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一六卷) 2002/5/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716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起具因緣偈頌末後兩首:
我們講到清涼大師所說的十無礙,我們接著看第八「重現無礙」,「謂於塵中見一切剎,剎內塵中見剎亦然,重重無盡,如帝網故」。「帝網」,帝是指的天主,也就是帝釋天,帝釋天的羅網,佛常常用這個來作比喻,比喻重重無盡。羅網當中都繫著有明珠,這個網就非常莊嚴了。明珠相互的照耀,所以每一顆珠裡面,現所有一切珠的相在裡頭,顯示重重無盡。早年,賢首國師用鏡子來顯示,他造一個八角亭,每一面都放一面大鏡子,這個鏡子互相照,人要站在亭子當中,你就看到四面八方,你這個人影子重重無盡,沒有數量的。帝釋天的羅網當中,珠子也是顯的這個境界,所以佛講到重重無盡的境界,往往用這個來作比喻。
我們現在看清涼大師這一段文,特別要注意到的是「塵中見一切剎」。依報最小的是微塵,前面跟諸位說過,微塵我們凡夫肉眼看不到。不但是凡夫,小乘的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都見不到;要到阿羅漢,阿羅漢的天眼才能夠見到微塵。佛經裡面講的微塵是不是現在科學家所講的粒子?比原子、電子還要小的叫基本的粒子,是不是這個,我們不得而知。
總而言之,佛法裡面講的微塵是最小的物質,大的世界、星系都是微塵集聚組合成的。所以《金剛經》上講「一合相」,那個「一」是微塵;除了微塵之外,什麼也沒有。微塵組合的變成了星球,變成了星系。現在科學家給我們證明了,星球與星球當中的這個空間,在過去認為是沒有東西,是空的,是沒有物質的。現在科學家發現了,那就像經上講的微塵,極小極小,充滿了,整個宇宙到處充滿了這些微塵。星球是它組成的,動物、植物也是它組成的,一合相!
這是最小的,比芥菜子小得多了,芥菜子我們能看得見。微塵裡面有無量無邊諸佛的剎土,前面說過「相入」,大能入小,小能入大,「相入無礙」,「相即無礙」,所以「重現無礙」。無量無邊的剎土,你在這一粒微塵上統統看清楚了。我們凡夫要不是佛說出,我們怎麼會知道?
剛才說過我們這個身上全是,現在的話講原子、電子、基本粒子,這些東西組成這個身體。所以佛說我們身體的正報一毛端,汗毛尖端很尖,這已經是很大了。我們眼睛看得很清楚,它是許多微塵組成一根汗毛。每一粒微塵裡面都能夠現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毛端怎麼會不現?毛孔怎麼會不現?這是「於塵中見一切剎」。
塵中有一切剎,剎裡頭又有塵,塵裡頭又現一切剎,剎中又有塵,重重無盡,所以「剎內塵中見剎亦然」。這是什麼境界?你要問為什麼會有這個現相?佛給你講的「法爾如是」。諸法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決定不是人設計的,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自性,佛在經論裡頭講得很多,自性本來具足圓滿的智慧,本來具足說明它是自然的,它不是造作的,它也沒有什麼因緣;本來具足圓滿的智慧,本來具足圓滿的德能,現在我們講能力、才藝,本來具足的。
第三個,本來具足一切相好。經上跟我們講的「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太小了,太少了。那是講什麼?講在我們這個世間應化的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應化的身,應身、化身,不是報身。佛給我們講了,佛如是,佛佛如是,菩薩如是,我們?佛說亦如是。既然亦如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智慧沒有了,能力也喪失掉了,也沒有了,相好也沒有了。這是什麼原因?
佛在這個經上講得很明白,「出現品」裡頭說,「出現品」在後面,佛講一切眾生,當然包括我們在內,包括了十法界,畜生、餓鬼、地獄都包括在其中,「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講的自性,真如本性,這一切眾生各個都有。有如同一切諸佛如來一樣的智慧,一樣的德能,一樣的相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真的是一句話把這個根源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把自性本具的德能喪失掉了,什麼原因?妄想分別執著。
換句話說,諸佛菩薩應化在一切世間,幫助這一切眾生,教化這些眾生,教他幹什麼?教什麼?無非是恢復性德而已。教我們回頭,回歸自性,回歸性德,把我們久遠劫迷失了的智慧、德能、相好,把它找回來,恢復過來,這就是佛陀教育。你完全恢復過來,那你成佛了;成佛,你本來就是個佛。禪宗裡頭講得好,「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
性德起用,一一法都具足這十種無礙,依報裡頭微塵,哪一物不是微塵?都是微塵組合的。正報裡頭身體,身體裡頭哪一個細胞不是微塵組成的?你在這個上面要真的想通了、明白了,依、正是一不是二。隨拈一法,這一法就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個境界真的是不思議解脫境界。不但不是凡夫境界,二乘、權教菩薩,乃至於華嚴會上三賢位的菩薩都不能夠契入,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
我們不能說是不幸運,不能說是與佛無緣;你果然不幸,果然無緣,你在這一生當中怎麼可能遇到《華嚴經》?你能夠遇得到,哪怕一生當中只有一次遇到,都是不可思議殊勝的緣分。關鍵是這個緣分你認不認識?你能不能把它掌握住?你要是能認識,你把這個緣分抓住,你這一生的成就不可思議!什麼叫抓住?我認真學習,確確實實幫助我們改頭換面。
改頭換面不是隨便說的,是真的。頭面是相,因為你的心,心思變了,你從前心裡頭所思所想都是迷,你的頭面不好看。現在你覺悟了,覺悟了,這不是常說嗎?相隨心轉,你的心轉變了,你的相就改變了。相隨心轉,這個身、體質也隨心轉,你的相變成佛相,你的身變成佛身。
佛的相是什麼相?圓滿的相,沒有一絲毫欠缺,我們仔細去觀察,極其細微的相都好。佛的身是最健康的身,沒有毛病;我們的身體多病,不能跟佛相比。佛的眼能看到微塵裡面所現的世界、所現的一切剎土;我們不行,看不見。我們用顯微鏡、放大鏡也看不見,我們的眼不行。佛的耳很靈,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說法,他在這個地方聽得清清楚楚。佛身,我們講是最健康的、最圓滿的。從這個地方說,確確實實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佛境界!
你一定要記住,佛說我們的境界跟他的境界是一樣的。今天他這個能力完全顯示出來了,我們的能力不見了,是因為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換句話說,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我們的能力就又恢復了。佛法沒有別的,放下而已。
我學佛,二十六歲學佛,第一次見出家人,章嘉大師。我向出家人請教,去拜訪出家人,第一個是他老人家。我跟他見面第一句話,第一個問題也是這麼一個問題。我給他老人家說:「我知道佛法好,知道佛法非常殊勝,請教大師,有沒有方法讓我很快的契入?」我提出這麼一個問題。這一段往事,我在講席當中跟諸位也做了很多次的報告。
大師聽了我這個問題,一句話不說,眼睛看著我的眼睛,看了半個小時,一句話不說。真的,我們精神意志完全集中聽大師的開示,半個小時之後,他才說:「有!」首先這個字肯定我想很快的契入,有沒有方法?有。這又停了大概五分鐘,給我說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放下是我第一次向出家人請教,他教我的。在這五十年當中,我真的證明了。
佛法修行的功夫是什麼?就這四個字,看破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你放下一些,你的境界就往上提升一層;你要不放下,你就沒有法子進步,所以不能不放。等覺菩薩還有最後的那一品生相無明,他沒有放下,所以他住等覺。那一品生相無明一放下了,他就圓滿成佛。
在大乘教裡,尤其是《華嚴經》,講得太清楚了。我們放下見思煩惱,就出六道輪迴了。見思煩惱是執著,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留意,見思煩惱就是執著,無論對人對事對物稍稍有一點執著,不能放下,你就要知道,你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六道輪迴的因就是執著。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從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有一絲毫執著,你就不能脫離。
六道上面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還有佛。四聖法界怎麼來的?分別來的,他沒有執著,他有分別。所以分別斷盡了,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也沒有分別了,你才能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這契入一真法界,契入佛的境界了。雖入佛境界,你的無明煩惱沒有斷,《華嚴經》上講的妄想,這個妄想是非常微細,微細到你自己都不能覺察到;你自己以為沒有妄想了,其實有。
佛說無明有四十一品,你斷一品,你這個菩薩位次提升一級。破一品你是初住菩薩,破二品你就叫二住菩薩,破十品你是十住菩薩,破十一品你是初行位的菩薩。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四十個,上面一個等覺,所以無明總共四十一品。你破一品,菩薩的位次升一級,最難斷的!所以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一絲毫都沒有了,你圓滿成佛,你的功德圓滿了,你證得的是究竟圓滿的果位。佛法修學如是而已。
所以我們不在斷煩惱上下功夫,你怎麼會有成就?真正在斷煩惱上下功夫的,這就叫佛法,這也是佛教令人佩服的地方。佛菩薩非常開明,譬如佛菩薩講經說法,絕不是專利,我講的才算是經,佛不是這樣說的。五種人說法,只要合乎事實真相都稱之為「經」,跟佛講的平等平等,無二無別,這個很了不起。不是他一個人講的,任何人講,只要你講的是事實真相,你沒講錯。
所以佛法講求「法印」,中國古時候徵信,用什麼來證明你是真的,我能夠信得過你?印信。中國人講印就是代表信。所以佛說佛法裡頭也有印信,大乘法的印信只有一個,叫「一法印」。這個一法印是什麼?實相,實相就是事實真相。你講的是事實真相,佛點頭承認你,你說的是大乘經,跟佛講的沒有兩樣,事實真相。小乘經裡面有三個原則:無常、無我、涅槃。你所說的,不管什麼人說的,確確實實內容講的是無常、無我、涅槃,佛點頭:跟我說的沒兩樣。佛不專制,佛的作為用現在的話來說,真的是民主自由開放,絕對不是自以為是,「除我講的是經,別人講的都是邪法」,這佛經裡頭沒有。
一切大乘經都是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華嚴經》是講整體,這個很難得,那一切大乘經是講局部的。好比《華嚴經》整體是介紹我們整個人身,其他的經是介紹某一個器官。有的經專門講眼睛的,有專門講耳朵的,是講局部的;《華嚴》是講整體的,面面俱到,沒有一面不講到的。我們從這個地方已經能體會到了,一切法中,全體也好,局部也好,乃至到一個細胞、一個毛端、一粒微塵,跟全體無二無別,這個不可思議!確確實實權教、二乘、凡夫不能理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權教、二乘、凡夫都沒有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所以不是他的境界。
我們要入佛境界,實在講沒有別的方法,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放下」而已。我感謝老師,老師沒有給我談玄說妙,沒有給我說許許多多法,你看這麼簡單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們再簡化一點,變成四個字,「看破放下」。我從章嘉大師那裡得到的,這個真正叫得道,這是大道,無上菩提大道。這麼多年來我修什麼?你們就應該曉得,放下而已。年年放下,月月放下。把煩惱放下,把貪瞋痴慢放下,把自私自利放下,把名聞利養放下,把五欲六塵放下。這是我常常跟諸位說的!
放下之後的好處,你不知道,為什麼?你沒放下。但是你要是仔細觀察,你看我這個樣子,我這個樣子、我這個形相就是放下的結果,放下是這個樣子!你再看看跟我一起的修行人,有些不在世了,有些還在世間。你再看看他那個形相,他沒有放下,我們也不能說他完全沒有放下,他放下的沒有我放下得多。他放下百分之三十了,我放下百分之六十,我們兩個形相就不一樣了。你放下的愈多,你看破的層次就愈多。你放下的少,你看破的範圍愈小。
為什麼不放下?為什麼要執著要分別?妄想很難斷,實實在在講我們這一生要想斷妄想不容易,但是我們在分別執著上放下,這是可以做的。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不再執著了,這個能做得到。但是你要曉得,這不是一天能做到的,點點滴滴要跟自己的煩惱習氣奮鬥。
人為什麼放不下?煩惱習氣,它是妄想執著的守護神。這個守護神很厲害,多少修行人很想放下、很想看破,很想作佛、作菩薩,就是作不了,什麼原因?就是因為你沒有辦法,想放下放不下,想看破看不破。想放下執著,偏偏沒有法子,還是執著。想放下分別,起心動念依然在分別。所以我說:習氣是煩惱,是妄想分別執著的守護神。
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願心、毅力,親近佛陀。佛陀在哪裡?經典。讀誦大乘,隨順大乘的教誨,決定不能隨順自己的習氣。自己習氣裡頭,嚴重的我講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要徹底放下,從這裡修起。念頭才動自己就覺察到了,用什麼方法把這個念頭打掉?用「阿彌陀佛」。念頭才起,「南無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歸到阿彌陀佛,前面那個念頭不再想它,那個念頭就斷了。
執著的妄念,分別的妄念,決定不能叫它相續。古人教我們用功的祕訣,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肯定的,你是凡夫,你怎麼會不起念頭?不起念頭是佛菩薩、聖人,六道凡夫哪有不起念頭的!所以起念頭是正常現象。起什麼念頭?我剛才講了,自私自利的念頭,名聞利養的念頭,五欲六塵的念頭,貪瞋痴慢的念頭,就起這個。不怕,才起,馬上就覺察到,念頭又來了,又起來了,趕快把它伏住。
《金剛經》上講降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念頭,那個「其心」就是念頭,怎樣降伏念頭?這個念頭就是煩惱習氣起現行,它起作用。什麼時候起?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這個念頭起來了,我們要怎樣去降伏?降伏的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我們選擇的法門是「持名念佛」。念頭才起,第一個念頭起,第二個念頭「南無阿彌陀佛」,就把前面的念頭伏住了,決定不叫它相續。這個叫念佛功夫得力。很多人念佛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不能降伏煩惱。口裡念彌陀,妄念還照起,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是什麼?念頭才起,佛號就把它降伏住了。
宗門裡面參話頭,道理跟念佛沒有兩樣。話頭是無意義的,目的是要把妄念止住。佛號比話頭殊勝多了,為什麼?佛號跟阿彌陀佛本願相應,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裡就接收到了。這不是很明顯的嗎?阿彌陀佛接收到,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話頭沒有佛菩薩神力加持你,佛號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
不但阿彌陀佛加持,我們在《無量壽經》、在《阿彌陀經》、在《觀經》裡面讀到,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除阿彌陀佛之外,十方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加持你,持名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個事實知道的人不多,如果他真的知道了,他就老實念佛。
我對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大概是學佛三十年,我才搞清楚。早年學佛,老師常常告訴我,我沒在意。我的心目當中嚮往經教,對於淨土法門,淨宗法門,沒有在意。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才真正回頭皈依淨土,我真正皈依淨土,大概只有二十年。以前不認識淨土,老師苦口婆心勸導,還是對於經教興趣濃厚,到我自己講《華嚴經》、講《法華經》、講《楞嚴經》才逐漸逐漸明瞭淨土的殊勝,這才皈依。所以你要不是真正認知,你對它生不起真正的信心,那個信心古人講的露水道心,禁不起考驗的。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還繼續談談「重現無礙」:
這裡頭意思很深的,就像我們看電視頻道一樣,螢光幕在哪裡?每一個微塵都是螢光幕,每一個毛孔也是螢光幕,每一個毛端都是螢光幕,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沒有一法不是螢光幕。我們看這些樹葉,這個樹葉你仔細去觀察,它也有毛,它的毛我看看比我們的毛還要微細。那個毛端裡有沒有世界?肯定有。一一毛端亦復然,只是我們今天被妄想分別執著覆蓋了我們的根性,嚴重的覆蓋,所以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見不到。
佛在經上說無礙,無礙到什麼程度?喜歡看哪個頻道,這個頻道就現前,這就無礙。這是我們能夠理解的。還有我們不能理解的,就在這一個頻道,同時同一個螢幕裡面,看到無量無邊的頻道,而且各個頻道不相妨礙,不可思議的境界,性德的流露。
重現無礙,清涼大師在《鈔》裡頭引用後面經文的一首偈,「或有國土周法界,清淨離垢從心現,如影如幻廣無邊,如因陀羅各差別」。「因陀羅」是梵語,翻成中國就是天主,帝釋天,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玉皇大帝,大概許多西方宗教稱上帝、稱天主都是帝釋天,梵語稱為因陀羅。因陀羅王,帝釋天王,他宮殿裡面的羅網,羅網當中,前面給諸位講了,繫的有寶珠,摩尼寶珠。摩尼寶珠光光相映,佛用這個來比喻微塵毛端光光相映,這裡面影現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
全偈我們看這個意思就更清楚了,「或有國土周法界」,從字面上看,或者有佛國土周遍法界。「清淨離垢從心現」,哪一個國土?毘盧遮那佛的國土周法界,阿彌陀佛的國土周法界。這是世尊在經論裡頭常常跟我們介紹的,我們大家熟知這兩個國土是周遍法界的。何以能周?「清淨離垢從心現」。周法界的國土,因緣如是。我們要怎樣才能見得到?很簡單,你做到清淨離垢,你就見到了。垢是煩惱的代名詞,離垢就是離妄想分別執著。離妄想分別執著,你的真心就現前了。真心是清淨心,決定沒有毫分不淨夾雜。大家一定要知道,修行,這才是根本修。
古來祖師大德常常勸人,聰明人修行從根本修。哪是根本?純善是根本,純淨是根本。只要抓住這四個字,「純淨純善」,一絲毫不淨,一絲毫不善,都不能夠夾雜。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修,不管是順境逆境,不管是善緣惡緣。佛經裡面講緣,是講人事環境,講境是物質環境。物質環境好叫順境,物質環境惡劣不好叫逆境。人事環境裡遇到的人都非常好,善人,這是善緣;遇到的人事環境不好,都是惡人,都是障礙自己找我麻煩的,惡緣。逆境惡緣,決定沒有絲毫不善的念頭,沒有不淨的念頭。那個不淨是心裡不高興,心裡難過,有瞋恚。不可以,決定沒有。在順境好環境,遇到都是好人,絕對不能起貪念;一絲毫的貪念,你的心被污染、不清淨了,你的心也不善了。所以不論是什麼環境,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事,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這叫從根本修。用純淨純善的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各種不同的境界,功夫就得力了。
成就自己就是成就眾生,為什麼?自他不二。自他要平等,不能夠偏重在自修,忽略了利他;也不能偏重在利他,疏忽了自利。一定要曉得,自利利他是相輔相成,自利利他是一不是二。稍微有一點偏,有一點邪,你的真心就失掉了。修行人難就難在這個地方。諸佛菩薩他們行,行在哪裡?他們能,能在哪裡?永遠保持中正,用心不偏不邪,不迷不染,這就是佛,就是佛心、真心。我們本來也是這樣的,現在努力要恢復,沒有別的。
所以「清淨離垢從心現」,這個境界是清淨離垢心,法爾如是,自然顯現的。我們的心要回歸到清淨離垢,這個境界當然你就看見了,你就把佛在這個經上講的話證明了。佛說這一毛端裡頭有一切諸佛剎土,你見到了。這一一剎土裡面有諸佛如來,有無量菩薩眾生,你也見到了。你才曉得佛所說的話,「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你完全相信了。佛所講的真是大實話,實話實說。所以我們在這裡學,要學純淨純善。
你見到的是「如影如幻廣無邊」,這一句是講的事相。下面一句是比喻,「如因陀羅各差別」。十方無量無邊剎土,一一剎土裡面都有十法界。十法界是總的說,要是細的說,一一剎土當中都有無量無邊的法界,你都看清楚都看明白了,這是重現自在;必須到自己清淨心現前,你就入這個境界。
我們今天修行,清淨心是第一重要。我們用功,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般若經》上講的「三輪體空」,你才能夠得清淨心,你才能夠真正的離垢。三輪體空,也就是斷惡修善這裡頭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也是永嘉大師所說的「分別亦非意」。你把這些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清楚很明白,知道自己應該怎樣用功,怎樣修行。修行沒有離開生活,修行沒有離開工作,也沒有離開待人接物。
所以會修,哪個地方不是道場?哪一樁事不是修行?這是說功夫得力的人。功夫不得力,需要環境來幫助他,助緣對初學是必要的。功夫真正得力的老修,沒有了,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都是他修行的道場,他在這個境界裡頭,不管是什麼境界,都是增長戒定慧三學,決定不會退轉,不會墮落,這是功夫真正得力了。再看下面第九段:
「主伴無礙」。「凡一世界,必有一切以為眷屬。下經云,毘盧遮那昔所行,種種剎海皆清淨。」種種剎海就是眷屬,依報有依報的眷屬,正報有正報的眷屬,這裡頭主跟伴我們要清楚。但是主不是唯一之主,伴不是唯一之伴,這一點佛法了不起,跟我們講事實真相。一個是主,其他的都是伴,非常合乎現在人心目當中所說民主的精神;不是這個主永遠他作主,不是的。
譬如我們講這一切諸佛,在《華嚴經》裡面,毘盧遮那佛是主,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到這個地方來都是伴。在《法華經》裡面,釋迦牟尼佛是主,毘盧遮那、阿彌陀佛也是伴。在《無量壽經》裡頭阿彌陀佛是主,毘盧遮那、釋迦牟尼佛都是伴。你看看,這就好像開會一樣,誰當主席都可以,當主席的人他是主,不當主席的人都是伴,很有意思。這才真的叫公平,它不是專制,它確實是民主。佛法裡面好的東西,值得學習的太多太多了,這是講的人。
如果講的事,像我們現在學習,我們學習《華嚴》,《華嚴》是主,所有一切經都是伴,這是我主修的,其他的是我選修的、是助修的。如果我以《阿彌陀經》為主,我專修《阿彌陀經》,《華嚴經》也是伴,《法華經》也是伴,真的是公平。所以「主」絕對不是獨一,而是任一,任何一個法門都可以被你選為主修,任何一個法門都可以被你選為助修,所有一切事相當中,無不如是。
所以佛給我們講,世出世間沒有定法,定法是錯誤的,沒有定法。但是有時候說到定法,那個定法怎麼講法?在某一個處所,特定的,某一個時段,以這個法作為主修的,這是定法。它是有時間性的,它有侷限的,它不是永恆的,它不是永遠不變的;某一個時段,某一個侷限裡面,它在那裡是定法。這些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然後你才能講得通。
經裡面說得好,所以主跟伴沒有礙,可以互為主伴,伴可以做主,主也可以做伴,沒障礙。如果伴永遠是伴,主永遠是主,這就有障礙了。主席大家輪流做,陪伴主席的、替主席辦事的也大家輪流。決定沒有高下尊卑,佛法是平等法。平等裡頭有沒有高下尊卑?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好像有高下尊卑的相,佛是老師高高在上,弟子當中有大弟子有小弟子、有老修有初學,學生裡頭分班還要選個班長。對的,相上有,理上沒有。
相,這是經論裡頭說得很多,「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世間現相裡頭有尊卑、有階級、有差等,為什麼?這樣才能維繫世間的秩序,聖人的教誨。儒家有倫常,佛法裡面講求戒臘,也就是今天所講的講求資歷。排班的時候,資格老的站前面,初學的站後面,出家十年稱為上座,也有的地方說三十年是上座,二十年是中座,十年是下座,它都有個次序的,一點都不亂。這是什麼?隨順世間法。心裡面是平等的,心裡頭決定沒有差等。心裡頭也有差等,那是凡夫。相上有差等,心裡沒有差等是佛菩薩,這叫做「不壞世間相」。
諸佛如來就是法身菩薩,示現在世間教化眾生,決定遵守世間的法律,決定遵守地方上的規章,乃至於民間的風俗習慣,不會違犯,所以他得到一切眾生的愛戴。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沒有一樣不隨順的,佛菩薩所在之處,一定能令那個處所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們懂不懂這個意思?我們所在之處,是不是能叫這一處的人都生歡喜心?這些教誨在經論裡頭我們常常看到。
我在初學,老師常常叮嚀,也就是常常提醒,在自己機緣沒有成熟的時候,這一點諸位同學一定要知道,修學的機緣沒有成熟,你看看古大德,無論是中國外國,學習的機緣成熟是在一個地方。成於一,敗於二三。常常到外面去跑的不會有成就,這一點一定要知道。為什麼?他心是散亂的。什麼叫成就?戒定慧三學叫成就。
你到處講經說法,法緣很廣,你要問問,你戒定慧有沒有?如果戒定慧沒有,你一無所成。講經說法是修福,沒有戒定慧,你有這個福報,來生也會得福,到哪裡去享福?我們今天看到,畜生道,變成人家的寵物。你這個法師講經講得不錯,聽眾很喜歡你,信徒跟你結了很好的法緣,彼此之間都有愛慕之心,你死了之後到他家裡去,變成他家的寵物。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以為你能夠出六道輪迴?以為你能往極樂世界?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要戒定慧,要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所以現在人修行總比不上古大德,古大德修行在一個地方、一個道場,多少年不下山,他心清淨。
我們淨土宗,你看第一代的祖師慧遠大師,他集合起一百二十三個同志,大家都喜歡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在廬山建個小道場,「東林念佛堂」,以虎溪為界,進入這個道場就不下山了,心是定的。道場建立在深山,人跡罕至,一般人不會上去,他在這裡頭容易成就。你看看中國大陸,寺院叢林都是建立在山林裡頭。但是現在都變成觀光點,都開了公路,還有些地方很難走的,現在有纜車了。換句話說,修行的環境統統被破壞了,到哪裡去找道場?
我學佛這麼多年來,我修行道場這個緣沒有,所以在全世界各個地方講經,哪裡邀請我,就到哪裡去,自己沒有道場。沒有道場,我做什麼工作?我有目標,廣結法緣,我的目標在此地。到什麼時候我緣成熟,我有個道場了,我也會像古人一樣,常住在這個道場不再下山。真正有幾個志同道合,人不必多,三、五個人不算少,二十、三十不算多,真正志同道合,居住在一個道場裡頭,不再走動,真正會有成就。凡是喜歡到處跑的,心是浮動的。
我們今天有一個道場,我是很想在此地不再走動,但是大環境需要我,沒有法子,我不能夠推卸責任,幫助別人發展道場,我今天退下來做護法的工作。我自己感覺得我相當幸運,五十年當中,我的道路純正,沒有偏邪。五十年當中,你們大家都曉得,走了許許多多國家地區,我沒有被污染,我沒有被境緣所動搖。這是什麼原因?心行在道、在經論上,沒有一天不讀經,沒有一天不契入,世味沒有法味濃,我嘗到了。
我說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你們能放下?如果你們不能放下,你們的心自己要反省,還常常受這個影響,還常常被它鉤牽,你自己要覺悟,趕緊回頭,你還有救;你要不回頭,你沒救了。你一生在佛門裡面,充其量修一點有漏福報而已!這一點有漏福報,在《六祖壇經》裡說得很好:「福不能救。」上面一句話:「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什麼?了生死的大事。了生死,證菩提,這個事情福沒有用,你修福報沒有用,你要修戒定慧才有用。
今天這個大時代,眾生福薄,不要看到物質文明突飛猛進,福報是真薄,修學的環境糟透了。處處都在誘惑你,都在幫助你增長自私自利,增長貪瞋痴慢,誘惑你爭名奪利,誘惑你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這樣的環境怎麼能修行?你在這種環境裡頭,你能夠克服得了,你有相當功夫。一般人確實沒有能力抗拒,所以修學環境不能不選擇。
實在沒有法子,你要曉得,一個人的成就,不能離開老師,不能離開同學。有老師沒有同學很難成就,你沒有人跟你切磋琢磨,我們今天講的研究討論,像行路一樣要有伴,彼此互相照顧。沒有老師不行,老師是指路的,指導你正確的方向、正確的目標,要怎樣達到;那個路是要你自己走,自己要有好的同參伴侶。我過去在台中有李老師指路,我有七個同學十年在一起,十年如一日。你們很多人曉得周家麟、徐醒民,是我們七個人當中的成員,我們在一起學習十年。師跟友是我們修行成敗關鍵的所在,物質環境決定不能夠疏忽。
這個地方講的主伴,無論是哪個宗派,這個原理原則都不能違背。這個經裡頭講的,「毘盧遮那昔所行」,往昔的修行,「種種剎海皆清淨」,他雖然講的主伴,伴是眷屬,主清淨,主影響伴,伴也清淨了。說剎清淨,依報環境的清淨;依報環境清淨,我們就能想到正報清淨。為什麼?依報隨著正報轉。第一句是「毘盧遮那昔所行」,是正報,正報是講的心。我們常說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環境就清淨。你要能做得了主,這是真實智慧,真實功夫。也就是說你有智慧,有善巧方便,能影響人,能影響環境,而不為別人、不為環境所影響,你成功了;至少我們肯定的說,你功夫得力了。如果你還是被外面環境所影響,被外面環境所干擾,那你不能不選擇修學的道場,這很重要。
但是,還要看我自己有沒有福報;沒有福報,我想選,哪有那麼簡單?老師、道場、同參伴侶,能隨我選擇的嗎?要大福報。我自己有沒有這個大福報?有沒有這個緣分?都要想到,面面都要考慮到,你才曉得緣分不容易。所以古人常講要珍惜緣分,緣分遇到不容易,多生多劫修成的。這裡頭有道理,有事實真相;但是世間人,包括在家出家修行人,往往把這個事情疏忽了,造成終身的遺憾,那是真的遺憾。該幫助的人、有道心的人疏忽了,沒有幫助他;不應該幫助的人,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到後頭一敗塗地。這個事情自古以來很多,不是少數。
一般人講這是「不知人之過」,可以這個說法。不認識人,不知道人,自己為什麼不知人?為什麼不認識人?要回過頭來迴光返照。自己缺少智慧,自己缺少真正的修行,還缺少諸佛菩薩的加持。不是真修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佛門當中常講「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你不是真修,你得不到。由此可知,真正的原因就是真修。不要去想環境,我過去生中沒有結這個好緣,我哪裡會遇到好環境?
因此,我們要隨順佛陀的教誨,要走上一個更高的境界。無論是好環境不好的環境、善人惡人,統統都是我自己的增上緣,這是華嚴境界。雖然沒有得到,能夠入一、兩分,受用就不可思議。這個例子、榜樣善財五十三參,學到他這個本事,那環境就不重要了。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統統都是增上緣,都是好因緣。這是什麼?這是佛在經論上常講的心轉境界。你要有能力轉境界,你不會被境界所轉,那境界對你就沒有妨礙了。真的像清涼大師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到這個時候菩提道上才可以說一帆風順。
這個話容易,事可不容易,你要沒有堅定的毅力,克服種種的障難,還得要有二、三十年的功力,你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去鍛鍊,很不容易成就。鍛鍊的時間是愈長愈好,然後你是堅毅不拔,你會走向成功的道路。好,今天時間到了。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7:09:0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