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064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六面第一行:
【复有无量摩睺罗伽王。】
第一句是标数辨类,说明这是哪一个团体,哪一类的大众。『摩睺罗伽』是梵语音译,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大腹行」。「摩睺」是大,「罗伽」是腹行,这是指蛇一类的,我们知道蛇牠没有脚,牠的行动是用牠的腹部,大腹行就是大蟒蛇一类,这也是八部鬼神之一,在佛法里面也有发心做世尊的护法,护持末世修行的大众。他在此地是以他这种形相来表法,表菩萨遍行一切行而不执着的意思,从相状上我们去体会。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无住生心」,生心是行,六度万行要齐修,同时去做,要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做,虽然做他又不着相,虽然有行但是牠没有脚,没有脚就是比喻不着相的意思,一切不执着就是无住。由此可知,无住跟生心是一桩事情,不可以把它分做两截来看,分开来看那全就错了。请看上首表法:
【所谓善慧摩睺罗伽王。】
表回向法都是偏重在利益众生。第一位上首教导我们的是『善慧』。「慧」是智慧,智慧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方便,你有巧妙的方法,这个方法非常适合于现前大众,也适合于现代社会环境,这是慧。慧里面有善,善是决定饶益有情,对于社会大众带来最丰富的利益,这才叫「善」。利他行,这是根本的一个原则,决定不可以疏忽。我们看到世间有很多发现,他也很聪明,他也很能干,他也有许多方法,但是不善。如果不能与善相应,如果是作恶的话,他这个慧就变成恶慧,不是好的智慧,变成邪慧,这一点诸位同修一定要细心体会。我们在历史上看许多作奸犯科,你能说他没智慧吗?在中国历史上,印光大师《文钞》上好几次提到,三国时代的曹操,你能说他没智慧吗?他的智慧比人家高,他的方法策略都胜过一般人,死后堕地狱,那个慧不善。如果他没有智慧,说老实话,纵然造恶业,恶业造得有限,不至于堕落三途受大苦报。由此可知,智慧一定要与善相应、要与德相应,这个智慧才是好的。如果与善、与德不相应,有这个慧还不如没有的好,没有,不造重罪。由此可知,世出世间过去、现在、此界、他方,造极重罪业的人都是很聪明的、很有智慧的,他为什么会造罪业?不善。不善的原因,佛法里面讲他的心地邪恶,所以聪明智慧成就他的恶业,使他恶业增长,果报必然在最苦之处,极苦之处就叫地狱。
这桩事情,我们仔细去分析、去观察,总不外乎「名利」这两个字看得太重,争名夺利,在现在就是讲权,要抓权,要争地位。在一个道场里面,我们也曾经见到,出家人道场里面争夺权力、争夺地位,这桩事情在家尚且不可,何况出家?只要有这个意念,有这种行为,没有不堕恶道的。你说你修积功德,功德修积再多也没用,在佛法里面罪福是不能抵消的,这一点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真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能说我作恶,现在我多多修善将功折罪,可以抵消,没有这回事情,那是你完全想错了。世间法里面有这个事情,可以将功抵罪,因果里面没有。因果里面,果报现前,佛讲得很清楚,「强者先牵」,你善业跟恶业力量哪一个力量强,力量强的先受果报,而不是抵消,先受果报,力量弱的后受果报。果报受报的先后顺序可以调动,但是业因决定不会消失,永远都不会消失,遇到缘它就起现行,报应就现前。佛在经论里千言万语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希望我们觉悟明白事实真相,你就能把邪恶的念头、争名夺利的这些欲望,能够消除、能够降低,我们就得佛法真实的受用。
造作罪业的时候,诸位一定要晓得,口业最重。所以《无量寿经》叫我们善护三业,把口业摆在第一,头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句话极重要。我们跟大众相处,总不能不说话,真正修行人言语愈少愈好,你的心永远是定的、永远是静的;多听别人的,少发表自己的意见,避免过失。口业里面妄语,妄语实在说是自欺欺人;两舌是挑拨是非,叫人家彼此不和,这个罪业是在阿鼻地狱。阿鼻地狱罪受满了,才到八大地狱里面受余报,八大地狱里头,拔舌地狱、犁舌地狱,《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都讲得很清楚。恶口、绮语的罪也不轻。这四种过失,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不觉常常犯,怎么得了?有一些人犯了之后不知道忏悔,这个罪就重。犯了之后能够忏悔还有救,犯了之后不知道忏悔,佛法里面讲惭愧的心他完全没有,人没有惭愧心就是不知耻,一般人讲不要脸,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他都能做得出来,这个人就是佛经上讲的「一阐提」,一阐提就是佛说没有善根,佛菩萨都不能救他。
佛菩萨能救的人是要有善根的,你劝他他能听得进去,他能觉悟,这是有善根的。没有善根的人,自己做错事情,他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你说这个多恶;自己不承认自己有过失,过失都是别人陷害他,他没有过失。他也很会说,能言善道,说得振振有辞,我们听起来好像满有道理,世间人可以被他蒙骗,天地鬼神他蒙骗不了。这种心态、这种行为,加速他的苦报;不但不能避免,不能减轻,加重!我们同修们自己要常常提高警觉,怕的是不知不觉我们也有这些过失,尤其是在道场,道场诸位要知道清净庄严,我们每天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哪里是佛净土?道场就是佛净土,你要用功德来庄严,不是造罪业来庄严;你造罪业是破坏道场,不是庄严道场。功德是什么?清净心、真诚心、慈悲心、念佛心,我们用这个来庄严道场。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这才是真正庄严道场。
今天早晨吉隆坡悟教师打过电话给我,告诉我他一个人在那边现在练习讲经,讲《无量寿经》。大概每隔一段时期,他就有很消沉的念头,精神提不起来,他问我是怎么回事情?我安慰他,这种状况人人都有,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在生活的过程当中,有高潮、有低潮,不可能永远保持高潮,那是做不到的。永远能保持高潮而不退转的,你是大菩萨、法身大士,你就不是凡夫。凡夫决定有低潮,低潮是什么?退转。高潮是进步,低潮是退转,有进有退,八地菩萨才不退,永远保持高潮。你又不是八地菩萨,你怎么能不退转?他问我有没有这个情形?我说有,过去我学也有。他问我怎么办?我说我有办法,我遇到低潮的时候我去找老师,亲近老师。那个时候在台中有李炳南老师,在台北有方东美老师,我在情绪不太好的时候我就去亲近老师,这是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进念佛堂,但是那个时候在台湾没有念佛堂。所以我就告诉他,当你情绪低潮的时候,赶紧到居士林念佛堂去念佛,念几天什么事都没有了,他懂了。这是防止退转、防止情绪低落最好的方法,比亲近善知识效果还要殊胜。
今天此地有念佛堂、有讲堂,解行相应,这个因缘不可多得。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绝不离开这个道场。这都看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别人没法子勉强,我们只能提醒他,不能勉强他要做,提醒他,他听,果然明白了、觉悟了,自然就来了。你要想学讲经、学弘法,我说过先在念佛堂住三年,这三年你的心定下来了。这三年是修定,定能开慧,先念三年佛,然后再学三年经教,你就成大功了。如果你没有三年念佛堂的基础,你在教下三十年未必有成就,可是念佛堂三年的根扎下去,学教的时候决定三年成就,这三年决定超过一般人三十年。为什么?你心是定的,你有智慧,有智慧研教会开悟。我想老同修一定也懂得这个道理。
从前讲经说法的法师,他的基础多半是在禅堂,教下的功夫也是参禅;没有禅堂的基础,你讲经说法没人听。这个法师到某个地方讲经,人家要打听他在哪里住过禅堂,听说住过禅堂,这个法师行,我们可以去听他的。如果这个法师没住过禅堂,他讲得天花乱坠,人家对他没有信心,不能接受。你们看近代谛闲老和尚的《传记》,谛老和尚是近代清朝末年天台宗的祖师,是个讲经的大法师。最初出来讲经,人家听说他没有住过禅堂,不听他的,他没法子跑到金山寺去参禅。现在人不重视这个,现在人重视的是什么?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你有没有学位?现在人重这个。从前人着重你在哪个禅堂住过,你住过多久,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慧与善要相应,在禅堂里面磨鍊过、念佛堂里面磨鍊过是善,经教是慧,这才能连得起来。慧与善相应,与定心相应,与清净心相应。第一尊菩萨教给我们善慧,这个意义很深很深。再看第二尊:
【清净威音摩睺罗伽王。】
德号里面意思更清楚,清净心、清净行。怎样才叫清净?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算不算清净?不算,那只是修学世间有漏的善法。清净行,断恶修善而不着相就清净,着相就不清净。换句话说,还有人我、还有是非、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执着,无论修学什么样的善法都不清净。大乘菩萨法里面根本的课程、基础的修学方法,破我见、破我执。《金刚经》上说得好,《金刚经》前半部经义比较浅,后半部深。过去昭明太子将《金刚经》分成三十二分,也像现在所讲的科判一样,把它分成三十二段,前半部十六分,后半部也是十六分。前半部佛教给我们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教我们破四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四见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比前半部的意思深。我们先从离相下手,怎么离法?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说得好,大乘法比小乘的确高明太多了。这个方法是世尊《般若经》里面常说的,江居士说得浅显、说得明白,用现代的话来讲大家好懂,这个方法叫「大而化之」。这意思就是叫我们要拓开心量,要包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佛的心量大,佛之所以成佛,经上常讲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逐渐逐渐放大,我执就没有了,法执也没有了,这比小乘人勉强去断我执、断法执,实在讲是容易太多,在时间也缩短,成就非常殊胜。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方法,应该怎么做法?起心动念替一切众生着想,不要想自己,想自己你的心地是污染的;想别人,心地是清净的。想别人就「生心」,不想自己是「无住」,最好能把自己忘掉,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佛法久住世间,这个念头就是无量功德,我们所作所为一定圆满这个意愿。
李木源居士发起正式成立佛学院,长期培养弘法人才。这个佛学院跟其他的佛学院不一样,其他的佛学院有解门没有行门,我们这个佛学院解行并重。佛学院的同学,每个星期天,每个星期要到念佛堂念三十六个小时的佛,换句话说,五天学教,两天念佛,解行相应,这在其他佛学院我们看不到的。而佛学院教学,我们也跟一般佛学院不一样,课程虽然有很多门,但是一门深入,学生在许多门功课里面只能够选一门。我们有教学的方法,帮助同学把他所选的经论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在讲台上讲得令听众满意,他才算是学会。如果我们的学程是三年,他应当可以学好几部经,在一般说一个学期至少要学会讲一部经,在这里住三年的话,他至少学会讲六部经。这六部经不但他自己一生受用不尽,而且给将来弘法利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李居士发这个大心大愿,为佛法培育继起的人才,续佛慧命,我们听到欢喜。欢喜不是空口赞叹,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他,圆满他的愿望,尽心尽力去协助。我们要知道,他的成就就是我们自己的成就,他的成就就是整个团体的成就,他的成就就是整个佛教界的成就。这个地方不要执着是他、是自,他成就与我有什么相干?我又何必要帮助他?那你就完全错了。诸位要知道,随喜功德跟发起人的功德无二无别,这样子我们的心量才能拓开,我们才能够获得清净心,成就清净业。此地清净业里面就是讲经说法,『威音』,「威」是威德,「音」就是说法的音声。我们虽然不能像世尊那样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可是用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供养一切大众的心,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就能得三宝加持,也能把这个工作做得很顺利、做得很圆满。第三尊菩萨的德号:
【胜慧庄严髻摩睺罗伽王。】
『胜』是殊胜,『慧』是智慧。胜慧,拣别不是世间的聪明。世间人聪明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为「世智辩聪」,世智辩聪不是智慧,是什么?八难之一。我们周边的人就有,他遭难!人很精明、很伶俐,很有辩才,世智辩聪,强词夺理,一般人跟他辩论辩不过他,可是他的心、他的行、他的言全是邪知邪见,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他不知道。以为自己聪明,以为自己有智慧,以为别人都不如他,那叫邪慧。邪慧就是世智辩聪,这遭难,为什么?正法入不进去,听到正法他把正法扭曲、曲解,他有他一套的说法。说得很动听,也能够诱惑大众,但是他这个力量不能持久,大众过一个时期之后就发现错了、发现上当了、发现被骗了,会回头。这样的现象我们也看到很多,《楞严经》上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是属于邪师一类。这样的邪师,诸位一定要晓得,现在家相的比现出家相的多,不知道多多少倍。他的言语绮语,花言巧语,听起来很好听,你要没有智慧就上当,你就被他蒙骗。所以佛教给我们求智慧,求殊胜的智慧,自性般若智慧,这才叫「胜慧」。
一切言行与般若智慧相应,这就是『庄严髻』的意思。庄严,世间人总是着重形式上的美,所以只看外表。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重视外表,他重视内在美,这就是胜慧。心地善良、心地清净、心地慈悲,这是内在美。真正能够爱护众生,能够帮助众生,而不是嫉妒别人、瞋恨别人、障碍别人、陷害别人,那就造罪业,那是邪慧,不是正慧,不是胜慧。所以看一个人,一定要看他内在美。我们在讲席里也常常提醒诸位同修,我们要学诸佛菩萨,要能够观察一切众生善的一面、美的一面,对我们自己修学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修学希望能够精进,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们念佛人,希望提升能达到功夫成片;达到功夫成片,再希望能提升达到一心不乱,不断向上提升。《华严经》上讲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帮助你提升的祕诀,就是你能看到一切众生、天地万物善的这一面、美的这一面,你能够觉察到真善美,你的境界就不断向上提升。为什么你会退转?为什么你会堕落?你看到众生恶的一面,不善的这一面,你就往下堕落了。
蕅益大师说得好,外面的境缘没有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就是我们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好丑,好丑生于心,生在你自己的心,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你能看到一切法的真善美,一切境缘就是好的;你要是见不到一切境缘当中的真善美,一切境缘就是恶的。由此可知,这不正是佛所讲的境随心转吗?确确实实境是随心转的。我们的心真,看到境缘是真的;我们的心善,看到一切境缘是善的;我们的心很美,看到一切境缘都是美的。都在自己用的是什么心?你用丑陋的心,看佛菩萨都是丑陋的,那有什么法子!真实智慧重要,《无量寿经》世尊给我们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利」,「住真实慧」。你住真实慧,前面两种真实你就得到了,这三个真实里,关键还在「住真实慧」这一句。你有真实的智慧,那就是「胜慧」。你看到天地万物一切都是真善美的,那就是「庄严髻」;髻是表明显,非常鲜明的真善美,很容易观察、很容易体会。这一尊菩萨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去接触广大的群众。第四尊菩萨:
【妙目主摩睺罗伽王。】
『妙目』,可见得不是我们普通的观察。我们普通,「目」是眼,凡夫用的是眼识见色尘,能所都迷,这就不妙。菩萨跟我们不一样,菩萨,像《楞严经》上所说,用见性见色性,那就妙了。『主』这个字意思很深,如果用《楞严经》上的话,《楞严经》里面的意思经义,「主」就是娑婆世界众生,应当以这个做主修法门。一切有情众生与外界接触第一个就是眼根,其他的实在讲都没有眼根这么利,可是凡夫往往在见色闻声的时候被外境迷了,接触外面境界心里面就起心动念,就生起好恶之心、生起贪瞋之心,顺自己的意思起贪爱,违背自己的意思就起厌恶,烦恼就起现行。于是自己随境所转,苦不堪言。佛教给我们,「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如何转境?见色闻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真实智慧;清楚明了,心里面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自己做得了主,你才能转境界,不会被境界所转。我们能够帮助众生,纵然这个众生是一阐提,完全没有善根,我们给他种了一点善根。这一点善根,这一生决定不起作用,为什么?他的业障太重了。不起作用,阿赖耶识里头种子种下去了,他要受苦,他要堕三途,他要堕地狱;地狱罪业受满了,将来再得人身,再遇佛法,因缘成熟,可能就是现在种的善根帮助他得度了。
学佛的人要存慈悲心、清净心,善人我们要帮助他,恶人也要帮助他。记住,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恶人也要帮助。实在他不能接受的时候,我们念一声阿弥陀佛让他听进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没有办法不听,他一定听进去了。听进去不管他怎么感受,他听了不高兴也行,听了骂人也可以,总是听进去了。我们把阿弥陀佛输进,像计算机一样,我们已经给他输进去了,他洗也洗不掉,这是大慈大悲,这是真实的利益。但是他业障习气重,确实他是要受很多很多的苦难,长劫的苦报,这是没办法的。不但我们对他无能为力,诸佛如来对他也没有办法。业障薄的人,福德还算深厚的人,如果一提起,他真正肯认错、肯忏悔,行!这种人能得度。最怕的是什么?死不认错,要面子。认为什么?堕地狱没有人看到,不要紧;现在认错,这个面子很难看,不好看,要面子。宁愿堕阿鼻地狱,还要顾全面子,你说这怎么得了?这面子害死人。他不晓得真正忏悔反而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社会大众能够谅解你,还能够尊敬你,你真的回头了。死不认错,实在说,你那个过失大家都看得清楚、都看得明白,只是你自己不肯承认,反而没有人瞧得起你,没有人愿意亲近你。换句话说,反而孤立了自己,这是愚痴的过失。这个人没有智慧,愚痴到了极处,所以诸佛如来都不能救他。
经上虽然说一个「目」,我们要联想其余的五根,妙目主、妙耳主、妙鼻主,六根就能当得了家,六根都妙。《楞严经》上世尊告诉我们,许许多多修行证果的这些人,都从这个地方下手。在相宗里面说,妙目就是妙观察智,妙观察智在眼就是妙目主,在耳就是妙耳主,在舌就是妙舌主。妙观察智是转第六识,转末那识成平等性智。法相宗的修行,转八识成四智,六、七是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我们就晓得,法相宗的修行完全用在转变自己的观念。怎样能把六、七识,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着,如何把妄想分别执着转过来,你就成就了。不执着就平等,心就平等,不分别,人就开智慧;这两个转了之后,所有全都转了,心心所统统都转过来了,关键是在两个,在六、七识。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因为教化一切众生,决定不能够脱离人群,不能够脱离大众;跟大众在一起现同类身为众生说法,如果你自己没有功夫,你不但度不了众生,很容易被众生度跑了。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
道场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常常听经的同学,甚至于在这个道场听经听了几年,外面来了一个善知识,讲的是另外一套,他去听个一次、两次就被人家拉跑了。这是自己没有定力、没有智慧,见异思迁,谚语常讲「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常住在这个地方,这个法师天天见面,恭敬心生不起来,为什么?天天见面,你的毛病习气他都知道,所以他对你生轻慢心。外来的和尚毛病习气完全不知道,很生疏,只看到外面的样子,这了不起,庄严!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毛病没看到,你没有妙眼,很容易受骗,很容易被境界迷住了;等到哪一天发现不对劲,回头又太迟了。还有一些人爱面子,不好意思回头,那就更糟糕。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看到,烦恼习气是多重,回不了头。这一类的人都可以包括在佛法里头所说的阐提根性,没有善根。真正有善根的人,发现错了勇于改过,立刻回头,这个人了不起。中国人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儒家也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个人没有过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要能改!真正过而能改的人,我们看到不多。有过失,自己发现过失,我们看到很多,他知道自己过失,他不能够完全回头。此地的妙目也可以说为菩萨的慧眼、法眼,《金刚经》上说如来五眼,五眼都妙,五眼圆明,你对于诸法实相,你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有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你才知道怎样帮助众生,这是属于观机。我们再看下面第五尊:
【如灯幢为众所归摩睺罗伽王。】
前面第四尊着重在观机,对于一切众生的根性,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尊要帮助他,要以行动去帮助他。德号里面讲的『如灯幢』,佛法里面日、月、灯都是表智慧,都是表照见。日能照白天不能照晚上,月能照晚上不能照白天,意思都不圆满;灯圆满,白天、晚上都照。所以在智慧光明里面,灯表的意思圆满,这个意思就是说无所不照,智照永远没有间断,这是真实慈悲,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对一切众生的关怀、爱护、帮助永远没有间断,念念都相应,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幢』是高、是明显,说明你的关怀、你的爱护、你的协助对方很清楚、很明了,意思不是暗中在帮助他,帮助他,他自己还不知道,不是的,明显的帮助,这是幢的意思。
记住我们前面所说的,善慧、清净里头所讲的,果然能够专看别人的真善美,你看这个层面,但是对于众生阴暗的那一面不是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那你没有智慧。阴暗的那一面也清楚、也明了,菩萨不说,这正是所谓隐恶扬善、劝善规过,能收到这个效果。你的过失,原谅你,不说;你的好处赞叹你,久而久之让你自己觉悟,让你自己生惭愧心,他自动就改过迁善,这是教学的手段。有一等劣根性很重的,用这个手段得不到效果,反而欺负你,认为什么?你这个人糊涂,我做的坏事你都不知道,我做的好事你都看出来了,反而欺负人。那怎么办?自然有那些阎罗鬼王去治他的病。《地藏经》上阎罗天子、诸大鬼王,那些人是什么人?都是诸佛菩萨现那种身来度这一类众生,恶度!恶度是鬼王的事情。我这话里头有意思,世间人常讲「恶人自有恶人磨」,还有比他更恶的,我们不要用这个手段。还有比他更恶的,他将来遇到比他更恶的,他要后悔了,他就回头,回头要找你做依靠了。『为众所归』,「归」就是皈依。他觉得你还是有慈悲心,你可以原谅他的过失。那些鬼王不会原谅他的过失,要严厉的惩罚他,想想还是你这里慈悲,还是你这里可以能包容他,到最后他还要到这里来皈依,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我们可不可以用鬼王那种手段恶度呢?有智慧、有功夫,行!如果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定力、没有善巧方便,不学。这个道理很深,一定要知道。我们是逐渐把自己往上提升,往上提升自己一定要晓得,清净、平等、觉、慈悲、欢喜才能把自己向上提升。如果用那些方法,怕的是我们真的生气,真的动瞋恚,那就糟了!马上一落千丈就下去了。我们没有那个定力,没有那个功夫,不行!那是大起大落,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讲不适合,初学的人最好平平稳稳往上提升。小幅度的落下来没有关系,大落不行,那个对我们的损害太大了。《华严经》里面,有些菩萨是以恶的方法来度众生,我们读了知道,不能学;极大多数的都是正面的,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第六位:
【最胜光明幢摩睺罗伽王。】
这名号意思很明显,前面说得很多,我想大家都能够体会。『最胜』是最极殊胜,『光明幢』是表权实两种智慧,两种智慧都能达到圆满这才是最胜。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名号,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让我们知道这些摩睺罗伽王,都是诸佛如来变现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可能有最胜光明幢?不可能的。说老实话,法身大士也不行,可以说胜光明幢,行!不可以加最。加一个「最」就到顶头,如来果地上才加最,最就是无上的意思。没有这个字就是正等正觉,是这个地位;加上最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知道无上正等正觉是圆满的果位,不是分证果位,是究竟位的如来。这是告诉我们,这些摩睺罗伽王实际上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这个意思我们从经前面一直看下来,早就体会到了。他们示现这种身分,教化一真法界里面这些法身大士,他们是给法身大士做榜样,我们凡夫位更应当要学习。法身大士还要效法他们,何况我们?第七尊:
【师子臆摩睺罗伽王。】
『师子』在佛法里面也是表法,佛说法比喻作狮子吼。狮子是百兽之王,用牠来比喻佛陀,比喻佛陀的威猛,有能力降伏魔王外道,有这个能力,狮子能伏一切这些野兽。这意思教导我们入众,接触广大的群众要有无畏的精神,才能够让大众对你生起信心;我们讲的是心服口服,听从教诲,依教奉行。可是,这种威德从哪里建立?是从我们真正修持功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浅而言之,我们的生活、言行与戒定慧相应,自然你就能显示出威德;与六波罗蜜相应,这是从原则上说。落实在生活当中,决定要依教奉行,修戒、守法,规规矩矩,奉公守法。出世间佛陀的教诫我们遵守,最低限度五戒十善要做得很清净、很圆满。世间的法律、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我们要明了、要遵守。现在人虽然是不讲礼,你能够懂礼数,在在处处也容易受到别人的欢迎,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另外接触大众,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要广学多闻。经典,常说了,要读诵,要深解义趣,这是我们自己修行、帮助别人的基础根本。另外还要有丰富的学识,你在大庭广众之下你才无畏。丰富的学识就要平素的涉猎,你真正有定、有慧,真有智慧,只要了解一个大概就行了;我们无需要去做专家,专门研究,不需要,略略知道一个大概就行了。提起来我总不陌生,样样都要知道,各行各业都要懂得一点,不能说人家一问,你外行,不行!从普通的一般生活,一直到尖端的科技,这些常识我们要有。还有重要的,史实要有,历史;自古至今人类生活的历史、进化的历史、演变的历史都要懂一点,不可以说人家一问都不知道,这不行。尤其是初到一个地方,年轻的法师初到一个地方,听众里头有一些专门找麻烦的,找一些难题来问你,让你下不了台,给你难看,你到外面去讲经说法会遇到。你真正被他难倒了,以后讲就很困难,所以没有一点常识,你应付不了这些局面。
我们不看报纸,我们也不听广播,保持自己心地清净,可是为了讲经说法,为了要接引广大的群众,重要的讯息不能不知道。所以这些广播,我们只看一些重要的新闻,报纸也在此地,全世界发生些什么事情不能不知道。为什么?一切众生都关心。你是个法师,你要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这一问你都不知道,那怎么行?这不可以。我们虽然看得少,有很多同修他们常常看,重要的消息他们会告诉我们,传达这个讯息,于是我们对于发生一些事情也就不陌生。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说,弘法利生要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才有能力应付广大的群众。
所以李居士要办佛学院,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建立一个图书馆,提供诸位一些参考资料。我就想到要去找书,要有完备的参考资料。不过现在居士林的图书馆也算是不错,内容也相当丰富,这里面可以提供给我们参考。将来那边建立弥陀村,或者有佛学院,还是需要建图书馆。这是帮助大家,因为培训的工作是要一直做下去。这些参考资料,世出世间法,中国、外国,各个方面我们统统都要有。诸位要抽出一些时间去阅读,这个时间决定不是浪费,而且里面也有许多的讯息,也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机缘帮助你开悟,帮助你对于经教有更深一层的领悟,然后才能真正做到无畏。第八尊:
【众妙庄严音摩睺罗伽王。】
这德号里面着重在『音』,音声也是说法。第二尊讲的是「清净威音」,是总说;佛菩萨说法决定是从清净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清净心就是自性。『众妙庄严』是从相上说的,「众」是多。像我们刚才讲,世出世间一切法,虽然不是说精通,不能说不懂。到如来果地上真正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跟诸位说,所有一切法不需要学都精通。我们今天没有开慧,智慧没开那怎么办?只有多多的浏览,多多的吸取一些常识,使我们接触大众,提到任何问题我们不会陌生,能够应付就行了,我们毕竟不是专家。对于佛法也如是,佛法宗派很多,我们专修专弘净宗,其他宗派他们的思想、他们修学的宗旨,我们也不能够完全外行,那也不行。也要懂得一些,这一部分看看佛学概论大概就差不多,我们有这些知识,也不必用太多的时间去涉猎,毕竟我们的时间太有限。真正的功力是一门深入,这很要紧,所以修学宾主一定要清楚。如果为自己,不发心出来讲经说法,不知道没有关系;为自己,你就老实读一部经,这一句名号就决定成功。如果为一切众生,为佛法久住世间,必须要牺牲自己,这是舍己为人。
为什么要花这些时间去涉猎世法、佛法?都是为众生,都是要应付不同根性的众生,培养自己广泛丰富的学识,至少你在讲席上不至于被人难倒。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的情形比较少,如果在外国就非常普遍。法师讲经讲一个小时,至少要留半个小时给听众发问,几乎每一会都有,这是听众大家要求的。你去讲经,主办单位就要求你,一定要给大家发问的时间。发问的人很多,问题奇奇怪怪,有许多问题你意想不到的,他提出来了,你怎么办?这就要靠平常常识丰富。我早年到美国洛杉矶讲经,我是叫他们把问题统统集中到最后来问。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经验,许许多多同修那些问题,听完经之后就没有了,你何必耽误时间?所以我在那里讲一个星期,我讲五天或者讲六天,最后一天让你发问。我给你三个小时,给你六个小时,多的时候我给你九个小时,让大家发问。这是在国外很平常的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没有准备。第九尊:
【须弥坚固摩睺罗伽王。】
『须弥』是比喻须弥山坚固不动,这是表示定力,表示你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你那个心像须弥山一样。特别是讲信心,对我们初学人来说,我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法门,所依靠的经论,决定不动摇,决定一门深入,那你就有决定性的成就。最怕的是轻易动摇,什么都不能成就。这一句放在此地意思很深很深,无论是我们自己修学,或者将来我们劝导别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结。一定要告诉大家,决定不可以见异思迁,一定要深深相信,深深的明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实,你就不会动摇,法门是平等,没有高下,成就与否就看你是不是专心。你果然是专攻,你决定成就;你要不是专学、专攻,你就很难有成就。为什么?专,心是定的,定能生慧,慧开了就成功。你这个也好,那个比这个还好,你的心不定,你就错在这个地方。你心是散乱的,你心是不定的,你学什么都不能成功,净土易行道你也不能成功。成功的人就是有坚定的信心,成功的人必定是一门深入。
你看看古时候,就是本经末后五十三参也显示出来,修学的时候只依靠一个老师你才行,一个老师带你是一条路,很单纯,决定不准你亲近第二个老师,再高明,名气再大也不可以,为什么?怕你受影响,怕你信心动摇。到什么时候你才可以都能够接触?必须到你自己信心坚定了,你有定力、你有智慧,你能辨别是非、能辨别邪正、能辨别善恶,老师不留你了,请你出去参学,什么人都可以接触,什么境界都可以接触,对你只有利没有害,成就你无量智慧,成就你无所不知。你没有这个能力,见异思迁,你的心是散乱的,你没有智慧,你是迷惑颠倒的,所以老师就要防范,绝对禁止你亲近任何人。这个老师才是好老师,才真正懂得教学,懂得帮助学生,可是今天这种老师没有了。就是有这样的老师也没人相信,反而要骂他,这个老师专制、跋扈、自大,瞧不起别人,只有他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你还要骂他;老早就跑掉,跟别人去了。所以今天纵然有好老师,找不到学生了,学生不懂。你才晓得现在修学是多么的困难,奠定坚定的信心谈何容易!所以现在的修学,心是什么?心像浮萍一样,在水上漂,随波逐流,怎么能有成就?这是我们看清楚明白,现在修学不能成就第一个因素,对老师没有信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