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531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三一卷)  2001/12/1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531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說偈讚佛,百目菩薩偈頌,他的讚頌是讚歎道場,讚歎道場樹,具足大自在德,教化一切眾生。

  【爾時百目蓮華髻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海,即說頌言。】

  說偈儀跟前面是一樣的意思。請看偈頌,也是十首,第一首:

  【一切摩尼出妙音,稱揚三世諸佛名,彼佛無量神通事,此道場中皆現睹。】

  從這一首偈,我們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諸佛菩薩教學的高度藝術。這種方式,一直到近代才有人提倡,換句話說,諸佛菩薩用藝術來教學,不知道多少年代了,真的是無量劫又無量劫前,不只是釋迦牟尼佛出世之後,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到,佛菩薩教學方法之活潑、靈活,顯示在佛門大大小小道場之中。佛教的道場,我常說,是教學跟藝術結合成一體,它的建築是教學,你看房舍的配置都有講求的,不是隨便亂建的,不但重視藝術,而且重視表法,藝術裡面有表法的義趣就是教育。譬如最明顯的代表,一個道場裡面主要的殿堂是大雄寶殿,這個殿堂的建築從外面看是兩層,裡面是一層,兩層代表真俗二諦,裡面一層告訴你二諦不二、真俗一如,它有表法的意思在,否則何必蓋兩層?裡面何必又是一層?供養的佛像、菩薩像、羅漢像,所有一切設施無一不是教學,讓你聽到音聲、看到形像,諸佛菩薩教導我們的東西全都顯示出來了,不必說一句話,不能不懂。

  『一切摩尼出妙音』,音是傳遞訊息的,是彼此雙方溝通的,但是傳遞訊息、溝通情意,有時候不必要用語言表態,現在人所講的肢體語言,我們一個動作,別人能體會到意思。「摩尼出妙音」,摩尼是色相。道場,道場周圍的樹木花草,無一不是種種摩尼寶所成的,這是如來的境界,他福報大。我們這個地方的道場,鋼筋水泥建築的,我們周邊這些樹木是草本、是木本,體質不是摩尼寶,但是無論是草本也好、木本也好,磚頭瓦塊、鋼筋水泥都好,表法的意思也能夠圓滿的顯示出來,這就是如來隨順一切眾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他有多大的福報,要隨順他,讓他在現有福報裡面,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有所覺悟,覺悟就是寶,他在境界裡面大徹大悟了。

  我們想想,眼前一切境界又何嘗不是一切摩尼寶?都能出妙音,這個妙音是形像的妙音,形像的語言不必用音聲,所以叫妙,我們通了,當中通了,沒有障礙了。像我們見到釋迦牟尼佛像,我們立刻就通了,釋迦牟尼佛的名號我們明白了,他佛號的意思教我們對人要慈悲,對一切眾生、對人對事對物要慈悲,對自己要清淨,決定不被外境所動搖,不被外境所影響,不為外境所轉,寂滅。「牟尼」是寂滅的意思,「釋迦」是慈悲的意思,「佛」是修行的總綱領:覺而不迷。聽到這個名號,見到釋迦牟尼佛的形像,立刻就明瞭,要把名號的功德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真慈清淨平等,釋迦牟尼佛名號落實了。聽到菩薩名號,「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這意思立刻懂得,我們對待一切人事物要大慈大悲,「南無」是皈依,皈是回歸,從哪裡回歸?以前沒有慈悲心,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無不是損人利己,這是過、這是惡,從過惡回過頭來依慈悲,依大慈大悲,這就皈依了。「觀世音菩薩」,不叫你聽,不是「聽世音」,是叫你「觀」,佛法常常教人要作觀,觀是用慧,見聞覺知是用識。觀的意思是什麼?轉識成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這叫觀。

  要用究竟圓滿高度的智慧來看世間,慈悲心油然而生。無論眾生造作什麼樣的罪孽、過失,都是用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來看他,不計較他的過失。為什麼?無知。你想想看,你家裡面陳設許許多多名貴的,中國人喜歡擺設名貴的瓷器,有唐朝時候的、有宋朝時候的,希有的,我們都看作珍寶,你擺設在屋子裡面,你家裡來了個小孩,兩三歲不懂事,去拿的時候把它打碎了,你會不會責怪他?不能責怪他。為什麼?他無知,他要是十幾二十歲,把你這個寶物損壞,你可以責備他,他懂事了,兩三歲小孩不懂事。諸佛菩薩看六道眾生就像兩三歲的小孩一樣,他犯了再大的過失,殺人放火、殺父親、殺母親、殺兄弟,也不能責怪他,責怪誰?頂多只能夠說父母長輩沒有把他教好,這是真的。小孩沒有過失,他不懂事,他哪裡知道那些是珍寶?他眼目當中看一個古董,實在講就跟平常東西沒有兩樣,他沒有分別。一個無知、沒有知識的人,到故宮博物院去參觀,看看商周的遺物,出土的這些文物,他看了怎麼樣?破銅爛鐵,在他心目當中一文不值,考古學家眼目當中是無價之寶,一個認識,一個無知,差別就這麼大。所以,不能夠責怪他。我們要學諸佛菩薩,以清淨平等真誠的慈悲愛心,對待一切愚痴造作無量無邊罪業的眾生,自己心地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誠懇的,永遠是慈悲的,佛名號的功德在此地。

  你看他出的妙音,『稱揚三世諸佛名』,諸佛如來的教化全在名號之中,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佛法教學裡面那種方式方法,跟世出世間教學確實不一樣。所以佛法裡頭,一般修行都教你執持名號,口念名號,心想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一般人很難了解、很難體會,不可思議、無比殊勝功德都在名號之中。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說了這麼多話,都沒有離開名號,名號是文章的總題目,他所說的,那是照名號作文章的,跟我們解釋的、註解的,名號是教學的總綱領。『彼佛無量神通事』,「彼佛」是稱三世諸佛,前面「三世諸佛名」,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如來,無量無邊,教化眾生的那些神通事業,種種現示,『此道場中皆現睹』,在這個道場裡面都現相,都能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二首:

  【眾華競發如纓布,光雲流演遍十方,菩提樹神持向佛,一心瞻仰為供養。】

  『眾華競發』,這表什麼意思?萬行齊修,六度萬行。一修一切修,一個修行人如是,無量無邊修行人個個皆如是,這不是「眾華競發」嗎?『如纓』,「纓」是古時候帽子上的裝飾品,做得小巧玲瓏美觀,『布』是展布,分布開來,像天女散花一樣,這是比喻修德,要懂得它表法的意義。『光雲流演遍十方』,「光」用雲、用流,都是取動相。佛法裡面講「流通」,每部經最後一段是「流通分」,如果不能流通,像死水一樣,就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流演才能報佛恩。你看看哪一尊菩薩、哪一尊佛不是盡形壽,這是講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盡形壽流通妙法?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得無量的福慧,恩德之大超過父母。

  我們看看今天,不要看別人,想想我們自己,得到一點好的法寶,希有的,趕緊收藏,不能流通,跟諸佛菩薩所為恰恰相反,這個錯了。你護法,實際上你障礙佛法流通,你這哪裡叫護法?把這法藏起來,怕失傳,怕遺失,藏在深山裡頭,藏在石洞裡頭,誰能得利益?大概只有一些鬼神能得利益,人世間不得利益。所以要懂得流通法寶,這是第一樁的好事情,真實的福德。流通的方法,要想佛法不會在這個世間消失,那要怎麼做?量要大,世間會有災難,不可能整個地球的地面統統都受災難,總有一些不受災難的地方,所以法寶要到處送,分布在全世界,這樣就不會失掉了。中國人懂得這個道理,這些有學問的人、有見識的人、有慈悲心的人,總希望幾千年傳下來的這些典籍不要在這個世間失傳。古時候容易失傳是因為印刷術不發達,我們知道南宋之後才有印刷、才有木刻版,以前所有典籍,包括佛經都是手寫的本子,數量很少,很容易散失掉。現代印刷術發達,而且成本低、效率高,有心人要多做這個事情。

  清朝末年之後,中國本土軍閥割據,始終處在戰亂的時代,珍貴的典籍非常容易毀掉。在那個時代,有一些讀書人,總是想把《四庫全書》、《四庫薈要》能夠翻印出來,因為《全書》當年總共手寫的本子只有七套,《薈要》只有兩套。八國聯軍,圓明園儲藏的一套被毀滅,毀滅一套《四庫全書》、一套《薈要》,《全書》剩六套,《薈要》只剩一套。確實得力於這些有心人,臺灣大概在十年前真正發心把它翻印出來,照相影印,把原書縮小。《全書》,商務印書館印了三百套,分布在全世界各個大的圖書館,這樣我們就放心,《四庫全書》不容易失傳了。《薈要》大概印的數量更多,我沒有去問過他。我向他買了三十三套,分送中國每一個省、自治區、特別市,我選擇這個地區最好的大學,讓大學圖書館收藏。另外有兩個特別市,北京市的圖書館,上海市的圖書館問我要了一套,我也都送給他們。我為什麼這樣做?怕這些典籍失傳。

  佛經得力於佛弟子的護持,在臺灣翻印《大藏經》很多次,這個數量相當可觀。我自己贈送海內外的《大藏經》,差不多將近一千五百套,這是我個人做的,別人做的比我更多,這些都是流通法寶。我們做佛弟子,確實有這個使命,有這個責任。「光雲流演遍十方」,不但要流通,而且自己盡心盡力演說,把我們在佛法當中所得到的,完全落實在自己形象上。我懂得少,少分,我形象當中表演出來、做出來,我懂得多,我契入得多,我這個形象就更像了。演是依教奉行,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是你真正得到佛法殊勝功德利益。

  『菩提樹神持向佛』,這迴向了,真有東西迴向,不是假的,把他自己依教奉行的成果,用這個來迴向。確確實實我轉惡為善,沒有學佛之前是凡夫,當然具足七情五欲、貪瞋痴慢,會喜歡人,也會恨人,這是凡夫,受了委屈也有報復的念頭。學佛之後明白了,不但這些事不會從我行為上表現出來,念頭都沒有了,我就拿這個迴向。我能把自己真的是無量劫來的習氣毛病,依照經典的教訓,一樁一樁修正過來,依教修行,這才是真正如來弟子。

  我們怎樣能夠學到像普賢菩薩一樣,一修一切修、一入一切入?確實要有這個心、要有這個願。普賢菩薩是怎麼修成的?心量大,確確實實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一塊錢的布施,他的心等虛空法界,他的量是一切剎土眾生,所以他這一塊錢的布施,功德不可思議,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怎麼會變成這樣?那個心量不一樣,思想不一樣,這一塊錢的布施,裡面包括圓滿的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一修一切修。持戒是守法、守規矩,日常生活當中,一切都能夠如法,都能守規矩。守規矩是持戒波羅蜜,是布施波羅蜜,我守規矩怎麼是布施?我守規矩這一個形象給大家看,大家看了之後生歡喜心,人人都守規矩,這不是布施嗎?布施守規矩。我忍辱做出來給大家看,大家都覺得忍辱不錯,忍辱是正確的,你布施忍辱波羅蜜。

  所以一切法都離不開布施,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就是「光雲流演遍十方」,從這裡學。我的心念念都是遍虛空遍法界,念念當中都想到一切苦難眾生、迷惑顛倒眾生,他們不懂得布施、不懂得持戒、不懂得忍辱,我做給他們看。我這種做作,永遠沒有中斷,一切時一切處無有疲厭,你們想想這樣能不能迴向?迴向就是把自己修學的成就、把自己修學的影響,這個成果奉獻給諸佛如來,以此為供養。「菩提樹神持向佛」,哪一個是菩提樹神?自己修行,我依這個方法修行,我就是菩提樹神,「身是菩提樹」,我用這個貢獻給諸佛如來,布施供養這些眾生。『一心瞻仰為供養』,這是真正的供養,這是真正的成果。第三首:

  【摩尼光燄悉成幢,幢中熾然發妙香,其香普熏一切眾,是故其處皆嚴潔。】

  無論是殿堂、是道場,或者是道場樹,無不是摩尼光燄,這個話大家不好懂,我換句話來講,比較容易體會,道場、佛殿以及道場周圍的這些樹木花草,無一不是三寶的光明,這就好懂了。如果你懂得其中表法的意義,你就知道,不必說一句話,都在教學,教導我們怎樣做人,教導我們怎樣修行,教導我們如何處眾,教導我們如何成就無上菩提,不用說一句話。但是那是內行人才行,外行人到道場,道場建得怎麼莊嚴,他到這個地方來欣賞藝術,他不會開悟,他得到的是什麼?迷執這個地方的藝術價值,雕塑雕得好,雕工好,繪畫畫得好,建築結構,他去看這些,殿宇的配置,他去搞這個東西,不懂表法,欣賞藝術,在這裡頭起妄想分別執著,得不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

  『悉成幢』,幢是比喻高、明顯。『幢中熾然發妙香』,佛法裡面表法的,用光、用音、用香,這三樣東西都沒有障礙,都是代表圓滿的智慧福德,妙音、妙香。『其香普熏一切眾』,「香」的意思,最明顯的表法是代表戒定慧,戒定慧是性德妙香。所以真正修行人,近代我們曾經聽說虛雲老和尚,民國初年鎮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師,人家稱他為金山活佛,這兩位大德。我們曉得,虛雲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頭。金山活佛一生沒有洗過澡,南洋有一個在家居士請他洗一次澡,他也就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洗了一次澡,不換衣服,他還是那一件衣服。就一件衣服,沒有換洗的,一生春夏秋冬都一樣,他那一件衣服冬天也不冷,夏天也不熱,衣服領子油垢看起來很髒,聞一聞蓮華香味,妙香。金山活佛洗澡之後,那個洗澡水,他叫人不要倒掉,你們要是身體有什麼毛病的話,你喝這個水。有不少人聽話,水喝起來味道是甜的,清香,喝了之後身上一些毛病都沒有了。什麼原因?那是戒定慧的加持。「其香普熏一切眾」,沒有別的,真幹!我們今天的麻煩在哪裡?我們沒有真幹,講真幹,大概只能幹個千分之一二,可能是萬分之一二,所以沒有這個效果。這兩位大德他們幹的成分比我們多,至少做到百分之五六十,效果出來了。『是故其處皆嚴潔』,「處」是道場、殿堂,周圍所有的寶樹,莊嚴潔淨,我們想想我們應當如何學習。

  第四首:

  【蓮華垂布金色光,其光演佛妙聲雲,普蔭十方諸剎土,永息眾生煩惱熱。】

  『蓮華』是表法的,在佛門裡面用得最多,其次是用法輪,再其次是用「卍」字,這是我們常常見到的。「蓮華」代表潔淨,它根長在泥土裡面,莖在水中,花開在水的上面,佛取這個意思。泥土表六凡、六道染污,出污泥;莖是在水裡面,這個水表四聖法界,六凡四聖就是代表十法界;花開在水上面,脫離了四聖六凡,這是一真法界,花代表它開在一真法界。這裡頭表的意思很深,這是表四聖、六凡、一真不二,顯示這個意思。為什麼?四聖六凡一真,全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哪有二?同時又代表因果同時、因果不二,顯示出不二法門,這在花草裡面是很特別的。它有花,蓮子就開始長了,花跟果同時,不像其他的花,先開花後結果,蓮華是花果同時,因果不二。無上菩提分分證,果在因中,因在果中,因果互融,不可思議。這是說道場菩薩的修德。

  『蓮華垂布金色光』,「金色光」是比喻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真心自然流露的。於是我們明白了,我們在佛法修學修的是什麼,所謂上根利智,所謂上上乘法,沒有別的,求真心。真心到哪裡求?真心沒地方求,去了妄就是真。我們凡夫境界,佛在經上常講「真妄和合」,六道凡夫的心是阿賴耶,阿賴耶是真妄和合,所以古大德常說:「但除妄想,不需要覓真。」如果你還有一個求真的念頭,這個念頭也是妄念,你的真性能不能現前?不能現前。為什麼?夾雜你求真的妄想,你的妄想沒有除盡。什麼時候你的妄想除盡了,原本就是真;除一分妄想,顯一分真性。永嘉大師在《證道歌》裡面說得好,他說如果是真正修道的人,他用什麼心態?「不斷妄想不求真」,兩邊都放下了。有心去斷妄想,妄想又加了一個妄想,你怎麼能斷得了?放下就是!

  心裡頭沒有「斷妄想」的念頭,也沒有求真的念頭,心裡面一樣保持清淨。六祖在《壇經》上說得好,「本來無一物」,那是你的真性,你心裡頭有一物就是妄心,我們常講的牽腸掛肚。這個事情說起來真容易,只要你什麼都不想,真性能不能現前?這裡頭是一個關鍵,什麼都不想了,一個人成無上道,一個人墮到外道去了,外道是什麼?無想天,也不錯了,第四禪,墮在無想天裡頭。什麼原因?什麼都不想了,無明沒斷,他妄念真的沒有了,他無明在,所以墮在無想天。什麼樣的境界才證無上道?什麼念頭都沒有,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麼都不想是定,樣樣都明瞭是慧,定慧等學,這是佛法修行的秘訣,不能夠搞錯了。

  如果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把外面境界統統封閉,不接觸,什麼都不想了,你什麼都不知道,你有定沒有慧,不能解決問題。佛教菩薩定慧等學,而且定在慧中,慧在定中,定慧是一不是二,這是菩薩學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在這裡修什麼?修定修慧。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怎麼樣?如如不動,絕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知道所有一切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用什麼心態對一切人事物?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樣不會墮無想天,真正超越六道十法界。

  功夫在哪裡修?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日常處事待人接物,特別是初學,初學一定要在人事環境上下手。古人常講「做事難,做人更難」,人情事理變化太大了,在這些環境裡修什麼?修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怎樣修清淨?不染污就清淨了。順境善緣,善緣是好人,這人對我好,對我很照顧,我們出家人,是我的好護法,不起貪戀之心,如果有貪戀之心你墮落了,你已經被污染,你心不清淨。惡緣惡人,處處找麻煩、處處障礙,逆境,決定不起瞋恚心。換句話說,處一切境緣,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逆境順境、好人惡人,我們用什麼心?「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在這裡頭修清淨心。不起絲毫傲慢心,對於一切眾生平等對待,這是修什麼?修平等心。樣樣明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如如不動,這就是覺而不迷。這是真修行,一分一秒一剎那,功夫都不間斷,你真會了,會修行了。

  念念當中都覺察到自己的過失,諸位要聽清楚這句話,念念之中知道自己的過失,念念之中改正自己的過失,知道自己過失是覺悟,改正自己過失是功夫,這功夫不間斷,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契入這個境界,不但是經典展開,字字句句無量義,我們六根對六塵境界,一毛孔、一微塵,你也體會到無量義。這個時候你才真正明白了,古大德所謂的哪一法不是佛法,隨便拈一法都能跟你講幾個小時,能跟你講幾十個小時、幾百個小時。不是只有經典裡頭字字句句含無量義,哪一法不含無量義!為什麼含無量義?全是自性的相分,性德無量無邊,性德所現的相分同樣也是無量無邊。這才能入如來的境界,入如來境界就入一真法界,經上講「生如來家」,得像如來一樣的受用,我們所體驗到的「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十個字你才真正懂得少分。所以真修行人,會修的人,掌握到這二十個字、十個綱領,前五個綱領、十個字修心,這是我們修心的標準,起心動念不能違背,後面十個字修行,我們的言語行為,念佛重要!

  百目菩薩第一首偈裡「稱揚三世諸佛名」,念佛重要。為什麼?大勢至菩薩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就作佛了,見佛就成佛了。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見吉祥雲比丘,善財童子就證得初住菩薩的果位,吉祥雲代表初住。見到海雲菩薩,海雲代表二住,他就提升到二住。見到妙住菩薩,妙住代表三住,他就提升到三住菩薩。末後見到普賢菩薩,他成佛了,圓滿成就了。憶佛念佛是成佛的捷徑。萬緣放下,世出世間一切緣統統放下,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自己家裡小佛堂只供一尊阿彌陀佛的佛像。印光大師就是這樣的,佛像後面牆壁上他老人家寫一個大字「死」,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等覺菩薩再來的,還需要修嗎?他修成了,圓滿了,還要做出修行人的樣子,一個初學人的樣子,教我們,這是他的大慈大悲,人家早就成佛了,圓滿的佛果。我們是小學生,他還要裝成一個小學生的樣子給我們看,還要用個「死」字來提醒自己,想想到死了,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你能帶得走?你還有什麼好留戀的?這個時候你能不放下嗎?佛法裡常常教給我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走,你來的時候什麼沒有帶來,去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你來的時候是業力來的,你走的時候還帶著業力去,業力不可思議。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

  我們明白了,我活在這一生當中,過去不必說了,過去沒有學佛不知道,今天我明白了,今天我懂得了,從今天起,我要修我的來生。如果我造惡業,我的來生是黑暗的,果報是三途六道。如果我真的能夠改過向善,依照佛陀教誨來修行,我的前途是光明的,金色光明,「蓮華垂布金色光」,我要學做一個出污泥而不染,這就對了。在這個世間,現在的社會,真的是五濁惡世,濁是混濁,清淨的反面,混濁到了極處,惡是十惡業,看看這個社會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十惡。這個世界,最近,我是不看報紙、不看電視廣播,我的訊息是同學們告訴我的,世界的動亂一天比一天嚴重,災難頻繁,次數愈來愈多,災難的程度愈來愈大,全世界各個地方發生的。他們來跟我說,我一聽就明瞭,為什麼?我知道因,我明瞭緣,惡因加上惡緣,這果報自然現成,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們處在這個環境,要加倍的斷惡修善,要快速的轉迷為悟,災難再大,我們自己有好地方去。

  李木源居士前天告訴我,他作夢夢到一個地方,他說那個地方太好太好了,鳥在空中飛,鳥飛的樣子像蝴蝶一樣,都感覺得一片祥和,動作都很緩慢。居住的房屋是白玉的,我們今天講七寶宮殿。夢到一個童子,夢到有一個金色的人給他三粒藥丸叫他吃。他最近生病,吃了之後,告訴他要喝水,他就拿個杯子喝水,喝了幾口水醒了,醒過來之後手上果然拿了個茶杯。他非常驚訝!天天想夢中境界。吃了那個藥,那藥非常的香,醒過來口裡還有清香,他的病逐漸就恢復了,醫生去檢查,果然他的腫瘤消了,不可思議。所以不要怕死,不要貪生,災難來了有好地方去,好心準有好報。決定不要造惡業,把握修善積德的機會,這個很重要,這個機會裡頭最殊勝的是依教奉行。

  『其光演佛妙聲雲』,這一條重要,光是我們的智慧,我們覺悟了,我們明白了,要把佛陀的教學從我們身上表演出來,做出來給社會大眾看。我常講,我們做什麼?你看看現在社會大眾毛病在哪裡,廣大的群眾,他的想法錯誤、看法錯誤,他只看到不善的這一面,善的那一面沒有看到,他所想的,現在國內外普遍一個錯誤的思想是競爭,這個思想錯誤。我們表現出什麼?我們教他「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們好像如果不競爭,將來就不能在這個社會生存,我們不競爭,看看我們能活得了、活不了。我們不爭不求,我們活得很快樂,讓他看了之後,從這裡面去反省,不需要爭,會活得很快樂。

  競爭提升是鬥爭,他們心目當中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這個戰爭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是很大的惡業,這個戰爭要是爆發,你要曉得這個世間多少人生命財產消失了。你殺別人,人家殺你,殺人者人恆殺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所以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說,我勸導美國,不要做世界警察,應當做世界的聖誕老人,你看聖誕老人哪個不喜歡?誰都愛他,警察誰都怕他,小孩聽說警察,趕緊躲起來。我們要是讓全世界廣大群眾愛戴,你就成功了。所以你要愛人,人家就會愛你,你懷疑別人,別人懷疑你,你恨別人,別人恨你,你報復別人,別人報復你,這天經地義,是天理。我們教化眾生,這就是佛菩薩教化眾生,我們做一個樣版,做一個模型,佛菩薩的教誨落實在我們的形象上,我們用這個形象顯示佛菩薩對九法界眾生的教化,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其光演佛妙聲雲」。

  『普蔭十方諸剎土』,「普蔭」就是教化的影響力,確確實實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給九法界眾生做榜樣,總得明白這個道理。現在眾生不懂得孝養父母,不懂得尊敬師長,我們要做出來。現在眾生在社會,人與人之間沒有道義,不懂得道義,不懂得仁義,不知道情義,不知道恩義,我們要做出樣子,知恩報恩,做出來給大家看。現在世間人都想佔別人便宜,我們要表演處處吃虧、處處忍讓,讓他們在這裡面體會我們這種生活好不好,值不值得學習,讓他去反省,讓他去反思,這就是光明普照。『永息眾生煩惱熱』,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的表現,都是希望眾生息滅他的煩惱習氣,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過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道德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彼此尊重的生活,彼此敬愛的生活,彼此互助的生活,決定沒有侵佔,決定沒有奪取,決定沒有控制,你說這個心多清涼、多自在。第五首:

  【菩提樹王自在力,常放光明極清淨,十方眾會無有邊,莫不影現道場中。】

  『菩提樹王』,這一句是比喻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也比喻依教奉行的人功夫得力,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開智慧了,得自在了。換句話說,沒有學佛之前,過的是煩惱的生活,我們常常聽到「好煩」,他過的煩惱的生活。為什麼?他起心動念、一切作為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也就是說,什麼人當家做主?自私自利、貪瞋痴慢,他的生活怎麼能離開煩惱!學佛的人轉變了,真正學佛,不再隨順煩惱習氣,不再有自私自利,不再有貪瞋痴慢,這個東西放下了。放下之後誰做主?我們沒有明心見性,不要緊,依靠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教導我們戒定慧、三學六度,我們依靠這個。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佛教導我們依四攝法,同學們有問我們,如何攝受教化眾生,四攝法我講得很多,講得很詳細,一定要把它落實在你的家庭,你的家庭是道場。落實在你的事業裡面,無論你經營哪一個行業,也是道場。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一切時一切處,因緣聚會的時候,無不是菩提道場,這自在了。

  『常放光明極清淨』,你要把你的智慧、把你的福德、把你的相好,展現給有緣的大眾。什麼叫有緣?跟你親近的人,有緣跟你接觸到的人,你現給他看,時間雖然短,感受雖然不是很強烈,他阿賴耶識裡頭已經種下菩提種子,這一生當中雖然機緣不成熟,沒有得度,來生後世,這是他得度的真因,這個真因給他種下去了。所以歸根結柢一句話,就是一切經最後的一句「依教奉行」。

  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依據什麼樣的經論,我常常勸同學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要搞得太多太雜,為什麼?太多太雜,你清淨心得不到。清淨心是根本智,得清淨心之後你就會開智慧,清淨心是定,定能生慧,慧能通達一切法。這就是「常放光明極清淨」,光明跟清淨是一體。你要令社會大眾跟你接觸的時候有明顯的感覺,跟你一見面,無論時間長短,他感觸強烈程度不一樣,一定要叫這個人感觸到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一見面就感覺到,一接觸就感覺到。你自己要不真正做出來,人家憑什麼會感覺到?如果我們自己自私自利、貪瞋痴慢,處處都想佔別人便宜,處處起心動念都是想損人利己,那人家一接觸,看到你的相貌很可怕,某人很厲害,某人不可以惹他。當自己達到某一個程度,會有強烈的氣氛,外國人講磁場,跟你接觸磁場不一樣,氣氛不相同,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常放光明極清淨」,意思就長了,這裡頭意思就深了。

  『十方眾會無有邊』,這一句是講你影響的範圍、影響的時間,範圍大,時間長。我們今天給「十方眾會」,就是九法界眾生,我們給他是好的影響,還是惡的影響?由此可知,真正修行人,這一生當中,永遠生活在智慧之中,一切時一切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離般若智慧,也就是不離清淨平等正覺,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誠的感恩。你要能夠覺悟到一切眾生,包括植物、礦物、微塵、小草,對我都有真實的恩德,我們要懂得感恩。『莫不影現道場中』,「道場」就是我們修學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教化眾生的環境,統統都顯現出來。真正關鍵還是在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記住,什麼叫道場?我們在行道,我們在修道,這個場地就是道場。如果我們不懂得修學,不懂得行道,場地建得再好,不是道場,有場無道,這就不叫道場。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5:34:55)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5:34: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699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