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781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八一卷)  2002/07/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781

  諸位同學,請看「華藏世界品」,風輪偈頌第一首:

  【世尊往昔於諸有,微塵佛所修淨業,故獲種種寶光明,華藏莊嚴世界海。】

  我們一首一首的來看。清涼大師的註解,諸位自己參考,並不很難懂。我們在一起學習,最重要的是讀了這個經文,怎樣落實在我們自己生活當中,希望我們能夠契入佛的境界,這樣才真正達到我們學佛的目的。『世尊』,這個「世尊」是指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名號的意思是「遍一切處」。我們要問:有沒有這個人?到底他是表法,還是確有其人?如果就法體上來講,「萬法皆空,佛國亦空」,這前面我們也曾經讀到,所以我們會生起這個問題:有沒有這個人?學淨土的同學,如果有人問,「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意思是無量覺,無量覺,換句話說,他的智覺遍虛空法界,這叫無量覺,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這個人?有,確實有這個人。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這是法藏比丘修成的,法藏比丘沒有出家的時候是個大國王,世饒王。佛法裡面顯示出來的,修行這個人這是相,名號所含的那是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毘盧遮那佛,這是法身佛,法身佛是從理上講的,理體上講的。報身則稱盧舍那,應化身就稱釋迦牟尼。這是通常我們講三身,三身有三個名號。這三身是一,一而三,三而一。我們從這個地方來觀察,疑惑就斷了。

  毘盧遮那如來,『往昔』,這個時間太久太久了,下一句就顯示出來了,「微塵佛所」,你就知道這個時間之長、範圍之廣。『於諸有』,「諸有」是指六道,六道裡面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通常佛稱它作「三有」。欲界有,有什麼?有因、有緣、有果。色界有,無色界有。凡是講到諸有,多半是指三界六道,這個裡頭好修行,這個裡面修行的速度快。豈不聞經教裡頭常講,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娑婆世界不壞!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沒錯,這個世界修行叫大起大落;大風大浪,大起大落,起得很快,落得也很快,這就說明這個世界有進有退,有大進大退。西方極樂世界不退轉,它那個地方修行是風平浪靜。這個地方修行,一萬個人修行難得有一個人成就,什麼原因?退緣太多了。如果你能保持不退,這個世界修行遠遠超過其他諸佛剎土,問題就是你能不能保證你不退轉?

  這是我們自己已經體驗到了,順境善緣你動不動心?逆境惡緣你動不動心?心一動,七情五欲,貪瞋痴慢,那就不行了,馬上就落下來了。學佛學什麼?我們要向過去古佛學,要向現在住世的這些佛學。阿彌陀佛現在住世,佛在經上講的,藥師如來現在也住世,他方世界的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了。我們學習的中心就是修淨業,不是染業。諸位要曉得,善業惡業都是染業,得的果報不能超過六道。惡業的果報是三途,善業的果報是三善道,不能出離;這個不能出離三有。但是我們一定要曉得,三世諸佛都是六道凡夫修成的。我們今天在六道,是凡夫,我們看看這些諸佛如來,他們修成了,我們也能修成。真正要想修成功,你一定要向諸佛學習,他們是過來人。

  學什麼?學他們所想的,思想、見解、言說、行為,就是學這些。佛菩薩跟我們凡夫只有一樁不一樣,除這一樁之外,沒有什麼兩樣。哪一樁?佛菩薩起心動念一切作為為眾生的福祉,沒有為自己,凡夫起心動念一切作為忘不了自己。我們要學佛,你要不能抓住這個重點中心,你怎樣勇猛精進,你也學不像。這就是頭一樁,我們要把輪迴心轉變成菩提心。輪迴心是迷,是自私自利。菩提心是覺,大公無私,只知道有眾生,全心全力為眾生服務,為眾生造福,願眾生享福,這裡面決定沒有包含著自己。真的就像真正有愛心的父母照顧他的兒女,全心全力照顧,好的東西自己不吃,給兒女吃。嬰兒,你看做母親的推乾就濕。晚上睡覺,小孩撒尿了,床舖濕了,趕快把小孩放在乾的地方,自己躺在濕的地方。學佛,就在這些地方學。苦難,佛菩薩來承當,善果一定要給眾生去享受,這是佛法,這是真正覺悟。決定不是自己有特權的享受,讓眾生在苦難當中,這不是佛菩薩,這個沒有慈悲心。

  所以真正學佛的同修,你要仔細去看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他是怎樣的心態、怎樣的行為對待社會大眾?對一切人事物?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之處,我們看出了,他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福報,幫助眾生。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有沒有生活在很苦的境界裡頭的眾生?有!貧苦、乞丐,佛也常常遇到,佛為他們說法,為他們祈禱。這個「祈禱」大家好懂,佛法裡面講「咒願」,佛家的咒願就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祈禱、祈福。教導他,為什麼受這個貧窮困苦的果報?他前世沒有修善因,這一世遇到的苦報。佛這個方法就是幫助他,他如果覺悟了,如果肯回頭,斷惡修善,他的果報就轉過來了。這一樁事情,諸位同修看《了凡四訓》,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如果你真相信,轉現前苦報不是難事。你懂得修因,積極認真努力的修善因,斷惡修善,果報能夠提前。釋迦牟尼佛在因地勇猛精進,斷惡修善,他能夠比起彌勒菩薩提前九劫成佛,果報提前了。本來他成佛是在彌勒之後,現在變成在彌勒之前,這個意思豈不是告訴我們嗎?我們現前有艱難,有苦報,我們認真努力來修學,本來我們修的因是來生才得果報的,你要是勇猛精進,不要等到來生,這一生就得了,提前了,這個事情多!不勝枚舉,為什麼不幹?佛教導我們,是跟我們講這個道理,然後傳給我們方法。

  我們沒有錢,佛不是來給錢給我們,我們沒有吃的,佛不是來給糧食給我們,佛不是這樣的,佛是跟我們講,你貧窮的因在哪裡,你把那個因斷掉了,果報就改過來了。你愚痴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因在哪裡,多病,身體不健康,都有因素,把因找到!這其中,佛菩薩教化眾生,往往做種種的示現。身體不健康,我們在世出世間看見許許多多有成就的人,這個沒有造成他的障礙。真正會造成修行證果障礙的,是頭腦不清楚,那就成了大障礙。如果神智清楚,身體欠缺,他一樣成就,往往他的成就驚人。這裡面不乏佛菩薩示現來教導我們,我們看這樣的人都能夠成大功,建大業。世出世間,在歷史上這種人很多,我們要細心去觀察,你就會覺悟了。這些人有智慧,雖然身體有殘障,他歡喜,為什麼?他知道前因後果,他能轉境界,這一點點小的障難沒有障住他,成就他的聖果。那個障,如果我們世間人看,障礙了一些世間人榮華富貴的享受,這個肯定會有這種障礙,但是對於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不會障礙的,這個要緊!世間榮華富貴的享受,古人有比喻,跟《金剛經》上一樣,那是「夢幻泡影」,不能把它當真。一定要學佛菩薩,修一個純淨純善的心行。淨業,純善純淨。不但是出世間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世間的聖賢都不例外,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劫難,絕對不會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凡夫,是迷惑顛倒的人),他知道前因後果。

  這一句裡頭,『微塵佛所』,這一句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也就是說明,世尊過去修行在哪裡修的?在微塵佛所。微塵佛所指的是什麼?指的是我們現前生活環境:人事的環境、物質的環境,這裡頭的意思深!沒有讀《華嚴》,這一句難懂!讀了《華嚴》之後我們就曉得,一一微塵裡面有世界海微塵數世界在其中,這不就是說明我們現前六根所對的六塵境界,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你什麼時候離開了?一分一秒一剎那都沒離開。非常可惜我們無知!在這個境緣裡造業,這就是經典上常講「可憐愍者」,這就是迷。覺了,在這個境界裡面修行證果,作佛去了。迷的人在這個境界裡面造作罪業,這個不一樣!我們要學覺悟!

  一切人事物裡頭,我們常常說,凡夫看自己看不見,看別人看得很清楚。聖人教給我們回光返照,那就是回頭是岸,那就是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外面的境界、外面的人事物,它是善的。這個善惡標準,最高的是諸佛如來,最低的是世間聖人所說的。如果在佛法裡面講,最高的當然是古時候祖師大德公認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最高的,最低的是《阿含經》、小乘經,我們讀這些經典,把這個標準拿到了,一切人事物它是善是惡,是大善大惡還是小善小惡,我們明白了。善的,我們立刻回頭看看,自己有沒有?自己沒有,立刻就效法,我要學習,學而時習之。看到外面境界人事物惡的,立刻回頭,我有沒有?如果有,立刻就要改過,這個就是修行,把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是佛法的標準。

  世法的標準也不例外。世法,世間聖人的教誨是標準,中國幾千年來接受儒釋道三家的教誨。孔子教仁教義,現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仁義了。仁者愛人!想到自己,立刻就要想到別人,現在社會上這樣的人見不到了。義者宜也,就是我們做事做到恰到好處。義也是義務。就是盡心盡力為別人服務,都能做到恰到好處,這叫義。絕不希求報酬的,如果裡頭有報酬,那就不是義。義是義務,有報酬哪裡是義務?現在你看許多同學在這個道場做義工,不拿報酬的。如果拿報酬,那是僱員,那是僱工,不叫義工。佛為九法界一切眾生,是義務的勞動,義務工作,佛不求任何報酬,所以他行的是大仁大義,為一切眾生解除苦難。現在人為了自私自利,加於別人的苦難,所謂是損人利己。現在是這個觀念,這個觀念變成現在教育裡面的中心思想。你看從小就教什麼?競爭。諸位想想,競爭是不是損人利己?競爭再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這要命了,這死路一條。孔講仁,孟講義,佛講慈悲,他們所作所為的是損己利人,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這聖人跟凡人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

  這樣說起來,學聖人不是吃大虧了?凡夫眼睛裡面好像是吃了大虧,那是凡夫看走了眼,看錯了人,你也沒把事看清楚。但是,一定能看得清楚的,古人常常說「日久見人心」,時間長了,你就見到了。孔老夫子一生損己利人,我們現在的話講犧牲奉獻,釋迦牟尼佛一生也做的是犧牲奉獻,只有別人利益,沒有想到自己的利益,結果怎麼樣?他得大利益了,千萬年後的人們紀念他,稱讚他,還要向他學習。那個一時自私自利的人,念念損人利己的人,死了以後湮沒無聞,沒有人知道了。這是我們從現象上來看。如果從因果上看,那差別就大了。捨己為人,他往上升。佛家講的十法界,我們的人法界,往上是天(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四聖法界、一真法界,他不斷的往上升。損人利己的人,他往下降,下面:畜生、餓鬼、地獄。這個果報差別太大太大了。

  世間人不是完全不知道,也有一部分人知道得很清楚。但是,這裡頭有知道很清楚的他還不能改過,是什麼原因?在佛法裡面總的說法,是業障太重,煩惱習氣太重,外面妖魔鬼怪誘惑,他禁不起,內有煩惱,外有誘惑,雖然知道,還是犯過失。這樣的人,佛在經上也常說「佛不能救」,佛跟他講的,他不能聽,聽了做不到,所以佛不能救。佛不能救,是不是佛的能力有欠缺?不是,佛是有圓滿的大德大能。為什麼不能救?佛還是救,這一世沒有辦法。佛救人時間要長,這一世救不了,這一世給你種了佛的種子。你的罪業,你必須要承受,就是你造的罪業就好像世間人犯法一樣,你一定要接受法律的懲罰。你造罪業,危害社會,你要坐牢,你要判刑服牢役。到你刑期滿,你離開出來了,從監牢獄出來了,佛再來幫助你,你的業消掉了。換句話說,你現在造作的罪業,你墮畜生是消業,你墮餓鬼、墮地獄都是消業障,把你過去生中造的罪業在那裡頭消除,你出來之後,佛菩薩幫助你。但是,我們在《地藏經》上所看到的,地獄罪業受滿,出來了,得到人身,得人身之後他又造業,死了以後又到地獄裡面去了,地獄裡面那些小鬼看到他:「你怎麼出去沒兩天又回來了?」這是什麼原因?惡習氣沒斷。這樣不斷的兩頭跑。當然,他墮地獄,地獄罪受滿了又出來。又出來的時候,他的習氣就比較輕一些了。他可能還要去,有些真的往返百千萬次,然後出來的時候,他真的清醒過來了。所以,業障要不消除盡,你的善根不能發現。

  我們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遇到善友、善知識,我們的善根發現,這個善根發現能保得住、保不住?太難了,很不容易保住,幾十年中保住不退轉,難!要什麼方法能保住?世尊為我們示現的四十九年教學,你只要沒有離開學校,天天上課,天天學習,你就能保持得住,這個方法確確實實真的保持百分之九十以上。不用這個方法,那個淘汰率就太大太大了,一百個人當中能保持十個人就了不起,百分之九十都退墮了。也許我們要問:世尊在世的時候,不錯!有機會跟著他,天天接近他老人家,我們能保得住;現在釋迦牟尼佛不在世,祖師大德也沒有了,我們跟誰?這是你迷而不覺,你要真正覺悟了,經典所在之處就是如來所在之處。你看看在佛教史上,有多少人這一生修行證果的,他就是學一部經,一個法門,一生不改變,天天讀經,時時思惟經義,想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依教奉行,一生不離開。我現前講的,時時刻刻拿這個標準來對照:我起心動念有沒有違背佛的教誨?經典所說就是佛的教誨。

  我們從最淺顯地方來說,佛教我們不殺生,我做到沒有?我是沒有殺生,我現在都吃長素了,這在形式上好像是沒殺生了?我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裡面有沒有障礙別人?這個障礙是障礙別人的善緣善事。如果起心動念確實傷害別人的善緣善事,這是殺生這一條裡面的一分。殺生裡面有惱害眾生,你讓眾生生煩惱,你害他。這個惱害,如果是他一個人的,這個過失小。所以《了凡四訓》裡面講造業輕重大小,果報一定相應。從哪裡看?從它的影響看。如果這個人他造的善行善業,他的影響力很大很廣,影響時間很長,它是個好事,你把它障礙了,這個果報是地獄罪業。他的善行影響不大,影響的時間不長,你障礙他了,這個罪業小,就沒有那麼樣的重。你去障礙他,但是障礙沒有成功,這個沒有罪,這就變成過。罪跟過有差等,果報不一樣。

  我們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看到,有兩個人,這是出家人,出家人障礙出家人,為什麼?嫉妒障礙。兩個比丘講經說法,法緣殊勝,這個比丘看到了,心裡面嫉妒,想方法破壞,在聽眾裡面造謠生事,讓聽眾對於這個比丘喪失信心,不再聽經聞法了。他這個障礙成功了,把這些聽經聞法的人的法緣斷掉了。這是斷眾生法身慧命,果報墮地獄,這是佛在經上講的,墮地獄時間多長?一千八百萬年;單位是萬,一千八百萬年。我們知道佛這個說法,一千八百萬年是我們世間算的,這個世間跟地獄有時差,在地獄裡面他經歷是無量劫,我們人間一千八百萬年,從大地獄轉到小地獄。何必造這個罪業?迷惑,對自己對別人造成嚴重的傷害。覺悟的人則不然,覺悟的人他能修功德,怎麼?他到處宣揚:「那個道場講經,某法師講得不錯,你們大家去聽。」他的功德無量無邊,就這麼一念。一個往上提升,一個往下墮落,一念之差,善惡業是這樣造的。《發起殊勝菩薩志樂經》我講得很詳細,我記得我講過三遍,現在好像都有光碟流通,值得諸位做參考。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還從這一首偈看起,這首偈沒講完:

  【世尊往昔於諸有,微塵佛所修淨業,故獲種種寶光明,華藏莊嚴世界海。】

  這個『修淨業』,包括一切的菩薩行,就在這一句裡頭講盡了。我們只能舉幾個例子,也只能從綱領上來說。淨業在形相上講,有善業,也有惡業。這怎麼回事情?就像《華嚴經》最後五十三參,那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的,都是乘願再來的,有一些眾生要從正面上教導他,所示現的是善的,有一些眾生要從負面的方法來教導他,所現的形相就是惡的,都是淨業。為什麼講都是淨業?菩薩沒有為自己,是為眾生,就叫淨。如果自己裡頭有妄想分別執著,都叫染,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善業是利益眾生的,惡業也利益眾生;利益眾生,自己不著相,《般若經》上講的「三輪體空」,都叫做淨業。就像《了凡四訓》裡面中峰禪師講的,打人罵人這是惡,但是父母老師對待子女,子女犯了過錯,打他罵他,他學乖了,學好了,善!從前老師對學生有體罰的。我們有體罰,沒有那麼重。李老師跟我們講過,他以前小的時候念書,被老師罰的時候是跪磚頭,膝蓋都跪破了。有沒有好處?好處大了,一生永遠不會忘記,你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老師用這個方法,無非是叫你記住。影響他一生,一生不敢再犯這個過失,這是善事!看起來是惡,善事。

  所以五十三參裡面,你看甘露火王,你看勝熱婆羅門,他們示現的是貪瞋痴,但是有一類眾生,用這個方法(惡的方法)來度他。甘露火王度人的時候,你惡,我比你還惡,那個惡人服了,就聽他的了,他把他接引到佛門裡頭來,手段!方法千變萬化,看你用的是什麼心。如果你的方法手段是正確的,你用心不善,還是惡業。佛門的老和尚們常說,這是佛門的口頭禪,你要想害一個人,你就叫他去作住持,去叫他作當家。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沒錯。他如果是凡夫,他沒有能力轉境界,要作住持、作當家,不墮落的人很少!為什麼?貪瞋痴慢都起來了,他有那個緣在。當清眾的人,在道場裡面什麼事情不聞不問,他心容易清淨。他管不著,乾脆老實念佛,這種人成就了。

  你看從前倓虛老法師跟我們講的,都是在香港講的。極樂寺是他建的,他是第一任的方丈,建好之後傳戒。戒壇裡面有個義工,修無師,那個人是老實人、念佛人,出家之後在道場都是做粗活。他不認識字,什麼也不會,所以做粗重的活。沒出家之前,他做泥水匠、做小工,以後發心出家了。就像在寺廟裡頭,是出家眾裡的義工,寺廟什麼事情他都管不上,只聽別人吩咐。叫你做什麼,他很老實,一定會把這個事情做好。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如果他要作當家、作方丈,往生就沒分了。你們細細想想這個道理,為什麼?心不清淨。

  講經說法的人,李老師從前常常提醒我們,也很容易墮落,為什麼?接近名聞利養。你講經一定要接觸聽眾,講得不好,聽眾笑話你,那還好一點,講得好的時候,許多聽眾想親近你,這個時候麻煩就來了,定力不夠沒有不退轉的。所以一般人講,講經是修三界有漏的福報,要想出離三界那可不簡單。如何講經對自己有利益,自他兩利?古大德常講的「隨文作觀」,那就得利益了。隨著經文的時候,你能夠契入境界,隨文作觀是這個意思,這個自己得利益、別人得利益,自他兩利。如果只講,自己沒有契入境界,可能聽的人得利益,講的人並不得利益,講的人得福報,有漏福報。這些地方非常微細,我們不能不曉得。你經教講得好,法緣很殊勝,聽眾很多,必然供養也多,如果你享受,你就墮落了,這個時候怎麼辦?輾轉布施。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信徒所有的供養是委託我替他修福的。你千萬不要搞錯了:他們供養是讓我來享福的,你有多大福報?你能享幾天?你的福報享盡怎麼辦?所以,時時刻刻要有高度的警覺。

  當然,這裡面也有嫉妒障礙的。嫉妒障礙是好事情,為什麼?替自己消業障。所以,我們的態度是合掌讚歎,他替我消業障。業障消除,智慧就生了,真正的福報就現前了。所以,所有一切嫉妒障礙不是壞事情。前幾年我寫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寫了六條,你們諸位仔細去看看,你就明白了,那是對逆境惡緣我做的反省,我們感恩!沒有一絲毫瞋恚的心,沒有絲毫報復的念頭,只有感恩,提升自己的境界。順境善緣比逆境惡緣叫一個人墮落還要厲害,要有更高度的警覺心,沒有一絲毫貪戀。順境善緣做事情能稱心如意,這是一個好機會,全心全力為正法、為苦難眾生服務,這是你服務的機會成就了,也是不容易得到!所以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天天要提高警覺,稍稍不警覺就會墮落。

  總而言之,我常講的,自私自利決定不能有,名聞利養要捨得乾乾淨淨。有時候名聞利養來了,自己要衡量需不需要接受。不是可不可以接受,需不需要。什麼叫「需不需要」?如果接受,對於弘揚正法、利益眾生有幫助,可以。如果對於弘法利生沒有什麼影響的,沒有這個必要。考慮的標準是為弘法利生,絕對不是為個人。沒有自己,這就對了。所修決定是淨業,淨業一定是三輪體空。在我們《華嚴》裡面講,一定是遠離妄想分別執著。我平常講的這個標準,最低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心裡頭確確實實這十六個字沒有了,得清淨心。起心動念都為社會,為佛法,這叫「修淨業」。淨業的果報是『種種寶光明』,「種種寶光明」是什麼?跟諸位說,是權實二智,就是我們講的根本智、後得智,後得智無量無邊,這是種種寶光明,你的戒定慧三學成就了。講到慧,慧一定有定,一定有戒。你要沒有戒、定,你的慧怎麼開?這個戒、定,戒是遠離一切污染,淨業這是戒,戒能生定,你的心不會再攀緣外面境界了,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心不會往外面境界上跑了,真的定了,定生慧。所以,這一句就是戒定慧成就了。

  下面這一句是影響。『華藏莊嚴世界海』,這個影響大了,不是這一個地區,不是這一個地球,不是這一個太陽系,比銀河系還要大,影響華藏世界。當然,這是毘盧遮那佛他老人家才能做得到。我們今天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功德能夠影響到整個世界,那就相當不容易了。你的智慧德行感化世人,世人接觸到了,他看到了,他聽到了,都能夠斷惡修善,都能夠從自私自利回過頭來,利己利人,起心動念不為自己想,為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眾生福祉,這個影響才大!今天不是做不到,現在科學技術不斷在進步,用什麼方法做到?還是一個老話:教學,一切都離不開教育。教育就是教人覺悟的,就是教人回頭的,從自私自利回頭,從貪瞋痴慢回頭,這才能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聖賢教誨就是教這些東西。這個教學真正生了效果,真正有了成績,整個世界人民得福!要曉得一切眾生業障天天在減輕,災難、天災人禍也漸漸在化解。

  我聽到有一些人跟我講,東西方古老的預言講兩千年世界末日,他們跟我說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兩千年過去了,沒什麼大災難發生,他說這是一個變數,就是這個時間推遲了,推遲到多少年沒有人知道。災難什麼時候會現前?要看這個世間人的心行。如果這個世間人人心向善,行為能夠改過,這個推遲的時間就長,縱然有災難,也會減輕。如果眾生的貪瞋痴慢、這些惡的念頭沒有減少,天天在增長,損人利己的行為不斷的在上升,這個災難可能很快的就現前了。我聽了這些話,想一想,很有道理,這個說法絕對不是無稽之談,有它的道理在。在我們佛法裡面講,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這個加持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是給我們一段空間,讓我們趕緊懺悔,改過自新。如果我們不知道懺悔,不知道改過自新,諸佛如來也無能為力了,你們想想對不對?所以,這個短暫的期間是緩衝期,我們要覺悟!諸佛如來、一切善神在加持,希望我們回頭是岸,效法佛菩薩聖賢的心行,莊嚴世界(華藏世界海),莊嚴世界那就對了。第二首講得很具體,我們怎麼樣學法。

  【廣大悲雲遍一切,捨身無量等剎塵,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無諸垢。】

  我們先說最後一句,最後是果報。『垢』是染污。這個世界清淨沒有染污,不但環境沒有染污,身體沒有染污,心地沒有染污,就是講我們的思想純淨,見解純淨,這個世界多麼的美好!這樣真善美慧的世界,這是果報。這果報什麼原因來的?前面三句講因。第一個是慈悲心,『廣大悲雲遍一切』,慈悲愛心,《無量壽經》上講的「仁慈博愛」。仁慈博愛是現在這個世界上所有一切宗教、一切神聖創教教化眾生共同的目標,哪一個宗教的神聖不講仁慈博愛?孔孟講,佛講,這四個字佛經上有。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這三個教是一家人,他們依據的經典是《新舊約》,《新舊約》裡頭講「神愛世人」。神都愛世人了,神的兒女、神的信徒要不要愛世人?不愛世人就是不敬神,你跟神的教誨完全相違背。神愛世人是神設教(設立這個宗教)教化眾生唯一的宗旨,怎麼能違背?所以,做神的兒女,做神的信徒,一定要把「神愛世人」用自己的心行表現出來,這真正是神的兒女,真正是神的信徒。這個愛是大愛,不分國家界限,不分種族界限,不分宗教界限,這是博愛。伊斯蘭教《古蘭經》裡面,每一大段落的經文前面都有「阿拉確實是仁慈的」。仁慈博愛是所有宗教教化眾生的共同目標。

  不但教學目標相同,果德也相同。他們所祈求的最後的果德是什麼?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你們想想看,哪一個宗教不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共同的。宗教教育是道德教育,是神聖的教育,是仁慈博愛的教育,最後的目標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用現代眼光來看,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我不僅是常常講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所有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我們要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人要是離開神聖的教誨,離開道德的教誨,古人講的「人與禽獸幾希」,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跟禽獸有什麼不一樣?你們想想這個話的味道,人跟禽獸不一樣的地方,人有機會接受神聖的教誨,禽獸沒有這個機緣;換句話說,人要不肯接受神聖的教誨,那人跟禽獸就沒有兩樣了。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在哪裡?在教育,這個大道理我們不能不懂。所以,你要學習大聖大賢他們的大慈悲心遍一切,對於一切眾生大慈大悲。這個慈悲是真誠的愛心,永遠不會變。

  世間人交往,諺語常講:「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人跟人交往,感情的維繫,千日是三年,古人講的。現在人有調查過,有個同修來跟我說,他們不知道是在報紙還是在雜誌上看到的,外國人統計的,哪些人做對象?新婚夫婦,他們從戀愛到結婚,然後到破裂,調查統計得的結果,一百天,大概三個多月。你看古人講的時候,古人多半還有聖賢教育的薰陶,都維繫不住,三年不容易!現代人只能維繫三個月,蜜月只有三個月,蜜月過了之後毛病就來了。可是我們有一個永遠的好朋友,你要記住,佛菩薩、真神,我們對他就算犯了極重的過失,他也不會計較,他對我們永遠是大慈大悲,這靠得住,永恆不變。為什麼?他用真心。凡夫為什麼感情不能夠維繫?他是情識,他不是真心。這一樁事情我在講席裡面,這四十多年來,我講的遍數都記不清楚了,太多太多了。凡夫用妄心,虛情假意,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知道。

  所以,這些凡夫對我們惡意相向,要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你要放在心上,那我自己學佛白學了,我一點進步都沒有,一點改變都沒有。古人講,讀聖賢書在變化氣質,我的氣質一絲一毫都沒有變化,我的書不是白念了?自己要變化氣質。怎麼變化?清楚了解他對我好,那個感情愈好,破裂也愈快,維繫不住的。這個裡頭的道理是虛情假意,不是真實智慧,不是真心。真心是永恆不變,妄心是剎那剎那在變。真心是永遠不壞,不會被人破壞的,妄心是很容易被人挑撥。這個挑撥是決定不能避免的,為什麼?無量劫來我們生生世世跟多少人結了怨,想想我自己有沒有挑撥過別人?我挑撥別人,人家就不會挑撥我嗎?哪有這種道理!挑撥離間,有的時候是有意,有的時候無意。有意造謠生事是破壞他,無意是道聽塗說,聽別人這樣講,我跟人家談話的時候拿這個來做題材,無意當中兩舌惡口。有意無意所造的,那要看影響,善惡兩面的影響。如果影響大,也就是受害的人多,那罪過就很重了。影響的時間長,你墮落在惡道裡頭,你出來就很難了。學佛的人首先從這裡覺悟。

  所以別人害我,我感恩。我寫這個「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感恩。我明白了,我覺悟了,我絕對不會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可是往往還有同修會來說:「法師!這個事情你不要生氣。」我笑笑。如果我要生氣的話,我這五十年佛就白學了,我這四十四年的經是白講了。這一生當中在佛法上得的受用,貪瞋痴雖然不敢講是斷乾淨了,這個不敢講,大幅度的降低了,所以能生一點智慧,這佛法常講的「煩惱輕,智慧長」。學習有沒有一點長進,就在這裡看。順境善緣有沒有貪心?逆境惡緣有沒有瞋恚心?從這個地方看你進步,看你長進。到相當程度,雖然神通沒現前,因果道理透徹了,前因後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於淡泊的生活,生死的問題非常淡薄,沒有一絲毫恐怖,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處所,在什麼樣的環境當中,心境永遠是平靜的。這個是學佛一點點的心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確確實實在提升、在增長,所以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隨緣度日,絕不攀緣。你要是問我想做些什麼事情,我什麼念頭都沒有。問題是你們想做些什麼事情?需不需要我幫忙?如果我覺得你這個事情是好事,對社會、對眾生是有利沒有害的,我要是有能力,我會幫你忙。你不需要我幫忙的時候,我在旁邊看到生歡喜心,我決定不會障礙一個人,為什麼?我知道因果,我障礙別人,別人會障礙我,我成就別人,別人也會成就我,因果是真理。「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如果我們破壞別人,別人一定會破壞我們,這是真理,這個是諸佛菩薩、真神都肯定的,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慈悲要遍一切,你有這個心,你一定會形於身,你身體一定會做到,『捨身無量等剎塵』。「捨身」就是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這叫捨身。捨己為人,自私自利的念頭斷得乾乾淨淨,沒有一樣不能捨。財能捨,自己省吃儉用,為社會、為大眾多做一點好事。這個地方,學佛的人,尤其是出家人,不能不留意,為什麼?出家人,你自己沒有做營生事業,你沒有去經營事業,我們的財用都是在家同修恭敬供養的,你要曉得,這是多麼大的福報,如果用得不得當,這是最折福的,福報折盡了,那就可憐!你來生墮惡道,惡道出來之後貧窮下賤。佛在經上講的是真話,不是嚇唬人的。我們用的是接受齋主供養,要小心謹慎,換句話說,能省就省,決定不可以浪費,這個浪費是大幅度的折福。現代人不讀經,不求深解其義,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那怎麼得了?所以,財要捨,名要捨,給別人,地位要捨,權力要捨,樣樣都要捨,捨己為人,犧牲奉獻。「無量等剎塵」可以這樣解釋,樣樣都捨,沒有一樣不捨,捨得乾乾淨淨。

  『以昔劫海修行力』,這個「劫海」是長時間,不是我一天修布施。布施就是捨,是這三大類的布施,也不是我修一年,也不是我修個十年,或者我修這一生一世,無量劫,生生世世都是這樣的捨。諸位要知道,大乘佛法,如果講無量無邊的法門,把它歸納起來(佛常用這個方法),無量法門歸納為六門:六波羅蜜。這個六門再歸納到一門,一門是什麼?布施。布施就是捨,布施裡面包括三類: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持戒是屬於無畏布施,忍辱也是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是屬於法布施。可以歸納到最後,就是一個「捨」字。我最初見章嘉大師,向他老人家請教,他教給我「放下」。捨就是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成功了。

  一切放下之後,全心全力為一切眾生服務,那叫提起。這個時候的服務大公無私,這個時候的服務不生煩惱,心地清淨,貪瞋痴慢都捨掉了,只有智慧沒有煩惱了,真正能成熟眾生無量無邊的功德。你要是契入這個境界,你也不在乎自己在這個世間什麼長壽短壽,這個念頭沒有了,住一天要為眾生服務一天。我們用什麼方法服務?我們效法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為一切眾生服務是講經說法,我們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他老人家一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的,我們要奮起,要效法。真正發心,你就有機緣。「我很想學,我沒有機會,沒有地方講。」那是你沒有真正發心。真正發心的人,這個事情不會中斷的。李老師當年在台中做出榜樣,以後教導我們,初學講經的人到哪裡去講?所以你一定要結緣,你要把人事關係處好,到同修家裡去講。人家家裡一個小客廳,聽眾三個五個,他的家人,或者是鄰居,或者是他的朋友,一個星期一次。我們要練,要天天講。天天講沒關係,我就講一部經。譬如講《彌陀經》,我就講這部《彌陀經》,星期一在張三家裡講,星期二在李四家裡講,星期三在王五家裡講,統統講一樣的,我一個星期就學了七遍,第二個星期再講下面一部分。你要這樣去找機會,你才能感動諸佛菩薩,你才能感動護法神,為什麼?你是真的,你不是假的,勇猛精進,你才會有成就。現在時間到了。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7:16:38)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7:16:3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749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