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596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九六)  2002/1/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596

  諸位同學,請看「如來現相品」,蓮華光菩薩讚頌第一首:

  【如來甚深智,普入於法界,能隨三世轉,與世為明導。】

  菩薩的讚頌一共有十首,前面三首是讚真身,後面七首是讚應身、應化身,這是暗中答「佛地」問。世尊現相,菩薩來為我們暗示,如果我們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得,十海意思就很明顯了。『如來甚深智』,這是讚歎大圓鏡智,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這個形象非常的微細、非常的幽深,是甚深智。到什麼時候才轉?八地菩薩才轉,八地叫不動地。由此可知,七地以前的菩薩轉識成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末那為平等性智,這兩種是因地轉,到果上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相宗教我們修行要做一個轉變,「轉煩惱為菩提」,這一句是總說。怎麼轉法?就是這一首偈裡面所說的,『普入於法界』,這一句是說平等性智;『能隨三世轉』,這是妙觀察智;『與世為明導』,這是成所作智。這首偈四句讚歎這四種智慧,這是佛的智身,我們也常講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留意的,那就是相宗常說的,因地修行重要,因地是當中兩句。如果沒有平等性智,你就不能夠證入法界,「普入於法界」這是證入法界。

  四智菩提從哪裡修起?從哪裡入門?我們要曉得,從平等性入門。平等性是末那識轉變過來的,末那是最堅固的執著,我執、法執都是末那。無量劫來他已經養成習性,要轉變當然不容易,可是不能不轉,於是轉變的道理、轉變的方法,我們要知道。佛在此地教導我們,首先把心量拓開,這是修平等性智的入門。心量小,哪來的平等?沒有平等,就沒有和睦,所以我們天天講的和平,和平不容易,雖然是一切人心裡面的祈求,和平真的會到來嗎?佛菩薩能賜給我們和平嗎?上帝能給我們和平嗎?不能。和平的條件是要我們自己從心理上做一個轉變,首先要曉得與一切眾生平等對待。一切萬法本來是平等的,為什麼會不平等?因為眾生對於事實真相迷惑了,迷了之後就把自己的身當作我、我的身,身外之物是我所有,總想據為己有,從這裡面產生兩個基本的錯誤觀念:一個是產生控制一切人事物這麼一個念頭,一個是產生佔有一切人事物的觀念,這兩個觀念堅固,牢不可破。

  我們自己認真反省,自己是不是這個樣子?我所有的,別人不可以侵犯,就是這麼一個觀念,變出六道輪迴。三途六道從哪裡來的?就是這麼一個觀念變現出來的,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把這個念頭改過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中,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決定沒有佔有的念頭,末那很容易轉變成平等性智,轉過來就是聖人,就不是凡夫,這叫轉凡成聖。你要知道怎麼轉法。要記住,「一切是我所有的」轉不過來,誰肯放下?學佛的人多,真的叫你放下,不幹,所以修行證果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需要無量劫,原因就在此地。你什麼時候成佛?換句話說,你什麼時候放下,放下就成佛了。一定要放下,不放下就壞了。

  三途六道,大概在五十歲以上就能體會到六道苦。五十歲之前所謂懵懵懂懂,他迷而不覺;五十歲以後年歲愈大,體驗愈深,知道世間苦。所以佛法幫助眾生了生死、出三界,連鬼神都說六十歲以上的人好度,十歲以下的人好度。真的,十歲以下,大人教他念《弟子規》,他真念,肯學而且肯做,他都能落實。為什麼?污染還不嚴重,聖賢的教誨他能接受。就是說他還有良知良能,他的良知雖然已經受污染了還不嚴重,換句話說,他還有良心。中年人受的污染就非常嚴重,良知良能完全被掩蓋,透不出來,不起作用。聖賢的教誨他排斥、他拒絕,這就是《地藏經》上所講的「剛強難化」。我們學佛的同修算是非常幸運,你想想看今天這個世界有將近七十億的人口,七十億人當中,有多少人聽聞到佛法?聽聞到佛法的這些人當中,又有多少人對佛法生起信心?生起信心的這些人,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理解的這些大眾當中,又有多少人能夠放下?一層一層的淘汰,到最後剩不了幾個人,然後才知道我們是被淘汰到第幾個層次。

  我們今天算是有正信,有理解的能力,解得還不夠深、還不夠透徹,我們在這個階段。下一個階段就是行,怎樣落實?怎樣真正放下?我們要是放不下,我們在這一個階段被淘汰掉了。果然肯發心認真努力去做,不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完全隨順佛陀的教誨,這才叫真正走上菩提道。我們今天所做的都是預備功夫,沒有上路;上路,天台大師六即裡面「觀行即」。上路真幹,預備的功夫做得愈好、做得愈深,你在菩提道中就不會遇到障難。如果預備的功夫我們常講底子不夠深厚,菩提道上禁不起考驗,很容易退轉。預備功夫要怎麼作法?我們要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那是為什麼?幫助我們做深厚的預備功夫,這是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真正講到修行,佛菩薩幫不上忙,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這個道理總得要懂。所以在學校求學,都是在做準備功夫,準備將來踏進社會,為社會大眾服務,你們想想對不對?

  世間人念書,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念到碩士、念到博士,念出來幹什麼?為社會大眾服務的。佛法的教學也不例外,我們住進一個道場就是進學校,在這裡面聽經聞法,充實自己,跟社會求學也相似,做好準備功夫,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服務。他服務的面大,服務的項目多。但是這裡頭有個總的原則,世出世間都是共同的,我們不能不知道,通人情達事理。人要不通人情、不達事理,他就沒有能力為大眾服務,在佛法裡面講他就沒有能力度眾生。不但沒有能力度眾生,他沒有能力度自己,自己也是眾生。書特別是經書,不能不讀。像《華嚴》、《法華》這些一乘大經要不要學?本著通情達理這個教誨,這些大經大論人生必讀。初學的人為什麼不讓你讀?你的基礎沒有打好。求學是有階段的,這個不能不懂,一乘大法是大學裡面的課程,你現在的程度是小學程度,大學課程暫時放在那裡,你先把你現前課程做好,慢慢提升;提升到一定的水平,你就開始修學這些一乘經論,是這麼個意思,這裡頭不能誤會。

  通情達理是有層次的,通人情達事理從哪裡教?從兒童教起。你們看,只要仔細觀察,不要說。看,你會開智慧;不說,積德行。從小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縱然學這些大經大論,縱然念到大學、念到博士,你看他為人處事不能得到大眾的歡喜。行動粗魯、態度驕慢,他自己不知道,心裡稍稍有一點不如意,跟大眾相處面孔就很不好看,小時候沒有教,養成這種習性。「苟不教,性乃遷」,養成這種習性。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做事,障礙就很多,為什麼?人家不願意跟他合作,不願意幫助他,雖然是好心,態度不好。基本做人的態度,《弟子規》裡頭說得相當詳細,要做到,不是說會念、會講,那有什麼用處?要把它變成日常生活行為,這都是屬於行經,要養成習慣。

  諸位同學,你們現在多半是出家了,出家要學「沙彌律儀」,諸位要知道「沙彌律儀」還是建立在《弟子規》的基礎上,出世法是建立在世間法的基礎上。你們看看淨業三福,淨業三福頭一條是世間法,第二條是出世間法,第三條世出世間法圓融,菩薩法。佛陀的教誨言語不多,條目很簡單,裡面的含義無有窮盡。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學習以善心善行處事待人接物,以真誠清淨心對自己。對自己清淨平等,對人真誠慈悲,處處要為別人著想,要幫助別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樣的心行就是大乘菩薩。所以自己要廣學多聞,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廣學多聞學什麼東西?要學為一切眾生服務的項目。現在還服務不到的,我們暫時不學。我們現在服務的對象是人,人事我們要學;如果我們到天上,服務的對象是諸天,天上的事我們就要學了。所以一定要知道面對著當機者是什麼境界,這一樁事情我說得很多、說得很清楚。

  我在一九八三年,第一次在舊金山講經,講經的場所是老人公寓裡面的活動中心。這個老人公寓是猶太人辦的,因為是在市區,所以它的建築是樓房、高樓,上下用電梯。這一棟老人公寓裡面總共住了四百多個老人,四百多個單位,裡面附設一個幼稚園,猶太人辦的。我看了非常歡喜,我說將來以後道場應當是這種形式。所以我在那裡就動了個念頭,彌陀村的念頭是從那個地方生起的。看到這個老人公寓,退休的老人沒有事情,每天講經他們是聽眾,基本的聽眾四、五百人,老人有夫妻兩個一起住的,有單身一個人住的。這個老人院附設一個幼稚園,一個老的、一個小的很好教,他真聽,真喜歡。我看了這個,將來以後道場不要搞寺院、庵堂,應當作老人公寓,澳洲叫退休村,我們要做這個,全心全力來幫助他。老人的生活非常寂寞,尤其是一個人,夫妻兩個有一個走了很孤單,沒有人跟他講話。物質生活在美國國家有照顧,老人福利事業做得不錯,但是精神生活很痛苦。我們到那個地方偶爾講幾卷經,每一個老人都歡喜,這是往後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理想場所,我們從這個方向去走。我沒有想到鬼神也說「六十歲以上、十歲以下好度」,真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的觀察不謀而合。這個事情要做得好、做得成功,心量一定要平等,要以平等心去做,才真正能做到和睦相處。

  所以,從這個地方開始,從這兒轉起。然後,「能隨三世轉」,這是妙觀察智,三世十方。清涼大師說,「於自共相,無礙轉故」,這裡解釋只有六個字,意思是於自於他沒有障礙。為什麼?心平等了。不平等就有障礙,有障礙辦事情就很艱難、很苦,無障礙那是一帆風順,所以平等是多麼重要!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和平,我們特別要著重在平等;平等,和睦就有了。和平是和睦平等,和睦是果,平等是因。沒有因,哪裡來的果?古往今來,哪一個眾生不希望大家都能和睦相處?所以和平是全世界一切眾生共同的希求。求了千萬年,和平沒有到來。什麼原因?大家疏忽了,平等疏忽了,一切時一切處總覺得我比別人高一點,這就是傲慢。傲慢從哪裡生的?「我」生的,只要執著一個我,我總比別人強一點,彼此都有這個錯誤觀念,互不相讓,於是就產生競爭、鬥爭、戰爭,哪來的和平?佛法裡面的典籍實在講就是和平這一門功課的教科書,最好的教科書。怎麼說?佛法根本的原理原則:性相一如,一如就平等了;理事不二,不二就平等了。對於自分修行來講,一心,一心就平等了,二心就不平等。對於境界來說,一真,一真就平等;十法界不平等,它有高下。佛與法身菩薩住一真法界,什麼叫一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離妄想分別執著,平等就現前。這是平等課程基本的原理原則。

  昆士蘭大學來找我,給他們談談和平、怎樣能夠落實和平。佛法裡頭尤其是《華嚴》,展開來真的是每一篇每一章都是講到怎樣把和平落實。所以要落實和平,課天天要上。為什麼?凡夫煩惱習氣太重,就是不平的習氣太重。為什麼人跟人見面沒有笑面孔,板著面孔,態度都不好看,他不平。為什麼不平?他有我慢。末那識我見,我見就是執著我,就是我執,我愛、我痴、我慢,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四大煩惱不是學的,與生俱來的,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帶來的習氣。所以後天要不教,他怎麼會覺悟?他怎麼會知道他這是錯誤?後天的教學不能間斷、要密集,天天要講、天天要學,哪能中斷?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弟子當中那麼多人修行證果的,什麼原因?沒有別的,四十九年天天教、天天學。說個實在的話,我們今天的人不比釋迦牟尼佛當年弟子愚鈍,如果我們有這個機會,四十九年不間斷,每天八個鐘點上課,我們也證果、我們也開悟,確實是這樣的。

  往年李老師教我,在一個地方常年講經,因為我過去在全世界各個地方弘揚佛法,幾乎是哪裡有請我都會去,我一個人帶一個小行李,李老師給我說這個話,然後給我說出一個原因,他說:「你想想,什麼人能夠聽一部經就開悟、就證果?」他這個話是對我說的,我很清楚、我很明瞭,為什麼不能住一個地方?我沒有地方住,緣不成熟。所以在那個階段當中我到處走,我有我的一個想法:自己現在沒有固定的地方,廣結法緣,我做的沒有錯。今天我有這麼一個地方,我可以不要動了,我可以像遠公大師不下山。過去跟許許多多地區大眾結的緣起了作用,他們來支持我,常常寄一點錢給這個道場,這個道場維持就容易了。我們絕不拉信徒,絕不問信徒要一分錢。錢從哪裡來?從全世界各個地方寄來的。為什麼會寄?過去結的法緣。要沒有這幾十年這樣深廣的基礎,我們哪裡會有福報?所以這個福報是往昔弘法四十多年的累積,不是偶然的。這個根深,所以自他當中的障礙少了,我們不能說沒有,佛菩薩他是真的沒有了,我們減少了,我們知道怎樣處理人事上的糾紛,我們學會要忍讓。我們相信命裡頭有的肯定是有,丟不掉;命裡頭沒有的,怎樣爭也爭不到,所以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放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成見,隨順佛陀的教誨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沒有錯了。

  佛能「與世為明導」,是一切世間的導師,我們隨順佛陀的教誨,做出佛弟子真正學佛的一個好的形象,做出來給人看,「佛陀教誨是這個樣子!」現在看這個機緣好像逐漸成熟了,成熟之後我們應當做的是住在這個地方不能動。到處走,李老師講的,對自己沒有妨害,對成熟眾生有妨害。好,今天時間到了。

  第一首偈:

  【如來甚深智,普入於法界,能隨三世轉,與世為明導。】

  這首偈頌含義深廣無盡,我們要怎樣去學習,而不是念了就算了。前一堂課特別強調「平等」,那是一切眾生和睦相處真正的因素。『能隨三世轉』,這是妙觀察智,必有平等性,我們與一切眾生相處才沒有障礙。《華嚴》是無障礙的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麼?真正得到平等了。只要稍稍有不平,那就稍稍有障礙;顯著的不平就有顯著的障礙,極端的不平就有極端的障礙,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如何把這些障礙平息,這個難,為什麼?你在果上搞很難,要在因上下手。怎樣平息眾生妄想分別執著,不平的心、不平的念頭?要從這裡下手。這個諸位想想,除了教育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做到?

  中國古聖先賢他們有智慧、有經驗,所以才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政權、建立一個國家,統治人民、領導人民,什麼最重要?教學。這是從大的說,小的是家庭,今天誰知道?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社會上有幾個是幸福家庭?至少一半以上,甚至百分之八十、九十,家庭都出了問題。為什麼會出問題?出問題是肯定的,它沒有教學。《學記》裡頭這兩句話我們要是把它換一下,換一個說法大家就明白,「成家立業,教學為先」。如果大家懂得這個道理,從這上下手,什麼問題都解決,哪裡還會有這麼多災難?今天年輕男女成家立業,不懂教學,所以才造成現在這個社會現象,天下大亂。在過去成家立業教學為先,雖然沒有說這句話,全做到了,你看看年輕的夫婦生了小孩,他就教了,他教小孩也教自己,教學相長。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從胎教,知道懷孕那天他就開始教小孩,起心動念要善良、要端正。為什麼?念頭影響胎兒。你不要認為他無知,會影響他,所以一舉一動端正祥和。小孩出生之後,眼睛一睜開他就看大人,大人言談舉止在小孩面前都要謹慎。為什麼?那是他的榜樣,他就從這個地方奠定他一生的模型。古人懂,現在人不懂了,我才這麼說法,古人都做到了。我現在提醒大家、勸導大家,世出世間一切法「教學為先」。

  開一個店你當老闆,你雇些員工,什麼最重要?教學為先。不管是幹哪一個行業,要記住,人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佛法裡面更是教導我們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天天在學,沒有一天把「學」這個字放下。成了佛,你的修學圓滿,畢業了,還要不要學?要教學。可見得那個「學」是永遠沒有中斷,成了佛之後就是教別人學,自己要做出學的樣子給別人看。我們真正能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個方法,依教奉行,家庭和睦,你的事業興旺,社會祥和,世界和平。中國人講天下太平,哪有做不到的?你不曉得這個道理的時候你做不到,你曉得這個道理的時候,知道是可以做得到的。從哪裡做起?從我自己本人做起,本人不做要求別人做,那是永遠做不到的;一定要本人做,感化別人。還不能感化別人,我做得還不夠,我做得達到一定的水平,自然能感動人,自自然然有嚮往和平的人,希求和平的人就來了。《論語》講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個朋是什麼?我們想法、看法相接近,「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志同道合自自然然他就來了。這就是『與世為明導』,在佛法裡面講善導,是以智慧光明來教導世間的眾生,開發一切眾生的真實智慧,那就是幫助眾生轉八識成四智。所以你自己要先轉過來,人家才相信,人家才肯跟著你學;你自己轉不過來,你怎麼能幫助別人?第二首:

  【諸佛同法身,無依無差別,隨諸眾生意,令見佛色形。】

  這首偈是讚法身,我們要明瞭,這三首偈我們要把它背誦得很熟,可以修正我們基本上的錯誤觀念。『諸佛同法身』,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的,這裡頭兩個意思,第一個是「本性法身體同」,這是沒有話說的。諸佛、三世諸佛,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未來諸佛包括你我在內一切有情眾生。我們現在講動物都有佛性,將來都會成佛。你不要看輕蚊蟲、螞蟻,說不定牠將來成佛在我之前,怎麼可以輕視牠?牠什麼時候一念覺悟,牠就成佛了。牠現在迷得比我們深,說不定將來覺悟得比我們快,很難講,怎麼可以小看牠?怎麼可以虐待牠?在理上講、在體上講,「共同一法身」,所以盡虛空遍法界微塵數剎土眾生是一體。這一體叫做「我」,這是真我,這不是假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我,是我身,這個身就是法身。我在講席說過很多次,虛空法界是我心、是我心性,剎土眾生是我身。我為什麼要為一切眾生服務?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你還會有疑問嗎?自自然然盡心盡力為一切眾生服務,全心全力照顧一切苦難眾生。照顧裡頭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藝術,現在人講高度藝術,佛法裡面講「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前面講的「與世為明導」,是成所作智。高度的智慧就是平等性智、妙觀察智,高度的藝術就是成所作智,你所作所為圓滿成就。這個事情不上課怎麼行?你缺課你怎麼能學得出來?如何能夠契入?實在講就在這一首偈,而這一首偈是關鍵:「普入於法界」,「普」就是平等;不平等,就不普了。

  第二首頭一句把這個理說出來,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同一個法身。法身到底是什麼?真如本性的相分叫法身,真如本性沒有相,但它能現相,它所現的相就叫法身。如果這個話諸位一下還會不過來,我們還用作夢來做比喻,夢是意識所變現的,現在一般學科學的都這麼說,我們也就這麼說吧!管他是真是假、是對是錯,只要大家好懂。夢是意識變現的,意識在哪裡?沒有形相,找不到。意識變成夢境,那就有形相。我們作夢醒過來,夢中那個境界還很清楚,記得很清楚,都能說得出來。你要問,你的意識在哪裡?意識什麼樣子?整個夢中境界不就是意識嗎?意識現的相分。你要問,我們的真心在哪裡?我們的本性在哪裡?真心本性就像意識,它沒有形相,但是它會現相。現相在哪裡?我們今天看的山河大地、虛空、一切萬事萬物,是我們心性現的相分。那要問,哪一樣不是自性?全是!自性才是真我,禪宗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宗門不許說出,要你自己去悟,悟到之後老師給你做證明。教下是給你說出,給你說出,說實在的話不太容易契入境界。為什麼?你聽了以為明白,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明白。所以宗門不走這個路子,不給你說破,讓你自己去悟。那個老師也有很高明的手段,把你那個悟性逼出來。禪宗公案,比比皆是,每一個人用的手段、悟入的手段都不相同,所以它那是活的,活活潑潑的,它不是死呆板的。那個人用這個方法去悟,你用這個方法絕對不會開悟,各人根性不相同,各人悟出的方法也不一樣。教下給你說出來,說出來之後你要去證。教下難在哪裡?聽了自以為懂得,你就走上歧途,你就錯了。應該怎樣?應該要落實,所以教下最重視基礎教育,沒有基礎教育,你學教不會開悟、大開圓解,你怎麼能開得了悟?基礎教育是什麼?持戒。為什麼佛在經上說: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為什麼這麼說?這個話對教下講的。你沒有良好的德行基礎,你研教不會開悟。你學教,清涼大師說得很好:「有解無行,增長邪見」,為什麼?你會說,你聽得多、記得多,你會說,你所說的全不是你自己境界,都是別人的,與你自己不相干,這種學習聖人不取。

  我們要曉得,為什麼我常常在這裡叮嚀、囑咐大家,《弟子規》重要,《十善業道經》重要,《了凡四訓》重要,《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重要,《沙彌律儀》重要,為什麼這麼強調?德行的基礎。你具足這樣基礎,你來學教你會開悟,教下講大開圓解,為什麼?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是善良的,你跟佛心總有幾分相應,你能聽得懂佛的話;如果你沒有這個根基,你跟佛的心願不相應,你聽佛的話,聽得再多不懂,錯會意思,原因在此地,道理在此地。今天我在這裡講《華嚴》,為什麼費這麼多時間、費這麼多力氣?為什麼古人講得那麼簡單、那麼容易?你曉得什麼原因?古人都有德行的基礎。經展開一點,像清涼大師註解上一兩句話,他就通了,他就明白了。現在人要是像清涼大師這個蜻蜓點水,不通,白講了!逼著是不能不細講。講得這麼詳細,還是聽不懂,那有什麼法子?

  我的年歲老了,不是四、五十歲;四、五十歲那個時候如果有這樣的緣分,我會好好辦個學校來教學。現在我的精神、體力不夠,我警覺到自度重要,用多餘的精神、時間幫助大家。大家要真正能體會到這個意思,真幹!你真幹我也歡喜,說老實話增長我的力量。怎麼增長?人逢喜事精神爽,你們大家真幹,我看了歡喜,這個歡喜是生命最豐富的營養。色界天以上的人不要飲食,水都不要喝,他怎樣維持那麼長的生命?「禪悅為食」。禪是禪定,得禪定歡喜心,那個歡喜是從內心裡頭流出來的,自性裡面的歡喜心,不需要飲食,五欲都離開了,財色名食睡都不要了,入這個境界。我看到你們認真修行我歡喜,人會長壽,會不老;如果看到大家陽奉陰違,所說所行兩回事,人看了就憂慮,憂能使人老。但是我看到你們我不會憂慮,我不會上當,我會走,到別的地方去,我不再看你們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放得下,我不會執著「這是我的、那是我的,這個我喜歡、那個我不喜歡」,沒有!我一身離開,所有一切供養大眾,我修一點福報。我到別的地方修行去了,實在看不到有真正真幹的人,自了重要,自己求往生西方世界,求品位的提升,這個比什麼都重要。所以這一句要緊,要記住,「諸佛同法身」,要知道本性法身完全相同,就是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第二個說法,就是我們修行證得的法身,「已證法身相同」。相同跟性同不一樣,性同是完全相同,「共同一法身」;相同不一樣,釋迦牟尼佛證得法身,阿彌陀佛證得法身,我們要問他們兩個證得法身一樣不一樣?一樣,也不一樣。相上那個相同是相似、接近,不是完全相同,體是完全相同;性體是完全相同,確實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所證得的,為什麼不完全相同?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的願力跟阿彌陀佛的願力不一樣,釋迦牟尼佛的事業跟阿彌陀佛的事業也不一樣,近似。阿彌陀佛度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釋迦牟尼佛也是,也不例外。前面我們看到過,法身菩薩就有能力化無量無邊身,我們一般人講分身,佛家講化身,化無量無邊身同時參訪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同時!法身菩薩尚且能,釋迦牟尼佛怎麼會不能?這個同是等同,我們從這裡細心去體會,是等同。不能像這個性,性是一同,是一個性。這個確確實實是多身、多相,各是各的形相,各是各的身,等同。諸位要曉得,「共同一法身」裡頭有這兩個意思。

  我們現在跟一切諸佛如來,從本性法身來講我們是一同,是一不是二;從形相上來說,那就完全不同,我們在凡他在聖,我們現在迷法身,他已經覺法身了。到我們修行證果也覺法身,從事上講、從相上講「等同」。事理要通達,通人情達事理。事理明達,人情就通了,你跟九法界眾生相處,你一定能夠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你那個平等心從哪裡生的?因為你知道「本性法身體同」,心平等了。智慧、自在、解脫,諸佛如來是相同,「相同」。相同裡面有小異,體同裡面一點差異都沒有。這個意思如果是講到四教佛或者是五教佛,那就很明顯。四教天台家講「藏通別圓」,五教華嚴家講「小始終頓圓」,佛有五種佛,天台家講有四種佛,佛的「相同」,這是屬於等同。講性同,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本性、一個法身。

  『無依無差別』,體同,體無異,無有差別。清涼大師說:「無依者,無住本故。無差別者,體無二故。」這裡面的境界幽深微細,我們要細心去體會。清涼大師在《疏》裡面告訴我們:本經問明品經文,「文殊法常爾」,佛對文殊菩薩講的,法就是這個樣子,「爾」就是這個樣子。「法王唯一法」,這個話是真的,諸佛如來只有一法,哪有那麼多?「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這裡頭關鍵是「一切無礙人」,無障礙,有障礙就不行。無障礙,「一道出生死」,脫離生死輪迴,只有一條路。接著又說,「一切諸佛身,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是《華嚴經》上講的。平常我們看到祖師大德們在許多註疏裡頭也是引用這一段話,但是他把頭一句改了。經文裡面頭一句是「一切諸佛身,同共一法身」,我們看到一些祖師的著作,他把頭一句改了,「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這四句裡面,前面兩句是講法身,體同、相同;後面兩句是講用同。我們從這個地方認知平等性,上面這個障礙,這個障礙就是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有這樣一個認知,這個認知是智慧,末那識的四大煩惱自然就淡化,這是真正修行、真正用功非常好的一個助緣。因為這四種煩惱確確實實是不容易斷掉,世間人說得很好:「愛人如己,愛國如家」,幾個人做到?為什麼做不到?不了解事實真相。佛在這個經上把真相給我們說明白了,而且是很多次的說,不斷重複,為什麼?要把我們喚醒,一次、兩次我們醒不過來,無數次的呼喚,我們這才醒悟過來。這就是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長時薰修,無數次的呼喚,無數次的提醒。虛空法界、剎土眾生真的是一不是二,確確實實是自己性識裡頭變現出來的,就像作夢的夢境一樣。整個夢境是自己,不是「夢境裡頭我一個人,有我這個人那是我自己,我自己之外不是我自己」,那你是全迷了。夢境當中自己身是心性變的,夢境當中許許多多的人物也是我自己心性變的,夢中的山河大地、夢中的虛空,沒有一樣不是自性變的。離開能變的自心,哪有夢境存在?

  悟的人才講「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不二,這樣才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自己明白之後,再看看還有很多沒有清楚、沒有明白的,幫助他,沒有條件,而且全心全力,自自然然做到「等念怨親」。冤家對頭、親人,你心裡的看待平等了,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這個人過去不管做什麼壞事,你都不會計較了,不會放在心上了,對於一切眾生真正做到平等對待。這個樣子漸漸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就是契入法身。這個話你還聽不懂,現在世間還有一句話:「天人合一」,跟這個接近,實際就是講的與虛空法界大自然合而為一了。果然合而為一,心合一了,身也合一了,哪來的生死?自己了了!這是人,這是真人,這才過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不一樣!

  「無依」,清涼大師說:無依是無住之本。佛在《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依就回歸到法界,無住就回歸到法性。凡夫心有住,這個「住」,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大家好懂,就是你有牽掛,你心有住,你心有念。無住,心裡沒有念頭了,妄念沒有了,決定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決定沒有「我」、「我所有」的念頭。到這個境界好!到這個境界,跟諸位說,離苦得樂,這個世間所有一切苦,你就離開了。苦從哪裡來?有我、有我所有,就有苦。無我、無我所有,哪裡來的苦?這個要觀慧。然後還要依建立,無住了,無住後頭要生心,要不生心那也錯了,不生心就墮到無明裡頭去了,所以要生心。無住是體、是本,生心是起用。生什麼心?清涼說,「佛法依慈悲」,所以佛法是因緣生,「慈悲復依方便立,方便依智,智依慧,無礙慧身無所依」。這幾句話說得非常好。所以要生心,要從你真實智慧裡面生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後得智。從方便生慈悲,慈悲這個力量推動著你捨己為人,幫助眾生。實在講這裡頭說捨己,這是我們世間人的口語,「我」都沒有了,還捨什麼?所以一片慈悲,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佛法。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5:42:53)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5:42: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712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