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0五卷) 2002/5/1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705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依章別釋裡面的第一個大段「起具因緣」。看解釋:
【何者為十,所謂如來神力故。】
這是第一句,上一次跟大家介紹過了,再看第二句:
【法應如是故。】
這一大段總有十句,普賢菩薩為我們說明世界的來源,所以然的道理。我們常常會懷疑為什麼有這個世界?世界怎麼來的?頭一句就是講「如來神力故」,這個意思昨天跟諸位說得很明白、說得很清楚。這裡頭道理很深,實實在在很難體會得,法界確確實實是一真。這裡面歸結到究竟,就是一個覺迷,覺則稱諸佛如來,稱佛、稱如來;迷,稱眾生、稱凡夫。實實在在它是一體,在理上講稱為法性,從事相上講稱為法身。法身是所現,法性是能現。為什麼現?今天這第二句:法爾如是,這是自自然然的。眼為什麼能見?耳為什麼能聽?鼻為什麼能嗅?佛法裡面給你解答,法爾如是。所以一切覺者、覺悟的人幫助不覺,為什麼幫助不覺?法爾如是,自自然然的,沒有一絲毫勉強,沒有一絲毫意思在。要加一點意思在,是凡夫、是眾生,是不覺。覺悟了,哪有意思?
六祖惠能大師問永嘉:「你還有分別嗎?」永嘉說:「分別亦非意。」就是說對一切還沒有覺悟的眾生,無論是分別、無論是執著,決定沒有意。沒有意才是真正覺悟,有自己意思在裡頭沒有覺,還在迷。迷有淺深不同,迷得淺的人不造罪業,迷得深的人念念依然造罪業,他還要去受六道輪迴的苦報。覺,有一些覺的程度的人,一定程度的人不造惡業,不造惡業肯定不再受六道輪迴的苦報,他超越了,他解脫了。他對於一切眾生的服務,對於一切眾生的協助,全心全力,無怨無悔。什麼原因?可以說如來神力加持,法爾如是。這是真因,沒有人懂。他要是懂得,他覺悟了。他要是懂得,我相信他對於一切人事物決定沒有一個惡念,念念純善,念念純淨,一定是這個樣子。所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他講十種因緣,前面三種是總說,當中有四種是別說,末後三句是說「融攝轉變」,互相交融,這裡面有變化。
前面三句,第一句「如來神力」,大師說:一切淨土、穢土,皆是如來通慧力成。通是神通,是如來神通智慧這個力成就的。昨天我也跟諸位用比喻說過,我們要想教育子弟、要想教育眾生,先要有一個場所。教育你家裡面的子弟,你也得去搞一個教室,請個老師來教,這從前叫私塾,家裡面的子弟到私塾上學。現在我們要教化這個社會上的年輕人,要辦學校。私塾、學校就是器世間,安頓這些眾生的。我們知道,我們從小家裡面的私塾、學校、學堂,是父母、是長輩、是先賢他們為我們辦的。在這個虛空法界裡面的無量無邊的剎土,是諸佛如來他們的智慧神通為一切沒有覺悟的眾生安頓的道場,一個道理!一樣的事情!所以這些剎土不是佛自己享受的,是為眾生而設立的。佛在這個地方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用種種不同的方法來教化眾生,幫助他覺悟。我們今天看到的無量無邊剎土,前面跟諸位說,土有四種,法性土、受用土,受用土裡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再加上變化土。剎土無量無邊,歸納起來,總不外乎這四類。
從如來這邊講,這是變化土,他受用土;從我們自己本身來講,我們迷而不覺,業報土。所以我們知道,我們今天居住的地球、星系,星系還有大星系,我們都不能夠脫離的。我們現在曉得,至少現在我們知道兩種力量:一種是佛力加持,一種是我們的業力。我們的業力縱然不善,但是佛力是善的,所以這個剎土還能維持。如果有一天我們造的業是十惡業,一絲毫善都沒有了,那個佛的力量加不上。諸位要曉得,佛能夠加持是相對的,我們有一分善,佛加一分;我們有兩分善,佛加兩分;我們有十分善,佛加十分。這樣說起來,佛對眾生的加持還是不平等,那你就錯了,佛加持是平等的。不平等的現象從哪裡來的?是從眾生接受,我們自己有一分善,佛的加持是圓滿,但是我們只能夠接受一分;我們有兩分善意,我們在佛的加持裡接受兩分,是這個道理。佛的加持是平等的、是究竟圓滿的,決定沒有差等,差等在我們自己這一方。
佛教導我們斷惡修善,用意在哪裡?對於佛的加持多多的攝取,對我們生活、開智慧、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大有幫助。為什麼不好好的學習?所以從佛這一面來說,可以說一切剎土都是佛土。在《華嚴經》下面會講蓮華藏海、華藏世界,這是毘盧遮那佛的佛土。這裡頭有淨土、有穢土,西方極樂世界也在華藏世界裡面,是淨土;我們娑婆世界也在華藏世界裡面,是穢土。無論是淨土、是穢土,都是佛土。就佛的境界來說,全是淨土,沒有穢土。我們今天居住的世間五濁惡世,五濁惡世是佛隨順我們凡夫、迷惑顛倒凡夫而說的,不是他自己的境界;他自己的境界,我們這個地球依然是淨土。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稱為不思議境界。
其實我們要真正做佛的好學生,佛教給我們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真的把它放下了,隨順佛陀教誨,我們百分之百依教奉行;然後你功夫到一定的程度,並不要很高,果然能夠認真依教奉行,三年到五年,這時間不長,佛菩薩的境界你就能體會得幾分。雖然是少分,受用不可思議。佛在經上講這些話,我們聽得懂,我們能體會得,這就是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我能夠懂得幾分。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煩惱習氣沒斷,佛陀的教誨我們沒有完全照做,這個樣子學佛,你就是學上三百年,如來真實義不懂。我雖然在這裡講,可以說講得很白、講得很仔細,實在講講得很囉嗦,你有沒有懂?沒有懂。在古時候沒有人懂就不講了,講了是浪費口舌,佛法的術語叫閒言語、閒話,可以不講了。為什麼今天我在這裡還要講?你雖然聽不懂,有人能聽懂。
我今天講經在攝影棚,我面對的是錄像機,同時網路傳送出去。這個錄像將來做成VCD、DVD流通出去,一萬個人當中也許有一兩個他聽懂了,那是當機者。還有一個狀況,說起來一般人很難接受的,鬼神在聽。哪些鬼神?九法界的鬼神。我遇到不少的靈媒,這些靈媒彼此都不認識,都沒有交往過,但是都傳遞這個訊息給我。所以我在講經之前、講經之後我禮佛,我禮佛是拜六拜;第一拜拜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我們根本的老師;第二拜南無本師阿彌陀如來;第三拜我們現在講《華嚴經》,南無本師毘盧遮那如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第四拜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眾菩薩;第五拜南無老師、護法菩薩,教我的三位老師: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師、方東美老師,第五拜這裡頭老師護法,韓館長是護法,李木源居士是護法,還有許許多多護持正法的,我都在這裡禮拜;最後一拜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尊神,他們在聽。
我這麼大年歲,我知道我該走了,所以晚年這幾年全心全力養自己純善純淨之心。我一定要做到不容毫分不淨夾雜,不容毫分不善夾雜,念念在大經。我升座之前禮拜,講完下座之後禮拜,知恩報恩。別人怎麼對我,他的事情!我要曉得我要怎樣對人,我要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這種心行對一切眾生。這是我現前所學的,往後這個境界只會往上提升,絕對不會退轉。為什麼不會退轉?念念在經教。現代人三天不念經就完全退轉,老毛病、老習氣全都出現;我今天這個能力,我自己衡量大概還能支持三個月,我要是三個月不讀經的話,我還能保持得住;三個月以上,我自己不敢講了,我沒有把握,三個月很難!要知道我搞了五十年,講台上四十四年,才能夠做到三個月不違背佛陀的教誨。我每天不離開經教,我常講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天天是用佛菩薩的眼睛看世界,用佛菩薩的耳朵來聽一切音聲,所以都是清淨的,都是善好的,我們學佛就在這個地方學習。千萬不能夠隨順煩惱,千萬不能隨順習氣,隨順煩惱習氣沒有不造業的,造業不能不受果報。要知道善惡業報快得很,感應道交。真的是所謂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必得惡報,因果分明,佛法也離不開因果的原理原則。
第二句『法應如是』,佛經裡頭術語叫法爾,或者稱為法性,法性那就是普賢菩薩所入三昧裡面講的「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這是講的法性,是以本師如來藏身為所依持。清涼大師說,「恆頓變起外諸器界」,這是講盡虛空遍法界,我們今天講的宇宙太空、星球、星系,無量無邊,這個東西從哪裡來的?清涼在註解裡面說的,「即以本識如來藏身為所依持,恆頓變」,恆是恆常,頓說明不是漸漸的。這兩個字用得好,這個境界忽然現前了。像什麼?現在每位同學你們家裡都有電視,你把電視按鈕一打開,這個現象不是立刻就現前了嗎?不是有先後次第,沒有!突然之間一下就現前了,這叫頓變。如果你說「不對,我看有次第、有先後」,那你看錯了,你看有次第、有先後,那是相續相。如果就從前這個電影片、電影那個電影片來看,佛講的頓變的意思更明顯,明白的顯現。
我們知道電影的原理它是用速度,快速,我們今天講高速度,把一張一張的影片放出來。它一張一張是有連續的,我們今天講動畫。實在講電影就是動畫,可是它一張一張的,的確是不動的。它一秒鐘給你看二十四張照片,一秒鐘二十四張。它的鏡頭打開放一張,放一張之後馬上就關掉,又換一張,再打開你看到第二張。這樣一秒鐘開關二十四次,讓你連續看二十四張,你被這個幻相迷住,你好像以為那是真的。它每一張打開的時候叫頓現,沒有先後。佛告訴我們,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森羅萬象是頓變的,決定沒有先後次第;先後次第,那就是相續相。要知道每一張相都是獨立的,我們所看到的是上面這一張跟底下一張大同小異,小異連續出來的時候,我們就看到裡面有動作,其實它是不動的,這個道理現在一般中學生都能理解。從這些道理上,你再來看看佛在經上所講的宇宙的真相,你容易懂得了。
宇宙的來源,今天一般人走一個錯誤觀念,那個觀念以為是進化的。這個進化是從相續相,相續相是假的。歷史的演變是相續相,佛與法身菩薩看的不是相續相,他看的是真相,真相是不動相。就像我們迷的人看電影銀幕,完全入了虛幻的境界。覺悟的人看什麼東西?他不是看銀幕,他看底片,那一大卷底片,一展開一張一張的,張張不一樣。一個看底片,真相看出來了;一個看銀幕,幻相。我這個比喻你們細細去觀察,對你了解這一品經文會有很大的幫助。覺悟的人看宇宙是看底片,迷惑的眾生是看銀幕,他不知道有底片,他沒有見過底片。所以,你跟他講世界相都是如如不動的,都是剎那生滅的,生滅速度之快我們沒有法子想像。電影我們清楚,一秒鐘才二十四個生滅,那很容易覺察出來。
《仁王經》上世尊方便說,不是真實說。我在前面詳細講過,用過好幾個小時,跟諸位說明這個現象。《仁王經》上說,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實在講這很少,一秒鐘我們彈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鐘裡頭有兩個十萬八千的就像我們電視鏡頭的開合。現在一秒鐘二十四個開合已經把我們迷住,佛說我們現前這個世間,這是一個立體的電影,它的速度多快?一秒鐘是二十一萬六千個生滅,就是開關,我們怎麼會曉得這個世間是虛幻的、是假的?所以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講真話。佛這個說法依舊是方便說,真實說速度還不只這個樣子。我前面講過,現在不再重複了。佛為什麼不真實說?用不著!此地也是講假說,他每一句後面「略說十種因緣,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這個意思說得很清楚,這是略說;要廣說者,這個現象的生滅快到什麼程度?那真是世界海微塵數,一秒鐘!一秒鐘裡頭有世界海微塵數的生滅。
這給你講真話,你怎麼能夠覺察得到這個世間是假的?你真正了解、明白,你對這個世間的觀察就不一樣。為什麼?曉得真的《般若經》上所說的,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對於一切人事物控制、佔有的這些念頭一掃而空,你入了佛的境界。這些幻相在面前可以受用,不可以佔有。這個話我講了幾十年,受用什麼?就像作夢一樣,夢裡面境界可以受用,不能佔有,你要佔有很辛苦,一醒過來,空的!你什麼也沒有佔到。你能把世界像佛在《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聰明了,你真的覺悟了,這個世間一切確確實實是夢幻泡影。我在這個世間遊戲,你才真正能做到身心世界萬緣放下,你的心多清淨,一塵不染。為什麼不染?法爾如是!你不能染,稍稍染一點你就迷了,你就糊塗了,你就錯了。為什麼?空無所有,記住「畢竟空,不可得,無所有」。唯有佛說真話!
在這個境界裡頭,你的真心、本性裡面本具的德能相好才能夠現前,圓滿的現前。雖然圓滿的現前、平等的現前,眾生所得的受用不一樣。眾生好比是個容器一樣,容器大小不相等,佛菩薩恩德的潤澤就像下雨一樣,雨落下來在這個地方是平等的,我們用容器去接水,我這個容器很小,一會兒就接滿;人家拿的容器很大,用個盆、用個缽,他接的就比我多。不是老天爺降下來的雨水不平等,「我怎麼這麼一點點,你怎麼那麼一大盆?」個人容器不一樣。你的量大,你得的就大、就多;你的量小,你得到的就小,你得到的就少;你要是完全沒有量,沒有量就好比是沒有容器,你什麼都見不到,只是你一身打濕而已!你接不到。眾生根器不相同,得到佛力加持不一樣。
清涼在註解裡頭他還有個假設,「若云法爾者,謂有問言,何以諸佛眾生起於剎土?」大師非常慈悲,設這個問答來幫我們解釋。如果說法爾如是,為什麼諸佛、眾生起於剎土?清涼大師給我們解答的說:「法應如是」,法是法性,應是自自然然是這個樣子。就好像我前面跟諸位舉的這個例子,眼為什麼它能見?耳為什麼它能聽?現在科學家說眼球的組織、眼球的構造跟耳的構造不一樣,所以那個構造能聽,這個構造能見。好像這種解釋,把這個問題給我們解答了,我們聽了好像也滿意。可是要是真正碰到心思細密的人,他再問你一個問題,你怎麼辦?人剛剛死的時候,這個眼球組織還沒壞,耳根的神經系統組織也沒有壞,為什麼他不能見?他不能聽?你又怎麼答覆?麻煩就來了。所以今天科學家所研究的東西,有很多是一知半解,不能再追究,一追究問題又出來了。
佛在經上講過,《楞嚴經》上就有。《楞嚴經》上講眼為什麼能見?九緣生識。見實在講是見性見,聽是見性聽,那個性能見、能聽,那是法爾如是;雖然法爾如是,它還要有緣,緣不具足,還是不能見、還是不能聽。就像電視螢幕的現相一樣,裡面所有的機器結構那是緣,那不是因;真正的因在哪裡?真正的因在攝影棚,面對著這個人來攝像,這是真正的因,所有一切機械、一切設備那是緣。由此可知,今天科學家所有在那裡研究得出來的都是緣,不是第一個因,第一個因找不到。佛給我們講這第一個因,就是法爾如是。唯識經論裡面說得詳細,藏識變起,那就要講到「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是從第二義上說。可是第一義,諸位記住這個地方的經文「法應如是」,法應如是講的是第一義。這些經文要用現在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屬於物理,屬於物理學、屬於心理學,非常高深的物理跟心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請看「起具因緣」第三句:
【一切眾生行業故。】
這一句是講眾生的造作,行是行為,行為很多。佛教導眾生,把眾生一切的行為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是起心動念,我們常講的思想、見解,意業的行為;第二類是言語,言語是口業的行為;第三類是身體的造作,身業的行為。所以行為再多,概括起來不外乎這三大類,我們稱為三業。業是行為造作的結果,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我們常常問「你做什麼事?」事情做完之後,那就是業。你看看現在的學生在學校念書,學了一個學期,一個學期天天上課,這在造作,造作完畢之後就結業,所以學生這些練習本子叫作業薄。業就是成績,小學六年念完,畢業了。所以我們要懂得,業是造作的結果。佛家講你所造作的一切,不論是善、惡、無記,印象,現在人講印象,佛家不叫印象,佛家叫種子,現在人講印象,你造作的你一定有印象。佛家講種子,種子落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像一個倉庫一樣,儲存這些成績,你所造作的。無論造作什麼業,統統儲存在阿賴耶識裡頭,這要曉得。阿賴耶識好像是我們的個人檔案室,這個檔案室沒有形狀的,不是物質,它確實有。我們一個人幾十年前做的事情,現在想想,一想就想起來,一想是把檔案調出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外國現在有不少醫學界的醫生,用催眠術給病人治病。在催眠裡面問他的過去生,再過去生,有人能夠在催眠裡面說出他八十幾次生死之前的事情。那個八十幾次,一次是一世,可以追溯到過去八十多世。他是什麼樣的身分、什麼樣的形狀,要是在人間,他叫什麼名字、他住在什麼地方、他過的是什麼生活,都能說出來。我聽說美國有一個大學教授,他是從事於心理教學,他是個無神論,根本不相信有鬼神,不相信有輪迴,但是從他自己親身試驗,催眠的時候遇到這麼多事,他現在深信不疑。這個記憶催眠當中,突破許許多多的障礙,能夠回溯到過去幾十世這個事情,這個東西都在檔案裡頭,你一追問馬上就給你調出來,他就說出來了。說明任何一個人有過去世、有未來世,有過去當然就有未來,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現在還在找,我想把這位教授他親身經歷的事情,我在找這個人,找到之後我請他到我們攝影棚裡面來錄像,讓他親身告訴我們這些不可思議的境界。
現在在外國很多很多,我們要實事求是。真正明瞭事實真相,我們起心動念(意業)、言語造作(身業、口業),不敢不謹慎,不敢不像儒家所講的慎獨的功夫。獨自一人相處,好像沒有人看見,就可以放蕩,那錯誤。為什麼?沒有人看見,有鬼神看見,一個壞的念頭都不能動。人容易欺騙,鬼神不能欺騙,佛菩薩不能欺騙。為什麼他還敢起心動念做壞事?他不相信佛菩薩,不相信鬼神。你不要以為他也穿袍搭衣,也出家受了戒,甚至於登台講經說法,他相不相信?不相信,不是真正佛弟子。真正佛弟子起一個惡的念頭,怎麼對得起老師?怎麼對得起父母?怎麼對得起祖宗?不敢。所以學佛有真學佛、有假學佛,我們不能不搞清楚。假學佛的果報都在三途,經論上這麼說,祖師大德這麼說,絕對不要以為那是嚇唬人的,那是騙傻瓜的,「我這樣聰明人,還會上你當嗎?」傻瓜有福,傻瓜依教奉行,傻瓜超越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了。你這個聰明人將來墮阿鼻地獄,再聰明你也沒法子,你還是受業力支配,佛菩薩威神加不上,幫不上忙。
所以業有善惡,善業感的是善土,惡業感的是穢土,國土就有善惡了。這個善惡是指什麼?六道裡面的三善道、三惡道,不是佛淨土。佛淨土造作的是淨業,淨業是什麼?心清淨、身清淨,淨宗裡頭常講六根清淨一塵不染。眼清淨,怎麼清淨?不著色相。耳清淨,不著音聲,就是對外面六塵境界,你要真正能放得下。我眼見到了,不放在心上,這就清淨。古德教給我們用心如鏡,我們每天照鏡子,我們的心要像鏡子一樣,照的時候清清楚楚,不留痕跡,那叫做淨,那就是淨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保持像鏡子一樣,不但不照的時候鏡子乾淨,不落印象,正在照的時候又何嘗落印象?你要懂這個道理,正在照的時候要落印象,這個境界走了之後它還落印象,那是什麼?照相機,現在的錄像機。錄像機照的時候它落印象,落印象是染業,不是淨業;不落印象是淨業,不落印象是鏡子。古德教給我們這一句話好,「用心如鏡」,我不糊塗,面對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有絲毫迷惑。不但是境界離開了不落印象,境界正在當前也不落印象,這才真正得大自在,這是真功夫,這是真智慧。你們哪裡會懂?要練!練到這個功夫,才算是有那麼一點成就。你不練怎麼行?所以一定要練。
在什麼地方練?在生活上練;換句話說,從早到晚一分一秒都不空過,這是修行,真修!夏蓮居老居士講的「真幹」,練什麼?就是練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什麼?這是定功,這是三昧。練一切事六塵境界了了分明、清清楚楚,這是慧。定慧等學,修行真正在這個地方。這才是真正成就,真正解脫,真正練到純善純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痕跡都不落。這個人是真佛弟子,佛經裡面稱他為佛子,我們在經上看的是佛子,這個人真正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了解這一個事實真相。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眾生業力,業有善惡,國有淨穢」,業有善惡,感召三善道、三惡道;國有淨穢,修清淨心的人感得的是淨土,心地染污的人感召的是穢土。這句話也說明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沒錯!
下面清涼接著說,「故淨名以萬行為因」,《淨名》就是《維摩詰經》,這句話說得好,萬行就是三業,歸納就是三業,是以一切眾生的造作。你要想到這一點,然後回過頭來想到我的一生際遇,自作自受,怎麼可以怨天尤人?別人對我好,我過去對他好,我們結的有善因;別人對我不好,過去世當中我們有不善的因,自己總得要清楚、總得要明白。修行修什麼?我們要把所有一切的不善消除,把所有善的這方面要增長、要提升,這就對了。這個事情應該怎麼作法?別人對我一切不善不放在心上,更不能放在口上,永遠想到別人的好處。別人對我有一分好處,有九十九分不好,我就想他那一分好處,九十九分不好的忘掉。希望將來這個一分增長到兩分,兩分增長到三分,增長到百分之百分,一點惡都沒有。這要多長的時間?可能要無量劫,你沒有這個耐心不行,一生當中增長一分,成績就不錯了。
消除一切不善,佛在經教裡面教導我們:不念舊惡,以往人家對不起我的,不要去想這些事情;不憎惡人,世界上造作種種罪業的人,不要去討厭他,不可以,不可以怨恨他,不可以討厭他。要用什麼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來接待。他懂不懂沒有關係,不相干。他這一生不懂,也許來生後世他懂了,效果不能求急。眼前求急效,諺語常講「欲速則不達」,什麼事情都要慢慢來。幫助一個人,幫助社會、幫助這個世間,佛菩薩有耐心,時間是以劫數來論的,不是以年月日來說的。很長的時間以真誠去感化,自己一定要做出榜樣,要能夠做出最大的犧牲。像忍辱仙人被割截身體,像舜王,你看看他那個忍辱,他的忍讓功夫做到家了,他的境界實在說不在忍辱仙人之下,忍人之所不能忍,為人之所不願為。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情,我們幹。每天在經教裡頭,每天在講台裡頭,人家不願意幹,認為這個生活枯燥無味,娛樂場所沒有一點點時間自己好像享受享受一下,他不知道,他以為那是享受。跟我不一樣,你今天帶我去旅遊,到哪裡去玩,我覺得那是很苦,對我來講那是很痛苦。
我什麼是最樂?我讀經、講經,跟朋友們談談佛法,我這個是最樂。每一個人樂的境界不一樣,你以為這個是樂,我以為那是苦;你以為這個是苦,我以為這個是樂,由此可知,境界不相同,苦樂的標準不一樣。我懂得你,你不懂得我。你那種樂我有個比喻,像世間吸毒打嗎啡,刺激的樂;我這個樂像泉水,從內心裡頭慢慢往外面湧,永恆不斷。你那種享樂時間很短,付出的代價很大;我這個樂永恆的,佛家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不一樣。這種樂知道的人不多,方東美先生知道,他介紹給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的一生我們現在很清楚、很明白,什麼是最可憐?聞不到佛法,沒有機緣接受聖賢的教誨是最可憐的,絕對不是名聞利養,絕對不是財富、地位、權勢,不是這些。最高的享受、最大的福報是能聞聖賢的教誨,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了我們不能不實行。現在人講的落實,要把聖賢教誨真正變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自己的言行,從自己身上表現出來,幫助社會、幫助眾生覺悟。
佛陀的教誨,在一切經裡面,第一殊勝是《華嚴經》,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我對《華嚴》有特別愛好,這是真的,一接觸佛法就歡喜《華嚴》。那個時候還不能接受淨土,這也許是過去生中的宿因,我對《華嚴》比淨土這個緣還要深,才會有這個現象。《華嚴》在佛法裡第一殊勝,這個話不是我說的,隋唐時代許許多多大德們講的。諸位要是讀《無量壽經》會集本,前面梅光羲居士的序文,他那個序文寫得很長、寫得很清楚,你就了解。我在沒有讀會集本之前,我從前一輩大德、法師、居士那個地方聽得很多,我也看了不少書,知道古時候不管是哪一個宗派,祖師大德們幾乎都公認《華嚴》是釋迦牟尼佛的根本法輪。這個根本法輪,法輪它是表法意義的,它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基本的教學。法輪代表教學、代表課程,根本法輪就是基本的課程、基本的教學,你說這個多重要!
《維摩經》上講「萬行為因」,從這一句我們也能夠體會得到世界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十法界是總說,要跟你細說,那就是經上講的世界海微塵數,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為什麼?每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境界不一樣。就是夫妻一輩子生活在一起,兩個人境界還是不相同,各有各的境界。父子至親,境界也不相同。這是說我跟別人境界不一樣,也就是法界不一樣,我住我的法界,你住你的法界。我不一樣的地方,它是有相似的地方,相似的地方就變成共業;其實共業所感的那個境界相似,還不是完全相同。要是完全相同,那錯了,沒有這個道理,各個不相同。再往深處去觀察,我一個人,與別人不相干,我一個人的境界剎那剎那也在變;如果不變,那好了,不變你成佛了。怎麼我個人的法界剎那剎那也在起變化?你看前一個念頭滅了,後一個念頭生了,前念跟後念不一樣,不一樣,法界就不一樣,你知道嗎?你有沒有真正體會到我們的念頭剎那剎那不一樣?我們的法界剎那剎那不一樣?知道這樁事情,那我就得好好的反省反省,我去年境界跟今年境界一樣不一樣?這一年一年比,很明顯,有進步。
去年跟前年比,前年跟大前年比,佛經上教給我們十年十年一比。你十歲的時候,二十歲的時候,三十歲的時候,四十歲的時候,你好好的去想想,去反省、去檢點,有沒有進步?還是墮落?從什麼地方去檢點?從心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如果果然是向著佛道上進步,你成功了。我初學佛的時候,二十六歲對佛法具足信心,信心從哪裡來的?從老師那裡來的,我相信老師,老師教導我的。他不是個普通人,他是很有名的教授,他不是迷信,他指導我的我對他有信心,我的信心從這裡生的。但是對於佛法知道太少,以往沒有接觸過;剛剛接觸,我有個朋友介紹我認識朱鏡宙老居士,朱老居士那個時候在台北辦一個「台灣印經會」,他出版了一些書送給我,特別介紹《了凡四訓》,叫我先看。這是我學佛啟蒙的一部書,讀《了凡四訓》。那個時候我們是公務員,公務員每年有兩個星期假期。我度假我到台中,住在我先父的老同事,住在他們家裡。他們家裡面也並不是完全學佛,家裡書架上有幾本佛書,我看到《六祖壇經》丁福保的《箋註》。我那兩個星期在他家裡翻這個書,愈看愈有味道,就在度假這個期間當中,把這本書連文帶註解全部看過。
這是我接觸佛法第一部看的佛書,《六祖壇經箋註》,我看了非常歡喜,我從這裡入門,知道要斷惡修善,要改過自新。我的緣分不錯,沒有多久就遇到章嘉大師,敏孟經先生介紹的。敏孟經是清朝時候的親王,敏親王,現在都不在了。他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我跟大師三年,承蒙他的教誨。我看這些經書,有一些疑難的問題向他老人家請教,他給我解釋。一個星期見一次面,星期天。一般他都會給兩個小時給我,除非他有特別的事故,通知我這個星期天沒有時間,有時間一定會安排給我。這是我學佛遇到些真正的善知識,對我幫助很大,正知正見,可以說我學佛沒有走冤枉路,我對於老師的信心非常堅定。為什麼?我親自接觸到的,別人說閒話,你是道聽途說,我是直接親近。直接親近的人不相信,聽別人造謠言,世出世間聖賢人都說這是福薄之人,福報很薄,他哪裡會有成就?我們以真誠恭敬心向老師求教,印光大師說得很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對老師要是起疑惑,你一分利益都得不到,疑為菩薩最大的障礙。
你對佛菩薩疑惑、對經教疑惑、對老師疑惑,沒有法子學了,親近諸佛如來你也不得利益,這是肯定的。既然你知道萬行為因,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不能不謹慎。我們取佛淨土,我們一心要學佛、要作佛,像六祖能大師一樣到黃梅去參學,五祖問他,「你來想求什麼?」「我來想作佛。」我學佛的目的就是作佛,我不願意作凡夫。了凡先生稍稍覺悟之後,把他的名字改過來,他的名字本來叫「學海」,改成「了凡」,意思就是我從今之後不願意做凡夫。人要有這個志氣,佛法裡面講願,願力不可思議,志願永遠在領導你的信心。人要沒有志,你還會有什麼成就?志就是我這一生做人的方向、目標,我們今天難得,把我這一生做人的方向、目標定在作佛作菩薩,我的方向目標在此地。我不作凡夫,我不求人天福報,天上的名聞利養我都不要,還會要人間的嗎?哪有這種道理?
天上人間這些榮華富貴、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我們走成佛之道,要造成佛之因。所以思想是佛,見解是佛,言語是佛,身體造作是佛,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天天跟《華嚴》為伴侶,同學是華嚴會上眾菩薩,老師是十方諸佛如來,我們過的是什麼日子?天上人間無比的希有殊勝,過這個日子。遊戲在人間,起心動念、一切作為都是幫助這個世間人覺悟,全心全力去做,這是佛弟子,這叫行菩薩道。清涼大師引證又說,「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這個話我們要懂得,我們修菩薩道、我們修佛道,在哪裡修?在眾生,不能離開眾生。一定要學善財歷事練心,跟世間一切眾生交往,就是五十三參,成就自己的真實三昧,成就自己的真實智慧。你接觸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對他們明瞭,是智慧;你在境界裡面能夠不被境界所影響、不被境界所動搖,這是三昧。
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修什麼?戒定慧三學。戒是守規矩,一切如理如法,守秩序、守規矩,這是戒;不被外境所動,那是定;樣樣清楚、樣樣明瞭,這是慧。從早到晚,從初一到臘月三十,周而復始,永遠沒有間斷,真正在修戒定慧三學,真正在修四攝六度、普賢十願。一修一切修,一行一切行,這是菩薩的佛土。離開眾生,我們到哪裡去修?這裡頭必須要認知,法性雖然是一,隨業起了無量無邊的變化。剛才我說過,我們自己念念都是不同的法界,何況芸芸眾生?在這裡面,如何能夠掌握著不變的原理原則?清涼大師末後還舉了一個例子,「涅槃微善,觀經三心等,其類非一。」現在我們時間到了,這一段意思很長、很重要,我們下一堂的時候再繼續來學習。《華嚴》不能白讀,決定有想像不到的殊勝利益、收穫。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7:07:4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