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938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三八卷)  200/1/1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938

  諸位同學,請看第三段「威光得益」,十句裡面第七句看起:

  【證得如實覺悟一切法大捨。】

  這一句我們依照清涼大師《疏鈔》,引《思益經》四首偈,四首偈前面三句給同學們介紹過了,這是菩薩遍行。因此,我們格外要留意,要知道如何來學習,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切人事物,如何將佛陀的教誨落實。末後一首偈說「知法名為佛,知離名為法,知無名為僧,是菩薩遍行」。這是講的三寶。這一首很難懂,古大德有許多說法,我們今天還是依清涼大師為標準,我們相信清涼大師也是折衷古大德之所說。《疏鈔》說「釋曰,此當第四偈,因便故來,欲釋此偈,令知起盡故」。這幾句話是清涼大師說的,經文『如實覺悟一切法大捨』,是《思益經》上講的這四首偈末後的一首,講的是末後這一首。因為這個緣故,他老人家把佛說的四首偈全部節錄在此地,我們在前面一堂課裡面讀過了。說這首偈「人多解釋」,這是古大德有很多種的解釋。「今觀經意,三箇知字,皆是觀行之人,若能如是知,是菩薩遍行」,清涼大師這幾句話很重要!這裡面末後這首偈,「知法名為佛,知離名為法,知無名為僧」,這三個「知」字,這三個「知」果然了知,這是菩薩遍行。我們讀了這首偈,意思我們明不明白?

  清涼在此地又說「知法名為佛者,即是真佛」。這一句話說得好,什麼是佛?法是佛,佛是覺的意思。「法身如來,佛即是法,法即是佛」。這個地方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佛在哪裡?法就是佛,知法就是佛,那個「知」是覺,覺總得有個對象,如果沒有對象,你覺什麼?覺的是法,什麼是法?一切法,無有一法不覺,這是法身如來。他老人家引用《金剛經》上兩句話,「亦猶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這句話是佛在《金剛經》上說的。《金剛經》在中國流通最廣,不但是學佛的人絕大多數都讀過,從前不學佛的人,讀儒書的人、讀道書的人也都讀《金剛經》。《金剛經》上這句話好!什麼是如來?諸法如義,那個如就是覺的意思,我們對這句意思有沒有能夠體會得到?所以他老人家一開頭講那三個知,這三個知是正覺,說得實在是好,「知法名為佛」,這個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所以他接著要問「次應問言,法即是佛,於義已解」。這個意思我們已經懂得了,什麼是法。所以第二句講「知離即是法」。為什麼?「以一切法,本性離故,心體離念,即是覺故」,這句話非常重要,世尊在許多大乘經裡面都曾經說過。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覺?沒有離,這個離就是放下,你為什麼不覺?你沒放下。法是什麼?法就是一切放下。為什麼一切放下?一切法本性離故。世出世間一切法無自性,唯識裡面講的三自性,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都是假的;圓成實性,無性,無性才圓成實。《般若經》上那講得太好了,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常常用這九個字總結六百卷《大般若》。我這個總結結得簡單,諸位仔細去觀察思惟這九個字跟《般若心經》相應不相應?《般若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綱要,也就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總結。我把它再總結,《般若心經》二百六十個字,我把它總結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不是離?所以他舉大乘經上常講的「心體離念,即是覺故」,「本性離故」。

  所以什麼是覺?覺性。覺性是心裡頭一念不生,這個心是覺性,這個心是真心、是本覺。那我們今天,好,我也修一念不生,結果怎麼樣?你那個一念不生墮在無明裡頭,你要問為什麼會墮在無明裡頭?因為你還分別執著一念不生,你那個一念不生沒丟掉。毛病就出在這裡。一念不生這個念頭也不能有!為什麼修無想定的人他不能開悟,他生到無想天去了。什麼緣故?因為他妄想分別執著就執著在那個無想,我什麼都不想了。我什麼都不想了,還想一個「我什麼都不想」,你看看麻煩就出在這裡。這就是所謂還有毫分不淨夾雜,心不是真的清淨。世尊在《十善業道經》上教給我們: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我們聽了這句話,立刻就能夠想得到,真正修行人不容毫分不淨夾雜,這個真難!確確實實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境界,而這個境界又是活活潑潑,它不是死的,它起大作用。這個大作用是什麼?現虛空法界相,現剎土眾生相,現芸芸眾生相,現諸佛度生相,活的!

  不管怎麼樣現,不管怎麼樣活動,總而言之一句話,「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像什麼?像我們看電影,電影銀幕上所現的,活活潑潑,整個宇宙的現象就是這個樣子。所以《金剛經》末後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像夢中境界,像電影的銀幕,你能夠有得嗎?不能,當體即空,你正在觀賞的時候就是不可得。但是凡夫不知道這些事情,即使知道,在觀賞的時候,忘掉了,以為那是真的。所以看電影的人,我們在旁邊仔細觀察,我們觀察那邊銀幕在那裡播放,這邊人觀眾的表情,那個電影裡面哭他也跟著哭,電影裡笑他也跟著笑,完了,完全被境界轉了。他不曉得事實真相,假的不是真的,凡夫的毛病正是如此。

  十法界依正莊嚴,幻相!《金剛經》上講得非常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不知道那個是虛妄相,不知道那個相當體即空,不知道那個相本來無所有,現在還是無所有,他以為當真,麻煩就出在這裡。他不知道畢竟空,他以為有所得,什麼都得不到。絕對不是人到將要死了才知道什麼都帶不去,一場空,不知道現前一場空擺在現前,你怎麼到臨死的時候才發現?其實我在講席裡頭常常提醒同學,每天都死一次,你晚上躺在床上睡著了,不跟死人一樣嗎?有什麼兩樣?你睡熟的時候,你想想看這個世界哪一樣是你的?包括你身體都不是你的。人在睡熟的時候,身體被人家抬到別的地方去都不知道,這說明連身體都不是你自己的,還有什麼身外之物?所以一切法這個地方講得很好,本性離故。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自然就放下了,什麼都放下了,絕對不會有任何牽掛,什麼得?什麼失?沒有!命裡有的也不是真的,命裡沒有的當然更不是真的。

  所以明白人、覺悟的人,知。知道的人他心是定的,大乘經裡面常講「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這個定中不是盤腿面壁,不是沒有表情,跟大家在一塊所表現的喜怒哀樂一樣,所以他有作用,他不是沒有作用。雖然有喜怒哀樂,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那是什麼?大乘法裡面講的遊戲神通!這個樣子自己得度了,度一切眾生,得大自在!煩惱性空,哪來的煩惱?業障無自性,所以只要一覺,這個地方三個知都是覺,業障全消了!不管在什麼境緣當中,你都得大自在,為什麼?你不受。世間人很麻煩,苦樂憂喜捨他接受,所以他就有。所以世間人的受,佛法裡面把它分類,五大類;苦、樂、憂、喜、捨。覺悟的人苦樂憂喜沒有了,那個捨也不存在,還有個捨的念頭,你並沒有捨,捨的念頭也捨掉了,那叫真捨。此地引《金剛經》上這句話說「法尚應捨,如實捨也」,那才叫真捨。

  這個底下有一個問題,「次應問云,法本自離,則無所修,何得有僧」。僧是個修行人,法本自離那還修什麼?這個問題也問得好!所以,這第三個知就重要了,「知無名為僧」,這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你真正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就叫僧。這個註子裡頭說「無為就是法,法本自離,由知無為,故得成僧」。僧的意思,它的本意是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是僧的意思。僧還有一個意思,和睦,叫六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於一切法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換句話說,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絕對沒有對立的,如果有對立,那不是僧。在一切法裡頭如果有不平,什麼不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就不是僧。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一切法本來是平等對待,本來是和睦相處。我們仔細觀察大地這些眾生,花草樹木生長在這一片土地上,我們到公園裡面去參觀,前天我去了一下,花圃面積擴大很多,前幾年我去看沒這麼多花。很多品種,它們都種在這個大花圃裡頭,和睦相處,它們平等對待,沒有說哪個不能包容哪個,沒有。你再看公園裡面的樹木品種也很多,為什麼人跟人在一起,連個樹木花草都不如?樹神、花神、草木之神恐怕對我們這些人類看到,它都搖頭,它看不起你,你不如它,細細你去觀察你就覺悟了。

  所以我們與一切人一切物,這個一切物是九法界有情眾生,還包括無情眾生,《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同是共同、一同,在一起圓滿一切種智。那個一切種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諸佛如來所證得的;這是佛法修學最高的、最終極的目標,也是修學最高的指導綱領。我們應該在哪裡做功夫?首先在人事上,能不能跟一切人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跟他平等,他跟我不平等,你還是不平等。記住!佛法是內學,在內心裡面做功夫,不是在心外;是求諸己,不能夠求諸人,求諸人你永遠不能成佛。回過頭來要求自己,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真正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想一想你是不是清淨?是不是平等?真的清淨,真的平等,沒有分別就平等了,沒有執著就清淨了,沒有妄想就覺悟了;清淨平等覺是這樣修法的。合起來一句話「如實覺悟」,覺悟的相,一切法大捨,統統放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了,現前身心世界統統放下了,心裡頭再沒有了,然後你在生活當中就跟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一樣,來幹什麼?來表演的,來作戲的,所以叫遊戲神通。

  遊戲神通目的何在?幫助那些沒有覺悟的人,幫助他們覺悟,天天在演戲,演得興高采烈,法喜充滿,確實如此!離合悲歡無一不是在演戲,不要看到他演得很苦惱、很悲愁,他裡面不亦悅乎。凡夫怎麼能看得出來?看出來的程度都是平等的,法身菩薩、諸佛如來看得很清楚,看清楚,大家都來演戲。你這裡需要助手的時候,那個菩薩馬上就來了,來給你演配角。大威光太子在這個地方悟入了這個境界不是凡夫,所以下一段經文佛就稱大威光稱菩薩,不稱太子了,大威光菩薩。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所以幾個人知無為?為什麼不知無為?不知道宇宙人生真相。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引用《大品般若》一句話,「大品云,由知諸法空,分別有須菩提等」。你不要以為真的有這個,全是在演戲。「金剛經云,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切賢聖他也是無為,演戲裡頭扮演這個角色來表演給我們看。悟入無為有淺深不一樣,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悟入得淺,法身菩薩悟入得深。法身菩薩又有四十一個位次,四十一個位次怎麼來的?悟入無為淺深差別不同,所以說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他沒有別的,他就是知無,知無的程度有淺深廣狹不相同。知道得深的,地上菩薩;知道淺的,三賢位的菩薩。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所以這個經上告訴我們知離名法,這個離就是放下、就是不執著,知離名法。

  「若不捨法,非知離也」。你還執著這個法,你沒離,沒離就是什麼?你還是迷,你沒有覺。《金剛經》上講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個捨就是不執著,就是放下,連諸佛所傳之法,那個法是什麼?因緣所生,不是真的。真的法在哪裡?真的法在你自性裡頭,自性是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不是佛給我們的,本來有的我們現在迷了、迷失了。一旦要是覺悟的時候,原來就是古德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在哪裡?「六根門頭,放光動地」,覺悟的人才明瞭,迷的人他不知道。所以覺悟的人尊重迷惑的人,為什麼?因為迷惑的人跟我沒有兩樣,他這個迷暫時迷,不是永遠迷,等到他一念覺悟了,他跟我是一樣的;不覺,不覺也一樣。所以平等性智現前,他能對一切眾生、對九法界眾生平等對待。別人不能跟他和睦,他跟別人和睦,道理就在此地。

  因為能跟別人和睦,這才能度一切眾生,度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方法無量無邊!覺悟的人會用,不覺的人不能用。覺悟的人可以打人,為什麼?看到因緣成熟了,必須打他一鞭子他就開悟。所以在禪堂裡頭那不是普通人,禪堂裡面的堂主是開悟的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看到這個來參學的人,差不多將悟未悟就差這一點,他要採取一個最適當的方法,或者是大喝一聲,一驚,他悟入了;或者是狠狠的打他一棍,他覺悟了,那個可以。不能學。我們沒有覺悟的,也不知道別人根性,你要學他那個樣子,天天大叫、天天打人,你把他打死了,他也不覺悟,那你就有罪過了。他那個打人、罵人、呵斥是高等智慧,他不是對任何人都用的,他觀機,看得很清楚。那個人迷惑顛倒,你怎麼打他,打死了(剛才講了)都不會覺悟。那就不打了,很客氣,不跟人結怨仇。所以,我們在禪宗公案裡面看到,那些善知識對待參學的人,許許多多我們無法想像的手段,那都是高等智慧、高等的手腕,你看他一運用果然有效。總而言之一句話,得知無。他要不知無的話,什麼樣的手段對他都沒用處,那只好採取一般的方法幫助他增長善根,慢慢來。他的功夫境界沒成熟,沒成熟就按戒定慧三學循序漸進。特別的這種手段這是對根性成熟的人,只差欠缺那麼一點點,在佛法叫頓悟;大根性的人可以,一般的人不可以,一般人循序漸進。

  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往年黃念祖老居士講得好,現在這個時代利根人沒有了,參禪不但是開悟沒有,得禪定的都是鳳毛麟角,很少很少了。他是密宗的阿闍梨,我們一般人講金剛上師,黃念老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告訴我這個時代學密的根性也沒有了,只有一條路能走得通,念佛求生淨土。所以他老人家在病重的時候,一天十四萬聲佛號,晝夜不間斷,他是念佛往生淨土的。最後的關頭,從前所學的教、所學的密、所學其他一些法門統統放下了,專念阿彌陀佛,聰明,真有智慧!也示現給我們大家看的,也把世尊在《大集經》裡面所講的表演出來。佛說「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這個講法,很難有一個人得道的,唯有念佛求生淨土,那真的叫萬修萬人去。過去許許多多祖師大德為我們示現,做給我們看。天台智者大師臨終的時候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天台宗祖師最後念佛往生的人多!

  智者大師,雖然他著作的有《摩訶止觀》、《小止觀》、《六妙門》,那都是天台宗修行的方法,他老人家到最後自己念佛往生。這些示現很不容易,這些示現顯示佛祖無盡的慈悲,幫助末法時期的學人一生圓滿成就。我們看到、聽到了,不能不覺悟。你看他們到時候統統放下了,統統捨了;捨盡了,還取一個法門,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連這個也捨掉了,他才能成無上菩提。他到西方淨土阿彌陀佛要不捨掉,他只能作菩薩,不能成佛,為什麼?那是法,「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他捨掉了,這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要捨,不捨不能成就。

  這個地方有一個比喻,這個比喻好懂,《金剛經》上有這個比喻,「因法得悟,如筏度人,若不捨法,如住舟內」。你怎麼能夠上岸?好像我們過河坐渡船,你到了岸邊不把船捨掉,你還坐在船上,你永遠不能上岸,這個比喻容易懂。所以「要捨於舟,方至彼岸。要忘所捨,方為如實覺悟諸法」。所以連捨這樁事、這個念頭都不能有,那你就是真正覺悟,「如實覺悟一切法大捨」,你就真正入這個境界了。這一句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第八句:

  【證得廣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

  這是大威光太子得佛光注照,他當時就證得十種法門,這是第八種。『廣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善巧起用,平等無思,通從此生,故名為藏」,這十六個字解釋得非常好!前面第七句是證得實智,真實智慧,如實覺悟,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了。實智起作用就叫做權智,就是此地講的方便,權智,大方便。方便上加個「廣大」,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實智起用,大師在小註裡面講「善巧起用」,起作用的時候一定是平等,一定是無思。思,妄想是思,分別也是思,執著還是思,無思就包括放下妄想執著,這當中還有分別,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這個時候心才是真正的清淨平等。「大神通」從哪裡生的?就從這兒生的,所以名之為藏。

  大神通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全知全能,一般宗教裡面讚美神的、讚歎上帝的。這個話到底是讚歎的話,還是真有其事?在佛法裡面經論告訴我們真有其事,那不是假的。誰有?一切諸佛如來有,法身大士們有,一切眾生各個不無,統統都有,真平等!眾生雖有,現在迷了;雖有,它不起作用,原因就是迷失了自性。前面跟諸位講了三個知,現在這三樁事情都不知了,這個事情就難了。我們今天確確實實不知法是佛,人家知法名為佛,知離即是法。我們不知道離,不知道離是法,不知道無是僧;他們知法、知離、知無。這個知前面跟諸位說過就是覺,覺法、覺離、覺無,這是真正知三寶,真正覺三寶,所以它才起這樣大的作用。「廣大方便」,這個廣大方便就是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裡面現身說法,廣大方便,哪個地方眾生有感,哪個地方就現相。現相沒有一定的相,為什麼?佛法本來就沒有相,因為無相,所以能夠隨眾生的心現相。

  經教裡面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可不能忘記。所以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在遍法界應一切眾生之感,所現的相是隨眾生心,所說的法是隨眾生的根性,這都叫做隨緣。決定沒有自己去想一個,我這次去,他有感我就去應,我要用個什麼身,我要說個什麼法,起這個念頭就錯了,這個人是凡夫,這個人是迷,沒覺悟,不是聖人。聖人哪裡會有起心動念的事情?哪裡會有著相的事情?著相就不是真人了,真人不著相。唯有心地純淨純善他才平等,從清淨平等心裡面才顯示出自性本具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這叫大神通。

  世出世間一切事理到他面前一點障礙都沒有,完全通達無礙叫大神通。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諸佛如來為我們示現的,我們看懂了嗎?聽懂了嗎?如果真的看懂、聽懂了,不要說多,少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就不會犯錯誤,不會有過失。為什麼你會有過失?過失就是迷,不通,我們一般人講不懂,你才會犯過失。如果你對於一切法通達明瞭,你怎麼可能犯過失?道理要知道、要明瞭,還得要學習。要學習從哪裡下手?章嘉大師早年教我的看破、放下,要從這裡下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就是看破放下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妙絕了!

  我跟他老人家第一次見面,向他提出這個問題,老人真的非常慈悲。我記得那一年我二十六歲初入佛門,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我相信老師的話;佛法無比殊勝,是世間最高最圓滿的哲學。我向大師說:我明白了、知道了,有沒有辦法,有沒有個方法能教我很快的就契入?我向他請教入佛的方法。他聽了這句話之後沉默了半個小時。那一天陪我(就是介紹我)見章嘉大師的敏親王夫婦,他們兩位在座。我的問題出來,章嘉大師看著我,我是非常恭敬等待他的開示,這是我一生當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提出來,他看我看半個小時,我聚精會神完全入定靜的境界了。精神意志都集中等待老師開示,半個小時之後他說:有。說一個字,我的精神提起來,有,注意聽了,他又不說了。大概這樣子停了差不多五分鐘,沒有前面那麼長了,停了五分鐘,說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說得很慢,沒有我說得這麼快,一個字一個字的講,我全部精神集中聽他開示,這個教學法妙!一直逼到你一個妄念都沒有才跟你講話,你還有個妄念,不跟你講,這是非常高明的教學方法。我聽了之後,看得破、放得下好像懂,又好像不懂,我沒有他那麼深的定功。我接著下面一個問題就來了:請教大師,看破放下從哪裡下手?停了一會兒,這個停的時間不長,兩、三分鐘,兩、三分鐘在他講是不長,他完全在定中,跟我說了:布施。我這才曉得布施重要!

  在這以前我的心量很小,非常小氣,哪裡肯布施!因為生活過得很辛苦,待遇非常微薄,我自己實實在在講省吃儉用。我的收入大部分都買書了,喜歡讀書,都買書,而且對於書非常愛惜。我的書不會借人看,為什麼?怕人家把我的書看壞了,小氣!怕人把我的書搞髒了、搞壞了,我的書一定是非常整齊乾淨,一生喜歡書、愛書。他教我布施,學布施,那好了,學!心量拓開一點,人家要想問我借書看,我就歡喜借給他,還回來或者是損壞了一點,或者是常常看書的人看到哪裡把這個書疊頁這是我最不喜歡的,他有;還有用很厚的卡片夾在書裡頭,對於書都有損壞,特別是線裝書。線裝書,書是軟的,這個硬的東西插在裡頭對它傷害很大,我也能夠學著不計較了。

  那一天離開章嘉大師,他老人家送我們到門口,到門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訴我:我今天給你講了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是真聽話,真正依教奉行做六年,不到六年就有感應,好像有什麼事情要發生,有預感。所以這是佛法修學最重要的綱領,真正善知識頭一天就告訴你,第一次見面就傳授給你,問題你肯不肯依教奉行,果然肯依教奉行沒有不得利益的,利益之殊勝往往出乎自己想像之外。所以,我對老師為什麼這麼敬愛,你們能懂得嗎?沒有老師的指點,我們怎麼知道世間有這麼好的東西;沒有老師指點,我們怎麼知道入門。門都找不到。尤其面對著《大藏經》浩如煙海,到底從哪裡入門?找不到。遇到真善知識他教給我們那個方法,的確是菩薩修學的總綱領。

  看破,是對於一切事理的明瞭,就是前面清涼大師引用《思益經》裡面四首偈,末後一首偈裡頭三個知,知法、知離(知離是放下)、知無。那個知是看破,看破之後,你才能放下,放下什麼?心裡頭一點都不染著了,到這個時候,你才像經上常說的隨緣度日。隨緣度日我相信許許多多同學都知道,佛法裡頭常說,祖師大德也常講,深的意思你就不懂了,看破放下,放下看破,才隨緣度日。隨緣度日是真修行,於世出世間法沒有絲毫的攀緣心,你的知不斷向上提升,你的放會愈來愈深愈廣,這個祕訣不容易得到。所以我一生感激章嘉大師,要沒有這個教誨,我們這一生在大乘佛法修學要想有一點成就,難!太難太難了,不懂得這個祕訣。六根緣六塵境界起什麼作用?看破,知一切法空,所以這《般若經》的作用就大了,《般若經》裡面最方便的,最簡單、最扼要的無過於《心經》,《心經》是教人看破,真實智慧。到最後你如果真正覺悟到了,原來世出世間一切法,相有性無,事有理無,才真正明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看看你要不要放下?

  連袁了凡居士被孔先生算命算準確了,知道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命定」,命裡有,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求也求不來。他把得失的心放下了,他把求取的心放下了,能夠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什麼?看破,他才放下。其實他並沒有真的看破。他能夠放下得失、放下求取,你看看他的生活就能隨緣,於一切法不計較,沒有貪著。雲谷禪師給他開導之後,他才覺悟、才了解命運是怎麼回事,命運是過去生中所造的業,這一世所感得的果報。哪個人沒有命?只要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有命,什麼時候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命運也沒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命運也是虛妄的,但是你要覺了之後才行,你要不覺不行。覺了之後還有一個事實,當然你也明白了,佛門裡頭常講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真正看破放下的人肯定這個事實真相,他與萬法皆空衝不衝突?一點都不衝突。

  萬法皆空,因果空不空?因轉變成果,因空了,但是它轉變成果了,果又轉變成因,果也空了。因果是空的,但是因果轉變不空,因果相續不空,因果循環不空。所以這你才了解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種善因得善果,種不善因肯定招不善果,這是世出世法的真相,我們世間人講的真理。諸佛菩薩在九法界應化,常常把這個事實真相表演給世間人看,有善根的人、有福德的人看到了,聽到了,他明白了,他覺悟了;只有迷惑業障很深的人,就在他面前他也看不出來,就在他隔壁他也沒聽到,這是業障太重了。不管業障怎麼重,佛菩薩還是一次一次重複的來示現、來表演。表演次數多了,你看多了、聽多了,總有一天恍然大悟。這是佛菩薩教學的善巧方便。這些事都顯示出菩薩平等的神通。

  佛菩薩雖做如此的示現,他有沒有起心動念?給諸位說,決定沒有,如果有起心動念,他就不是佛菩薩了,他是凡夫。為什麼?他不知。他不知法,他也不知離,他也不知無。其實知法、知離、知無就是我們前面講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諸位細細想想觀察是不是這樣?意思是不是一樣的?知道無所有還會打妄想嗎?知道畢竟空還會分別嗎?知道不可得你還會執著嗎?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放下了。你放不下,換句話說,你沒有知道一切諸法的真相,你不知道它無所有,你不知道它畢竟空,你不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自性離故,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很深,前面跟諸位報告過,時間很久了,往下還會講到,所以在這個地方就不再耽誤時間了。再看下面這一句,第九句:

  【證得增長信解力大願。】

  清涼大師在這個地方註解裡面告訴我們,「盡眾生界,荷負無疲,要令信解,為大願也」,這是真正的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叫盡眾生界;不是我們這一個地球,也不是我們這一個太陽系、銀河系,不是。再擴大?娑婆世界還不是。華藏世界?還不是。太空之中有無量無邊的華藏世界,菩薩發的這個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一切眾生一個都不捨,人家發的是這個願,所以成就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沒有發願,怎麼知道沒有發願?這麼小的一個道場,這麼小的一個宿舍裡頭住幾個人都不能包容,還度什麼眾生?看這個人不順眼,看那個事不高興,所以你的願沒有發。你沒有隨順你的願力,你隨順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隨順你自己的喜怒哀樂,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煩惱習氣當家,你得聽煩惱習氣擺佈。雖然學佛了,佛法的利益只是在阿賴耶識裡面落下種子而已,這個種子的力量很微薄,為什麼?你沒有作意,你沒有認真去看待它。所以它在你日常生活當中還是當不了家,做不了主,你還是貪瞋痴慢做主當家,所以你發的那個願是虛願,永遠不能兌現的願。

  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對一切眾生的慈悲心生不起來,你怎麼能荷負無疲?荷是擔起來,負是背起來,把一切眾生的苦難看作是自己天職,這叫荷負。一切眾生苦難裡面最大的苦難是迷惑,我們以前面這個偈子來說,不知法、不知離、不知無,這是眾生一切苦難的根源,沒有人知道。說到這個地方當然難,為什麼?連我們自己本身都難,我們知道了嗎?果然知道,那個樣子萬緣放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不會放在心上。還有一法放在心上,你不知。知不知就從這個地方來觀察,自己反省檢點,我到底是知還是不知?要怎麼樣從不知能夠契入到知?沒有別的,章嘉大師講的「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所以看破放下,到底是從看破下手,還是從放下下手?煩惱習氣重的人一定要從放下下手。放下幫助你進一步的看破,看破回來又幫助你進一步的放下,這兩個真的是互相幫助。從初發心到無上道,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就是這個方法提升上去的。提升當然開頭是慢慢向上提升,漸悟,慢慢放下了,往上去的時候進度愈來愈快,世法亦不例外。

  你看看了凡先生,我們看《了凡四訓》,他最初發願做三千樁好事,十年才圓滿,三千樁好事,十年三千六百日,平均一天做一樁好事,還差一點。這個圓滿了,十年圓滿了做一次迴向,又發願做三千樁善事,四年就圓滿了。到了做寶坻知縣的時候,發心做一萬樁好事,一個善念就圓滿了,多容易!這個善念是看到農民很辛苦很苦,田租太重了,減租。這一減租全縣農民統統得利益,一念萬善就圓滿了。開頭辛苦,開頭業障很重,所以障難很多,要有毅力、要有決心、要有智慧,要克服,要突破。確確實實世法佛法都一樣,必須這樣很認真努力去做,十年之後才漸漸得心應手,就做得很順利,不是很吃力了。往後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愈做愈順利。為什麼?業障消掉了。消業障祕訣在忍辱,你要不能忍,你的業障永遠消不掉。不但消不掉,相對的業障增長,那個麻煩就大了。

  業障增長,愚痴增長,不開智慧;業障要是消除,智慧就現前。所以你一定要懂得布施忍辱,《金剛經》上為什麼世尊對布施忍辱說得那麼多?六波羅蜜裡頭這兩條講得最多,原因在哪裡我們懂得了。教初學,初學入門就從這裡入,布施是放下。如果布施沒有忍辱,你就無法看破,這個布施不能幫助看破,一定要有忍辱。布施要能忍,忍什麼?不居布施的功德,三輪體空幫助你看破。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5 09:13:11)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5日09:13: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782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