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213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一三卷)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13

  請掀開經本,日天子第七句看起:

  【最勝幢光明天子。得光明普照一切世間令成辦種種妙功德解脫門。】

  清涼大師在這一句註得很簡單,給我們一個提示,「晝則勤心修善業故」。日光遍照,給一切眾生帶來無限的便利。古人對於時光非常珍惜,所謂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我們要細細的去玩味,意思非常深長;雖然沒有明說,實在是很顯著的暗示,光陰一去不回頭,這是事實真相。而且世法跟佛法都是無常的,何以故?佛在經上常講佛法是緣生,凡是緣生之法都是無常,緣聚的時候就現相,緣散的時候相就滅,所以參透的人他懂得,有沒有現相?沒有!法相唯識家就這麼肯定,世間只有識沒有相,叫唯識。相從哪裡來的?相從識變的。能變的是識,所變的是相,相是幻相,那個有佛家叫妙有,妙有就是假有,絕對不是真有。那個相確實是有,但是有它不存在。這個道理我們在前面講過,用過很長的時間來說明過,確確實實不存在,那就是真正覺悟的人。迷的人以為一切法是常住的,樣樣都要往久遠去想,那就錯了。覺悟的人知道,所有一切法都是無常的,都是不住的。不住就是永遠沒有停住,說剎那,剎那已經過了,第二個剎那絕對不是前面一個剎那,所有一切現象亦復如是。《金剛經》上佛給我們說明事實真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真正覺悟了,沒有一樣是真實。有為法包括的範圍太大了,凡所有相皆是有為法,乃至我們心裡起個念頭都是屬於有為法。在百法裡面,把有為法歸納成四大類: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

  所以我們要曉得,統統是虛妄,決定不真實,要以為真實,你就錯了。但是佛給我們說,相雖然是假的,事也不是真的,所以講「萬法皆空」,但是要記住「因果不空」,這個意思很深!如果你忽略了,以為因果也是空的,那你就大錯特錯。為什麼?有因決定會結果,果又變成因,因又變成果,因果永遠在循環相續不斷,這是事實真相。因果說不空,是說因果循環變化不空,因會變成果,因空了,果又變成因,果也空了,因果也不住,但是它相續。善的因,善的因就是能變的識,就現好相、殊勝的相,惡的因就現惡劣的相。在六道裡,三善道是善因現的,三惡道是惡因現的。所謂因果不空是講這個事情,我們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所以佛教導我們斷惡修善,著相的斷惡修善還是淪落在六道;離相斷惡修善,出離三界了。這是涅槃的正因,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我們要把握每一寸、每一分的大好時光,日天子在此地為我們提示這樁事情,『光明普照』,我們在日光光明普照之下,要不知道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怎麼對得起日天子?他光明普照,就是希望我們辦這樁好事情。我們這個好事情天天在辦,對得起他,他看到生歡喜心,如果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壞事情,那他就搖頭,你把他光明遍照完全用錯了,他是希望我們成就,去『辦種種妙功德』。功德就是斷惡修善,妙就是離一切相,離相修善則成就妙功德。妙功德就是解脫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

  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講經,二十二年說般若。總結二十二年所說的,就是四個字「無住生心」。無住就妙,生什麼心?斷惡修善,就生這個心,這個心就是功德。斷惡修善絕不是為自己,為自己你沒有離相。諸佛菩薩為我們做種種示現,我們要能體會,要能看得出來,他斷惡修善為誰?為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做個好榜樣,讓一切眾生看到了、聽到了、覺悟了,發心向他學習,哪裡有自己?「離相」這兩個字含糊籠統,我們聽了也不曉得去發問,以為自己懂了,離相了;離什麼相?再往下一追問,就又迷了。離什麼相?《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種相都離了,才叫真正離相。四相裡面,我相就是佛家講的我執,其餘三種屬於法執,兩種執著。菩薩修行真正的功夫從初發心,初發心是覺悟了,所以大乘法裡面發心在先,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之心;真正覺悟就離相,沒有離相沒覺悟,離相才是真正覺悟。所以,我們什麼時候菩提心發起來?《般若經》裡面給我們講,菩提心有五種,我們是屬於哪一種?五種說明覺悟有淺深廣狹不同,大乘法裡面所講的菩提心達到高階層,是「出到菩提心」,出是出離十法界,到是到達一真法界,這個標準《金剛經》上四相都斷盡,這是真正覺悟。覺悟之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惡就是修善。

  菩薩、諸佛如來在虛空法界無時無處不現身,現種種身相,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示現有情眾生相,示現無情眾生相,幫助人開悟的;他示現的相,當然不會叫一切眾生各個都開悟,這是做不到的。哪些眾生開悟?根熟眾生。換句話說,至少也會有一個根熟眾生,他那個示現,一個人得度,一個人成佛。其他的人呢?其他的人給他種種善根而已。決定有一個人成佛,如果一個都沒有,他要示現其他的相。諸佛菩薩現相,我們清楚,「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不是隨自己的心,隨自己的心豈不又有執著了嗎?又著了相。永遠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永遠不為自己,永遠沒有自己,給諸位說,那個生活叫大自在!前幾天我跟會長在居士林客廳見兩位客人,其中有一位我們第一次見面,他是一個商人,我們向他說明,居士林跟淨宗學會在平常做些什麼工作,向他提出個簡報。他問我們:你們開銷錢從哪裡來?我們沒有化緣,沒有問人要錢,這他看到的。居士林每天吃飯平均有一千人,星期假日、法會期間當中,三、四千人吃飯,一年三百六十天一餐都不缺,我聽說還有兩道點心,三餐飯、兩道點心,一分錢不收,錢從十方來的。李居士把帳簿拿給他看,銀行存款支票拿給他看。李居士告訴我,他跟我們見一次面,他兩天沒睡覺。我聽了很驚訝,為什麼?他說他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像我們這些人,怎麼這麼老實,這麼坦誠!他說他們做生意的人,無論在哪個地方,無論接觸哪個人,都要察言觀色,小心提防。他說:你們心裡一絲毫對人防範都沒有,頭一天見面就什麼都端出來了。你要想一想,如果常常設防防範別人,那個日子怎麼能過?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我也不幹,那個日子苦死了。你看看佛菩薩的生活,無我!有我才要防範,怕人家把我吃掉;無我,無我就無需要防範了。我在哪裡?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我,你有本事把他吃掉嗎?你吃不掉,你只能吃小的,那太大了,那是真我。所以他講的話是老實話,社會上一切眾生一天到晚提心吊膽防範別人,這日子多可憐,生活多痛苦!

  我們要學諸佛菩薩大自在、大圓滿,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為眾生,沒有為自己,所以工作量再多、再辛苦也不會累。你們看看李木源居士就知道,李木源居士每天晚上睡覺大概兩個小時,我知道的。他在做什麼?天天在想,天天在策畫,如何把佛陀教育推廣,如何去做普度眾生的工作,把這個工作做好,日夜想這些問題,想了之後很快他就落實,他立刻就做了。他身體不好,要是換一個世間普通人,一切為自己的,恐怕命都保不住了,操勞過度。他為眾生,他不是為自己,我們要效法。我們工作崗位不一樣,他今天在的崗位是護法的崗位,我們今天在做的是弘法的崗位上,弘護是一不是二,我們怎樣把弘法的工作做好?昨天訪問基督教,提到多元文化村,如果這樁事情落實,我們的事情多了,怎樣把它做好?我們有沒有想這樁事情?我們不要看這一個小小的道場,小小道場能把佛法弘揚到全世界,做為這個世間佛法最好的榜樣,我們有沒有認真想這樁事情?有沒有想到我們應該如何去做這樁事情?

  我過去講過,佛菩薩在世就是唱戲,人生如戲,表演給社會大眾看的。社會大眾是觀眾,我們是演員,我們這個角色要扮演得很像,不僅是把經教講解給別人聽,經教裡面所說的我們要做出來給人看,這是佛在經典上常常囑咐的「為人演說」。演是表演,讓別人看到你這個表演,他才向你請教,你為什麼要這樣做?那我們就有說了。昨天訪問很多記者包圍我們,他看到我們這樣做他就來問,問我們為什麼要訪問別的宗教?為什麼要送錢給別的宗教?我們在那裡就弘法,就講給他聽,他就在報紙上發表,讓大家明瞭。世間人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有我,這個事情我做的好事,那個事情他做的好事,他做的好事與我不相干,我為什麼要幫他?這是世間人的觀念。佛法的觀念不一樣,佛法的觀念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別人做的好事就是我自己做的好事,自己哪有不幫自己的道理?你明白這個事實真相,這叫覺悟;我沒有幫助別人,還是幫助自己。基督教、天主教他們崇拜的是上帝,上帝我們在《華嚴經》上剛剛念過,就是前頭一段三十三天主,一家人。他不知道我們是一家,我們知道是一家,他不知道是自己,我們知道是自己,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們今天認真努力在做多元社會文化工作,和睦一切不同的族類,融合各個宗教成一家。有很多人問我:法師,你這個理念、你這個想法是怎麼發生的?從哪裡來的?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我告訴他,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落實,我們在這個經上就是學這些東西,學了要落實、要做到,你就沒有白學。講經,在講台上天天講、會講,離開講堂,還是是非人我,還是與一切眾生對立;由此可知,在講堂裡面你也沒覺悟。你真的覺悟了,出了講堂還不迷,一出講堂就迷了,證明你在講堂裡頭也沒覺悟。

  我們現在念到日天子,日天子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恆星,本身發光的。我們現在每天晚上,天晴的時候看到天空星星,肉眼,眼睛好的大概可以能看到六千顆,這六千多顆都是太陽,都是日天子,我們現在念的這一段。這些放光的星星教我們什麼?這一段經文上就是他教導我們的,我們每天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是一無所知,茫然不覺,真的我們現在是變成叫麻木不仁,沒有知覺。接受佛的教誨,讀了佛書,我們知覺慢慢恢復,知道痛癢了,對於這個世界一切人事物的感受漸漸不相同,有一些感受了。我們今天所作所為,就是這個感受的自然反應。諸佛菩薩天天在做,從來沒有間斷過,這叫做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我們今天常說為眾生、為佛法,為眾生是報眾生恩,為佛法是報佛恩,迴向偈上天天念「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每一個學佛的同修都會念,這兩句話的意思不懂;怎麼知道你不懂?從你行為上去觀察,從你思想上去觀察,你沒有這個念頭,沒有報恩的念頭,你也沒有報恩的行為;果然有報恩的念頭、行為,你的思想行為不一樣了,決定是遵從佛菩薩的教誨,具足信解,受持奉行,你真的有心。你對於佛菩薩教誨要不信不解,不能去做,那就是麻木不仁。真正通達明瞭,哪有不去做的道理?一定是全心全力認真努力去做。

  有些人害怕這樣去做是不是太辛苦?你去問問李木源居士,你問他辛不辛苦?他會告訴你,「我不辛苦,我很快樂,我很自在」,他講的話句句是真話。世間人,有福報的人,一天到晚省心省事,每天坐在那裡喝茶,在那裡聊天,在那裡看電視,你問他辛不辛苦?好辛苦!真的,也不假,日子過得好辛苦。這又是什麼道理?給諸位說,為自己就辛苦,享受也辛苦;為眾生才得大樂,才得大自在。這些經文、這些話,老同修們都聽多了,雖然常常聽,沒有入進去,所以自己依舊得不到受用;換句話說,沒有真的明白。因此經不能不講,不能不多講,不能不常講。從前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師常常教導我們,講經不能一天中斷,天天要講。以後我們在大經上看到,原來如此,佛天天講,從來沒有中斷過,菩薩天天講,也從來沒有中斷過;給諸位說,二十四小時都沒有中斷過。也許你聽了覺得奇怪,佛在休息的時候他不就沒講?休息時候也沒中斷過。我們著了相,以為什麼?佛一定開口說話叫做講經,佛要閉了口就不講經,我們著相了。佛閉了口,一句話不說,還是在講經。用什麼講?全身說法。是不是真的?真的!誰知道?《金剛經》上須菩提尊者知道,佛的行住坐臥都在說法。

  於是我們這才體會到,所謂言教,言教是開口給你說;身教,行住坐臥是身教;意教,意是無盡的智慧,無盡的慈悲,意教。身教是什麼?做一個樣子給我們看,行住坐臥統統放下,一絲毫染著都沒有,行住坐臥都是利益一切眾生,都是教化諸菩薩們,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學習。世間人最大的弊病就是放不下,佛給我們的示現就是一切放下,沒有絲毫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日常生活就是大方廣,就是佛華嚴。無量無邊的佛法,世尊跟這些大菩薩們都在日常生活當中顯露無遺。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像須菩提那樣子看出來、認清楚,於是我們也入這個法界。這是教我們要愛惜光陰,要把握大好光陰,成就離相修善的大行,不要把時光空過了。下面第八句:

  【寶髻普光明天子。得大悲海現無邊境界種種色相寶解脫門。】

  寶髻菩薩大慈大悲為眾生示現『種種色相』,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現前多采多姿的多元文化。清涼在這一段註解的文字多了,首先講「大悲海,無緣大悲,坐於道樹,出多奇寶故」。菩薩能夠這麼做,剛才說的,真正覺悟了,覺心起用就是慈悲。所以慈悲心沒有生起來,你是在迷不是在覺,覺心起用就是大慈大悲,佛經上所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緣,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條件,無緣是無條件的。為什麼無條件?諸佛菩薩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同體,同一個體;我們凡夫迷了,不知道。在地球上所有這些眾生,幾個人覺悟,我們這所有眾生統統是在地球上生的,都要依靠地球生活,地球是我們生命共同體。地球好像一個橘子,爛橘子,芸芸眾生是橘子裡的細菌,都從這裡生的,都沒有辦法離開它。這從事相上說,幾個人能夠覺察到?

  佛說得更深,說得更真實,虛空法界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佛給我們說,《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只有一個,沒有兩個,真心。心在哪裡?不知道。《楞嚴經》一開端,釋迦牟尼佛跟阿難尊者兩個在討論心在哪裡,阿難說了七個地方,都被釋迦牟尼佛否定了,心說在哪裡都不是。為什麼?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心,心能現,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自心變現的。就跟作夢一樣,你晚上作夢夢到那個境界,夢從哪裡來的?你心變現出來的;夢境是所變的,能變的是心。

  如果在作夢的時候,我們要問:能變的心在哪裡?佛法上講「全妄即真」,整個的夢境就是你的心,「全真即妄」,你的真心已經化成夢境了。我們將這句話再體會一下,我們心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已經化成虛空法界。大經上佛常說,十方三世佛,不但是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佛清楚,佛明白,佛覺悟了,這叫做宇宙人生的真相。凡夫不知道,迷惑了。迷也好,悟也好,事實真相不受迷悟的干擾,所以迷悟在人,事實真相裡頭沒有迷悟。給諸位說,性裡頭沒有迷悟,相裡頭也沒有迷悟,迷悟在人。相是幻相,隨著一切眾生迷悟在變化,所以才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十」不是數字,特別是大乘經上,大乘經上所說的任何數字都是表法的,都是代表大圓滿,你要把它看成數目字,錯了,你就不能解佛說的意思。《華嚴》多半用十來表圓滿,《彌陀經》上用七代表圓滿,密宗裡面常用二十一、用十六,也是代表圓滿。所以法沒有定法可說,字字句句都表大圓滿,字字句句的義趣都顯示出大自在。經論上常講「深解義趣」,這個多半對學教人來講,研究經教的人深解義趣就見性了,深就見性了。見性就是見到事實真相,大慈悲心自自然然就生起來了。

  這個文字上「坐於道樹,出多奇寶」,佛法是太不好懂,你要看到道樹,「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示現成道」,你全把意思搞錯了。樹是什麼?樹是代表樹立、建樹,表這個意思,不是真的一棵樹在那邊。樹立正法,樹立智慧、神通的教學,用現在的話來說,智慧現在人講哲學,神通現在人講科學,就是建樹哲學與科學的教學,這是樹。坐於樹下是心安住在這個裡面、這個事業上,不動心,不動搖,發心發願,佛家講盡形壽,這一生努力來做這個事業。你要看不懂,學釋迦牟尼佛找棵大樹往底下坐著,佛看到氣死了,你把他的意思完全錯解了。所以他坐在菩提樹下是教你這個,你有沒有看懂?所以一句話不說,坐在那裡,他在那裡教導,你沒看出來。出多奇寶,智慧是寶,技術也是寶,今天科學技術發達,這都是寶。寶從哪裡來的?坐菩提樹下出來的。所以佛法最怕著相,一著相就壞了。古德尤其說得好,「依文解義,三世佛怨」,你不懂佛的意思,看到字面上照字面上來解釋,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解錯了,你根本不懂他的意思,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

  底下一句解釋「種種色相寶」,色相。清涼說得好,「應言寶色相」,這個順中國人的說法。外國人的說法,他們的句子跟我們是顛倒的,他說「色相寶」,我們中國人講「寶色相」。佛經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梵文的文法跟中國文法不相同。「寶色相,圓明可貴故;以寶為體,寶莊嚴故」。這是先解釋色相之美好,圓滿光明,圓是沒有欠缺,明是鮮明、顯明,可愛、可貴。以寶為體,什麼是寶?如果諸位把這個寶,看作世間人所講的金銀、琉璃、七寶,你又看錯了,那個東西有什麼用?沒有反而自在,有了累死了!收藏一點金銀寶物,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怕人家偷去,怕人家搶去,怕人家來害我把它奪去,沒有一天心安;沒有,那就得大自在,什麼心都不操。所以佛法不是說這個寶,佛法的寶是什麼?智慧是寶,慈悲是寶,這才真正圓明可貴,圓明是指智慧,可貴是指慈悲,這是體。智慧、慈悲起作用,無量無邊。所以清涼大師在此地也舉例,「具十蓮華藏塵數,故云種種」。十蓮華藏塵數表法的,表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無有窮盡。他智慧、慈悲普遍法界,所以叫種種。

  「一一色相,用周法界」,起作用都是周遍法界,「名現無邊境」,境是境界。這個意境,我們一般凡夫沒有法子體會,說也說不出來,什麼時候你離了四相,這個境界就現前。四相不離,諸佛如來來給你講,你也是不懂。如果離四相,就這簡單幾句,你就完全入味了,你體會到了,所以法喜充滿。諸佛如來如是,哪一個眾生不如是?這才懂得「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現在的眾生是不是?是的,一點都沒錯,本來成佛。你自己不覺得,我是生死凡夫,諸佛眼睛當中看你是本來成佛,一點都不假。你心目當中看一切諸佛也是凡夫,告訴你也不假,什麼原因?相隨心轉。你用的是輪迴心,看所有諸佛菩薩都是輪迴眾生;佛菩薩用圓滿的覺心,看所有一切眾生皆成佛道;證明相隨心轉,相是假的。所以佛法的教學,目標就是教我們會轉變,轉迷成悟,轉凡成聖,轉輪迴心為圓覺心,圓滿大覺。怎麼轉法?一定要捨棄輪迴心。什麼是輪迴心?自私自利是輪迴心,妄想分別執著是輪迴心,要放棄。你心裡還有牽掛、還有憂慮,輪迴心;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放不下的,輪迴心。圓覺心是什麼心?禪宗六祖惠能說得好,「本來無一物」。心裡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一絲毫的沾染都沒有,那是清淨;一絲毫的分別都沒有,那是平等;圓滿的清淨、平等,就是圓滿的覺心,那是真心,那是自己。宗門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如是。我們為什麼不放下?為什麼還要分別?為什麼還要執著?為什麼還要搞六道輪迴?過去不知道這是假的,不知道這是錯誤,現在知道了,全是假的,全是錯的;假的、錯的應該要放下,真的應該要記取。什麼時候你智慧開了,慈悲心發了,你自己就知道契入境界了。

  清涼在末後做結論,「如是皆從大悲海流,悲海包納,不揀賢愚故」。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個可以做證明。我們學佛,首先要知道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從哪裡做起?也就是講,從哪裡下手?楞嚴會上阿難尊者所說的「最初方便」,最初方便就是問我要從哪裡做起?從仁民愛物,慈悲心從這裡養起。以仁慈的心對待一切眾生,愛護萬物,動物、植物平等的愛護,不敢輕慢,更不可以糟蹋,從很小的地方做起。一張紙頭,現在我們常用的紙巾,給你擦擦臉,擦完之後搓成一團丟在那裡,不恭敬!人家供養你,你就這樣對人家,沒有慈悲心。仁慈的人,用完之後,還是給它疊得方方正正的疊在一塊放在那邊。從這樣就看到,你有沒有教養,有沒有受過教育。所以我們跟大眾相處就在這些地方看,他有多少慈悲心,他有多少愛心。現在你們大家學經,現在的經本是普及本,很方便,你們自己可以在上面做記號,可以在上面寫字。打開看看,看看你在上面做的記號,畫得亂七八糟,字寫得好潦草,沒有慈悲心,一點都不恭敬。你們要看看弘一大師,你就會生慚愧心,弘一大師讀的經書也寫字,那個字寫得規規矩矩,很小的字。居士林李居士那裡,還保存著不少弘一大師留下來的東西,我們看了之後生慚愧,我們自己覺得我做的筆記還不錯,可是跟弘一大師一比差遠了,不如人家。他寫的那些小字,現在一般人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真的是螞蟻大的字,規規矩矩,一筆不苟。他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書本裡頭他用很多顏色做記號,也用很多不同的顏色寫字。現在沒有見過,沒有樣子好學,哪一天我要跟李居士建議,把弘一大師這些東西印出來,分給你們大家看看,看看人家怎麼學教,人家怎麼用功。我們這樣潦草,這樣隨便,怎麼能夠學得出來?

  印光大師的話,「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我們好像很用功,但是沒有誠敬心,所以也用了很多時間,也費了許多精神,效果不大。是不是我們的聰明智慧不如古人?絕對不是。我們聰明智慧絕不比古人差,真正問題出在我們沒有古人那種慈悲恭敬心,所以得不到人家那種殊勝的成就,道理在此地。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是決定正確的,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我們這麼多人,同樣在這裡學一部經,十分誠敬的人得十分利益,一分誠敬的人得一分利益;沒有誠敬心的人,雖然天天在一起學習,他不得利益。我們過去親近善知識,同學很多,老師決定沒有偏心,老師的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講經說法遍施、普照,每一個學生得的利益不一樣,完全在誠敬,完全在慈悲,表現在愛物。所以出家學佛,學佛無論在家、出家,字寫得規規矩矩就好,我們不是書法家,不要求字寫得怎麼好,讓人家品賞,不必要,規矩就好。你看看印光大師寫的字,規規矩矩,端端正正,這示現給我們做榜樣。文以載道,並不講求文字之美,書法的美觀,不在這裡,那是才藝,出家人把這個也拋棄掉。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去做,寫的內容決定是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覺悟,這個功德就圓滿了。這一句裡頭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懂得學習。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09:20:44)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09:20:4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628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