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七四卷) 2001/1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474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主地神偈頌第七首:
【一切色形皆化現,十方法界悉充滿,香毛發光常見佛,如是普化諸眾生。】
這是香毛發光主地神他的讚頌。他修學的法門是「了知一切佛功德海大威力」,這個意思我們在介紹長行文的時候說得很多。偈頌裡面總結學習的心得,說出修學的境界,對我們修學確實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要能解能行。首先要建立正確的宇宙人生觀,這個問題可以說古今中外的大哲學家、科學家、宗教家都講得很多,我們也曾經涉獵了一些,而感到唯有大乘佛法講得圓滿,講得真正能叫人心服口服。佛給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就是哲學裡頭所說的宇宙人生觀。真相如何?《金剛般若》大家念得很熟,佛在經裡面講得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包括的範圍大,不僅是我們這個世間,實在說我們這個世間相當短暫,人在這個世間能活多少年?我們生活在世間,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觀感是什麼?雖然世間有一些聰明人,提出種種的看法想法,不是真相。真相佛說出來了,都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它是圓融的,大乘佛法裡頭沒有相對的。如果我們把虛妄跟真實相對,那就錯了,那你不解如來真實義。何以故?《六祖壇經》上有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印宗向能大師請教,黃梅五祖怎樣講解「禪定、解脫」?印宗是個講經的法師,大概他對於「禪定、解脫」講得自己不能滿意,感覺得自己沒能講清楚、沒能講透徹,向能大師請教。而能大師沒有答覆他,只告訴他一個原則,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不能違背。他說:「禪定解脫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這是正確的。如果我們說《金剛經》上這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要問虛妄跟真實怎麼講法?或者虛妄跟不虛妄怎麼講法?能大師一定回答:「虛妄跟不虛妄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般若難懂就難在這個地方。如果你依文解義,古人說得很好,「三世佛冤」,三世諸佛都喊冤枉,你把我的意思會錯了。
所以在大乘法裡給我們講,煩惱跟菩提不是二法。煩惱跟菩提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生死跟涅槃是不二法。這個話愈說我們愈不好懂,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迷了就見二,悟了就不見二,迷悟。能大師這個話是幫助印宗開悟,印宗的道行走到要悟還沒有悟這個邊緣上,有人這麼一提醒,他這個關口就突破了,就入境界。能大師真的是高智慧,善巧方便,藉他的這個疑問,疑問就叫做疑情,不必解釋把他的疑情打破,問題才真正徹底解決。這個東西講不清楚,怎麼講都落到意識的圈子裡頭,怎麼能成就?所以我們要懂佛說法的真實義,真實義是教我們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所有一切色相就是實相,就是真相。
真相是什麼相?真相是幻化相,真相是虛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真相」,真相跟虛妄是一,決定不是二,於是這才真相大白。不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虛妄相,一真法界還是虛妄相,你知道它是虛妄相,那你就知道實相了。《金剛經》末後一首偈說得更明白,那正是教初學的、學般若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諸法實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如是,華藏、極樂一真世界亦如是,沒有例外的,這才是真實究竟圓滿的對於宇宙人生的觀察。我們在這個大前提之下,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會有太大的偏差,肯定能證果。所謂證果是契入這個境界。
「一切有為法」,什麼叫有為法?諸位要讀過法相宗的《百法明門論》就能知道一個大概。在法相宗裡面,彌勒菩薩把佛在經論當中所說的一切法,太多了,為了教學起見,把它分類、歸類,歸納成六百六十法。傳到天親菩薩,天親菩薩感覺得六百六十法教初學,還是很不方便。這個六百六十法是在《瑜伽師地論》裡面,他把六百六十法再歸納成一百類,百法,這個教初學真的是太方便了,這是法相宗入門初學的課程。這一百法裡面又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有為法,一類是無為法,我們就能夠曉得哪些是屬於有為法。說「有為」,簡單的講,它有生滅的、有變易的、有變化的,凡是有變化有生滅的,不能夠永恆不變的,都叫做有為法。這裡面包括心法,我們起心動念,前念滅後念生,日夜都不間斷;晚上睡覺的時候,念頭還是有生有滅,心法是有為法。心所法也是有為法,八個心王,五十一個心所法附屬於心王的,都是有生有滅,都不是常住的,不是永恆存在的。
色法,我們今天講物質,心法現在人講精神。物質也是有生滅的、也是有變化的。這個身體是物質,有生老病死;花草樹木,植物它有生滅,生住異滅;礦物,乃至於我們地球、星球、星系也不是常住的,成住壞空,統統都是有為法。除這些我們能具體指得出來之外,還有二十四種不相應,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心所法,也不是色法,但是它會跟著這三種法連帶而起來,我們今天稱它叫做抽象的概念。抽象概念也是屬於有為法,為什麼?它有生滅。譬如「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空間」,四方四維,這本來是沒有這些事情,是人從想像當中建立的抽象概念。「得失」,哪有得失?得失是個抽象概念,不是事實。人把這個事情看得這麼重,生起許許多多的煩惱,造許許多多的罪業,不了解事實真相。你真正了解,得失是假的,找不到邊際的。總合起來,一百類裡頭有為法就佔九十四類,九十四個,後面六個是無為法。
無為法裡頭有相似的無為,有真正的無為。真正無為只有一個,「真如無為」,那是真的,其他五個是相似。譬如「虛空」,虛空是相似的無為,虛空確實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是這個虛空,三千年後還有這個虛空,虛空沒有變化。虛空當中這些萬物有變化,虛空本身沒有變化,所以虛空屬於無為。為什麼說它不是真正無為,它是相似無為?因為它是自性顯現的,「唯心所現」。它是所現,它不是能現,它還是有變化,變化得非常緩慢,我們沒有辦法覺察。什麼時候能覺察到?大徹大悟的時候覺察到。像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說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真正覺悟之後,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也沒有。一真法界有沒有?也沒有,不能說一真法界例外。沒有了怎麼辦?我們學佛學到最後,什麼都沒有了,我們就心慌了?有跟沒有是一不是二,這個道理深,這個說法玄,它是真正的事實。佛法裡面講空就是有,有就是空。講有是什麼?相上有,性上沒有;事上有,理上沒有,他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有」佛經稱之為妙有,「空」稱之為真空,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般若心經》古大德的註解說得好: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也不礙真空。
所以《華嚴經》清涼大師跟我們講的四法界,理無礙,理沒有障礙;事也沒有障礙;理事互相不障礙;事事互相也不障礙,解脫的境界!這個時候才叫做真解脫、大自在,沒有障礙了。障礙從哪裡來的?障礙從迷來的。為什麼?迷了以後你才有妄想,妄想成了障礙;你才有分別,分別當中產生障礙;你才有執著,執著裡頭產生嚴重障礙。佛教解決問題,把所有障礙消除,這才是至善的辦法,才是究竟圓滿的辦法。但是必須要曉得宇宙萬有的真相,你要不了解真相,你沒有辦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了解真相,這個東西一放下,「原來如此!」諸佛所證如是,你自己的契入亦如是。應化在十法界,遊戲神通,自在無礙。遊戲裡面儘管你去表演,表演裡頭沒有自己的意思;如果有自己的意思,又落到妄想分別執著,那怎麼個表演法?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表演,八相成道。我們從這裡面細心去觀察,他是怎麼表演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自己有沒有起心動念過?沒有,入胎沒有起心動念,出胎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示現的學道、修行,菩提樹下示現悟道,示現教化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你要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分別執著?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妄想?給諸位說完全沒有。法怎麼說出來的?佛在經上有個比喻,很有趣味,有人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你的學生舍利弗尊者智慧很大,無論什麼人有什麼問題向他請教,隨問隨答,都把人家問題解決了,他的智慧從哪裡來的?佛聽了笑笑,舉個比喻說:「你看到鼓沒有?」敲的鼓,他說:「我知道」「你去擊鼓,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你去擊鼓的時候,鼓發出的聲音,它有沒有妄想?它有沒有分別?它有沒有執著?」「沒有」。佛就說:「舍利弗的智慧就像鼓一樣,你們去問他、去敲他,他立刻就回應。」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講經說法又何嘗不如是?所以釋迦牟尼佛不但是,說實話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也沒有現身。身相怎麼來的?眾生有感,應現的。說法亦復如是,感應道交,感應是自然的。我們心有感,佛現前了,佛從哪裡來的?給諸位說,這經上佛都講過,「來無來處,去無去處」,佛這個話的意思點醒我們,我們跟佛沒有兩樣。諸佛菩薩,是眾生業感;我們這個身是業報,是自己的業力感得的報身。佛自己沒有業力,眾生業力感應的,他自己沒有。『一切色形皆化現,十方法界悉充滿』,像我們在觀世音菩薩讚頌裡面講的,「千處祈求千處應」,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佛菩薩當處都出現,不止千處。《楞嚴經》上說出這個事實真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沒有來去。這個道理,現在我們有一點科學的常識,用科學的常識多想一想,不難理解。
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是什麼東西?他們知道沒有物質存在,所以現在也不必談唯物。物質是什麼?能量變現的,所以能量跟物質可以轉換,原子彈的理論就是從這發明的。把物質轉變成能量,它用的方法是用加速度。但是怎樣把能量變成物質?不知道。現在科學家理論上是講得通的,但是用什麼方式來轉變,不曉得!這個我們有了思考餘地,諸佛菩薩能跟質的轉變隨心所欲。我們講隨心所欲,實際上還是講錯了,為什麼?他沒有心他也沒有欲,他哪有什麼隨心所欲!完全是自然的。還是《楞嚴經》上的話講得好,「隨心應量」,不是隨自己的心,隨眾生的心。「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是這麼回事情。他轉變自在,眾生那個感的念頭沒有了,相就消失,他所示現的就入滅,這是我們講的「應身」。
化身更不必說了,化身真有不是假的。往年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周邦道老居士的夫人給我們講故事,這個故事是真的不是假的。周邦道先生在抗戰期間做國立第三中學校長,我在那個學校念書。他的夫人是我們的師母,我們對她非常感激。全校的師生沒有不尊敬師母的,師母大公無私,照顧我們這批學生,學生都是流亡學生,都是離開父母的。住在學校,學校就是家,接受老師的照顧,師母照顧得最周到。那個時候有救濟的東西、救濟的食品,先分學生,學生分下來還有多的,她自己的兒女才有分。如果分得不夠,決定是她自己兒女沒有分,我們學生會分到;分這些救濟的衣服,亦復如是。這個學校從抗戰一直到結束辦了八年,八年如一日,我們三中的學生提起師母,沒有一個人不感動。
在學校那個時候有一個同學生病,病得很重,快要死了,醫院已經不給他診斷,放棄了。這個同學在學校桐城這個地方,無親無故沒有人照顧,父母都在淪陷區,大家都知道他是個獨生子。周師母著急,他不能死,兩房就這麼一個後代,這還得了!最後醫院不收怎麼辦?把他抬到關帝廟。周師母那時候沒有宗教信仰,在關聖帝君面前許願,用自己的生命換他。發這種重願,人心到至誠真感動,確實感動鬼神,這個同學慢慢甦醒起來了。醒起來的時候問他,他被人關在一個黑房子裡頭,什麼都看不見,只聽到周師母叫他的聲音,然後看到一線光明,他出來了。這個事情我們全校同學都知道,周師母救了他的命,發願減自己的壽來幫助他。
抗戰勝利之後,他們住在南京。南京有一棟房子,我去過,庭院很深,房子很大,確實大門二門三門。這個大門進去有很大的院子,她住在南京遇到地藏王菩薩化身的。她在家裡頭,那時候沒有信佛教,什麼也不懂,突然有一個出家人到她家裡向她化緣,也不太多,化五斤香油。周師母沒有給他,問他從哪裡來的?九華山來的。沒有給他,這個出家人也就走了,走了之後就不見了。她突然想起來,「我家有大門二門三門,門沒有開,他怎麼進來的?走出去之後,也沒有人開門。」納悶!多少年解不開這個疑問,到底他怎麼進來的?走的時候他怎麼走出去的?怎麼走出外面,忽然就不見了?時間很長,不是短,絕對不是眼睛看花了。以後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她把這個事情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告訴她,那是地藏王菩薩化身,化身來的!真的是有緣的時候「當處出生」,緣盡的時候「隨處滅盡」。
諸佛菩薩,給諸位說,在我們這個世界遇到有緣的人用應身(就是來投胎)的少,化身的多。化身是與這一個人特別有緣分;應身一定是與這個地區很多人有緣分,他就不用化身,用應身來示現、來投胎,像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這種樣子。化身的事情多,周師母給我們講這個事情,絕對不是虛妄的,絕對不是虛構的。她老人家一生誠實,沒有妄語,對待人厚道。她到台灣之後跟到李老師才學佛,往生火化之後三百多顆舍利,給我們做證明,好人、善人。李老師告訴她地藏菩薩來跟她化緣,她非常後悔,當時五斤香油沒有給他。
所以我們要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世間人常講精神不滅,精神就是講的心性,是永恆的。六道裡面去投胎不是這個身體,為什麼?身體是生滅法,它怎麼能投胎?精神是不生不滅的,在佛法裡不叫精神,佛法的名詞叫神識。相宗裡頭常講,「來先去後作主公」,它是真主人,投胎它先來,人死的時候它最後走,阿賴耶識最後走。它在六道裡頭不自在,六道裡頭被業力牽引。如果在世造作的是善業,善業牽引它生人天福報;要是造作惡業的話,牽引它到三途受苦報。業力牽引,都是幻現。所以迷的時候,不了解事實真相,把這個假的當作真的,他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真相大白之後,苦樂憂喜捨放下了,那就得正受,就得無量無邊三昧。事相無量無邊,一切事相裡面,顯示的都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絕對沒有自私自利,絕對沒有名聞利養,絕對沒有好惡,絕對沒有得失,決不起貪瞋痴慢,正受!他的享受是正常,他的心開了,心開意解,就是佛法講他覺悟、開悟了,他了解事實真相。
不但是性識遍十方法界,色相、物質也遍十方法界,這你才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佛如是,一切眾生亦如是,只是一個覺一個不覺,一個是悟一個是迷。眾生跟佛,只有迷悟之分,除這個之外沒有一絲毫差別。佛菩薩化身來了,像周師母遇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化身,她家大門二門三門沒開,就到她客廳去了;走的時候,離開客廳人就不見了,大門也沒有人去開關,他自己也沒有開門走。他這身從哪裡來的?身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因為性識遍虛空法界,能量遍虛空法界,有緣的時候能量變成物質、變成身體,變成形相,當時變的。不是從哪個地方抽來調來變的,不是的,當時變的。緣盡的時候,當時就滅了。所以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就在眼前。化身如是,應身又何嘗不如是?化身我們容易體會得,這個應身不太容易體會得。應身要有更深的觀察力,你才能看到,我們肉眼看不到。
我們今天用科學技術有辦法測驗到,用什麼方法?我們今天看到噴射飛機速度很大,在空中飛行的時候,它動了沒有?飛得好快,你有沒有看到它不動?我這一問就把人問糊塗了,告訴你真的沒有動,你要不相信你用照相機,用快門去照。不要太快,二百五十分之一秒、五百分之一秒,他正在全速飛行的時候,五百分之一秒你照下來清清楚楚,沒有動,真的沒有動。你在照第二張的時候,你仔細去看,後面的背景它移動了一點點,前面那個相滅掉,後面那個相又生了。我在年輕的時候玩過八厘米的小電影,很容易覺察得出來。那個小電影一秒鐘拍二十四張,這個鏡頭開合二十四次。就像佛經裡面講的「前念滅後念生」,前念不是後念,後念也不是前念,為什麼它們一樣?相似相、相續相。相續相、相似相,確實不是一個相。
我們從這裡微密去觀照,才知道我們現在這個身體,又何嘗不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一點都不假,誰知道?悟的人知道,迷的人不知道。你覺悟的時候,這個身存不存在?不存在。念念不住,你以為這個身能住?不能住,念念不住。這就是《金剛經》末後這首偈講的「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電是閃電,太短暫了。露是露水,早晨雖然有露水,太陽出來就不見了,露水比喻相續相,不是真的。閃電比喻剎那生滅。《金剛經》常常讀,常常用經典裡面的理論、方法觀察世間,人很容易開悟。悟了以後,再也不著相了;換句話說,無論對人對事對物,你決定不會再起妄想分別執著。
袁了凡先生知道自己的命運,他的命運被孔先生算定了,就能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上三天三夜,不動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很奇怪,他一生當中遇到的人很多,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這種人太希有了。就問他:「你三天三夜不起心動念,你的功夫不錯了,你是怎麼修的?」了凡先生說實話,沒有修行,是命被人算定,自己一生窮通夭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打妄想也沒有用,乾脆就不打妄想了。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原來以為你有功夫,沒有想到你還是凡夫。」不錯,知道自己命運之後,不再打妄想了,我叫他做標準凡夫,因為他沒有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是功夫,成就三昧。所以這一點我們不能夠不曉得,知道十方法界悉充遍,「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些話都是佛在《楞嚴經》上講的。
『香毛發光常見佛』,「見佛」就是見性,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是普化諸眾生』,他才有能力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幫助眾生開悟,他有能力了。
主地神偈頌第八首:
【妙音普遍於十方,無量劫中為眾說,悅意地神心了達,從佛得聞深敬喜。】
這是寂音悅意主地神。他修學的法門是「普攝持一切眾生言音海」,從這個地方修行契入的。清涼教給我們把偈頌跟長行合起來看,這個意思非常的明顯。『妙音普遍於十方』,在《華嚴經》裡頭,一一法無有一法不是周遍法界,前面我們講的性識、色相,也就是現代人講的精神、物質,是周遍法界。音聲實在講也是屬於物質裡頭的一種,音波,當然是普周法界,無論音波是長是短,是我們的耳能聞或不能聞。我們人的耳根很鈍,在許許多多不同的音波、音的頻率,我們只能收聽一個頻道,比這個頻道高的聽不見,比這個頻道低的也聽不見。耳如是,眼也如是,眼見的是光波,長波比我們眼能夠收到的光波長,我們接收不到;比這個波短,我們也接收不到。
現在我們用儀器能夠偵測出,確實有許許多多不同波度的光波存在虛空中,有許許多多不同的音波也在空中,無一不是周遍法界。也許我們會感覺到奇怪,周遍法界為什麼我們充耳不聞不見?這個原因說老實話,我們的眼跟耳都有病,生了嚴重的毛病,聽,聽不周全;看,看不圓滿。什麼時候我們把障礙除掉,這個障礙還是煩惱、妄想分別執著,還是這些東西,這些東西要是除盡,我們六根能力就恢復了。我們眼見的量是虛空法界,十方諸佛如來在各個剎土裡面講經說法我們能看見,比看電視還逼真;電視是通過媒體媒介我們才看見,那個不需要,直接看到的。九法界眾生,他們談話的音聲我們統統都能聽見。耳不靈光了,如果恢復本能,全都聽得見。想聽哪個,打開那個頻道,通了,一點障礙沒有;不想聽的時候關閉,一點聲音都聽不到,清淨寂滅。這個按鈕的開關需不需要操作?不需要,不但不需要刻意操作,念頭都不需要起,一切是自然的。這個自然就是感應,眾生有感,佛菩薩覺悟的人他自然就有應,自然這個頻道就暢通;感的意念消除,這個頻道自然就關掉,不可思議的境界。
每一根的作用都周遍法界,這個地方講的「普遍於十方」,就是周遍法界。『無量劫中為眾說』,「無量劫」是從時間上講,過去無始。佛菩薩教化眾生,永遠是無有疲厭。為什麼?凡夫著相就有疲厭,覺悟的人不著相,連個身相都不可得,哪來的疲厭?我有身體才會感覺到疲勞,我沒有身體哪來的疲勞?我們有身體,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所以會感覺到疲勞;諸佛菩薩覺悟的人雖有這個身體,知道「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他沒有疲勞。這是事實真相,我們要清楚要明白,更要緊的我們要學習,這叫學佛。
『悅意地神心了達,從佛得聞深敬喜』,看看他們怎麼學的,這是為我們現身說法。地神,護持大地、護持道場,更要緊的是護持一切眾生的心地,這個地神護法就圓滿了。在今天這個社會,今天是天下大亂,是這樣一個社會。雖有道場,已經不能發揮道場的作用,於是在這個時代裡頭,地神護法「護眾生心地」比什麼都重要。他看到佛,隨心應量做種種的示現,他看清楚看明白了,這個看清楚看明白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他明心見性了,所以才恭敬歡喜。他看得深、看得廣,他這個敬喜的心也隨之深廣。我們對於佛菩薩也恭敬,看得也歡喜,我們見到的淺,所以我們的恭敬心、我們歡喜心也很淺,敵不過境界。境界一現前,我們那個敬喜的念頭忘掉了,煙消雲散了。什麼時候我們能像地神一樣,甚深的觀察,看出諸佛如來大慈大悲,應化十方三世,為一切眾生演說妙法,幫助眾生轉惡為善,幫助眾生轉迷為悟,幫助眾生回頭是岸,他們示現、應化就幹這樁事情,手段方法非常巧妙不可思議,我們要懂得要明瞭。第九首:
【佛毛孔出香燄雲,隨眾生心遍世間,一切見者皆成熟,此是華旋所觀處。】
這是第九尊妙華旋髻主地神。他修學的法門是「充滿佛剎離垢性」,從這個法門證得解脫。他的讚頌跟他修學的法門合起來看,就不難體會他說法的義趣。『佛毛孔出香燄雲』,這是《華嚴經》裡面講的事事無礙的法界。「香燄」,「燄」是火燄,代表的是光,我們淨土宗常常講的「香光莊嚴」,這是香光的意思。在表法裡面講,香代表的是戒,代表的是定,光代表的是慧,這個地方的「燄」跟光是一個意思。「雲」是比喻,比喻非空非有,顯示事實真相。這一句裡面真正的含義我們懂得,佛毛孔中出現的是戒定慧。香光也表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就講圓滿了。佛在毛孔當中,為一切眾生示現五分法身,『隨眾生心遍世間』。毛孔是正報當中最小的,「香燄雲」是依報當中最大的,同時示現「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當中的密義是告訴我們,依正法中,一毛孔、一微塵都具足稱性的圓滿大法,毫分欠缺都沒有。「隨眾生心遍世間」,這個眾生我們一般講九法界有情眾生,這是大乘法常講的,實際上包括了一真法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法界依正莊嚴,一真法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包括在其中。佛在毛孔當中示現五分法身,不僅是給我們人看,諸佛看到了,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看到了,緣覺、聲聞看到了,諸天看到了,再跟諸位說,惡道眾生也不例外。
『一切見者皆成熟』,「成熟」兩個字不可思議,「成熟」是見到就開悟,見到就見性。遍世間「一切見者」,這個「一切」有講求的,一切有緣者,有緣眾生,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眾生」。有人說佛教教學不圓滿,為什麼?不度無緣眾生,說這些話都是誤會。佛教任何一個法門都是圓滿的,任何一法必定圓滿含攝一切法,《華嚴經》講得最徹底最明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我們講佛教十個宗派有沒有互攝?有,決定互攝,要不互攝不是佛法。我們講淨土教裡頭有沒有華嚴,這個不必說了,彭際清居士就講得很明白,《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即是小本《華嚴》,淨土攝華嚴。有沒有天台?有,智者大師以下一直到近代,天台宗的祖師哪個不念佛往生?淨土攝律、攝法相、攝般若、攝禪,這是佛在《大集經》上講的,「念佛即是深妙禪」,不是普通的禪。攝律,乃至於小乘,無有一法不包括在這一法,這個法才叫圓滿法。
我們要問其他宗?天台宗攝不攝淨土?當然攝淨土,攝華嚴,攝密。我們淨土宗,蓮池大師講《阿彌陀經》,後面附《往生咒》,《往生咒》是密宗的,顯密圓融。說明只要是佛法,隨便拈一法必定攝一切法。這是事實真相,這不是人為的,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這就是《華嚴》裡面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入不二法門。你要懂得不二是什麼意思,不二就真正覺悟了。所以六祖對印宗講,禪定、解脫是二法。二你怎麼能解脫?你怎麼能契入?必須把這個念頭打掉,你就入了,真的入門了,你就跟諸佛如來,古人講的話「一鼻孔出氣」,這才真正徹底究竟圓滿。只要你還有分別執著,你是凡夫知見。凡夫知見是錯誤的,是不可靠的。如來知見才是正確的,菩薩知見決定是隨順佛陀的;如果不隨順佛陀,他要創立知見,他是錯誤的。唐朝時候善導大師就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這些話在《觀無量壽佛經疏》,也叫《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裡面講的,我們要懂。
這首偈我們看到教義深廣無際,哪個人有緣?見到了當然就是明心見性。這個意思我們再說得明白一點,你在任何一法裡頭,一香一華、一草一葉、一微塵當中,你見到法性。「毛孔出香燄雲」就是講的法性,它有個雲字。如果沒有這個雲字,那是法相;有這個雲字,它是表法性,見性成佛,成熟了。所以這是什麼?我們一般講根熟的眾生,一接觸他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就了。最低限度的成就,華嚴會上的初住菩薩。在末後一品裡面初住菩薩,《八十華嚴經》裡叫德雲比丘,用他來表法,善財童子去參訪他。他修什麼法門?念佛法門,般舟三昧。這個意思很深很深,我們不能夠大意的看過,一定要細心去體會這是什麼意思。教我們你要想在一生成就,實在講無量無邊法門裡面,念佛是第一。德雲比丘他為我們做出模範。在《四十華嚴》裡面稱他做吉祥雲比丘,吉祥雲跟德雲意思完全相同。翻譯的人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
根性不成熟的眾生,他見不到。由此可知,華旋主地神很像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度化的對象上上根人,專門來接引上上根人,中下根人就沒分了。但是中下根人不少,數量很多,當年也追隨他,跟他在一塊參禪,聽他老人家天天講開示,沒有開悟,沒有見性。有沒有好處?有,種了善根。這一生沒有開悟,將來會有開悟的那一天,到他將悟未悟的時候,華旋菩薩一定去幫助他,他機緣成熟了,這個事我們要懂。沒有善根的人也得利益,得什麼利益?看到這些修行人,種善根了,看到道場、看到佛像、看到這麼多修行人,確實有一些完全沒有善根的人,到這個山上去幹什麼?去遊覽的,現在人講觀光的。遇到佛菩薩形像,也會去行個禮、燒一炷香,種善根了。雖然對於參禪、禪堂沒有興趣,對於法師開示也沒有興趣,善根種了。「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歷眼根亦復如是,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有現在成熟的,有來生成熟的,有後世成熟的,也可以說「一切見者皆成熟」,這是廣義的講法。狹義的說法,那是上上根,菩薩專為上上根而開啟的這個法門。第十首:
【堅固難壞如金剛,不可傾動踰須彌,佛身如是處世間,普持得見生歡喜。】
這是金剛普持主地神。他學習的法門是「一切佛法輪所攝持普出現解脫門」,他從這個地方證入的。清涼大師註解,「法能攝持心行」。孟子有一句話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佛法是大學問,凡是聖賢的教學沒有別的,從前李老師教導我們改心,孟子沒有說改心,孟子說求其放心。求其放心不就是改心嗎?凡夫的心哪一個不是放逸在五欲六塵境界上?見色,心被色牽走了,聽聲,心被聲牽跑了,吃東西,心被胃勾引了。聖人做什麼功夫?把放在五欲六塵的心收回來,這就是功夫,這叫做修行,絕對不被外境所轉。《楞嚴經》裡面觀世音菩薩為我們說出他修行的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世音菩薩是用這個方法修成的。他修耳根,一個法門就成功,不要搞太多。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善用耳根,用得非常好,用得非常有效果,可是裡頭最殊勝的、最了不起的,是他在用耳根的時候體會到「反聞聞自性」,他才證得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他的行持,『堅固難壞如金剛,不可傾動踰須彌』,這兩句都是形容他的成就。不但他的心在境界裡頭如如不動,他的身相、他的作為,也不會被外面境界影響。這是什麼?這是大定。大乘經上常講,形容諸佛如來,「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個定是什麼?在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一法能夠影響他的身心,能夠影響他的事業。他所示現的以我們一般人來看,示現的身相、心地,就是他的思想、見解、行為、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絕不受外界影響,這才叫「堅固難壞如金剛,不可傾動踰須彌」,「踰」是超過,「須彌」是大山,山的相如如不動。
《金剛經》上世尊教須菩提尊者,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不是在一個地方,哪個地方眾生來請法,他就去了。在那個時候印度許許多多小國,佛出世時中國也沒有統一,中國黃河長江這一帶的地區就有八百多個國家,小國,我們講八百諸侯;侯就是小國的國君。印度也沒有統一,所以教化的對象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中國現在這個國家,有五十六種不同的族群組成。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你要如何去教學,收到教學的成果?佛是特別指導他,要「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要記住,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弘揚佛法,跟須菩提當年實在講沒有兩樣,我們今天也要經歷許許多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我們如何跟他們大家和睦相處?尤其現在這個社會,出現種種矛盾,糾紛、誤會愈來愈深,人與人之間怎樣相處?族群與族群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佛這兩句話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是不要執著、不要分別,用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真誠的愛心去對待,問題就解決了,沒有不能化解的。決定不能受他們的想法看法影響了我們。我們可以聽他的,一聽就曉得他的想法看法錯在哪裡,我們有智慧、有善巧方便,隨順他,在當中幫助他糾正。
用什麼方法?佛教給我們四攝法。最高的指導原則你自己一定要能夠契入,「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用《金剛經》的話來說,要離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要離相,還要離見。佛講這個話是在《金剛經》末後講的,《金剛經》下半部是離見,見是思想、見解,念頭都沒有。不但相不著,念頭都沒有,你說那個心多清淨!「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那個心地真的清淨,人這個身體確實是透明的,身心都能做到一塵不染。這樣才能夠幫助眾生,幫助不同國家、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眾生、不同宗教信仰的眾生,再擴大,九法界眾生。只要你遵守佛陀這個原則,通了,什麼障礙都沒有了,這是如來真實智慧。
『佛身如是處世間』,我們能不學嗎?你要在這個世間,使你這一生過得真正達到幸福美滿、自在快樂,你能把這首偈學會,你就真的得到了。佛家沒有一句話是虛誑語,句句話是真實語。《金剛經》上說得好,「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應當學。在哪裡學?在生活當中學,在順逆境緣當中學,因為這是兩個極端,最容易衝動,最容易受影響,你要在這上面下功夫。極端的順境裡面看破,不為境界所動搖;極端逆境裡面看破,不為逆緣所影響,你成功了,然後你能夠建大功、立大業。大功是你的煩惱斷了,你的智慧圓滿了;大業是你救度無量無邊苦難眾生。
現前社會如果有大福德的人,從這個地方覺悟了,就能夠化解世界大戰。讓這些國家領袖們,跟他們講講這些大道理,他們一覺悟,明白了,這個戰爭消於無形。人民覺悟,人民會覺悟,難在什麼地方?難在沒有人去教,沒有人把這些真理、把這個事實真相說給那些人聽,說給一般大眾聽,這是遺憾,這在佛法裡面講眾生業障太重。今天確確實實不是不可能,有這個可能,如果放在無線電視台裡面去廣播,衛星電視裡面廣播,全世界人都聽到,都明白了,都覺悟、都回頭,世界上立刻就和平,怨恨就化解了。恐怖分子都轉變成善人了,造的種種惡行全都改成善業了。大聖大賢的教學,無量無邊的功德,非常可惜沒有人去推行。我們在這個地方跟諸位同學研究討論,深深感到我們的福薄,沒有大威德,沒有大福報。我們已經盡心盡力在做,但是對整個社會影響微乎其微,眼看著這個劫難恐怕還是沒有法子化解。但是有好處,自己解脫了,這是真的。根熟的眾生得利益;根性不熟的眾生,那就是來生後世才會得利益。我們要學,要學「佛身如是處世間」,我們要學這個方法來處世,『普持得見生歡喜』。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把這個單元講完了。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1:05:4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