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997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九七卷)  2003/4/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997

  諸位同學,請看「如來名號品」初十句直爾疑問,我們把這一段經文念一念:

  【若世尊見愍我等。願隨所樂。開示佛剎。佛住。佛剎莊嚴。佛法性。佛剎清淨。佛所說法。佛剎體性。佛威德。佛剎成就。佛大菩提。】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裡面前面一句是「總顯請意」。從開示以下這有十句「別列所疑」,十句,五句依報,五句正報。「依正間問」,就是凡是逢單句的一、三、五、七、九是依報,逢雙句的二、四、六、八、十是正報,依正間錯。為什麼要這樣問法?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正報應機,必依剎故,亦表依正無障礙故」。當然這個意思最重要,說明依正是一,依正不能分,依正相輔相成,沒有障礙。

  這個意思初看很淺,細觀甚深。為什麼?大家都知道《華嚴經》裡面,佛給我們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是正報,無情是依報,依正究竟有些什麼關係?佛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不但關係非常密切,實際上它是一體。所以這種交錯來問,這裡面暗示著依正是一體,依正不能分,這個意思很深很深,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你看看他這個問的形式裡面都有密義在裡頭,無一不是高度智慧的善巧方便,暗示啟發我們覺悟,所以他沒有把依報跟正報分開,他交錯在一起。依報五句講的是剎的種類、莊嚴、清淨、體性、成就。初會有說明,以後還有說明。初會裡面是在「世界成就品」跟「華藏世界品」,這兩品裡面說得很詳細。

  正報的作用,第一句是「佛住」,佛的身住,佛的心住。所謂佛就是覺悟的人,所謂凡夫就是不覺悟的人。不覺悟的人執著身是我,一定為我要找一個家。家是什麼?住處。執著這個住處,與性德完全相違背,為什麼?性德是遍法界虛空界,不是在這一個地方,也沒有離開這個地方,這個話的意思能懂嗎?不是在這個地方,是遍一切處;沒有離開這個地方,因為你這個地方也是一切處裡面之一,所以沒有離開這個地方,不能執著。佛的身,這覺悟人的身,身是法身,法身沒有形相,法身遍法界虛空界,所以「佛身遍住諸剎」,沒有形相能現一切形相。到底佛身是什麼?所有一切形相都是佛身。

  你不是說經上常講「千處祈求千處應」,那沒有求的不就沒有應嗎?求是感,現相是應,感不斷,應也不斷。感有冥顯,應也有冥顯,這前面說過多次了,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所有一切形相,所有一切現相,無不是感應。沒有感應?沒有感應不現相。不現相我們一般人講虛空了,空也有個相,這個意思很深。空也是感應,不要以為虛空是真的,虛空也不是真的,宗門裡面有所謂「粉碎虛空」,說明虛空不是真的。

  正如同我們作夢,夢中的虛空一樣。作夢的時候,夢中虛空境界現前了,如果沒有這個感,怎麼會有這個應?但是夢醒了之後,這虛空真的粉碎了,真的沒有了,而且這個感應一現一切現。所以我們要把一個錯誤觀念修正過來,這是修行首要的功夫。觀念反過來,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是一個自我。「佛心常住大悲」,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性德,肯定遍虛空法界是自己,這是真實智慧,智照。

  再看第二句,第二句就是經中的第四句『佛法性』。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了兩句,「所具功德,及所證法性」。功德不可思議,法性裡頭,佛法性裡面本來具足,功是功用,德是德能,一般常講的萬德萬能、無量德能,這是法性起用;法性是體,所證法性是體,所具功德是用。你要問有哪些功德?法性有哪些功德?哪些功用?哪些德能?能現虛空法界,這是它的功用德能;能現剎土眾生,這是它的功用德能。能現大世界,也能現小世界,小世界在微塵裡面,微塵裡面所現的世界跟這個大世界無二無別,而且極妙的,大世界跟小世界平等,這不可思議!不是微塵世界裡面小,那個世界就真的很小,你入微塵世界感覺得自己身體好像變小了,不是,法性裡頭沒有大小。

  大乘經裡面常說「芥子納須彌」,須彌山沒有縮小,芥菜子沒有放大,它就裝在裡頭了。這個道理很難懂,其實現象就在我們眼前。試問問我們張開眼睛看到外面境界山河大地,你怎麼看見的?佛經上說得清楚,說得很有味道。我們這個眼睛是一個攝相機,照相機,眼睛是鏡頭,不大,比我們現在一般照相機小得多。那個鏡頭是什麼?我們眼睛當中的瞳孔,真的不大,你看把外面的山河大地統統照在裡面。裡面有個銀幕,那個銀幕多大?真的,大概就像芥菜子那麼大,外面所有一切境界相都現在裡頭。誰去看?第六意識、第七識。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第八識裡面落印象。八識與它的心所統統都具足見聞覺知。八識五十一心所沒有緣外面的境界,是緣眼識的相分,眼識的相分就等於說眼識這個照相機照回來的照片,它看這個,它看這個裡面的景象跟外面一般大。

  我們從相宗這個教學能體會少分,那就是微塵裡面的世界跟我們外面的世界完全一樣,一樣大;外面這個世界沒有小,微塵沒有放大。微塵裡頭還有微塵,那個微塵也現世界,微塵所現的世界裡頭還是有微塵,重重無盡。這個境界就像兩面鏡子互相照一樣。我們放兩個大鏡子,人走到當中,你看看那個影像有多少?你數不清,在理論上講是無數的。佛法總的說一句:法爾如是。法性起用,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不可思議,你不能去想像,為什麼?愈想愈錯。你也沒有辦法說出來,說不出來,所以這個境界不思議境界。

  佛所證不思議境界不就在我們眼前!證是什麼?徹底明瞭。在我們眼前,我們居然一無所知,天天在猜測,所猜測的自己以為所知的,在佛法裡面講全是妄想,全是分別執著;佛法跟世間學術差別就在此地。法性無形無相,六根緣不到,它是永恆的存在,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遍法界虛空界,法界虛空界是它所現的相分,所以我們稱為法界。

  為什麼說法界跟法性是一不是二?這說明性相是一不是二。古德用金跟器來做比喻,把金比作法性,把器比作法界,金跟器是不是一?是一還是二?一而二,二而一,性相無礙,理事無礙的法界。相隨著意念變化,意念不定,變幻無窮,不可能有兩個念頭相同。換句話說,不可能有兩種現象是一樣的,所以相剎那生滅,性不生不滅。我們在大乘教裡頭也曾經聽過,生滅就是不生滅,不生滅就是生滅,這個話我們聽不懂!現在聽起來能不能懂一點?不能深刻的了解,不能完全了解,能不能了解個一兩分?不要以為一兩分很少,那一兩分很有受用,真正能幫助你看破放下,能幫助你契入大乘,所以不可思議。

  法性就是真心,靈明覺知,靈知心。世尊在楞嚴會上給我們講的見聞覺知,他說了四個字,就是能見、能聞、能覺、能知,六根的根性,眼能見,耳能聞,鼻能覺,舌能覺,身能覺,意能知,用四個字。這個能見能聞能覺能知是我們的真心、真性就是法性,你們想想看,一切眾生哪個不用它?從來沒有離開它,死了也沒有離開它。為什麼?它不生不滅。它是能變,能現能變,這個身體壞了、死了,你還有一個身,肉眼看不見的。

  肉眼看不見的,換句話說,定中能看見。入了定,定有天眼,更深的禪定有慧眼,菩薩有法眼,他看見,佛法裡一般講中陰身,看到你離開你的身體了,你到什麼地方去了;遇到什麼緣分了,它又去投胎去了,換了一個身體了。那個東西是不是真的自己?給諸位說,不是的。中國世俗的人稱它作靈魂,日本人也稱之為鬼魂,世界上稱魂。鬼那是一道眾生,這個魂去投胎,到鬼道裡面投胎變成鬼。鬼是另一個維次的空間,或者他生前修善積德,他到天上去了;或者生前念佛累積的功德,他生極樂世界去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帶他走。定中能看見。

  見聞覺知遍法界虛空界,你要是證得,那你就是法身菩薩,你已經證得法性,已經證得法界了,所以說法性、法界、法身一樁事情。講法性從體上講的,講法界是從用上講的,講法身是從相上講的,一樁事,一而三,三而一。佛具足,菩薩證得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只是迷而不覺。諸佛如來、法身菩薩跟我們不同的,他是覺而不迷,我們是迷而不覺,理事都沒有絲毫改變;所以說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無論是法性、法界、法身,事實真相如是,佛要在這一部經裡面告訴我們,希望我們明瞭,能信、能解、能行、能證,這一生就沒有白來了,這一生那個意義與價值,無量劫中生生世世沒得比!能信,能解,能行,能證,最低的利益你也證得法身菩薩。

  希望我們大家共同努力,隨文入觀,隨著這個經的境界提升自己。今天我們念的是十信的課本,我們就是十信菩薩,到第三會講十住法門,我們就是十住菩薩,到第四會我們就是十行菩薩,第五會我們就是十迴向菩薩,第六會就是十地菩薩,到第七會就是等覺。我們能不能?在理論上講沒有問題。為什麼?善財童子就是這麼成就的,隨著經教學習,自己的菩薩地位不斷向上提升,到最後遇到彌勒,遇到普賢,成就圓滿的佛果,一生成就。

  這裡頭有個祕訣,我們不能不知道,祕訣是什麼?看破放下。你看不破是所知障,你放不下是煩惱障,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所以要用真實智慧觀察世間,不能有情執。世法、佛法可以受用不能執著,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正在用它的時候,也沒有執著,不是說用完之後我再放下,那是放不下的。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我正用它,心裡頭痕跡都沒有,所謂是事上有理上沒有,相上有性上沒有,這個話是方便話,是隨順眾生說的,你聽得懂。如果給你講真的話,性上沒有,相上也沒有,理上沒有,事上也沒有,這個話你聽不懂。你要聽懂了,你就悟入了,那個受用不可思議。

  「證法性」才是真正的契入佛的境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法身菩薩分證佛,是真佛不是假佛。《金剛經》上所說的「諸佛」,你看看江味農在《講義》裡面註解的,諸佛指的是什麼?所指的就是四十一位法身菩薩,四十一都是諸佛,他們都是用真性。換句話說,他證得法性了,他隨順法性,決定不違背法性。不像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們,十法界裡面的聲聞、緣覺、菩薩沒有見性。所以天台大師說六即,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很像;心行像佛,跟佛還是不一樣,佛純淨純善,他們的淨善裡面摻雜著有不淨、有不善,他不純,法身菩薩純。自己成就了,要成就眾生。所以底下一句。

  第六句『佛所說法』。清涼註解裡面為我們提示的「隨機說法」,機是眾生之感,菩薩自自然然就有應,一定要看眾生迷之淺深,迷得淺根就利,迷得深根就愚鈍。菩薩要隨順眾生的根機,給他說什麼樣的法,這就是佛家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個根性適合於哪一個法門,就給他說哪個法門。因此,說法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契機。

  佛法裡頭常說的,說法的人一定要上契諸佛所證之理(就是法性),下契眾生可度之機。雖然是隨順眾生機宜說法,但是決定不違背法性,這個法是正法;很契眾生的機與法性相違背,那是邪法。契眾生之機,眾生很喜歡,很愛好。我們看看現在這個社會上,歌舞、戲劇表演,你看看觀眾有多少?他說的是什麼?演藝人員,社會導師,現在人常說有樣學樣,他們是在社會上做榜樣,不但是年輕人學,我看中年、老年學的人不少。他那個是契機不契理,造成社會不良的風氣。

  今天社會動亂,青少年犯罪率很高,在歷史上過去所沒有,什麼原因?資訊媒體在不斷的教導,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現代年輕人,天天坐在電腦、網路、電視機面前,他在那裡學習,這些資訊就是他學習的內容,就是他學習的材料,這個資訊的影響力量之大無法估計。美國超級強國,先進的武器再多,不大!敵不過電視網路的畫面,敵不過。這個什麼?深入每一個人的人心。它教的是什麼?你仔細去看看內容,教人殺盜淫妄。年輕人天天受這種薰陶,這個社會你想想還會有太平日子過嗎?

  所以我常常說,今天能夠救這個世界,能夠毀滅這個世界,兩種人;一種人是國家的領導人,他有權,什麼權?教化之權。中國儒家所說的,領導人是做為這個國家全民的「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師是教育,親是養育,君是領導,國家領導人這三樁事情是他的天職,他的職責,所以他可以讓這個國家興,可以讓這個國家亡。在從前只有這一種人,現在加了一種,什麼人?主持傳播媒體的人。他的權利不但不在國家領導人之下,實際上講他在之上。因為今天這個網路、衛星電視是向全世界播放的,它的影響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它影響全世界。整個世界的興衰安危,他有權來決定,他有這個力量能做到。確實我們細心去觀察,這個威勢超過任何國家的領袖,他把世界帶上正道,無量無邊功德;他要是把這個世界向負面去引導,那個罪過不得了。現在他不覺得,到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來不及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還接著看這一段正報的五句:

  我們說到「隨機說法」,這裡面包含的意思非常非常之廣,我們應當學習。學習這裡頭最重要的,觀機,觀機需要智慧、需要定功、需要經驗,你看得多了自然你就明瞭。在世間一般人來說,經驗非常重要,怎麼樣學習?日常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時時刻刻在觀察,累積豐富的經驗,你看人自然就不一樣了。這個人,首先我們一般講,這人是個好人,這個人不善,你要有能力一眼就看清楚,這個人聰明,這個人愚痴,這個人有沒有福報,這是最普通的,人與人之間往來最普通的。佛法教學那又更深入了,你要知道他的根性,知道他的性情,要知道他的歷史背景,過去的遭遇。如果說佛菩薩,沒有問題!佛菩薩在大定當中能夠看到他過去生中,過去、過去!佛能看一切眾生過去無量劫,所以佛說法契機,道理就在此地。

  不了解他的過去,你就不知道他的根性之由來。現在這個社會,心理的病、精神方面的病症非常多,非常複雜,在從前沒聽說過。現在心理醫生,在外國有很多高明的心理醫生,很多是學者、大學教授,他們用催眠的方法,讓這個人回到過去世,過去一世、二世(兩世)、三世、四世、五世,說出他的生活狀況,說出他的遭遇,說出他生死的情形,了解他現在心理病症的根源,然後對症下藥,藥到病除,他就恢復了。這個例子很多。

  你看看他用催眠的方法,讓他自己說出過去生生世世的狀況,生生世世的遭遇。佛的能力殊勝,不需要用催眠的方法,阿羅漢入定就能見到這個人過去生中。佛在經上常講,一般阿羅漢的能力,能知能看到過去五百世。說實實在在的話來講,今天全世界用催眠方法讓一個人能夠說到過去,大概還沒有能夠超過一百世的。阿羅漢有能力看到五百世,他能觀機,說法才契機,真叫應機說法。那個應字很不容易,你要不了解根機,你怎麼個應法,沒有辦法應。

  要應機說法,你自己不能沒有定功,你要想得定功,你不能不持戒律,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定慧三學,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修行證果必須遵守的三個學科。這三門是佛法修學教化總持法門,今天我們講的總綱領、總原則。下面第四句是:

  【佛威德。】

  經文裡面第八句。「作用威光」,威是德行,光是智慧,好像現在我們一般人講的磁場,中國人講的氣氛。一般在教學裡面,我們所講的學風、道風,跟這個作用威光很接近。

  眾生根性不相同,佛菩薩建立就有差別了。你看佛教傳到中國,中國人依據眾生根性喜樂不相同,把佛法分成十個宗派。隨著眾生的根欲(根性愛好),你想學哪個法門,這些祖師大德很聰明,應機施法(這施教),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經論,將它歸類,編成教材。在中國有華嚴宗,這個學校在五台山,第一代祖師杜順和尚。杜順傳雲華,雲華傳賢首,到賢首教學的規模形成,有今天所謂的完整大學的規模,所以這個宗派也稱為賢首宗。到清涼大成就了,賢首是第三代,清涼第四代,宗密是第五代,我們常講的「華嚴五祖」。在當時天下有志學《華嚴》的都到這個學校來,五台山華嚴大學。

  浙江的天台山,智者大師他們在那邊以《法華經》為主,為主修的,成立另一個宗派:法華宗;因為學校在天台山,所以也稱為天台宗。在同一個時代,陸陸續續的大乘有八個宗派,法相唯識在長安慈恩寺,玄奘傳過來的,窺基建立法相宗,窺基是玄奘的學生。其他的三論、律宗、禪宗,唐朝傳來的。淨土宗這個成立很早,東晉時候。還有小乘在那個時候也成立成實宗、俱舍宗,大乘還有個密宗。等於專科大學,十個宗派就是佛教的十個大學。佛法在隋唐那個時代盛極一時,史學家稱之為佛教的黃金時代,高僧輩出。

  唐到今天差不多一千五百年,一千五百年之後,佛法衰了。衰到今天,我們只看到有念佛人,其他的都看不到,各個宗派道場有那麼一點點形象,內容沒有了。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拜訪過聖一法師的禪宗道場寶林寺,還看到有四十多個人在禪堂參禪,其他地方我沒見過,見不到。在美國有一些日本禪宗道場,那已經不是參禪了,他們是在修靜坐,靜坐跟參禪是兩回事情。佛法衰了,如何能夠把佛法再興起來,這個功德太大太大了。

  佛法怎麼樣興?古德常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想佛教興旺起來,必須自己有修有證,你看釋迦牟尼佛一個人修行證果了,能夠傳教。如果我們自己不能真修不能實證,要談佛法的重興那是一個空洞的願望,做不到!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果然能有幾個人,實在講不必多,釋迦牟尼佛起家,鹿野苑五比丘跟他自己一個,六個人,六個人能興。達摩祖師一個人到中國來,能夠建立禪宗,能夠影響一千多年,真修!有修有證。雖然緣不成熟,傳一個,傳到第五代都是單傳,到六代,第六代惠能大師那開花結果了。惠能大師傳了四十多個人,禪宗在中國一下就興旺起來了。

  禪宗承傳的標準是明心見性,沒有明心見性那就不是傳法的弟子,標準是在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我們讀《華嚴》知道,法身菩薩!諸位想想,四十多位法身菩薩這還得了,所以中國佛教宗派再多,禪興旺起來了,所有宗派都遜色了。那就是說真正修行證果,哪一個宗派都比不上禪宗。所以中國這一千年當中,幾乎講到佛教都是禪宗道場,當然這個跟世尊法運有關係。佛說,他老人家滅度之後,第一個一千年戒律成就,第一個一千年在印度;佛教傳到中國是第二個一千年,像法時期,像法時期禪定成就,像法也是一千年。像法之後,末法時期淨土成就。

  今天淨土還是衰,淨土要怎麼樣興旺起來?諸位要記住前面一句話,隨機說法。永遠要記住,佛教是教育,你不說法,你不教學,你怎麼能興旺起來?教學的人多,教學的人都是有修有證,淨宗得念佛三昧,果然得念佛三昧,必定得辯才無礙,辯才無礙是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從禪定來的。三昧是禪定,定能生慧。後繼有人,佛法才能興旺。

  今天由於資訊的便捷發達,交通的方便,地球縮小了,我們今天教化眾生不是再以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不是以這個為界限,今天是全球性的。所以眼光最低限度,念念都要想到全世界。我們要把這個淨宗法門向全世界弘揚,弘揚最方便的衛星電視、網際網路,最好的工具,把佛法帶到每個人的家庭。現在我們看到了,有很小的接收網路衛星的電視機,放在手掌裡頭,裝在西裝口袋裡面,它打開就是一個螢幕,看到衛星電視。我相信五年之後,這個小的接收電視網路這個機器一定就很普遍了,你在任何地方隨時打開,想接受哪一個頻道,你統統都能看到。

  淨土宗的道場,全世界有一個就夠了,一個大本山。這個大本山是淨宗大學,學校,我們要向這個方向去努力、去邁進。如果有大福德,在往年我記得我第一次到北京拜訪趙樸初老居士,我就跟他談到這個理想,希望將來國家能夠辦一個佛教大學。中國十個宗都應當要興起來,每一個宗是一個佛學院,一個學院,十個學院。小乘俱舍、成實可以把它合成一個學院,阿含學院。另外加一個學院是行政管理學院,這個很重要,培養管理人才,這個學校就很完整了。十個學院是個很好的大學。

  這幾年真的我們自己境界又往上提升了一層,我們聯合全世界各個宗教,我們想法又有改變,應該建立什麼?應該建立一個宗教大學。我這個想法也跟樸老談過,樸老聽了很歡喜。一個國家建立一個宗教大學,每一個教一個學院,佛教是佛學院,基督教有基督學院,回教有伊斯蘭學院,一個宗教一個學院,合起來這是宗教大學。像佛教佛學院,佛學院,佛教有十個宗派,每一個宗派成立一個學系,這就更有意義了。把所有的宗教都團結起來了,而且互相在一起學習,有主修的是我們自己宗教的典籍,主修的;有選修的或者是助修的其他宗教的典籍,都要了解,都要認識,才不至於產生誤會,才能消除衝突促進團結,帶給社會安定和平繁榮興旺。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宗教教育要向這個方向目標去發展,前途無限的光明。非常惋惜的是,樸老年歲太大了,他老人家走了,我們今天談這些話的對象都沒有了。

  所以今天我們得要從根做起,鼓勵年輕人,希望年輕人真正發心,捨己為人,不怕艱難,不怕吃苦;人要怕吃苦,沒有前途。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了樣子。處處要講求享受,誰還會信任你?誰還會聽你的?許哲居士說得好,她要幫助世間最窮苦的人,因此她必須要過他們同樣的生活,人家才歡喜接近。這個觀念、這些話很深的哲理。所以作用威光是德行的建立,是智慧的建立,善巧方便的建立,沒有真修實證做不到。佛的大威德,你要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他老人家的行誼,這是建立威德最好的榜樣。末後一句:

  【佛大菩提。】

  『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覺悟的意思。『大菩提』就是大覺,無所不覺。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修行得證,現成菩提」,這句話的意思告訴我們,我們修行終極的目標在哪裡?我們為什麼要來求學?求學最後的願望是什麼?現成菩提。這一句話要用現在的話來講,成就圓滿的智慧,成就究竟的智慧。我求學的目的是在此地,我不是求世間名聞利養,我不是求富貴安樂,我不是求地位、不是求權勢,統統都不是。求的是什麼?智慧、學問。這個裡頭有真樂,你沒有成就的人不知道。

  所以我讀《論語》最欣賞的,就是孔夫子學習、教人這個精神。他講「吾嘗終日不食」,我一天不吃飯,一夜不睡覺,我在那裡想,想到最後得的結果,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沒有真正的利益,都沒有究竟圓滿的利益,它裡頭總是有缺陷,但是有一樣東西是真的,學,「不如學也」。這個學,儒家講的學就是佛法講的修行,修行就是學,得證就是成就,成就德行,成就學問,成就智慧。

  這成就來之後怎麼樣?教。學不厭,教不倦。《論語》我們一打開,《學而》一開頭就把這個意思說出來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快樂是真的,是從內心裡面生起的歡喜,不是從外頭來的。我很快樂,我的快樂沒有人知道,我快樂在哪裡來的?天天讀書。讀書真樂,尤其是讀佛書,沒得比!我們講的德行、學問、智慧都在這裡頭。佛書裡面尤其是《華嚴》,真實享受!所以我感激老師,我上課下課都要對老師問訊行禮,終身感謝。他給我講的話我完全證實了,「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世出世間法,隨著年齡、隨著修學年年提升,性相、理事、因果逐漸逐漸明白了,事實真相逐漸了解了,這個多快樂!如果不是老師的指點,我們怎麼知道有這麼一個途徑。

  修行學習。我們先講學習,學習就是修行。學什麼?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斷的修正自己的錯誤,這真正做學問、做功夫。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說法,錯誤的做法,統統把它修正過來,決定沒有停止的。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的,這個經好,從初發心信心建立在真實智慧的基礎上,相信我跟一切諸佛如來同一個佛性,同一個真心。對於佛所說的,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心性所現,唯識所變。現,頓現;變,講實話也是頓變,漸漸演變那是相續相,跟你講實相的時候,真的事實真相都是頓現頓變。

  法性裡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見聞覺知裡面不夾雜妄想分別執著,夾雜妄想分別執著就叫凡夫。見聞覺知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是諸佛如來,那是法身菩薩。我們的信心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目標恢復法性,恢復性德。性德裡頭圓滿具足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圓滿具足了萬德萬能。

  所以我們無始劫迷惑到今天,不了解事實真相,起妄想分別執著。現在如何把妄想分別執著修正、放下?修正是菩薩,放下是佛陀。今天在我們初學的時候,我們放下邪知邪見邪說邪行,這個我們一定要放下,我們保留著正知正見正語正行,我們現在這個階段。從這個基礎上不斷再向上提升,怎麼提升法?不斷的再放下、再看破,看破幫助你再放下,放下幫助你再看破,這兩個法寶相輔相成,一直幫助你達到究竟圓滿成大菩提,佛果大菩提那是究竟圓滿了。下面有幾句話,清涼大師為我們交代的。

  說「然此五」,這個五句就是「佛住,佛法性,佛所說法,佛威德,佛大菩提」。前面問的十海,這五句就是前面十海裡面的七海。佛住是「現相品」裡面講的佛海。「現相品」裡面十海的次第是講「世界海,眾生海,法界安立海,佛海,佛波羅蜜海,佛解脫海,佛變化海,佛演說海,佛名號海,佛壽量海」,這是前面我們看到的次第。

  這個地方所講的次第跟前面有稍許不同,這個地方所講的「佛剎,佛剎莊嚴,佛剎清淨,佛剎體性,佛剎成就」,這個五句是「現相品」裡面講的世界海、眾生海跟法界安立海。但是眾生海,清涼大師在那裡有交代,眾生海是佛所度化的對象,「但是所化」,所以他不舉。

  這個裡面的十句與前面十海相應。這個第二句就是「佛海」,第四句「解脫海」,第六句就是「演說海」,隨機說法,第八句是「變化海」。第五句就是前面經文第十句,這個裡面剛才我們所讀的大菩提。佛大菩提裡面包括名號、壽量及波羅蜜。所以此地問的這個十句,跟「現相品」裡面的十海,問的義趣完全相同。後面大師說「此之十句,下有言說,及現相答」。我們到底下就可以看到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5 09:20:05)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5日09:20: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793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