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93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三卷)  香港九龍  檔名:12-017-0193

  請掀開經本,時分天王偈頌第九首:

  【若有眾生一見佛。必使淨除諸業障。離諸魔業永無餘。光照天王所行道。】

  這一首偈子前面曾經介紹過,但是意思沒有說盡,它對我們修學關係很大,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這個關鍵在『見佛』,清涼大師註解註得很簡單,但是意思很深,他說「初句,見佛為緣」。這個見不是眼見,眼見佛是一個殊勝的緣分,與佛有緣,但是這個緣不深,要心見佛,要智見佛,那個緣就不一樣了,才能夠淨除業障,才能夠遠離魔道。我們想想,華藏世界、極樂世界裡面的大眾見佛聞法,所以淨除業障。他們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都斷盡,無明也分破了,魔障永遠不會現前,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疏鈔》裡面將魔介紹得很詳細,《鈔》:「十魔並離者,即五十八經」,五十八就是《華嚴經》第五十八卷,五十八卷裡面世尊給我們說了十種魔。第一個是「蘊魔」,就是五陰,五陰也叫做五蘊。五蘊用什麼方法來破除?《般若心經》裡面教給我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個魔破掉了。由此可知,破魔之功在甚深的般若智慧。甚深般若智慧從哪裡來的?從觀照得來的。如果我們今天不會用觀照,你的甚深般若就不能現前,五蘊魔障永遠不能脫離。觀照是照見的初步功夫,什麼叫做觀照?觀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用這個字來做代表;照是沒有用妄想分別執著,用妄想分別執著就不叫照。照像鏡子照外面的境界,鏡子照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鏡子有沒有分別?有沒有執著?有沒有妄想?全都沒有,那叫照。離一切分別執著就叫照,有一切分別執著就叫想,你在打妄想,所以佛教給我們用功夫要這個用法。觀照功夫在哪裡做?就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來做,我們從早到晚,張開眼睛、豎起耳朵在用功,真功夫!在一切境緣當中用的什麼功夫?不分別、不執著。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那是慧,般若智慧;不分別、不執著是定。一切時、一切處都在修定慧,這個人叫做學佛。如果不會,我們把觀照再降低一層,我教給大家,照是什麼?照著佛的教誨去做,照做。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依照佛的教誨去做,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教我們不可做的,我們決定不犯過,這也是觀照。這個觀照很淺,這是我說的。古大德講觀照這個方法,如果我們做不來,你就照我這個方法去做,我這個辦法很淺,可是這個辦法做一段時期,要把你的境界向上提升,提升到古大德的這種教誨,我們才能夠定慧等學。

  功夫成熟了,得定,那就是什麼?觀照自然了,一絲毫勉強都沒有,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確確實實契入定慧等學的境界。這個時候你就得定,得定叫照住。照住是得定,但是功夫還沒有達到上乘,中等的功夫。再往上提升就是照見,見是什麼?見性,見到事實真相。照住的時候你只得定,你還沒有見性,還沒有見到事實真相。見到事實真相,這個人就叫成佛,見性成佛。這是宗門裡面講修行三個階段:觀照、照住、照見。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知道五蘊到底是怎麼回事情。色受想行識,五蘊用現在的話來講,色就是物質的世界,受想行識是精神的世界。精神跟物質怎麼來的?照見就明白、就清楚了,照見的人知道這些東西精神跟物質是無中生有,了不可得。相是幻相,《金剛經》上講「夢幻泡影」,它存在的時間「如露如電」,真的了不可得,於是對於身心世界你這個時候才真的徹底放下,你再不會執著。不但不執著,分別亦無,為什麼分別都沒有?虛妄的,它不是真的,你分別它幹什麼?心才得清淨,『淨除諸業障』。宗門功夫這三個層次:觀照、照住、照見,我們淨土宗功夫三個層次: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這大家常聽的,其實是一樁事情。我們淨土宗講功夫成片,就是宗門講的觀照;我們講的事一心不亂,就是它講的照住;淨宗講理一心不亂,就是禪宗講的照見;名稱不一樣,境界功夫完全相同。這才破五蘊,五蘊要破,不破是很大的障礙。這是第一個魔,五蘊魔。

  第二個是「煩惱魔」,此地講的煩惱專指見思煩惱,見是錯誤的見解,思是錯誤的思想,你的見解跟思想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換句話說,你對於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你看錯了,你想錯了。這種錯誤不是這一生才有的,生生世世無量劫前你就錯了,一直錯到現在,錯得太離譜了。第一個錯誤的見解,執著這個身是我,無量無邊的罪業就從這個地方生的。誰知道這個境界是錯誤的?六道眾生,哪一個人、哪一個眾生不執著身是我!大家都錯誤,那就對了,這是我們凡人講的,大家都錯了,那就對了。但是,不出六道輪迴是對了,要想出六道輪迴那就錯了,不對!凡是執著這個身是我的,他就決定不能脫離六道輪迴,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不管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我們要知道,我們修行不是這一生,我們每一個同修修行的善根都非常深厚,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說了一個公案,佛家講公案,我們一般人講故事。佛說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子,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你想想看他的善根福德多厚!供養四百億尊佛,聽到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生歡喜心,但是還沒有生起發願往生淨土的念頭。你就想想,求願往生淨土談何容易!我們今天聽到這個法門,居然發心要一心求生淨土,就知道這個善根福德比阿闍王子深厚太多了。由此可知,我們在過去生中學佛、聞法、供佛超過阿闍王子。這麼深厚的善根,今天想想還落到如此地步,什麼原因?「我」沒有看破,執著這個身是我,為這個身造業,還繼續不斷,所以聞法聽經還是不管用。到什麼時候真正覺悟了,身既然不是我,也不必去糟蹋它,你去糟蹋它你錯誤,你要愛惜它你也錯誤。我們怎樣對待自己身體?並不愛護它,也不糟蹋它,隨其自然。我們要正當的利用它,所謂借假修真,這個身是假,我們利用這個假相好好的來修行,借假修真是這個意思。身是假,再告訴諸位,佛法也是假,何以說佛法也是假?佛說「佛法因緣生」,凡是因緣所生法都不是真的。我們這個身是因緣所生,佛法也是因緣所生,我們把這兩個假合起來就可以修真,道理在此地。這是煩惱障,身見。

  「邊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講相對的認識,我們實實在在是生活在相對的世界。愛因斯坦發現了,世間全是對立的,我跟人對立,真跟假對立,邪跟正對立,大跟小對立,你們想想全是對立的。這個觀念在佛法裡面講邊見,二邊,這是個錯誤的觀念。為什麼?事實的真相不是二邊,也不是統一。佛為什麼這麼說法,你有統一,統一跟非統一又是二邊,所以佛說「一切皆非,一切皆是」,你想想這兩句話的意思。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一切皆是;面對六塵境界,才有一個意思,就一切皆非。凡夫,沒有見道的人,一切皆非;見道之後,一切皆是。誰見道?圓教初住菩薩見道了,那個一切皆是。他在一切法裡頭不再起心動念,不再分別執著,他得大自在,他照見了,五蘊皆空,煩惱也皆空。錯誤見解裡面,除了邊見之外,我們中國人講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這是成見。成見分兩種;一個從因上,一個從果上;因上叫戒取見,果上叫見取見。你以為你自己的看法見解正確的?錯了。不屬於這四種,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歸到邪見,這五大類是我們看錯了。幾個人覺悟?佛說出來,幾個人承認?思想上的錯誤,佛也把它分做五大類:貪、瞋、痴、慢、疑。疑是懷疑,對什麼懷疑?對聖賢教誨懷疑,這是煩惱魔。這十種是魔,我們天天與魔共舞,還覺得很快樂。跟魔在一起跳舞,墮落在魔掌之中,永遠沒有辦法超越。你不認識這是魔,因為這個魔你才造十惡業。

  底下講業,第三個講「業」,業是障,業也是魔。這裡頭的業有善業、有惡業,善業、惡業全是魔障,為什麼?不能見性。你造善業得六道裡面三善道的果報,你造惡業,你得三惡道的果報,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你要想出六道輪迴,只有一個方法,不造業!不造業,是不是善不要修了,惡也不要斷了?那你就搞錯了,你全搞錯了。不造業的人還是斷惡修善,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這才叫破業的魔障。這種修學在佛法裡稱之為淨業,三界六道裡頭沒有果報,如果你迴向求生淨土,好!淨業感西方極樂世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決定不能著相,不能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心地永遠清淨。斷惡修善要做得很認真、很踏實,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這是大慈大悲,是自行化他,真正消除自己的業障,遠離業魔。第四個魔是「心」魔,這個心不是真心,是妄心。妄心就是講意識,我們今天講意識心。如果意思再說得廣一點,三心二意;三心是阿賴耶、末那、意識,二意是末那、意識,它也是魔,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第八識落印象,讓你生生世世永墮輪迴。你用得很正,依照佛菩薩教誨去修學,用得很如法,用得很正,你證得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的果報,你要不能把這個魔捨掉,不能出十法界。你用得不善,就是沒有依照佛陀的教誨,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你決定不能脫離六道。它不是好事情,你要認識清楚。

  第五個「死」是魔,死怎麼是魔?死,你修學的功夫間斷了,你的道業還沒成就,壽命到了,這個事情很麻煩。因此我們道業沒有成就,決定要延長壽命。如何延長壽命?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戒殺放生,從心地裡面把傷害一切眾生這個意念斷掉,你就能得長壽的果報。我們是不是希求長壽?不是的,我需要時間來成就自己的道業,絕不貪圖長壽,這就正確了。如果你只是求長壽,為長壽而求長壽,你錯了!雖得長壽,依舊不能擺脫輪迴。所以求長壽不是為長壽,是為爭取時間來修道,來完成自己的道業。第六是「天」,生天,生到天上享天福。天人的福報很大,這一享福,把修行了生死、出三界的念頭忘掉了,所以說富貴學道難,被天福迷住了。我們在經上讀過,無著、天親菩薩三兄弟,還有一個師子覺,他們三兄弟修行修得不錯,都發心到兜率天見彌勒菩薩,追隨彌勒菩薩。師子覺先往生,生天了,沒錯生到兜率天,兜率天有內院、有外院,外院是兜率天人,壽命很長,快樂無比,師子覺在外院就被那種天福迷住了,沒有去見彌勒菩薩。以後無著菩薩往生了,他生在內院。因為他兄弟三個人都約好,生到那裡,去了之後趕緊回來報個信。師子覺一去音訊杳然,無著菩薩去了之後,三年之後回來報信。天親菩薩說:怎麼這麼久你才回來?「沒有!我到那裡才打個轉,馬上就回來了」。原來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他在那裡打個轉,回來的時候人間已經三年。他說:我沒有耽誤,立刻就回來。他說:師子覺呢?師子覺已經被天福迷住,他在外院,他享福去了。天是魔,那個富貴快樂很能迷人,幾個人能禁得起這種福報的誘惑,連師子覺這樣的人都禁不起誘惑。所以學佛千萬不要發願求生天,你求生天,你想脫離六道輪迴,難!太難太難了。

  第七個「善根」。誰知道善根是魔?一般經上只講四種魔,不講十種,《華嚴》講十種。善根是指三善根,世間善法都從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你修這三善根,將來果報在天上,欲界天。師子覺才欲界第四層天,再往上去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那個福報比第四天還要殊勝,第四天不能跟他們相比。他們修什麼?善根成就的。所以佛在《華嚴》上對法身大士說,善根要不要?要,決定不能執著。如果說為求善果而修善根,你就錯了,你得的是天上的福報,善根也不能執著。第八「三昧」。三昧是禪定,指的是什麼?四禪八定,它是魔。修四禪八定的生色界天、無色界天,依舊是出不了六道輪迴,誰知道?第九「善知識」,你喜歡善知識,親近善知識,永遠不能夠離開善知識,善知識就變成魔。善財童子的參學,參訪善知識,參訪之後「戀德禮辭」,戀德是什麼?感激善知識的教導,感恩戴德之後離開他,辭就是離開,這就對了。如果不肯離開,錯了;不肯離開善知識,善知識就變成魔障。最後一個「菩提法智」,這問題更嚴重,這是大乘的。我們看看善財參訪德雲比丘(吉祥雲比丘),七天見不到他,什麼原因?菩提法智障礙了。七天之後才見到,為什麼?菩提法智也放下了,心地真正清淨。菩提法智,給諸位說,就是佛法。佛法也是魔,佛法也要放下。所以禪宗說念佛一聲漱口三天,佛也沾惹不得。我們把它總歸起來講,真心本性裡面一法不立,惠能說得好,「本來無一物」,怎麼會有個佛?這是講到究竟圓滿處了。這十種魔你離開了,你就證得清淨法身,你就能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你要分別執著菩提法智,你決定不能破無明,決定不能證法身;換句話說,你只能夠在相似位。善知識、菩提法智,如果再推上面去,善根、三昧,從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縱然你能夠超越六道輪迴,你出不了十法界,所以它還是魔障。這十種魔,「下廣有釋」,說明向下會有詳細的解釋,這個解釋在第五十八卷經裡頭。

  佛法博大精深,所以我們這一生念佛求生淨土,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往生淨土是「心淨則佛土淨」。凡是往生淨土的人,決定得一念清淨心,他這個條件才能往生。若不是一念清淨心,念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臨命終時,一念清淨心現前,決定得生;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真正放下,這是往生的條件。臨命終時還有一樁事情放不下,就決定不能往生。可是我們要覺得我們有把握往生,要在平時鍛鍊。平時沒有完全放下,臨終放下,多半是得力於善知識的開導,得力於善友的助念。在臨命終時不斷的提醒他放下、放下,一切都放下,不斷的提醒他,這是幫他大忙。他也明瞭,也能夠接受,這才能往生得了。韓館長的往生,許多同修親眼見到的,我們這些人日夜不斷在旁邊幫助她,提醒她放下、放下,她真放下了。她有福德,她的福德就是頭腦清楚;她有善根,善根就是接受我們的提醒;彼此真正合作,這送她往生了。如果在臨終之前沒有人提醒她,她往生不了,為什麼?放不下!這個時候是關鍵的時刻,我們修積功德,這是真實功德,幫助一個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不斷的提醒,她自己有福,有善根,有福德,我們給她的是緣,「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具足,她成功了。她雖有善根福德,要是沒有緣,沒有人助念,沒有人提醒,她還是不能往生。所以往生助念是真實的功德,但是往生的人一定要頭腦很清楚,一點都不迷惑,這個功德就圓滿。如果在臨終的時候神智不清,家親眷屬都不認識,跟他講話很模糊,那就很難了,能不能往生沒有把握,就靠不住。決定要神智清楚,提醒他的人,他聽得清楚,他能夠相信,他不懷疑,他能夠依教奉行,這才是真正的成功,我們親眼看到的。

  離善知識魔,離三昧魔,離善根魔,離菩提法智魔,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善財童子參訪吉祥雲比丘,善財童子把這個統統遠離了,這才見到吉祥雲比丘。見到吉祥雲比丘就是明心見性;換句話說,如果不能夠放下菩提法智,不能夠放下善知識,就不能明心見性,你在四聖法界,你不能夠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頭佛都要放下。我們現在還要不要念佛?要念。善財童子要不要念阿彌陀佛?要念。既然要念,怎麼放下?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如果你還執著,「我看破了,我一切都放下了」,你沒有放下,你還是在菩提法智裡面。什麼叫真放下?二邊不立,中道不存,那是真放下了。真放下的人真念佛,他阿彌陀佛決定沒有中斷,為什麼?念跟無念是一不是二,才叫放下。你現在念跟無念是兩樁事情,你沒放下,你不是落在空邊,就是落在有邊,總是落在二邊。二邊都不住了,你落在中道的這一邊,你沒放下,你也沒看破,這一關最難!認都不認識,你怎麼能放下?善知識,第一善知識是佛陀,我們怎麼能離開佛?佛為什麼變成魔?你對他沒認識清楚,你著了相。佛有沒有相?佛沒有相,你才叫真正親近善知識,真正永遠不離善知識。佛是真如本性,見性不著相,你才真正遠離善知識魔。你沒有見性,專門著相,這善知識就是魔,你著了相。可是我們今天沒有見性,沒有見性的人只好著相,著相修其他的法門不能成就,修淨土法門行,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著相的;方便有餘土也著相,著相比較輕,凡聖同居土著相比較重,能往生;如果能夠離一切相,十種魔統統都離了,你往生西方淨土生實報莊嚴土、生常寂光淨土,不在下二土。這是講你往生不一樣,品位不相同,成就早晚不相同,生實報土的人成就快,往生不必多久,你就圓成佛道。

  「諸魔業」,簡單介紹到此地,「永無餘」,「諸業障」也統統淨除了,關鍵就是「一見佛」。一見佛是這首偈裡面關鍵的字眼,要怎樣見佛才能得這兩種:淨除業障,永離魔業。要怎麼見佛?關鍵在此地。我們見佛像不行,眼見不行,要心見。肉眼見佛不管用,妄心見佛也不管用,真心見佛就行了。什麼是真心?真誠心是真心,清淨心是真心,平等心是真心,正覺心是真心,慈悲心是真心。我說得囉嗦,古人只講一個真心,只講一個真眼。他們說法說得簡單,但是意思圓滿,我說得很囉嗦,現在人聽起來比較容易明瞭。我講五個心,五個心就是一個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每一個心裡頭都具足其他四個心。什麼叫真誠心?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真誠心。什麼叫慈悲心?真誠清淨平等智慧,就是慈悲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心見佛,下面兩種利益你才能得到、才能具足。

  所以學佛的人要供養佛像,供養佛像的用意是提醒我們時時刻刻要見佛,用佛像提醒我們自己,用佛號提醒我們自己。什麼是阿彌陀佛?你見到阿彌陀佛沒有?實在講,你只見到阿彌陀佛的相,阿彌陀佛沒見到。如何從相上見到真正的阿彌陀佛?什麼時候你見到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你就真的見到阿彌陀佛了。怎麼會見到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意思是無量覺,無量就是一切眾生,覺是真如本性;這個意思就是說,你見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你就見到阿彌陀佛了。一切有情眾生有佛性,一切無情眾生有法性,以這一尊佛像提醒我們,叫我們契入這個境界,就是宗門明心見性的境界,用淨土宗的話來說,就是你已經契入阿彌陀佛的境界,永遠跟佛同在,入彌陀的懷抱,跟彌陀融合成一體,這叫真正見佛。所以你的業障消除了,你的魔業永遠離開,這才叫做念佛見佛。

  阿彌陀佛就是虛空法界,阿彌陀佛就是一切眾生,佛如是,菩薩亦如是。觀世音菩薩是自性本具的大慈大悲,這慈悲裡面本來具足真誠、清淨、平等、正覺,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觀世音菩薩。你供養觀世音菩薩的形像,你入觀世音菩薩的境界,你就見到真正觀世音菩薩了。觀音菩薩在哪裡?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觀世音菩薩,你真的見到觀音菩薩了,所以果德的殊勝才如是。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現在的情形,我們只是聞聲見相而已,我們見得太淺,所以業障不能消除,魔業不能夠永離,功夫依然不得力。再看看光照天王,他能,他行!他會見,他見佛、見菩薩了,所以他能夠「超出一切業障,不隨魔所作」,這是我們要效法的,我們要學習的。我們從哪裡學起?學習,會學的人要找個入門的地方,我們從哪裡入門?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只有一個方法:捨棄自己的成見,隨順佛菩薩的教誨,從這個門入就能夠契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習之中,還要隨順自己的意見,你就永遠不得其門而入,決定要隨順佛菩薩真實的教誨。佛菩薩教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懂了沒有?搞清楚了沒有?我們信了沒有?實在說,我們天天在念,不懂!孝這個意思,敬這個意思,都沒有搞清楚,我們不信!如果你信,你決定就做到了。所以依舊是不解其義,不信其說,依舊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依舊隨順自己的妄想,這個樣學佛,古大德講你學到驢年,你也不能成就。什麼叫驢年,你懂得嗎?十二生肖裡頭有沒有屬驢的?這個意思就是,你永遠沒有指望。所以修學要真幹!

  我們現在跟諸位在一起共同學習,不厭其煩反覆的來說明,唯恐說得不清楚大家沒聽明白,所以講得很囉嗦。你要聽清楚,聽明白了,你要相信。怎麼樣證明你真的相信,你真的清楚?在你的行動上來觀看,你真做到了。真看破,真做到,你真得自在,你的修學才落實,才是真的,才不是假的。在這個時候必定得感應道交,經上常講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你所表現的生活,決定是自己自在,處眾隨緣,沒有一絲毫的勉強,沒有一絲毫的強求,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常講,你過佛菩薩的生活。沒有契入這個境界,就是你沒有認真的修學,不能夠將如來教誨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你過的是業報的生活。你沒有能轉過來,你還是輪迴心造輪迴業,用輪迴心來學佛,還是造輪迴業,這一生得不到結果,只是跟佛法結個緣而已。如同我們過去世中,生生世世都是跟佛結緣,緣結得很深厚,決定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原因是什麼?用輪迴心,學佛也是造輪迴業。所以真正要想成就,要把輪迴心改成菩提心,這個心一改統統就改掉了,我們就會把輪迴業改成菩薩業,一改統統改。這是佛家古來祖師大德常常講「從根本修」,根本修就是改心、改念頭。

  輪迴心就是自私自利的心,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忘記自己的利益,諸位能不能體會得到?念念想到自己的利益,堅固的我執。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從執著來的,妄想分別執著,你這種堅固的執著不能破,所以六道不能出去。哪一天把執著放下了,世出世間法再也不執著,輪迴就沒有了。所以起心動念為自己,你就脫離不了輪迴,這就叫輪迴心。我們今天要把念頭改過來,一切眾生是自己,起心動念要為一切眾生的利益去著想。什麼是真實利益?破迷開悟是真實利益,其他都不是真實利益。念念要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行行要為一切眾生破迷開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一樣不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個念頭一轉,把輪迴心轉成菩提心,生活行持當中都要給眾生做榜樣、做模範。我們自己不會,細細觀察經論,經論裡所記載的諸佛菩薩是怎樣處事待人接物。孔老夫子是世間聖人,他處事待人接物《論語》上有記載,「溫良恭儉讓」,我們有沒有學會?我過去在講經的時候也常常提到,溫厚、善良、恭慎、節儉、忍讓,是世間的聖人;出世間的聖人,佛給我們講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是菩薩相,佛菩薩的樣子;「溫良恭儉讓」是世間大聖人的樣子,我們要學習。我們要把世出世間大聖大賢的樣子,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上,我們這叫真的在學佛。開始學勉強,為什麼?煩惱習氣重,依照這個形像來雕塑自己,把自己雕塑得像一個聖賢,這個模樣在,在這裡面逐漸就變成自然的,沒有絲毫勉強,自自然然就是這個樣子,我們這個功夫進步了。從勉強到自然,自然而然你就成就。

  所以我們供養佛菩薩的形像什麼意思?見賢思齊,天天看到他已經成就了,我要趕緊照做,照佛菩薩形像塑造自己,你是真的會供養。供養佛菩薩,成就自己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德能,要把自己塑造得跟佛菩薩一模一樣。佛菩薩的形像有雕塑的、有彩畫的,都行。如何依照佛菩薩的形像塑造自己?在經論裡面,每天讀誦《無量壽經》,依照《無量壽經》的道理、方法、境界來修正自己,我們自己的心行能夠跟經上講的一模一樣,你就學成功了。更詳細的,更精彩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細說,都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轉凡成聖,就在這一生之中可以圓滿的辦到。你要有信心,你要有毅力,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斷掉,你才能成功。你沒有這個決心,沒有這個毅力,還隨順自己的煩惱,那就難了。難易不在外面,難易在自己,肯信就易,不肯就難。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4 08:43:54)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08:43:5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624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