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435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三五卷)  2001/7/1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435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風神偈頌第一首:

  【爾時無礙光明主風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風神眾,而說頌言。】

  這個說偈的儀式已經說過多遍,可以不必再說,我們看偈文:

  【一切諸佛法甚深,無礙方便普能入,所有世間常出現,無相無形無影像。】

  這一首是無礙光明主風神的讚頌,在前面長行文我們讀到的,他是修學「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間」,這樣證得解脫的,意思就是世出世間法是一不是二,這個意思一定要能看得出來。所謂世法跟佛法,實在上講沒有界限,僅有迷悟不同,覺了一切法都是佛法。佛這個字是覺的意思;如果不覺,不覺就叫世間法。世間是什麼意思?世間是有隔礙的意思,有障礙,「世」是過去現在未來,「間」就是講的十方。覺了之後,十方三世都沒有了,所謂是「十世古今,不離一念」,那是覺悟了。所以覺了沒有一法不是佛法,迷了沒有一法是佛法,這個原理原則我們總要把它掌握住。那我們看菩薩的讚頌,我們就能在這裡面學到東西。

  『一切諸佛法甚深』,這個甚深是法性所顯示的,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就是甚深,甚深之法我們怎樣才能夠得到?第二句就說了,『無礙方便普能入』,《華嚴經》講到最後無障礙的法界,你看看《四十華嚴》的品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思議解脫境界就是無礙境界,清涼跟我們講的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麼無礙?他末後一句說了,『無相無形無影像』,哪裡會有障礙?這一句話跟《般若經》上講的完全相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能現相的心性這是真的,佛法裡面講真與假的定義,真就是永恆不變,永恆的存在,這是真的,凡是會變異都是虛妄的,所以十法界是虛妄的,不是永恆的,這些現相唯識所變的。那我們要問,諸佛剎土是不是永恆的?不是的,諸佛剎土有四種土,這四土裡面只有一種土是永恆的,常寂光土,沒有生滅,沒有變異,常寂光,其餘的三土也是虛妄。常寂光土,「無相無形無影像」,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能說這個相沒有,相有,相有佛家講妙有、幻有,它不是真有,就是說它絕對不是永恆存在的。

  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講佛的實報莊嚴土,世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確確實實也有入般涅槃的那一天,不過他那個世界福報大,非常殊勝,他只有正法,沒有像法,更沒有末法,阿彌陀佛上午示現入般涅槃,下午觀世音菩薩就成佛了,示現成佛,這個不可思議。不像我們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入滅後,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才來成佛。阿彌陀佛示現般涅槃,阿彌陀佛的淨土就沒有了;觀世音菩薩示現成佛,那是他的淨土。觀音菩薩也有入滅的一天,入滅之後亦復如是,大勢至菩薩接著就成佛,所以那個報土是無比的殊勝。由此可知,凡是有相的都不是真的,「無相無形無影像」這是真的。可是你要曉得真跟妄是一,如果真跟妄是二,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一切諸法永遠是真妄和合,我們從妄裡面見到真,從真裡面徹底明白它是妄,這才能覺悟。

  『所有世間常出現』,「所有世間」不但是十法界六道,包括一真法界。我們雖然不能契入這樣甚深,我們要明瞭,我們要向上,不斷的努力把自己往上提升。提升的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雖然多,但是它的原理原則就是一個:看破、放下。知道一切法「無相無形無影像」,這看破了,真正看破之後,你才能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再看第二首:

  【汝觀如來於往昔,一念供養無邊佛,如是勇猛菩提行,此善現神能悟了。】

  第二尊普現勇業主風神,他得的是「無量國土佛出現咸廣大供養解脫門」,菩薩是修供養的,從供養當中福慧雙修,成無上道,給我們示現的圓成佛道種種不同的法門。偈頌第一句,『汝觀如來於往昔』,這是說一切諸佛如來,你仔細觀察,他在成佛之前作菩薩的時候,天天修供養,一念供養無邊佛,他用什麼供養?法供養。給諸位說,一念是真正的供養,一念就是淨宗裡面講的一心不亂,這是真供養,這是究竟圓滿的供養,理事具足,四種無礙具足。

  『如是勇猛菩提行』,我們要懂得,一念我們做不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無論如何要向這一個方向,向這個目標去邁進。尤其是淨宗的學人,淨宗學人學什麼?無非是修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個法修成了,佛在經上講「心淨則佛土淨」,淨土就現前了。清淨心現清淨土,一念心現一真法界,不就這麼個道理嗎?由此可知,我們要放下虛偽的心,修真誠心;放下染污的心,修清淨心;放下高下的心,修平等心;放下迷惑的心,修正覺心;放下自私自利的心,修慈悲心,我們從這裡才有一個入手之處。不這樣真幹,那我們方向目標全都錯了,要勇猛精進,普現勇業主風神教導我們的,這是真正的供養。再看第三首:

  【如來救世不思議,所有方便無空過,悉使眾生離諸苦,此雲幢神之解脫。】

  飄擊雲幢主風神,他的法門是以「香風普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這個確實,這個世間往往這裡有一些傳染病,有些瘟疫,一場大雨、一陣大風過去之後,這裡病菌就消除了。我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過,菩薩這個風是戒定真香的香風,眾生的病毒貪、瞋、痴,我們用這個風,這個風是什麼?要形成風氣,我們要形成什麼樣的風氣?真誠的風氣、清淨的風氣、平等的風氣、正覺的風氣、慈悲的風氣,我們用這個,這裡面戒定慧、五分法身都具足了,我們用這個風。

  『如來救世不思議』,不思議是指它的方法,理論方法都不思議。『所有方便無空過』,「所有方便」就是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穿衣吃飯,待人接物,決定沒有空過的,念念、時時、處處永遠沒有間斷,幫助眾生離苦,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破迷開悟是因,離苦得樂是果報,這是雲幢神的解脫。第四首:

  【眾生無福受眾苦,重蓋密障常迷覆,一切皆令得解脫,此淨光神所了知。】

  淨光莊嚴主風神,他的法門是「普生一切眾生善根,令摧滅重障山」,從這兒解脫的。「解脫」就是解除他的煩惱、習氣;脫,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那他就作佛去了,所以解脫就是成佛。「門」是個門徑、方法,他從這個方法、這個門徑,我們一般人講修行證果了。他從教學,教學這個方法是自利利他,是教學相長。我們今天選擇的是這個法門,所以我們一定要能夠意識到、觀察到,眾生無福才受苦受難,我們現在這個世間就是如此。也許你問,現在這個世間眾生得大富貴的人很多,怎麼說他受眾苦?如果你有機緣接觸這些富貴之人,你問問他生活快樂不快樂?他會告訴你,他煩心的事情很多,身心都不安穩,現前未來都沒有安全感,他怎麼不苦?如果以佛法裡面講的苦來一衡量,那他全部具足,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他統統具足,他怎麼不苦?苦苦、壞苦、行苦圓滿具足。何況目前享受這一點福報,這是過去生中所修的,有福沒有德,那個福報很快就消盡。福壽綿長需要德行,德行能造福、能增福,福雖然在那裡消,但是他這邊有增長的,這個福報才是真的,生生世世享不盡。

  眾生的德一定要靠學,不學你怎麼懂得修德?修福積德你不懂。凡夫投胎得來這個身,得身之後就有隔陰之迷,不曉得過去生中事情;如果知道過去生中,這事情就好辦,才知道現前的生活這種果報,過去世造的是什麼因,真正明瞭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一定得苦報。菩薩在此地告訴我們,眾生之沒有福、受苦,原因是什麼?『重蓋密障常迷覆』,蓋是五蓋,就是五欲的煩惱,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東西把我們的性德蓋住;障,二障,煩惱障跟所知障。我們的障、我們的蓋要不除掉,你永遠就不可能離苦;你要想離苦,你就得要覺悟,你得要看破五欲六塵是苦,染污清淨心,障礙智慧德能。煩惱障跟所知障是苦難的根源,煩惱不斷怎麼行?所知不破怎麼行?那我們曉得菩薩如何幫助一切眾生?除了教化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今天我們弘法訂的一個總題目:「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佛菩薩圓圓滿滿的把這兩句話做到了,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只要他覺悟,他除去他的障蓋,他就得解脫。這是淨光莊嚴主風神他所修學的法門。第五首:

  【如來廣大神通力,克殄一切魔軍眾,所有調伏諸方便,勇健威力能觀察。】

  力能竭水主風神,他得的是「能破無邊惡魔眾解脫門」。在長行裡面的名號,跟偈頌裡頭有一點點差別,偈頌是講『勇健』,長行裡面是講「力能竭水」,名字雖然不一樣,意思能夠會通。第一句說『如來廣大神通力』,要想克服一切魔障,經文裡面講的「無邊惡魔眾」,惡是指的十惡,魔是講折磨,用什麼方法能破惡魔?用戒定慧三學,你就能夠克服一切魔眾。『所有調伏諸方便』,都不離戒定慧三學,有智慧你才不受魔的誘惑,有定力你才不造十惡業。世間讀書人常講把持得住,自己要有能力把持得住,決定不動搖,決定不為境界所轉,這個道理要懂。所以修行在哪裡修?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在起心動念之處,在這裡下功夫。自己一定要確立自己的目標方向,永恆不變。無論我們遭遇是什麼樣的環境,順境善緣決定沒有留戀,一留戀就被愛欲牽著你走,逆境惡緣不為它所動,於是順逆境界都是增上緣。《華嚴》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菩薩示現的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顯示那是現實的人生,看看善財在那個環境裡頭怎麼成就的?我讀《華嚴經》,我看出來了,他的成就祕訣就是「戀德禮辭」。「戀德」怎麼講?就是我們這幾年提倡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永遠感恩,順境感恩,逆境也感恩;「禮」是恭敬,「辭」是什麼?絕不沾染,不被它所染,說一句粗顯的話,絕對不把它放在心上,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叫「辭」,辭是遠離,就是放下。順境善緣也放得下,逆境惡緣也放得下,既然放下,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是平等的,平等真法界,怎麼不感恩?自己境界往上升,決定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在這裡面去鍛鍊,鍛鍊自己純淨純善的心性。沒有這些境界,沒有這些善惡緣,我們到哪裡去修行?所以我們對於善人,我們感激他,對於惡人,我們也感激他,無一而不感激,這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這個人多幸福多快樂!我常講,前途是一片金色光明,一定要真幹!我們要學佛菩薩,人生在世不能有一個惡念,無論對什麼樣的眾生,不可以有一個惡念。那「所有調伏諸方便」,在日常生活當中都能排上用場。下面我們看第六首:

  【佛於毛孔演妙音,其音普遍於世間,一切苦畏皆令息,此遍吼神之所了。】

  第六尊是大聲遍吼主風神,他得的是「永滅一切眾生怖解脫門」,怖是恐怖。我們讀他的讚頌,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我們有非常深刻的感觸,因為這個時代的眾生確確實實是生活在恐懼之中。他怎樣永滅一切眾生的恐懼?讚頌裡面講得明白,『佛於毛孔演妙音』,「妙音」廣義的來說,就是一切佛法。佛出現在世間,一生為眾生說經講道,這是妙音;狹義的來說,教導一切眾生念佛,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妙音當中的妙音,我們要懂得。古大德常說,六字洪名功德不可思議,這個名號的義理太深太深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沒有辦法知道得究竟圓滿,我們從古大德教導之中,稍稍能體會得這一點意思。古大德說:「一心持名」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在四十八願裡面這是第十八願,所以有一些人現在就指第十八願叫做本願,他們就依這個方法來修學,稱為本願念佛,那能不能成就?我看很難,他講的是沒有錯,理論上講,決定沒有錯,但是他不了解,他入得不夠深,把本願曲解了,所以變成什麼?變成所知障,一生依照這個法門用功修學,最後不能往生。那本願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再深入的觀察,第十八願就是四十八願的精華,四十八願就是說明這第十八願的。由此可知,第十八願圓圓滿滿的包含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缺一條,第十八願就不圓滿;如果只有這一願,其餘四十七願都沒有,這一願也沒有,我們就知道本願念佛它錯在什麼地方,就知道了。再深入的觀察,古來大德教給我們,這部《無量壽經》就是解釋四十八願的,《無量壽經》不能夠通達明瞭,你怎麼會懂得四十八願?再深入一層,古德告訴我們,《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註解。所以我常常勸同學們,你們如果要想把《無量壽經》講好,你不通《華嚴》不行,《華嚴》是《無量壽經》的註解,不通《華嚴》,怎麼能把《無量壽經》講活了?再深入一層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皆是《華嚴經》的註解,如果把這些關係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曉得,《華嚴經》就是一切經,《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經》,四十八願就是《無量壽經》,第十八願就是四十八願,會歸到最後一句「阿彌陀佛」,這才知道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確實「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這就叫做妙音。從一句佛號一直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妙法,都叫妙音,「佛以毛孔演妙音」,這是不思議的境界,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

  『其音普遍於世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有耳不聞,為什麼不聞?你有蓋、你有障,「重蓋密障常迷覆」,所以確實佛的光明遍照,我們有眼不見,佛的妙音遍於世間,我們有耳不聞,我們需要主風神的幫助,除去我們的障礙,我們才能夠接受佛陀的妙音。這個話意思能懂嗎?我們說得更具體一點,五欲六塵的念頭少一分,煩惱習氣放下一分,你對如來經教就能體會得一分;你能放下兩分,你就能體會得兩分,你能放下十分,你就有能力體會得十分。你要是不肯放下,你就不得其門而入。放下重要!我學佛五十年,功夫得力的是章嘉大師的教誨,他教我「看破放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不僅是這一生,生生世世修菩薩道就是這兩種方法輾轉增上,才有一點成績表現,這兩種功夫缺一不可。章嘉大師跟我講的看破放下,因為那個時候我剛剛起步,他這個說法我能聽得懂,要用佛法名詞來講「定慧等運」,那我就不懂了,慧是什麼?慧是看破,定是放下,你不放下,你怎麼會得定?所以章嘉大師有方便,用這個方便法我懂,從來沒有接觸過佛法,我一聽就明瞭,就知道怎麼學。這是『一切苦畏皆令息』,確確實實轉迷為悟,果上自然轉苦為樂,離苦得樂了。下面第七首:

  【佛於一切眾剎海,不思議劫常演說,此如來地妙辯才,樹杪髻神能悟解。】

  樹杪是樹梢,樹杪垂髻主風神,他得的是「入一切諸法實相辯才海解脫門」,我們在讚頌裡面看到,他在表演。佛於一切眾剎中,你看看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的範圍,哪裡是一個道場、是一個角落、一個處所?不是!我們為什麼不能夠契入佛的境界,心量太小了,起心動念「我家」、「我的道場」、「於我有沒有利益」,這樣的妄想分別執著要不能夠突破,嚴重障礙自己的菩提道,你怎麼會有成就?我們看到《華嚴經》上,每一位菩薩、每一位善友個個都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沒有一個是小心量的,每一位善友都用的是真心,決定沒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境界都是『一切眾剎海』。我們常講虛空法界一切諸佛無量無邊的國土,這裡面所有一切眾生是佛菩薩教化的對象,不是一尊佛只教化這一個區域,那是佛的方便說。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教不教化極樂世界眾生?教不教化他方諸佛世界眾生?教!決定沒有分別,我們要發心,要發大心,至少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我們的心量要擴充到全球,從這個地球再引伸到其他的星系,沒有這種心量怎麼能學佛?

  第二句『不思議劫常演說』,前面一句是從空間上講,這一句是從時間上講,空間無量,時間無限。「常」是永恆不斷,不斷在演;「演」做樣子、做榜樣,不斷的在說。『此如來地妙辯才』,前面我們所讀到的,他是深入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明心見性,諸法實相就是心性,心性的體、心性的相、心性的作用。菩薩為一切眾生說法辯才無礙,這個辯才不是學來的,稱性起用;法也不是學來的,稱性而說。如何能稱性?必須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的災難、我們的病根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根不拔除,你怎麼能見性?你怎麼能得如來辯才,怎麼能夠得如來果地上的智慧神通?全在放下,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樹神覺悟的法門。再看第八首:

  【佛於一切方便門,智入其中悉無礙,境界無邊無與等,此普行神之解脫。】

  普行無礙主風神,他得的法門是「調伏一切眾生方便藏解脫門」,我們在讚頌裡面看出,實際上他是諸佛如來的化身。『佛於一切方便門』,這個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他不是普通人,他是佛;『智入其中悉無礙』,於是我們曉得障礙從哪裡生的?障礙從情識生的,情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法界本來是無障礙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就是自然現象。為什麼產生障礙?不是從妄想分別執著,從什麼生的!佛菩薩何以住無障礙的法界?就是因為把妄想分別執著永遠斷滅了。我們假如也能把這個東西永遠斷滅,我們跟佛就沒有兩樣,這個東西滅掉之後,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現前。「智入其中」,「中」就是指一切方便門,智入方便,這個方便就是後得智,就是權智。在此地我們再把話說清楚、說明白一點,什麼是實智?什麼是真智?離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真智、就是實智,《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無知之智就是真智、就是實智,真實智慧。起作用的時候就是入方便,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是方便,智入進去了,這是方便般若,這是善巧,這是利益一切眾生。諸位要曉得,真實的智慧是自受用,自受用是什麼?就是我們常說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自受用;權智是他受用,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他受用,利他的。自利利他沒有妨礙。『境界無邊無與等』,你在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國土廣度眾生,幫助諸佛如來教化眾生。普行無礙主風神從這個法門證得無上菩提的。第九首:

  【如來境界無有邊,處處方便皆令見,而身寂靜無諸相,種種宮神解脫門。】

  這是種種宮殿主風神,他所修學的法門是「得入寂靜禪定門,滅極重愚痴暗解脫門」。現在社會許多廣大的群眾,確確實實是有極重的愚痴,所以眾生難度,地藏菩薩在《本願經》裡頭感嘆著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主風神在此地教導我們,用什麼方法去教化這些剛強難化的眾生?要入寂靜禪定,寂是寂滅,清淨寂滅。滅什麼?滅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話是佛在經上說的,比較好懂,妄想,無明煩惱;分別,塵沙煩惱;執著,見思煩惱。我們要說這些煩惱大家不好懂,說妄想分別執著大家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這個東西要滅,我們才能入得了寂靜的境界。

  禪定是定慧均等,一定要調和自己的定慧要均等,這個在前面跟諸位說過。有定無慧跟有慧無定都不能解決問題,偏於一邊。我們眾生的病根,極重的愚痴,貪、瞋、痴,如果是有定沒有慧,定能伏貪瞋,不能斷愚痴;有慧無定雖然能伏愚痴,不能夠降伏貪瞋,所以決定要定慧均等,你才能夠永斷三毒,才能夠滅「極重愚痴暗」。所以我們自己要幫助眾生,先要幫助自己,自己不能得度,怎麼能夠度人?我們是用持名念佛這個方法修甚深禪定,怎麼能說念佛不是禪?佛在《大集經》上明明給我們說:「念佛是無上深妙禪」。不拘形式,行住坐臥都在禪定之中,就是這一句六字洪名綿綿密密不間斷,心裡面繫念著這一句名號字字分明,這是慧;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都念掉了,那是定,所以我們執持名號這個時候是定慧等學。因為有定功,所以貪瞋念頭不起;因為有慧、有覺,這六個字念念分明、字字分明,所以不痴,遠離愚痴。所以會念的人,這一句佛號斷貪瞋痴,這是滅極重的三毒煩惱,這是『種種宮神解脫門』。

  再看最後這一首,大光普照主風神,得隨順一切眾生行無礙力解脫門。大光神他所修行的這個法門,我們看他的讚頌:

  【如來劫海修諸行,一切諸力皆成滿,能隨世法應眾生,此普照神之所見。】

  大光普照主風神,偈頌的頭一句『如來劫海修諸行』,這是講時間之長。眾生成佛跟諸佛如來修行沒有兩樣,諸佛如來長劫修行,我們要學佛的耐心、恆心,永遠不變,修行決不是短時間的,是長時間的。修成究竟圓滿的佛果成了佛,成佛之後還修行,成佛之後做那個修行樣子完全是為眾生的,給眾生做示範,給眾生做榜樣,不是為自己,自己圓滿了。所以自己沒有成佛道之前,修行是自利利他,成佛道之後完全為眾生表演修行,永遠沒有間斷。『一切諸力』,「一切諸力」在大乘經上常講十種力,如來果地上的十種力,這十種力展開,是無量無邊的德能。「力」是能力,統統成就,統統圓滿,這是我們常常看到讚歎佛萬德萬能,這一句就是如來的萬德萬能,他有這樣的能力。所以『能隨世法應眾生』,這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眾生」裡面修什麼?修自己的功德,也幫助也成就他的功德;「隨喜功德」是雙關語,成就自他。所以「能隨世法應眾生」,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

  我們修行稍稍有一點小的功夫,這個小功夫是什麼?不被境界所轉,自己在境界裡頭能做得了主宰,這叫小功夫;也就是我們講,你真的能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無論什麼境緣當中,你能夠生歡喜心,你不會被外境所動搖,這是小功夫,佛家常講「八風吹不動」。不要滿足這小功夫!這小功夫你就能夠覺察到感應,我心有感,有求於佛菩薩,佛菩薩真的就有應,你能夠體會得到、覺察得到有感應。『此普照神之所見』,我們真的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自己會覺察到。好,今天時間到了。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1:01:12)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1:01: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673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