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106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0六卷)  2003/10/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06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四聖諦品,十方第四段北方,苦聖諦第五句看起:

  【或名差別根。】

  這些意思就不難懂了。苦,也叫做『差別根』,換句話說,如果一切無差別,苦就沒有了。這我們要細心去思惟、去觀察,為什麼?無差別為什麼就能離苦?無差別是平等境界,平等境界裡頭哪有苦?所以苦是從不平裡面顯示出來的,優劣不平,這有差別。優者生煩惱,生什麼煩惱?傲慢。劣者也生煩惱,生什麼煩惱?自卑。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容易覺察到。不但在社會大眾,就是我們自己本身有沒有這現象?不但有傲慢、自卑,這裡面還產生嫉妒,所以能夠引發煩惱。佛所住的法界沒有苦,他沒有差別,這一樁事情我們要明瞭。所有一切差別,根從哪裡來的?「差別根」不是講的五根,也不是講的六根;五根是眼、耳、鼻、舌、身,要說六根,再加上意根,這差別根不是說的這個。這差別根實在講就是業,業力。六道十法界,特別是六道裡面的眾生,往昔今生無量劫來所造之業各個不同。

  業,佛在經論上常講,有兩大類:一類是引業,一類是滿業。「引業」是引導你到那一道去受生。譬如我們現前在這地球上,大家都得的是人身,凡是得人身者,我們引業相同,都到人道來受這身。但是每個人雖然都得人身,面貌不一樣、膚色不一樣、相好不一樣、容貌不一樣、健康長壽不一樣,這是什麼東西?乃至於包括你的才華、你的富貴,都不一樣,這叫「滿業」,滿是圓滿的滿,滿業不相同。古人當中,我們見到一個人,滿業無比的殊勝,那真是叫人羨慕,這人就是乾隆皇帝。他為什麼那麼樣的幸福美滿?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他不是一世修的,至少幾十世修善業,累積的善業在這一生得了果報,這果報圓滿了。在這世間,大富大貴跟極其貧賤這兩種人,業因都是多生多劫修的,一個修的是善業,一個修的是不善業,所以果報形成兩個極端,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

  「差別根」也能從果報上說,因為它是在苦聖諦。每個人,這是說各個人滿業的果報不相同。就佛法來說,縱然生到天道,生為天王,你也沒有辦法遠離三苦、八苦,沒有法子捨離。縱然是聰明到極處,連身都不要了,生到無想天還免不了行苦,壽命到了依舊要輪迴。所以佛在經上講「三界無安,猶如火宅」,這都是差別根的意思。第六句:

  【或名增長。】

  這名號如果不是在苦聖諦,可以做種種講法,四大天王,南方天王就稱「增長」,那是代表智慧增長、德能增長、福報增長,好!但是在苦聖諦裡面,這『增長』就不是好的意思。這「增長」是什麼?苦,苦法、苦果、苦報,不但消不了,真的天天在增長。為什麼?諸位想想,哪一個人甘心受苦報?沒有人甘心情願受苦報,受貧窮下賤,沒有人甘心情願。那果報臨到自己頭上,頭一個現象,怨天尤人;老天爺對我不起,為什麼要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怨聲載道,這種心態就是增長。不知道懺悔,不知道改過,總以為自己沒有過失,自己做的都是對的。所以增長在此地,意思就很深很廣。總的來說,增長無明、增長迷惑。於是業力、惡業在增長,在逆境裡頭;如果在順境,同樣一個道理,善業在增長。不論是善、是惡,總而言之,都是屬於染業,不是淨業,苦諦所攝。如果是淨業,淨業增長那就好了,淨業增長,這就不是苦諦了,四諦最後,那屬於道諦。出世間法,滅諦是果,道諦是因。第七句:

  【或名生滅。】

  『生滅』,苦!八苦裡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這是最明顯的「生滅」。世間人不是不知道,知道了,無可奈何,有生必有死。只有少數人動了個念頭,怎樣解決這問題?很少數人,絕大多數的人只有受了。所以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人生到這世間來,為什麼?他老人家說得好,酬業而已。也就是說,過去你造的有業,這時候你是來受果報的,沒有第二個原因,你就是來受果報的。造的善因,你受的善果;造的惡因,那你受惡報。這就是六道裡面眾生的現象,沒有一個能避免。除非是修道,修道還要有成就,你才能解決這問題,修道沒有成就,這問題還是解決不了。「生滅」是苦。第八個:

  【或名障礙。】

  我想『障礙』這名稱,我們每個人聽到都會有很深的感觸。為什麼?以我們自己這一生而論,心願很多,這願望能不能成就?真是處處都有障礙。縱然你發的心非常純正、非常善良,為社會、為眾生做一點好事,諺語常說「好事多磨」,磨就是折磨,就是障礙。這是什麼原因?這原因有二:第一個,本身的智慧、福德不夠,我想做的這事情不能成就,這是第一個因素。第二個因素,眾生福報不夠。我這事情做好了,對這地區、對這國家、對這世界,一切眾生有大利益,可是眾生有福才行;眾生沒有福,沒有辦法,佛菩薩、神仙來都做不成功,都會遇到障礙。所以這事情能夠很順利成就,沒有障礙,你要曉得本身智慧福德夠了,眾生的福報也現前了,那就很順利。由此可知,世出世間凡事都不能勉強。

  我們要問,諸佛菩薩他們示現在九法界教化眾生有沒有障礙?還是有,說真的,不能說有,不能說沒有。就佛菩薩自己來說,他沒有障礙,為什麼?人家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哪來的障礙?所以就他本身來講,他沒有障礙,真的入華嚴境界,事事無礙。但是就眾生那一邊來講,有障礙。為什麼?眾生的緣成熟不成熟?眾生的緣成熟,沒有障礙;眾生緣不成熟,就有障礙。最明顯的例子,我們看古代,不要看其他的,在中國歷史上看,從後漢到清朝,二十多個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不少的帝王,有些帝王歡喜佛法、擁護佛法、護持佛法,諸佛菩薩來弘法利生,一點障礙都沒有,一帆風順。也有少數的帝王,他不相信,禁止佛法流通,限制出家,甚至於還勒令還俗,毀滅佛像經書,在中國最著名的「三武滅法」。但是中國這地區,眾生確實是有福,遇到這些障礙時間都不久,大概是兩、三年之後,就又能恢復正常,這是說在這地區。

  如果從整個世界史來看,那就不一樣,佛法的弘揚,常常遇到重大的障礙。這是什麼原因?眾生福報不一樣,眾生善根不相同。在古印度,佛法發源在印度,十一世紀之後,佛法竟然在印度滅絕了。這不是佛法有障礙,這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是這個地區的眾生有障礙,聞不到正法,沒有聖賢教誨,苦難就多了。在一切苦難當中,愚痴最苦,為什麼?愚痴,對於一切事實真相無知、迷惑,於是隨著自己的情緒造業,這一樁事情就太可怕了。造業,業因遇到緣,果報必定現前。特別是毀謗聖教,自己造作罪業自己承當,這能說得過去。如果你造的業,讓別人受害,受害的人多,受害的時間長,這事情麻煩,所有一切受害人的罪業,你一個人承當,這事情麻煩就大了。

  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沒有機緣接受聖賢教誨,或者又遇到一些邪惡誤導了他,這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頭根深蒂固,他造作惡業不是一世,生生世世,往往會延續十世、二十世,甚至於百世、千百,這麻煩不大嗎?如果誤導的人多,誤導的時間長,那真正像諺語所說「墮阿鼻地獄,永劫不能翻身」。這事情造作的時候很容易,果報現前的時候,那不得了。一個念頭,一句話,一舉一動,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謹慎。你要知道,雖然你影響一個人、影響兩個人,這一兩個人,如果他有權、有地位,你影響了他,他又影響多少人?他又影響多長的時間?這責任你要負,你要背因果責任。這帳沒法子算,太可怕了。為什麼會有這事情發生?任何事情沒有偶然的,沒有突發的,都有前因後果,因果非常複雜。

  人確實是生生世世都在學習,但是這學習裡頭有善惡、染淨,天天都在學,哪一個不在學?你學的是善還是惡?你學的是染還是淨?果報不相同。這些事情總的來說,就是遇緣不同,佛在經論裡頭常常講,親近善知識。唯有親近善知識,才能夠把握住我所學習的是淨是善;遠離善知識,染、惡就很難避免。這道理並不難懂,我們學佛的同修,常常在一起研究經教都知道。內,煩惱習氣太重,無量劫薰習沈重;外,染惡的緣太多,不但多,而且力量非常巨大,大到我們自己不能抗拒。多少人明知故犯,這什麼原因?沒有能力抗拒。你說這多可怕?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為什麼?就怕自己常常犯這些毛病。別人犯不犯與自己關係不大,最怕的是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意無意遠離淨善,接近染惡。諺語有所謂「一失人身,萬劫難復」,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句話說失人身容易,再得人身難,非常非常之難。

  西方世界這些年來,我們接觸見聞之中,看到許許多多人,確實生生世世他還都在人道。有人輪迴十幾次,有人輪迴到幾十次,在深度催眠之下他都能說出來。這樣看起來,好像人死了來世還是人。這些案例當中,我們細心去觀察,這樣的人一生沒有什麼大善,也沒有什麼大惡,能保住人身。如果有大惡大善,決定就不在人道,大善之人,天上去了,生天;大惡之人,三途去了,這是決定大多數。失人身還能得人身,少數。你要細心去觀察,以佛菩薩所講的經論為標準,我們細心來觀察,才知道事實真相。

  事實真相搞清楚了,當然我們第一個目標,怎麼樣能夠離苦?這不但在佛法裡頭,幾乎世間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智慧、道德,德行跟智慧才能解決問題。沒有道德、沒有智慧,沒有法子離苦,沒有法子超越障礙。超越障礙就是化解障礙。佛法正是教我們修戒定慧,戒定能夠忍受障礙,智慧要開了,能夠化解障礙。佛法的教誨,在這地方我們才能夠認知,世出世間最好的教育、最殊勝的教學,但是難信!這世間宗教裡頭常說「信者得救」,佛法講「信者得度」。第九句:

  【或名刀劍本。】

  『刀劍本』是什麼意思?就是戰爭,人禍,這是苦報。好勝、好鬥,心量狹小,不能容人,性情乖戾,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輕慢、侮辱;看到勝過自己的人,嫉妒、鬥爭。你說這苦不苦?在六道裡頭,哪一類的人?佛在經上常講,修羅,阿修羅,這些都是惡業所成。這煩惱,我們細心去觀察,好像是與生俱來,實在講那是什麼?俱生煩惱。這煩惱不是這一生當中學來的,是過去生中帶來的,貪、瞋、痴、慢、疑、惡見(錯誤的見解),佛法裡面講六個根本煩惱。我們要知道,這根本煩惱是俱生而來的。古聖先賢他知道,他知道一切眾生都是帶著煩惱習氣來的。怎樣幫他忙?怎樣救他?教育,教育重要!從事於教育工作者,所以教育是神聖的行業,這話一點都不錯,古時候凡是從事於教育工作者,用我們佛法的眼光來看,都是神聖,大聖、小聖,大神、小神。他們知道,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把他養成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化解過去生中多生多劫的習氣。這事情一定要從小時候做,所以中國儒家講「胎教」,真聰明,真正了解事實真相。

  母親懷孕的時候就教她兒女了,這時候怎麼教?這時自己起心動念言行舉止,對他有影響。所以起心動念,決不能有惡念,起惡念的時候,他就接受那不善的,有不善的影響。起心動念都是善,純淨純善,他所接納的訊息是善的訊息。到他出生之後,眼睛一睜開,父母是他的榜樣。從小他睜開眼睛所看的,都是看到正面的,看不到負面。中國人常講先入為主,成見,從小就養成正知正見,到他長大,十幾二十歲接觸社會,看到許多不是正面的,他有智慧能辨別。他能夠排斥邪惡,能夠守護正知正行,統統要靠教育,這是聖賢教育。

  現在到我們這一代,麻煩來了,聖賢教育沒有了。今天整個社會動亂不安,為什麼會有這現象?問的人很多,正確的答案鳳毛麟角,太少太少了。為什麼沒有正確答案?都沒有受聖賢教育,哪來的正確答案?沒有正確答案,你就沒有辦法改善這社會狀況。所以今天還有很少很少數人,(我們聽說)在尋求古聖先賢的教誨,重新評估古人所講的這些理論。尤其是道德行為,重新來估價,看看他們所說的對現代社會有沒有價值?能不能被現代人所接納?上一代的人把它丟掉,現在這一代的人遭了大難。看看上一代的這方法行不通了,古人這方法居然能行幾千年,社會相安無事。於是從這地方生起一念曙光,看看古人的東西,細細再去研究、再去權衡,看看能不能對現代的社會有所幫助。「刀劍本」的意思。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聖諦最後一個名號:

  【或名數所成。】

  這一句清涼大師有解釋,「數所成者,數體即集,集所成故」。大師在《鈔》裡頭又給我們解釋,《鈔》裡頭說「數體即集者,有為之法,總名為數,亦心數也。今總中取別,云即集也」,到這地方。清涼大師這麼一解釋,這名詞大意,我們就能夠理解了。在中國自古以來,中國人都相信「數」,人的命運有數。你看《了凡四訓》裡面,孔先生,那是算命的,給了凡先生算命,命相裡頭講:一切眾生都有定數。人一生有定數,家,家運也有定數,乃至於國運有定數,整個世界有世運,還是有定數。外國許許多多宗教講世界末日,末日,諸位想想是不是數?如果不是數,哪來的末日?『數所成』。

  「數所成」的是什麼?成的是運,我們一般人講的是命運。大師在此地講的一句話很重要,「有為之法,總名為數」,跟中國世俗裡頭所說的不謀而合。數,用現在話來講,高深的數學,數學是科學之母。世出世間許許多多法,從數學裡頭推演出來的,正是佛在此地講的「有為之法,總名為數」。有為什麼?有生滅的,有變化的,這叫有為法。揀別無為法,無為法是不生不滅的,那個數沒有辦法拘束它。我們想一想,一切有情眾生,雖然體是法性,體是無為,但是相是有為;理是無為,可是事是有為;因果是有為,這非常明顯的。有為,你就逃不過數,大科學家、大哲學家、大聖大賢,他都懂得。在我們現在講,那都是數學家,哪一個大科學、大哲學家不精通數學?中國古代亦復如是。他能夠知道一個人的命運,不要問一句話,看看你的相貌,聽聽你的音聲,看看你走路的樣子,就知道你一生窮通夭壽。這不是假的,這不是迷信,是什麼?有數在裡頭。所以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向雲谷禪師請教「數可逃乎?」那個數是講命運,能轉變嗎?能逃得過嗎?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佛法裡面講數,但是不是宿命論,而這數是隨時隨處可以加減乘除,活的,不是死的。

  今天許許多多人都講世界末日,這是什麼?這是講世運,這不是講哪個國家,全世界的,世運。世運是怎麼成的?「數所成」,這數就是有為所成。「亦心數也」,心數是什麼?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造成的。起心動念就有染、有淨、有善、有惡,總不出這四個範圍。我們今天這世運不好,好像走到了盡頭,要不有一個大的轉變,恐怕就有大災難要來了。佛法常講「共業所感」,我們細心觀察現代人,現代人不相信聖賢教誨,相信什麼?相信自己的意思,自以為是,自以為絕頂聰明。每個人的想法、看法不一樣,不一樣就要產生鬥爭,那麻煩就來了。

  但是古今中外,寫這些預言的人,我們細心去觀察,都是善人。他寫出這些東西不是嚇唬人,不是造謠生事,而是給我們一個訊息,這訊息很值得我們參考。我們細心去研究、去觀察,跟事實對比,發現他所講的有道理,不善的因一定會造成不善的果,這是定律。如果不善的果現前,現在要挽救還來得及。特別是在佛法裡頭,你看佛法裡面講五逆十惡,臨終真心悔改,懺悔,斷惡修善,一斷永斷,這人就能超生,就能把他的靈性大幅度的向上提升。本來他這惡業的果報是要墮阿鼻地獄的,一個轉變之後,居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很高的品位,不可思議!《觀經》裡面講的阿闍世王就是個例子,上品中生,你才曉得懺悔的力量是有多大,那是什麼?心數。在佛法裡頭,理上講得通,事上哪有不可能的道理!真懺悔,斷惡修善,改過自新,所以這一口氣還沒有斷,來得及。也許我們會想到這世界上人,造作惡業的人太多太多了,這少數幾個人回頭,那管用嗎?是的,這種懷疑是正常的,也都在我們想像之中,可是事實上管用。

  古時候何尚之跟宋文帝的一番對話,說得很中肯、很有道理。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是善人,這就是說百分之一,九十九個不善,有一個是善,對於這社會就有很大很大的幫助。這一個善人的福就能夠幫助九十九個惡人,減緩他的惡報,有這麼大的力量,所以我們不能夠輕視自己。你要是懂得這麼一個道理,你就應該要知道,今天要化解這社會的衝突,促進世界和平,就在我們自己一念。我們自己回頭,這世界就有救;我們自己依舊迷惑顛倒,不肯回頭,這世界就有災難。所以要幫助眾生,先救自己。怎麼救法?回頭是岸,自己要趕快回頭。從哪裡做起?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從一心念佛做起,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頭的易行道。放下萬緣,一心念佛,念佛是消業障。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說,從來沒有間斷的在說,勸勉大家一心念佛。為什麼?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是性德圓滿的稱號,念這句名號就是與性德圓滿相應,知道的人不多。確實念佛的人自己也不曉得,念久了,不知不覺性德顯露,煩惱習氣,你不轉,自然就沒有了、就融化了,這功德多殊勝。

  我常跟同學講,修行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內心的對立化解,真正消災免難,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確確實實能把內心的對立、矛盾化解掉。不起心則已,起心就是阿彌陀佛;不動念則已,一動念就是阿彌陀佛,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一句《往生論》裡面講是「清淨句」,純淨純善,萬德洪名。特別是在祖先紀念堂裡面念佛,列祖列宗在那裡陪伴,一起都念,功德無量無邊。聽經,幫助你破迷覺悟,為什麼?覺悟,你就死心塌地念佛了。你現在這佛號還念不下去,業障太重,疑慮太多,這是障礙。消業障,增福慧,短時間能有最殊勝的成就,無過於這法門。貴在我們自己要認知,貴在信得緊,真正相信沒有懷疑,死心塌地一直念下去,不必問收穫,不必問效果,一直念下去,水到渠成。所以是「數所成」,到一心,這問題解決了。初步的效果,那效果就非常殊勝,功夫成片,初步的效果就應驗了。什麼叫功夫成片?就是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能夠不斷。不斷,不是在口上,這諸位一定要知道,口上不斷,沒有用處,在心上。你的心裡頭念念真有阿彌陀佛,不一定在口上。

  念念果然真有阿彌陀佛,它起作用的時候,不可思議,你看到一切眾生統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就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沒有一樣東西不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不但是心一片,行也一片,理一片了,事也一片了,你們想想這是不是《華嚴經》裡面四無礙的法界?我們修其他的法門要入四無礙法界,談何容易!念佛法門成就四無礙的法界還真容易。你什麼時候契入無障礙的法界,你回過頭來再去學《華嚴》,輕而易舉,一點不費力。展開經本,這就是我家的事情,哪有不知道的事情?哪有不明瞭?哪有疑惑?我們今天展開經卷,不能解其義,不入佛境界,什麼原因?沒功夫,這功夫是沒有能力伏煩惱,沒有能力把煩惱轉變成智慧,沒這能力。今天要獲得這能力,是八萬四千種方法,這麼多方法裡面,念佛這方法最簡單、最可靠、最穩當,它有最圓滿的理論做依據。我們今天講這麼多經典,釋迦牟尼佛講了四十九年,都是說明這樁事情。

  現在我們自己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放下,所有一切問題,我所遇到的,總的一句話「放不下」,你的麻煩就大了。放不下什麼?那就是數所成,你沒有辦法超越數。放下就超越了,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可以改變這數。那是什麼?那就是我剛才講的加減乘除。加減乘除是改變數、改變果報。要超越這數,在我們念佛法門裡面講「理一心不亂」。你要看佛在經上講這「有為之法,總名為數」,起心動念是有為法,如果哪一天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確確實實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不落在數裡頭了。那是什麼人?法身菩薩,明心見性,念佛得理一心不亂。

  我們一面念,一面歷事鍊心,天天訓練,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知道訓練自己,鍛鍊自己,練什麼?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四句一起,同時來做不容易,辦不到,我們先從最粗、最顯地方來做。最粗顯的地方是什麼?不執著,先練不執著。無論是世法、是佛法,執著是數,我不執著,到於世出世間法一切都不執著,這是我常常講的。具體而言,就是對於一切人事物,決定不能夠有控制的念頭,決定不能有佔有的念頭,先把這念頭斷掉。沒有控制,沒有佔有,這是真實利益,我跟諸位說,得失沒有了。世間多少人被得失折磨,好苦!患得患失,那是真辛苦,生生世世不得解脫。

  你能把這兩句話做到,對於一切人事物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你得失就沒有了,只是這一條就叫你在這一生得很大的自在。然後再進一步學著不分別,不執著破煩惱障,不分別破所知障。學,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有沒有分別、執著?還有。怎麼說斷了?還有是恆順眾生,不是自己,自己這邊真的沒有了。眾生分別,隨順他分別;眾生執著,隨順他執著,這叫什麼?這叫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我們恆順眾生不破壞眾生,就是不破壞他的執著,不破壞他的分別,這叫恆順。

  隨喜功德,功德是什麼?功德就是不分別不執著。我在這裡頭歷事鍊心,經歷這些事,我在這裡鍛鍊我的清淨心,鍛鍊我的真心,真心把妄心給斷掉,鍛鍊掉。妄心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什麼?妄想就是起心動念,這是最難的、最微細的,最後在這上下功夫。最後在這上下功夫,那就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天天在鍛鍊,鍛鍊不起心、不動念。從圓教初住到妙覺四十二個階級,這四十二個階級修什麼?就是修不起心、不動念。可見不起心、不動念這裡面程度有高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到妙覺位的時候才真正圓滿。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這世間,事上講,決定與倫理道德相應,與風俗人情相應,決定相應;理上說,本來無一物,一塵不染,這真正是超越,真正是把「數所成」滅掉了。出世間的果,滅,這世法裡頭因果都滅了。所以這一句,我們明瞭了,只要起心動念就落在數裡頭。換句話說,你的命運就有一等高明的人能把你算定,知道你這一生窮通貴賤。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再看底下一段,第二段苦集聖諦,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豐溢世界中,或名可惡,或名名字,或名無盡,或名分數,或名不可愛,或名能攫噬,或名粗鄙物,或名愛著,或名器,或名動。】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是講世間法裡頭的業,業因,苦聖諦是講世間的果報,這是一重因果,先說果,後說因。前面我們看到世間的苦果,苦果從哪裡來的?它有因。

  集諦裡頭第一句,『或名可惡』,這一句話含義很深。世間人一切造作,所謂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也有善的一面。不善固然可惡,那善也可惡嗎?對,善也可惡。為什麼?出不了六道。無論你怎麼樣造作,只要你出不了六道,那就是「可惡」。諸位一定要曉得,這是《華嚴經》,不是普通的經,普通的經對你做一切善讚揚,不會用這名詞。這是出世間法、是上上乘佛法,換句話說,你只要不能夠明心見性,就是可惡。再把標準降低一點,你不能在這一生當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論你修學的是什麼法都是可惡,出不了三界,不能往生。由此可知,這名詞裡面包含的深廣無際。這在五乘佛法裡頭,上上乘,菩薩法,不是普通菩薩,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看到阿羅漢都可惡,為什麼?沒見性。認為他們所修學的不夠善,對世間的六道裡面來講,他是善法,跟法身菩薩比,他不善,他不會學、他不會修,所以稱為「可惡」。

  集諦第二句,『或名名字』。「名字」什麼意思?有名無實。六道凡夫有一等迷失自性重的人,執著名字相,執著言說相,造成嚴重的苦果。這事情,世法裡頭很多,佛法裡頭也不少,我們佛門裡頭,一般術語講著相。著相裡頭,特別是執著名字相,真的,世間有多少人迷於名字相,執著名字相?造成思想、見解、心理的不平衡,從這裡頭發生無量無邊的罪行,錯誤的行為。好了,這是有惑、有業,後頭果報現前,苦報有得受的,不知道名字性空。所以世尊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往往一樁事情他用好多個名相。我們初學的時候,感覺得很奇怪,一樁事情,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那麼多名字?譬如我們最常見到的,真心又叫本性、又叫法性、又叫空、又叫第一義諦,經典隨便翻翻,你就能找出十幾個不同的名號,說一樁事情。

  佛為什麼要這樣說法?以後學久了,親近老師教導我們,這才恍然大悟,真正的用意是什麼?叫你不要執著名字相,你懂得這名字什麼意思就行了,不要執著相,原來是破除我們執著的。說真的,宇宙之間一切人事物有沒有名字?沒有,這連老子都知道。《老子》第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是什麼?常是永遠不變叫常,那是真的。名字可以常常變,假的,不是真的,你何必要執著它?你何必要分別它?說明分別執著是錯誤的。真正懂得它的義趣,我們就得受用了,知道名字所指的是什麼,重實質,不重名相。名相是教學的工具,不是目的,這總得要懂得。

  但是在淨土宗,佛教給我們「執持名號」,那是一種手段。這是對煩惱、業障特別重的眾生,教他們一個方法,執持名號。只有這名號,你執著它,你保持它。為什麼?用這一個執著破一切執著,這是個方法,很巧妙的方法。你說我不用這方法,不用這方法沒有辦法,找不到第二個好法子。為什麼?你起心動念勢必要去找一個依靠,換句話說,你不能不執著。知道執著是錯誤,但是你永遠沒有辦法離開執著。我不執著有了,不執著有,執著空了;我空有兩邊都不執著了,結果執著一個「空有兩邊都不執著」。總而言之,你還是有執著。所以佛對這一類眾生用個很巧妙的方法,執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你就執著這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名號還要不要?不要了,目的達到了。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法身菩薩,法身沒有圓滿,還要不斷往上提升,用什麼方法?還用這老辦法,不可思議,這方法還是管用。所以「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法子妙絕了。所以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道理在此地。

  但是執持名號,必須要具備條件。什麼條件?三個條件: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三個條件都是從心上說的,這諸位要懂,不是從身上說的。身可以間斷、可以夾雜,心不能夾雜。身是我成天還有生活、還有工作,在家同修還有家庭,你怎麼能不夾雜?你是決定沒有法子避免,這不礙事,心不能夾雜。口不念佛的時候,可以間斷,心不能間斷,念茲在茲,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這樣才能成就,這方法真的是妙絕。希望我們同修細心的去研究、去體會。真正認知了,一定要下決心,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決定不能等到來生;要有來生這想法,錯了,這大錯特錯。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5 17:50:48)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5日17:50: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815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