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405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0五卷)  2001/4/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405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夜神偈頌第四首:

  【佛昔修治歡喜海,廣大無邊不可測,是故見者咸欣樂,此是寂音之所了。】

  第四位是寂靜海音主夜神,在長行裡面我們讀到他所修行的法門是積集廣大歡喜心,他從這個地方修行證果。佛家常說諸佛菩薩常生歡喜心,所以他在讚頌裡面第一句就說出,『佛』,『昔』是過去,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學『歡喜海』,海在此地是比喻,是形容廣大甚深的意思,下面講的是『廣大無邊不可測』,這一句都是說的海。我們想一想,我們把時間縮短,把空間縮小,就我們這一生幾十年當中,生活在現實這個環境裡面,這環境不大,現在再大的環境也沒有辦法離開地球,地球真的是愈來愈小。前幾天我們在新聞裡面看到,最新的飛機又要出現了,速度大概比現在的飛機要快一倍;換句話說,從中國到美國過去飛行是十個小時,那將來就是五個小時就到了,從新加坡到北京大概是六個小時,將來只要三個小時。所以地球是愈來愈小,我們的生活空間範圍。

  在這一生當中,人要活得快樂,這才有意義,如果短短幾十年天天愁眉苦臉,你說這人生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一定要生活得很快樂。實在講,苦樂是一念之差,一念覺你就快樂,一念迷你就痛苦。所以佛教眾生,他的目的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用什麼方法幫助他?佛知道一切眾生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迷了就苦,悟了就樂,所以人不能不覺悟。迷悟是什麼?迷悟是講宇宙人生真相;換句話說,就是自己與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是宇宙,人生就是自己。諸佛菩薩一切聖賢的教誨就是教這個,所以這是非常實用的學問,一定要把這一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自然就快樂。

  可是我們在這個世間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學佛的同修我想大概都能肯定,即使不能肯定,我相信也不會反對人有前世,既然有前世當然也有後世,這是事實真相。佛門當中常說的因果輪迴,輪迴是事實真相,不是佛最初說出來的。現在在新加坡有九大宗教,我們按照歷史久暫來排順序,這是最公平、最平等的排列法。第一個是印度教,佛經裡面講的婆羅門教,他們告訴我們,說他們的歷史有一萬多年,我們知道印度人很不重視歷史,他對於時間觀念很模糊,可是今天世間一般人都能承認它,至少它有八千五百年,現在社會上大眾肯定它是八千五百年,也很長久了。我們佛教現在世界上一般承認才二千五百多年,所以印度教排列在第一。因果輪迴的說法起源於婆羅門教,他們怎麼知道的?他們看到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曉得婆羅門教修禪定,禪定可以突破空間維次,現在科學家講,我們這個世間是多維次的空間,所謂是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在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限的,禪定可以突破,突破空間維次可以看到過去、可以看到未來,我們一般講神通,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禪定裡面看到的境界在佛法上講是現量境界,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推算的。

  中國人推算過去、推算未來,是從數學這個觀點上來推論。有時候也推論得相當準確,但是有時候也會有差錯,總不如禪定的境界。禪定是現量境界,所以他們在甚深禪定裡面見到六道輪迴現象,見到一切眾生這個地方死,那個地方生,死生輪迴不息。他們見到天道,天上也很複雜,也不是很單純,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他們把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認為是究竟涅槃,所以涅槃這個名詞也是從婆羅門教建立的。佛講經的時候引用他們的術語,不過解釋不一樣,那是境界不相同。所以婆羅門教的學者們,他們的神聖,知道六道之當然,不知道六道的所以然,六道怎麼來的這個他不知道。為什麼會有六道?人有沒有辦法脫離六道?這個他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就是為這樁事情來的。這個事情世間人要是能夠解決,佛又何必來多事?佛菩薩古聖先賢都教導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無事才是真正的享受,誰肯無事去找事?所以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是不得已,問題提出來了,沒有人來解答,大慈大悲一定要出現在世間為他們解答。

  有人說: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出現在中國,要出現在印度?中國自古以來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所以佛菩薩沒有必要到中國來示現成佛,他有沒有到中國來?實在講哪一個國土、哪一個族群佛菩薩都去,不過不是用佛的身,不是示現八相成道,這就是大乘經上常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佛就現什麼身。所以我們想想,孔子、老子、莊子、孟子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很可能。在理論上講,講得通,但是在跡象上我們找不到根據,因此我們不能承認,也不能否認,這個看法就是正確的。都是教導我們要明瞭宇宙人生真相,要認識自己,要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生活環境裡面可以分兩大類,一大類是人事環境,另外一類是物質環境,都要認識清楚你就歡喜,你認識的愈清楚你就愈歡喜;如果你認識不清楚,你迷在其中,那你就有煩惱,你就會有苦難。

  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這世間有災難,人心不好,全世界的災難頻繁,次數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天災人禍從哪兒來的?業感現前的,業力的招感,我們大家造不善業。那我要問,我一個人造善業,我能不能超越?答案是肯定的,能!你一個人修行你一個人不造業,你一個人超越,在這個苦難世界裡頭你可以不受苦難,你還是天天生歡喜心,你天天過幸福美滿的生活。這種幸福美滿不是說你有財富、你有地位,不是的。而是什麼?你明白了,像孔老夫子他明白了,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明白了。顏回的物質生活條件很差,過的是一般物質生活水平以下的那樣的生活。他快樂,他常生歡喜心,他很幸福、很美滿。為什麼?覺了,所以物質條件再差,他沒有感覺到那是苦,他覺得那是很快樂。對於世間富貴人是一絲毫羨慕的心都沒有,日子過得自在。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大家都知道他的物質生活: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別人看到這個生活太苦了,佛菩薩得大自在,真快樂。我們哪裡懂這個道理?為什麼不懂?迷久了,迷得太深了。

  最近台灣出了一個小冊子,有同修寄來給我看,《曠野的聲音》,有這麼一本書。這個書原文是英文寫的,美國人,美國一個作家,內容寫的是澳洲土著。澳洲土著們過的那個生活,跟釋迦牟尼佛那個生活差不多,他們沒有房子,他們在曠野裡面遊蕩,今天到這裡,明天到那裡,沒有目標、沒有方向,身上什麼都不帶。他們也不怕日曬、也不怕風吹雨打,他若無其事,也不會生病,打赤腳。這個美國的作家跟他們在一塊生活了二十多天,相當不容易。他們自稱為真人,換句話說,他叫我們做「變種人」。我們變種不是真人,被物質文明破壞了我們的心靈、破壞了我們的體能。這個話講得正確,他們的心靈純善,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瞋痴慢,他們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雖然這些土著他們不穿衣服,這位美國作家跟他們在一塊,他們下身才圍一塊布,這是因為有外面的,已經被文明污染的人,為了對他們方便起見才圍一塊布,平常沒有。日曬風吹雨打,那我們要一次就感冒、就不得了。這是什麼?體能沒有被污染,他身體有這個能力。他們吃東西隨便找一些東西吃,這野外的,所以他不需要帶糧食,什麼都不需要帶。一天到晚在野外去遊蕩,走到哪裡晚上就睡到草地上,他們叫真人的生活。我們自以為是文明,他說文明已經污染了我們的心靈,我們有是非人我、有貪瞋痴慢,有互相嫉妒、互相殘害,所以競爭、鬥爭、戰爭,人家那裡沒有。物質文明破壞了我們的體能、我們的身體健康,受不了一點風寒,飲食一定要講求這個、講求那個,人家野外隨便什麼東西採來他就吃,他也不生病,他也能消化,他也不會得腸胃病,體能健全。這個作家寫了這本書之後,在全世界各個地方流通,現在有中文譯本,所以外面的人對土著都了解一些。

  我們在澳洲也去訪問土著,我們打聽真人是哪一族,因為澳洲土著有兩百多個族群,我們想打聽是哪個族群。他們土著告訴我們,「真人」這一個概念,普遍存在澳洲土著之中,非常難得。我們參觀土著的小學,老師學生還有很濃厚的倫理觀念,我們在那裡看到非常感動,他們長幼有序,見到人都有禮貌,都很親切的招呼,這個我們在一般其他學校已經不容易看到。常生歡喜心!

  我們仔細去觀察他們的生活行為,我們能夠認識到佛家講的四攝六波羅蜜他們都落實了,他們能夠跟大自然融成一體,真正做到隨遇而安,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和睦共處,平等對待,互助合作;我們天天在教,他們都做到了,圓滿的落實。我們現在接受物質文明的薰陶也有很長一段歷史,我們今天脫離了物質文明,我們沒有辦法生活。這位美國作家也相當了不起,能夠跟他們過二十多天,她說她一向喜歡野外生活,常常在外面露營,如果沒有野外生活的經驗,跟他們過一天都受不了。我們天天要洗澡,他們不洗澡的,他們也不梳頭的,你說我們哪能受得了?受不了。完全跟大自然融合。我們今天的物質文明是跟自然有距離,我們自己用物質文明把自己包起來,不知道自然生活的樂趣。我們今天就是娛樂也都是人工的,所以我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這個都市很美,我們感到很歡喜。我們到古晉去走一趟就覺得不一樣,新加坡完全是人工的,樹木花草剪得整整齊齊,就像人打扮得不錯,頭髮衣著都整整齊齊,衣冠楚楚的。你到古晉一看,自然美,完全沒有經過人工,街道樹木花草跟這兒不一樣,它另有一個味道,那個味道濃,那個味道長,不一樣。中國古人所講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它不相同。自然之美跟人工之美還是有很大差距,人工怎麼樣去美化,不耐久,敵不過自然。

  菩薩這首偈是從果德上說的,歡喜、欣樂是果報。我們要知道果必有因,要修什麼樣的因才能得到這個果報?「廣大無邊不可測」,這一句在字面上是形容歡喜海的,它的內涵裡面,提醒我們要修廣大心、要修無邊心。中國諺語所謂,「量大福大」。小心量的人煩惱多,苦多樂少,大心量的人樂多,這要懂得。我們的心量本來是大的,佛經上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有,我們哪一個人的心量跟佛都一樣,沒有兩樣,從來也沒有差別過。為什麼會有差別?就在你原有廣大心量裡面,你自己畫個小圈圈把它鑽到裡頭去了,苦就苦在這裡。

  我們用中國文字來解釋,諸位就能漸漸體會到了。凡人都有思都有想,思跟想不是真心、不是本心,真心裡面沒有思想,六祖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本來無一物」,這是真心,思就有了一物。「思」是什麼?分別。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你心裡頭有了界限,那個田就是畫了界限,一格一格的,你有了分別;「想」,你心裡頭有相,著了相,錯了。心裡頭本來沒有思也沒有想,思是分別、是塵沙煩惱,想是執著、是見思煩惱,你把那個相拿掉,把那個田、那個格子拿掉,你的真心就現前,真心「廣大無邊不可測」。歡喜是真心裡頭本具的,煩惱是真心裡頭沒有的。真心裡頭沒有煩惱,煩惱從思想生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諸佛菩薩真修行人,對於宇宙人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他沒有思他也沒有想。沒有思,就是他沒有分別;沒有想,他沒有執著。離開了分別執著,萬法一如,法法平等;一加上思想就不平等,就被污染,我們的心被污染。心有思想污染了,心靈被污染,心靈被污染我們的體能就被污染,我們生活境界也被污染。污染的根源是妄想,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污染心靈、污染體能、污染生活環境的根源,不是從外頭來的。

  所以佛教人修學從內心覺悟,佛學稱為內學,佛家的教科書經典稱為內典,教你從內去發覺,這個問題不在外,外面沒有。現在人顛倒了,以為這都是外來的,大錯特錯!佛在《華嚴》上把這個根本的原理給我們說出來。虛空法界,國土眾生,這個國土不是我們一個國家,佛經裡面講的國土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這一個單位叫國土,我們現在天文學家講的星系。一切眾生,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境界是唯心所現的,能現的心是一,所現的境也是一,所以叫一真法界。能現的心是一,所現的境不一,落在思想裡頭,誰錯了?自己錯了。你要是把思想拿掉,虛空法界是一。宗門,禪宗裡面所謂「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這什麼意思?人家把妄想分別執著拿掉,見到虛空法界是一真,一個眼見的是一真。這句話是他已經契入一真法界,這是根本的原理。所以,我們在這個境界裡分自分他,錯了。

  宗門常講「向上一著」,這一句話要用我們現在話來說,把我們境界往上提升。你怎麼能提升得起來?只要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在,你就沒有辦法提升,這是什麼?不了解事實真相。這個事實真相要說得更明顯一點,就是境隨心轉。境是心變現的,法相唯識裡講得清楚,相分是從見分裡頭變現出來的,見相兩分都是依自證分,自證分是體,見相兩分都是體起作用。只要你不分別不執著、沒有妄想,那個作用是自然的,不是沒有作用,有作用,那個作用就是一真。我們凡夫就在這裡頭起了妄念,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在這裡頭起了什麼?起了分別、起了執著,錯了。這個念頭一起,每況愈下。

  本來沒有十法界,十法界在哪裡?是你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你變現,你就得要受。跟你坐在身邊的一個人,你們手拉著手那麼樣的親切,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的境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無二無別,感受不同,為什麼感受不同?一個是有思有想,一個只有心沒有思也沒有想,他就不一樣。離開思與想,你只要有個真心,你才能見到事實真相;如果夾雜著思與想在裡面,你永遠見不到事實真相。你在那裡面起疑惑,天天在猜,天天在測度,愈猜愈訛,愈想愈錯,虧就吃在這裡。你怎麼能生歡喜心?你怎麼能跟別人相處?所以這一生當中苦多樂少。其實根本就沒有樂,那個樂是什麼?那個樂是打麻醉劑、打興奮劑,好像樂一下,假的不是真的,根本就沒有樂。什麼人才有樂?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的人有真樂。所以諸位要曉得,事實真相不過如此而已。我們應該怎麼樣過日子,你自己就曉得了。不要自尋苦惱,快快樂樂頭腦是清醒的,一天到晚愁眉苦臉頭腦是昏迷的,愈迷愈深,那你的苦難就愈多。

  我們今天把一真變成人道,已經就相當不幸,如果再糊塗就把它變成畜生道、變成餓鬼道,很有可能,你怎麼能提升?要覺悟,要修治。這個治是對治,你要想方法對治,對治什麼?煩惱習氣。煩惱習氣的根源,說到總的方面,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另一個講法就是無明、塵沙、見思。無明就是妄想,這個要懂,塵沙就是分別,見思就是執著。佛在《華嚴》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想想看,這一句話多好!一切眾生個個都有,沒有一個沒有,有如來那麼圓滿的智慧,那樣圓滿的德能,相是相好,那麼圓滿的相好。這個相好,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藏世界,往生經裡面講的極樂世界,相好!一切眾生個個都具足,為什麼不能現前?佛也是一句話把這個病根說出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執著當中還有一個「分別」省略了,說了一個頭,說了一個尾,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一語道破。由此可知,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不就恢復了嗎?這是事實。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相隨心轉,心造萬法。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自己心做不了主,心會被外面境界影響,這就糟了!《楞嚴經》上講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有智慧的人、高明的人,他不會隨外頭境界所轉,他不隨外境所轉,他就能轉境界,他在境界當中能做得了主,這個好!境界當中能做得了主,所以佛菩薩才有能力隨類化身,自己做得了主;應以什麼身得度我就現什麼身,我做得了主;應以什麼樣的法能幫助他覺悟,我就用什麼樣的法,法門無量無邊。隨類化身,應機說法,這是德能,你說這個多自在,這個多快樂!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把境界往上提升,最快樂的事情,世間沒有比這個更快樂的。

  現在的教育我們接觸很少,不太了解。古時候的教育,我們在書本裡頭讀了不少,老師教學看到學生有成就,快樂!比什麼都快樂,我們現在人講成就感。諸位要曉得,現在人的成就,成就的是名聞利養,那不是真的成就,終歸壞滅。什麼成就是真成就?幫助人破迷開悟,這是真成就,為什麼?從人道提升到天道,從欲界天生到色界天,色界天生到無色界天,無色界天生到四聖法界,真成就!這個成就是生生不息。世間幹什麼成就,哪一個行業成就,終歸毀滅。世間事情最大的成就無過於建國,建立一個國家,這是最大的成就。在中國周朝八百年也完了,在西方羅馬一千年也完了,不是真的成就,真的成就是永恆的,永恆的成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你要曉得這是真成就;換句話說,幫助自己破迷開悟,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是真成就。我這一生是人身,來生至少是天身,這是成就;我還拼命在修治,二十八層天盡量往上升,這才真歡喜。停止在這一個境界就相當可悲,墮落是更錯了。古聖先賢告訴我們,決定停不住的,不是往上升就往下墮落,停住在中間沒有這回事情,所以一定要努力力爭上游。

  修行,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真的是如同逆水行舟,自己一定要清楚,不進則退。怎樣提升自己?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一定要依聖教、隨順聖教。佛陀對於弟子慈悲到了極處,離開這個世間之前,還特別以四依法教誡後人,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法是經典,一定要依靠經典的理論,修正我們錯誤觀念;經典裡面的教誨,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初學一定要依十善業道,十善業道通大小乘、通顯密教。整個的佛法,在行門裡面,十善業道是基礎。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讀到的淨業三福,這是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顯密宗教、無量法門,都要以這三條十一句做基礎。就像蓋房子一樣,不管你蓋多高,不管你蓋什麼樣的形式,這是地基,基礎一定要做好。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就是《十善業道經》,用十善業修治歡喜海,修十善治十惡,這個治是對治,那麼你的孝親、尊師、慈心就落實;如果不修十善,前面三句都落空,不是真的。

  所以我們人要聽佛的話,決定不殺生!不殺生要怎麼修?對一切眾生、蚊蟲螞蟻,絕對沒有一個念頭傷害牠,要修這個心。不但沒有傷害牠的念頭,讓這些眾生起煩惱,我們都錯了。蚊子來咬我們,我們打死,罪過,趕走都不應該。你不是學菩薩道,天天修常行布施供養嗎?你為什麼不布施牠、供養牠?牠不過就來吃一餐而已,我們布施牠、供養牠,用這個心才對,趕走都錯了。所以對一切人,冤親債主,特別是冤家對頭,不能有絲毫惡心對他,我們的冤就解掉了。冤家宜解不宜結,要懂這個道理,不可以存一絲一毫怨恨之心。再惡的人他也有善心,這世間找一個純惡無善的找不到,找一個純善無惡的也找不到,都是善惡混雜,不過就是善多我們稱他作善人,惡多的我們叫他做惡人。他惡裡頭也有善,善裡頭也有惡。所以會修的人只看別人善,不見別人惡,養自己純善的心,你說這個多快樂!心裡有一點點惡在裡頭就不快樂,一定要養成純善的心。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好,沒有一樣不好。要這樣養,要這樣學,不殺生。

  不偷盜從哪裡學起?把佔別人便宜的念頭斷掉,決定不許可。我們把佔人家便宜這個念頭斷掉,這是盜心就斷了。念念利益眾生,只要我們還有這個能力,盡心盡力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這就是常行布施、廣修供養,真幹。

  不淫欲,在家人也要修到不淫欲,才能夠提升到色界天。淫欲的心不斷,事上沒有,念頭沒有斷,你的果報出不了欲界,修積再大的功德,果報在欲界天,色界天去不了。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這是說明在家同修也要懂得,要從念頭上斷,你才能出得了三界,你才能真正把自己向上提升。你真做,你怎麼會不快樂?所以快樂從哪兒來?快樂從斷惡修善上來的。

  不妄語,決定不欺騙人;不惡口,決定不說是非。古德常常教導人,「靜坐常思己過」,你會開悟。把自己過失找出來,就開悟;把過失改過來,真功夫,真修行,功夫從這兒講的。「閒談莫論人非」,古聖先賢這種教誨,散在許許多多書籍當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是真實的修養,是真實的學問。

  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就是一般沒有受過好的教育,他不懂。我們這一代人可憐,沒有念過聖賢書,所以叫不懂事,不懂事做出許許多多不如法,那我們看到了,要體諒他。《無量壽經》不是教給我們嗎?「先人不善(無知)」,先人,他的長輩,「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人教他,父母沒有教他,長輩沒有教他,老師沒有教他,他怎麼會?他今天這個樣子,我們見到要原諒他,決定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你把它放在心上,你錯了,那就是你自己的過失。他再大的過失、再大的惡行,都不可以放在心上,要曉得他沒有受過聖賢教誨。佛在經上教導我們,我們要常常記住,絕不責難別人,回過頭要責備自己。自己見到惡人惡事,還有一個念頭起來,我們錯了。我們的功夫不純正,我們的心地不清淨,我們的慈悲心不圓滿,回過頭來問自己,要檢討、要改進。我們要想學聖賢,說實在話要從小學學起,現在雖然是三十、四十歲了,還是要上小學,不上小學怎麼行?

  所以我們在澳洲圖文巴這個小道場就是小學,現在教什麼?教《弟子規》,教《三字經》,教這些。我們的課程很緊,要求第一個要能背誦,第二個要明瞭裡面的意思,第三個要落實、要做到。從小學念起,學做人。學佛法從十善業道學起,從《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學起,這些典籍都要能背、能解、能行,你做不到是你沒有學,一定要做到。不必再求高了,能做到這些,念佛求生淨土就肯定往生,為什麼?你搆得上經典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搆得上這個標準,經典上講善男子善女人有你一份;你這個沒有做到,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與你不相干,你不在裡頭,一定要做到。不在這上面紮根,你怎麼有成就?所以我們在圖文巴已經在做了,此地培訓班我們沒有要求,沒有這麼嚴格的要求。原因是這邊修學期間短,那邊這些同修跟著我都有十幾年了,我有責任幫助他,有責任照顧他;我要是不照顧他,我對不起他。這些同學也非常難得,他對我這個教導,他能信能行,都非常認真努力在學習。我們歡喜,聽到歡喜、看到歡喜、想到歡喜,常生歡喜心。這些人當中我們不敢求將來個個成就,我們不是這樣想法,這樣想法就有煩惱;這些人當中有一兩個成就的,我們就心滿意足。

  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就如同我們當年在台中求學一樣,李老師在台中三十八年,聽他講經說法的學生不只五十萬人,常隨眾大概也有三十多個人。老師走到哪裡我們跟到哪裡,我們一步不離的,也有三、四十個人。真正有成就的,像徐醒民居士、周家麟居士、江逸子居士,這都是傑出的人物。老師這一次到這個世間沒有白來,幾十萬當中有兩三個成就就行了,後繼有人。所以我相信,我們培訓班將來一定有成就的。澳洲我們這個小道場,我們也有信心將來一定有人成就。我們現在看到大家修學的方法、修學的情緒,能夠看到將來,這麼多人認真努力在修學,我們盡到護持的責任。過去我一生從事於弘法,現在退下來做護法,所以一定要把大家帶起來。

  培訓班從這一屆,你們同學們開始教,這是護持。你們沒有親自在講台裡頭教,你哪裡能得到這個經驗?教學相長。每天講經,每天教學,不知不覺潛移默化對自己,不知不覺你在那裡進步。天天教別人,天天勸別人,同時是勸自己;自己不認真努力學習,怎麼能幫助別人?只要我們自己認真努力這樣做,第三句的效果就非常明顯,『是故見者咸欣樂』。見到你的人、跟你接近的人,沒有不生歡喜心的。

  清涼註解裡頭說,「稱理遍喜,為廣大無邊」,不僅是明理,這個道理明白了,稱理是什麼意思?我們的言行與理融合叫「稱理」,我們的言行決定不悖理,歡喜心才能生出來。「縱內心不搖,而外現威怒,更深難測。」內心不搖,內心如如不動,決定沒有是非人我,決定沒有貪瞋痴慢,決定沒有喜怒哀樂。可是跟人相處有歡喜、有悲哀,也現種種七情五欲,那是什麼?那是隨緣應化,心永遠是清淨的。這就是遊戲神通,用這些方法,這叫善巧方便,叫權變教化。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開解的,那是手段。就像《華嚴經》末後善財五十三參,那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他們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種種不同的行業、種種不同的造作,心都是清淨的,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們接待一切人事物活活潑潑,真的是「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一點都不錯,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此是寂音之所了』,他明瞭,他明瞭他契入,他要是不入這個境界,他怎麼會明瞭?他入了這個境界。今天我們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0:57:28)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0:57: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667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