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九九卷) 2003/9/1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99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第三段,西方離垢世界苦聖諦第五句看起:
【或名一味。】
苦聖諦裡面的『一味』,這不難懂。這「一味」就是苦味,就是世尊在經論裡面常常提示我們的,三界統苦,三界火宅。覺悟的人、有智慧的人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謂的樂只是苦暫時稍停而已。但是我們一般人疏忽了,粗心大意沒有覺察到。譬如飢餓是苦,我們看到旱災或者是水災,災區裡面的難民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沒有房子住,苦不堪言,這我們看到了;平常沒有覺察到,這個苦經常在!飢餓苦,是你每天三餐飯吃飽了,你沒有覺得苦,一餐沒有吃就感覺餓得很苦;一天不吃就受不了,兩天、三天不吃問題嚴重了,這說明什麼?這說明苦是真的,苦一點不假;這也是病,餓病。這個病的名字叫餓,飲食是藥,到時候他就得服藥;不服藥,你的病就要發作,人生有什麼樂趣?
欲界眾生,哪一個不如是!還有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佛在經上常說,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娑婆跟極樂兩個對比,恰好是相對的,我們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的苦難,西方世界沒有,為什麼沒有?沒有人造作苦因,還是一句老話「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唯心造」,西方世界的人沒有這個念頭。初去的人,特別是凡聖同居土,大概方便土以上沒有這個念頭,我們能肯定。凡聖同居土或者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什麼?習氣。你會感覺得怎麼好久沒有吃飯,有這麼個念頭起來。這念頭一動,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福報大,經上給我們講百味飲食自然現前,你只一動念頭。
百味飲食是講最豐盛的,在古時候帝王,帝王吃飯每一餐飯都是一百道菜,那是規矩,現代的人哪有這麼大的福?現在做總統的跟從前帝王比,差遠了。新加坡的總統,前任的總統,有一天跟我們在一起吃飯,在居士林。他看到居士林自助餐有十幾道菜,他看了非常驚訝,他告訴我:我平常吃飯就五個菜。看到道場是十幾道菜。這是從飲食起居裡面知道。說福報,還是過去人福報修得大,這是自己修的,因緣際會果報現前。
但是聽聽佛的話,聽聽真正覺悟人的話,三界確確實實只有一個字,苦。為什麼?你造作的業,你必須要承擔,沒有人能夠代替你,這是要警覺到的。平常,你過去世修的還有一點福報,你在一切受用都不缺乏的時候,你不可能感覺得有苦報,你覺察不到。像釋迦牟尼佛,他是王子,從小生長在王宮,五欲六塵的享受他一樣都不缺乏,他哪裡知道苦。到漸漸長大,知道皇宮外面還有世界,總想出去玩玩。好,這一出去玩,在外面看到,看到老人、看到生病的人、看到人死了。他是個有智慧的人,一看到這個情形,他就想到那個人會老,我將來也會老;那個人有病,我也可能生病;那個人會死,我也免不了。出去玩一圈之後,知道世間苦。那得想一想如何能夠離苦?他當然也請教了不少人,有人就告訴他:要想離苦就得修道,修道可以證滅,這個滅在梵文裡面就稱涅槃,古印度許許多多宗教都以這個為究竟目標,滅苦,滅煩惱。這才觸動他宿世的善根,發心出家修道。我們學習大乘的人知道,這是釋迦牟尼佛表演示現,教導我們怎樣覺悟。最怕的是在苦中不知道這是苦,那就難了。
人在受苦受難的時候,心地不平,怨天尤人。我們在《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裡面可以看得出來,怨恨,想想自己一生沒有什麼大的過錯,為什麼許許多多不幸的事情都遇到?不知道反省。當然他宿世有善根,沒有認真反省,沒有深層的反省,不知道自己過失。灶神在他家裡,知道他過去的善根,很可惜緣沒有成熟,沒有人提醒他,灶神化身來提醒他,把他的過失一樁一樁的揭示出來給他聽。他一想果然不錯,平常確實沒有想到。緣成熟了,他能信,他理解,真正從今爾後改過自新,回頭是岸,他的命運就轉了,確實依報隨著正報轉,再也不怨天尤人了。回過頭來反省,總是自己做錯了,因循苟且,敷衍塞責,沒有認真做事,這一回頭就不一樣。
所以,這就是人要知苦,還要知苦的根源。你要解決,要從根本上下功夫,世尊在《十善業道經》上一開端,那一段的開示是《十善業道經》裡面的精華,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要常常記住。佛說「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世間苦」,這一句話了不起。我讀經的時候,讀到這一句,寒毛直豎,非常驚訝,這是什麼法?一法,佛說「晝夜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你行為善,這就行了,就是這麼一法。後面又說一句,「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一定要讓自己的善心、善念、善行天天增長,這樣善法就能圓滿,善法圓滿,這個人就成佛了。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點萬萬不能疏忽,為什麼?佛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善的人沒有法子去,為什麼?跟那些人不同類。阿彌陀佛縱然是接引你去了,你到那個地方你也待不住,他跟你不是一類,所以佛不會來接引你。佛來接引你,你一定是善人,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
「善」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經》裡頭所說,心善、思想善、言語善、行為善,都能與十善業道相應。這個十惡業不但是沒有,念頭都不起,這樣就能夠離一切世間苦。當然,包括我們現前。我們如果真的感覺到自己生活很苦,你就想到佛在經上這一段話,仔細反省我們的心善不善?心的標準不貪、不瞋、不痴;我們的口善不善?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我們的行為善不善?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在家居士不邪淫,你得做到才行,做不到不行。所以《十善業道》這部經通大小乘、通顯密、通宗門教下,凡是佛弟子都要以這個教誨為基礎,這個教誨就跟儒家的《弟子規》差不多,入門第一部經。能斷一切世間苦,這「一味」問題就解決。再看底下一句:
【或名非法。】
『非法』是罪惡、是過失。淪落在六道輪迴,就錯了,誰肯認錯?六道輪迴裡頭的人,我想沒有一個人肯認錯,什麼人會認錯?學佛的人,真正覺悟的人,他知道,實實在在講不應該,怎麼會淪落到這個地步,在這個裡面依然為非作歹。這個話乍聽起來,好像說得太過分了一點,其實一點都不過分,哪一樁事情為非作歹?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大錯特錯。所有一切罪惡的根源就是這個錯誤,錯把這個身當作我,錯把物質的世界當真,在這個裡面起貪瞋痴,在這個裡面生起控制的欲念,佔有的欲念。起念頭就是嚴重的罪惡,再有行為那還得了!所以念念無不是損人利己,錯了,不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不但有情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整個宇宙跟自己還是一體,這是事實真相。我們把事實真相完全迷失了,所以「起心動 念,無不是罪」,這《地藏經》上講的。
像我們這種根性的人,只有在經教裡頭長時間的薰習,時間短了不行,長時間薰習,覺悟了。這古人有個比喻,好比這個木頭在水裡面泡了幾十年,濕透了,泡了幾百年,現在你要把它燒燃,哪有那麼容易!無論什麼樣的火去燒它,火滅掉了,它一點妨礙也沒有。那要怎麼辦?這要放到冶爐裡頭,像煉鋼的、煉鐵的這個爐子,在這裡面燒,燒很久,忽然燒燃了,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把它燒燃。我們就像那個木頭一樣,無量劫來泡在水裡頭,現在聽聽佛法,佛法就好比火,智慧火,智慧火點了不管用,燒不燃。你就曉得要怎麼樣燒燃,智慧火決定不能中斷,天天燒,燒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絕不中斷,豁然有一天燒燃了,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像我們這樣根性的人,佛法是經典,經典的薰陶決定不能有一天休息,有一天休息就不得了,那個火又熄掉了。這個木頭裡面那個潮濕又浮到表面上來,浮到表面上,它對於這個燃燒它就抗拒,這個道理我們不難懂得。佛給我們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會有效。我自己學佛五十二年親身的經驗,我二十六歲起接觸到佛法,確實過去生中有一點善根,一接觸就生歡喜心,也非常悔恨,悔恨什麼?為什麼我這麼大的年歲才知道?為什麼不早十年知道?早十年沒人跟我講,遇不到;縱然遇到了,也不會相信,也不能接受。真善知識,還要有緣分,沒有緣分不行,真善知識要有緣分。緣分是我們對這個善知識尊敬,有信心,前世有緣這一世又遇到,別人講不相信,還會跟他辯論,這個人講,我們完全接受,一點懷疑都沒有;同樣一句話,同樣一樁事情。真的佛經裡面講,「信為道元功德母」,你對這個善知識有幾分信心,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誠敬的信心,有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
什麼人是你的善知識、是你的好老師,不一定。這個老師對我是好老師,對你未必,為什麼?你不相信,你懷疑,那你就什麼利益都得不到;我相信,我不懷疑,我能得利益。所以,善知識絕對不是對所有的學生都是第一善知識,不是。善知識跟自己的關係,學生對老師尊重的態度,從這個地方確定。你有十分誠敬,這個人是你的真善知識,為什麼?他講話你聽,你不懷疑,你會依教奉行。諦閑法師是鍋漏匠的善知識,那麼簡單,就叫他念一句佛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不分晝夜;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起來,趕緊念。你看這麼一個簡單的方法,他依教奉行,說明他對諦閑法師的話尊重,一點都不違背,三年成功。我們相信諦老這個話,絕對不是在一生當中只教導鍋漏匠一個人,我相信這一句話在他人家是老生常談,常常教人,人怎麼樣?人不聽,不肯幹,那你就沒有法子。
你真肯幹,你真得利益,甚至於你得的利益超過老法師,這是真的。諺語說得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比喻,「青」是學生,「藍」是老師,青出於藍,這個學生是老師教出來的,學生的成就超過老師,古今中外這個例子太多了,什麼原因?就是印祖所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待人對事對物。對事就是敬業,你對於你自己所作所為尊重。老師叫你念佛,念佛是你第一樁大事,你真的尊重,真的不違背,他就成功。老師雖然教你,但是在真正落實可能老師不如你。你是全心全力在做,晝夜沒有間斷,老師可能當中還有中斷,他還有別的事情,佛門講打閒岔;他還有別的事情,有外緣、有障礙。你沒有這些障礙,沒有這些外緣,你能做到二十四小時不中斷,你的老師未必能做到。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深深的去體會,外緣、事務盡量減少,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真正到無事,你的功夫自然成片,自然有成就。下面第七句:
【或名居宅。】
這一句跟第四句「或名住城」,我們看看這兩句有什麼不一樣?說「住城」,你的活動空間還大一點;說『居宅』,你就很可憐,你關在這個屋子裡頭出不去。這個「宅」與「城」有時候是一個意思,但是這兩個名詞同在這一段經文,就不能用一個意思來講解,這個境界有大小的差別。佛在《法華經》上說「三界火宅」,這個說法跟前面的「住城」意思是相通的,但是前面有住城,如果我們把六道看作是個城,我們這個欲界就是宅。世尊在一般大經裡頭也常說,出不了六道輪迴,在三惡道住的時間肯定長,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我們相信,有道理!
在《百法明門》裡面我們看到,一切眾生,八識五十一心所,這是凡夫。五十一心所裡面,善心所只有十一個,煩惱心所、惡的心所有二十六個。這就是說明我們的習性,這不是本性,本性沒有這個東西,習性裡頭惡多善少,這從因上講的。再看看我們現在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緣,六根所接觸六塵境界,六塵境界裡面惡多善少,這緣。古時候還好,善惡差不多,還有一個相當的比例,現在這個社會不得了,惡的緣大幅度上升;善的緣大幅度下降,幾乎降到零,你說這怎麼得了。阿賴耶識裡面善心所沒有緣,不起現行,惡心所的緣幾乎每一樣都具足,惡的心所全部報出來了,這就是世人常講的世界末日。
世界末日不是自然來的,不是上帝要懲罰人,也不是這些閻羅、鬼王要懲罰人,不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境界。所以,從這些經論裡面我們明瞭,「宅」就是講的三途,六道眾生這是你的家,離開家到城裡面去逛逛,那是什麼?那是三善道。在三善道的時間短,享一點福,享福又要造罪,福報愈大,造罪愈容易,因為你有地位、你有權勢,非常容易造罪業,福享盡了,業緣成熟,又墮落了。所以古德常講「頭出頭沒」,這是把三界比喻作苦海,頭冒出來,在苦海裡頭冒出來吸一口新鮮空氣,這個時間很短,再一個浪來又栽下去了;栽下去的時間長,出來的時間很短暫。苦聖諦裡頭,用「居宅」來做比喻,我們知道它的意思很深。
佛給我們示現的,他把這個宅舍丟掉,叫出家,他是真的出了家。一生,他的生活方式,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平常養成這個習慣。偶爾他老人家也不拒絕,有一些國王大臣、長者居士請佛講經說法,將自己居住的地方提供給佛陀做講堂,做休息的場所,佛也接受,佛並不拒絕,真的非常隨緣,隨喜功德。我們在經上看到最著名的,像《金剛經》、《彌陀經》都是在祇樹給孤獨園講的,這是給孤獨長者跟祇陀太子這兩個施主(我們現在講功德主)提供園林、提供精舍。佛這個僧團,帶著他的這些學生住在這個地方,教學、上課、講經。哪個地方有邀請,他就到哪裡去;沒有人邀請,還是樹下一宿,依舊日中一食,天天出去托缽,沒改變。
不像我們現在,我們現在是出了自己小家,入了僧團大家。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要懂得佛給我們講出家的真實義,要出生死家、要出六道家、要出十法界家、要出煩惱家,那你就對了。我們在這場所,場所再莊嚴、再殊勝沒有一絲毫留戀。住在這個地方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緣具足,要把握著這個機會,快速的成就自己的道業,這個道業是往生淨土,這是真正的道業。學會講經是學業,不是道業,學業不能了生死,道業能了生死,得搞清楚、搞明白。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西方離垢世界苦聖諦的第八句,第八句看起:
【或名妄著處。】
『著』是執著,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不但你所著處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能執著那個念頭也是虛妄的,能所都不是真的;換句話說,真的是很冤枉。所以聰明人要常常記住《金剛經》上所說的話。《金剛經》在中國,過去凡是讀書人沒有不受持的,不一定是佛門弟子;他也讀《金剛經》,他也得《金剛經》的受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真正懂得《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至少它能夠降低你妄執的程度。分別執著減一分,你的煩惱就少一分,你的智慧就長一分;妄想執著減兩分,你的智慧就長兩分,這是真實的學問,這是真實的受用。
清朝初年,彭際清居士是個再來人,那不是個普通人。童年的時候,道德學問就出人頭地,還未成年(古時候成年二十歲)就考中進士;在當時最高的學位,就如同現在學校的博士學位一樣,他就拿到了。以後接觸到佛法,非常感嘆的說,世出世間所有的學術、典籍要跟佛經相比,那差的太遠了。於是他一切放下,專門在經教裡面下功夫,成為一代的大佛學家。他有一篇文章《華嚴念佛三昧論》,近代黃念祖老居士有講記。《華嚴念佛三昧論》就是用念佛這個方法修大方廣佛華嚴,來修這個大法,念佛法門契入華嚴境界。一個人一生當中遇到淨宗,這是他說的,這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你怎麼會遇到?
他的父親是乾隆朝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用現在的話說,他的確是高幹子弟,但是考中進士沒有做官,學佛。他的家世顯赫,物質生活不用操一點心,能夠把榮華富貴、地位權勢,他都能夠放下去學佛,不是個簡單事情,這是值得我們效法的。你看看現在在家出家許許多多的學佛人,名聞利養沒有放下,還有一些刻意在追求。像彭際清居士得到了,不要;釋迦牟尼佛是圓圓滿滿得到了,全部捨棄,這種示現告訴我們什麼?世間法裡頭都不是究竟的,是生死法、是輪迴法,說的不好聽,是冤冤相報之法,太恐怖了。只有有真實智慧的人、徹底覺悟的人,他放下,他放得乾乾淨淨的。
我們仔細觀察他們走的路,現在我們一般人說他走的是什麼路?成佛之道,十法界擺在面前,他走的是佛道。有人走菩薩道,一等人走佛道,走菩薩道的也不少,那要問為什麼?善根不足,對於佛道有疑惑。確實我遇到學佛的同修不敢想成佛,為什麼?佛太高了,自己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個福報,不敢想成佛,做個小菩薩就夠了,他就心滿意足。知見短淺,志趣不大,只求小果不敢想無上道。不能說他沒有善根,他真的是有善根也有福德,緣不足,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他老人家講的是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學佛選擇哪一個法界,有多大的成就,也是在遇緣不同。
緣,我們真的要珍惜,不容易遇到。遇到的緣殊勝,省事,一般講的是你少走很多冤枉路。你遇到真正好老師,他指你這一條是正路,你不懷疑,沒有猶豫一直走下去,成功了,走到了。我們看不少學佛的人,這一生當中走很多冤枉路。李老師告訴我,他走了很多冤枉路,他學佛,學過教、學過禪、學過密,最後遇到印光老法師,專修淨土,費了二、三十年的時間走迂迴的路子。我們這一代比他就幸運多了,我們對這個淨土法門(我是說我自己)猶豫不決,對它懷疑,沒有信心也沒有興趣,但是時間不長,大概三年時間;李老師搞了三十多年,我這個猶豫是三年。這就接受了,沒有懷疑了,生歡喜心,這些經論喜歡讀了,但是還沒有意思決心求生淨土,還沒有這個意思。「希望將來求生淨土」,有這麼一個念頭,這個念頭不強,實在講不起作用。這大概到十幾年,我講《華嚴經》,在《華嚴經》裡面看到文殊普賢發願求生,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教他念佛法門,德雲比丘本人是初住菩薩,修的什麼法門?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我們中國人常講「先入為主」,這句話很重要。善財童子第一個參訪就先入為主,我再翻翻最後,五十三參最後一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這才恍然大悟,善財童子自始至終修什麼法門?就是一個念佛法門,決定沒有改變。當中參訪不少法門,那是代表一切法門,一切法門參訪,他都通達、都明瞭,怎麼樣?他不修,他還是修他的念佛法門。怎麼知道他不修?每一參你看那個經文最後一段「戀德禮辭」,「戀德」是感謝他的教誨,增長了智慧,還是修自己念佛法門,增長了自己的定力;定慧等學,福慧雙修,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一門。我看到這一樁事情,我對於修淨土就下了決心。
所以我修淨土下決心,是在講《華嚴經》裡面明白過來了。不是像從前,歡喜,不反對,可以接受,也歡喜看看淨土經論、祖師大德的著述。這不止了,我要求生淨土,我真的想去了,看到文殊普賢這大家一起都去了。在《華嚴》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著文殊普賢往生極樂世界去參訪阿彌陀佛,你看看這是什麼樣的氣象?這個場面我們聽說了,我們看到了,心服口服,沒有話說了。這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才曉得釋迦牟尼佛放下了、安世高放下了,安世高還做了半年的國王(安息國王),把王位讓給他的叔父,他出家了,知道這是最聰明的選擇,無比殊勝的智慧,決不是世間人能相比的。
所以在中國古時候佛門大德有說:出家這樁事非將相所能為。將是元帥,三軍總司令;相是宰相、首相、總理,出家這事他們做不到,他們為什麼做不到?放不下,名聞利養放不下,放不下,你就做不到,你就不能成就,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放棄王位。所以要曉得十法界不能著,虛妄不實!有分別執著的念頭,都叫妄念,為什麼?事實真相是相有性無,事有理無,而且這個事相是剎那生滅,念念不住。所以六百卷《般若》最後的結論,「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把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講清楚、講明白,問題就是你有沒有聽懂?果然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就會跟釋迦牟尼佛一鼻孔出氣,你會跟他一樣徹底放下,那就對了。一心向道,一心裡面沒有雜念,沒有雜念那就是道,這個道就是自性。把自己從六道、從十法界回歸到自性,這就叫做證法身成佛道。下面第九句:
【或名虛妄見。】
前面「妄著處」說的是所著,虛妄;這一句是講能著,能分別、能執著這個見解是錯誤的,『虛妄見』。這兩句話正是《金剛經》上所說的,《金剛經》前半部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諸法實相;後半部破四見,「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後半部的意思比前半部深,能執所執都是虛妄的。這在苦聖諦裡面。
我們看看六道眾生,看看我們周邊的一些人物,他們確實有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非常嚴重,苦,真苦,身心不安。人人都有這個執著,人與人之間就產生矛盾、產生衝突,就產生鬥爭。來到這個人間已經很苦了,再加上這個,苦中加苦。如果沒有佛菩薩給我們說明,我們想不到,雖然這個事就擺在我們面前,沒有留意,疏忽了,天天接觸到,六根接觸到,只是忘得一乾二淨,從來也沒有從這個角度來看事情;換句話說,完全被這些虛妄的境界迷惑,以此為真。
迷久了,乍聽佛菩薩這個講法,他起反感,說你這個看法想法錯了,佛菩薩的看法想法錯了,現在是什麼時代?科學時代,佛菩薩講這個不合科學、不合邏輯。不但不能接受,引起他強烈的排斥。這在社會上我們看到太多了,美其名為破除迷信,古聖先賢的教誨、諸佛菩薩的教誨,現在給它戴上一個帽子,迷信,消極,不合實際,忽略現實。你乍聽好像也滿有道理。初學佛的人往往聽他們這一套演說,想想是有道理,跟他去了,把佛菩薩、聖賢教誨丟掉了。聖賢教誨、佛菩薩教誨,他接觸的太少了,聖賢教誨殊勝的效應他沒有見到,所以今天聖教流行非常不容易。
迷信科學技術差不多將近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不是一個短時間,尤其是近代半個世紀科技突飛猛進,這個勢力真的是排山倒海,不被它影響的人太少太少了。它帶給我們的,科技帶給我們的確實有一些方便。我常講,我們有沒有細心去想一想,我們付出多少代價?把祖宗幾千年的教誨付出、拋棄掉了,倫理拋棄掉了,道德拋棄掉;再講得現實一點,安定的社會拋棄掉了,道義、恩情也拋棄掉了。人與人之間完全講利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只有利害,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愛、朋友沒有信,你說這個代價多重?這是我們對於迎接科技所付出的代價。
現在人慢慢警覺到,為什麼?代價全部付完了,科技帶來最後結果是什麼?是世界末日。想到這個地方,大家感覺到恐怖,如何挽救?東方人還不信,為什麼?東方人喪失了自己的信心,要跟西方人學。西方人現在沒法子了,到東方來尋寶,看看神祕的東方,神祕的印度有沒有能夠解決現前社會問題的方法,他們來找。他們到中國找儒家、找道家、找佛家;到印度,找這些幾千年傳統的宗教典籍,西方人開始找了。等到西方多數人都在找了,我們中國人也會跟著來學。
我在年輕時候也常常訪問胡秋原先生,在那個時候,那是當代的史學家也是個政論家,他也是滿腔的憤慨,那是個真正讀書人。中國人,為什麼這一百多年受這麼大的苦?他那個時候告訴我,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最守規矩的人,為什麼這一百多年來受這麼大的恥辱,受這麼大的苦難?第一個因素就是不相信自己的祖宗,喪失了民族自信心。他的話給我很大的啟示,我們冷靜想想他說的話對,使我們想到中國古人常講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這一百多年,整個民族遭受這麼大的災難,不聽古人言。所以反過頭來認真的反省,原因就找到了,解決的方法你才能找到,向外找,找不到,那怎麼樣?恢復自己民族自信心,你才有救;你對於你的祖先、傳統文化沒有一點信心,後果是什麼?你應該滅亡。
這世界上讀歷史的人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國,三個都不存在,唯獨中國存在,中國存在靠什麼?靠祖宗的教誨、靠倫理道德、靠儒釋道三家的教學。我們不久之前在這裡講過《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前有面有一篇雍正皇帝的上諭,他那一篇上諭等於這個經的序文,你看看就曉得。雍正是前清頂盛時期的帝王,康熙、雍正、乾隆這是清朝最盛的時代,這三個皇帝主政一百多年,也是在中國歷史上,不但是大一統,是太平盛世。雍正肯定中國人民的教育,儒釋道三家。你看他是怎麼看的,他是怎麼對待。我們從這些地方能夠體會到,中國這個國家立國兩千多年來,雖然改朝換代,甚至於外族入主,蒙古人入主,滿清人入主,文化傳統沒有絲毫改變。這些帝王都非常聰明,識貨,知道中國古聖先賢那些教誨好,他們擁護,認真奉行。
所以吉凶禍福確確實實真正的根源,就是我們的思想見解是邪還是正?偏到邪,災難就來了;回歸到正,正就正常,安定、和平、幸福、繁榮,這是真正的因,為什麼?正知正見與性德相應。現在人也不相信,你跟他講他不相信。性德裡頭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所以你那個一念正相應,果報不思議的殊勝。像華藏世界,像極樂世界,那不是人想像建造的,自然的。人想像建造的是屬於科技,科技有毀壞的時候,為什麼?人造的就有生滅。華藏不是人造的,極樂世界不是人造的,所以它沒有生滅,它是永恆的。這個話今天的人說這不合科學、不合邏輯,他不能接受,這個事情就麻煩了,再看著辦吧!不曉得經過多少次的毀滅、生滅,你才會回頭。佛講了,回頭是岸。這一段末後第十句:
【或名無有數。】
這一句清涼大師有註解,「苦名無有數,三際無涯故」。註的文字不多,只有幾個字,給我們點出來了,這個『無有數』是從時間上講的,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常講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生生世世,生死輪迴沒完沒了,苦諦,真苦!
李老師以前教導我們,他老人家常說,如果我們不相信佛的教誨,就決定免不了長劫輪迴。這是他特別給我們講《無量壽經》的時候說的,也就是勸導我們選擇這個方法。選擇這個法門,一生有可能成就;不選擇這個法門,憑我們自己的能力,這一生當中肯定不能成就。這什麼原因?不帶業。那我們想想看,見思煩惱我們這一生能斷得掉嗎?不要說見思煩惱了,塵沙無明不談,見思煩惱裡面的見煩惱,佛歸納講了五種: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大類你能不能斷得掉?身見是什麼?身,真的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你能做得到嗎?這五大類的見惑沒有了,才證小乘須陀洹果,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但是你在六道裡頭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叫保證,你是人天兩道往返,決定不會墮三惡道。
美國凱西那個報告裡頭說,人有輪迴,但是人決定不會墮落成畜生,人的靈跟畜生的靈不一樣,畜生也不會變成人。這個見解是錯誤的。如果要是說證得須陀洹果,他永遠不會墮三惡道,他這個輪迴就是人天兩道,這行,這能講得通,小乘須陀洹,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我們在最近看到網路上的訊息,知道今年一月二十八日,紐約有一條鯉魚會講話,這條鯉魚前生是個猶太人,人不變成畜生了嗎?人既然可以投胎做畜生,畜生當然也可以投胎變成人。六道輪迴,佛法裡講得很清楚,印度許許多多宗教都肯定、都說得很明白,你要是看六道,看三際(過去現在未來),那真叫苦不堪言。
所以李老師一生稟承印光大師的教誨,時時刻刻勸人修淨土。唯有修淨土,帶業往生,只要伏煩惱,不要斷煩惱。斷煩惱,難,伏煩惱我們能做得到,斷煩惱做不到。所以我們這才死心塌地修學這個法門,知道除此一門之外,沒有任何方法我們能夠有把握了生死、出三界。現在時間到了。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5 11:15: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