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473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A

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七三卷)  2001/1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473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主地神偈頌第五首:

【如來境界無邊際,念念普現於世間,淨目觀時主地神,見佛所行心慶悅。】

這是第五尊淨目觀時主地神的讚頌,在前面我們看到他所修學的法門是「令一切眾生常遊戲快樂」。我們在他的讚頌裡面看到的,他形容他修學的法門只有兩句,就是前面的半頌。『如來境界無邊際,念念普現於世間』,淨目神見道了,非常歡喜,不論是在此界他方,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總是常遊戲快樂,這是他得的果報。這種說法恐怕諸位依舊聽不清楚,我們換句話說,所謂如來境界就是自性的現相。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世出世間、十法界依正莊嚴,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如來境界就是講這一樁事情。自性或者我們講心性沒有邊際,它的現相、它的作用當然也沒有邊際。因此,一切時一切處,無不是圓滿現前,「念念普現於世間」,圓滿現前。不但是六道凡夫,甚至於四聖法界都沒有發現,就在眼前而沒有辦法發現,這就淪落成生死凡夫。

淨目神見道了,這個見道就是禪宗裡面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了。見性的境界那就是此地菩薩所說的,他的受用就像他所修學的法門一樣,常遊戲快樂。自己得這個受用,一定非常熱心幫助一切眾生也得到這個受用。什麼人願意看眾生受苦?有這麼一等人,哪一等人?魔,這個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看到眾生在受苦受難,沒有一絲毫憐憫心,我們屬於魔這一邊,即使不是魔這一邊,你也靠近魔這一邊,人與人道遠了。孟夫子說得好,「人皆有惻隱之心」,那是個人,真正是個人,看到別人受苦受難,有同情心、有憐憫心。別說看到人了,看到動物、看到植物,都能夠激發自己的同情憐憫。所以我們在一切人事物之中,要知道勘驗自己,時時刻刻測驗自己,這樣就很明顯知道自己現前是在什麼境界裡頭。

我是個人?還是個天?還是個魔?魔見一切眾生受苦受難歡喜,哈哈大笑,很開心。天人見眾生受苦受難憐憫,怎麼能笑得出來?聖人不要說大聖了,小聖: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小聖看到一切眾生不僅有憐憫心,一定發心幫助他。發慈悲心,「慈者與樂,悲者拔苦」,一定會發心幫助他離苦得樂。而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有種種善巧方便,也就是說不是一個方法,許許多多的方法。我們在大乘經教裡面看到諸佛菩薩常用的,菩薩教導這個苦難的眾生,教導他學習,他很辛苦,好像他並沒有得樂,他自己不知道,菩薩清楚。為什麼眼前還有這麼多的辛苦?眼前受苦難是幫助他消業障,業障要不能消除,他怎麼會覺悟?樂是從悟裡面得來的,苦是從迷惑造業裡面現的果報。菩薩教化眾生,教他消除業障,或者用種種方便促進他快速消業障,這個時候眾生感覺到有苦受,自己不知道是一回什麼事情,佛菩薩曉得。你這個苦受盡,樂就來了,所以是苦盡甘來。這個苦是你的不善業造成的,你不能不受,你要是不受就得樂,這是違背因果定律。違背因果定律,諸佛如來都做不到。

諸佛如來在因地跟我們一樣,也是受盡苦難,受盡挫折,這才恍然大悟,這個境界是悟了以後的境界。可是這個境界說實實在在話,無時無刻不在我們面前,我們就是見不到如來境界。我們把話再說明白一點,什麼是如來境界?我換句話說,大家比較容易體會,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如來境界。《般若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如來境界就是諸法實相,用現在話說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萬有的真相。它怎麼不在面前?是在面前。我們為什麼見不到?是因為我們有障礙,我們的心有障礙,我們的眼有障礙。諸位知道眼是六根之一,說眼有障礙,耳也有障礙,鼻舌身意全有障礙。一根有障礙,六根統統有障礙;一根障礙消除了,六根障礙完全消除了。這一樁事情世尊在《楞嚴經》上講得清楚,一根離虛幻,六根都解脫了。真正的障礙佛常講,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障礙無量無邊,總不外這兩大類。兩大類都是因為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宇宙萬有的真相,這才造成的。宇宙萬有的真相,不關迷悟,所以悟的時候現前,「普現」,沒有一樣不現前的,一絲毫隱蔽都沒有。

宗門大德常說「山河與大地,盡現法王身」,跟這個偈是一個意思,說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法王身就是如來境界,所以悟的人是這樣的,迷的人還是這個樣子。不是說迷了如來境界就不現前,沒這個道理,迷了還現前,所以無關迷悟。而迷悟在人,悟的人見到了,這個事實真相見到了,迷的人雖在眼前他不知道、他見不到。這個事情如果還是有疑惑,我們再做一個比喻來說,悟的人就好像是明眼人,這個眼睛張開眼睛很好,這外面境界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迷的人像瞎了眼睛的人,眼睛失明了,眼睛壞了,他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不知道。我們說這個眼睛好的人跟眼睛瞎的人,外面境界有沒有干涉?沒有干涉。眼睛好的人看的是這個境界,眼睛瞎的人還是面對這個境界,一個看得見,一個看不見。瞎眼人遇到一個高明的大夫,把他的眼睛治好了,他又恢復他的視力,他一張開眼睛他也看見了。這個時候看見,「原來如此」!

我們從這個淺顯比喻裡面去體會,我們今天有煩惱有所知,也就是有貪瞋痴。《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執著是煩惱障,分別是所知障,妄想是無明。我們今天有這三樣東西,起心動念,所以實在講我們第一個境界、第一個接觸,現在人喜歡講第幾類接觸,我們就套他這個術語,第一類接觸是如來境界。眼看、耳聽、鼻嗅、舌嘗,你還沒有動念的時候,確確實實你還沒有起分別執著,你還沒有起心動念。這個時候你見的是什麼境界?如來境界。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它時間太短了,我們根本來不及覺察。而實實在在講,覺察已經是意識了,已經錯了。不能覺察,這是什麼原因?這個時候你真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為什麼不清楚?是因為你有無明。無明煩惱是什麼樣子,我們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到一點,那就是無明。如果在這個時候你一切明瞭,無明破了。無明破了,那不是凡夫。不但你不是六道的凡夫,你也超越四聖法界了,你是《華嚴經》裡頭圓初住菩薩,就是在這個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明破了。

我們有沒有第一念?有,第一念是很短,剎那之間,第一個剎那。第二剎那,大概一般人都墮落在意識裡面去了,就是妄想起來了、分別起來了、執著起來了,就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頭。我們從這些經驗當中,真的要像佛經上講的「微密觀照」,細心的去體會。對於大經裡面所講的道理、所講的這個事實真相,雖然沒有契入,可以能信得過了,不會懷疑。往下的功夫就是如何能夠證得?把諸佛如來這個境界變成我自己現前的境界,這就叫契入,我們世俗裡面叫證果,證大菩提果。證果一般講成佛,是真的成佛不是假的成佛,但是諸位要曉得,成佛不是成究竟圓滿佛,這一點要明瞭。

成佛就是成正等正覺,而不是無上,《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正等正覺,我們入這個境界了。入這個境界天台大師說的,他是真佛他不是假的。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六道裡面縱然是到摩醯首羅天王那麼高的境界,還是屬於「觀行即佛」,還不能算是相似。相似是超越六道了,在四聖法界。一真法界是真的不是假的,「分證即佛」。我們對天台大師這個說法肯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知道他所講的話哪一個階段哪一個階段,他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自己仔細思惟,看看自己是在哪一個階段,我是在觀行、還是在相似、還是在分證?確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觀行、相似沒有見性,沒有見到如來境界,知道現前境界就是,就是見不到。見到是什麼樣子?古大德所謂永遠保持第一念,那就見到了。第一念是什麼?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也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裡,念念之中,對人對事對物,決定不起妄想分別執著,止於第一念。止於第一念,儒家所講的「止於至善」,至善是第一念,第二念就不是至善。第二念就起心動念了,心裡頭生起煩惱了。什麼煩惱?好惡,我喜歡,我討厭,這個念頭生起來了。我也沒有什麼喜歡,也沒有什麼討厭,中庸的境界,這個境界是好境界。這個境界叫什麼?叫捨受,不叫三昧。為什麼?你保持不住。如果永遠能夠保持,這就是功夫,這就叫三昧。前面「普散眾寶主地神」,在長行裡面我們看到他修學的法門是「修習種種諸三昧」,種種境界裡面他都能夠保持沒有歡喜,也沒有厭惡,永遠保持中庸的境界。儒家講中庸,佛家講中道,他能守得住這個,能守得住這叫三昧。

淨目神比前面功夫就高一層,前面有三昧沒有見性,三昧再往上提升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見性了。見性是什麼?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確確實實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成就無量無邊的三昧。就是無量無邊境界現前,都不會起心動念,都沒有分別執著。而怎麼樣?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不但了解現前,知道境界的體性,知道境界的現象,知道境界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因果。我們講因果不空,變化是什麼?因果的轉變、因果的相續、因果的循環,我們對這種人會稱他為大神通,神通廣大。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他都曉得、他都清楚、都明瞭,無明破了。無明沒有破,止於至善,他止於定裡面,三昧裡面他也得正受,得正受就是凡夫五種受他沒有;凡夫五種受是苦樂憂喜捨,這五種沒有了。我們凡夫有苦樂憂喜捨,哪些人沒有?阿羅漢以上沒有,四聖法界也沒有,六道裡頭有。這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一切諸法通達明瞭,一絲毫迷惑都沒有,這是一真法界裡頭菩薩,不是十法界。那就是如來境界念念現前,一切時一切處,真的就是這樣。我們對於這個訊息要是清楚明白了,哪有不慚愧的道理?哪有不精進的道理?現在我們要問,我很想入這個境界,要怎麼修法?說到修學,個人根性不相同,我們生在末法時期,自己一定要認真反省、觀察自己,一般人講回光返照,自己要認清自己的根性。從哪些地方去反省去觀照?從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你去觀照,我起什麼樣的反應?如果我的反應稱心如意的就歡喜,不稱心如意的就煩惱,這個時候你要曉得,你真正是六道裡頭的生死凡夫,你是心隨境轉。這就是佛在經上所說的「可憐憫者」,他真的很可憐,自己做不了主宰,被外頭境界牽著鼻子走。那就是古人所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你的緣分了。你的緣分好,遇到善知識你學好;你的緣分不好,遇到惡知識你就學壞了。學好你能保持人天的福報,學不好你要墮三途受苦,生生世世幹這個事情,想一想真可憐!一點都不覺悟,不知道回頭;換句話說,也不知道頭在哪裡,他怎麼回法?

遇到善友之後能不能成就?實在講還是決定在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阿彌陀經》上講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談何容易?多生多劫遇善知識、親近善知識,這樣培養的。修行證果決定不是一世的功夫,但是過去生中只要有善根福德因緣,哪怕他的善根福德因緣薄,力量不足,這一生當中如果遇到真善知識,可以把它補足。欠缺,幫助你圓滿;力量不足,幫你補足,你在這一生當中肯定有成就。方法很多,不是一種,一定要得其方便。最殊勝、最方便的無過於念佛法門,但是你要沒有善根福德因緣,這個法門你不能生信,你不能接受。你修學其他法門,你要受很多很長的辛苦。

像我們過去生中確實是有善根福德因緣,還算不錯,我也遇善知識了,我對這個法門信不信?不信,不能接受。對於《華嚴》、《法華》、《楞嚴》、《楞伽》、般若、法相這些大經大論,確實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對於淨土法門一絲毫的興趣都提不起來。這怎麼辦?那就是我的因緣殊勝,有機緣長時期追隨老師,受他的薰陶,增長了我的信心。我本來對這個法門沒有信心,增長了,老師有善巧方便加強我的力量,這就是我們一般講諸佛菩薩、老師的威神加持,是這個樣子的。十年的時間長期追隨,對這個法門漸漸相信了,我佩服老師,我向他學習。他修這個法門,於是我對這個法門就不能不認真的來考慮、來檢討。不反對了,也學了,學得怎麼樣?不認真,也就是說不能夠死心塌地的學習。我到什麼時候才真正接受?跟諸位同修說,我真正接受這個法門毫無疑慮,不過是十五年而已。我學佛五十年了,我講經四十三年了,我接受這個淨宗法門十五年,把那個疑慮的心真正統統放下了,比以前追隨老師那時候的境界大幅度的提升了。是什麼原因?講《華嚴經》。

往年我在台灣,講這部經講了十七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同時開講。這期間常常出國,這一出國就耽誤了。所以十七年當中斷斷續續,回到台灣就接著再講,離開台灣就中斷了。一年在台灣居住的時間頂多只有四、五個月,《八十華嚴》跟《四十華嚴》只講了一半,沒有講圓滿。那個時候我們圖書館的設備也非常簡陋,雖然我們很重視錄像,成本很高,我們沒有力量負擔,所以有錄音沒有錄像。韓館長往生之後這個事情就停了,一直到我們接受李木源居士的邀請,我們在新加坡住下來了。李居士啟請,於是我們就想到韓館長往生,也一再要求希望我把《華嚴經》完整的講一遍,我答應她。所以這一次啟講是從頭講起,清涼大師的「玄義」我沒講,我是想把它留在最後,八十卷經文統統講完之後,我們開講玄義。大家能把《華嚴經》聽過一遍,再聽玄義就有味道;否則的話講玄義,大家聽了不會感到興趣。玄義是對老同修講的,不是對初學人講的,這都是方法、都是技巧。

我從《華嚴經》裡面有一天忽然想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修什麼法門?善財是文殊的傳人,是文殊的得意門生,他修什麼法門?仔細一看,他們修念佛法門,而且是「持名念佛,求生淨土」。我看到這一個現象,死心塌地,萬緣放下,我把所有經教都放下了。所以我在美國那個時候有同修問我,他說:「淨空法師,在整個《大藏經》裡,如果讓你選一部,專修一個法門,你會選哪一部?」我是毫不猶豫,也沒有考慮,立刻回答:「我選擇《佛說阿彌陀經》」,說明一切都放下了。依照我自己,我一生會專講《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我都不講的。為什麼講《無量壽經》?老師的囑咐。

李炳南老居士把會集本交給我,教我把這個本子傳下去,把這個本子發揚光大,這個本子決定普度世尊末法時期九千年的眾生,這是老師的囑咐。《華嚴》是許許多多法師大德的要求,中國大陸茗山老法師也要求我講《華嚴》;北京黃念祖老居士也希望我把這部經講一遍,特別希望留下錄像錄音,提供後人做參考;台南開心法師十幾次的要求,「淨空法師,你要不講這部經,恐怕以後沒有人講了。」說得我非常感動,我答應他,我有機會我一定講。所以現在看看如果不把我們佛門一切事務統統放下,專心在攝影棚工作,這部經很難圓滿。

所以我現在全部都放下,什麼都不參與,就像一般人講完全退休了,在佛家裡面叫退居。佛門裡面的事情、佛門外面的事情統統不參加了。信件我也不看,電話我也不聽,我住的地方電話拆掉,傳真也拆掉不要了,沒有事了,專門幹這一樁事情。希望在五年當中,我預定三年完成《華嚴經》,再以半年完成《法華》,再半年完成《楞嚴》,最後一年把五經一論重新再講一遍,這個時候我八十歲了。八十歲以後,如果還活在這個世間,你要我講,要求講其他的經論,我也不想講了。到那個時候八十歲以後,你要請我講經,講什麼經?我告訴諸位,就是一部《阿彌陀經》。我會專講《阿彌陀經》。因為這是答應出家在家大德們的事情,我答應了我一定把它完成,我已經交了卷。交卷之後,要幹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的事情只有一部《阿彌陀經》,我自己的修持只有一句阿彌陀佛。簡單容易,穩當快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阿彌陀經》古德註疏裡頭我最歡喜的是《要解》,《要解》我過去也講過幾遍,好像也有錄音留下來,經文雖然不長,真正是大圓滿法門。

主地神偈頌第六首:

【妙音無限不思議,普為眾生滅煩惱,金色眼神能了悟,見佛無邊勝功德。】

這是第六尊金色妙眼主地神他的讚頌。他主修的法門是「示現一切清淨身調伏眾生」,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知道,菩薩慈悲教化眾生,特重在身教。世尊在經論裡常常教導我們「為人演說」,演就是示範,就是表演,務必把如來境界用我們的身體把它表現出來,讓眾生見聞覺知都能夠了悟,這個功德無比的殊勝。『妙音無限不思議』,從偈頌跟長行合起來看,我們知道菩薩教化眾生,身語意三輪圓滿。身為大家做示範,口為大家講解,「妙音」是說法的音聲,「無限不思議」。為什麼?自性理體不可思議,自性現相不可思議。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自性的現相不可思議,自性的德用不可思議,自性的相好不可思議。誰能說得出?如來妙音。所謂「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我們凡夫聽佛的妙音,能體會得到的、能理解的,真的像經論上常常比喻講「大海之一滴」。我們就這麼大的量,一滴水我們就滿足了。大雨從天而降,我們像一根小草,小草只要幾滴水它就夠了,它就滿足了,我們體會得不多。大樹它們體會比我們多,它那個根性大,各個都得圓滿的利益。小草得一點小利圓滿,夠了;大樹得的多,它那麼多,它也夠了,各個都得圓滿。什麼是圓滿?煩惱滅了就圓滿。我們是小根器,能夠把見思煩惱滅了,我們就圓滿;比我們根利的人,還要滅塵沙煩惱,更高級的還要滅無明煩惱。當然此地滅煩惱,雖然說『普為眾生』,這個眾生包括十法界、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法身菩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還是眾生。文字不多,包含的理跟事,就像前面所講的「無限不思議」,沒有不得利益的。這裡頭含著有很深的意思,教導我們的,我們一定要懂。

這裡教我們怎樣學佛?眼到、心到、身到,這才能學佛。從「妙音」,這個音是對耳根的,至少是耳要到,要真正聽懂;心到,心解其義,心信其理,心信其事;身要行到。『見佛無邊勝功德』,諸佛無量無邊殊勝功德,用我們的身表現出來,這是自行,唯有自行才能感化眾生。佛的心是什麼?我們不要講得太高,太高太玄了,人聽不懂那就白講了。我們講淺顯一點,講得通俗一點,一般人聽了大家都能懂,這個話還是佛說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佛心,方便是佛行。如何能把慈悲做出來?我自己真心去做,我的身得受用,心是慈悲心,相是慈悲相,身是慈悲身。慈悲身是什麼樣子?健康長壽,前面所說到的「金剛不壞身」,那是慈悲身的樣子。慈悲的相,佛在經上稱讚佛的相好「清淨如滿月」,佛的相好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樣,圓圓滿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滿月是比喻這個意思,絲毫缺陷找不到。長壽以我們人來說,一百歲、兩百歲長壽,一根白頭髮都找不到,那才叫圓滿。長壽而這個相貌衰老,不圓滿;長壽而不老、而不衰,那才叫圓滿。這個圓滿是怎麼修得?「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涅槃經》裡面教我們修三樁事情,第一個不殺生,你們想想是不是慈悲?第二個布施,第三個護法,統統在慈悲裡頭。一個慈悲全部都包括了,一個方便把所有一切的方式、什麼樣的方式表現出來,「方便為門」方便兩個字也包括在其中,一法不漏。所以佛家的教學提出這兩句話,教的是什麼?慈悲方便。這都是佛教導我們,應當怎樣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為什麼世間人沒有慈悲方便?世間人迷;菩薩有慈悲方便,菩薩覺悟,還是一個覺跟迷的事情。迷的人不知道事實真相,很可憐,起心動念總是隨順煩惱習氣,所作所為怎麼能夠免得了過失?過失就造惡業,惡業招來的是苦報,業障深重。我們常常在經典裡面看到,諸佛菩薩對六道眾生的作為感慨萬千。我們才稍稍契入一點,我們已經能夠體會到佛菩薩的意思,我們深受感動。所以佛菩薩的教誨,慈悲方便,第一個慈悲方便還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真慈悲。如果沒有這一句,慈悲不圓滿,說得不好聽一點,慈悲不真實,不是真慈悲。為什麼?不了解、不開悟,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煩惱滅不掉。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煩惱自然容易消滅。

這個話怎麼講法?大概我們學佛的人都不會反對六道輪迴的說法。雖然不反對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你相不相信?說實在的話,恐怕百分之九十的學佛人,無論是在家出家,半信半疑,不能真信。口頭上不反對,心裡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情,因此還敢造惡業,造作惡業還不在乎,若無其事。從這裡我們就了解,如果真正相信、真正明瞭,不但你不敢造惡業,你動個惡念都感覺得太可怕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歷史上都有證據,只要你細心去觀察,我們自己起心動念,細心觀察都能看得出來。千萬不要認為起個妄念沒有關係,全無事實。起個妄想都不得了,都會有事情發生。這個道理,不學佛的人不懂,學佛的人有幾個人懂?佛告訴我們善惡的標準,最簡單、最直接了當的是十善業道。殺生是惡業,偷盜是惡業。殺生跟眾生結怨仇,怨仇要是結得很深,生生世世冤冤相報,不得了!你以為把眾生殺掉就沒事了?

前兩年我們在香港講經,雷居士護法,他過去在影劇界,告訴我們就是本港這個殺生報應的事情,他就知道很多。有一次他到新加坡來看我,我特地請他把那些故事講一些給我們,我們錄像保留下來做參考資料。講些什麼?喜歡吃海鮮的,到臨命終時得的果報完全應驗了。連殺動物,動物都還要來報仇,殺人還得了?人的那個怨恨心比動物還要強烈。有些動物你殺牠的時候,牠預先不知道,不知道你要殺牠。如果知道你要殺牠的時候,那個怨恨就重了;不知道突然被殺的時候,那個怨恨輕。如果我們對一個人處心積慮有預謀要來殺他,對方他也知道,他也防禦,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抵禦,還是被你殺了,這個仇恨深,深仇大恨。不是說死了什麼都完了,麻煩在後頭。古人也幹這個事情,實在講他不是不相信,他也相信,信心不深。也就是相信因果報應,相信六道輪迴,有這個事情,畢竟這個事情不是在自己身上發生的,印象很薄,所以他還是敢造,還是敢殺人。

前天朱道長到此地來看我,提到現在美國發起的反恐怖戰爭,我就給他提一樁故事,我問他知不知道?明朝初年方孝孺的故事,朱長老聽了:「我知道」。方孝孺是來報仇的,深仇大恨。方孝孺的前身是蛇,蛇也有牠的家族,牠的家族不小,八九百條紅色的蛇。他的曾祖父,把這些蛇殺掉了,這個蛇懷恨在心,投胎到他家裡做他的孫子。你看看仇人到你家裡來了,長大之後報仇,觸怒皇帝滅九族。他的曾祖父把這個蛇,一個族、一個家八九百條蛇殺掉了;方孝孺來報復的時候,他這個九族差不多也有好幾百人,抵命!所以問題不是殺能解決的,解決不了問題,冤冤相報。

滿清慈禧太后,她是那拉氏來報仇的。她們那個族在早年被滿清消滅掉,他們的酋長臨死的時候發誓:「我這個族就算剩一個女人也要報仇。」後來果然清朝亡在慈禧太后手上。到你家裡來了,跟你做一家人,你怎麼辦?如果這個道理懂得,我們對許許多多複雜事情的處理,心態就不一樣了。我們一定把癥結找到,真正原因找到,把它消除。什麼方法消除?化解怨恨。不化解沒有法子,冤家宜解不宜結。所以我看現在阿富汗戰爭,我的確是提心吊膽,為什麼?這不是解決問題。這個發展非常可怕,真的就像許許多多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我們要想避免世界末日決定不能用報復的手段,要用化解怨敵的手段,世界不至於淪落到末日。

但是看看今天這個現象、這個趨勢,沒法子了!這正是李老師臨終交代我們一句話:「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在這個世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只有求往生,這是個真正覺悟人的話、真正明白人的話。殺人償命,竊盜要還錢。偷來了以為就可以享受,來生要還債,一分一毫都缺少不了,何必佔人便宜?佔人便宜來生要還債。不管用什麼手段,不是你自己的財,你據為己有,你自己把它控制住、你佔有住,來生都要還。所以我們學佛真的明白這些事理的人,我們就曉得在這個世間,哪一個人吃了哪一個人虧,沒有這回事情;哪個人是佔了某人便宜,沒這回事情,因果通三世。了解這些事理,我們自己本身怎麼做?我們欠人的一定要還,還清楚;別人欠我的,不要了,布施好,我們布施,我們也不要向人家去討了。那個人將來要不要還?要還,那個人將來供養,他更有恭敬心供養。

這很明顯的,出家在家大德,弘法利生做一些好事,確實有不少人供養你,發心供養。這發心供養裡面就有一分,就是有一部分的人前生欠你的,這一生來還你。可是我們不論是過去生中有沒有欠,只要是人家布施供養,我們自己不享受,我們自己全部把它拿去做好事,幫助一些苦難的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幫助裡頭最重要是用佛法的幫助,佛法幫助人覺悟,其他的方法辦不到。所以佛才會在經上常常講,你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如給人家講一座經。講一次,時間長兩個小時,時間短五分鐘、十分鐘,那個功德超過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也許你要說,我雖然講了,對方沒有聽懂,哪有那麼大功德?沒聽懂還是這麼大的功德。為什麼?「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現在雖然不懂,他聽進去了,已經收藏在阿賴耶識裡頭,這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到什麼時候他的業障煩惱消得差不多,這個種子冒出來起現行,遇到善知識他就能開悟,他就能得度證果。他會開悟、得道、證果,推其遠因,是你給他這一次的說法,種下這個善根,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為人演說一定要真誠,盡心盡力。我知道多少,我給你說多少,一絲毫隱瞞都沒有,一絲毫虛假都沒有,不求名聞、不求利養,一無所求,無條件的奉獻,這樣做就對了。你所得的功德如佛所說,一點都不假。摻雜一點私心在裡頭,還有求名聞的念頭,還有求利養的意思,你的功德也是有,大打折扣了。本來是百分之百的功德,可能就變成百分之五六、百分之二三。這個道理幾個人懂?因為他不懂,所以他的煩惱滅不了。然後我們想起,宗門教下祖師大德的話:「悟後起修」,這個話的意思我們能夠體會到一點,不悟怎麼個修法?不悟那個修行,說個不好聽的話,盲修瞎練。不悟之人,古往今來我們都能發現到,許許多多非常希有難逢的機緣,當面錯過,機會抓不到,太可惜了。

在現代科技發達,我們利用衛星傳播、利用網際網路,這真是佛法裡面所講的善巧方便。我們利用這些工具,把我們的講經教學時空擴大了。真正想學的人,抓住這個時間接收,這個教學如同對面沒有兩樣。真正想學怎麼才能學得成?一堂課都不缺,這個現在很容易辦到。為什麼?每一堂課都儲存在軟體裡面、在電腦裡面,你不一定要同步來學習。如果現在你有工作,你沒有辦法收聽,什麼時候你有空,你打開電腦,把我們講課這個網址找到,隨時都能夠叫出來。昨天的、前天的、去年的、前年的都在網路裡頭。網路裡面現在的科目大概有幾十種之多,時間大概有幾千個小時,這是從前學習沒有辦法想像的,不親近善知識那就沒分。

就像我們早年沒有這些機器,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的時候,錄音機都沒有,所以一天到晚要跟在老師身邊。當然跟在老師身邊還有個好處,得到老師身心的薰陶,現在人講接受老師磁場的薰習、氣分的薰習,這是屬於身教。但是總不如現在科技這樣方便,對於工作繁忙、生活辛苦的人,他只要有一個小電腦,或者有一個電視機,他就能在家裡上課,隨時隨地他都可以學習。果然你聽懂、你相信了,依教奉行,一樣得利益。

反而天天跟在我身邊的人,不能得利益,為什麼?他心散亂,精神意志不集中,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放不下,放不下跟在身邊也沒用處。統統放下了,一生跟我沒有見過一次面,天天聽我講經,果然能放得下,我肯定你有成就,那才叫真正親近善知識。所以親近善知識不一定天天跟在身邊,最重要的是信解行證,我們也憑這四個字親近釋迦世尊,親近彌陀如來。我們今天展開《大方廣佛華嚴經》,親近毘盧遮那如來,親近諸大菩薩,所有這些神眾都是佛菩薩化身的。我們了解這些道理、這些事實真相,這就是「見佛無邊勝功德」。

從前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桌子善知識,板凳善知識,你有沒有想到?我們面對著螢光幕,電視知知識,電腦善知識,我們對於這些工具都把它當作佛菩薩、當作好老師來看待,我們自己得利益了。為什麼?真心現前,誠意現前。用真心、用誠意,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即使是追隨在釋迦牟尼佛的身邊,如果缺少真誠,依舊得不到利益,他還是凡夫一個,這樣的人很多。不是跟在釋迦牟尼佛身邊,個個都成就,沒這回事情。在中國歷史上祖師大德當中,知名度最高的,無過於禪宗六祖惠能。跟他的人多少?成就的人,《壇經》上給我們列名字有四十三個人。在我們想像當中追隨他的人,我相信不止一萬兩萬,成就的人就這麼幾個。為什麼?那些人有真誠心、恭敬心,就是印光法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是很恭敬,表現得好像是那麼回事情,就是缺乏一點真誠,所以他得不到利益,他入不了境界。

如果真誠心缺乏得太多的話,祖師大德講經說法他聽不懂。所以這個東西你能不能聽懂,關係在真誠清淨慈悲心。你過去讀多少書、你的學位多麼高,與這個不相關;在古時候你是秀才、舉人、進士,與這個不相關。往往不認識字的老太婆、老阿公,他的確具足真誠清淨慈悲,他聽得懂,他有悟處,他有受用。從這裡證明印祖的話不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兩分誠敬得兩分利益。」我們果然具足十分誠敬,你一定得圓滿的利益,與我們自己世間讀書進學校沒關係。因為在這個時代,很多人在一生當中都沒有讀過聖賢書,都是學的白話文,所以現在展開經卷文字上有困難,看不懂,聽不懂。這裡頭有個祕訣,只要你心地真誠清淨慈悲,你只要具足這三個條件,你有耐心的去聽,聽上一兩個月就懂了。不要多,時間不長,它效果就出來了。

我記得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是一九七七年,那一次來的時間最長,在香港住了四個月,講《大佛頂首楞嚴經》。前面兩個月需要翻譯,每天講兩個小時,翻譯去了一個小時,實際上只講一個小時。到第三個月,聽眾就提出來、向我要求:「法師,我們不要翻譯。」我說:「行嗎?」「行!」兩個月聽了之後,他能聽懂我講話了,我們就不要翻譯了。他們聽了很高興,後兩個月在藍塘道光明講堂講的。我在這裡住了四個月,差不多香港同修們講廣東話,我也能夠聽懂幾成;我說話他們也能聽懂,我們可以溝通了,古人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所以佛法的修學,諸位一定要了解,滅煩惱。如果我們自己煩惱習氣果然是一年比一年輕,一月比一月輕,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輕,功夫得力有進步,你一定法喜充滿,歡喜心生起來了,常生歡喜心。假如我們的煩惱,憂慮牽掛、貪瞋痴慢,跟過去沒有兩樣,甚至於比不學佛的時候還增長,那你要警惕,你錯了。不是在理論上出了問題,就是在方法上出了問題。這樣下去決定退心,現在雖然不退,再過幾年會退心,甚至於不相信佛教,去改信別的。這個事情很多,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某人很虔誠很虔誠,學佛念佛念了幾十年,他信基督教了,信天主教了。」什麼原因?我們知道,我們很明白。他的作為遇到我,我也很讚歎:希望你做一個真正基督教徒、真正天主教徒,各有因緣。所以要知道退心是怎麼退的?你真搞清楚搞明白,才曉得我們應當要怎樣去幫助別人。你對於別人的根性不了解,對於佛法不了解,你辦不到。所以滅煩惱是我們修學的目的,我們修學的成績要從這個地方去看。今天時間到,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1:05:37)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1:05: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680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