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三八卷) 香港 檔名:12-017-0238
請掀開經本,月天子偈頌第八首。這是星宿王自在天子他的讚頌,長行介紹他得法是「開示一切法如幻如虛空無相無自性解脫門」。前面曾經將他的得法做過詳細的報告,我們現在看他的讚頌:
【智火大明周法界。現形無數等眾生。普為一切開真實。星宿王天悟斯道。】
前面長行義趣深廣無盡,偈頌顯示尤其微妙,我們在這裡面要細心去體會。『智火大明周法界』,是說他「開示一切法」,說明一切法的真相如幻、如泡、如影。世間人很難體會,可是世間畢竟有不少聰明智慧的人,聽到佛菩薩的教誨,也能夠體會到這個境界。偈頌裡面將智慧比喻火,這是佛法裡常用的。火有特別的意義,能燃燒,佛用這個比喻,把我們的煩惱,就像火燃燒這些物一樣。智慧開了,煩惱就消除;實際上,智慧跟煩惱是一樁事情,人覺悟了就叫智慧,迷惑了就叫煩惱。智慧有多少?跟煩惱一樣多,迷的時候智慧變成煩惱,覺悟的時候煩惱變成智慧。所以煩惱多不要怕,煩惱多智慧就多,轉煩惱為智慧。智周法界,煩惱也是周遍法界,佛菩薩他轉過來,煩惱沒有了,顯示周遍法界的自性般若智慧。
智慧落實在生活上,就是『現形無數等眾生』。「現形」是現相,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都是現形。下面這個字重要,「無數等眾生」,虛空法界有多少眾生,諸佛菩薩現形跟眾生的數量完全相等。這個意思你能懂嗎?你能體會到嗎?你果然懂得,果然明白,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如來。是諸佛如來的什麼?化身,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這句話還是不好懂,我們還得講清楚,以免人誤會。千百億化身,清淨慈悲,釋迦是慈悲的意思,牟尼是清淨的意思,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給我們示現的是清淨慈悲,你就見到釋迦牟尼佛。我們見到順境,見到善人,心裡歡喜,一塵不染。見到歡喜,就是慈悲;一塵不染,就是清淨。知道什麼?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我們自性裡面般若智慧現前,自性裡面慈悲心現前。見到逆境、惡緣,我們的悲心生起來。順境、善人,慈心生起來;逆境、惡人現前,悲心生起來。慈心是愛心,悲心也是愛心,心地還是清淨,一塵不染,這叫見佛。佛在哪裡?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如來,凡夫是我一個人。《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如是心行,一生圓滿菩提。眾生為什麼成不了佛?學佛成不了佛是沒有見佛,眼睛裡面見的是眾生,不知道眾生是佛,所以他清淨心生不起來,慈悲心生不起來。這個事情,我們能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就不簡單。搞清楚、搞明白了,如何契入境界,就更難!要想契入境界,就要在境界裡去磨鍊,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五十三參是與一切眾生親近,沒有離開一切眾生,在一切眾生裡面修行。修心,叫歷事鍊心,鍊什麼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順逆境界裡、善惡眾緣裡,就修的是這個。往常沒有聞法、沒有學佛的時候,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順境、善人,生歡喜心、貪戀心;逆境、惡人,生瞋恚心、生嫌棄心,生煩惱。現在我們轉過來學佛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智慧,不生煩惱。清淨慈悲是智慧,智慧落實在我們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就是清淨慈悲,它的體是智慧。
佛教化眾生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做一個轉變,認清事實真相;你生智慧、生慈悲,是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你生煩惱,你生感情,你生愛欲,你生瞋恚,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慈悲是真愛,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用心如鏡,像鏡子一樣,決定沒有絲毫染著。凡人,六道凡夫用心就像照相機底片一樣,照一次,染污一次,照多了,裡頭就染得一塌糊塗。我們無量劫以來,用心就像照相機的底版一樣,無量劫到今天染污非常嚴重,所以變現出來的境界是災禍綿延。如果轉變過來,用心如鏡,我們變現出來的境界,就是華藏境界,就是極樂淨土。於是我們恍然大悟,原來華藏世界、極樂淨土是我們自性變現的。佛力加持,自性變現。自性要不變,佛雖有力,加持不上,我們見不到極樂世界,見不到華藏世界,佛的力量加持不上。自己變現,境界轉變過來,心裡轉變過來,諸佛就加持得上,也就幫得上忙。道理我們要懂,境界一定要轉,懂得「現形無數等眾生」。我們輕視眾生就是輕視諸佛如來,得罪眾生就是得罪諸佛如來。宗教裡常常講,造作罪業,得罪上帝,得罪主,不是沒有道理。迷惑執著的人不相信,我自己造作的過失,與主、與上帝有什麼相干?縱然有少數人受害,與廣大群眾有什麼相干?他不明白究竟的道理。得罪諸佛菩薩,得罪主,得罪上帝,實際上真正的意思,與性德相違背。佛菩薩是性德的代表,上帝也是性德的代表,主也是性德的代表,你從這個地方一會通,就恍然大悟了。理通達了,事就肯定,不再疑惑。世出世間聖賢教給我們「一切恭敬」,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這兩句話才稍微懂得一點,稍微有一點體會。如果對這事理還有疑惑,依舊不能夠接受,不能夠相信,這也是正常的,也不能怪他。為什麼?迷得太久。少小離家,離家太久,回去也認不得了,把自己的故鄉當作一個陌生的地區,這是人之常情。遺忘太久,需要故鄉父老來指點我們。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像故鄉的父老,他來教導我們,來指點我們,讓我們恍然大悟。
前一個月,我在北京參觀歷史博物館,展現的是青州龍興寺的石雕佛像。我見到裡面有幾尊毘盧遮那佛的雕像,雕得非常精美,我們看了歎為觀止。館長告訴我們,這一次出土總共有四百多尊佛像,展現出一部分的精品。我今天帶來兩張毘盧遮那佛,影印的,試試看能不能看得清楚。大家特別留意佛像袈裟,這邊我們看這個畫面,右面是石雕的毘盧遮那佛的身像;左面是放大的,是袈裟這一部分放大的。你看袈裟每一格裡面的繪畫,這個繪畫裡面畫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上面我們看到他所畫的諸佛菩薩講經說法的這些活動,大家能看得清楚。再看看另外一張,也是毘盧遮那佛。這一張的拓片更清楚一些,我們也看袈裟這個部分,看看裡面這些繪畫,最下面的是地獄變相圖。從這個地方我們明白了,袈裟上面一格一格的,我們出家的佛弟子搭這個衣搭了幾十年,不知道一格一格是什麼意思。上一代的老法師傳給我們,叫福田衣,我們只懂得一個福田衣。它像田一樣,披袈裟可以種福;到底怎麼種福法,不知道;看了這個圖,恍然大悟!袈裟是表法,每一格一樣大,一樣大代表平等。每一格代表一個族類,代表一個族群,代表一種文化,各個不相同。這個袈裟格子有多大?無窮大。所以我們看到這個袈裟做的方法,靠邊緣上有一個短的半截,告訴你,那一半前面還有,延伸是無量無邊,無有窮盡,「現形無數等眾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件衣披在身上,說明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自己,它表這個意思。
諸位如果還不容易體會,我們舉個例子。我們一個人,就像我們整個身體一根汗毛一樣、一個細胞一樣,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像我們這個人整個身體。所以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身,法身。毘盧遮那佛是法身佛,所以他披這個袈裟,表法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這是大圓滿。實際上顯示出,我跟一切眾生的關係無比的親密,他是自己,不是外人。我是一個細胞,別人也是一個細胞,動物、植物、礦物都是一個細胞,這麼多細胞組成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裡面確實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族類,我們這個身體許許多多器官組成,每個器官就是一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族類。我們今天講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它是一個整體。眼是一個族群,是一個宗教;耳又是一個族群,又是一個宗教,不相同;鼻又是另外一個族群,另外一個宗教,它也不相同,但是彼此互相合作。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它平等,它第一,各個都是第一。眼見第一,耳聽第一,鼻嗅第一,乃至於我們身體上每根汗毛、每個細胞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的。各個都第一,這個人身體健康,法身健康。如果這裡頭有第一、有第二,大家在相爭,好了,這身體有毛病了,身體就不健康。不健康就生病,病重就要命!我們不認識自己,每個細胞要爭取獨立、要爭第一,這個念頭就壞了,這個念頭叫邪知邪見,是邪惡的根源。邪惡的根源,我們現在換句話說大家了解,病毒的根源,這是病毒,我們身心不健康。覺悟之後,等於說我們細胞恢復正常,我們明瞭了,我們再幫助其他不正常的細胞。好像我們這個身體某個地方生個瘡,這不正常,這有病痛,我們正常的幫助不正常的恢復正常,恢復健康。佛法裡種種表法的義趣,都是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回頭,幫助我們恢復健康。
經典裡面佛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現形無數等眾生」,這是一法身。只有真正覺悟了,他真愛人,真慈悲,真能照顧人,真能幫助人,不會再為自己自私自利。自私自利,錯了!知道幫助別人是真正幫助自己,損人利己是多災多難,是多病的原因。佛法沒有別的,教我們認識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就在這一件袈裟裡見到了,一體。雖是一體,不壞世間相,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破壞,十法界裡面各個不同的族群沒有破壞,不同的宗教沒有破壞。就像我們一個健康的身體,眼這個族群沒有破壞耳的族群,耳這個族群不會破壞鼻的族群,各個器官在它本位上發展它的功能,這才是健康。不能說我眼不錯,眼好,耳不行,耳應該要變成眼,鼻也要變成眼,統統變成眼,這人是死路一條。你本來是有無量的功能,無量功能消失變成一個,這個觀念是錯誤。所以我們曉得,我們自身本身身體就是個多元的結構,是個多元的世界。多元世界如何統一?統一是和平統一,就是「和平」,統一在這兩個字上。什麼是和?大家和睦相處;什麼是平?大家平等對待。人人第一,法法第一,平等對待,這叫統一。絕對不是說把別人的族群變成我們的族群,別人的宗教變成我們的宗教,這個錯了,這不是統一,這是破壞,這是破壞世間法。佛法決定不破壞世間法,佛給我們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觀念,如是而已。我們人人想法看法都正確了,大家和睦相處,我這個國家不侵犯你的國家,跟你的國家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正如同我們眼跟耳能夠和睦相處,能夠平等對待,決定不會有所侵犯。眼不會讓耳細胞全部變成眼的細胞,耳的細胞也不會強迫鼻的細胞統統變成耳的細胞,那就壞了,災難就現前。我們今天的想法錯就錯在這裡,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念,變成自己,這個想法錯誤,這種想法帶來天災人禍。所以佛法教給我們原理原則實在是非常之美好,「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
徹底覺悟的人,我們稱他作佛菩薩,佛菩薩對待一切眾生,永遠不會離開「和平」這兩個字。眾生有感,佛有應,佛怎麼應?以同類身去應。他隨順,不是要求別人跟我同,要求我跟別人同。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是我跟別人同,我隨順眾生,不要求眾生隨順我。要求我跟他同化,不要求他跟我同化,這是正理。所以佛隨順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佛教中國人現中國人身,佛教美國人現美國人身,現同類身,應機說法。一定適應當前眾生的需要,這叫契機,幫助當前的眾生改善他們生活的品質,教他斷惡修善。生活品質不好是惡業造成的,生活品質好是善業造成的,佛知道真正的因素。從這個基礎上再向上提升,幫助你破迷開悟,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人與一切眾生的關係,你的生活品質就向上昇華,達到究竟圓滿那就是佛菩薩果地的境界。你作菩薩了,你成佛了,你有沒有改變身分?沒有。美國人還是美國人,沒有變成中國人;中國人還是中國人,沒有變成印度人。你信仰基督教,你沒有變成佛教,你信仰佛教的,你也沒有變成基督教,沒有變更,基督教也是菩薩,也是佛。所以就在自己現前身分上成佛,就在自己不同宗教信仰上作菩薩,你看這個多美!
我們在袈裟上看到一格一格,並沒有說把這個格子、條子都取消,變成一個,這個叫統一,不是!還是一格一格的。怎麼統一的?和平兩個字統一了。大家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統一了。是宇宙的統一,眾生的統一。我們愈想愈有道理,愈想愈美好,愈想愈羨慕。這是事實真相,這是「智火大明周法界」。所以和平的真諦,和平的真理,確實佛法講得透徹,佛法講得清楚,這兩個字我們要認識清楚、認識明白、認識透徹,不能不讀《華嚴經》。《華嚴經》裡面的象徵,就是毘盧遮那佛的造像。毘盧遮那這個名號是梵文音譯的,意思是遍一切處。「智火大明周法界,現形無數等眾生」,遍一切處。這個處就是今天講的不同維次的空間,科學家所說的二度空間、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乃至無限維次的空間,這叫周法界。所以法是有界限的,像披的袈裟象徵它有界限,一格一格有界限的;雖有界限,決定是和睦相處,平等相待,這是佛法的真諦,我們要明瞭。
第三句『普為一切開真實』。覺悟的人,通達的人,明白的人,要普遍為一切眾生開示真實的實相,事實真相,《般若經》裡面所講的「諸法實相」,要把宇宙人生事實真相開示明瞭。覺悟的人是菩薩,徹底覺悟的人我們稱他作佛陀。覺悟的人,他的思想,他的見解,他的智慧,決定是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融合成一體,這是真正覺悟。不能夠融合成一體,沒有入境界。《華嚴經》末後一品「入法界品」,他沒有入,沒有融就沒有入。沒有入,還是凡夫,這個道理你雖然聽到一點,你也懂得一點,你沒有辦法做到,你還是隨順妄想習氣,你沒有絲毫改變。改變就是契入境界,入佛知見,入佛華嚴境界,佛華嚴境界就是華藏世界、就是極樂世界,你沒有入。覺悟的人一般宗教叫先知先覺,他為我們開示,我們要有能力悟入,不辜負他的開示。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普為一切開真實。星宿王月天子,是毘盧遮那的代表人,是一切先知先覺的代表人,他在此地也為我們開示。我們聽了,聽懂了,聽明白了,錯誤的思想觀念立刻轉過來,這一轉過來就契入,就悟入了。思想見解轉過來了,我們的行為就轉過來了;思想念頭轉過來,行為沒轉過來,實在講你根本就沒轉過來,心行決定是統一的。所以有人說,我覺悟了,我明白了,我沒有做到。你做不到,你根本就沒有悟入,你沒有明白。我在初學佛的時候,二十六歲,親近章嘉大師,常常討論這個問題。章嘉大師做總結說,「佛法知難行易」,我同意他的說法。所以釋迦牟尼佛為眾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知難;行易,念頭一回頭,你就成佛,就超凡入聖。可是念頭怎麼會轉不過來?難!難在哪裡?理跟事的真相沒搞清楚,沒搞明白。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這個事情不難。
所以佛法的薰修,關鍵真的是「聞薰成種」,不聽怎麼行?不讀怎麼行?不想聽經,不喜歡聽經,要想能成就,無有是處!菩薩心慈悲,無論什麼人講經,這是菩薩戒經裡列入戒條,四十里之內有法師大德講經,你受過菩薩戒,你不去聽經,你就犯戒。這是世尊硬性給我們規定的,強迫我們去做。一次沒聽經就犯一次戒,兩次沒有聽經就犯兩次戒,我們檢點檢點我們犯了多少次的戒?這個經我不需要聽,我都會講,我講得比他好,我講得比他透徹,他講經我為什麼還要去聽?作影響眾,一切為眾生。這就是弘法利生,這就是廣度眾生。我去聽經,莊嚴道場,讓初學的人看到,這個法師講經有這麼多人聽,還有這麼多善知識在聽,大概講得不錯,他對於法師講經產生信心。這個法師講經,聽眾沒幾個,真正有修有學的人一個看不到,大概他講得不行,讓聽眾喪失信心。弘法利生最重要的是聞薰成種,聞薰成種最重要的我們要講經、聽經。你實在不願意聽經,你坐在那個地方念佛,你坐在那裡參禪,都好,莊嚴道場。為道場作影響眾,功德無量無邊,誰知道?沒有人知道。何況說法的人,不管說得好不好,你在一座經裡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當中,你能夠聽一句、兩句得利益,受用無窮。不論說法的人說得好不好,在乎你會聽不會聽,會聽沒有不得利益的。縱然很熟,你去聽一遍,溫習一遍,阿賴耶識就多薰習一遍,你的佛種力量才增長,你的業障、煩惱習氣要靠這個來消除。不喜歡聽經,不願意聽經,這個人講經講得不好,我不要去聽他的。你想想看,你的煩惱習氣為什麼消不掉?關鍵就在此處。
我這四十年來講經,有許多人讚歎,說還講得不錯。我能講出這麼一點點,靠什麼來的?靠聽經來的。我這一生沒有別的長處,歡喜聽經,歡喜聽善知識的教誨。沒有學佛之前,我就喜歡聽善知識教誨,我的時間沒有空過,這一點我能對得起自己;沒有學佛之前,我親近善知識。我在一九四九年到臺灣,我沒有別的事情,第一個找那些名教授,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我給他們寫信。寫信的目的是求有機緣親近他們,我誠懇的寫信給他,得到回信,不錯,都很好,約我時間去見面。這一次生,二次就熟了,只要我有空閒的時間,我一定去拜訪他們,聽聽他們談話,接受他們教誨。所以我的一生,娛樂場所裡找不到我,我不去這些地方。為什麼不去?第一個我沒有錢,那是花錢的地方;第二個我沒有時間。那個地方是浪費,浪費金錢又浪費時間,得不到東西。學佛之後,台北有一些老法師們講經,我總盡量找時間去聽,希望一堂課不缺,所以我跟這些老法師緣結得很深。不肯聽經,哪裡會有法緣?不肯聽經,哪裡會有智慧?沒有智慧,怎麼能消除煩惱?智慧增長,煩惱就輕;煩惱輕,智慧就增長。這要真正覺悟,看一個人有沒有覺悟,看他的行持,他是真的學佛,是假的學佛,真的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還是假的幫助苦難眾生,明眼人一觀察,一目了然。我遇到這些老師,為什麼他們對我這樣器重,超過所有的學生?這是實話。這些老師,無論是世法、是佛法的,對我都倍加愛護,沒有別的,我好學,一生喜歡學。我掌握時間,不肯虛度光陰,不肯浪費精力,專心在求學。
從我學佛那一天開始,到今天四十八年了,四十八年如一日。我每天沒有放棄讀經,每天沒有放棄聞法,念念幫助一切好學的人。他不好學,那沒有法子,幫不上忙。我在李老師會下十年,李老師學生很多,他特別照顧我,為什麼原因?我喜歡學,肯學,很認真努力在學,才受到特別照顧。李老師不是偏心,沒有偏愛;你好學,多幫一點忙;你不好學,那就隨你了。尤其現在這個時代,民主自由開放,過去老師對學生可以勉強要求,現在不可能。你勉強要求,這是侵犯人權,這個罪名很重。所以今天只能勸勉,不能有任何要求。能不能成就?完全靠各人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所以夏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多麼重要!老師把這個經給我,在他會下那麼多的學生,我跟他的時間短,別人跟他時間那麼長,他沒有把這個經付託別人,他交給我。我們現在想想,有道理!付託給別人,別人未必認真去弘揚,未必全心全力推廣,辜負他老人家。推廣這部經典有相當的阻力,阻力來自於一些分別執著的人,他們分別這個經不是原譯本,他們執著這個經出自於居士之手,極力的排斥。他交給我,知道我沒有這個分別,沒有這個執著,我會全心全力的依教奉行,全心全力推廣,把它發揚光大,普度眾生。我不辜負老師,老師對我信任,這是跟老師多年相處,彼此知心。
老師得到這個本子,也是無比殊勝的緣分,其中有密切的關係。夏蓮居老居士,李老師沒有親近過他,但是李老師的老師梅光羲老居士,梅光羲老居士跟夏蓮居是老朋友、老同參,生平唯一知己。炳老常常聽梅光羲居士談起,所以他對於夏老也非常的嚮往,非常仰慕。在台灣得到這個本子之後,無量的歡喜,在台中講過一遍。在那個時候,講這部經也是四面八方來的阻力,以後就沒有再重複講了。他講的時候做眉注,他的眉注我能看得懂。所以當時將這部經交給我的時候,我就有意思在台北宣講。當時韓館長五十歲,我說:五十歲的生日,我們來講這部《無量壽經》,來給妳慶祝。大家都很歡喜,將這個本子印了三千本。我就到台中向老師報告,老師聽說我講這個本子,他搖頭,他說:不行,你的資歷太淺,外面反抗你抵不過。我說:那怎麼辦?講別的經。所以以後這個本子我們就拿去結緣,就沒有講,改講《楞嚴經》,《楞嚴》是我在台中主學的一部經典。所以《無量壽經》一直就放在箱子裡,等到老師往生了,有一天我翻舊書,翻出這個本子。想到老師過去的遺教,應該把這個本子印出來流通,印一萬本。有這個本子,李老師眉注沒有人見過,知道的人很少,可能只有周邦道老居士知道,因為當年講這個經的時候,周老居士是當中聽眾之一。現在在舊金山,甘老太太知道,她也是聽眾之一。我這一印出來,一公布,大家看到都歡喜,找我來講這部經。講了之後,聽眾非常踴躍,非常歡喜,這才向全世界流通。我們才曉得這一切佛菩薩加持,佛菩薩安排,因緣無比的殊勝,這是「普為一切開真實」。
夏老給我們說,梅光羲老居士也是這樣說,當時還有慈舟法師,還有慧明法師,都是當時的大德,異口同聲:這部經,這個法門,大乘當中的大乘,一乘當中的一乘,了義當中的了義。我們深深相信,末法九千年當中,許許多多眾生必定是因這個本子而得度。我講這部經,推廣這部經,為了避免許多人誤會,我把《無量壽經》九種本子統統印在一起;五種原譯本,再加上王龍舒的會集本、彭際清的節校本、魏源居士的會集本、夏老的會集本,九種本子統統印在一起,讓大家自己去看,自己去比較,你歡喜採取任何一個本子都好!記住佛陀滅度之前給我們的教訓,「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如果你懂得四依法,所有一切爭論誤會都消除了,我相信你會選擇夏老的會集本,依照這個教訓老實修學,決定往生,決定成就。
這個法門如古人所說,真實不虛,大乘當中的大乘,《華嚴》的歸宿。既然是《華嚴》歸宿,我們就曉得是一切經的歸宿,《華嚴》代表一切經。換句話說,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總歸結,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盡的修多羅的總歸宿。因此有許多同修問我,我們學佛從哪裡入門?從哪裡下手?《無量壽經》就好,每天讀誦、研究、學習;讀誦,熟記經文;聽講,看古德的註疏,深解義趣,然後依教奉行,你就真正是菩薩,真正是經上所說「如來第一弟子」,我們為什麼不做?我們今天有這個緣,因緣具足,不缺乏了,我們今天不能做,做得不認真,做得不如法,那怪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不夠。沒有真正依教奉行,是缺乏善根,缺乏福德。但是不是說善根福德沒有,如果善根福德沒有,你這個緣遇不到。你能夠遇到這個緣,證明你有善根,你有福德。但是怎樣再提升你的善根福德,這個很重要。提升自己善根福德,對自己不能不加一點勉強,勉強自己要讀經,勉強自己要聞法;為什麼?提升自己的善根福德。勉強自己依教奉行,《無量壽經》對我們的要求,對初學的人要求不高,只要求我們嚴格遵守五戒十善。你看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裡面講的是五戒十善,所以對我們初學的人要求不高,我們從這一部分下手。首先要學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不自欺,不欺人,這個人善根福德有根。凡是修行不能成就的,都是自欺欺人。欺騙別人無所謂,欺騙自己就壞了。要認真努力改變自己的習氣,改變自己的毛病。
許多同學,這裡面不少出家、在家的大德們,要求我將《華嚴》講一遍,本來我沒有意思講《華嚴》,我從講《無量壽經》之後,就把《華嚴》放下了。為什麼?《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精華,是《華嚴》的精要,我講這一部分就夠了,何必再惹這個麻煩?既然有這麼多人請求,我也就恆順眾生。《華嚴》可以做《無量壽經》的補充,《華嚴》講得細,重複得多,確實能幫助我們聞薰成種,對於修學《無量壽經》有大幫助,有大利益。彭際清居士說過,《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所以我們把《華嚴經》看作大本《無量壽經》,使我們的學習能更增上,能更圓滿。這個也確實,我這一次講《華嚴》,在《華嚴》裡面悟處很多,啟示很多,自己得利益無比殊勝。星宿月天子,他從這個地方悟入,這個悟入就是前面兩句,悟入之後落實是第三句。我們明瞭了,也要效法,也要向他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09:22:5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