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六四卷) 2002/4/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664
諸位同學,請看「普賢三昧品」,大眾得益第八句:
【世界海微塵數一切如來一一毛孔中各現眾剎海雲。】
前面清涼大師說,後面的四句,從第六句到第九句是講菩薩「得佛果法」,就是「如來三業」。第一句「得照藏身之實智」,這是意業;第二句「得藏身力用之權智」,這是口業;第三句,我們剛才念的「身毛現剎」,這是身業。三業都不可思議,這裡面的義趣、境界都是無量無邊,華藏會上菩薩大眾,一一各得,得的數量是沒有辦法稱說的,無法計算的,所以經上用形容『世界海微塵數』。真的是《華嚴經》上常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得一切得,這個才是圓滿的大法。佛法裡面常講的大圓滿,我們在這個地方體會到大圓滿的義趣。如果能契入,菩薩得,我們自己也得。
前面一句裡頭,我們講到中心的一個課題,我們現前迫切需要的,要了解的,就是「是處非處」之理。這是佛學的名詞,要換成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因緣果報的理論與事實真相。我們現前迫切需要知道的,我講得很多。真正明白了,那確實是自求多福,也真正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經文上有講到「無差別方便」,這句話的意思也非常非常的深。「方」,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是在處事待人接物,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便宜換句話說,就是最適合的方式,最合適的方法,就叫做方便。由此可知,方便真的是多門,多到什麼程度?世界海微塵數。怎樣把樣樣事情做得都恰到好處,那就是智慧。沒有真實智慧做不到,做到恰到好處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諸佛如來、菩薩、祖師大德們,為我們所做的示現,為我們所做的榜樣,我們細心去體會去觀察才能學到,才能夠悟入,真正明白了。
首先要肯定我們自己確確實實是博地凡夫,不是聖人,不是佛菩薩再來。從什麼地方見得?從煩惱習氣,只要自己冷靜的思惟觀察,自己就覺悟了。我們六根面對著現前六塵的境界,還會起心動念,這就是凡夫。起什麼心?順境還有一點貪愛之心,逆境還有一點瞋恚之心,雖然不嚴重,但是有這麼個意思在;有這個意思在,就是凡夫,你的煩惱沒有斷乾淨。起心動念,頭一個念頭,於我自己有沒有好處?於我自己有沒有利益?「我」沒有忘掉,為我,為我的家庭,為我的團體,為我的國家,乃至於為我的世界,「我」沒有斷。總不能像諸佛菩薩一樣,起心動念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真正做到了佛在《金剛般若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這樣才能做到無差別方便。
這個說起來不容易,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要知道見思煩惱斷盡,塵沙煩惱斷盡,無明也破了幾品,才能入這個境界。我們學佛要用功,希望在這一生當中真正能有成就,你不斷煩惱習氣怎麼行?許多同學都知道,我也常常遇到很多人來問我,真想斷煩惱習氣,不知道怎麼個斷法,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實在講,經教裡頭處處都在教導我們,我們為什麼體會不到?為什麼看不出來?這就說明了自己有嚴重的業障,業力把我們與佛法障礙住了。
最嚴重的業障是什麼?自私,自私自利;剛才我說的起心動念,頭一個我自己的利益沒有忘掉。所以我們不能夠見道,我們不能夠入門。如果真的把我忘掉,把私忘掉,起心動念一切都是大公無私,念念都是為一切眾生,自自然然與諸佛如來感應道交,一切如來!自自然然與天地鬼神起不思議的感應。今天我們感而不通,你要曉得原因就是自私自利,不能夠做到徹底的放下。徹底的犧牲奉獻,不附帶任何條件的,那是佛菩薩。所以凡人做不到,凡人必定附帶條件,總不能把自己的利益丟掉。殊不知附帶條件,我們所得的很小,不附帶條件所得的不可思議,你所得的是「大方廣佛華嚴」,你所得的是大圓滿大自在。我們今天就是這個地方不能夠突破。要突破這個瓶頸,那是真實智慧;沒有真實智慧,怎麼能突破?所以今天我們這段經文,一開端講「一切如來功德藏智光明」,不容易!可是佛經裡頭所說的,都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非常可惜的是我們自己不能證得,不能夠受用到,這是我們應當要反省,應當要覺悟,應當要回頭。
第八句的境界更不可思議,我們要不要契入?要!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如來一一毛孔中各現眾剎海雲』,這個意思前面講得很多,正報是毛孔、毛端,這在經上我們常常看到的;依報是微塵。我們在這裡看到一一毛孔,「一一」兩個字是關鍵,不是一個毛孔,不是一粒微塵,是每一粒微塵、每一個毛孔、每一個毛端。我們在此地要問,如來身上的毛孔毛端,各現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量無邊菩薩眾生,毛端現、毛孔現、微塵現,我們身上的毛孔毛端現不現?也現,眾生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差別在哪裡?差別就是迷悟。眾生迷而不覺,諸佛覺而不迷,差別就在此地;除這一點之外,沒有絲毫差別。上面一堂我跟諸位說過,果然覺悟了,香港跟極樂世界沒有差別。果然真的覺悟了,香港跟華藏世界等同,是一不是二。如果是迷了,那是九法界眾生,香港絕不是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絕對不是香港,不等同。
我在此地跟諸位說清楚說明白,境隨心轉,楞嚴會上佛講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凡夫可憐在哪裡?不能轉境,被境界所轉,這個很苦,苦不堪言!不能轉境。佛菩薩的能力跟我們不一樣在此地,他不被境界轉,他能轉境界。你看看,轉香港這個五濁惡世為華藏世界、為極樂世界,一點都不假。所以學佛首先要問,你存的是什麼心?如果你存的是妄想分別執著的心,那就轉華藏、極樂為五濁惡世。假如你能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轉五濁惡世為華藏、極樂。你們想想看,是不是還是個因果法?因能轉,心;果所轉,境界。釋迦牟尼佛早年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就明白,他做種種示現,不離華藏,不離極樂,不離淨土。我們凡夫所見所聞所接觸的是穢土,不是華藏,是苦報,不是極樂。你看同在一處,同在一時,每個人的境界不相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從這句經文裡面,我們能夠體會到,佛所見的世界是重重無盡的世界。毛孔裡頭有佛剎,不是一個佛剎,是無量無邊的佛剎;佛剎裡面又有一切如來,又有一切眾生。那裡面一切如來一切眾生,也有毛孔,也有毛端,也有微塵,微塵裡頭又現無量無邊的佛剎;剎土眾生,重重無盡,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哪裡會曉得?我們以為這個生活的空間就這麼單純。現在科學家雖然沒有聽過佛經,沒有讀過佛經,他們也相當聰明,發現空間不是單純的,他們所講的空間是多維次的。我說這個話,前兩個星期大公報的王社長,我們在一起吃飯,我講的這話他懂。他是學數學的,數學是科學之母,科學家何以能夠知道空間是多維次的?是從數學裡頭推演出來的。在理論上講,這個維次是無窮大,也就是說是無限的,跟佛法裡面講的完全相同。佛法裡頭講重重無盡,這就是多維次的空間,這個境界在《華嚴經》裡面稱「不思議解脫境界」。
我們聽到佛說這一番話,我們也能夠體會到那麼一點點,但是我們沒有契入。可是這一點已經不簡單,我們有不思議,沒有解脫;我們懂得不思議,但是我們沒有解脫。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得到解脫了;換句話說,在他們來講,《華嚴經》上所講的是他們的現量境界,他完全契入,也就是說是他們生活的空間,真正不可思議。我們今天學《華嚴》,算是學得不錯,對於佛所講的話能夠體會到幾分,我們沾到不思議的邊緣,但是沒有解脫。為什麼不能解脫?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沒有徹底放下,沒有究竟放下。那我們要問,要不要放下?要,要不斷的放下,天天放下,月月放下,年年放下。我們契入境界不圓滿,就是因為我們放下的不究竟不徹底,原因在此地。
從哪裡放下?從自私自利放下。起心動念,在大乘佛法裡教導我們,這個方法妙絕了,起心動念為眾生想,不要為自己想;為自己想,障礙就現前,佛法的名詞是業障現前,為自己想,業障就現前。我這一百分,九十九分為眾生想,只有一分為自己想,那一分的業障把你九十九分的功德都障住。一分都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因為性德裡頭沒有妄想,性德是健康的,有妄想性德就生病了。我們用這個比喻來說,現在人常講地球生病了,地球的生態被破壞了,不正常,地球生病了。我們人的本性有病,我們本性的病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是我們真如自性生了病。如何對治?佛跟我們講,放下就好。
我們今天的麻煩就是想放下而放不下,我們的毛病在此地。我遇到很多好的同學同參道友,真心想放下,就是放不下。我們在這裡頭很冷靜的觀察思惟,為什麼?看別人,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看到別人馬上就要回歸到自己。我怎樣?他放不下,回頭看看我自己,我也沒有放下,把自己的病診斷出來了,於是發現自己的病況。能發現,這在佛法裡面講就是覺悟了,始覺,你開始覺悟,始覺天天都有。不但我們天天有,到等覺菩薩還天天始覺,「始覺合本」那叫究竟覺。我們今天的難處就是始覺合不了本覺,所以覺了以後怎麼樣?又迷了,麻煩在此地。不是沒有覺,是有覺,但是一轉眼又迷了,我們的難處在這裡。如何能保住始覺而不迷,這是功夫,這是成就。在我們現前狀況,我們應該如何保持?沒有別的,念念想眾生。千萬不要有一念想自己,佛跟眾生差別就在此地。佛菩薩念念想的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心量大!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一次我們訪問日本,機緣遇得很巧,我們訪問知恩院,很巧遇到佛誕日,我們參加他的法會,參加浴佛。我們參觀比叡山,遇到日本天皇為了祈求世界和平,送了一些寶物給這個山上收藏,山上的法師做一個法會,為世界和平祈福,為日本國家祈福,為天皇祈福,為日本國民祈福,我們也在旁邊觀禮參觀。我這幾年來講《華嚴經》,我看了之後當然有感想,但是不能說出來。他為世界和平祈福,正確的。為日本國祈福,為什麼不擴大,為全世界每個國家祈福?為日本天皇祈福,為什麼不能為每個國家領導人祈福?為日本國民祈福,為什麼不為全世界一切人民祈福?心量上的問題。這個一念的差別,就是覺跟迷的差別,佛菩薩跟眾生的差別就在此地。你要真正明瞭懂得了,你才曉得我們要怎樣學佛,學佛從哪裡學起,如何能過佛菩薩的生活。心像佛,思想像佛菩薩,言行像佛菩薩,這叫學佛。形式上像,實質上不一樣,那不是學佛,那如何能得佛法真實的受用。
佛法真實受用是什麼?《華嚴經》上所說的字字句句皆是。我剛才講的,那真的叫皮毛,還是表層。如果深入怎麼樣?就是此地講的重重無盡的法界。我們祈福要為重重無盡世界裡面的一切眾生祈福,這就對了。這樣的心、這樣的念與性德才相應,這一層真的不容易。你要不深入大經,你怎麼會曉得這個事實真相?所以我們一般人真正能想到全世界一切眾生,念念都不忘,算是不錯了,可是與真實的境界還差一大截,不能相比。就是這個經上講的「世界海微塵數」,我們從這句當中,你能夠體入它的境界嗎?很難!必須要能懂一切如來一一毛孔中,各現世界海微塵數剎土,剎土裡面又有微塵、又有毛孔、又有毛端,重重無盡,你才能夠得到一點消息。由此可知,佛菩薩的心量跟我們確實不一樣,佛菩薩所入的境界,經上講的是名實相符,「不思議解脫境界」。
這個不思議,我們凡夫根本就不懂。不思議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無量無邊無盡的重疊;宇宙不是平面的,是立體的,是重重無盡的。這個境界,現在科技相當發達了,天文學家有沒有能看到不同維次的空間?沒有,科學技術還做不到。什麼樣高倍的望遠鏡,你能看到的宇宙,都還是跟我們同一個維次的。不同維次的,這個科學儀器完全不管用,你見不到。我們今天的空間維次,科學家講我們這個空間維次是三度空間,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再往上去無限度,我們一無所知。科學家講的這個話,我們一般人也不懂,跟《華嚴經》這裡一合就懂了,他所講的跟《華嚴》講的是一樣的。《華嚴》講的比他更詳細,比他講得更透徹更圓滿,所以這個經裡頭字字句句含無量義。更不可思議的是法法圓融,隨便拈一法都是一切法,圓滿具足,一毛端圓滿具足;毛是我們身上的汗毛,每個毛端都是圓滿具足。
我們把圓滿總歸納,我常講的三個圓滿: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這三個圓滿就可以包括一切了,展開來無量無邊,一切圓滿不離毫端,不離微塵。這個境界什麼人能知道?說出來,什麼人能夠點頭,什麼人能夠相信?我們這個經,講到這個地方已經用了一千多個小時。如果這一千個小時,我們同學在一起共同學習沒有缺課的,也許你聽了會點頭,你不會懷疑,你不會排斥,不會否定。假如沒有從前面一直聽到此地的,你今天第一次來聽,你怎麼會不懷疑?你要不懷疑,那就奇怪了。所以你懷疑,你不相信,是正常的。你要不懷疑,你會相信,那才奇怪了。我們自己在佛法修學五十年了,我在講台上講經,今年四十四年了,看到這個經文生歡喜心,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了,能夠看出這個經裡頭字字句句是無量義,能看到這個經字字句句是圓融的,任何一個字都圓圓滿滿包括全部的《大方廣佛華嚴》。全部的《大方廣佛華嚴》是不是這個八十卷?給諸位說,不是!全部的《大方廣佛華嚴》是什麼?就是重重無盡的法界全體,不是這一本書。
我過去在講席裡常講,虛空法界是自心相,剎土眾生是自身相。經上講的毘盧遮那,在前面跟諸位詳細報告過,毘盧遮那是法身,法身的體是法性,虛空法界是法性的相分,法性的相。有體當然就有現相,無量無邊剎土眾生是法身相。法性法身遍一切處,遍重重無盡的空間。我們凡夫不知不覺,所以佛在大乘經上常講「可憐憫者」,把自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完全給忘掉。所以這個失是忘失,不是真的失掉,什麼時候你覺悟,立刻就恢復。所以法界是平等的,平等的相就像虛空一樣。眾生是平等的,佛也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就叫做眾生。佛是覺悟的眾生,六道凡夫是迷惑的眾生。所以差別就是覺、迷,把覺與迷放在一邊,就沒有兩樣,是一不是二,是平等法。佛法從這個基礎上、從這個理念上講平等,真平等,世界的人當然能夠和睦相處,當然能夠相親相愛,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照顧,互助合作。
為什麼今天這個理想不能實現?原因在哪裡?不了解事實真相。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能做到,華藏世界能做到,諸佛剎土能做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做不到?娑婆世界裡頭,這個南閻浮提洲五濁惡世做不到?這裡頭的眾生不了解事實真相,問題在這裡。那要怎樣解決?教!沒有別的,教學。所以佛示現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回到華藏,回到極樂,回歸自性,目的在此地。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看「普賢三昧品」,大眾得益最後一句:
【世界海微塵數一一菩薩,示現從兜率天宮歿,下生成佛,轉正法輪,般涅槃等海雲。】
這句經文前面還是要貫諸菩薩等八個字,這個諸位不要忘記,「其諸菩薩,一一各得」,要加這八個字,意思就非常明顯了。前面三句是講如來三業,一句是一個意思;最後這一句是講菩薩八相垂應,這一句裡面就具足如來「身語意」三業。所以諸佛如來的果法從哪個地方展現?如來的果法我們從哪裡去看它?從菩薩。沒有菩薩為我們表演,一切如來的果德我們就無從而知。所以末後這一句重要,沒有這一句,那只有言說,沒有具體的形相,這一句是給我們講到具體的形相。
『一一菩薩』,菩薩跟佛是一不是二,這個地方不能跟一般大乘教裡的說法,意思不相同。如來說體,表性體;菩薩表作用,表相用。有體,有相,有作用。菩薩表相用,從相用上來說就是菩薩,從體上講就是如來。前面講「一一一切如來」,這個地方講「一一菩薩」,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圓教初住菩薩就有能力為一切眾生現身說法。大家對《普門品》都很熟悉,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緣覺身而得度者,即現緣覺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基督身得度者,觀音菩薩就現基督身而為說法。應以阿拉身得度者,觀音菩薩即現阿拉身而為說法。我過去講經是有這個講法,但是沒有聽到別人有這個講法。這一次訪問日本最大的收穫,就是中村康隆老和尚,他今年九十七歲了,他也是這個說法,我聽到非常歡喜!聽到也有一個人跟我的說法一樣。所以宗教是可以和睦相處的,應當平等對待,可以團結一致,為全世界求和平安定、眾生幸福美滿。
那是菩薩,不是凡夫。凡是參與華嚴法會的,最低級的位次是什麼人?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三界九地,見思煩惱斷盡,塵沙煩惱斷盡,無明破一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永離十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所以他有能力在盡虛空遍法界為一切有緣眾生現身說法。
你看他的示現,佛經上常講的「八相成道」。八相裡頭第一個相,第一個相是根本的相,『從兜率天宮歿』,兜率是梵語,意思是知足,兜率是表法的。每一尊補處菩薩,像我們現在釋迦牟尼佛的補處菩薩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哪裡?在兜率天。彌勒菩薩為什麼不住忉利天?為什麼不住他化自在天?為什麼不住四禪天?表法。如果你真正懂得表法的意思,凡是彌勒菩薩所住的都叫做兜率天。他要住在忉利天,那兒也叫兜率天,他要住在四禪天,也叫兜率天。為什麼?知足,我們要懂這個意思。什麼人可以作佛?知足的人成佛,真的,一點都沒錯。等覺菩薩還沒有知足,為什麼?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換句話說,他還有願還有求,希望把這一品無明斷盡,不知足!如來果地上知足了,那一品無明也沒有了,百分之百究竟圓滿的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兩句話我還要把它擴大一點來說,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無爭,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無求,這才是真正的大圓滿,這才是真正的「從兜率天宮歿」。那個意思很特別。法身菩薩做到了,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怎麼樣圓滿?無願無求才能圓滿,有願有求不能圓滿,這個話難懂。
往年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為我說明這樁事情,他用比喻說,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修行人有願有求,勇猛精進來辦道。到一真法界,就是你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之後,無願無求。那怎麼精進?怎麼提升他的境界?李老師講,他們的修行叫無功用道。這個話還是難懂,老師舉個比喻說,這個比喻是中國五十年前,我們旅行坐船是坐帆船,帆船在行走的時候靠著風力來推動,沒有風的時候要搖櫓;風推動也好,搖櫓也好,就好比勇猛精進。可是船快要上岸的時候,帆要下來,櫓不能搖,用什麼東西?用竹竿慢慢的撐,使船靠近碼頭。快要到碼頭,大概還有幾丈遠的時候,這時候篙都不能撐,全部要放下,船自自然然的往前面,往碼頭逐漸逐漸靠近。他說那一段叫無功用道,我們懂得了。
法身菩薩用功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是想有功用,他是無功用,就像船快要靠岸,用不得力,一用力就錯了,一用力就撞上碼頭。不能用力,要用過去勇猛精進的餘力,餘力自自然然推動它。老師用這個比喻告訴我們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行的狀況,我們從譬喻當中能體會到一點。換句話說,證得法身之後再破一品無明,往後絕對不會起心動念,絕對沒有分別執著。如果有分別執著、有起心動念是十法界裡面的,沒有離開十法界。離開十法界,一真法界的,我們一般都稱為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絕對不會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無願無求,他是無功用道,那叫知足。
我們還有願有求,還要勇猛精進,我們是十法界裡面、六道裡頭的。我們今天不這樣幹不行。你看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具備三個條件,叫三資糧「信、願、行」。我們要不在這上面真正修、真正努力,西方極樂世界就去不成。這樣勇猛精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什麼地方?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法身菩薩他們無願無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所以古大德講上上品往生,那是菩薩,不是凡夫,凡夫往生是在下土,這個說法也不無道理。但是善導大師的講法不一樣,善導大師講的話,他說「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我們聽了,感覺到很舒服。因為這句話是活的,前面祖師那個話都是死的,實報土、常寂光土只有菩薩能往生,我們凡夫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善導大師的話是活的,我們凡夫也能夠在一生當中生實報莊嚴土、生常寂光土,遇緣不同。到底遇的是什麼緣?要遇的是《華嚴》這個緣,就不一樣了,遇《華嚴》、《法華》這個緣不相同,真的是所謂「即身成佛」。
道理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明白,放下了。放下,我們有沒有願求往生?有!有,你怎麼能跟法身菩薩比?這就像禪宗永嘉大師答覆能大師的話。惠能大師問永嘉,永嘉開悟了,明心見性,問他:你還有分別嗎?永嘉答得好:「分別亦非意。」六祖給他印證:「如是如是。」你如是,我也如是。這個意思就是說明,我們有沒有依照經典道理這些東西去做?去做,一點沒錯。雖然去做的時候,表面上是有相著相,心裡上是離相,即相離相,離即同時,這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遇緣不同。
我們凡夫這一生當中,能不能生實報土上上品往生?能,肯定能!關鍵在你自己有沒有遇到這個緣,有沒有遇到善知識。善知識不一定是指定某一個人;某個人你親近他多年,你也未必能得益,那就不叫善知識。什麼是善知識?不論是哪個人,不論是哪樁事情,什麼樣的物品,我一接觸,幫助我豁然開悟,這是善知識。這個意思深,我跟李老師十年,他哪一天幫助我覺悟了,那一天才是我的善知識;我沒有覺悟之前,以前的那個他不是我的善知識。這個道理又有幾個人懂?
中村康隆老和尚為我印證:全世界各個宗教的創教人,都是佛菩薩示現化身的,這是我的善知識。我確實有這個認知,沒有人印證,他是我的善知識。比叡山的執事為我說明,往昔日本那些高僧大德修學,期限沒有少過十六年,十六年不下山。前面十年是基礎教育,後面六年專攻,肯定我對於澳洲圖文巴淨宗學院教學的構想。我的想法是學生在學院裡面接受教學的時間九年,前面五年是基礎教育,後面四年是一門深入。比叡山的執事等於說給我印證,我這個想法、做法沒有錯,堅定我的信心,這是善知識,這是我這十幾天訪問最大的收穫。
諸佛菩薩為我作示現,一切法身菩薩都有這個能力。示現用意在哪裡?底下講「成佛轉法輪」,成佛是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德相,這叫『下生成佛』。圓滿的智慧德能,特別是智慧好像很抽象,智慧到底在哪裡?智慧表現在能力、相好上,離開德能相好,智慧我們六根接觸不到,這個先要成就。智慧德相是什麼?具體而言是三學。智慧是三學裡頭的慧學,德能是三學裡面的定學、戒學,相好也是定學、戒學。定裡面顯示出有德能有相好,戒律裡頭也示現有德能有相好。換句話說,我們講得很淺顯、很容易懂的,成佛就是成就戒定慧三學。「出現品」裡面講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戒定慧三學,於是我們就懂得了。我們學佛要從哪裡學起?諸佛如來,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講,一切如來都是這個說法,教導我們初學的凡夫,依戒得定,依定開慧。我們要是捨棄戒學,那就完了,你再精進再努力,充其量你不過是一個世間佛學家而已。諸位要聽清楚,是「佛學」,你不是「學佛」,你沒有學佛!佛法真實的受用,你一分一毫都得不到,你過的是凡夫生活,這就是今天佛法普遍衰微,道理就在此地。
我這一次跟日本、韓國那邊的出家在家的同學在一起討論,都談到這個問題。全世界每一個地區的佛法,大幅度呈現衰落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我們都搞佛學,沒有認真學佛。戒沒有了,佛就沒有了;禮沒有了,儒就沒有了。只剩下什麼?剩下一個空洞抽象的概念,不能具體落實。佛法的定慧要落實在戒行裡,儒家的倫常大道要落實在禮的基礎上;如果去掉禮就變成儒學,佛法去掉戒就變成佛學。古人講實學,實是真實,真實的學是學儒學佛。現在人把它顛倒,儒學、佛學,當作學問來研究,自己不能夠契入儒、佛的境界,儒跟佛的真實受用完全得不到,這個地方真的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我們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的人,不能不留意。所以我這一次辦這個學院,本來想不管事的,院長請別人做。籌備期間看看,實在不行,要給他們搞的時候,將來都變成佛學。在這個狀況之下,我沒有第二條路好走,這個學院我還是要自己承擔下來,我還是要做院長,至少把這第一期帶下來,九年。前面兩年是基礎的基礎,落實到戒學,就是德行的教育,我們要真幹。我們學習的綱領就是「淨業三福」。
淨業三福大家都很熟,這三條太重要了,佛講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們自己要學,要做給別人看,做給別人看就是示現。「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怎麼做?《弟子規》。《弟子規》就是教我們在家怎樣做兒女,在學校怎樣做好學生,豈不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嗎?這兩句話落實在《弟子規》。我們的《弟子規》要求一定要做到,不是會念會講,那有什麼用處?那變成講學了。「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要落實在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經》要做到,我要求能背誦,能講解,能做到。這是三福第一條。第二條「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把它落實在《沙彌律儀》。沙彌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分量不多,一定要能背誦,要能落實,變成自己實際的生活行為,我要求的水準很低。這才是真正出家人,真正是佛的出家學生。第一條真正能做到,你是佛的在家學生。第二條如果能把《沙彌律儀》做到,你才是佛的出家學生。否則的話,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我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
所以前面兩年所學的,就是這四門功課,主修的:《弟子規》、《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地藏菩薩本願經》。如果你還有能力,還可以加一樣助修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正助雙修,總共是五部。四部是主修的,有一部是助修的,兩年要完成,兩年不能完成淘汰掉了。有這個基礎,然後學我們的本科,三年的時間,淨土五經一論,我們要讀誦,要講解,要依教奉行,這總共是五年。最後的四年是你專攻一門,你用四年的時間深入,一門深入。九年的時間,完成我們的學業。我不能像古大德那個十六年,為什麼?現在人根性跟古人不相同,如果訂上十六年,恐怕一個學生都找不到。我訂上九年,我能找到十個學生就不錯了,我就很滿足。所以這個學院跟一般學院不同,這個學院是學佛,不是佛學。你們現在到佛教大學,或者到一般大學去念宗教系,拿個碩士學位,拿個博士學位,你們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
我這個地方的性質跟一般教學完全不相同,我們真正要成就德行,品德、學問,然後再發大菩提心,捨己為人,犧牲奉獻,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學習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你看看「降魔」。我們前面兩年就是降魔,持戒就是降魔,修淨業三福是降魔。為一切眾生做榜樣做模範,以身作則,身口意三輪教化,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我們要幹這樁事情。我這一次訪問日韓這十幾天,堅定我的信心,堅定了願心。我清楚,我明瞭,要不這樣做,我們對不起佛法,對不起諸佛如來,對不起祖師大德,對不起這一生的修學,我們走上失敗的道路。
這是成佛的意思,成就戒定慧三學。『轉正法輪』,轉正法輪就是全心全力從事於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這是主要的,這是佛弟子,出家佛弟子八正道裡面的正業。這八條有一條正了,其他七條都正,這是《華嚴》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才能得正定、正見、正命、正思惟,你統統都得到。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統統放下。社會上許許多多需要做的社會福利事業,要勸導在家同修認真努力去做,我們全身全心全力要投注在教學。
所以學院除了正規教導這些學生之外,我們每年也會有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辦短期講座,像從前台中李老師辦的「大專慈光講座」,這樣的性質。講座的期限,我們有特殊的學科,有特殊的對象,所以時間最短的一個星期兩個星期,長的可以到兩個月三個月,一年辦兩三次,這是對信徒的,對社會廣大群眾的;內部教學是對學生的,這些學生可以擔任短期講座的講師,給他們有講台實習的機會。所以這種教學是全方位的,德行、智慧、能力、相好,我們今天講的是威儀,面面都顧到,這叫轉正法輪。
『般涅槃』比較難懂。般涅槃是梵語音譯,解釋很多,它含多義,最常用的解釋有兩個,一個是滅度,一個是圓寂,這是我們從意思把它翻譯出來。圓寂是什麼意思?絕對不是說出家人死了就叫圓寂,那哪一個不圓寂?意思都錯會了。圓是圓滿,什麼圓滿?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三種大圓滿。寂是什麼?寂是寂滅。寂滅的是什麼?妄想寂滅了,分別寂滅了,執著寂滅了。所以「滅」是滅煩惱、滅習氣、滅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圓寂。大般涅槃這個圓寂是活的時候證得的,不是死了才證得。
翻作滅,四諦法「苦、集、滅、道」,那個滅就是般涅槃,梵語就稱為涅槃。那是滅的什麼?滅的是煩惱習氣,滅的是惡業,一般經教裡面講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滅的是這個東西;滅了之後才能夠修道。所以這一句放在此地,做為總結,好!結得非常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6:28: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