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998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九八卷)  2003/4/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998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第二段「引例請問,文分為三」,這個裡頭又分為三段。第一段「初十句標彼說意,明其有悲」,後面有三十句,「舉彼所說,顯其有智」。末後一段就是第三段,有一句「結以正請,彼佛既爾,此亦宜然」。這是段落的交代。現在我們看第一段,請看經文,我們把這一段的經文念一遍:

  【如十方一切世界諸佛世尊。為成就一切菩薩故。令如來種性不斷故。救護一切眾生故。令諸眾生永離一切煩惱故。了知一切諸行故。演說一切諸法故。淨除一切雜染故。永斷一切疑網故。拔除一切希望故。滅壞一切愛著處故。】

  這總共說了十句,這十句是說這個說法的義趣。初句是總,後面九句是別。總的,「謂令諸菩薩行願成就故」。這個經文上說得很好,『如十方世界諸佛世尊』,這個沒有例外的,一切菩薩成佛,成佛之後幹什麼?孔老夫子講得好,「教學」,永遠不倦的教化眾生,永無疲厭的學習,學無止境。成了佛之後還要不要學?還繼續不斷的學。為什麼?套這一句佛經裡頭的術語「法爾如是」,或者經上也常講「法如是爾」,確確實實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菩薩示現佛身來教化眾生,師道!為一切眾生現身說法,隨心應量,以佛的身分,這是主。換句話說,佛法是師道,歐陽竟無大師講得好!示現其他的身分、其他的形相都是輔助。換句話說,示現八相成道,以佛身教化眾生,這是總,這是主,其他無量無邊的色身,都是伴、都是別,我們講總別。目的只有一個,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目的只有一個。「十方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如是,想必今佛亦如是。所以『為成就一切菩薩故』,這一句是總說,成就一切菩薩什麼?底下九句就是所成就。

  第一句『令如來種性不斷故』,這一句重要。我們世間法裡頭常說「後繼有人」,教學一定要有傳法的學生,一代一代能傳下去。你教學的成就以什麼為標準?以能夠承傳的學生有多少人,他們的成就如何,以這個為標準。孔子在中國稱為聖人,影響中國文化一直到今天,可以說是兩千五百多年,他的成就是教學。

  夫子確實學成之後,如果我們看他學習的成果,他說得很明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他學成之後,他的道德,他的智慧,他的學問,他的能力成熟之後,我們知道夫子心目當中最仰慕的是周公。他想學周公,所以周遊列國,希望當時諸侯有人能夠用他,他可以施展他的抱負,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周公之後又出現了一個大聖人,很可惜的,當時這些諸侯都不用他,所以這才回到家鄉教學。

  他回到家鄉的時候已經六十八歲了。你看他說「七十而隨心所欲不踰矩」,六十八歲了,他那個時候的境界就在耳順跟隨心所欲不踰矩的當中,到這個境界。他七十三歲走的,六十八歲回去教學,到七十三歲也不過是五年,時間不長,但是他有學生三千人,很難得!用我們佛法來說,他老人家法緣殊勝,五年時間不長,他有三千學生。三千學生當中,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有傑出成就的七十二個人,這是教學的成績,教學的成就。確確實實夫子之後,這兩千五百年當中,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多,歷代都有,但是擁有三千弟子的人不多,而且學生裡頭有成就的七十二個人,沒聽說過。這一樁事情只能用善導大師的話來解釋,「總在遇緣不同」。

  夫子當年的教學就是今天所講的多元文化的教育。那個時候中國沒統一,每一個諸侯就是一個國君。我們知道中國統一是秦統一的,秦始皇。秦始皇之前那是戰國,在孔子之後了,孔子是在春秋時代。中國中原地區多少個國家?八百諸侯。八百多個國家,每一個國家都不是很大的,大國像現在的一個縣、一個市,大國;小國是一個村、一個鎮。跟夫子學的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所以他是個多元文化的教學,多元文化的教育。他成功了,教育上面成功。

  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他放棄一切的行業,專門搞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印度也沒統一,跟中國一樣,大大小小國家在整個印度也好幾百,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大國有十六個,有十六個大國,那個大國大概像現在一個縣市,這是大國。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因為他教學的時間長,四十九年,孔老夫子五年,如果釋迦牟尼佛連頭帶尾算是五十年,在時間上講比夫子多了十倍,成就不可思議。

  釋迦牟尼佛的學生,經上沒有詳細記載,太多太多了。《法華經》、《無量壽經》上講的是一萬兩千人,一般大小乘經典裡面所說的一千二百五十人。我們可以從這個數字上去體會,一萬兩千人,這是很保守的數字,跟他學的人有這麼多,五十年,人數肯定不止。真正有成就的常隨眾,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成就的,都證阿羅漢果。孔老夫子有成就的學生七十二個人,釋迦牟尼佛有成就的學生一千兩百五十人,真正說這是歷史上大教育家。

  所以道學要有學生去繼承,發揚光大,這是第一樁大事。你自己修得再好,學得再好,教得再好,如果沒有繼承人,你的事業等於零,為什麼?你死了就完了,後繼無人。在中國,這是很大的忌諱,你看看儒家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個後是繼承人。繼承人並不是說:你有好兒女。你有兒女就算你有繼承人了,那個錯了。兒女要教,以什麼為標準?以自己為標準。教學的目的,希望後來居上,我的學生將來他的道德、他的學問、他的事業要高過我,我才算成功;跟我平平,勉強;不如我,那你就沒有傳人。這個無後為大,後,意思在此地,我們不能不知道。絕對不是說你有了後代了,你就算有交代了,不是的,要教,他要有成就。

  家如是,家裡要出賢人,你的家道不衰。兒孫果然在德行修養、道德學問都有建樹,都有成就,你這個家會興旺,這個家業源遠流長,它會傳得很久遠,最明顯的中國過去的帝王。孔子為什麼仰慕周公?有道理,周公是大聖大賢。你看他給國家建立的制度,《周禮》、《儀禮》這兩部書,我都沒有認真去讀。早年方東美先生跟我講過好幾次,教我要讀這兩部書,特別是《周禮》。他告訴我:《周禮》是周朝的憲法,周公制定的。在中國歷史上享國最久的是周朝,八百年。方老師對這部書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這是全世界歷史上最好的一部憲法。他說:如果周朝後代的子孫都能夠遵守奉行而不違背;他說:可能在今天還是周朝。這個法典好,孔老夫子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以後走上佛教,章嘉大師勸我不要走政治,走佛教好,多元文化的教學,能夠永遠保持清淨心,避免這個社會上一切的染污。大師為我想得很周到,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他指我這條路,我想想非常有道理。我到台灣一個人去的,舉目無親,所以我對老師的尊敬就像尊敬父母一樣,老師對我也真正的關懷、愛護,真的是古人所講「師徒如父子」。我對老師尊重,對老師信仰,沒有懷疑,他教我怎麼做,我很認真的做。老師一定照顧我,老師決定不會害我,老師教我一定是最好的,尊師重道。

  老師看到我們這樣一個學生,實在講也就是我們心目當中常想的傳人。什麼人能傳道,能傳法?不在乎這個人聰明伶俐,不在這個。在什麼?在他對老師誠敬之心,這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老師找我們佛門講法子,傳法的弟子,標準是什麼?真誠老實。這個人有德行,好好的去教導他栽培他,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妄念多,花樣很多,很活潑,不老成,仔細觀察,見異思遷。一般做老師的人不選這個學生,這個學生投機取巧,見異思遷,不可靠,我們一般講不老實。

  師徒緣分,從前李老師常常跟我講,做老師的人一生就是希望有學生傳他的道,傳他的法。但是這樁事情可遇不可求,你到哪裡去找?緣分。所以我說孔夫子有七十二個有成就的學生,緣分;釋迦牟尼佛傳他法的有一千多人,緣分,這是善導大師講「總在遇緣不同」,有緣。一個好老師,一生當中一個學生都沒有遇到的,李老師講:很多!不是沒有,歷史上有。這樣的人他怎麼辦?著書,他沒有學生傳,他用文字來傳,這是一個辦法。所以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立言就是著書。由此可知,這非常不容易。

  你看擺在第一句,「令如來種性不斷故」,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了四個字「上繼佛種」,這第一句,別中第一句。要把佛法承傳下來,不能讓佛法在這個世間中斷,這比什麼都重要。佛法裡面講功德,功德沒有比這個更大的,承傳如來正法。玄奘大師在很年輕的時候,十幾歲,他哥哥出家了,他跟著他哥哥也學了不少佛法。當時有人問他的志願,年輕!少年!看他的志向,他說了八個字「遠紹如來,近光大法」,你看這是十幾歲立的志,他一生確確實實就是走的這個方向,這個目標。紹就是繼承,遠,我繼承如來;近,我要把佛法發揚光大,這個意思。他真做到了。

  人要不立志,他在這個一生當中,他沒有方向,他沒有目標,他怎麼會有成就?這些在佛法裡面說,上根利智。我們中下根性的人,更是不能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我們學佛,典籍、佛門的教材多,很多,那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我的根性、我的能力、我現前的生活環境,你都要考慮到。你要曉得現在人很可憐、很苦,沒有人給你考慮,沒人給你想。我算是一個相當幸運的人,我遇到三個好老師,老師替我想,我想不到,我年輕,他們經驗豐富。

  我認識章嘉大師,我二十六歲,章嘉大師大概是六十一、二歲;我認識李老師,李老師七十歲,我好像是三十一歲,李老師七十歲。老師年歲比我父親還大,他把我看作學生,也看作兒女一樣,他替我想,他指我方向目標。我自己好好思惟,接受了,接受老師的指導,向這個方向目標來邁進,幾十年沒有改變,才有這點成就。如果見異思遷,常常改變方向,改變目標,人生苦短,數十年寒暑一彈指就過了,什麼成就都沒有,最後落空了。所以成就的祕訣,世出世間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話不是我說的,祖師大德們講的。

  我是個中下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我初學佛的時候,實在講只想學一部經。因為我曾經聽說,古來有祖師大德一生專攻一部經,講兩百多遍,就講這一部經,我很欣賞。因為那個時候年輕,想想這個能力我能做得到;廣學多聞,學許許多多經論,我怕我沒有這個能力,一部經行。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他教我的經典,第一部教給我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教給我的《阿彌陀經》,我非常認真學。有一次我們很多同學在一起,老師公開的說(那個時候我還沒出家,他叫著我的名字):他在《彌陀經》裡面有一點心得(老師看出來),有一點領悟。尤其我特別喜歡蕅益大師的《要解》,我真的是發心專修專弘,一生就講一部經,一門深入。這一部經是遍遍味道不一樣。當然開頭你沒有這個能力,你要真的講出味道是你自己已經得念佛三昧,你才能講出味道,把這個經講活了,自己投入了,那你就是傳持這個法門,你是這個法門的法子。

  今天交通方便,這世界很大,廣結佛緣,這緣很多。很多地方請我講,一個地方講一遍,那個時候講一遍大概是半個月到二十天,初學的時候。我一個月講一部,一個月去一個地方,在台灣就有三、四十個地方,講一圈大概三年,三年講了三十六部。還有外國,到處講,我就講這一部,做專家不做通家,這是李老師教我的。而且怎樣能通達?他教我四個字「至誠感通」,我一生遵守,我沒有別的本事,真誠心求感應,求佛菩薩加持。我的成功確確實實就這四個字,這李老師傳給我的。

  但是各個地方同修根性不一樣,不一定都喜歡聽《彌陀經》,《彌陀經》講的人也很多,註解流通量也很大很廣。所以許多地方請我講經,經題是他們出的,要求的。所以這樣一來,這麼多年來,我就講了不少的經論,大概總有幾十種。可是無論講什麼樣經論,我的方向目標統統是導歸極樂,所以我的方向目標始終不變;《華嚴》,大本《無量壽經》,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這個頭一句「令如來種性不斷」,這個重要。尤其是出家的佛弟子,要不能發大心,把這樁事情做為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我們出家就有罪過了。出家人的事是什麼?就是這條。怎麼做?從自己本身做起。

  自己這一生當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有把握,沒有把握,對不起釋迦牟尼佛,對不起歷代祖師,對不起自己。怎樣往生有把握?《無量壽經》會集本我講過十遍,我講經的時候常說,《無量壽經》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保證書。如果你能夠百分之百的做到了、落實了,你是阿彌陀佛再來的,為什麼?你全部都做到了,就是阿彌陀佛,上上品往生。不能全部做到,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上中品往生;百分之九十做不到,大概我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上品下生。這樣子這個標準慢慢往下降,降到下品下生,跟諸位說,你要做到兩成,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做不到,往生就沒把握了。

  經不是教你會念、會背、會講,要做到,依教奉行。你看經本每一部經本流通分末後一句「信受奉行」,你真的在學習;沒有這一句,這個經本你沒有學習。什麼叫信,做到了就叫信,沒有做到,不信,信的標準在這個地方。所以信、解、行、證,信的標準是你解、你行、你證,你這個信是真的,真信。信裡頭沒有解,沒有行,不能叫信,不是正信,更談不上真信。真信是要有證,正信有解有行,正信;沒有解跟行,正信都沒有。我們自己成就了,才能成就別人;自己成就了,才能夠「令如來種性不斷故」,你才真正做得到,所以這是頭一句。

  自己救自己都救不了了,底下第二句『救護一切眾生』,你能救護嗎?所以要救護眾生先救自己,要成就眾生先成就自己;要幫助眾生斷惡修善,自己先要斷惡修善;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自己先要破迷開悟。世出世間法沒有例外的,自己不成就,哪能成就別人?所以我們今天講護法,護持正法,護持正法從哪裡做起?從本身做起,護持自己如來種性不斷,這個要知道。不是別人如來種性,自己如來種性,就是自己的佛性。

  第二句清涼大師註解裡頭註得好,「云何繼」,這個繼就是我們今天講「續佛慧命」。怎樣續佛慧命?以救護眾生故,這就講我們發心學佛,我們要護持正法,要護持如來種性不斷。釋迦牟尼佛聖教,我們做學生的人要代代相傳,要把它發揚光大。為什麼?它能夠救護一切眾生。我為了救護一切眾生,我要認真努力來學習,如果我不認真努力學習,眾生的苦難一天一天在加重。這個我們從歷史上能看得到,這是事實。為什麼往後會愈來愈嚴重?正教失掉了。一切眾生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造作一切惡業,自己完全不曉得。惡業造了不是沒事,後頭有果報,我們看的眾生造惡因,後頭一定有苦報。什麼東西能救護?聖教,聖人教誨能救護。從這個地方激發我們自己的道心。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第二句,別中的第二句:

  【救護一切眾生故。】

  這個「說意」確實這十句是連帶的。看到眾生苦發慈悲心,見到眾生苦如同自己在受苦受難。因此,沒有受過苦難的人很不容易體會,只有自己曾經經歷過重大的災難才知道苦。所以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沒有見過大災大難,不知道苦,不知道眾生苦,慈悲心很不容易發得出來。像我這個年齡,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過中日戰爭,戰亂那種痛苦,再加上一些天然災害,日子很難過,親身經歷體會的。所以我們祈求和平,希望國與國之間,族與族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人與人之間,化解一切誤會,化解一切對立,化解一切爭執,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助合作。

  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在這個時代,資訊交通變成我們每一個人日常生活不能缺少的,地球已經是一家了。不要再問,你是哪裡人?你是哪個國家的人?今天應該有個新的概念,我們是地球人,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就是一家人。一家人應當相親相愛,應當互助合作,無論是哪個地區眾生有難,我們應當主動的救護。怎樣救護?這就引起下面第三句。清涼在註解裡面「云何救,令離惑故」,這把第三句引出來了。

  【令諸眾生永離一切煩惱故。】

  這是真正救護,從根本上救護,誰知道?佛知道,覺悟的人知道,過來人知道。所有一切災難,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煩惱製造出來的,煩惱是因,災難是果報,佛在經上講得太多太多了;在中國,中國古聖先賢也常常講。佛經裡面告訴我們,水災從哪裡來的?尤其是大洪水,地球上,這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證明,地球上至少在過去發生過四次大洪水。佛經告訴我們,這個災難根源是什麼?是貪心。眾生貪而無厭,慳貪,千萬年累積下來就變成大災難了。所以佛說水災真正的因是慳貪,火災是瞋恚,風災是愚痴,地震是不平、貢高我慢,戰爭是殺生。

  佛在經上常說,要想我們這個世間永遠沒有戰爭,佛說有一個方法,只要眾生不吃肉,世界就不會有戰爭,不會有流血。戰爭這是怎麼來的?冤冤相報。「弱肉強食」,這是今天人家認為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沒有想到後面還有一句,「冤冤相報」。你強你不能永遠強下去,你會衰,到你衰弱的時候,你的冤家他強了。你把他殺死了,他馬上投胎他又變成人了,他是個小孩,他長大了,你老了,這個時候形勢剛剛好顛倒,這個年輕人不敬老人,不孝父母,他來報仇的,來報怨的,冤冤相報。所以「弱肉強食」下頭要加四個字「冤冤相報」,大家就省悟過來了,不可以欺負老弱。

  六道裡頭沒有別的,就是因果報應,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佛經上講得不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秦始皇當年有勢力了,靠著武力在當時滅了六國,戰國時候,那是逐漸形成大國了,統一了;不到三十年,他自己被別人消滅了,他怎麼也想不到!這些事情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很多,古人非常難得,把歷史上這些因果報應的事情,節錄編成一本書,《歷史感應統紀》,這是歷史上記載的因果報應。這本書好,將來我們學院裡面可以做為一門功課來學習。近代,最近這幾十年當中,因果報應的事情不少,雜誌上登、報紙上登的,也有同修有心人收集,也把它編成了一本書。台灣同修黃柏霖,他編的現代的《因果感應錄》,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甚至於還有一些當事的人還在。哪有沒有報應的事情!

  所以貪瞋痴三毒,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絕對不是好事情,眼前佔一點小便宜,後來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是你意想不到的。所以佛幫助眾生,佛知道你要離開一切苦難、災難,要從因上下手。果已經現前了,那只有承受,逆來順受,最重要的是要把惡因斷掉。怎麼樣才能叫眾生真正覺悟業因果報,不再造作惡業?這就引起第四句,「如何救?知彼根行」:

  【了知一切諸行故。】

  『了』是明瞭,你要明瞭,你要知道你一切的行為、言行。實實在在說,一切眾生在造作的時候,他完全忘掉了,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完全不曉得事實真相,他要曉得事實真相,他就不敢造惡了。他要知道冤冤相報的道理,知道冤冤相報的這些事實,他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自然就收斂了。縱然是逆境惡緣現前,他心裡曉得:我受別人傷害了,沒有人教我的時候,我也隨順煩惱,我也不能接受,力量不能抗拒懷恨在心,有力量對抗決定反抗,決定報復,這肯定的。那個怨恨生生世世都不能化解。

  我們看《文昌帝君陰騭文》、《安士全書》註得好,註得很詳細。前面有一句,文昌帝君說他一十七世為士大夫。你看他在過去生生世世造的業,跟這些冤家對頭冤冤相報,真的叫沒完沒了,一世比一世淒慘,幸虧遇到佛菩薩,遇到佛法,這才覺悟過來了。所謂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在受別人報復,我再不回報,這個帳到這裡就結了,不能再報復。再報復,彼此雙方都非常痛苦,這又何必?過去錯了,錯在無知、不了知,現在明白了,『了知一切諸行』。清涼註解說得好,如何救?是「知彼根行故」。「以何救」,用什麼方法來救?這就是底下一句:

  【演說一切諸法故。】

  所以誰來救這個世間?誰來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苦難眾生?六道輪迴絕對不是說我們娑婆世界有,其他諸佛國土裡頭很多很多都有。沒有六道輪迴的世界並不多,那是純淨純善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輪迴,華藏世界沒有六道輪迴。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讀過,不少,裡頭是有不少的世界,純一菩薩法界。可是要比較起來,純一菩薩法界的少,換句話說,這個世界裡頭有十法界、有六道還是佔多數。諸佛如來他們發心不是對一個地區,他們的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眾生,要為他們說法,為他們示現。這些眾生有感,佛則有應,現相現身,隨機說法。『演說一切諸法』,你看看「演」,演是現相,演是表演,做出樣子來給眾生看,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後面的四句,「成何益」,這是講成就的真實的利益,第一個是「除集諦染」,第二個是「決道諦疑」,第三個是「拔苦希望」,第四個是「證滅愛處故」。這四種利益就是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他所表演的,他所說的內容。演什麼?說什麼?一定是先要做到,演說,不是說「說演」,做到然後說到。要細心觀察現前的眾生,用現在的話說,現前的社會狀況,我們要了解,我們幫助,那就是面對著這個現在地球上芸芸苦難眾生。

  他們苦難在哪裡?不是說他現在沒得吃,我要送糧食給他;他現在沒得穿,我現在要送衣服給他,這個是要做的,慈善事業。這是什麼?小恩小惠。能救一時,不能救永久,所以叫小恩小惠。怎樣永遠叫他離開苦難?那要教,教化。我們就會想到辦學校,培養師資。我們想想孔老夫子當年一個人辦學,釋迦牟尼佛當年也是一個人辦學,學生培養有成就,能夠代替老師去教學了,這個教學的效果,教學的影響力逐漸向外擴張。

  今天科學技術發達,教學比過去方便太多了,所以我想了幾十年了。早年,我們在台灣建立佛教第一個視聽圖書館,二十五年之前,我們使用視聽教學。那個時候還沒有現在這麼進步,我們用的器材很笨重,價錢也非常高,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不斷在改善,這麼多年來,累積下來的講經的錄相帶,超過一萬五千個小時,現在保留下來的。我們的《華嚴經》講到九百九十多次了,大概還有兩、三次我們就到一千次。一千次兩千個小時,在網路上、在衛星電視上,全世界都能看到,這比佛陀當年在世的時代方便太多了。

  所以我常常想,真的像是世尊當年在鹿野苑有五個比丘,我們真的能夠有五、六個人,志同道合,全心全力來做這個工作。演說一切聖人的教誨,讓一切眾生覺悟自己的心行,種什麼樣的因,將來會得什麼樣的果報,只要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如果說這些因緣果報的事情,很多人講西方人不能接受,不能接受那就不談了,不可以!有一個人接受,一個人得度;兩個人接受,兩個人得救。

  在今天教學裡面,決不要指望我要能幫助好多好多人,不可能,那個想法是錯誤的。大慈菩薩講得好,你能幫助兩個人得度,就勝過你自己自修;你能幫助十個人,你的功德不可思量;你能幫助一百個人,那你真的是菩薩。這個話說得非常非常有道理。我們自己「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首先自己得度,這肯定的。

  我們今天如果收集這一些因果報應的這些事實,把它編成書籍流通。如果有這個緣分,把它翻譯成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字,不需要多,印一千本。我們現在全世界淨宗學會不少,贈送給淨宗學會去流通,不定哪個地方,有一兩個人相信了,這一兩個人就得度了。又何況這些書籍肯定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因為它能夠令一切眾生覺悟,幫助一切眾生回頭,斷惡修善,離苦得樂,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真正知道的人全心全力默默的在做。

  今天我知道,台灣有不少同修全心全力在做這些事情,中國大陸現在也有不少人在做這個事情,非常希有難得。這不是迷信,這是事實真相。佛能把這個道理根源講得清楚,但是要時間,我們自己想想,對這個接受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自己一生當中,細細去想想,從小到老,我們這一生當中經歷的就有很多是事實,親身經歷的,這不是聽別人講的。我在童年的時候,七、八歲,有兩樁事情印象最深刻。一個就是軍隊要把城隍廟毀掉,城隍在他們起事前三天搬家。這個事情我們那個城市的人統統都曉得,那個時候大概我才七、八歲,很小,六、七歲還是七、八歲,很小的時候,這個印象很深刻。

  我們住在鄉村,我們鄉村有一個富貴人家,老太太過世的時候,我們做小孩親眼看到的,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是生病,但是好像不嚴重,走的時候,把家裡面兒孫統統召集起來交代後事,然後洗了澡,換了衣服,非常安詳的走了,一點痛苦都沒有,親眼看到的。以後學佛我才明瞭,這個老太太可惜沒學佛,她要學佛決定往生了,很可惜不知道念佛。決定生天,老太太一生住在鄉下,心善行善,善有善報。

  我認識的有不少同參道友,在家出家的,我很喜歡他們講他自己一生親自經歷的因果報應的事情。過去我在新加坡,我常常請這些同修們在攝影棚裡面,把他自己親身經歷的錄相錄下來,我們做參考。這都不是假的,學佛的人這個事情決不打妄語。遇到許許多多很不可思議,沒有法子解釋的這些事情,這絕對不是宣傳迷信,事實真相。我們這邊同學,希望留意一下,把過去我們收集的這些編一個專輯,我們可以做一些光碟,這個光碟可以讓各個淨宗學會保存一套,我們不對外流通,內部參考。

  總而言之,我們四眾同學有使命、有責任要續佛慧命。真正覺悟了,就要把這一樁事情做為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我這一生來到這個世間就是幹這樁事情的,心才能發得起來。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不是業報,不是來受苦受難的,是來幫助這些苦難眾生,幫助他們消災免難,幫助他們離苦得樂。雖然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是業力來的,我們不是再來人,是隨著業力來投胎的,但是我們有緣,一般人講有幸,很幸運遇到聖賢的教誨。現在明白過來了,覺悟過來了,轉業力為願力,怎麼轉法?這個我們在講席裡講得很多,你的願力非常強,超過了你的業力,這個時候你就乘願再來了。

  轉業力為願力的樣子是什麼樣子?我有沒有轉過來?你只要自己冷靜的反省檢討,樣子就是佛在經上所說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你就轉過來了。受持,經教裡面所講的,我完全接受,依教奉行,保持不捨,這叫信受。每一天讀誦,溫故知新,每一天讀誦,每一天接受佛菩薩的教誨,用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來學習。雖然經是一部,天天讀,天天有新的悟處,法喜充滿!

  我這一次讀《華嚴經》,跟二十年前讀《華嚴經》完全不相同。二十年前這個經我曾經講過一遍,那個時候不但沒有錄相,錄音也沒有,沒有保留。這一次讀這一部經跟過去境界完全不一樣,真正是法喜充滿,「多」不能說,契入少分境界這個是有的。少分的境界受用就不可思議,真正體會到古人講的讀書樂,尤其是讀聖賢書。跟同學們在一起研究討論,不亦樂乎?自己一個人獨自在讀誦,不亦說乎?這個就是經上常說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

  今天跟同學們在一起,凡是有緣接觸的全是同學,學佛的是同學,不學佛的也是同學。從我的形象上,言語造作當中,就是「大方廣佛華嚴」。一切時、一切處你接觸到了,都是在同學,你向我學,我向你學;我向你學,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不但向有情眾生學,還向無情眾生學。無情眾生,你們看到日本科學家做的水結晶實驗,這不就是向無情眾生學嗎?無情眾生多麼純,我們常講純淨純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著一切眾生心念的不同,它做出不一樣的反應,這是我們的學處。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5 09:20:20)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5日09:20: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794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