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403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0三卷)  2001/4/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403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夜神偈頌第二首:

  【一切世間咸樂見,無量劫海時一遇,大悲念物靡不周,此解脫門觀世睹。】

  這是喜眼觀世主夜神,他的讚頌。在前面我們讀過這一位菩薩,他修的是「廣大清淨可愛樂功德相解脫門」。他是發光地的菩薩,用大慈悲心、清淨平等的愛心看一切眾生。所以在讚頌裡面,我們要學習的也是這個精神。

  第一句就把他的境界給我們顯示出來,『一切世間咸樂見』,「樂」是歡喜。「一切世間」,包括世出世。就世間法來說,一尊佛的教化區裡頭有十法界。菩薩的境界是等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的剎土,用現在的話來說,一切不同的空間所有一切眾生,菩薩都歡喜見;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見到都生歡喜心。這是我們必須認真反省的,我們在這個世間,見到這個不高興、那個不歡喜,我們要想一想,我們這樣作法是正確的嗎?

  佛在一切經裡常常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我們常常讀,也常常聽,但是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沒有把佛陀教誨變成我們的觀想,所以我們的功夫不得力。說不得力,這是好聽的話,實際上講毫無功夫可言,根本就沒有去做。真正聽了佛陀教誨,真正發心去做,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裡頭,佛教給我們怎麼做,我們做了沒有?「樂見」就是常講的「常生歡喜心」,我們的歡喜心為什麼生不起來?說實在的話,這個根源對於佛的經教沒有了解清楚;念是念了,聽也聽了,什麼意思沒懂。如果真正明白,你自然肯去做。

  這個做就是講修學,學是學習,修是修正,把我們自己種種錯誤修正過來。天天都在學,天天都在修正,學習決定不能離開境界,離開境界到哪裡去學?境界裡面特別是人事,古人常講「做事難,做人更難」。要從最難的地方去下手,那容易的就迎刃而解。我們如果從容易地方下手,那難關永遠不能突破,所以會修的人從最難的地方下手。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自己哪一個習氣最重,從最重的這裡下手,效果就非常顯著。貪心重,我就從斷慳貪下手;瞋恚心重,我就從斷瞋恚,修慈悲觀下手。自己一定要常常反省檢點,知道自己毛病習氣很多,毛病習氣裡頭哪一個最嚴重,從這裡改。向佛菩薩學習,為什麼人家沒有這個習氣?我們為什麼有這個習氣?這個習氣為什麼拔除不掉?這真學,真用功,真改。

  第二句給我們講,機緣非常難得,難得而易失,『無量劫海時一遇』。我們與一切眾生的緣分不是常常有,所以才珍惜這緣分。世間人問:善緣我們應當珍惜,惡緣還得珍惜嗎?明白人,善緣、惡緣同樣珍惜,善緣怎樣保持它不會變成惡緣,惡緣如何能把它化成善緣,所以都應當珍惜。表面上看起來是化他,實際上是成就自己。我們一定要明瞭,自行化他是一樁事,不是兩樁事。自行化他要做兩樁事,那就不是佛法。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好,如果我們要用他的話做一個例子來說,那就是「自行化他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他這一句話用意非常之深廣,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統統用得上。什麼時候你能入不二法門,就成佛了。不二法門在《華嚴經》裡面,法身大士的境界。你幾時入不二法門,你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菩薩;不但你已經超過六道,十法界也超越了。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都落二三,沒有辦法做到不二。佛祖的教誨我們常常把它忘掉,沒有在日常生活當中提起來;換句話說,用不上力,不要說用功,完全用不上,這是我們許許多多年修學毫無成績的原因。我們再想想古人用功,我們在《高僧傳》、《居士傳》,許許多多筆記裡面看到,為什麼人家在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就契入境界?我們現在想一想,是可能的,不是個難事,只要你用得上力就行。我們今天是完全沒有用上,所以不得其門而入。這個門就是這部經上,每一段、每一節裡面講的「解脫門」,我們不得其門而入。所以珍惜機緣比什麼都重要!

  『大悲念物靡不周』。他不說念人,他說「念物」。如果說念人,十法界裡頭只有人法界,其他九法界不包括;但是物,九法界全部都包括。物裡頭包括人,人並不包括物。以大慈悲心、真誠清淨平等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與我不二,你就能入得了解脫門;一切眾生與我是二,我不是他,他不是我,你就永遠入不了解脫門。學了要會真幹才行,自他不二,理事一如。

  佛法為什麼要多聽?為什麼要長時間的薰修?我們經過這麼多年的經驗總應當覺悟,一天不接觸佛法,就被世間邪知邪見薰修。無量劫來,我們已經被薰染到非常嚴重的程度,現在天天還在薰修。能夠化解的只有佛法,除佛法之外,沒有能夠化解,多生多劫的污染沒有辦法化解。可是佛法的機緣更難,佛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上根利智,所謂是一聞千悟,這些多半都是再來人,不是凡夫。在過去,歷代祖師大德們為我們示現,他能夠悟入,還是不斷的薰修,這是現身說法給我們做一個榜樣。所以從前道場長年不斷講經,「道」場!

  我今天早晨到這邊來,看到桌上有一包東西,是香港聖一法師託人寄來的。是一套《楞嚴經》,大概是錄音帶還是錄像帶,我不太清楚,沒有打開,是他講的。他現在年歲大了,身體不好,再要講這麼一部大經不容易了,他把這個東西送給我,什麼意思?我清楚,要我幫助他流通。現在這個世間能講《楞嚴經》的人少了,這一部經在佛法裡面,古大德所謂「開智慧的《楞嚴》」。所以下課之後,泓師把它拿去做成光碟。現在也有不少人來找我,希望我把《楞嚴經》講一遍,有他這一套資料,那就很好了。如果真正有人發心學《楞嚴》,這是一份非常珍貴的參考資料。果真發心,我願意協助,希望佛法能久住世間。佛法久住,不是這些文物妥善保存,不是這個,這就錯了。佛法久住是要代代都有真修、真學、真悟、證果的人,這才叫正法久住,代代都有人才。今天佛法的衰微,衰微在沒有傳人。

  世間也許有發大心的人,一生當中沒有緣分遇到正法。所以緣,我們想想是多麼的重要!有緣遇到了,自己一定要曉得,這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偈頌裡頭「無量劫海時一遇」,就是彭際清居士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千萬不要誤會這種機會常常有,你這個想法就錯了。這個想法不是事實,真的是無量劫海難遭遇。

  以大慈悲心對一切眾生,這是法身大士。為什麼?法身大士入不二法門,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我們世間人不行,世間人固然有許許多多做好事的人,他沒入不二法門,念念好事要為我,對我沒有利益,對我沒有好處,我做它幹什麼?對他有好處,他是他,我是我,我跟他不相干;換句話說,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情,他不肯幹。唯有法身大士知道自他不二,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利己是真正的害己。不是法身大士,對於這個講法他不懂。

  世間人不明白這個事理的人多了,都趨向自私自利,這個世間災難就來了。古時候,孟夫子就講「上下交征利」,這個意思就是講上下都爭利。現在爭利這個觀念普遍到全世界,每一個眾生都認為爭利是正確的,從小就養成了與人競爭。競爭當然會傷害別人,對自己有沒有好處?真的爭得了,來世果報在三途,你傷害別人。如果競爭發展為鬥爭,這個罪業就更重了。發展到戰爭,阿鼻地獄!如果我們把這三個階段想像到三惡道,競爭畜生道,鬥爭餓鬼道,戰爭地獄道,諸位想想有沒有道理?這是走的什麼路?三途惡道的路。聰明人,怎麼肯幹這個事情!

  菩薩教我們以慈悲心念一切眾生,慈悲心就是真誠的愛心,慈悲是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果報在哪裡?果報是佛菩薩。十法界裡面最殊勝的果報,我們為什麼不走這個路?走這一條路,有許多人說,對自己不利。眼前對自己不利,也許我們在物質生活上比不上別人,要吃虧,別人過得很富裕,我們過得很貧苦。諸佛菩薩,再看看西方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過清貧的生活,物質生活都過得非常辛苦,人家的果報,我們就以世間眼光來看,沒有一個人能比。全世界有史以來,這些帝王將相,哪一個能比得上耶穌?帝王將相顯赫一時,沒幾年,死了以後,人家都忘掉了,誰知道?耶穌到今天全世界多少人崇拜他,多少人紀念他,這以我們世間法來看,誰能相比?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天天在外頭托缽,他老人家教誨傳了三千年,全世界多少人尊敬,多少人還造像來供養他、來禮敬他,沒有人能相比。這是我們肉眼凡夫所看到的一點,實際上的果報不可思議。

  由此可知,我們世間人眼光太短,眼光太淺。能夠忍受這幾十年,後福無窮,後福無邊,我們為什麼不幹?如果不能夠忍受眼前,你去跟別人競爭,去鬥爭,到最後就戰爭,後患無窮,後苦無盡,不是聰明人幹的事情。學佛是聰明人,李老師從前常常說,學佛人有前後眼。前後眼是什麼意思?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具足真實智慧。所以我們眼前一切要忍耐。

  我們的物質生活只要能過得去就行,一切要從簡、要節省。居士林跟此地的淨宗學會,在物質上生活非常的豐裕豐富,你們吃飯十幾道菜,至少也有六、七道菜。我一個人自己生活,給諸位說,頂多沒有超過三道菜的,通常我就是一盤生菜。生活愈簡單愈好,不要把自己這一點福報享盡了。我們常常想到,這個世間還有許許多多貧苦之人,沒有衣穿、沒有飯吃,我們簡簡單單一個菜比他就豐富太多了。事事講求,我們面對這些苦難的眾生,怎麼能安心?所以一定要常常想到世間苦人多,我們對於眼前簡單的物質生活就能夠安然度過。

  修福積福,最好不要享福,我們把福報供給一切眾生享。什麼是我們自己的福報?智慧增長是福報,健康長壽是福報。健康長壽跟智慧增長都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就是自己的福報提供給一切眾生。愚迷、沒有智慧是我們的過失,身體不健康、不能正常工作是我們的罪過。這個事情不是說天生的,如果一個修行人還被命運所拘,那就大錯特錯!修行人,頭一樁事情就是自己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這是修行裡頭最低的功德、最低的成績。

  我們勸勉同修念《了凡四訓》,了凡先生能夠改造自己命運,孔先生給他算命,他的壽命五十三歲,他能夠活到七十四歲,那是他的成績。他的四訓就是他自己修學的心得報告,怎麼修的?總結一句話,「斷惡修善」。他在年輕的時候,毛病習氣很多,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他自己反省,對雲谷禪師說,那一身的毛病習氣,我們想一想我們自己有沒有?他很難得,真正用克己的功夫,把這些毛病習氣解除,自己努力行善,全家行善,終於把命運改過來。沒有功名求得功名,沒有兒女求得兒女;沒有壽命,雖然沒有求,也得壽命。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今天在佛門裡面,我們求什麼?我們求智慧,沒有智慧不能夠明瞭宇宙人生真相;我們求福德,求福德決不是自己享受,我們有福就能夠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不是為自己;我們也求緣分,現在人講機會,我們也求機會,機會也不是為自己,所有一切的機遇都是為了幫助廣大眾生覺悟,規過勸善,我們要做出樣子給別人看。在新加坡我們的生活確實過得很好,我們到澳洲,澳洲物質生活比不上新加坡,居住的環境沒有這樣舒適,飲食沒有這麼豐盛,我們為什麼要去?為的是那一邊有高科技的傳播工具,我們為這個。我們利用他們的設備,可以把我們講經勸導大眾,向全世界傳播,我們為這個。所以在那邊,我們介紹佛法、儒家、其他一些宗教聖人的教誨,效果擴大了,擴大太多的倍數,我們為這個。

  香港鳳凰衛視也找我,我們現在約定,他給我二十個小時講《了凡四訓》。鳳凰衛視他們的設備超過澳洲,因為它是直接用衛星電視,二十四小時對全世界發送。但是鳳凰衛視是臨時的,不是長久的,偶爾我們去一趟,給我們十幾二十個小時,不是長久的,不是天天給我們的。如果天天給我們,我一定去住香港,我也不去住澳洲。由此可知,我是哪個地方的緣勝,它的影響面廣,影響的時間長,我就到哪裡去,我沒有一定住址。

  原先我也曾經想到,李木源居士告訴我,說我們過年的時候,溫馨晚會之後,總理參加了,看到我們宗教種族團結和睦的現象,他很歡喜,他要求內閣所有能夠懂華語的這些部長們,都到居士林來訪問。我聽到了非常感動,所以我就準備了一份談話的資料,裡面也提到我們的願望,希望能在大學裡面成立一個「多元文化研究所」,培訓各個宗教優良的傳教師,對全世界展開神聖的教學,利用電視衛星把神聖的教育推廣到全世界。如果新加坡政府這樣做了,我決定不能離開新加坡。三月二號曾士生先生來訪問,我們了解李木源居士把話聽錯了,他們來訪問是例行的民意調查,跟李木源居士跟我講的完全不一樣,我們錯會了意思。所以我準備的這一份文件,也正好三月五號,我在澳洲,這一次紀念「韓館長往生四週年」,我把前後略為刪改一下,做為紀念韓館長往生四週年的談話。這個樣子就公開發表,說出我們自己的心聲、我們的願望,我們沒有自己,我們不為自己,我們希望所有宗教神聖的教誨,都能夠平等的在這個世界上發揚光大,教化一切眾生斷惡修善,落實佛菩薩的大慈大悲。

  佛菩薩大慈大悲要我們去做到,我們來表現出來。學佛的人,佛弟子沒有慈悲心,佛的大慈大悲不就落空了!要我們來實行。各個宗教裡面神愛世人,同樣一個道理,需要宗教徒把神聖的愛表現出來,愛一切眾生,這就對了。世界才會有和平,才會有安定,天災人禍不能說是完全斷絕,至少可以減少,會減少很多很多,這是神聖的教誨。我看所有宗教的經典都是勸勉世人的教科書,神聖教學的教科書,我們應當要常常讀,要深入研究求解,正確的理解,願解如來真實義,要認真的依教奉行,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破迷開悟,提升自己的境界,把自己從六道輪迴向上提升,提升到十法界,由十法界再提升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華嚴境界。

  所以第三句後頭三個字好,「靡不周」,沒有不周圓的,周到圓滿,一切眾生都平等的照顧到。不但是包括我們今天講的動物,植物也包括在其中;不僅包括植物,礦物也包括在其中。礦物就是山河大地,怎麼來的?堅固的執著,變成了山河大地,變成了星球。眾生從哪裡來的?《楞嚴經》裡面講,「想像是眾生」。在大乘相宗裡面所講的,見分就變成眾生,相分就變成山河大地,共同一個自證分,國土、眾生跟自己不二,千真萬確的事實。

  我們一切眾生受這麼多災難、造這麼多惡業,都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感得大聖大賢,就是他們了解事實真相,明白事實真相的人倒駕慈航,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教導我們。他到這邊來是來教導我們的,我們出現在這個世間是業報,現在還不覺悟,還天天繼續不斷在造業,想想太可怕了!如果不覺悟,繼續不斷造業,我們的前途可想而知,每況愈下,來世決定不如這一世,一世不如一世,這個很可憐。覺就往上升,迷就往下降,覺迷都在一念之間。如果我們在此地學會了,用大慈悲心關懷一切眾生,這個念就是關懷,我們的境界決定是向上升。

  這裡頭特別要注意,一定要用真誠心,真誠決定不是虛偽;但是有一念自私的念頭夾在裡面,就不真誠。想到我的利益,這就錯了。難,也真的就難在這些地方。所以《金剛經》上講得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四相裡頭,我相是我執,其餘三個是法執,這是最難突破的,我執、法執都叫執著。《金剛經》後半部講「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雖然不是執著,是分別。所以你四相不執著了,我執、法執破了,但是你還有分別在,你可以超越六道輪迴,你超越不了十法界。《金剛經》後半部比前半部深,前半部可以超越六道輪迴,後半部超越十法界。因此,我相、我見都是修行人最大的障礙。

  佛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連蚊蟲螞蟻,再樹木花草,「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都有如來果地上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德是講能力,相是講相好。論到相好,換句話說,一切眾生他要是恢復到本能,見到自性,他的生活環境決定是極樂世界,決定是華藏世界;那是講相好,依正莊嚴,沒有一絲毫欠缺。為什麼眾生會變這個樣子?佛一語道破,「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換句話說,十法界眾生墮落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就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你這三個都具足,現出來的境界就是六道。這三種裡面,執著沒有了,還有妄想、分別,現出來的境界就是四聖法界;如果再把分別斷掉,於一切境界裡不分別,一切分別斷掉,你就入不二法門,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現前。可是一真法界裡面還有妄想,那個妄想就叫做根本無明,那個東西要慢慢破,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菩薩。佛在《華嚴》告訴我們,無明總共有四十一品,四十一品無明斷盡了,證得圓滿的佛果。

  佛家常講,修行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諸位要知道,三大阿僧祇劫是對初住菩薩破無明所說的;換句話說,十法界裡面修行的時間沒有算在裡頭,那個沒辦法算,因為它不是定數。但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大概是一個常數,它不是變數;可以說,一般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第一個阿僧祇劫修滿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二個阿僧祇劫可以修證七個位次,從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修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所以三大阿僧祇劫,初住菩薩證得法雲地的果位,等覺沒有算在裡頭。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對我們說的,不是對一般人講的。

  從佛的這些說法,我們凡夫會感到這個時間太長,修行證果太渺茫,我們的信心就退轉,不可能證得,於是這才有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這是阿彌陀佛大開方便之門,一切凡夫,九界眾生都得度,彌陀的恩德對我們太大太大了!但是彌陀的教誨,現在淨宗所修的五經一論不能不明瞭。縱然不能夠徹底明瞭,要有相當程度的明瞭,我們依教修行,這一生當中肯定能往生,往生就是證果。這一往生,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下下品往生也等於是圓初住的菩薩。為什麼?他圓證三不退。《華嚴經》上,圓初住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到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是三不退,三不退上面加個「圓」字,圓證三不退,那就高了。在華藏會上什麼人是圓證三不退?八地菩薩,八地菩薩念不退,才叫圓證三不退。七地菩薩念還退。所以圓證三不退的菩薩是八地、九地、十地,這三個位次是圓證三不退。我們從這些地方才真正體會到,淨土是無比的殊勝。

  一個人這一生當中聞到淨土法,依教修行,這個人的福報太大太大,世出世間沒有人能跟他相比。我們今天遇到,我們是不是有那麼大的福報?不見得。為什麼不見得?我們遇到等於沒有遇到,不肯真修。遇到肯真修,你就是世出世間第一等大福報人。我們依舊隨順煩惱習氣,實在世間大福報人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實在講是麻木不仁,看了也不懂、也不覺悟,這才曉得我們迷得是多深,我們的煩惱業障是多重,從這個地方看出來了。為什麼諦閑法師那一個鍋漏匠的徒弟,念佛念了三年多,站著往生,世出世間第一等大福報的人。為什麼?他真幹,真正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三年多的時間裡面,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他成功了,現身說法。《影塵回憶錄》裡頭記載,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做泥水匠出身的,不認識字,出家之後專念一句阿彌陀佛,他什麼都不會。在寺院裡面,他是苦行僧,常住裡頭粗重的工作他做,一心一意供養常住大眾。他是用勞力來供養,這在佛法是內財布施,修福,一心念佛是修慧,人家是真正的福慧雙修,他修成了,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這是真修實幹,古老學術界裡面講實學,真實的修學,成功的榜樣。這是兩個出家人。

  早年我在台灣南部講經,遇到一位居士給我講,將軍鄉一個老太太,在家人,也是念佛念了三年多,站著往生,都是預知時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些人我們曉得,他們是真幹,他們聽到這個法門一絲毫不懷疑,真正能夠放下萬緣,他的示現就是「大悲念物靡不周」。這些人是以身說法,決定不貪圖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這個東西在他們心裡頭已經斷絕。他們心裡頭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瞋痴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成功了,時間不長。所以三年五載足夠了,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了。

  回過頭來再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沒有慈悲心,慈悲心是利益一切眾生。我們舉的這些例子,你不要看他,好像他一生當中沒有做利益眾生的事情,他真利益了。他臨終這一招的表現,利益了無量無邊眾生,叫多少人看到聽到,覺悟了,「他能放得下,我也能放得下;他能成就,我也能成就」。稍有善根的人,聽到聞到都覺悟了。覺悟就回頭,不回頭是沒有覺悟。

  覺悟的人一生願意過清苦的生活,一天到晚所作所為都是為社會大眾服務,福慧雙修。一心念佛是修慧,為眾生服務是修福,為什麼?經上說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而三、五年全心全力修行,少善根就變成多善根、多福德;一句阿彌陀佛,二六時中念念不捨,多因緣。

  年輕的同學、法師們,我們大家在這一生當中,因為發願要弘法利生,不能不涉獵經教,可是自己方向目標要純正,我涉獵經教是為眾生,不是為自己的,是要把正法在這個世間普遍弘揚,這是我們的使命。可是更重要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始終都要把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徹底放下,也一樣是福慧雙修。你能夠放得下,福就圓滿了;你能夠放得下,你修慧就沒有障礙,慧解也圓滿。這些東西,不但障礙福,同樣障礙慧,所以一定要徹底放下。這樣的解脫門,喜眼觀世菩薩他契入了,他證得了,我們應當向他學習。今天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10:57:14)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0:57: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666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