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787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八七卷)  2002/7/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787

  諸位同學,請看「華藏世界品」,華藏安布莊嚴偈頌第一首,前面也有說偈儀,我們念一遍: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這一句是說偈儀,我們在《華嚴經》裡面,這樣的句子確實是無數次的重複,重複得多也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最容易疏忽的,也是最健忘的,但是它非常重要。這是為什麼?我們常講的性德的流露,常常忘記就變成煩惱代替了我們的性德,這個事情麻煩!無量劫來確確實實我們的性德演變,展現出來的全是煩惱習氣。今天我們發心學佛,佛教導我們轉凡成聖,恢復本來面目。轉凡成聖首先要破迷開悟,不能再迷惑,我們這個疏忽是迷惑。常常忘記,不知道佛力加持,都以為自己很能幹,誰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展現出來種種這些能力是佛力加持的。

  沒有佛力加持,說實在的話,這個經我們不但不能講,我們聽都沒有辦法聽懂。能聽懂個幾句,靠佛力加持,這些都是屬於感應。能感是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緣,因緣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緣遇到這一部經,有緣遇到這麼多同參道友,這屬於因緣;遇到之後能生歡喜心,這是善根福德,這是能感,佛才能應。佛給我們的加持多半是冥加,冥冥當中來加持我們,應當知道。菩薩給我們這些示現,你看看菩薩他念念不忘、天天不忘,我們這是常常忘記,應當學。現在請看偈頌第一首:

  【世界大海無有邊,寶輪清淨種種色,所有莊嚴盡奇妙,此由如來神力起。】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應頌有十」,十首,偈頌有十首。十首可以分為兩段:前面六首是講「山體相莊嚴」,輪圍山的體相莊嚴,這是頌前面的別顯;後四首是說這個山的「妙用自在」,也是顯示「依正無礙」,就是頌前面的結文,這是分為前後兩段。前面一段有六首偈,六首偈清涼大師說這裡面有五樁事情,有一首頌說一樁事情,也有兩首頌頌一樁事情,所以六首偈總共是說五樁事。第一首是總說輪圍山。「世界大海無有邊」,這一句是講所圍,輪圍山在大海的外面;次兩句是能圍,末後一句就明顯的說出來它的因由。

  第一句『世界大海無有邊』,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是講的華藏世界,是講的大世界。而我們今天的程度實在說是小學生,小學生跟他講世界地理他很難懂,他很難體會。我們今天佛給我們講華藏世界,那是華藏世界的地理,跟小學生念世界地理一樣。可是今天的小學生真的很有福報,寒暑假多少父母帶著小朋友到世界各地去旅遊。像我們這個年齡做小學生的時候,大概我們活動的範圍只在一個縣,假期老師帶我們去遠足,就是去旅遊,不會出這一個縣城。為什麼?沒有交通工具,就是城外這些名勝地區去遊覽,確確實實叫遠足,步行去的,沒有交通工具。大都市或許有公共汽車,但是出租的公共汽車沒有,都是公路局他們的班車,所以見聞不廣,不要說是講世界地理,就是講全國地理也感覺得非常茫然。

  今天我們講的這一段是華藏世界,比銀河系還要大,這個是大世界!大世界四周有輪圍山,是不是有真正像我們想像中這種高山?不能這個想法,這樣想法就錯了。我們不要講這個大世界,我們把範圍縮小,縮小到太陽系,這是一個小星系,小星系跟小星系之間有沒有香水海?有沒有輪圍山?事上恐怕沒有,你找不到,所以我們總要懂得佛說法表法的意義。輪圍山總的意思是什麼?這不能不知道,總的意思清涼大師在長行裡面跟我們說,「內攝外防」,這個意思就像從前有城牆,城牆外面有護城河,築這個城牆幹什麼?保護居民,這是內攝;防禦盜賊,這是外防。輪圍山這個大世界也是的,也有這個意思。這個大世界裡面,華藏世界裡面有許許多多諸佛剎土,用什麼東西來保護華藏世界裡面這些世界海?防範,當然這就無需要防範外來的侵略,可是不能沒有這個意思,大師給我們講這是戒學,所以說它為戒德。由此可知,這個山,巍巍的高山,高山是什麼?用它來表持戒的德高,取這個意思。但是這個意思很深,說明大世界之建立之形成靠什麼?德行。

  我們要細心去思惟、去觀察,在佛門裡面正規的道場,它的建築我們一進山門,第一個建築天王殿,天王殿給諸位說就是表輪圍山,護法。用什麼護法?你看看天王殿所表的是不是戒律?我們就明白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曉得護自己、護國、護世界、護眾生,用什麼?用戒律。你知道有戒,你就必定會聯想到戒定慧。原來這個大世界它能夠運行活動而不墜,靠什麼?靠戒定慧。知道這個道理的人不多,現在科學家去研究,研究什麼?都以為這是一個物理的現象,他從物理上去著眼,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行,那是什麼力量使它這樣有秩序?這是講引力,就是科學家所發現的萬有引力。佛法所講的不是講引力,是戒定慧的攝受力。佛法講的這個好!戒定慧的攝受力是有生命的、是活的,萬有引力好像也能說得通,但是它是物理,它不是活的。這個戒定慧的攝受它裡頭是活活潑潑的,我們現在人講有機的,你只要去細心觀察,佛法講的很有意思。

  「無有邊」,清涼大師他講的無有邊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但總相顯多,故云無邊」。這個無邊是比喻,實實在在講它還是有邊際,為什麼?《華嚴》上給我們說,這個華藏世界,華藏世界不是一個,在這個太空當中有許許多多的華藏世界,這個華藏世界真的是個世界海,是個大的星系,在《華嚴經》裡面講可以說是星系裡面最大的。但是像這樣的大星系不是一個,這個星系究竟有多大?我們沒有辦法想像。黃念祖老居士講的,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大的星系,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華藏世界裡面一個單位世界,這個世界有多大?那要像黃老所說的,應該是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的星系。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的星系,大星系,一個佛的世界。

  華藏世界海像這樣的單位的星系太多太多了,經上給我們講的極樂世界也是一個單位的世界,單位的星系,那個單位星系跟我們釋迦牟尼佛這個單位星系,華藏世界有二十層,二十重,極樂跟娑婆都在第十三層。我們從這個地方去想,華藏世界有多大?真的是無量無邊!這個無量無邊,實在講,剋實而論,它是有量的,太大了!這個華藏世界的那邊,還有像這樣的華藏世界,大世界,所以它還是有邊的。第二種說法,說有輪圍山以外的,「是無邊之邊,不礙理而即事故」,這是第二個講法。「今云無邊者,是邊之無邊,不壞相而即理故。」理是性,性沒有內外,沒有邊裡,這個前面已經說得很多,特別是《華嚴》上所顯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清涼註解裡面講得也很好,講得也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去做參考。

  第二句『寶輪清淨種種色』,這是說這個世界裡面依正果報的狀況。這個世界裡面有許許多多的諸佛如來,一尊佛一個世界,每一尊佛有他的教化區,而每一尊佛教化區大小並不完全相同,諸佛淨土當然「寶輪清淨種種色」,這是講的依正莊嚴。『所有莊嚴盡奇妙』,這裡頭也包括了十法界,當然也包括了六道。不僅如此,這裡頭還有重重無盡的世界,微塵裡面所現的世界海微塵數世界,這就是告訴你,那就不是一個華藏世界。宇宙之間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這個佛就是像毗盧遮那佛一樣,那真的是無量無邊,這裡頭找不到邊際,重重無盡,這才叫做「奇妙」。這個現象在前面我們讀了很多,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法如是爾」,這個法本來就如是。法是講法性,法性本來是這個樣子,佛用「不可思議」來形容。這一句話意思很深很深,我們要想證得法性,要想隨順法性,這就是轉凡成聖。

  我們如果能夠像諸佛如來一樣,像法身菩薩一樣,證得也就是恢復性德裡頭大圓滿,大圓滿通常在經上世尊給我們講三類: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要想恢復自性的大圓滿,一般世俗裡面講證得無上的佛果,怎麼才能證得?不可思議,就證得了。你看看我們凡夫起心動念,「思」;研究討論,「說」,說就是議論。什麼時候我們能夠把思放下,把議放下,你就證得了,真相就現前。由此可知,思是無明、是妄想,說是分別執著。大乘經論讀得多的同學,我這麼一說明,你們應該就有一點體會到了,「不可思」妄想斷了,「不可議」分別執著斷了,真相就現前了。真相不是別的,現在六根對六境,原來就是!古大德真的醒悟過來之後,你聽聽他講的,他說「踏破鐵鞋無覓處」,那是什麼?去尋師訪道,到處去參學,鐵鞋都踏破了,你就知道他走多少路、吃多少辛苦去尋師訪道。到一下明白之後,原來就在現前,「得來全不費功夫」,就是!沒有一樣不是!

  凡聖,佛跟眾生就是那麼一念的差別,凡聖落在思議裡頭。佛呢?佛沒有思議。沒有思議,障礙沒有了。不可思議,要知道思跟議是障礙。用在哪裡?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你工作裡頭,用在你處事待人接物。不思議、沒有思議,跟諸位說,這是根本智。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叫照見,眼像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試問問鏡子有沒有分別?有沒有執著?有沒有妄想?沒有!離妄想分別執著,那個鏡子是不是就不能照?就見不到?不是,它照得很清楚;換句話說,反而一有妄想分別執著就照不清楚了。佛法常常用水來比喻心、真心,真心是什麼樣?真心是水乾淨沒有波浪,一絲毫波浪都沒有,一絲毫染污都沒有,這就是不可思議。

  我們在佛前供了一杯水,我常常給同學們說,供水的杯子最好用玻璃杯,現在也有不少人用水晶杯,行,透明的。這一杯水是什麼意思?不可思議,提醒你心要清淨、要平等。如果你的心有妄想,不清淨;有分別執著,不平等。我們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用什麼心?用清淨心、用平等心,清淨心不迷。六根照見外面六塵境界,眼見色叫照,耳聞聲也叫照,鼻嗅香、舌嘗味都用一個字,「照」,照見!見是明瞭、是了別,不是分別,分別就落在意識裡頭去了,意識分別,所以它叫做了別。覺悟的人六根接觸境界了別,迷惑的人是分別。分別裡頭有意,就是裡頭已經有了妄想分別執著,有這個東西,這叫意。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永嘉對六祖講「分別亦非意」,那就是了別。跟眾生接觸,眾生提出問題立刻解答,不要去考慮。「我想想,這個我要怎麼答覆你」,那已經落在意識裡頭去了。不用想,沒有想的,自自然然就答出來了。像我們敲鐘,鐘的錘敲一下進去,那個鐘是不是在那裡「等我想一想,我怎麼來應你」?它沒有想,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沒有落在思想裡頭,這叫隨順法性。

  可惜一般人不懂,不懂這個道理,一般人不會用,不會用性德。用性德自在,用妄想分別執著很辛苦。辛苦是說得好聽,說得不好聽是很痛苦。你不會用性德,佛菩薩、覺悟的人會用性德,迷惑的人他用心意識,也就是用妄想分別執著。執著是第七識,分別是第六識,妄想是阿賴耶識,這個生活得非常辛苦,在搞六道輪迴,永遠沒有辦法突破。我們真是非常非常的有幸遇到佛法,雖然沒有入佛的境界,佛菩薩生活的狀況我們在大經裡面體會到一點,如果能學,學得很像,現前的受用就不可思議。「不可思議」這一句話意思很深很廣,它有它的本義,有它引申的意思。它的本義就是我剛才講的,我剛才講本義是:離心意識、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本義,「不可思議」的本義,那就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引申的意思非常非常之多,我們要看用在什麼地方,看它的語氣體會它的用意,這一句話裡頭的含義。可是一定要知道它的本來意思,完全是「稱性」,稱性就是不思議。

  不思議,能辦事嗎?你看看諸佛如來辦事,他能辦得那麼圓滿,顯示出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日常生活當中一一事相裡頭,你能夠看到這三樣東西:智慧、德能、相好,小事裡頭也顯出,大事裡頭也顯出,它真管用,比那個妄想分別執著高明太多了。做生意的同學,今天我們講經商,今天我們同修裡頭經商的很多,你用妄想分別執著做生意,做得很累,做得很苦;你如果不用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不用心意識去做生意,你做得很快樂。行嗎?那能有生意來嗎?有!這裡頭首先你要深信因果。淨業三福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你做生意的目的在哪裡?賺錢!不為了賺錢,你做生意幹什麼?錢財從哪裡來的?這就講因果,你命裡頭有財,這說明錢財不是從外頭賺來的,命裡頭有財,你做這個生意是緣,命裡頭有財是因,你經營一個事業是緣,因跟緣結合,果報就現前了。果報就是財富,這個財富來多少、你能賺得多少,跟你的因完全相應,不是緣。如果你命裡頭沒有財,沒有這個因,怎麼樣殊勝的緣都沒有用,你去經商做生意會賠本,你不會賺錢。為什麼?你命裡頭沒有,沒有因。光有緣,沒有因,結不出果出來。誰懂這個道理?覺悟的人懂,佛懂,菩薩懂。

  假如我命裡頭沒有這個因,沒有財富;算命的講財庫,你命裡頭有沒有財庫。你命裡頭沒有財庫、沒有錢,你這一生的命是該餓死、該凍死,貧窮困苦,命裡沒有,這個時候怎麼辦?你如果真正懂得,這時候可以修,修因證果。因怎麼修法?命裡面的財是財布施種下的因,我如果明白,知道我命裡沒有財庫,現在我曉得了,我修財布施,念念不忘財布施。如果單單修財布施,你果報將來就得財富。我還想得聰明智慧,我還想得健康長壽,我想樣樣都圓滿,不要有缺陷,那要怎麼修法?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樣子來了,釋迦牟尼佛所做的,他修的因叫圓因,圓滿的因,樣樣都不缺,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樣樣都不缺。我們在這裡要看清楚,在這個地方學到真的本事,他一生幹什麼?你從這裡去想,他一生從事於義務教學。義務教學,用這個身體不辭辛勞教化眾生,我們世間人講苦口婆心,不接受人的報酬。接受人報酬變成生意買賣了,你得的利潤小;不接受報酬,你得的這個利潤大,真的叫一本萬利。法布施,法布施裡頭有財布施,眾生聞法修行,這個裡頭又有無畏布施,他一切疑慮、恐怖顛倒妄想遠離,那就變成無畏布施。所以佛所做的這個事業三種布施圓滿,財、法、無畏統統具足,果報不可思議!

  世尊滅度到現在,就是外國一般人的講法二千五百多年了,今天這個世界上多少人,為他建築金碧輝煌的殿宇,供養他的形像,你想想看這是多大的福報!這是財布施的果報;多少人恭敬讚歎,還依舊向他學習,智慧光明遍照虛空法界,法布施的果報;證得清淨法身,真正是無量壽,健康長壽的果報。從這裡看,這是「所有莊嚴盡奇妙,此由如來神力起」。「如來神力起」這個因,我就說這一點點;因很多,我就說這一點,這一點完全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所展現的。我們看清楚看明白了,果然學習,「所有莊嚴盡奇妙」,這個果我們可以證得。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輪圍山偈頌第二首:

  【摩尼寶輪妙香輪,及以真珠燈燄輪,種種妙寶為嚴飾,清淨輪圍所安住。】

  這是第二個小段,也是一首偈。清涼大師跟我們講,這一首是頌長行所講的山輪,就是我們看一座大山,山有很多山腰山窪,這裡面有許許多多的不同的相狀,顯示出山川之美。如果山沒有這些變化,就像幾何圖案一樣,那就沒有什麼好看的。所以我們看,凡是看這些大山,它的美就是佛經上講它的輪圍。現在我們來看它的經文。

  『摩尼寶輪妙香輪』,這個地方的輪,可以說這個山周圍的輪廓,「摩尼寶輪」。摩尼寶在佛經裡面用得最多,摩尼是梵語,意思是自在,它確確實實是自在的。那我們現在怎樣來解釋這三個字?用我們很粗淺的解釋,這一座大山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寶藏,這是大家能理解的。山裡面一定有礦產,有些被發現了,有一些沒有被發現;有一些被開採,有一些還含藏在山裡,還沒有開採。所以這個山底下的礦產很多很多,佛經裡頭用摩尼寶來形容它。山的地表表面生長著許許多多的樹木森林、奇花野草,這裡面許許多多也是寶(藥材)。

  我上一次到浙江東天目山去看了一下,山上的人告訴我,山上所出產的藥材有一千七百多種,這個也是寶;又何況許許多多大山,還有珍奇的飛禽走獸、稀有的動物,國家也認為這是國寶。像中國現在,我們在外國看到中國出口的貓熊,稀有的動物。上一次我們在婆羅洲亞庇神山看到的紅毛人猿,聽說現在數字也不多了,也被他們國家保護,這是國寶級的動物。像這些都在這個範圍裡面,這個名詞裡頭。這個名詞裡頭包含的非常非常豐富,深廣無盡,這是舉我們現在這個地面上的山來說。如果講到華藏世界,或者講到我們娑婆世界的大世界,那摩尼寶輪真的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無法想像,太多了,太珍奇了,佛用一句話統統包括了。

  下面一句「妙香輪」。妙香,這個香我們在前面說過它的意思,它最重要的是薰習的意思、遠聞的意思,香能夠飄得很遠。這個地方都是講的性德,性德的香,佛在經上最常講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解脫」就是自在,就是無礙。「解脫知見」要用今天這個術語來講,思想的解放、見解的解放,也可以說突破了見思的障礙,這在佛法裡面講所知障,所知障破了,解脫了。妙香裡頭含著這些意思在。更重要的意思是薰習,這個意思比什麼都要緊,為什麼?自己不能成就,怎麼能夠影響別人?這個香的遠聞是影響的意思,所以薰習重要,薰習是自己成就,我們一定要重視。古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長時薰修就是妙香輪的意思。這個地方的「輪」表圓滿,所以輪用得很多,在什麼地方我們了解它的意思,圓滿的薰習。所以這個妙香是性德之香,它不是別的。

  性德,我們再問是不是真有香氣?有!要看這個人的修德。每一個人,我們不要說眾生,每一個人,實際上這個世間每一個事物,花也好、樹也好、草也好,所有一切動物都有他的氣味,這些氣味是性德隨著修德變現出來的。如果純粹是性德流露出來的,那個香真叫做寶香,我們從來沒有聞過,佛經上講的牛頭栴檀也沒有法子跟它比。修行功夫愈好的人,他這個身體氣味,我們講體臭,它就產生變化,逐漸逐漸就向正常的演變,正常的這個人身體是放香味的。我們常常說,人家接觸的看我們一身的氣味很難聞,天天要洗澡,天天要換衣服,三天不洗澡,這個味道不能見人;三天不換衣服,衣服氣味就很難聞了。從這些地方我們自己就要警覺到,自己修行沒有功夫。這是什麼味道?這是煩惱的味道,這是自私自利的味道、氣味,這是貪瞋痴慢的氣味。修行人、諸佛菩薩他是什麼氣味?他是戒定慧的氣味,不一樣。

  我一九七七年初到香港來講經的時候,這邊有一些老居士給我講,大陸解放初期,虛雲老和尚到香港來,香港的同修給他建了一個精舍,希望老和尚長住香港。老和尚沒有答應,看看香港這個環境,他說這是花花世界不適合修行,誘惑的力量太強,他還是回到中國。在香港住了一個多月,老和尚不洗澡,一年剃一次頭,也不換衣服,衣服領子油垢很深,領子都是黑的,但是他那個香氣很好聞,有一股清香,不是像一般人那個汗臭,不是的!他的身體是一股清香,從這些地方就證明他修行有功夫,功夫就是轉境界,《楞嚴經》上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他能轉境界。

  這是我常常講修行人相貌轉了,相貌轉是什麼?慈祥,相隨心轉。我們心裡頭有貪瞋痴,那個相就是貪瞋痴,毛細孔裡頭,全身毛細孔冒出來這個氣也是貪瞋痴,這個氣味也是貪瞋痴,不好聞,貪瞋痴的相不好看。這個是我常常講的,我們修行,所以說要真幹,這個東西不能欺騙人,這個沒有辦法假裝的。首先你要看你修學的成績,你的相貌變了沒有?你身上的氣味變了沒有?從這些地方你去觀察,這是最近的、最貼近的、最容易檢查的,勘驗自己的功夫。還有一個勘驗,晚上睡覺作夢,你還有沒有惡夢?心地清淨慈悲,惡夢沒有了,常念諸佛菩薩,你就會夢到諸佛菩薩。這是什麼?世俗人常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那是屬於一種感應,你心裡頭真的有佛菩薩,這一個意識很強,所以你就常常夢見。

  如果不是真修行,你的境界轉不過來。如果你自私自利的心很重,貪瞋痴慢的念頭很強,你的相貌、你的體質是往不善的那一面去變。相隨心轉,我們這個體臭、身上的氣味也是隨心轉,體質、身體的健康還是隨心轉。這個能轉過來之後,你就能轉境界,境界也是從自己住的地方慢慢向外面擴大。首先你轉的就是你居住的這個房子,現在一般人講磁場不一樣,你心地真誠清淨慈悲,人家進到你居住的這個地方,他就很歡喜,覺得這個地方很舒適,一種說不出的歡喜,甚至於是他能夠聞到你居住這個地方有一股清香。我們自己天天在這裡住沒有感覺,外面人來的時候,因為他在別的地方,他習慣,到你這個地方感覺得不一樣,你這個地方呼吸空氣都不相同,境界轉了。

  如果修行功夫更高一層的,他這個道場在這一個深山裡面,進入他的境界,感受就不一樣,妙香輪!大概我們一般修行人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再擴大那就不容易,那要真正的大德,這些我們從相上看。是不是能有更大的影響,這個香飄得更遠?有!佛經上講法音流轉,釋迦牟尼佛五分法身香。我們就算用外國人的說法,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他老人家的教化在這個世間還是這樣的盛行,這個教化就是他的妙香輪。我們今天還在讀誦、還在學習,這是如來妙香,二千五百多年都不散,還很濃,我們嘗到很濃的法味,法喜充滿。往後經上給我們講的還有九千年,釋迦牟尼佛的妙香在這個地球上的影響,從空間講是整個地球,從時間講一萬二千年,大德!

  一萬二千年之後,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完了,走完了,你要問什麼原因?其實佛哪裡有法運?佛有法運,那不跟凡夫一樣了?不是佛的法運,是眾生學佛的機緣,到那個時候眾生的根性愈來愈差,這種情形我們從歷史上能夠看得出來。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孔老夫子盛讚古代的聖賢,孔老夫子那個時候開始惡化,剛剛開始,有人不顧倫理道德敢毀犯,當然那個時候人並不多,孔子作《春秋》,記載這些事情,希望給大家做一個警惕。從孔子到今天,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這樣下去再下去九千年,那個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我們也不可思議,也無法想像。可能到那個時候,善言善行沒有人能相信,沒有人能接受了。

  所以這不是佛法衰,佛法沒有興衰,佛法稱性,哪裡會有興衰?而是人業障有厚薄,善根福德因緣不相同,到那個時候沒有人願意學習,也沒有人依教修行,佛法講興衰是從這上來說的,是從學佛人來講的。決不是從佛法本身來講的,佛法本身沒有興衰,沒有「正、像、末法」,「正、像、末法」在眾生、在學習人的這一面來看,有這些現象,我們不能不清楚。果然明白了,現在是末法,我認真修行,依教奉行,絕不違背經教的教誨,我生在正法,現在對我講我是正法。我的煩惱習氣淡薄,從哪裡看?對世緣看得很淡,世緣是講的名聞利養、七情五欲,這個看得很淡薄,那你就住在正法了。心地真誠、純正,清淨不染,這當然是正法。遇到的殊勝的法緣,遇到淨土,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讚歎,淨土是妙香輪,這個法門會一直傳到世尊法滅,就是末法的一萬年;往後還有九千年,妙香輪。

  在現前,流傳在社會裡頭法門還有很多,有許許多多修行成就的,大概多半都是天道。天道,那已經相當殊勝,但是你要曉得沒出三界,你能夠生到哪一層天?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層天,你生在哪一層?要讀經,不讀經你就不曉得了。這二十八層天又分為三等:欲界、色界、無色界,大的區別容易明白。你說你生天,你的情欲有沒有斷?我們中國人常講的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那個欲就是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你心裡頭還有沒有?不是說身斷了,心裡還有沒有?心裡面還有這個念頭,你的欲念沒斷;你這個東西沒有斷,你最高只能夠生到欲界第六天,最高的了,他化自在天,這是一個界限。所以我們學佛,經念得很多,佛不會說妄語,我們自己心裡很清楚,不要問人,問自己,我這個情欲有沒有斷掉?如果沒有斷,修什麼樣的法門,你的果報都出不了欲界天。

  經上講的二十八層天,說老實話這是大分,每一層天裡面還有等級;就好像我們人道一樣,我們這個人道裡頭等級很多,富貴窮通不一樣。天上也不例外,每一層天裡面都有很多等級,你到底是在哪一天?你到底是在哪一個等級?要想生色界天,佛在經上講的條件講得很清楚,色界天要修禪定,要得禪定。禪定能伏煩惱,煩惱就是七情五欲,確實好像是沒有,這是他的定功把它壓住,伏住了,雖有,不起作用,這叫伏斷,不是滅斷,是伏斷。有這樣的能力生色界天,換句話說,你沒有甚深禪定的功夫,煩惱習氣伏不住,色界天沒有分。然後你就想,生色界天不容易!

  比色界天更高的是無色界天,色界天人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伏住貪瞋痴慢。到了無色界,連這個色也放下,身體不要了,無色界沒有色身。沒有色身,諸位想一想,你還需要什麼宮殿樓閣?都不要了,什麼都不要了,很自在。我們一般人稱這個境界「靈界」,他的神識存在,我們中國一般人講靈魂,他只有這個東西,沒有色身,這個也是很多人嚮往的。在古代老子就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很大的憂患,是什麼?我有一個身,我要沒有身多好!無色界天沒有身,也許老子是從無色界天來的,帶著無色界天的習氣。無色界沒有身,現在有個身,這個身是苦本,身為苦本;不但是苦本,它還天天造罪業,真的是很大的累贅。所以縱然到無色界天,你還沒有能出六道輪迴,你就想這個事情多難,哪有那麼簡單!

  你要想出離六道輪迴,無論是大乘小乘,你一定要依教修行,要斷煩惱。小乘初果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品是品類,一類一類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見解就太多太多了,佛把它歸納歸類三界八十八類,你這個統統斷盡了,證須陀洹果。你的見解不錯了,但是你的思想還有錯誤。見解不錯了,有個很大的好處,你在六道裡頭決定不墮三途,保證你在人天裡頭升沈,往上去生天,往下去要墮落;墮落頂多墮在人道,不會墮到餓鬼、畜生、地獄,不會!但是這個也有期限,為什麼?你見解正確的時候,你會認真努力修學,你不會放棄修學。所以佛在經上講須陀洹天上人間七次往來,肯定證阿羅漢果;證阿羅漢果,那就出了六道輪迴。

  但是你要曉得天上時間長,人間時間不長。天上時間長,這七次往來的時候,用這個年月日算,那是天文數字。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忉利天人的壽命一千歲,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夜摩天的壽命,他那裡一天是我們人間兩百年,壽命是兩千歲。兜率天人,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兜率天人他們的一天是人間四百年,兜率天人的壽命四千歲。彌勒菩薩將來下生到我們世間來示現成佛,是在兜率天命終。兜率天的壽命四千歲,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合我們人間的數字,《彌勒下生經》裡面講的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個五十六億七千萬年,諸位可以算得出來,一年三百六十天,三百六十是個圓,圓的孤度三百六十度,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再乘上四千歲,那個時間就算出來了,五十六億七千萬年。

  如果再上一層,它是倍倍住上增加的,再往上去是化樂天,化樂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八百年,壽命八千歲。欲界最高的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一天是人間一千六百年,壽命一萬六千歲。它比化樂天加一倍,化樂天的壽命八千歲,他的壽命是一萬六千歲。所以不要說是色界、無色界,單單欲界這個七次往來,時間不得了!但是你要曉得,他這個七次往來肯定不是在欲界,多半住在色界,色界天人的數字是論劫算,所以你就曉得須陀洹證得阿羅漢那是多麼長的時間。

  我們今天非常幸運,走了一個捷徑,近路,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誰教我們的?普賢菩薩教我們的。這個經文普賢菩薩講的,我們在說偈儀裡頭看得很清楚,「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普賢菩薩講的。《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普賢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淨土宗的初祖,我們修淨土的人天天要拜普賢菩薩,初祖!大勢至菩薩也是初祖,法界初祖,他不是在華藏提倡淨土法門。這是在華藏世界,普賢菩薩在娑婆世界,《華嚴經》是在娑婆世界講的。大勢至菩薩那真的盡虛空遍法界宣揚,他是法界初祖。普賢是娑婆初祖,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在娑婆世界第一部講《華嚴》,普賢菩薩首先提出這個法門。在中國的初祖是慧遠大師,所以我們講到初祖,哪一個初祖?初祖有好幾位,我們都要搞清楚、搞明白。這都是我們講的妙香,性德的流露,性德的薰修,我們要重視這一點。

  下面講『及以真珠燈燄輪』,這都是比喻形容山中的寶多。「真珠」,不一定你要把它呆呆看到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看到的這個珍珠,那你就搞錯了。珠代表圓滿、圓形的,這個「真」是真假的真,不是珍貴的珍。「燈燄」,我們就曉得這珠放光,寶!表什麼?表性德。性德總的來說,智慧、能力(我們講德能能力)、相好。底下一個「輪」圓滿,圓滿的智慧放光,燈燄是表放光,圓滿的相好、圓滿的德能,真珠!一定要在這裡頭懂得它的義趣,顯示這個山之壯觀。

  『種種妙寶為嚴飾』,嚴是莊嚴,飾是裝飾,這座山這一個形相以種種妙寶,寶上加個「妙」,這個寶可以受用,不能佔有;你能夠欣賞,你不能夠得到,告訴你不可得。為什麼不可得?相有性空,有即非有,非有而有。《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一切現相,「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自己的身相如是,自己的心相亦如是。『清淨輪圍所安住』,看這個山的形狀。現在時間到了。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7:17:27)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7:17: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751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