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481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A

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八一卷)  2001/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481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道場神十一法,長行第一句:

【復次淨莊嚴幢道場神,得出現供養佛廣大莊嚴具誓願力解脫門。】

這一類是道場的護法神,只要是有修行人,真正在修道弘道的場所,他們自自然然會到這個地方來守護,這一類的稱為道場神。不僅是佛法,只要是善法,譬如儒家講學的場所,或者是各個宗教講道的場所,它不是邪法,屬於正法,道場神都來護持。這些神靈他們並沒有偏心,也沒有私心,正大光明,只要這個地方弘揚的確確實實能利益眾生,給予眾生真實的利益。這個真實利益的標準決定是教導人、勸化人,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就會感得道場神來護持道場。另外的就是修行人,真正修行,完全依靠、隨順聖賢人的教誨,修正自己的身心行為,這些護法神也必定來護持他。像我們佛門裡面所說的受三皈,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晝夜保護不離他,這都是屬於道場神這一類的。

可是諸位要曉得,如果只是在儀式上受三皈,形式上並沒有真正回頭,這些護法神不會來的。受五戒,戒經上講得好,每一條戒都有五位護戒神,這些神靈都是屬於道場神。受了五戒,五戒做不到,破了,護法神就離開。如果僅僅是形式,並沒有意思認真去學習、去持戒,根本這些護法神都不會理會你的,護法神在旁邊笑你,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這個樣子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再說真正依教奉行,沒有受過形式的三皈,他聽到佛法裡頭這樣說,應當在日常生活當中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聽說覺而不迷,他聽了很歡喜,確確實實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他並沒有接受過儀式的三皈,他真的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靠聖賢的教誨,從一切貪瞋痴慢染污回過頭來,修自己的清淨心、清淨身,這樣的人雖然沒有受過三皈,佛說他受了,護法神肯定護持他。

所以我們學佛要真幹,形式不重要。我接觸佛教,那個時候還沒有受三皈,我親近章嘉大師,是以一個白衣的身分。對於佛法誠心仰慕,這樣的身分親近章嘉大師。我親近他老人家好像一兩年,有這些同學、同參道友勸我:「你跟大師那麼久了,你還沒有皈依?趕緊去皈依。」正好遇到章嘉大師在善導寺傳授三皈,我就報名參加了。我是跟他學了差不多一年多,才正式舉行儀式。所以雖然沒有儀式,護法神保佑你。至於持戒,大師當時告訴我,你學一條真正發心學習,學不殺生,這一條戒你就受了。學不偷盜,你學一條你就得一條,換句話說,就有護戒神保佑你。如果這個戒受了而做不到,不但你造作罪業,你殺生不管你受不受戒都是罪業,性罪,它本身就是罪,偷盜也是罪。受了戒做不到又加一個破戒罪,換句話說,雙重罪,你比世間人一般不學佛的這個罪要加一等。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

所以有一些邊緣的地區,聽到佛法了,每天也讀經也聽經,那個地方沒有法師、沒有寺院,沒有機會去受三皈五戒,這個不要緊。我們真正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這個願,你就受了。早年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有許多邊緣地方的同修,仰慕大師。那個時候交通很不方便,寫信給他老人家求受皈依,老人很方便,把皈依證填好之後寄給他,教他在佛前把皈依的誓詞在佛菩薩形像面前恭恭敬敬的念三遍,拜三拜,就行了,印祖給他做證明。受五戒也可以這樣作法,所以五戒、菩薩戒、八關齋戒都可以自己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願受持。佛法確確實實通情達理,人情事理面面都顧到,所以非常殊勝。我們現在看第一尊道場神,這是道場神裡面的首座,這一類的領導人。

『淨莊嚴幢道場神』,他的德號與莊嚴道場相應,清淨莊嚴。「幢」這個字是表高顯的意思,也就是說,他的清淨莊嚴教一切眾生見到、聽到,都會受到感動;我們世間人常講德高望重,德高望重就是「幢」的意思,受人景仰。他所修學的法門,『出現供養佛廣大莊嚴具誓願力』,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出現」這兩個字是雙關語,「有佛出現」的時候,他就「出現莊嚴具而為供養」。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的時候,道場神出現無量無邊的廣大莊嚴具供養佛。我們凡夫見不到,法身菩薩見到了,在哪裡見到的?大乘經教裡面告訴我們,世尊示現八相成道,示現成佛之後,第一部開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經在定中講的。我們今天展開經卷,看到這部經裡面所說的無量無邊的清淨莊嚴,莊嚴道場是道場神他們做的。好像佛要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與會的大眾非常之多,真的是九法界眾生都到齊了。布置道場的事情是道場神他們的工作,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

佛出定之後,度我們這個世間的凡人。諸位要知道,華嚴會上參加的人,地位最低的都是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沒有這個資格,沒有法子參與世尊定中的法會。這些神眾,不是真的雜神眾,要是真的神眾、天眾,他們跟我們一樣是六道凡夫,一品無明也沒有破,哪有資格參與這個盛會?所以我們要曉得,他們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示現,應化在九法界裡面。他還是用應化的這個身相,實際他的根本是法身大士,所以他可以參加大會。佛出定之後,教化我們世間的凡人。教化凡人也有莊嚴道場,這個莊嚴道場我們看不到這些神,神在世尊講經說法的處所護持,我們凡夫肉眼看不見。道場裡面有沒有工作?有,佛的出家弟子、在家弟子,當然也要布置這個道場;就是在樹下十幾二十個聽眾,也有人為釋迦牟尼佛鋪一個座位。選一個適當的地方,大樹底下能夠遮陰,樹底的大石頭,石頭上面鋪草,軟一點讓釋迦牟尼佛好坐,這些工作人員就是這個道場的護法神,屬於道場神。我們現在講的護法義工,這個道場護法義工就屬於這一類的。於是我們就明白,我們怎樣發心在道場把我們義工的工作做好,這一個單元教我們這些。

「莊嚴具」,大的包括我們的房舍,同修們或者是獨立買這個房子來做道場,這是供養廣大莊嚴具。這個道場有了,裡面需要布置。有供養佛像的、有供養佛桌的、有供養鮮花的,有在這裡發心接待的、照顧大家秩序的、供給茶水的、清潔環境的,沒有一樣不是供養具。我到道場,我發心來清潔環境,有時候自己帶清潔工具,供養鮮花水果,往往自己到市場買供品帶來,無一不是道場神。這裡面有無量無邊的功德、福德。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們以很恭敬的心,在佛前供一杯水,供杯最好是用透明的玻璃杯。這一杯水供在佛前,是讓九法界眾生看到這一杯水,提醒佛心就像水,清淨不染,平等不動。這一杯水代表的是寂滅定,《仁王經》上五忍菩薩,它代表的是寂滅忍,佛心。我們眾生看到這杯水,九法界眾生看到這杯水,提醒自己我要學佛存心,像佛心一樣清淨,一樣平等。你想想看,你提醒多多少少人!

你供養出自於真誠,不夾雜絲毫的妄念,你這個供養是功德,圓滿的功德。如果夾雜著妄念在裡面,妄念是什麼?求自己的福報。你裡頭有求有願,我們世間人講在佛菩薩面前許願,你有求願,你有求願在裡面,功德就沒有了,就變成福德。諸位要曉得,功德是與性德相應的才叫功德,與性德不相應的所有一切善行,就叫做福德。福德決定在三界,在六道裡面得福報。你要享受三界六道裡面的有漏福報,換句話說,你沒有辦法得定慧。功德一定成就定慧,成就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成就自己的真實智慧,權實二智。所以功德跟福德,學佛的人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無論做點點滴滴的善事,做這個善事自己沒有求願,就是沒有自私自利;如果有求願,一定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求的,不為自己。我們今天求願,求整個世界安定和平,求全世界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幸福快樂,這個行!這是屬於功德。如果夾雜著自己自私自利的念頭在裡面,功德就變成福德,這個要懂。所以積功累德難!集福消災容易,積德累功不容易。積功累德是出世法,集福消災依舊是世間法,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

經文裡面有「誓願力」,這個誓願力是效法諸佛如來,這個地方我們要懂。大乘經論裡面常講,「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千佛當中就有不少佛到道場來服務,現道場神的身分。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了,確實有許多諸佛如來示現做道場神,就是我們今天講道場護法,實際上是古佛再來。這就是說,道場服務,如果說對這個道場不是內行,他就做得不如法。誰內行?諸佛菩薩內行。諸佛菩薩不來護法,誰來護法?諸佛菩薩往往就做道場護法的帶頭人。他懂得佛門的儀規,他懂得佛門教化眾生的原理原則,他要怎樣配合佛陀,幫助佛陀弘揚正法、教化眾生,就像唱戲一樣。一佛出世,這一尊佛唱主角,這齣戲裡頭的主角。主角一定要配角,如果沒有配角,這場戲唱不成。需要好多個配角,還要許多個像平劇裡面跑龍套的,那就是莊嚴舞台的。所以我們看看舞台的表演,唱主角的是徒弟,今天讓他上場,老師扛一個小旗子跑龍套。你看看是不是「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他的學生在這個舞台裡面表演主角,老師替他跑龍套,內行人!他不是外行人。我們從這些地方要懂得「弘護一體」,不要輕慢。我們今天這個道場在講經說法,法師升座講經了,這些做義工的人,你要是輕視他們,錯了!道場上每個做義工的、做清潔義工的人,他的功德跟上台講演的法師無二無別。

這樁事情我們再做個比喻來說。現在諸位同學使用鐘錶已經成習慣,日常生活當中不能缺少的,出門都戴個手錶。你要曉得,手錶起作用是表面上的兩根指針,報時的。指針後面有多少零件?裡頭有齒輪,有螺絲,少一個報時就不準。螺絲鬆了,報時不準了。我們這個道場就像一個時鐘一樣,台上講經的法師,那就是時鐘表面上的時針;道場所有服務的人員,就是推動時針裡面的零件,少一個都不行。每一位護法、每一位義工,都是那麼認真努力,道場莊嚴!裡面有幾個人懈怠懶散,就像時鐘裡頭螺絲鬆了,道場莊嚴就有缺陷,就不完美了。這是講我們佛門裡面,我們這個講經說法的道場。

佛法學了要會活用,我們真的學到東西了。如何把這段經文這一個單元,用在我們自己家裡?你真學到了,能用到家裡。家裡每個人為全家服務的,你發這個誓願為全家服務的,就像前面講的,仿效古佛為今佛服務,「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那個千佛是為現在的新佛服務。歡喜他也成佛了,他現在弘法利生我們統統幫助他、護持他,絕對沒有一絲毫嫉妒障礙。在家裡面,家長為全家人服務,做給子女看,現在比較富裕一點的家庭裡面,還要請傭人幫忙服務。你所請的這些人是你家裡面的道場神,你要尊重他。家裡面一些工作,你自己做得很認真,你做給你家人看、做給你的子女看、做給你家傭人看,你自己這樣認真努力去做,底下的人不能不認真、不敢不努力!所以誰是護法?誰是道場神?人人都具足這個身分,人人都有這個職責,我們要懂得。

我們今天在此地講經弘法,遇到別的法師來講經弘法,我們在旁邊幫助他,做接待聽眾的工作,這個時候身分就是道場神。我們以身、以勞力為道場服務,這是屬於內財布施,內財供養,讓這個道場清淨莊嚴。這四個字諸位要特別留意,清淨莊嚴,不俗氣,聽眾進入這個道場,就感受清淨莊嚴的氣氛,就生歡喜心。他的煩惱習氣,進入這個場所他自然就降低了,他不起作用了,他心地清涼快樂。這是道場神他們所做的工作。我們過去在外國弘法,當地一些人聽不懂我們的語言。可是我發現有兩三位我們講經他每一堂都來聽,他坐在後面,眼睛閉著,坐兩個小時。我覺得很奇怪,我就問我們自己同修,「他們能聽懂嗎?」「聽不懂」;「聽不懂為什麼每次來?」他們就問過他們,「這個地方磁場很好」。他到這個地方坐兩個小時心地很平靜,他是來感受磁場的。當然聽不懂也沒有關係,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看到這個地方佛像、看到法師,看到這麼多學佛的同修,阿賴耶識裡頭種下了善根。他覺得這個磁場好,他就真正得受用得利益了。這個利益雖然不大,善根種下去了,來生後世遇到緣,這個種子起現行,它就起作用。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明瞭莊嚴道場的重要,莊嚴道場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如果你的心量大,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參與道場法會的,絕對不止我們肉眼看到的這幾十幾百個人,不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九法界眾生,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那個數量我們就沒有辦法知道了。所以「誓願」是看到前人的表率,發願來模仿。「出現」有這兩個意思在。第二句:

【須彌寶光道場神,得現一切眾生前成就廣大菩提行解脫門。】

菩薩的德號『須彌寶光』,須彌山是我們這個世界最高的一座山,佛經上翻譯須彌翻作妙高。這個山不在地球上,也不在太陽系。究竟在哪裡?說法很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日月繞須彌而旋轉的。須彌山的半山是四王天,須彌山的山頂是忉利天,欲界這兩層天都叫做「地居天」,他們依地而居的。這個依地,我們現在應當要能夠體會得到,依地就是必須依星球地面居住。夜摩天以上,他們不是依地居,換句話說,這些天人他們居住的地方不需要地,這個不可思議。佛經裡面稱它做「空居天」,他們居住在虛空當中。

黃念祖老居士他一生也是非常認真努力修學,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他都學過、都通達,稱得上近代的一位通家,我佩服他老人家。他的講法看法,佛經裡面講的須彌山,應當是科學家、天文學家講的銀河系的黃極,黃極是中文名稱,就是銀河系的中心。這個說法想想有道理,為什麼?太陽確確實實繞銀河系旋轉。所以他的講法,這一個銀河系就是佛經裡面所講的一個單位世界。如果銀河系是單位世界,大千世界裡面總共是有十億個單位世界。因為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不是說大千世界有三千個,不是的,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為什麼加上三千?因為它有小千、中千、大千,這是講這個世界的組成。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多少個單位世界?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所以它是一個單位世界的中心,稱為須彌山。

「須彌寶光」,須彌山佛在經上給我們說,是四寶合成的,寶放光。但是我們要懂得,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一切,表法的意思非常重。常言說得好,「佛說法,意在言外」,你不能執著他的言說。執著他的言說,你就搞錯了。我們如何去體會他的意思?寶是福德,光是智慧,福德跟智慧像須彌那麼大,我們從這個地方來體會。因此不是大智慧、大福德,就不能護持正法道場。我們想到這一點,菩薩名號裡面的表法意趣,回過頭來再想想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佛門的道場,怎能不感歎?我們道場很多,世間道場很多,護法的很多,真正有大智慧、大福德的人不多。道場雖然多,護法的人雖然多,佛法依舊衰微,振作不起來,這個時候怎麼辦?那我們要看看菩薩他修學的法門,我們從這裡面去學習。

他所修學的法門,『得現一切眾生前成就廣大菩提行』。清涼大師註解:「對物成行,令物倣之。施為行先,故偈偏舉。」到後面偈子裡面,你會看到更圓滿。他怎樣教導我們?修福德修智慧,然後來護持正法,利益眾生。沒有智慧福德,護法的工作很難做到成效。

道場神十一法,長行第二句:

【須彌寶光道場神,得現一切眾生前成就廣大菩提行解脫門。】

第一尊道場神為我們示現的是莊嚴道場,我們好像容易體會,在道場上負責盡職,把自己這一份工作做好,成就道場的圓滿功德。這裡面,理、事都深廣無盡,很難體會得到。後面這十位道場神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須彌寶光神教導我們護持道場,要護持道場裡面的和尚,護持道場裡面的常住,護持道場所有的信眾,往下都含著有這個深意。道場的和尚,和尚就是道場的住持,我們這個學會的會長。他雖然是住持的身分,他是凡夫,他沒有證果。道場雖然有很多在家出家的老同修,他沒有開悟,他煩惱沒有斷盡,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還是隨順煩惱習氣,情識當家。於是這些道場神,道場神他們是再來人;前面給諸位報告,「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一尊佛是新佛,千佛是古佛;道場神在這個地方幫助這些人。法師這裡講經,他會講他做不到,道場這些護法的人聽到法師講經,他做到了。做到就是表演給法師看,「你會講,沒有做到;我聽到,我做到了。」護法師的法,希望法師看到之後,看到這麼多護法的他們都做到了,自己生慚愧心,不能不回頭,不能不認真幹,你看看這個意思多深!這些護法神在此地,真的在教化眾生、在度化眾生。這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的家業,就是佛家真正的事業。道場神在做,感化道場裡面這些出家眾、在家眾、修行人。這叫真正護持。

他們在一切眾生的面前,『成就廣大菩提行』,「廣大菩提行」就是包括佛在經教裡所說的一切道理、一切修行的方法,我們說經典當中的教誨。如果你聽了,你不信不解不能行,你不是道場神,也就是你不是真正護法。道場神是幫助佛菩薩來成熟眾生的、來普度眾生的。就像我在上面舉的例子,我們今天發心到道場來做清潔的義工,我聽法師講經,聽法師念經,我在旁邊聽。聽明白了,聽懂了,我就真正做到,做給大家看。我聽你們講的「不殺生」,我聽懂了,我在清潔環境的時候,看到一個小螞蟻、看到一個小蜘蛛,我對牠們都有愛心,絕對沒有傷害的念頭,我會恭恭敬敬把牠們請到外面去,很有禮貌的對待牠,絕對沒有一點惡意,沒有一點不正當的行為,做給這個道場所有的人看。這就是教化眾生。做得很自然,善巧方便,你常常會遇到這個事情。一次兩次大家沒有注意到,十次八次、幾十次、幾百次,大家恍然大悟,發心向你學習。道場神是道場大眾的模範榜樣,他是千佛再來的,「千佛擁護」。

我們要問,我們憑什麼感動千佛來擁護道場?釋迦牟尼佛出現,沒錯,那是感動千佛擁護;我們憑什麼?我們所憑籍的是真誠心,學習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真誠到極處,自然感動千佛菩薩來護持,我們的道業才會有成就,我們功夫才不至於退轉,才不會墮落。所以誠重要,誠是菩提心之體,也就是真心的理體。沒有真誠,你還修什麼?經文裡面講「成就廣大菩提行」,沒有菩提心,哪來的菩提行?說菩提行,當然菩提行是從菩提心生的,很清楚很明白。道場神不是普通人,我們在道場做義工、做護法,懂得這個道理,你是真正在行菩薩道,真正在修菩提行。你協助諸佛如來,幫助法身菩薩,在這個道場廣度眾生、成熟眾生,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我們到什麼地方去修積功德?這個地方就是。

所以修積如來無量無邊廣大功德,真的不分身分、不分地位,無論是什麼身分,無論是什麼地位,無論我現在過什麼樣的生活,無論我從事哪一種工作,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不成就圓滿功德。關鍵在你會不會?所以宗門大德常常測驗學人,「會麼?」真的會,恭喜你,沒有不成就的。不會就難了,會的人心真誠。哪些人不會?心是虛偽沒有誠意,這樣的人不會,這樣的人是眾生。所以真正是菩薩,他的思想、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我們能不能懂這句話的意思?能不能體會得?在一切時、一切處,都是教人;沒有人的地方,鬼神看到,要教九法界眾生。普賢菩薩給我們說出十個修行綱領,第一個「禮敬諸佛」,那個諸佛就是講的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哪些是未來佛?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對於過去佛、現在佛的恭敬,我們不談,你自然會恭敬;對於未來佛,我們眼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有沒有做到恭敬?

上一個星期,我住的這個地方書架很深,我們書很多,可以排兩排。前面是《大藏經》,有一些書可以排在後面,我讓悟平師去做這個工作,他把書後面都排好了,然後把《大藏經》放上去了。到第二天我去看,我一看搖頭,裡面的書無所謂,外面這排《大藏經》擺得參差不齊,這是什麼?不敬。叫人一看,你沒有真誠心,你沒有恭敬心,你學佛你這一輩子都不能成就,從這些小地方看。對人有沒有誠敬?別人對我不敬,因為他不學佛,或者他也是佛教徒他不是真學;我對別人要恭敬,我真學。對什麼樣的人都要有禮貌,決定不能說他的身分很低、很微賤,我們就可以馬虎,錯了!

佛陀教給我們,我們用什麼樣的心對佛菩薩,我們要用同樣的心對一切眾生。形式上的禮節有差距,裡面的恭敬心是一點差距都沒有。恭敬心是平等的、清淨的,外面的差距是隨俗。「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覺」,世間用什麼樣的禮貌,我們隨順世間,世間人見到國家元首行三鞠躬禮,我們一定要行三鞠躬禮;見到一般朋友行一鞠躬禮,我就行一鞠躬禮,隨俗,隨現代人的禮節。現代人沒有禮節了,我們希望現代人能懂禮節,那從我本身做起。現代人眼目當中不尊敬別人,我們一切時、一切處做出尊敬別人的樣子,給那些眾生看,你就叫行菩薩道。要從內心、從言語、從動作表態做出來,我要把「禮敬諸佛」做出來給人看。對一切人恭敬,不能輕慢。

我跟黃念祖老居士初次見面,我到北京訪問他。中國人有個規矩,坐客不拜行客,坐客是主人,行客是客人。實在講我到北京我懂得這個禮貌,我在這個旅館住定了,我要跟他約會,我去拜訪他,他是主,我是客。老法師慈悲到極處,我一通知,他就到旅館來看我,超出常禮格外的禮敬,我非常感動。他是長者,他學佛比我早,年齡比我大,他跟我的老師是同輩分,同一個老師學道。我們確實是有法脈的淵源,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的教是跟梅光羲老居士學的。梅光羲老居士是黃念祖的舅父,黃老是他的外甥,黃老的佛法是跟他舅舅學的;以後他舅舅把他送到夏蓮居老居士那裡,請夏老教導他。我們有這個法脈的淵源,在佛門講,我們是一家人。我那個時候六十出頭,他對我的稱呼,稱老法師。無論從稱呼、接待,都是做給現代年輕人看。年輕人不懂禮、不懂規矩,做出來給大家看。菩薩!行菩薩道。

所以我常常講,什麼時候佛法能興?我們做佛的弟子都能夠依教奉行,起心動念、言談舉止都能隨順佛陀教誨,做出樣子給社會大眾看。人家一看,「佛教是這樣的」,尊重的心生起來了,仰慕的心生起來了,敬愛的心生起來了,當然他就想學。如果看到我們這些佛弟子,隨隨便便,什麼也不懂,跟世俗人沒有兩樣,甚至於還不如世間的好人,人家一看,「佛教徒是這個樣子的,學它幹什麼?」我常常講,把佛教的形象破壞了。道場神他就是樹立佛教形象的,一絲毫都不含糊的。他們具足真實智慧、具足善巧方便,言行舉止確確實實是佛教的好形象、好招牌、好廣告,接引廣大眾生。

由此可知,我們每個人無論在什麼地方,有意無意都有當道場神的機緣。我們到一個人家裡頭去作客,到朋友家在一起聚會,這個時候想到,現前的大眾都是我度化的對象。我的言談舉止做好樣子給他們看,幫助他們改邪歸正,幫助他們斷惡修善,斷惡的念頭、惡的行為,尤其是惡的言語。一定要常常能想到,我一言一笑,是正面的影響眾生還是負面的?正面的,好!負面的就造成不好的影響,不好!有罪過。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好好想想?古人常常講「三思而行」,孔老夫子也說「再思可矣」。我們初學的人,惡習氣太重了,為什麼?養成習慣了。不良的習氣、不良的習慣,讓社會大眾看到,「我們人生不過就如此而已,你也是這樣做!」社會到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這個正常就是完全能隨順自然的大道,我說這個大家聽了,意思恐怕不能明顯,隨順倫常大道,倫常大道就是天然的秩序,尊卑長幼。倫理怎麼落實在家庭?如何落實在社會?如何落實在一切工作當中?最重要的,怎樣落實在朋友的聚會?哪一個人都不能夠避免的,你的親戚朋友有結婚的、有送喪的,這些喜慶宴會裡面,我們有沒有起心動念要在這個場合當中做最好的榜樣,教化眾生?你就是道場神。

這個場合裡面,你在這裡面顯示正法,教大家怎麼做人?對於一切人事物要如何看法?如何想法?如何對待?本身做好樣子,「成就廣大菩提行」,不能做壞樣子給人看。特別是言語,言語古人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你是無心說出來的,那個聽的人有意,認為你侮辱他、你瞧不起他。實際上你是說一句笑話,開玩笑的話,你要想對方那個人受得了受不了?所以佛在經論上教弟子,決定不可以有戲論,戲論就是開玩笑的話。為什麼?戲論不知不覺的傷人,令人懷恨在心,招來報復,麻煩大了。

我們在歷史裡面讀到,唐朝郭子儀,那還得了?封侯拜相,倍受當時人的尊敬。他對待好朋友,接待都很隨便,跟一家人一樣。有一天盧杞來拜訪他,盧杞的官職不高,跟他相比那懸殊太大了。那時候郭子儀封王,盧杞是個小官。他聽說盧杞來了,趕緊穿上禮服,一點都不敢失禮,來接待他。家裡人就奇怪,「許多大官到這裡訪問,你都很隨便,為什麼盧杞來,你要穿朝服接見?」他就告訴家人,他說盧杞這個人不能得罪,不能失禮。為什麼?他會記恨、會記仇,如果你得罪了他,將來這個人要得志的話,一定會報復。郭子儀聰明、有智慧,果然以後盧杞做了宰相,真的被郭子儀說中,以前只要是得罪他的人,沒有一個不報復。郭子儀一生能夠平平安安度過,這裡頭有大學問,給我們後人做了一個好榜樣。

學佛的人一定要隨順佛陀教誨,絕對不輕慢任何一個人。不但對人不能輕慢,不能輕慢動物,牠有靈性,牠前世也是人。愚痴墮落在畜生道,即使是蚊蟲、螞蟻都要尊重,都應當憐憫,都應當幫助牠,怎麼可以輕慢?尤其是天地鬼神,諺語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不可以得罪天地神明。沒有人在的時候,一個人獨處,儒家教人「慎獨」,就是你獨居的時候沒有人看見,你不可以隨便。還像在大庭廣眾之下一樣,自己小心謹慎,不敢放逸。以為沒有人看見就可以隨便了?不可以。衣冠還是整齊,就像見賓客沒有兩樣,鬼神看到歡喜,這是你對他們的尊重。你尊重他們,他們當然尊重你,這一定的道理,禮尚往來。我們怎麼對人,人家會怎麼對我;我怎麼樣對鬼神,鬼神怎麼樣對我,一個道理!

總而言之,須彌寶光菩薩在這個地方的教誨,他修學的法門,用我們最近講經題目來講,就沒錯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做社會大眾的榜樣,做社會大眾的模範。「我這個念頭能不能做社會大眾的榜樣?我的行為能不能做社會大眾的模範?」常常想到這個話,你才真正能夠落實佛在《十善業道經》上的教誨,「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就落實了。否則的話,念是念,念得很熟,也會說,不能落實。不能落實就不是真修行,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就得不到道場神的護持。第三句:

【雷音幢相道場神,得隨一切眾生心所樂令見佛,於夢中為說法解脫門。】

清涼大師註解雖然不多,註得好,「夢覺皆化」,教化眾生;「則時處俱遍」,就是遍一切時、遍一切處都在度化眾生。道場,哪裡是道場?一切處都是道場。什麼時候到道場去服務,去做義工?一切時。無論在什麼地方,總是存一個念頭,「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行善」,這叫道。總是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菩薩的德號『雷音幢相』,「雷音」我們常說雷音震耳,取震驚的意思,打雷的時候,震驚。諸佛如來示現道場護法的身分,諸位要知道,一切時一切處我們都要護持。我們現的相「幢相」,這個相是好相,非常明顯;說話的音聲像雷震一樣,把眾生的迷惑震醒,幫助他覺悟。德號裡頭取這個意思。

他學習的法門是『隨一切眾生心所樂』,恆順眾生。恆順眾生裡面有一個目標,幫助他見佛;用現在的話說,運用一切的機緣幫助他認識佛教,認識佛教就見佛了。『於夢中為說法』,這是舉個例子,夢中還跟他說法,醒的時候當然也說法。清涼大師這個註解就註得很好,夢中、覺醒的時候都教化眾生,這樣你的教化是一切時一切處都遍了。「時」要遍三際,「處」要遍十方,你能發這個大心,你不是普通菩薩,你是普賢菩薩,你是修普賢行的大菩薩。華嚴會上佛菩薩才如是,不是華嚴會上佛菩薩他做不到。這是《華嚴經》,當然是以大方廣佛華嚴為境界,我們要這樣學,這是「取法乎上」。我們不能得到上,也可以得到中。我們可不能取法乎下,取法乎下萬一不及格就墮落了。所以一定要發大心,要學大法。

所以入道場,這個道場就是一切場所,首先怎麼樣?隨眾生的好樂,他們喜歡什麼我們都隨順,大家在一起一團歡喜。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你把佛法介紹給他,他能聽得進去。你在這個場所裡面,一切眾生對你不歡喜,你說再好的法,他都聽不進去。所以那個介紹佛法的人,有人介紹他能接受,同樣的,譬如佛書、光碟,那個人送進去被人拒絕,換一個人進去歡喜接受,什麼原因?我們一般講某人與某人有緣,某人跟那個人沒有緣。緣從哪裡來的?緣不是天生來的。緣從哪裡來的?平常對他尊重、對他有禮,他對你具足信心。你送他這個東西,「你看過嗎?」「我看過,不錯!」他能相信,他相信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你送他東西那當然是好東西,歡喜接受。如果你的平常言行舉止,他都覺得討厭,他對你不相信,你送他雖然是好東西,他也認為「你有什麼好東西?」你這些東西叫我看,浪費我的時間。給你一點面子,給你收下來,絕對不會看;不給你面子,請你帶回去,你送給別人。這些事情古今中外常見的事。

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應該怎麼做?時時刻刻記住,尊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首先我們尊重他們,他們自自然然有回報,尊重我、信賴我。我把如來聖教供養他,他歡喜接受,就這麼個道理。所以這就是佛門裡面常講的「廣結善緣,廣結法緣」。結緣的方法,佛教導我們的四攝法,四攝法要是用現在話來說,就是佛陀教導我們如何跟一切眾生相處的方法。當然一切眾生裡面,跟一切人是排在第一位。如何跟一切人相處?尤其是一切不同族群的人、不同文化的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不同國家的人,不能失禮。外交官他們一定要學外交禮節,我們護法的人也要重視外交禮節,因為我們接觸多元文化是特種外交。我們要重視一切眾生他們的文化、他們的習俗、他們的生活習慣。尤其是他們的忌諱,你能懂得、你能遵守,自然而然跟他們打成一片,他們歡迎你。你介紹給他們的東西,他們很尊重,你講解的佛法他們一定專心傾聽,你收到效果了。如果看到他們的生活習慣你都不喜歡、很討厭,你討厭他,他討厭你,你想幫助他他不會接受。錯決定在自己這一邊,不在對方。

一個成功的人他在一生當中,在修學過程當中,永遠不會認為對方有錯誤,所有一切的過錯一定是自己。他天天能夠發現自己的過失,天天能夠改過自新,他成功了。他能夠轉迷為悟,迷悟就在此地。見別人過是迷,見自己過是悟。轉凡成聖,見別人過是凡,見自己過是聖,凡聖的差別就在此地。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要想成就,如果不能放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也就是不能放棄自己的煩惱習氣,你就難了。所以我們真正希望這一生有圓滿的成就,這個成就不是世間的功名富貴,那個沒有意思,為什麼?不能脫離三界,不能超越輪迴,那不是成就。成就要超越十法界,決定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隨順佛陀經論裡頭的教誨。天天讀經,這個經典是我們救命的法寶,我一時一刻不能離開它。隨順經中的道理,隨順經中的教誨,圓圓滿滿的落實,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真的改變了自己對於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起心動念盡虛空、遍法界,大大的不一樣!從前起心動念是自私自利,現在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自己會感覺到受用不一樣了,煩惱、憂慮、牽掛沒有了,清淨平等覺現前了。這是我們契入佛門的初階,你入門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1:06:31)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1:06: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68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