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一七卷) 2001/5/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417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方神長行,第六句:
【遍遊淨空主方神,得恆發妙音,令聽者皆歡喜解脫門。】
六、七意思很明顯,清涼大師註解裡頭省略了。主方神的德號『遍遊』,由此可知,這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界限,盡虛空、遍法界是道場。我們學佛的人也要以虛空法界為我們生活環境的空間,這個樣子你的心量自然就拓開了。凡夫無量劫來沒有法子脫離六道輪迴,實在講就是心量太小。往年我講經曾經說過,希望把心量拓開,把六道擠破,不就出去了嗎?你心量太小,被六道困在裡頭,你就可憐,就沒辦法了;我們把心量拓開,六道擠破就沒有了,這是個好辦法。
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常常作如是思惟,佛在大經上教給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時時刻刻想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兩句開示說得好。我們只有在一些佛寺裡面才念這兩句話,沒有把這兩句話常常放在心上;如果常常放在心上,心量自然就拓開,清淨平等覺不難現前。名號裡頭「淨」,淨則不染,「空」就不會執著;有絲毫執著就不空、就不淨。不但世法不染著,佛法也不染著,為什麼?佛法是因緣生的,不是真的,佛法跟世法是相對建立的,凡是相對的都不是真實的。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為我們講經說法全是方便法,我們凡夫必須依這個方便法去悟真實。什麼時候你才能夠悟得真實?你要把這個方便法放下了,你才能悟入真實;如果方便法不肯放下,方便法又變成障礙,這是我們很難脫離困境的因素。所以佛在般若經裡頭教導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應當要捨;「非法」就是泛指一切世間法,都不要放在心上,這個「捨」就是不放在心上;不是說事上捨掉了,那你就搞錯了。
有很多人聽到我們常講看破放下,他學放下,他工作也不要了,家也不要了,完全錯會意思了。然後寫信給我,「法師,我統統放下了,現在我生活沒有著落,怎麼辦?」現在沒飯吃了。這個錯了,沒有教你這個放下。要知道事沒有妨礙,《華嚴經》上不是講得很清楚嗎?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什麼東西有礙?心裡頭有罣礙,那才叫真正有礙。所以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事上要放下了,釋迦牟尼佛何必現身給我們說法?那是事,說法四十九年不就多事嗎?可見得釋迦牟尼佛並沒有把他的工作放下,他選擇這個行業。我們也在講席裡多次的跟大家說明,人活在世間一定要有正當的職業,有正當的工作,這才合乎天然的法則、自然法則。大自然生一棵草、生一朵花,都有它的目的,都有它的意義,人生活在這個世間當然也有目的、也有意義,這個要懂得。所以他一定要選擇一個正業,八正道裡講「正業」。釋迦牟尼佛選的這個正業,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他這一行就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我們仔細觀察,他一生所作所為確實是如此,他很負責,敬業的精神值得我們一切人做榜樣。
他從事教學工作,我們在經典上看到記載的,每天講經說法八個小時,經上講「二時說法」。印度它們計算時間的單位,在古時候他們把白天分作三個時辰,夜晚分作三個時辰,晝夜六時。我們現在用的是西方人分的單位,分成二十四個時辰,所以我們叫它做小時;我們中國古時候把晝夜分十二個時辰,用子丑寅卯來代表,我們中國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所以我們稱它作小時,小時只有中國人稱,大概在外國沒有稱小時的,中國稱小時,它比中國的時辰小。中國的時辰比印度時辰又小,印度那個時候的一時是現在的四小時,二時講經,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你要說學佛消極,那怎麼說也說不過去。今天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當教員上課的,哪一個老師一天上八個小時,一年到頭不間斷,也不休假的?全世界都找不到,怎麼能說他消極?釋迦牟尼佛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今天選擇的這個行業,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覺得他這個行業好。
實在講我這個行業是章嘉大師替我選定的,他給我分析講解,這個行業好,這個行業一生絕不造罪業,我想想有道理!你從事其他的行業,有的時候會造業,會傷害社會,會傷害別人,唯獨這個行業,真是有百利而無一弊,只要你認真去學習,決定是積功累德。我聽了老師開導之後,想想很有道理,所以決定下定決心來學佛。那個時候只是學佛而已,還沒有發心講經,總認為講經這是難事,這是我們決定做不到的;章嘉大師圓寂之後,我是經過朱鏡宙老居士的介紹,認識李老師,李老師看到我對講經這個事情看得這麼重,這樣謹慎,不敢發這個心。我去親近他老人家,這個機會遇得太巧,他正好在台中辦一個經學班,台中蓮社分著有很多班,大概有二、三十個班,各種才藝都有,學國文的有國文班,學詩詞的有詩詞班,學繪畫的,學書法的,他們的班很多,大概那個時候有二、三十個班,這個經學班是學講經的。
他告訴我,他說你到我們經學班去看看,他們經學班上課,規矩是不准人看的。為什麼?有打有罵,而且跟老師學的學生,最老的學生林看治居士六十歲,六十歲也挨罵也挨打,你說那多難為情!年歲最小的大概都二十五歲以上,沒幾個,絕大多數都是四、五十歲的人,所以上課外頭派人巡迴,把遊人都趕遠,不能夠接近,這裡頭老師罵人打人。所以老師很難得,讓我去參觀一下,到裡面去看看聽聽,看他們怎麼學的。我聽了一堂一個小時,聽了一堂之後,我跟老師講,我可以學,像他們這樣,我行,把自己學講經這個心生起來了。我一看老師那個教的方法,那個講經是覆講,同學當中要是從能力上來跟我比,那都還比不上我,我的理解力、記憶力比他們好。我聽一遍,至少能夠記住百分之九十,我有這個能力,他們這些同學沒有這個能力;我理解的能力也比他們高,他們能學,我說我也可以,所以這樣就參加他的經學班。
我那個時候參加經學班,第一堂課就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就學這部經。進度差不多是一個月學一部經,老師要求的標準是要會講,要升大座,在大庭廣眾之下給大眾講經,以這個為標準;這個經你學了,沒有出去講一遍,那你不算學會。一定要在大座講一遍,老師自己也來聽,他聽經通常坐在最後一排,要知道那個時候沒有擴音器,他坐在最後一排,他要聽不見,你講的不及格,所以你要有足夠的音量,讓最後一排也能聽得清楚。現在方便了,現在有擴音器,方便多了。
我們要知道這個行業是做什麼的,佛家的道場實際上就是現代人所講的學校,殿堂就是教室,大雄寶殿是大禮堂。大禮堂做什麼用?共同科目的,一起在一塊兒學習的,這個經教是在大雄寶殿教。如果分科的,在寺院它從前有分科,這一個寺院可以開好幾個班,你喜歡學哪一部經論的,在哪一個殿堂上課,就跟學校裡的教室一樣。這些老師都稱為首座和尚,首座和尚分壇說法,跟現在學校上課沒有兩樣。所以這個道場他有道風、有學風。學風是學經教,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學風;道風就是把你所學的落實在生活當中,你要做到,你做不到那有什麼用處?所學非所用,這是佛法裡頭不許的;學了就有用處,學了就能幫助你生活,幫助你工作。幫助什麼?幫助修行,行是我們的思想行為,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包括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今天講宇宙觀、人生觀,幫助我們面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種種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這些裡面有錯誤,這些統統叫行為,行為有了錯誤,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換句話說,修行就是改正在生活當中的錯誤。
改正的標準就是佛的教訓,我們的思想跟經典的理論相應不相應?相應的,我們要知道佛的思想見解是正知正見,以他為標準;佛的言行是正語、正行、正業,都以佛為標準,時時刻刻來對照。如果相應,我們很歡喜,我們的行為是正確的;如果相違背,我們自己要檢討、要懺悔、要改過,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這叫修行。所以他這個學了真有用,我們在一般學校學的東西未必真有用處,這個佛法學了馬上就能兌現,確確實實做到現在人所講的活學活用。斷惡修善,這總的說,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是從總綱領上來講。落實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不離開這個原則,都能夠相應,這叫學佛,這是佛陀教育,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多元文化的教學。
菩薩的名號這四個字含義很深,從事上講,從相上講,那就是普度眾生,不分國土、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一律平等對待。佛家常說,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什麼叫緣?這個地方有人想學,有人來祈請,這就有緣;他不想學,他不請你,這是沒有緣,你想教他也不行,他不想要不想學,你去也是白費,這就是所謂「佛不度無緣之人」。有一個人請,也要去,「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到底要不要去,要看現前環境,如果同時有許許多多地方、許許多多的人來邀請,那怎麼樣協調,把這個先後次序排出來;協調的時候,我們自己沒有成見,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們自己去商量,去把這個旅行的先後次第排出來。總要大家歡歡喜喜,如果有爭執,那我們就不去。佛法決定沒有爭執,爭執不是佛法,是違背佛法,可以不去,佛法是無爭法。
無論到什麼地方,接觸哪一類的眾生,一定要保持「淨」,要保持「空」,淨就是決定沒有污染,空是決定沒有著相;《金剛經》上講的,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空了。不但相不能著,念頭都不能有,那個念頭就是《金剛經》後半部講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那個更微細,比相還微細;「相」粗,「見」細。粗細都不可以執著,這個說法是從事相上講的。從理上講,「遍遊淨空」是法界,虛空法界,遍遊虛空法界當然不是我們能做到的,法身大士才有這個能力。我們現前這個能力可以周遊這個地球,地球外面現在還沒有辦法去,看再等幾年,外太空旅行的工具要是有了,也許可以到其他星球去觀光旅遊,現在還不行。從理上講是虛空法界,法界是無量無邊的法界,也就是現代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的空間;他們說不同維次的空間,佛法裡面講十法界,講百法界,講無量法界。我們身體雖然達不到,我們的心願要達到,不能沒有這個心願。有這樣的心願,這個心願決定不失去,我們總有一天會滿願,最快速的方法就是願生淨土。
往生到極樂世界,佛在往生經裡面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大眾的生活狀況,他們每天都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聞法、去遊化,那就是超越時空。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這個能力就恢復,所以西方不能不去。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他方諸佛國土,要修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一種生活狀況、那麼大的生活空間,一定要修到圓教初住菩薩,你才能超越;你要不是圓教初住菩薩,那你的活動範圍只是一個大千世界,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一個大千世界,一佛土;一切諸佛剎土你沒有能力自由的去參訪,沒有能力。但是西方世界他不同的地方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我們取西方淨土確確實實有把握、有保證,誰給你擔保?《大乘無量壽經》是保證書,我起心動念、言行造作都與經典所講的相應,這就是保證;我起心動念給他講的不一樣,那就沒有法子保證;果然一樣就決定得生。所以《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大乘無量壽經》,是保證書!不僅是釋迦牟尼佛擔保,《阿彌陀經》裡六方佛讚,《無量壽經》裡十方佛讚,那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同來擔保,哪有不往生的道理?這樣殊勝的法門不能相信、不能夠採納,那真的是沒有善根,真的是愚痴到極處。還有一等人還要障礙別人學這些經典、學這個法門,他的罪過就像佛在經上講的,決定是阿鼻地獄;你要曉得,這個經它有多大的功德,反面他就有多大的罪過,這個比例我們應該要能夠體會得到。依照這個經典修學,勸導人修學這個法門,世出世間第一等功德;你障礙阻撓,那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大罪業,比發動一次戰爭,殺億萬眾生的罪還要重。明瞭的人決定不敢起這個惡念,起這種惡念的人,都是迷惑顛倒、罪障深重。
菩薩遍遊十方世界幹什麼?底下說,『恆發妙音』,「妙音」是諸佛菩薩說法的音聲,換句話說,能令一切眾生轉惡為善,這個音是妙音,能令眾生轉迷為悟,那就更妙了,能令眾生轉凡為聖,那是妙到極處。凡是這些音聲,在佛法裡面統統稱之為妙音。妙音當中的妙音,那就是《無量壽經》最後佛給我們大家授記,娑婆世界眾生念佛往生淨土,將來在極樂世界修成了,到他方世界去作佛,八相成道去教化眾生,都叫「妙音如來」。所以我們現在這個皈依證裡頭法名統統用「妙音」,為什麼?因果相應。由此可知,這個妙音講到狹義的,講到妙中之妙,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個道理太深太深!不但凡夫沒有法子了解,許多菩薩都不懂,所以這個法門稱為「難信之法」。我們接觸能夠相信,聽到能歡喜,什麼原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如果過去世沒有深厚的善根福德,你聽這個名號很難接受。
我們看到許多同修提的問題,說學這個《無量壽經》,念這個阿彌陀佛念了也好幾年,太單調了,念到沒有味道,是不是可以能多學一點其他經論?這什麼原因?緣他有了,他接觸到了,善根福德不夠,所以佛在《阿彌陀經》上教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一看,念了這些年,念了沒有興趣想改別的,這是善根福德少;真正善根福德深厚的人,這句佛號愈念愈歡喜,可以不吃飯,可以不睡覺,歡喜到那個程度,愈念愈有精神;到疲倦了,念幾句佛號,精神就起來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般舟三昧」九十天不睡,不躺下來,不坐下來,叫「佛立三昧」?站著走著,我們講經行,九十天,為什麼?真正得法喜,如果念佛還有懈怠疲倦,那決定受不了;別說九十天,九個小時你都熬不下去。由此可知,修般舟三昧那是功夫得力的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中國大陸聽說還有這一種念佛人,李木源居士從中國回來告訴我,有一位老和尚念佛,常年日夜都不睡覺的,有些人不相信去看,幾個人輪班去看,因為他們沒有辦法,他們沒有這個功夫,結果證實果然如是,這大家佩服得五體投地。最近我們聽說長春那邊有一個比丘尼常慧法師,也是一心念佛,聽說兩百多天沒有睡覺,日夜佛號不間斷。這什麼原因?善根福德深厚。我們能不能做到?那就看你願不願意做;你願意做,善根福德是比不上人家,但是可以加強,只要你真正肯修,你把你那個不足的善根福德可以提升,可以加強,可以提升。頭幾天你會比較辛苦一點,你一定要克服,一個星期之後,你就會很正常,不需要睡眠,飲食也會減少,精神飽滿。所以這句阿彌陀佛是無上的補品,你的精神體力不會衰竭。可是一般人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怎樣修學。
念佛如是,實在講持咒也能達到,講經說法也可以達到。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天講八個小時經他不疲倦?我想你們現在同學在發心學講經,現在剛剛開始,昨天晚上我去聽聽,還不錯。初學的同學我問他:「你講了幾個小時?」他說六次,昨天晚上第六次;「以前有沒有上過講台?」他說沒有。他告訴我「上講台這個心總是慌慌的」,我說那是正常,每一個人初上講台都一樣。什麼時候上講台心才能定下來?大概總得有兩三年,沒有兩三年的時間,上講台的心定不下來;兩三年能把心定下來,很不錯了。一般真正在講台上能穩得住,至少要十年,那就是遇到所謂達官貴人、名流學者、大善知識,他們坐在底下,你還是如如不動,照講你的,大概要十年。否則你沒有這個定力,普通人來聽行,你還有這個功夫,如果遇到總統來聽、院長來聽了,你就會胡說八道了;遇到真正是個行家,對佛法真正通達的善知識到那裡一坐,你也慌了,你自己做不了主。所以至少要在講台上十年,那就不會受外頭境界影響。
總要練,不練不行,所以學講經的人講台一天都不能離開。現在剛剛學,一個星期講一次,希望一兩年之後,一定要做到一個星期講兩次到三次,不斷向上提升,提升到每一個星期至少講五次,這樣訓練才能夠成功。學講經這個方法技巧學會了,如果沒有講台給你練習,半年就生疏,一年就忘得乾乾淨淨。所以以後你成敗的關鍵就在講台,你要不離開講台才行,可以不要道場、不要寺廟,但是講台是一定要的,聽眾多少不拘;沒有聽眾,這桌椅板凳在,也可以跟它講。總而言之,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堅持下去,你才能搞得成功。
講經講到愈講愈歡喜,我想許多講經的法師居士們都有這個經驗,三天不講經,身體疲乏感到很累,講經就不累,講經身體非常輕快,不講經的時候身體很重、很累。我相信許多人有這個經驗,我也有這個經驗,什麼時候疲倦?不講經時候疲倦,精神提不起來。講經的時候精神飽滿,一絲毫疲倦都沒有,套一句佛家的術語講,這「個中三昧」你能夠得到,這是真實的受用。他得法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字「恆」,永恆,永遠沒有休息,就像普賢菩薩一樣無有疲厭。經要講得好,要真正能夠攝受人心,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依教修行,把釋迦牟尼佛的經典,變成自己自性的經典,這是真實的,決不是虛妄的。釋迦牟尼佛的經典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我們現在沒有辦法明心見性,藉佛的經教,我深入的理解,完全做到,不知不覺性德就現前。因為經教字字句句就是性德的流露,我們用這個方法明心見性。宗門是用參究,教下所謂大開圓解,就是你契入了。
契入就是我跟諸位同修講的「信解行證」,初學有這四個階段。契入之後,四個階段融合成一體,念念當中是信解行證,行行信解行證,然後你再看這個經文,字字句句無一不是信解行證,圓滿的。《華嚴經》上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然後我們六根對六塵境界,無有一法不圓融,一沙一渧都具足一切,盡虛空、遍法界,一個也沒有漏掉。我們如何入這個境界?這是佛跟法身菩薩們果地上的境界,這才是宇宙人生真相。怎麼契入?頭一個障礙就是我執,在佛法裡面講身見,五種見惑頭一個是身見,身見就是我執,身見的起用就是自私自利,你這個關不能突破,那就沒法子了。說實在話,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學佛,善根福德深厚,為什麼不能契入?就是這一關不能突破。一定要曉得,自私自利是害慘了我們,你知道它生生世世害慘我們,這叫看破,你認識它了,真正看破那當然會把它捨下,只要把這一關突破,往後就容易;這頭一關是最難破的,不破你進不了門。
破第一重關,大小乘用的方法不一樣,小乘的方法很笨拙,非常不容易突破。佛在經上比喻小乘的方法,「斷見惑如斷四十里瀑流」,瀑流是我們講的瀑布,這個瀑布面積四十里,你一下把它截斷,讓它不流,談何容易!但是大乘的方法方便,大乘教導我們,我們怎樣去突破?不必作意去斷、去破這個身見,只要轉念頭,起心動念想別人,不要想自己,念念想怎樣叫別人得好處,怎樣叫別人得利益,漸漸就不知不覺把自己忘掉;他用這種方法突破,這個方法比小乘實在是高明太多了。對世間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干涉,這一種的念頭要淡忘、要消除,對於我們這個功夫就不會造成障礙。凡人都會對一切人事物控制、干涉、佔有,這個事情麻煩大了,全是自私自利;說自私自利是總說,這個給你細細分別,稍稍有這個念頭在,都是自私自利。所以要把自私自利破掉,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法,無論世法、佛法決定沒有干涉的這個念頭,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我們就得大自在,就得真解脫。
你管人家的事情幹什麼?管人家的事情自己掉火坑裡去了,不能管!不能管你才能往上升、往上飛,一管就被人拖下去、拖下水去了。千萬不要執著「我有權利來管」,你有權利,是墮落!不是管!決定不是往上升,管得不好就一身罪業,三途地獄去了。《印光大師文鈔》裡面舉的例子,曹操愛管閒事,墮地獄,變畜生,這是因果報應書裡頭有記載,好像《安士全書》裡也提到這個公案。這是過去不曉得哪個朝代殺豬,這個豬殺了之後,毛刮了之後,肚子上有幾個字:「曹操七世身」,曹操投這個豬胎已經第七次;這是從地獄出來之後,投畜生還債。你殺多少人,殺人要償命的,決不是隨隨便便殺了就沒有責任的,哪有這個道理?你殺多少,你將來要還多少命債,這還得了!欠錢的還錢,殺人的償命,因果通三世。要是說沒有報應的,沒這個道理,成了佛還是要還債、還是要還命,不能說成了佛就沒有因果,沒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有馬麥之報,釋迦族遭琉璃王毀滅,這都是明顯的顯示給我們看,善因得善果,惡因必受惡報。
中國古人對於善惡報應非常重視,這在中國古籍裡面,儒家十三經,道家的《老子》、《莊子》,幾乎先秦諸子百家都講到這個問題,而且非常重視,勸人斷惡修善。《易經》裡面給我們講萬物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孔老夫子說得好,「遊魂為變」,這是講生物的起源,就是佛家講的六道輪迴;「精氣為物」,這是講山河大地,植物礦物的來源。夫子說話不多,答覆得清清楚楚,跟佛家法相唯識宗講的完全相同。那個時候佛法沒到中國來,夫子的說法跟釋迦牟尼佛的說法完全相同,這正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法相唯識裡面告訴我們,宇宙生命的起源是自性,真如自性,「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無明那就產生變化;「無明不覺生三細」,三細相那就是夫子所說的這兩句話。三細相裡面這就講到見分、相分、自證分,自證分是體,相分是物質,見分是精神。「遊魂為變」是講見分,「精氣為物」是講相分。所有現象從哪兒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夫子兩句話,但是很少人能夠懂得。我們如果不讀佛經,這兩句話也不懂,囫圇吞棗,含含糊糊,一讀法相唯識的經論,對於夫子這兩句話佩服到極處。
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事實真相統統弄明白了,所以佛在《般若經》上給我們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裡頭「凡所有相」,連佛法、世間法全包括在裡頭。佛說這些話教我們幹什麼?意思在哪裡?意思就是交代我們,這些一切法你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不可以控制;你要是動念頭想控制它,想執著它,那叫無明,你的無明起來了。無明決定會變成煩惱,煩惱會變成業障,麻煩就大了。業障就把這個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迴、變成三途惡道;本來沒有,都是你自己變現出來的,自作自受,確確實實沒有這樁事情。所以《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一切有為法」不但是包括六道,十法界都在裡頭,「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樣子你才徹底放下;徹底放下那就是諸佛如來,就是法身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還沒有完全放下,換句話說,還有極其微細的那種控制、干預的意念,極其微弱;到法身菩薩斷乾淨了,決定沒有了。我們不懂這個道理,所以不肯放下,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會放下,為什麼?放下得大利益、得真實利益;不肯放下,你所得的利益都是虛假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所以這個要懂。
菩薩說法『令聽者皆歡喜』,從這裡得解脫。此地的『解脫』就是我們一般人講證果,證無上菩提。「解脫」,解是當動詞,這是破音字,把它解開了。什麼東西解開了?煩惱解開了,妄想解開了,分別解開了,執著解開了;「脫」,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解脫是證一真法界。「解」是對因上講的,「脫」是從果上講的。所以我們說到很粗的相,這粗中也有細,那就是對於一切人事物不能有絲毫的執著,決定不能有控制這種意念。不要說「我想怎樣」,這個都是找麻煩;應該怎麼樣?恆順眾生,你們大家喜歡怎樣就怎樣,諸佛菩薩絕對沒有說「我要怎樣作法」,沒有!「我要怎樣作法」六道眾生有,連摩醯首羅天王還說「我要怎樣作法」,凡夫!沒有覺悟,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決定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們喜歡怎樣就怎樣,一切隨順,這是我們一定要學習的。到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那你多快樂,你多自在!所以我們總結在行門上:「自在隨緣」。如果像一般人講,我們生活的目的,生活的目的是自在,生活的意義是隨緣,隨緣跟大家一起,快樂!古人講與民同樂,我們比他還要高,與眾生同樂,與大自然同樂,比他高多了;你要不隨緣,你就沒有辦法與別人同樂;隨緣才能與一切眾生同樂。我們從這位主方神來看,這是全心全力從事教化眾生的工作,從事於教學工作,從這裡面證果的。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0:58:5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