尚從來沒有拒絕,這是大德,一般人做不到的。
舜王,這我們在歷史上讀到,三年,真誠恭敬,感動了父母、兄弟,讓他們真正覺悟,回頭是岸;讓他們真正明白,舜是一個好人,我自己錯了。受盡了委屈,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有一天讓他豁然悔悟,重新做人,不是愚痴。只有回頭是岸,那就真正的「安隱去」。回頭,有的人早,有的人遲,教導、誘導的人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還要有極大的耐心,你要等待。三年,快的,他的智慧、真誠、善巧用得非常妥當,三年效果就呈現了。有些人十年、二十年才覺悟,很多!有的人到臨終才明白了,到臨死嚥最後一口氣,告訴人:某人是好人,我一生對不起他。他走了,也是安隱去。真正覺悟了悔改了,安安穩穩離開這世界,安安穩穩的到來世去受生。所以安穩一定要依靠真實智慧,要依靠真實的德行。最重要的,我們自己要求安穩,要真正有心幫助一切迷惑苦難的眾生,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念念不捨,你自自然然就增長福慧,自自然然就有善巧方便。
為什麼你們沒有好的方法幫助眾生覺悟?這好的方法就是經上講的善巧方便。你們為什麼沒有智慧?這自己要反省。是不是自己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放下?貪瞋痴慢沒有放下?名聞利養沒有放下?這些東西是障礙,障礙了你的智慧,障礙了你的善巧方便。智慧、善巧、德能是自性本具的,是不是?如果把這障礙找到,再認真努力把它消除,這問題就解決了;要不然,今生後世要得安穩不容易。必須跟一切眾生化解恩怨,轉親情為法侶,轉迷為悟,轉惡為善,轉自私自利為一切眾生服務,犧牲奉獻,這就對了。第五個道諦的名稱:
【或名無量壽。】
『無量壽』原來是果報,現在在道諦裡面,那是因行,因行用果德的名號,這意思也很深。果現在雖然沒有得到,把這果報的名稱拈出來,讓你知道嚮往,把這當作你學習的方向、目標,你一定認真努力獲得,這獲得就是佛法裡面講「證」。怎樣修「無量壽」?佛在大乘經裡面常常教導我們,修因證果,這是十法界裡頭一般人所謂的真理,永恆不變。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業決定感召惡報。所以佛告訴我們,施財得大富,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者得健康長壽。而實際上,這三樁事情它有密切關連,它不是獨立的,是一而三,三而一。我們要懂得怎樣去修,怎麼樣去學習。
釋迦牟尼佛、孔老夫子,我們再細心觀察這世間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他們這三種布施,財、法、無畏,都是很認真很努力在做。以釋迦、孔子來做例子,提起這兩個人,中國人會感到很親切,這不是外人。釋迦、孔子從事於教學工作,都是盡義務的。孔老夫子教學,學生對老師的供養,這是禮,不能沒有供養。學禮、學做人!但是孔老夫子從來沒有要求學生有一個供養的標準,沒有,你有能力可以多供養一點。但是夫子並沒有要求,你有錢有財富,那你要多供養一點,多收你一點學費,沒有,孔老夫子沒有。貧苦之人,孔老夫子不收他的供養。
釋迦牟尼佛他做的是更乾淨,他把他自己生活水平降到最低度,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過著托缽的生活,天天在修布施。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是怎樣修財布施?他身上一文錢都沒有,他怎麼修財布施?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懂得,佛說財有內財、有外財。外財,身外之物,釋迦牟尼佛沒有;但是有內財。內財是什麼?內財是身體。現在講用我的勞力、體力,用我的精神,用我的智慧,用我的時間,為別人服務,這叫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的果報遠遠超過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你有錢的人布施很容易,不難;但是要叫你去做義工,用你自己的身體、勞力、時間去為別人服務,這難。所以內財布施得財富得福報,往往超過外財布施。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教學要用體力、要用時間、要用精神、要用智慧、要用善巧方便,這些全是內財。釋迦牟尼佛自從示現證道之後,天天樂此不彼,就幹了四十九年。在我們中國人講,連頭帶尾五十年,財布施。佛所講的,佛所行的,佛所行也是布施,他給大家做榜樣,做孝親的榜樣、做尊師的榜樣、做重道的榜樣、做守法的榜樣,都是好樣子。人生在世,釋迦牟尼佛一絲毫缺陷都沒有,都是最好的榜樣,這是什麼?這是「法布施」,為眾生做示範,還要為一切眾生講解,天天增長智慧。為一切眾生解決許許多多疑難雜症,這是屬於「無畏布施」。所以世尊每天做的,不就這三樁事情嗎?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果報自然的,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
我在沒學佛之前,年輕,也遇到不少算命看相的,說我沒有福報、短命還有一點聰明智慧,我明瞭,我接受了。因為自己對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自己的習氣毛病,讀了《了凡四訓》之後,無限的感慨。了凡先生的毛病,我統統有;了凡先生的優點,我都沒有,我比不上他。遇到佛法之後,我才明瞭,要真正好好的修,不是修今生,修來世。我對今生沒有指望,沒有想到今生要得到什麼果報,想到來世。這一生已經是這樣的,過去生中造的因不善,這一生得的果不善。這一生了解這事實真相,我這一生要把毛病改掉,要重新做人,修來世果。我這一生沒有想到今生,想到來生。遇到淨土法門,歡喜無量,我來生決定要求生淨土,別的道不去了。西方淨土就是「無量壽」,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一切行持,都是在修無量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滅道聖諦,第六句:
【或名善了知。】
這名號在大乘教裡面,關鍵的字眼在這『善』,這是說明世間法、出世間法,『了知』的人不少。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他看佛經。像早年我那個老師方東美先生,他不學佛,但是他看佛經,他把經典當作哲學來研究,所以我早期入佛門,也是跟著他把佛經當哲學來讀。「信、解、行、證」,我們只有一個「解」,沒有「信」,也沒有「行」、也沒有「證」。解,這解就是「了知」。方先生解的確實是有深度,而且經典的熟悉,許許多多出家人都比不上。這是當年,他在學校裡用佛經做為課程,給哲學系同學們上課。在台大哲學系,他講魏晉佛學、隋唐佛學,講大乘佛學;在輔仁大學博士班講華嚴哲學。清涼大師這四個字,信、解、行、證,他只取一個「解」,了知。世間人,甚至於出家人,走這路子的,多!但是這不善,是把佛法當作世間一門學問來研究,「善」字沒有。
善是什麼意思?這意思也用佛法術語來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話難懂。我們用宗門一句話比較容易理解,就是「離心意識」,那個了知叫善。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是第六識。什麼叫離心意識?心意識的作用要曉得,識的作用是分別,意的作用是執著,心的作用是落印象。離心意識,簡單的說,就是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這是真實智慧,這是自性般若,那才叫「善了知」。所以大乘教裡面,不但是宗門參禪,這些指導的老師教學生們離心意識參。這是參禪,你要是把心意識放在裡面,你怎麼會開悟?永遠不能開悟,不但不能開悟,還障礙你得定。
宗門如是,教下也不例外。教下還是教你離心意識,你才能大開圓解,你要不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不能夠大開圓解,你只能做到了知,不能做到善。就是我們淨土宗也不例外,淨土宗,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如果離心意識,你能得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如果你還是用心意識,不能夠放下心意識,這法門它也能成就,所以這是其他法門就不能相比。其他法門決定要離心意識,才有成就,淨土宗不離心意識也能成就。那是什麼?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沒離心意識;離心意識就不生這兩土,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善了知。
這經是大乘,不是小乘、不是權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習,點點滴滴統統是學習,這學習過程當中,怎樣與善相應?這很要緊!真的會了,不但往生有絕對的把握,而且品位高。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善就是不著相,著相就不善;善是不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不善;善完全與性德相應,換句話說,與自性不相應,那就不善。所以這個善不是世間法裡頭善惡的善,用世間善惡的善來解釋,你就不懂得這句話的真實義,願解如來真實義。所以落在心意識裡頭,你就沒法子理解,離心意識才知道善。古時候,佛門裡有個口頭禪,常講:善哉!善哉!這句話用意很深,時時刻刻提醒你。善哉是什麼意思?你要與性德相應,那就是善哉。下面一句:
【或名究竟道。】
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究竟道』是大乘、是圓教、是一乘、是佛道,比菩薩道還要高一級。世尊在《法華經》上說得好,「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一乘法是究竟道,二乘、三乘不究竟,但是那叫方便道,方便最後契入究竟,它通到究竟。唯一究竟道,那是接引上上根人的,那不是普通根性;普通根性一定要從方便道,你才能夠契入。方便就是真實,這道理總得要懂。上上根人,我在前面跟諸位同學也報告過,他不是天生的,多生多劫修學薰習而成的,不是一生一世。我們再修個幾世、幾生、幾劫,也就變成上上根人了,上上根是這麼成就的。
可是我們很幸運,我們不走這種冤枉路了,浪費的時間太長,而且方便道是個險道,為什麼?它有退有進,實實在在說,進得少,退得多,肯定的。所以遇到淨土法門,那一定不能夠放鬆。為什麼?這個道才是真正的究竟道。你看看《華嚴》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從這地方看,《華嚴》還是方便道,《華嚴》最後把我們帶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究竟道就是淨土法門。幾個人認識?修淨土的人、念佛的人,幾個人知道這法門是究竟道?太少了。我這一生當中,一個也沒有遇到。只知道這法門殊勝,好,古來祖師大德統統勸我們修這法門,經典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勸我們修這法門;法門真正的好處,不知道。但是只要你聽勸,只要你肯接受,你就成功。誤打誤撞,他就撞進究竟道了,是好事,不是壞事。
我認識這法門是究竟道,我也曾經跟諸位講過,是早年講《華嚴經》,講十七年,這大概在三十年前的事情,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以前,我對於淨土尊敬不排斥,沒有念頭求往生,沒有。從真正講《楞嚴》講《華嚴》之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念頭才生起來。這念頭生起來,一年比一年強烈,這什麼原因?我這經驗裡面也能提供給諸位做參考,知道愈清楚,你的信心愈堅定,你的願心愈增長,「知」重要。這就是我們是中等根性的人,不是真正徹底透徹了解,信願是很難生的。
蕅益大師講得好,求生西方淨土,第一個因素就是「信願有無」,真正有信有願,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品位高下,那在你念佛功夫的淺深,你的功夫深,你品位高;你功夫淺,你品位低。能不能往生的關鍵在信願,深信切願。對於這世間法不再有一絲毫願望,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叫「切願」。信,確實有西方淨土,確實有阿彌陀佛接引十方念佛的眾生,信自己有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的,講了六個信,第一個信自,我剛才講的這三句都是信自。第二個相信阿彌陀佛在我臨命終時一定來接引,一點懷疑都沒有。信事信理信因信果,這是究竟道,一生圓滿成佛。第八個名字:
【或名難修習。】
這名號是對煩惱習氣而說的,煩惱習氣無始劫以來薰習成就的,現在要斷要改,真不容易。就我們自己這一生學習過程當中,想想自己,想想我們的同學、同參道友,有幾個人能把習氣毛病真的改過來?看到某人很用功,學了幾年,不錯!是改了,改了不少,大家都讚歎。有沒有徹底改?沒有。毛病習氣還是一大堆,比過去幾年那真的是好多了。這地方『難』這一個字,我們就體會到了,真難,不是假難。為什麼他進步這麼緩慢?這裡頭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太重,哪有那麼容易就成功的?第二個,在這一生當中修學,所遇的緣不殊勝。什麼是殊勝的緣?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第一殊勝的緣就是長時密集的薰修,古人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第一緣,善緣,不容易遇到!我們一生所遇到的緣,跟這個都不相應。我們這道場緣算是殊勝,每天講經,每天念佛,但是怎麼樣?間斷,不是密集。我們的意志不能集中,精神不能集中,時間不能集中。換句話說,比沒有好而已,這就是緣不勝。善導大師常講的「總在遇緣不同」,我們要懂得這道理。
但是現在確實有人提供一個很殊勝的緣,雖然不能說究竟殊勝,但是可以說相當殊勝。這就是陳彩瓊居士提供的衛星電視,二十四小時不中斷,講經、念佛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如果你有這條件,什麼條件?你不需要工作,也不愁衣食,你能夠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薰修,那你是世間第一等大福報的人。這世間人有沒有?有,還不少。哪些人?出家人。出家人不需要工作,衣、食、居住、醫藥這四事供養現成的,問題你能不能收心?能不能放下萬緣?二十四小時聽經、念佛。這福報希有難逢。現在這衛星容易,只要自己裝個接收的天線,不必每個月去付錢,只收這一個頻道。像我們學院,我們學院也裝了一個天線,固定只收這頻道,其他頻道都收不到,讓我們的心定在佛法上。要多久的時間能成功?過去的例子,三年,三年就得一心,三年就得念佛三昧。如果沒有這緣,真難!三十年都不行。有不少同學學佛三十年,問問往生有沒有把握?沒有把握。不但在家居士沒有把握,有些老和尚不騙人,我請教他們往生有沒有把握?搖頭,沒有把握,說真話。什麼原因?這密集薰修的功夫不夠。
每天像我們還能夠聽幾個鐘點的經,念幾個鐘點的佛,依舊雜心閒話,夾雜的太多!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常說「一門深入,不懷疑,不夾雜」。他說真正做到不夾雜,三年不說話,這方法對治不夾雜是好辦法,三年不說話。三年沒有胡思亂想,想佛、想佛的名號,最簡單不過了,夏老說准定開悟。我們不知道他這話是對什麼人說的?如果是念佛求生淨土,可以說准定往生。可見得『難修習』,關鍵還是在緣,善導大師講的「總在遇緣不同」,這話說的不無道理。但是古大德常常勉勵我們,難行能行,難修能修,總得要有個成就,不能空過這一生。如果有這機緣,千萬不能夠錯過。第九個名稱:
【或名至彼岸。】
『至彼岸』就是到彼岸,確實,道,佛道能以這名字做代表。我們再過幾天要舉行一個學院的開幕式,今天我在看搭棚,前天葛來姆居士到這兒來看我,送我一面佛教教旗。這佛教教旗代表什麼?就是代表「至彼岸」。你們知道那個旗子是什麼意思?總共是六條,前面五條是單色的,六條是代表大乘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條單色的;般若呢?般若都在這五條裡面。就是做這五種,修這五條,不著相,離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般若。所以般若這一條的顏色是前面五種顏色。這旗子是代表「六度」,代表「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是菩薩道。所以設計這旗子的人,他用的是到彼岸。
菩薩修行的六大綱領,這六大綱領圓滿,就成佛道了。什麼叫圓滿?布施波羅蜜即是圓滿。圓滿,不是對外境,是對自己的修持。要對外境來講,那永遠沒有圓滿的時候,你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眾生,你怎麼能修到布施圓滿?那不可能!佛教導我們,圓滿不是在這些事上。布施,修布施的目的在哪裡?斷自己的慳貪。慳貪是我們自己的大病、病根,慳是吝嗇,貪是貪求,貪得。對世出世間一切法,自己有的捨不得給人,自己沒有的希望得到,這叫慳貪煩惱,所有一切煩惱的根在此地。
佛教我們修布施,修布施的目的是把慳貪煩惱斷盡。如果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絲毫貪求的念頭,一絲毫沒有;自己有的,別人需要,自自然然布施供養,沒有一絲毫吝嗇,你的「布施波羅蜜」就圓滿,是從這地方來說的。你修布施到家,你這煩惱的根拔掉了。如果修布施還希求果報,我修財布施,希望得財富;我修法布施,希望得聰明智慧;我修無畏布施,希望得健康長壽。你還有希求,換句話說,你的貪心、你的慳吝心,沒有放下。那你修這些東西,這叫修福,不是波羅蜜。你修布施福,不是菩薩修的波羅蜜。菩薩修波羅蜜目的是斷慳貪;你修的這個,你的目的不是在斷慳貪,你的目的是求財富、求聰明智慧、求健康長壽。怎麼樣?增長慳吝不說了,至少是增長貪心,所以你到不了彼岸。彼岸是了生死出三界,這你沒有辦法。你所修的是三界六道裡面的福報,你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這道理要懂。然後你才曉得,修六度的人、持戒的人、修定的人、修布施供養的人,希求人天福報的佔絕大多數;希望用這方法來斷自己的根本煩惱,那是少之又少!所以他出不了三界,他也沒法子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貪圖人天福報,所以不能往生。
持戒,持戒的目的是斷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惡。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一絲毫惡念沒有了,「持戒波羅蜜」圓滿了。如果對人對事對世法對佛法,還有絲毫不善的念頭在,持戒也是修福,也是世間人天福報,不是波羅蜜。波羅蜜是用這種手段、用這種方法,把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惡念拔除。
下面「忍辱波羅蜜」,是拔除瞋恚的煩惱。逆境裡面,沒有一絲毫瞋恚心;順境裡面,沒有一絲毫貪愛,忍辱波羅蜜圓滿了。「精進波羅蜜」是度懈怠的,無論在世法、在佛法,你還懈怠,你不能夠勇猛精進,你怎麼會有成就?這不成就的原因,懈怠。你果然做到勇猛精進,懈怠的念頭、懈怠的行為完全沒有了,精進波羅蜜成就。禪定是對散亂,就是對妄想,妄念紛飛,止不住。什麼時候妄念沒有了,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這是「禪定波羅蜜」。你要曉得釋迦牟尼佛開出這五個單方是治病的,「般若波羅蜜」是對愚痴的,是破無明的。
我們得想想,我們從學佛以來,一直到今天,慳貪沒斷、惡業沒斷、瞋恚沒斷,懈怠也沒斷、散亂也沒斷、愚痴也沒斷,搞的什麼?要回過頭來問問自己,我們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不能不知道。果然反省檢點自己,慚愧心才生出來,知道我們這麼多年所搞的不如法,搞錯了,搞到人天福報去了。說人天福報是說的好聽,實際引導我們到人道這個業是五戒十善。我們五戒十善做到多少?有沒有把握能夠拿到個八十分、九十分?果然五戒十善的成績可以拿到八、九十分,來生不失人身,你所修的福報是在人間享。如果是天上,那要修上品十善,還要修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這是生天的因,這個天是欲界天。如果生色界天,那你要修四禪八定,你沒有禪定的功夫,你生不了色界天。所以從這標準來看,我們來生能不能得人身?能不能生天?是一個大問號!
貪瞋痴慢這念頭非常重,那麻煩來了,貪心重,餓鬼道;瞋恚重,地獄道;愚痴重,畜生道。所以到哪裡享福?到惡道去享福,真有。惡道裡面,地獄道沒有享福,只有受罪,沒有享福。餓鬼道有,去當福德鬼,城隍、土地,這都有福報的,在鬼道裡面做鬼王,或者是鬼王的眷屬,這是福報次一等的。畜生道裡面的福報,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最容易見到的寵物。很多人家裡養寵物,養小狗、小貓,真有福報,一家人歡喜牠,一家人供奉牠。我們細心觀察,這個人對待寵物的愛心,那種關懷照顧,超過他對任何人;他對他的父母,對他的妻子兒女,不如他對寵物。這寵物真有福報,過去生中修的,跟他有緣,畜生道。
福享盡,前世今生造的惡業現前了,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脫離生死輪迴,麻煩一大堆,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學佛,遇到佛法多麼不容易!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你才遇到。遇到怎麼樣?不會修,業障習氣太重。這業障習氣在六波羅蜜裡面講就是慳貪惡念,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瞋恚、嫉妒、憍慢、懈怠、散亂、愚痴,這就叫業障。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這些障礙我統統都有,學佛之後,每年要做一個總結,我今年比去年是不是輕了一些?果然輕了就有進步。許許多多的業障,有些業障有進步,有些業障反而加重,很難平衡,那要再努力。希望每一種業障都能夠一年比一年少,換句話說,你這六波羅蜜,這六個綱領是年年都有進步,每年考試分數都有增長,這是好境界。增長到一定的程度,真的覺悟了,那就勇猛精進,才能到彼岸。把這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你的功德就圓滿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5 17:51:1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