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三九卷) 香港 檔名:12-017-0239
請掀開經本,月天子偈頌第九首看起:
【佛如虛空無自性。為利眾生現世間。相好莊嚴如影像。淨覺天王如是見。】
這是淨覺月天子他的讚頌,他所修證的法門是「得普為一切眾生起大業用解脫門」。我們要特別注意到「普為一切眾生」,讚頌裡面清涼大師給我們註的文字不多,但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第一句是「大業性」,第二句是「大業體」,第三句是「大業相」,大師用體、相、性來說明這首偈的內容。「佛」,是說真如自性,正是佛家常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第一真實,能現、能生、能變,這是我們真正的自己。禪宗常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它話的意思不是說我們現在的父母,是我們最原始的那個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是佛性,是自性,是真心,是本性。佛講的名相講得很多,都是形容這個是真實,這是永恆存在,不生不滅。《中觀論》裡面講的八個不:「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生不滅」,形容我們的自性,形容我們的真心。佛所教的,菩薩所修學的,就是這麼一樁事情。如果證得就稱之為法身大士,圓滿的證得就稱為佛陀。證得之後,當然要有作用,作用是什麼?是幫助那些還在迷惑的眾生,還沒有證得的眾生,幫助他們,這就叫做如來家業,如來家的事業。所以諸佛菩薩是為一切眾生「起大業用」,這個大業就是度化眾生的事業,幫助眾生轉迷成悟的事業,幫助眾生轉凡成聖的事業,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第一句是講業性,佛教化眾生這個大事業的真性。『佛如虛空無自性』,無自性的性是真性,如果說有個自性,你就又落在妄想裡面,就又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性有沒有?性確實有,確實存在,永恆存在,無時無處不在。在《華嚴經》裡面以毘盧遮那佛做代表,毘盧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處,決定離妄想分別執著。用妄想分別執著去求,永遠不可得;離妄想分別執著,它就在眼前。就在眼前,為什麼我們看不見、聽不到、接觸不到?是因為我們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宗門的話所謂當面錯過。你見到了,你就成佛,見性成佛。首先要曉得,體性猶如虛空,但是它不空,佛家稱之為真空,真空不空;所有一切現象稱為妙有,妙有非有。諸位細細玩味這兩句話,真空不空,妙有非有,這兩句話就是說諸法實相。這兩句話體會得了,得什麼?你就得道,你就大徹大悟。悟了之後,自自然然你就契入大方廣的境界。大方廣是什麼境界?無障礙的境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就叫佛華嚴,這是個認識。什麼時候我們自己也與虛空無自性相應,你就契入。如何能夠證得這個境界?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是禪定,用禪定的方法去證實這個事實真相,甚深禪定。甚深禪定怎麼修?真誠清淨平等就修成。我們如果要想在一生當中證得,你不能不明白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方法,不能不認真努力去做。
首先要有個誠意,世間聖人尚且在這裡下功夫,儒家所講的,儒家是世法聖人,「誠意、正心」,以這個為基礎。我們現在佛法也是如此,「至誠心」,這是性體。我們很想用至誠心,但是就是用不上,沒錯,你的至誠心上面有障礙。什麼障礙?障礙是無量無邊,歸結為兩大類: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這兩種障礙障住了,你的自性不能現前,就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你也無法體會。你有二障,世出世間聖人都知道。所以儒家教人怎麼除二障?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之後意才誠,真誠才現前。物是物欲、欲望,煩惱障,致知,那個知是所知障,它也是除二障。佛法裡面講煩惱障、所知障,你要把這兩種障斷掉。煩惱障儒家就是講的格物,格物是斷煩惱障,致知是破所知障,然後意就誠。由此可知,破二障就叫做持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學佛不斷煩惱想成就,哪有可能?不但出世間大道你不能成就,世間的聖賢你也做不到。所以修學不能不做克己的工作,克服自己的煩惱,這叫真功夫。換句話說,在順境善緣裡面一定要克服自己貪愛的念頭,不能貪愛,逆境惡緣要克服自己瞋恚的念頭,我們的清淨平等這個心才生起來,清淨平等就是禪定。首先我們要控制自己的行為,順逆境緣當中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是初步。表面上粗重的煩惱降伏住,這表面上,內裡頭還有念頭。外面雖然沒有染著,裡頭還有念頭,念頭有粗念、有細念、有極微細的念頭。表面功夫都做得很好,裡面的念頭沒有能伏住,但是外面總算是一切都做得很如法,守禮,持戒。守禮、持戒是做第一層表面功夫。更進一步能把這個念頭伏住、消除,那是定功,這是真功夫,所以因戒得定。表面伏不住,你內心念頭怎麼能夠伏得住?
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我們用什麼方法幫助我們來斷煩惱?金剛般若是好方法,順境善緣接觸的時候提起觀照功夫,般若觀照。般若怎麼觀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那個貪愛的念頭就冷掉一半了,虛妄,不是真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當我們喜怒哀樂七情五欲念頭要生的時候,多念念這幾句話,自然就恢復到清涼自在,你就不至於發作。發作在外面,那是造極重的罪業。所以會修行的人,就是他提得起觀照功夫,境界現前,經上講的立刻他就管用,這叫持戒,這叫隨順佛菩薩教誨。隨順佛菩薩教誨,放棄自己的成見,就是把自己煩惱放棄,自己的貪瞋痴放棄,這人叫真正會用功,功夫能得力。然後慢慢漸漸成熟,自自然然一切時、一切處,都學會不著相。為什麼?「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無論處什麼境界,皆是夢幻泡影,皆是不可得。自自然然順境不起貪愛,逆境惡緣不起瞋恚,你的心真的得平等,真的得清淨,你的三昧成就了。三昧功夫再往上提升,逐漸逐漸你就證明,你就見性;智慧開了,你見性了。
見性之後,你的作為是『為利眾生現世間』。這個體,大業體,是大業之體,不是本體,本體是性體,這個體是我們現相這個體。我們要幫助眾生,要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得有個身體,這個身體是什麼?現相。《普門品》裡面觀世音菩薩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相,現這個身相就是大業體。相不一定,不是自己想現什麼相就現什麼相,那你自己還有想,那個想是凡夫。諸位要知道,聖人沒有想,聖人的現相完全是感應,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是應現,不是想現。我們六道凡夫是想現,想現決定不能出六道,應現就超越了,這個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瞭。「一切法從心想生」,是講六道跟十法界,是從心想生的,心想沒有離開識,沒有離開八識。一真法界裡面的菩薩、佛、法身大士,他們沒有想,他們也沒有思。思是末那識,想是第六意識,他們轉八識成四智,他們再不用八識了。用八識是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用得正,六道凡夫用得不正,用偏了就現六道的境界,用邪了就現三惡道,不偏不邪用得純正是四聖法界。不用心意識,那就是一真法界,就叫法身大士。法身佛,法身如來,對法身大士的稱號。所以他們是應現,不是想現,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楞嚴經》上所謂「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身是應現的,說法也是應現的,因為是應現,所以是無法可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應現的。我們凡夫說是有說,你心裡真有;法身大士心性皆空。
我們學佛,沒有別的,就是要做一個轉變。沒有錯,我們是凡夫,是業報來受生的,這個我們肯定。但是佛給我們講我們可以轉,我們可以轉業報身為願力身,「為利眾生現世間」,這是願力身,乘願再來。佛菩薩在因地曾經發過願,發度眾生的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他發過這個願,今天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所以他也不是沒有原因的,也不是無緣無故的。曾經發過這個願,今天他成佛了,他證得法身,第一句是他證得法身,第二句是乘願再來。乘願再來跟業報身,在這一句裡非常清楚、非常明顯,什麼人是業報身?為利自己現世間,這就是業報身。那個轉就在這裡轉,把為利自己轉成為利眾生,這一轉就轉凡成聖,就轉迷為悟,關鍵就在此地。成佛哪是難事?不是個難事情!古德所講的佛法知難行易,知真難,行實在太容易。一念轉過來眾生成佛了,一念迷惑佛變成眾生,就在這一念之間,看你能不能轉得過來。轉過來之後,你就有智慧,對於一切人事物觀察入微,不是有意入微,自然入微。一個人一舉一動,他什麼意思,你就全清楚了。不但對於人起心動念你清楚,樹木花草,你看它花開花謝、風吹搖擺,那是什麼意思,你都清楚、都明白。禪宗的大德對初開悟的人,常常用這些東西來測驗,手指著,什麼意思你懂嗎?這等於老師出題目考學生,你是不是真的開悟了,是不是真的會了。
願力身跟業報身,關鍵就在這一句裡當中這兩個字。我們想學佛,想成佛,沒有別的,學佛菩薩為利益眾生,不要為利益自己,把這個心態改過來,這個理念轉變過來,大乘修學不難。這個念頭轉不過來,肯定你無量劫再加上無量劫,你也脫離不了輪迴,你還是個道道地地的凡夫。能不能轉?幾時轉?不必問別人,問自己。這樁事情不干任何人的事,與別人不相干,完全在自己,別人想幫忙也幫不上。諸佛菩薩慈悲對我們只是開示而已,行證他幫不上忙。我們做學生的人,會學的人,善學的人,聽到佛的開示,我們就有行證。行是什麼?轉過來就是行,行是行動,我們把這個觀念轉過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行動。轉過來之後就證實了,證什麼?你就證得佛的境界,佛的心性,佛的境界,自己能體會到。隨著你證入的淺深,你體會也有淺深廣狹不同。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體會到了,體會得淺;二住菩薩就比他深一層;三住菩薩又深一層。到等覺,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才圓滿的體會到。所以沒有行動,是一場空!我們學佛無始劫到今天,都是止於在聽經聞法,完全沒有採取行動;換句話說,煩惱習氣一分一毫都沒有斷。所以無量劫修行到今天,遇到無比殊勝的因緣還當凡夫,李炳老的話說,該怎麼生死還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什麼原因?聞法沒有採取行動。這種行動不是對付別人,完全對付自己,我們今天採取行動都是對付別人的。所以佛法叫內學,佛法功夫叫內功,對付自己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你看佛,我們塑佛像,供養佛像的大殿叫大雄寶殿,那什麼意思?大英雄寶殿。誰是大英雄?對付自己的人是大英雄,對付別人的人不是英雄,不是好漢。造一身的罪業,將來墮阿鼻地獄,算什麼好漢?對付自己的人,克服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他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這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那我們想想,今天學佛的人幾個人對付自己?所以他不能成就,有不能成就的因素。
我們要在這裡學習,「為利眾生現世間」。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幹什麼?為利益眾生的,這就轉過來了。真為利益眾生,對眾生照顧就非常周到,為什麼?你真有心去照顧,你的心完全用在他身上。就像一個母親照顧嬰兒,她小孩剛生下來,這個時候做母親的人,頭腦裡什麼問題都沒有,只有小孩,所以她想得很周到。別人不是他的母親,照顧就沒那麼周到。只有自己的母親,全部的精神都在嬰兒身上,所以這個嬰兒生下來能保全,能養得活,能長大,那個小生命稍微大意一點就夭折了。世間人幾個人懂得母親的恩?母親生你不難,那個養育難,生恩是在養育。母親對小孩至少是三年,三年小孩可以走路了,慢慢就放心了。前面三年,尤其是一年,一絲毫都不能放鬆。但是現在的人不一樣,現在人小孩生下來,找個奶媽去照顧,所以母子的恩沒有從前那麼厚。人情淡薄,世道衰微,衰微在哪裡?根就在這個地方。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人教!從前家庭教育,對於女孩子是特別教育。諸位同修念念《印光大師文鈔》就曉得,你看老法師所講的,古人教育子女,對女子教育特別重視,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現代的人,只顧眼前自己的快樂,把優良的傳統統統捨棄掉了。你尋歡取樂時間很短,到了你的晚年,苦來了,兒女不照顧你。這是因果報應,你自己沒有種好因,你怎麼能會得到好的果報?
我們在美國,看到美國人,美國的老人對中國的老人就非常羨慕。中國老人跟兒子、孫子住在一起,美國的老人非常孤單住在老人公寓,晚景淒涼,沒有人來看他。兒女對他好,過年,他過生日,寄個賀卡來,他看到喜歡不得了,「我的兒子還沒有把我忘記」,不來看他!看到中國的老人跟兒子、孫子住在一起,非常羨慕。這是文化不同,教育不同。但是中國人現在逐漸洋化,將來也走上美國老人的路子。我們要覺悟、要反省,人這一生真正享福是在什麼時候?晚年享福是真正的福報。決定不可以把你一生的福報在你年輕的時候就享盡,那種人叫真的愚痴,真的可憐!說到這裡,東方有歷史、有道德、有倫理、有真實的學問,比西方的文明紮實太多了。東方的文化好比有根,老樹,千年神木;西方的文化是水裡的浮萍,沒有根,雖然很美,曇花一現,沒有根本。我們要冷靜去觀察,要細心去思惟,他們的東西可以拿來做裝飾品,可以欣賞,不實用。所以我們要珍惜固有的文化,固有的倫理道德的教學,我們一生才能過幸福美好的生活。青少年培植德行的根基,奠定基礎,到中年、壯年,為利眾生修福、造福、積福,晚年享福。你對於社會、對眾生沒有貢獻,你晚年享什麼?你真正造因,縱然再惡劣的環境,遭了大災大難,還有很多人來安慰你,還有很多人來幫助你,這是福報。我們不肯幫助別人,到自己有災難的時候,希望人家來幫助我們,沒有這個道理!
儒跟佛都教我們,不要積財,要積德,這個眼光看得多遠!看得多深!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完全是害了自己,很少人懂得這個道理。佛雖然處處說,孔老夫子也常常勸人,一般人聽了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不敢去做。為什麼不敢?實在講,他對於古聖先賢講的道理,了解得不夠透徹。實在說,了解透徹也不是件容易事情,透徹了解是要你自己真幹;就是說你自己要採取行動,從行動當中證明聖賢人所講的教訓正確,你的信心就堅定。所以你不採取行動,你天天聽,阿賴耶裡面種一些善根種子,起不起作用?不起作用;為什麼?你沒做到。所以會學的人,我懂得一分我就做一分,我懂兩分我一定做兩分,解行相應,解行相資,資是資助。解幫助行,行又幫助解,互相幫助,你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於是智慧大開,你利益眾生的事情愈做愈廣,愈做愈大,愈做愈歡喜,愈做愈得真實受用。所以你不採取行動怎麼行?這個行動是克己的功夫,克服自己貪瞋痴慢,克服自己自私自利。如何利益眾生?佛給我們六個綱領: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以這六條利益現世間。
『相好莊嚴如影像』,你所作所為的「相好莊嚴」,用這四個字來形容,好相,德相。你的心好,你的念頭好,你的行為好,莊嚴世間。這四個字就是我們現在講經的總題目:「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就叫相好莊嚴,這個大家好懂。我們所學的是為一切眾生做表率,我們所作所為為一切眾生做模範,這就叫相好莊嚴。後面這三個字非常重要,世法跟佛法就在末後這三個字,有末後這三個字是佛法,沒有末後這三個字是世法。世間善人,成就世間有漏福報。後面這三個字:「如影像」,就是如夢幻泡影,不執著。做不做?做,很認真、很努力拚命在做,決定不執著。做完之後,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念頭都沒有。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是出世間的大聖。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做了多少功德,不行!你這是世間善,世間有漏的福報,脫離不了生死輪迴。一定要曉得,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雖如夢幻泡影又很認真努力去做,並不是不做。這個東西是假的,夢幻泡影,我還做它幹什麼?那你就錯了。菩薩是空有二邊不住,你要說什麼都是假的,人生一場夢,什麼都不幹了,你就住到空這一邊,這個錯了,你不能成就。住到空這一邊,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解決,充其量你的心行沒有絲毫過失,沒有一絲毫惡念,你將來生四空天,你將來生無想天,果報不過如此,出不了三界。壽命到了,還要搞輪迴,還是要造業受報。所以菩薩住中道,二邊不住。凡夫住有,二乘住空,都偏在二邊,不能解決問題。
菩薩空有二邊都不住,不住空是一切為眾生,認真努力在做,從來沒有休息過,不疲不厭,不住空;心裡乾淨,痕跡不著,不住有。不居功,我做了多少多少事情,菩薩沒這個念頭,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真正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金剛經》上教給我們,「離一切相,修一切善」。為利眾生現世間,相好莊嚴是修一切善,做好樣子給一切眾生看,這個人叫菩薩。五十三參裡面,修菩薩道,學菩薩行,就是這樣的,我們學佛要在這些地方學。為什麼為利眾生,但是還不能有為利眾生的念頭?為利眾生的念頭算是不錯,大概你只能在四聖法界,你沒有辦法到一真法界。到一真法界,為利眾生,沒有利眾生的念頭;還有捨己為人,我犧牲自己,成就別人,你還有這個念頭,不行!世善。你有這個念頭,「我」還沒有忘記;換句話說,妄想分別執著還是沒有脫掉,只可以說妄想執著比別人輕一點,還是有,不乾不淨。為利眾生的念頭都沒有,你才曉得那個心多清淨,才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現的形相、行為,自然是相好莊嚴。莊嚴兩個字,用我們一般話來講,真、善、美、慧。落實在哪裡?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穿衣,穿衣裡頭具足真善美慧;吃飯,吃飯裡頭具足真善美慧。一毛一塵,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行為,念念之中、行行之中,都具足真善美慧,都能夠做一切眾生的好榜樣,這叫莊嚴。雖然在做,又不著相,這個不容易!
著相修行是第一個階段。我們講到不著相修行,這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現在下功夫就是著相修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然後再在這個功夫裡面再用內功離相。離相是離自私自利,離一切為我,要把這個念頭離掉。一切為眾生,決定沒有絲毫的念頭為我,這是離相的第一步。依舊不乾不淨,為什麼?你還有離相的念頭在。可是功夫一定是這樣循序漸進,功夫再往上提升,這個念頭愈來愈淡薄,到最後這個念頭完全沒有了,恭喜你!你脫離十法界,你已經證得法身,這個念頭沒有了。這個念頭還有一點點,偶爾這個念頭還起來,你還沒有離開十法界,你在十法界裡是比較高的層次。功夫到什麼程度不要問人,求別人來印證,假的,騙你。往年我在洛杉磯講經,遇到五個年輕人要我給他印證,說他開悟了,我就感到奇怪,我說:為什麼?他說很多西藏、尼泊爾來的活佛,仁波切,給他們五個人授記,說他們五個人開悟了。我在講經來找我,要我給他們印證,我跟他老實說,我說:你們沒有開悟。他非常生氣,生氣當然沒有開悟,是不是?一考試馬上就考出來了。一臉的不高興,問我為什麼?我老實告訴他,我說:我沒有開悟,你怎麼會開悟?你來找我印證,可見得你沒有開悟。騙人的,求人家印證,人家騙你,你還自以為是,被人騙了。我不騙你,我老實,不騙你,我給你說老實話。所以自己到什麼境界,自己比什麼都清楚,何必問人?問人,請別人來印證是唱戲,是表演給別人看的。真正開悟了,請一個開悟的人做印證,表示什麼?師承,意思在此地。都是表演的,都是為利眾生,示現的。換句話說,都是在演戲,都是在唱戲,表演給一些沒有開悟的芸芸眾生,讓他們看到、讓他們聽到有所覺悟。好事一定要做,利益眾生的事情。
在現前這個時代,佛法常講,末法時期,五濁惡世。濁,用現在的話講是污染,五種、五大類的染污。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這種染污達到極端嚴重的程度,所以災難現前,天災人禍都在這個時候現前,不能避免;自己造作的,你造什麼因,你一定要承受什麼樣的果報。你個人造你個人承受,大家造大家承受,這佛法講的別業、共業。現在別業、共業都達到嚴重的程度,菩薩為利眾生示現在這個世間,示現清淨,示現淨心,感化眾生。眾生不知道孝順父母,我們要示現孝順;眾生不知道尊敬師長,我們要示現尊重,尊師重道;眾生忘恩負義,我們要示現知恩報恩。做這些樣子給大家看,一面宣揚佛陀的教誨,一面我們以身作則做出榜樣給人看。你會說,你自己不能做,人家說假的;你自己都不做,你拿那個來騙我的。我們真幹,我們是佛的學生,我們真幹,我們幹得很快樂,幹得很自在,讓他看到羨慕,他就會反省,他就會仿效,這是真正利益眾生。如果我們學佛,稱為佛弟子,我們的品性不端,我們的造作不能令人生尊重心、歡喜心,我們是佛教的罪人。「我沒造什麼罪業」,就憑這一點,你就決定墮阿鼻地獄,什麼罪名?破壞佛教的形象。你不要示現出家相,不要穿這個衣服,你的行為沒有問題;你穿上之後,你把佛教形象破壞了,你讓廣大群眾對佛法生起反感,你這個就墮阿鼻地獄了。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曉得的人少,一窩蜂拼命想出家,出家幹什麼?往地獄裡鑽!印光大師為我們示現,印光大師一生不收徒弟,不收出家徒弟,什麼意思?就是做出這個榜樣給我們看。李炳南老居士一生不勸人出家,有很多人出家的時候,他還勸他不要出家,有大道理在!你要出家作佛弟子,俗話講光耀門楣,替祖宗增光。你既然出家了,要替釋迦牟尼佛增光,要榮耀祖師大德,你要做得像。不管你心裡怎麼樣,樣子要裝得像,你讓人家看到這是佛弟子,大家一看你就合掌恭敬,這是你替佛法增光。這樣的人,印光大師不會障礙他出家,一定還勸他出家。做不到,不能依教奉行,不可以。所以印祖一生不建道場,不收出家徒弟,不傳戒,這是他老人家克制自己的。這三條本來是好事情,但是今天流弊無窮,已經到氾濫了。他來糾正這個缺失,做此示現,我們懂得他這個意思。
無論出家、在家,無論世法、佛法,要想成就德行,成就學問,成就事業,佛家講道業,第一個因素親近善知識。你看看世尊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第一句話就教我們親近明師,接受明師的教誨。這個明是講有道德、有學問、有修養,不是名氣大的、知名度高的,那個沒什麼用處。真正有修有證這樣的善知識,是真善知識!你親近他,接受他的調教,依教奉行,你會有成就。你對於善知識疑惑,沒有信心,你跟他再多年也不能得利益,你還是一個凡人。我們看看中國歷史,禪宗裡頭最著名的六祖惠能大師,親近他的人有多少?實際上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概略估計,我想不會少過十萬人,成就的幾個?四十三個,《壇經》裡有的。那四十三個為什麼會成就?尊師重道,依教奉行。其餘不成就的是什麼原因?他也尊師重道,沒有依教奉行,所以不能成就,例子太顯然了。我們在台灣,早年求學,我親近三個老師。世間這是方東美先生,方老師的學生多,成就的也沒幾個;章嘉大師的學生多,李炳老的學生更多,成就的有幾個?老師同樣教誨,同樣勸導,同樣苦口婆心,為什麼有成就、有不能成就的?沒有別的原因,依教奉行。換句話說,凡是不肯以真正行動對付自己的,都不會成就。真正有成就的,下定決心對付自己,克服自己的妄想、煩惱、欲望,要真正做克己的功夫,克服自己。自己不好的習氣一定要革除,痛改前非,你才能有成就。不能改過自新,決定不可能有成就,你這一生不管你做多少好事,利益社會,利益眾生,充其量六道輪迴裡面有漏福報而已。這些事實真相,我們要清楚、要明瞭。
今天淨覺天王這一首讚頌報告裡面,全偈關鍵就是「為利眾生」,六道凡夫為利自己,關鍵就在此地。如果我們為利自己,肯定這一生不能成就,將來死了之後依舊搞六道輪迴,想往生那是你打妄想,你去不了。為什麼?西方世界都是大乘,西方世界全是為利眾生的,你是為利自己,你怎麼能去得了?阿彌陀佛再慈悲要接你去,西方世界所有大眾反對,你也沒辦法,這些都是事實真相。所以自己的本錢,要跟諸佛菩薩同心同德、同願同行,然後才得佛力加持。與一切諸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就是大菩提心,真正為利眾生。你沒有這個心願,沒有這個行持,求生淨土,你這是個願望,阿賴耶識裡種一個善根,這一生不能成就。這一生成就,一定要有行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09:22:5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