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四卷) 香港九龍 檔名:12-017-0194
請掀開經本,時分天王偈頌最後這一首,第十首:
【一切眾會廣大海。佛在其中最威耀。普雨法雨潤眾生。此解脫門名稱入。】
這是普觀察大名稱天王他的讚頌,也是他的心得報告。我們在長行文裡面讀到,他所修學的法門是「善誘誨一切諸天眾,令受行心清淨解脫門」。長行裡面是講「一切諸天眾」,在讚頌裡面範圍可就廣大了,『一切眾會廣大海』,可見得讚頌跟長行合起來看,意思深廣無盡,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我們的心量一定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為我們服務的對象。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服務就是教化,也就是教學。可是在現前我們居住的環境,是以當地眾生為服務的對象,而心量決定是遍虛空法界,心量不侷限於當前,可是事相上一定是侷限在當前。所以天王為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讚頌裡面,『佛在其中最威耀』,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大會,佛的教學是最具威德、最為顯要,一切教學當中,沒有能夠超越佛陀的。這種稱讚決定沒有誇張,完全是事實真相,為什麼?佛於一切大眾當中,佛的智慧是最究竟、最圓滿,我們要能理解。佛法是決定平等法,佛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說明一切眾生跟佛智慧是平等的,能力是平等的;「德」是講能力,德能;「相」是相好光明,也是平等的。德能是屬於福報,智慧、福報二足尊,這兩樣都達到究竟圓滿,這才完全稱性。現在事實上佛是圓滿,我們眾生不圓滿,眾生本具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佛告訴我們原因在哪裡?是我們眾生有障礙,把自己的性德障住。如同太陽一樣,我們把太陽比喻我們自性的智慧德能,佛的狀況是晴天,萬里無雲,所以這個太陽非常明顯,德能是圓滿的發揮;眾生是滿天的烏雲,太陽雖然沒有失掉,但是被烏雲遮蓋住,所以它的光、它的熱不能夠充分的發揮。我們現在的處境,就是有烏雲蓋住我們的性德。這個事實真相,如果不是佛跟我們說明,我們不知道,哪裡曉得有這麼一樁事情?佛跟我們說,我們明白了,如何把這些烏雲除掉,這就是佛法的教學。
佛說這種障礙從哪裡來?從迷來的,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自己有圓滿的智慧德能。所以迷了,這就叫無明,從無明裡面產生妄動。佛在這裡教給我們,覺性是不動的,無明是動的。由此可知,不動是正確,動是錯誤的。因此,佛教給我們怎樣除掉障礙?除掉障礙,一定要修禪定。禪定是不是要天天面壁打坐?不是的,那是形式,那是樣子。真正的禪定,佛在《金剛經》上跟我們說出,「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禪定。這兩句話要用現在的話來說,「不取於相」就是不受環境的誘惑,我們生活環境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決定不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誘惑,這叫禪。換句話說,面對一切人事物,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真正禪定。有這個功夫,你的性德就恢復,諸佛之所以能夠成佛,祕訣就在此地。我們今天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錯了,這就造成障礙,使我們的性德雖有而不能夠現前、而不得受用,我們的虧吃在這個地方。無量劫來妄想無明妄動,而這種妄動隨著時間與日俱增,它沒有減少,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裡頭就一世不如一世,一生不如一生,就好像陷在淤泥裡面、爛泥漿裡面,愈陷愈深,佛眼睛看到非常可憐,可憐憫者!誰叫你陷入泥濘?誰叫你墮落?無明,不覺。於是佛要拯救這些眾生,他墮落的原因是無明,所以佛用的方法是教他覺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佛用這個方法。眾生覺悟了,障礙就沒有了;障礙沒有了,性德就現前、就恢復。所以佛在「一切眾會廣大海」中最為威德、最為顯耀,是這麼個意思。這兩句是讚佛,也就是讚美我們的性德。
第三句重要,這一首偈頌它的重點在第三句,『普雨法雨潤眾生』。「法雨」代表佛陀教育,佛陀的教學,「普」是清淨心、平等心,「雨」是個動詞,推行、推動真實智慧的教育,「潤眾生」是利益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眾生迷得久,諸佛菩薩累劫教化這一切眾生,從來沒有捨離過,「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造作罪業再重的眾生,佛也不捨棄他,這是平等的慈悲。但是眾生罪業確實有淺深不一樣,有輕重不相等,造作罪業輕的人容易接受教誨,造作罪業重的人回頭比較困難。於是佛在經上常講三種不同的根性,佛在經上常常說上根、中根、下根,或者說利根、鈍根,都是從這些事實上為我們說明。利根的人,當然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接受佛的教誨,善根福德多。《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就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人,容易接受佛的教誨,見佛聞法他能夠生歡喜心。能信能解,樂意依教奉行,這是上根之人。中根之人那就差多了,雖然能信能解,不能夠依教奉行。為什麼?煩惱習氣太重,自己沒有能力克服自己的煩惱,知道錯了也沒有辦法改過來,這屬於中等根性的人。下等根性的人就更差,聽了的人能信,但是半信半疑,「解」,我們常講一知半解;「行」,根本就做不到,有行的樣子,沒有行的實質。譬如念佛堂,他也天天念佛,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世間種種緣一樣也放不下,這是下根之人。至於遇到佛法根本不相信的,還惡意毀謗的,那是沒有善根的人;不在上中下三根之內的,那是以外的,就是佛經上常講的「一闡提」,沒有善根的人。合起來就是四類眾生,四類眾生佛都不捨棄;沒有善根的人,佛給他種善根;有善根的人,佛幫助他增長。總希望把沒有善根的人提升到下根,下根的人提升到中根,中根的人提升到上根,上根的人幫助他一生成就。諸位要曉得,只有上根的人這一生才能成就,決定得生淨土,決定入佛境界。
我們要問,佛用什麼方法把這些人不斷向上提升?教學。所以諸佛菩薩,諸位仔細觀察,他們從事於教學的工作,今天講多元文化社會教育。他不是辦一個學校在那裡,不是開固定課程,他是隨緣教化,所以是道道地地的社會教育。他不需要有形的學校,不需要一個教室,什麼地方都可以教,遇到了坐下來就可以談話;坐著講也行,站著講也行。沒有教室,山林水下都行,道路旁邊也行,無時無處不是教學的場所,所以他不叫做教室,他叫道場;室是一定有個室在,他不一定要室。教學的場所,一切時、一切處都是教學的場所,遇到的一切眾生都是教學的對象,這個教學的範圍廣大,我們要能理解、要能認識。我們今天正式發心要學佛,從事於這種工作,這個工作在已經成就的人是最威耀的工作,我們還不敢承當這個字眼,我們今天是在起步、是在學習。所以一定要認識清楚,有明確的認知,知道我們這一生當中幹的是什麼事情。換句話說,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自分的工作,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再跟其他人能夠協調、能夠互助合作,整體的社會才能達到究竟圓滿。就像我們這個身體一樣,我們身體也是個多元文化,每一個細胞有它自己的功能,它一定把自己的功能發揮得很圓滿,又能跟其他的細胞互助合作,這個身體才健康。由細胞組成器官,器官就好像是個族群,每個族群有它族群的功能,它自己充分發揮它自己的功能,與其他的器官密切合作,這成為一個健康的身體。
同樣一個道理,我們把每一個器官比作這個世間這個地球上的一個國家、一個族類,這個國家能夠把自己的國家治好,自己的文化充分發揚光大,又能跟其他的國家密切的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使整個地球文化能夠祥和、安定的發展。凡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眾生,都能夠享受真善美慧真實的福祉,這個地球就健康。所以說是必須把自分的工作做好,能夠配合其他的一切眾會,要能達到這個目標,要能實現這個願望、效果,一定要靠社會教育,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真實智慧的教育。他為什麼能夠自分做好又能夠互助合作?他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就好像我們身體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器官,能夠和睦,能夠融合、互助,做得那麼圓滿,因為這一個身體是生命共同體。我們今天不知道,國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地球是個生命共同體,虛空法界是個生命共同體,我們不知道!所以才各個對立,造成無謂的傷害。如果我們身體眼睛跟鼻子對立了,天天不合作,它不想看,它不想呼吸,這個人不是死路一條嗎?正因為他們知道整個身體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自分的工作做得很圓滿,又能夠密切的配合,使我們這個身體健康。
如果我們今天真的一旦覺悟了,我們家庭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族群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這個都市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再發展到國家世界知道這是生命共同體,就會像我們身體各個器官一樣,密切配合,把自己做好又能夠密切配合,社會祥和,家庭興旺,國家富裕繁榮,世界和平安定。這是世間每一個人心裡面所期望的,為什麼達不到?不是做不到,本來是安和樂利,你不相信,你看看華藏世界,你看看極樂世界,為什麼人家那麼樣的祥和?我們為什麼年年天災人禍而不絕?都是社會教育能不能辦成功。華藏世界,極樂世界,諸佛淨土,我們一看,原來人家天天在講經說法,天天在教學。一般社會大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沒有不歡喜接受教誨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天王、人王、諸神眾,我們在這裡看到這麼多的族群、這麼多的族類,個個都願意接受佛菩薩真實智慧的教誨。佛菩薩真實智慧教誨是教什麼?是告訴你,虛空法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你如果明白了,證得了,叫清淨法身。法身是一個,「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豈不是說明一個生命共同體嗎?佛法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有這個認識。你真正認識、真正明白了,原來世界是一家,眾生是自己,拿關懷自己的心、愛護自己的心去愛護一切眾生,自他不二。真誠的愛心、清淨的愛心、平等的愛心,愛護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是佛陀的教育,這是普雨法雨,真正利益一切眾生。這個真實的利益,眾生通過學習,他開悟了,他明白了,他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為什麼?那是自私自利,那是錯誤的,那就是障礙,障礙自己圓滿的性德,障礙自己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
我們學佛跟世間法一樣要講求效果,你修學這一樣,如果你拿不出成績、拿不出效果來,我們就不會相信。我過去跟幾個老師學習,我們作學生也不是盲目,我們也很仔細觀察老師,老師的德行值不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有眼睛觀察,我們也有點小智慧,老師確實有德有智、有德有能,我才佩服他,我才願意跟他學習。方東美先生儀表風度就叫人敬佩,對一切人事物的觀察確實比我高明,我不如他,但是沒有人相信他。如果這個世間確實有有地位的、有財富的、有能力的,但是沒有緣,跟他不能接近;如果有這個緣,能夠親近,聽他的話,依照他的教誨去做,沒有不得富貴的。我們有點緣分親近,但是自己沒有福報,也沒有地位,可是我們學到了,我們認真努力修學,這幾年來有成就,真的得到效果了。方先生七十九歲往生的,一九七七年。他得的是癌症,他是個大哲學家,胸襟廣闊,雖然得這種病,他並沒有很痛苦,他生死看得很淡,所以走得很自在。走的時候我雖然沒看到,方師母告訴我這情形。他走了第三天,我回到台灣,參加他的葬禮。我親近章嘉大師,看到章嘉大師的威儀,我一生沒見過,真的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這我看到了。我們看到一切人,日常生活總在慌亂當中。但是你看章嘉大師,真的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那麼樣的安詳,那麼樣的自在,那麼樣的溫和,充滿慈悲智慧,這個攝受力量太大了。李炳南老居士對章嘉大師非常敬佩,他告訴我,他說我們修行沒有證果,不知道大師的境界,但是大師在外表上看起來,他的清涼自在我們是可以肯定的,這個令人佩服。李炳南老居士一生護法、弘法,全心全力,廢寢忘餐,為佛法、為眾生,沒有絲毫為自己著想,我們不能不佩服,不能不尊重。一生當中長齋,一食不是短時間,他日中一食五十多年,精神飽滿,說話的音聲洪亮。這就是把這些修學的成績擺在我們面前給我們看,你說這是真的是假的?得大自在。
所以方先生最初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要把這句話兌現,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果然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老師沒有欺騙我,我真正得到了。得到什麼?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我感謝老師,一生不忘老師的恩德,他指我這一條路,我得到了。我念念不忘老師,知恩報恩,我怎樣報答他?我要把老師指點我的,我要告訴別人,有緣的人他就相信。什麼樣的人?上上根人,他也會像我一樣得到。中等根性的人,雖然聽了明暸歡喜,你也得不到。下等根人,種一個善根,你這一生也得不到。可是我明白方老師指點我的方向目標準確,我怎樣循這個方向達到這個目標,方先生沒告訴我,章嘉大師告訴我。章嘉大師告訴我這些方法,原理原則;以後遇到李炳南老居士,告訴我這些原理原則,怎麼樣落實到生活上,我修學在理論方法才真正落實。落實之後,遇到韓館長,韓館長幫助我三十年的歷練,歷事鍊心。通過這三十年真實的磨鍊,才把以前那些煩惱習氣、那些稜角都磨得光光的。徹底放下,真的放下,這才真正得到自在,真正得到圓滿。我從接觸到佛法,到今年整整四十七個年頭,四十七年契入了境界,這個境界就是華嚴境界,就是無量壽的境界。老師雖然善教,我們自己要善學,善學相當不容易,要不是具足真信、真願、真行,你就沒有辦法真證。夏蓮居老居士在他的《淨語》裡面講「真幹」,苦口婆心的勸人。接受佛陀的教育,修學佛陀的教育,成敗關鍵就在「真幹」這兩個字,你一定要真幹,要禁得起社會一切人事物種種的磨鍊,毒辣的磨鍊,你要是禁不起、承受不了,你就被淘汰掉。
什麼樣的障難都能夠平平安安度過,現在人講都能夠突破,什麼能力、什麼力量幫助你突破?讀經聞法。我們講經講給別人聽,同時也講給自己聽;別人聽的是少分,自己聽的是滿分;別人體會的是少分,自己契入的是滿分。世尊當年在世示現,為什麼四十九年講經一天不中斷,學生聽經一次不缺席。在《無量壽經》裡面,佛告訴我們,法藏比丘求學,聽經聞法千億歲,沒有一天空過。人不好學怎麼能成就?我親近老師,老師對我確實特別的關懷,特別愛護,特別照顧。老師的心是平等的,他學生那麼多,不是對我偏愛,不是有私心,什麼原因值得老師特別關懷?沒有別的,好學。從什麼地方看出來?從一次不缺席。聽課的時候全部精神貫注,這個老師看出來的,不打妄想,全部精神貫注,這就是跟其他同學不一樣;其他人有缺席的、有缺課的、有偷懶的,聽課的時候精神不集中,還打妄想。我們就是這麼一點點誠意,得到老師的關懷,得到老師的栽培。我們對老師的孝敬也是一片真誠,決定沒有欺瞞老師,對老師一片坦誠。做錯了的事情,也在老師面前坦白的表態,決定沒有絲毫隱藏。所以是師生如父子,比父子還親,這才能傳道。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三年如一日,每個星期我都要去看他。因為我自己有工作,星期假日跟他約定,每個星期天上午十點鐘到十二點。在台中跟李老師,我是常隨眾,老師到任何地方我們是隨從,一定跟到,那個時候我們大概有二十多個人,常隨眾,十年當中他的教學我一次都不缺。所以,好學是我們修行成敗的關鍵。
人不好學,為什麼不好學?學習的滋味沒有得到,在佛法裡面講法味,你沒入進去,你沒有嘗到,所以你學習的興趣就很低落,你嘗不到法味。如果真正契入,嘗到法味,攔都攔不住,什麼樣誘惑你也不會動心。為什麼?這個味道比那個味道濃,法味濃於世味,世間那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我們不會動心。為什麼?比這個差遠了,這裡頭有樂趣,真樂!儒書《論語》頭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是真樂,是從內心裡發出來的快樂,喜悅像泉水一樣湧出來,你真正得到學習的味道。那還是世法,佛法比那個更濃。所以「經」這個字,「貫攝常法」,攝是攝受,好像磁石吸鐵一樣,牢牢的吸住,你離不開,法味太濃。這個法味,粗顯一點說就是智慧,你每讀一遍增長智慧。智慧增長,你對於宇宙、對於人生、對於一切人事物看法想法不一樣,智慧天天在增長,這是真樂。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天比一天明瞭,一天比一天清楚,煩惱、妄想分別執著一天比一天少,智慧德能一天比一天增長,表現在實際上,身體一天比一天健康,心情一天比一天愉快,這才叫真樂,世俗裡頭哪能夠比?不但我們這個世間不能比,天上福報也不能比。說老實話,今天大梵天讓位,請我去做大梵天王,我也不幹。這是說真話,不是假話。不是說大梵天沒來請你,來請你,也許你動心了。真的!誰去幹這種事情?我們樂意幹的就是佛陀所幹的社會教育,這個我們願意幹,非常樂意幹,其他的事情完全放下,所以你才能得圓滿的智慧。
諸位想想,你要想作佛、作菩薩,你不把煩惱習氣認真斷得乾淨,怎麼能成就?要斷煩惱習氣,我常講愛欲要斷、嗜欲要斷,決定不能有一絲毫的嗜好。你的愛欲斷掉、嗜欲斷掉,你才不受一切人事物的誘惑。不受誘惑,就是佛法講的,你在一切萬物當中自己能做主宰,不受別人影響。你還會受一切人事物的誘惑,你自己做不了主,自己做不了主是凡夫,自己做得了主是佛菩薩。《楞嚴經》上講「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轉物是你做他的主,他不能做你的主,他受你的影響,你不受他的影響,這就自在。所以佛菩薩在十法界現身,隨類現身,隨緣說法,他是得大自在。他的應化完全是隨機應,隨什麼機?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他沒有心,他有願,他沒有心,有願願度一切眾生,也就是願利益一切眾生,願幫助一切眾生;沒有心,心是私心,自己得一分好處,沒有,決定沒有這種意念;決定不為自己,只為社會,只為大眾。你們要名聞利養,你們拿去,我看到也很歡喜、也很高興。你們要五欲六塵,我看到也歡喜、也高興,你們盡情去享受。我有我的享受,我的享受跟你們的享受不一樣,你們享受很快樂,我的享受我也很快樂。你那個味道沒有我的味道濃,你的享受沒有我的享受久,它怎麼會一樣?
所以大圓滿,真善美慧的人生、真善美慧的社會、真善美慧的世界要落實,只有佛菩薩真實智慧的教誨,這絕不是我們自己誇耀自己,這是一個事實。諸佛菩薩真實智慧的教誨,就是我們自己真心自性的教誨,如果我們把佛菩薩看作是另外一個人,我為什麼學他?他有什麼了不起?這就產生誤會。佛菩薩是自己,真正的自己,是自己「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自他是一不是二。他教導我們,我們就是向自性當中學習,連西方淨土都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外人嗎?這裡頭沒有界限,界限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假的!能變現的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假的還會變出真的來嗎?哪有這種道理!所以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只有自性才是真的,「實德能」,實是真實,一點都不假,德是性德,能是功能,自性的真實德能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它起作用,它所現的現象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只要見到性之後,才知道這是「實德能」,是自性本具的真實德能。佛的教誨沒有別的,教我們認識自己的真實德能,然後宇宙人生的真相大白了。
佛法的好處,諸位聽到大概是明白了,怎樣把它變成自己的?實在講它本來是自己的,現在跟自己有很大的距離,如何把距離消除,變成我們現前的作用,那你就必須要把自己的障礙除掉。佛教我們從哪裡做起,我們一定要知道,從「三福」做起,這是佛法的根本法。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從這四句做起。這四句要做不到,你是下根人;這四句能做到,你是中根人。然後從這一條,再提升到第二條、第三條,你就是上根人。因為從這四句才能夠做到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是上根人。今天誰做到三皈?三皈我們只受一個形式,你沒有皈,你也沒有依,你三皈都沒有,你還談什麼?三皈,真正受持三皈,有三皈,起心動念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一個真正受三皈的人。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還是迷、還是邪、還是染,你哪來的三皈?所以具足三皈,這是上根人。三福第一條做到,中根人;第一條都做不到,也學佛了,是佛門的下根人。果然能夠做到「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是上上根人。所以我們學佛從哪裡入?要從第一條做起,像爬樓梯一樣,從第一個階爬起,沒有法子一步登天。可是在淨宗法門裡面講,第一條做到了,就決定得生淨土。你能夠具足這十六個字:「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念佛發願求生淨土,決定得生;品位不高,生凡聖同居土。再往上提升一層:「受持三皈,具足眾戒」,持戒念佛,求生淨土,生方便有餘土,這在四土裡頭提升了一個階層。真正能「發菩提心,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生實報莊嚴土,怎麼會一樣?淨業三福這三條,三條都具足生實報莊嚴土;有前面兩條生方便有餘土,有一條生凡聖同居土。換句話說,第一條都不具足,跟阿彌陀佛結一個善緣,這一生不能往生,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我跟大家講真話,你們要不相信,你仔細去觀察、去調查,那個念佛往生的人,真正往生,走的時候瑞相稀有,告訴大家見到金光、見到佛光,佛來接引,這樣走的,你仔細觀察,他一生三福第一條有沒有做到?一定做到。如果他第一條做不到,決定不能往生。這個往生的人決定是個孝子,決定尊師重道,有慈悲心,斷惡修善,這才能往生,這是往生基本的條件。「口念彌陀心散亂」,那怎麼行?一面學佛,一面還打妄想,講經也不行,講經能往生嗎?不能。講經是修福,宣傳佛教,把佛教介紹給別人,推廣給別人,修福。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說「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講生死大事,脫離輪迴的事,福不能救,講經說法是福,福不能救,一定要慧,我們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要自己誤了這一生的大事。講經如果能夠隨文入觀,那是慧。講經,隨著文字入境界,這是慧。不入境界,照著經文去講,古人講「照本宣科」,不是自己的境界,記問之學,不是從自己悟出來的。是什麼?我聽得多、記得多,這個不行,這是福報。可是初學講經一定要跟老師學習,照老師所說的來講,初學,從這個地方培養習慣,學一個講經的樣子,這是老師真實的教誨。你不會講錯,你完全照老師講的,不加自己的意思,你不會講錯;錯是老師錯,你沒講錯。如果你加意思在裡面,那是你講錯,你要負責任。同時在這裡培養什麼?培養尊師重道。我對老師真誠的恭敬,認真學習,老師怎麼教,我就怎麼做,決定不能違背,這是培養尊師。尊師跟孝親是連在一起,你能夠尊師,哪有不孝親的道理?一個孝親的人,沒有不尊師的道理,從這裡培養。也培養守法,都從這個地方開始,決定遵守原則、遵守法度。到什麼時候可以加一點自己意思,或者可以參考別人東西,都要得老師的許可,老師不准的時候不可以。我在台中,老師給我限定五年,我五年不能參考別人的東西,所說的全是老師講的,守規矩。自己縱然有見地也不能發揮,修什麼?修忍辱波羅蜜,你要能忍受,等待五年之後再發揮。你五年的耐心、五年的忍辱都沒有,那你還談什麼?
可是今天這種教學法行不通了,今天的學生誰聽你的?誰受你的約束?沒有人肯接受約束。所以今天大家在一起,我們共同學習,是朋友,不是師生關係。我跟章嘉大師、跟李炳南老居士是師生關係,跟方東美先生是師生關係。方老師在學校裡教學生,上課,看學生是朋友關係,不是師生關係,為什麼?不能認真教他,認真教他他不接受,「你有什麼了不起?你這樣專制跋扈,不選你的課,我去選別人的課」。所以今天佛門裡面教學也是朋友關係,沒有師徒的關係了。這個道理演培法師知道,演培法師跟我說,他的徒弟,不!是朋友。對,正確,是朋友。朋友怎麼樣?沒有約束力,只有建議,聽不聽隨你。可是學生那就不一樣,學生決定要聽老師的,老師對學生有約束力,父母對兒女有約束,朋友沒有,所以今天是朋友,不是師徒。我們要把現實的環境認識清楚,彼此相處就很快樂;我跟你講你不聽,不聽是應該的,我們還是很快樂。如果是師徒,那你就要生煩惱了,你會生煩惱。不是師徒,沒有師徒關係,很快樂、很自在,聽很好,不聽也好,就沒事了。所以師道在今天之下已經沒有了,我們今天跟一切人相處都是朋友往來。開培訓班,這麼多同學在一起,也是朋友往來,決定沒有約束力。
現在父子也是朋友,父母對兒女沒有約束力,法律也不許可。我在舊金山有一個同修,他小孩離家出走,他到警察局去報案,希望警察協助把他兒子找回來。警察問他:你兒子多大?他說:十八歲。十八歲你還管他?十六歲他就可以獨立了,警察不管。美國是十四歲你可以管他,大概十四歲以上他就能夠自立,十六歲就不管了,你報警,警察不管你。現在法律是如此,還有什麼話好說?中國我沒有留意,我很少讀這些書,民國初年,大概在民國二十幾年的時候,我還記得一點,民國二十多年的時候,中國法律還有「親權處分」,有這個法律。親權處分是什麼?你的父母要是告到法院去,你把我這個兒子槍斃掉,那個法官立刻執行,沒有理由的,叫親權處分。父母哪有不愛兒女的?父母都不要你這個兒女,你這個兒女就不能做人。所以那個時候兒女,表面還孝順父母,為什麼?怕這一條。這個不要起訴的,不要判決的,立刻就執行,叫親權處分。這一條以後沒有了,我也不曉得什麼時候沒有的。我記得很清楚,從前李老師提到這個問題,我說我知道,在台灣的人不知道,我那個時候十一、二歲,聽說有這麼一條法律。
這是文化不一樣,法律條文也常常在改變。倫理的觀念,道德的觀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隨著時代都在產生變化。所以現在我們跟任何人相處,知道都是朋友往來,你有這種觀念,跟什麼人都好相處。即使是父子、夫妻、兒女、學生、老師、同參道友,全部都是朋友,就好相處,客客氣氣,彼此互相尊重,都沒有約束力。能不能成就?完全靠他自己,我們只有真心把佛的教誨說出來,我自己認真努力修學,這個樣子你見到、不見到,見不到與我不相干,我也沒有這個期望。你好不好學與我也不相關,你認真學習得的利益是你自己的,不是我的,我也不會想沾你一點光,佔你一點便宜,沒這回事情,這個樣才自在。所以住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認真努力,學佛菩薩普雨法雨潤眾生,我們自己盡心盡力去做。這是普觀察大名稱天王,他從這個法門契入。這個小單元我們就介紹到此地,下面這個單元是三十三天,忉利天,今天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08:43:5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