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學習分享(二次宣講)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12/9/1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84-0016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了凡四訓》的課程,上節課談到的是第二個重點,「改過」的部分。強調改過有從事上改、有從理上改、有從心上改。
上次我們提到從心上如何改。經文當中也告訴我們,「何謂從心而改」,怎樣才是從心地當中去改過?因為「過有千端」,人的一言一行所有的造作、過失是千百種,太多太多種。但是所有的行為,都是因為心先有了妄念、邪念、惡念才會變成這些行為。所以「過有千端」都是「惟心所造」,萬法都是由心所生。假如「吾心不動,過安從生」,他找到一切錯誤的言行,它的根本的病在心地上。心都不妄動,怎麼可能會有言行的過失?所以「吾心不動」。諸位長輩、朋友們,這個心要不妄動容不容易?不容易。想不要動,突然間又不知道飛去哪裡。
前不久,我們有機會到香港跟師父一起接待聯合國的大使,這些聯合國大使都非常善良,都非常致力於世界的和平。其中有位馬達加斯加的大使,還有一位是馬其頓的大使,好像師長跟有「馬」字的國家特別有緣,可能有馬字的國家都特別勤勞,牛跟馬都很勤勞。這個馬達加斯加的大使我感覺他不簡單,他帶著他的太太,還有他的女兒,三個人一起去拜訪師長。他不只自己能夠親近一位有智慧的長者,連他下一代都帶去了,這個是家道一次完成。
我們馬來西亞很多的家庭在參與傳統文化課程,我印象很深,常常出現的是三代一起參與課程。還有曾經見過的有四代,看到這個景象覺得很感佩,也感受到這個家要興盛。所謂「詩書起家之本」,好幾代人都明理、都善良,這個家哪有不興旺的道理?
所以這個大使很用心,而這個大使的太太是基督徒,但是他們也接觸到佛家很多治心、修心的法門,她說好像還有遇到禪宗的這些機緣。她就問師長,我的心怎麼定下來?師長就告訴她,像妳們基督教裡的祈禱,妳很專注的祈禱,妳的心就不會妄動,妳就止在這些非常好的教誨當中、心念當中,妳就不會起其他的邪念、妄念。所以各個宗教都有方法讓心不要妄動。在佛門當中讀經是個方法,妳很專注在經典當中,一字一句讀清楚,妄念不容易起來。當然,一開始讀的時候,妄念一定會很多,不要氣餒,慢慢定下來、專注下來,妄念就會少。讀經是個方法,坐禪是個方法,持咒也是個方法。
大家有沒有去過西藏?沒有。那邊都是海拔四五千公尺、三四千公尺,身體不錯的人再考慮去,不然會有高原反應。那裡的老百姓都非常善良,他們都是篤信佛陀的教育。我們有些朋友去西藏,住在旅館裡,他們的門從來不鎖。有個十九歲的女孩,她就很生氣:「我們這麼多人住進來,行李都放裡面,叫妳去給我們準備個鎖,妳為什麼不準備?」這個服務小姐說:「我們這裡從來不丟東西的,不用鎖。」她說:「妳一定要去給我買一個鎖,不然妳服務太差了。」那個小姐說:「不然我幫妳看好了,好不好?」她說:「不行,妳一定要去給我買一個鎖。」最後這個小姐實在很無奈,只好去買鎖。
大家想想,這從文明都市來的人,到了西藏這麼純樸的地方,你看哪個人有見識?是知道去買鎖的有見識,還是人家每天都過著夜不閉戶人的心地更清澈?我請問大家,住在大都市里的人比較清淨、比較文明,還是住在鄉下的人?你們說的,我沒說,因為我們都住在大都市。
我之前在中國大陸的時候,常常聽到年紀大的長者都會講一句話,「我沒有文化。」其實我聽了很彆扭,為什麼?這些長者很善良,一生行善,我覺得他好有文化,他都說他沒有文化,因為現在有文化跟學歷劃上等號。其實有學歷不一定有文化,你縱使是讀到碩士、博士,紅綠燈不還是衝過去了嗎?那哪有文化。你學問很高,瞧不起人,人家跟你相處都很有壓力,你還怎麼「化」別人?有文化的人是能感化別人,有修養才是有文化的人。所以現在很多認知有點需要調整,我感覺那些不識字的老人很善良,他是很有文化的人;我學歷很高,但是連國家法律都不守,其實我是沒有文化的人。看很多事情不能看表面,重實質不重形式。可能我們到了山裡去,覺得我是很文明的人,其實人家比我們純樸多了。
我們現在隨著科技發展,人受知識教育的機會多了,但可不能因為學歷高而對自己的老人、父母輕慢,而學不到他們身上最可貴的道德,那損失就太大太大。現在女老師、男老師,年輕的老師進學校去,「我學的理論是新的,」對那些教十年、二十年的老師還有一點瞧不起,「我懂得這些理論,你不懂。」所以我們無形當中,被我們所擁有的外在物質、外在的這些條件反而污染了我們清淨的心。學歷很高,我每個月收入有多少,我穿的是名牌,這些污染了,反而我們不純樸、不謙卑了。我們是清清白白來到這個世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怎麼染上這麼多習性,而且愈染愈不自在。
你看小孩子生出來的時候,自己都會嘿嘿這樣笑,一天笑一百八十次。結果人成年以後,平均一天才笑七次。他污染太多、欲望太多、求不到的太多就笑不出來了。小孩子沒有欲望,看到媽媽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兩歲的孩子,媽媽剛好離開一段時間,走進門來,他搖搖晃晃跑過去抱著媽媽的那種幸福。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假如我們一兩歲那種看到媽媽就高興成那個樣子,保持到現在多好。所以我看到那個翟俊傑翟導演,六十多歲的長者,他說他人生最幸福的,就是他回到家把門推開來喊一聲:「娘,我回來了。」他覺得是他人生最幸福的事。他從小到大都保持那份天性,父母跟子女之間的天性,赤子之心。有這個機緣,到一些沒有這些污染的地方去走走,向這些老百姓們可以學到很多的智慧,很多處事的那份單純、簡單,那份純樸。
這個十九歲的女孩,因為跟她媽媽一起去,結果都會因為一些小事就跟她媽媽鬥嘴。剛好有兩個八九歲當地的小孩,從小就是接受佛陀教育的,就看那個大姐姐都跟她媽媽吵。可能那個大姐姐看了怪怪的,自己跟那八九歲的兩個小孩說:「我媽媽跟我講一句話,我一定要給她頂一百句,要頂到她說不出話來,不然她又要罵我。」那個八歲的孩子對那個十九歲的女孩講,他說:「我媽媽罵我一百句,我一句都不會頂,因為媽媽是家中的活佛。」大家想,有沒有受教育差多不多?一個是講一句頂一百句,一個是講一百句一句都不會頂。請問大家,你希望下一代是什麼樣子?你們有點不敢想,是吧?沒有反應。所以教育要愈早愈好。假如我們真是現場聽到這個孩子講這段話,真的是生大慚愧心。
西藏是密宗多,所以他是持咒,他也是無心、不妄動的方法。佛門還有淨土宗,他是用佛號止住一切妄念,讓心不妄動。其他的宗教,他的祈禱方式都不盡一樣。他們也可以誦經,讓自己的心專注,正念分明不會妄動,這個很重要。人心愈妄動,這個言行就會愈偏頗掉。他的心不動,「過安從生」,這個過失就沒有辦法發生了。接著經文當中講到:
【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還做了個比喻:
【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
學習聖教的人,對於自己可能的習氣,比方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過失,種種這些惡念、邪念,不必逐一去追尋、探討,甚至有的還變成自責、沮喪,這個都還是妄念。人有時候一沮喪,這兩三天情緒都緩不過來,其實這也是妄念。而我們看到,其實真正人的心一靜下來,他就不願意自討苦吃、自找罪受、自掘墳墓。
我們看「好色」,人這個好色的念頭,整個身心全部被欲望給束縛住,怎麼會快樂、怎麼會自在?而且這個人一好色,這整個身心耗損非常大。其實現在的男人真正壽終正寢,就是他本來可以活八十歲,最後真的可以活到八十歲幾乎找不到了。外在很多媒體、這些廣告種種刺激太多,所以對男人的挑戰很大。每天起這些念頭,對自己身心耗損都很大。所以從小一定要讓孩子養成正氣,他對這些邪的東西就有免疫力。他就懂得「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好像有個很有名的醫生,曾經講過,「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佩劍斬愚夫。」就是斬這個好色之人。「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催人骨髓枯。」人這些邪念太多的時候,他的整個骨髓、精氣都消耗掉。所以真正自愛的人、真正孝順的人一定懂得克制這些邪念。「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好名」。其實一個人很好名、好面子,活得可真累。這個心累不累?累還這樣活?所以老祖宗這個成語就告訴我們,不要自討苦吃,不要自找罪受,話是這麼講,可是這個面子要放下容不容易?這對我來講挑戰很大。所以人說,「人怕出名,豬怕肥。」出名以後你不知不覺就染著了。剛好台灣電視台有播「幸福人生講座」,所以我常常坐火車的時候就有人一直盯著我看,然後我就不好意思。這個不好意思當中,心裡有沒有有點高興?有點高興就會中毒。所以老祖先這些成語是很有人生的智慧在裡面,人出名不好。
有次我坐飛機到香港,接著要轉飛機回廬江去,在香港轉機,轉機的時候要去閘口。要換飛機的時候就有個女的一直看著我,然後一路上都一直跟著我,我走得很快,終於沒看到她了。我找到閘口就坐下來,過沒多久又看到她,她坐我對面,繼續盯著我看。其實我在那個過程當中這個心是砰砰、砰砰,不是「吾心不動」,而是「吾心亂動」。結果突然對方就站起來,用很快的速度走到我的前面,我動的更厲害。結果她「原來你就是那個長庚的醫生。」我本來情緒很激動,聽完之後涼一半,她認錯了。結果我說:「對不起,我不是當醫生的。」後來她又看了我一下,「對不起,我講錯了。」她還是有認出來,她說她女兒逼著她看「幸福人生講座」。她女兒是在幼兒園教書。當然我們聽了也很欣慰,幼兒園的老師這麼注重這些教育的學習。所以好名很累,何苦?人心能夠感覺得到不要當這些欲望的奴隸的時候,你真的就很願意把它放下來。
「好貨」。這些名牌,買了以後還要去炫耀給人家看,人家不看還氣得半死,給自己找這麼多麻煩幹什麼?包含「好怒」,生完氣身體也損,關係也破壞了,自己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真的,心放柔軟的人,慢慢感覺這些冤枉別再受了。
這些不好的念頭「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這「一心」就是真心,很專注向善。這個向善具體來講,就念念對人慈悲,為他想,很真誠,對人沒有成見。念念為他想,那「正念現前」。為人想這個念頭是純淨的,是正氣凜然,這個磁場非常好。你假如遇到一個念念為人想的人,你會感覺在他旁邊很舒服,那個磁場很好。你假如遇到一個動不動就發脾氣,你一進去就覺得氣氛怪怪的,這確實是這樣。「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你都是正氣,就好像你免疫力很好,這個病毒都進不來。譬喻,就像『太陽當空』,太陽光照射,非常光亮。『魍魎潛消』,這些鬼怪、鬼魅全部消失掉。「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這個方法是『此精一之真傳也』。是非常精密、純一。它為什麼精密?念念觀照這個念頭,念頭很細,他都能夠正念現前,不讓邪念污染,這是真實的學問,這是古聖先賢真實傳授的功夫。接著經文講:
【過由心造。】
一切過失源自於這顆妄心。
【亦由心改。】
從這個心地的根本去改。
【如斬毒樹。直斷其根。】
就像你要砍斷一棵毒樹,你直接從它的根砍掉,就一勞永逸。但是你假如不從根上去砍,反而是從枝枝葉葉去摘、去伐它那就很費勁。
【奚必枝枝而伐。】
何必要一葉一枝這樣去剪除、去把它摘掉?
【葉葉而摘哉。】
而且你把這個樹葉、樹枝摘掉,它那個毒素的根還在,它又長很多出來。最好的改過方法,接著經文講:
【大抵最上者治心。】
究竟改過,上乘的方法是從心地下手。
【當下清淨。】
你這個邪念轉成正念了,你馬上心地就清淨。
【纔動即覺。】
又有妄念一動,你馬上察覺它。我們假如不下功夫,這個妄念想了十幾分鐘都還不知道,還沒有覺察到都有可能。甚至不是白天這些妄念一堆,睡覺的時候在作夢,夢一大堆東西,然後睡醒的時候很累,因為作夢太多,也很消耗能量,所以『纔動即覺』。
【覺之即無。】
一覺了,馬上把正念提起來。這個方法一般修身的人、修行人常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個方法,妄念起了,念佛的方法、念經的方法,你馬上用一句正念把它轉過來就對了。你一覺察、一轉正念,這個妄念就止息、就滅掉了。
假如一開始還不能達到這樣的功夫:
【苟未能然。】
明明知道這個念頭是對的,但是就是提不起來。大家有沒有經驗?道理都懂了,遇到了還是忍不住。這個其實還是理不夠透徹、明白。
比方給大家舉個例子。你今天背了一包垃圾,它很臭,當你發現它是垃圾的時候,你會怎麼做?把它扔掉,你會不會要扔掉的時候又拉回來,「這個垃圾陪了我三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那你就根本搞不清楚它是垃圾,你一清楚,你一秒鐘都不願意再背著它,你馬上就把它扔出去。它在污染你,這是真明白它是垃圾。我們冷靜想想,我們的壞習慣跟我們多久了,它有沒有在傷害我們?有。好,一、二、三,扔。今天外面停了一台垃圾車,我們把幾十年的壞習慣打包、錯誤的思想打包丟掉。真了解它在傷害自己,就不願意再讓它傷害自己,真了解不容易。這裡有講到,還不能馬上提起這個正念的時候:
【須明理以遣之。】
更深入這些道理到通達明瞭,你隨時都提得起來。可是要能達到徹底明理有個過程,你得要多讀經,你得要多聽經明白。
比方我曾經就有個經驗,曾經談感情的時候。我跟你們比較熟了,今天我們關起門來聊些往事,雖然不堪回首。有次談感情,覺得很痛苦在哪?你對她愈好,她愈討厭你。笑的人是不是都有經驗?其實那個時候沒有學經典,那叫緣不具足,你這麼攀緣幹什麼?但是那時候還沒讀經,不然我就不幹傻事了。結果就愛得很辛苦,就流眼淚。結果我媽就說,「你這三個月流的眼淚比你二十多年加起來還多。」我現在想想,我媽媽給我講這句話,我真的要跪下去給她磕三個頭,慚愧至極。寶貝兒子在流眼淚,誰的心在淌血?你看我媽媽還笑著跟我講,我真是太佩服她。不過也沒白談,談到最後開悟了,原來真愛我的就是陪在一旁又擔心、又不敢表現出來的媽媽。她就這樣陪伴你,慢慢引導你,她是沒有條件的。哪有像那個女孩子,晴時多雲偶陣雨,你也捉摸不到,當然還是自己做得不好。結果真的還是沒搞清楚,還是流眼淚。
剛好讀經的時候,讀懂了一句話,從那刻開始,我沒有再為感情傷過心、滴過一滴淚。你真明理,你不幹這種傻事。哪一段?「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你那個痛,「給我一杯忘情水」,誰也沒辦法跟你痛,你何必自討苦吃?「無有代者」。我好痛,你們感受到了嗎?告訴大家,人沒有辦法放下自我以前,他沒有辦法感同身受別人。要放下自私自利的人才有真愛,所以媽媽有真愛,爸爸有真愛,他是沒有條件的愛。有條件的愛,條件不具足,那個愛就要變質。大家看現在那些愛來愛去,最後殺來殺去的多不多?看破世間了沒有?看破情愛了沒有?看不破還得繼續流眼淚,看破了眼淚就可以止住了。所以人讀了這些經典,確實對自己很多心境、道理會更明白。有空的時候,不要胡思亂想,多讀經真的可以讀到明理,多聽經可以把自己勸明白。你真的明理,自然這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念頭就可以遣散掉。
【又未能然。】
假如試著去明理,還是伏不住念頭,甚至是這些行為好像還是控制不了。
【須隨事以禁之。】
要隨著這些行為來要求自己,甚至是警戒自己,這些事不能做。像佛門有「五戒」,就是不能做的事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跟儒家的「五常」完全相應,仁、義、禮、智、信。在《論語》裡,孔子對顏回講,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我們今天遇到一件事情,馬上這個心就不恭敬、有邪念,你不能看;你聽了什麼話,馬上心就不正、就偏邪,不能聽。三姑六婆的話能不能聽?現在那些連續劇,演的跟倫理道德不相應的可不可以看?不可以。你們自己說的,回去再看就變欺騙自己。「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今天已經感覺有情緒的時候,這個話就不要講。所以這是隨著這些事情去要求自己。
像《弟子規》講的「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你不能隨波逐流,講那些流俗的話不行。其實這個不容易,我記得自己念初中的時候,很多電視、同儕之間講髒話,你不知不覺就受影響。懂得去禁止,嚴格去要求自己,不要有這樣的言行,這個很可貴。接著講: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
這個『上事』就是從心地上改。不只從心地下功夫,同時又常常讀經、明理,而且很多行為他會嚴格要求自己,不要去做,『上事而兼行下功』。
【未為失策。】
他不失策就是很好的方法,上乘的方法。
【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這個指執著在事相當中去下功夫,這個『昧上』,「上」就是指對治自己的心,反而都沒有用功夫在對治自己的心跟明理上,這樣用功就比較笨拙。你比方說,我從來沒有開口罵人,這是事相當中沒有罵人,可是念頭裡不知道罵了多少次,很生氣,但是沒有罵出來而已。這個不從心地上禁戒,自己的修養很難提升。
大家想,現在人得癌症的很多。癌症很多時候是從心上先生病,尤其生悶氣就很容易壓抑,壓到最後就生病。這個也是生悶氣的人可能不罵人,事相當中看好像沒有犯過失,在心地上有犯過失。當然我們看到這段,一定要懂得明白用上乘的功夫,從心地上、從理上再兼顧從事相當中先去要求自己。
所以在事相當中不好的地方不要去,甚至電視不要看,我是建議。大家注意看,我們有功夫看電視的時候不隨著它影響我們的心情嗎?有沒有人做得到?那做得到功夫就很了得。他不被境轉,他能轉境。既然看這些東西都會影響我們的清淨心、我們的善心,我每天幹嘛還看它?應該去看些不斷增長我們的智慧、德行的東西,有套碟很好,「聖賢教育改變命運」,這些好東西、師長講經的光碟。師長講經五十六年。我們從現在開始看,還可以看五十年,那個時候我已經……所以夠看的。
很多人又說,我不看新聞,很多事我不知道。我告訴你,不該知道的你都不知道,該知道的你還是會知道。大事你一定知道,別人一定會告訴你。誰被殺、誰被怎樣,你都不知道;那些世間很恐怖的事,你都不知道,知道那些要幹嘛?只是建議。包含去這些鬥鬧的場所,其實我們現在的定功都還伏不住,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逞強。「那裡可憐的人很多,我去度他們、我去幫助他們。」最後就被人家給度走了。會污染我們的環境、影響我們的環境,先敬而遠之為好。接著經文講:
【顧發願改過。】
一個人發了大願:他人生要過得有意義,對國家、社會、對家族要有貢獻,首先他得要先改自己的過,而在這個用功的過程當中,
【明須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
在明顯的地方,要改過需要良師益友、好朋友提醒。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然我們真的要能感得『良朋提醒』,其實人生所感得好的因緣,根本還是自己的修養、自己的態度。比方說俗話講:「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個就告訴我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互相感應。我們去看不好的書,是我們的心壞了;我們會去看聖賢書,是我們希聖希賢這份心去感應來的。
《弟子規》很多的經句,它就是培養我們一個人的善心。一個好的態度,接著他感來什麼?感來好的人生、命運。每一句,大家看「父母呼,應勿緩」,對孩子一生影響大不大?他連父母呼都不應,他到哪個行業不都給領導氣得半死,你說他以後會有什麼成就?「冬則溫、夏則凊」這個心態,對人非常細心、關心。他這個心態,他以後無論做任何一個行業一定都是成功的人。因為每個行業都是要去愛人,都是要去服務人,他這種心境就會做得非常用心、深入,他一定做哪個行業都能成功。
大家相不相信,你看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你可以斷他以後的成就。你假如依照《弟子規》去看很准,准到人家會說你會算命。《弟子規》上有說「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這句話就告訴我們,以後你的孩子能不能遇到良朋提醒,遇到良師益友,現在就看得出來。假如你批評他一句,他嘴巴就翹得很高,就生氣好幾天,那麻煩了,以後哪有人會提醒他?看到他躲得遠遠,不然都被他瞪白眼。他現在有這個態度,你以後不用替他操心,他謙卑接受別人的勸告。可是話又說回來,孩子為什麼有這個態度?他跟誰學的?大家可不要說,讓他念一百遍他就會了,他是記住了,但更大的影響是我們的身教那份德行感動他,他潛移默化就形成那個態度。所以《弟子規》最主要還是我們成人學,表演給孩子看,他看了就覺得做人應該就是這樣,自自然然就學會了。
荀子有段話非常好,說到「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媚我者,吾賊也。」「非我而當者」,「非」就是指出我的過失、缺點非常正確的人,他是我的好老師。他一提出來我就懂得改,我就能提升。「是我而當者」,這個「是」就是肯定我、鼓勵我非常恰當,人還是需要鼓勵的,他就再接再厲,這是我的好朋友。「諂媚我者」就是講些奉承的話、好聽話給我聽,慢慢的我就迷失自己,看不清楚自己,還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時候,這個德行就一直下降,在這些諂媚、巴結當中不知不覺就把他的德行給偷走了,賊害他的德行。
但是我們冷靜想想,人假如沒有高度的明理警覺性,還是都喜歡接觸酒肉朋友,講好聽話給自己的喜歡,反而批評自己的,聽一句就生氣,或者就甩頭就走。其實人能接受勸諫還有一個根本,就是能聽父母的勸。假如父母勸我們,我們馬上就不耐煩,那要聽別人勸,實在是大難大難。德行的根都在對父母的孝道,對父母的態度上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根好不好。當然,這些良朋提醒、勸過我們了,更重要的不只是說,「謝謝你,你是我的貴人。」要進一步改,人家會覺得很感動,下次繼續幫我們、勸我們。假如人家講了很多次,我們依然故我,那人家覺得你不受教,算了不跟你講了。所以人的態度很重要。
大家有沒有經驗,我親朋好友真的勸了我很多次,我也覺得他們勸得很對、很重要,但我還是犯。然後可能親戚朋友會覺得我都跟你講很多次了,你怎麼還不改?我們會覺得有點委屈,「我真的想改,改不掉。」我們身邊的同仁,有些很重要的觀念幾年前就給我講了。好多年之後,我現在才覺得他講的話很重要、很有道理,以前都聽過,但是好像那個時候比較鈍,現在就覺得很重要。所以不是不願意接受,而是自己的根性太鈍。所以後來我就覺得給別人講一次、兩次,不能苛刻要求他馬上能明白,甚至不能要求他記住。因為科學家說,一個知識要講二十一次才能記住。我還沒講二十一次,不能苛刻要求他記住。所以以後勸人家勸一次,回去日記本上劃一、二,劃到二十一次。告訴大家,二十一次是remember,是記住,不是悟到,悟到還不是做到。所以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其實坦白講,我們悟到了嗎?悟到了我們去做到了嗎?剛好今天九月十號是中國大陸的教師節,有同仁給我發短信,祝我佳節愉快。其實我收了之後,心裡很忐忑不安,就回短信「慚愧、慚愧」,我想自己連學生都做不好,做不了老師,我只想能做到不要騙人就好。因為師長當時二OO五年底在湯池給我們勉勵說,「做到再說是聖人,說了以後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真的不想騙人,但是沒有做到,真的會讓人家很難受。所以也得時時鞭策自己,還確確實實需要良朋提醒。當然還是要回到自己的態度,一開始也不容易,人家勸的時候,聽人家勸告的時候臉色也是不好看,慢慢地,聽人家勸還能點頭說「謝謝、謝謝」。要克服自己的慣性。
『幽須鬼神證明』,古人在下功夫修行,事實上是很讓我們佩服。比方說,湯王在他洗臉的盆子上面寫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甚至我們儒釋道三教他都藝術化教學,在很多的藝術品、物品當中都表這些做人的道理,時時我們一看就提醒我們。
像古代四合院建築,門口雕刻都雕什麼?梅、蘭、竹、菊。提醒每個人一出門,交朋友一定要交什麼?君子,四君子提醒自己。一進門,一進去大廳左右兩邊擺什麼?一個瓶子,瓷器很漂亮,還擺一個鏡子,代表一個人進入家裡了就要平靜,不要帶著情緒進家裡去。看到那個瓶子,要平等待人,不要偏心,對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的小孩不可以偏心。時時不要發脾氣,保持平靜,像鏡子一樣。佩不佩服我們祖先?這麼善巧方便在提醒我們每個人。結果我發現,西方你一進去不一樣,左邊一隻老鷹,右邊一隻熊的標本,叫什麼?「鷹、熊」。大家想像一下,走進一個房子裡又是老鷹、又是熊,你不覺得那個房子殺氣很重嗎?難怪他們下一代青少年犯罪率很高,那個磁場就是要跟人家比高下、逞強鬥狠。
這些道理我太晚知道了,我念初中的時候,我的偶像貼在我前面,席維斯史特龍拿著一支衝鋒槍,拍那片「第一滴血」。你看我每天看著他,我得到什麼提醒?逞強鬥狠。所以我以前就很逞強,練啞鈴都是十公斤,把那個肌肉要練得一塊一塊,去跟人家比誰的力量大,真的差很多。假如我初中的時候貼的是孔老夫子,然後兩旁寫「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我現在的氣質一定不一樣,是不是?那差多了。良朋提醒,你貼孔老夫子,你就時時提醒自己,我跟「溫、良、恭、儉、讓」有沒有相應?稍微有點脾氣上來,溫和、恭敬、謙讓,不要跟人家計較、見識。
我們老祖先是把這些教育的智慧融入在生活,甚至融入在藝術品裡。像佛門,大家一進山門,你看到四大天王,天王殿。天王殿中間刻了一尊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你看到他就受教育了,提醒我們處事待人應該怎麼樣?笑口常開,大肚能容,不要跟人家計較,包容別人。大家看一遍布袋和尚有沒有覺得肚皮大一點?那你就很善學,你馬上心境就融入了。
再來四大天王也是,我們Heritage大廳裡,四大天王很莊嚴。大家看東方持國天王,他手上拿著琵琶,就告訴我們如何持國、如何持家、如何帶領一個團體。琵琶這個弦樂器,太緊了它弦就斷了,太鬆了彈不出曲子。就是你一個家沒有家教,很散漫,這個家就不成家了;你管教孩子嚴到孩子看到你嚇得半死,會發抖,都不敢進家門,那是太嚴了。所以要中道、中庸,不要太鬆也不要太緊。他拿著那個琵琶,我們就受教育了,提醒到了,這是東方持國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我們人生要增長什麼?增長智慧,增長德行,增長能力,這樣才能去造福社會。什麼都要增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他手上拿著一把寶劍,「慧劍斬情絲,慧劍斷煩惱」,表這個意思。大家看完增長天王,有沒有尚方寶劍背在身上?煩惱一來寶劍出鞘,把這些欲望要砍斷,這些煩惱要砍斷。
西方廣目天王,「廣目」,多看、多聽。他手上拿了一條龍,還有個珠子,告訴我們你多看多聽,這個社會是多變的,像龍一樣變化,可是在多變當中一定要掌握那個不變的原理原則,不然你會在這個多變的社會當中迷失自己,不知道人生的方向、意義,不知道怎麼做人。為什麼?你去問人家這件事該怎麼做,你可能問五個人,五個人的講法都不一樣,請問大家聽誰的?聽真理的,聽經典的。那就是那顆寶珠,你的心就定了,你不會沒有主意,你不會猶豫不決。
北方多聞天王,要多聽,手上拿著一支雨傘,雨傘幹什麼?保護自己,下雨的時候不要被雨淋。太陽大了,三十八度、三十九度,防輻射線。防止污染,保護好自己、也要保護好下一代的清淨心。那把傘表很好的意義,我們看到那把傘就知道隨時要護念好自己的慈悲心、清淨心、平等心,不要受污染,不要傲慢、不要自私、不要計較。所以愈了解中華文化,愈感激老祖先、愈珍惜自己的文化,而且這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古文明。
「幽須鬼神證明」,這個「幽」就是冥冥當中,雖然你看不到,但是他們確確實實都在保佑、護佑。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很多的祖先都在保佑你。
了凡先生自身他也印證了這點。當時他發願行一萬善事,那時他已經當縣太爺,他的太太就覺得都沒有出門,也做不了什麼善事,就很苦惱,「那一萬件善事什麼時候才完成得了?」結果才講,他晚上就夢到天神,幽須鬼神證明。天神告訴他,你不要操心,你的萬善已經完成了。你做了那件減少農民的稅務,你已經萬善都具足了。那個地方本來稅是二分三釐七毫,他把它減成一分四釐六毫。他就很驚訝,我才在擔心而已,怎麼晚上就作夢了?後來他還去請教高僧,可不可以相信,我減糧一節,萬善就具足了。高僧告訴他,你減糧萬民都得到利益,都減少很多的生活壓力。這個是了凡先生親自遇到的鬼神證明。
大家有沒有作夢的時候夢到神來告訴你,或者摸你的頭「孺子可教也」?有。宋朝名相王曾,他是非常有德行的宰相,大家去翻《宋史》都有他們特別的傳記。他的父親非常恭敬聖人,只要是經典壞掉、紙張掉在地上,他都會恭敬的撿回去,用香粉把它洗一洗,洗乾淨,然後再拿去焚燒。他那種恭敬心感動半夜遇到孔子,孔子撫著他的背說:「你這麼恭敬聖賢的教誨太難得了。不過你年紀大了,你想再好好讀書有所成就,你年紀比較大,我讓曾子來做你的孩子。」結果他太太就懷孕了,生下來的孩子就取名叫王曾,那是曾子到他們家裡來。你看「幽須鬼神證明」,他的那種恭敬心感來這麼大的福報,後來他的孩子真的是一代名相。
大家故事聽完了,有沒有什麼啟示?你就用這種態度去恭敬經典,孔子到你的夢裡去,「我遣七十二賢哪個人到你們家做孩子」,好不好?你們好像不大願意,現在傳統文化都快斷了,你們要發發心,有這麼好的父母,重視倫理道德教育,重視傳統文化傳承,古聖先賢要投胎也才有環境。他們是明白人說,「又抽煙、又喝酒這個不能下去。」「這個媽媽還打麻將不能下去。」是不是?他要有個好的環境,不然他都保不住自己。所以夫妻有發願,生出來的孩子就是要為往聖繼絕學,一定會幽須鬼神證明,一定會有感應。
在《了凡四訓》當中有提到一個例子,但實際的情況並沒有細說。就是在分析善當中,有真善、有假善、有是善、有非善,善還有難有易。有很容易做到的,有非常不容易做到的,當然愈難功德愈大。
其中舉了江西舒翁,捨兩年所積束修的錢,就是他去做教書先生,其實薪水也不可能太高。他教了兩年書,到湖廣一帶去教書,湖南這一帶,他就要回自己江西的家。因為他們老家一帶出去教書的人還不少,他們整個同鄉一起回家鄉,坐在同一艘船上。剛好在回家的路上船停泊,他走下來在沿岸散步,聽到一個婦女哭得非常的哀戚。他就問她,「這位女士妳為什麼這麼悲傷?」她說,我先生欠官府十三兩銀子,最後決定要把我賣掉來償還欠債人。我假如離開了,我的孩子還在哺乳當中,可能這個孩子也要餓死。她覺得已經好像很絕望了,所以哭得這麼哀戚。江西舒翁聽了,馬上說,妳不要擔心,我整個船上都是教書的人,都是我的同鄉,我趕緊回去跟他們商量一下,每個人出一兩,可能就能夠解決妳的事情。他就趕緊回到船上找這些同鄉教書的人商量,結果他跟所有同行的人一講,沒有一個人願意做。
我看到這裡,突然想到我們這些都是從事教育的人,假如講得很好,實際上都做不到,真的會讓人家失去信心,所以看到這裡也是警惕自己。
結果他也不忍心看到這個婦女,甚至他們家孩子就這樣悲慘的下場,他就把他兩年所有積累的錢全部都拿出來,就幫了這個女子。諸位女同胞,妳先生假如做了這件事,妳會有什麼反應?反應就是連話都說不出來。
大家接著看,他還沒到家,這個「舍」是三十里,離家還有九十里,他已經身上沒有分文。沒東西吃,這些旁邊的人就取笑他、揶揄他,「活該,誰叫你要裝好心。」就講這些話揶揄他。當然有些比較有惻隱之心的,就覺得他也挺可憐,「來、來、來,一起坐、一起坐」,就拿東西給他吃,可是他從來不敢吃飽。我看到這裡很感佩這個讀書人的修養,他知道人家謀生也不容易,雖然人家盛情邀他一起吃,他也不敢給人家吃飽,不敢給人家吃多。
後來真的到家了,門一開,「太太,我都餓了好幾天了,趕緊去煮飯給我吃。」他太太說:「米呢?等你拿米回來。」他說:「妳給鄰居借,我沒有米。」他太太說:「借很多次了,就等著你回來還人家米,我不敢再去借了。」結果他先生就把他十三兩全部捐的事情就跟她講了。他太太說,原來是這樣。沒問題,我有方法,煮我們家特有的套餐。她說我們家有尋常的家飯還是可以吃飽,包在我身上。太太不只沒有生氣,聽了高興,端上特制的套餐。到山裡去挖苦菜,連根挖起來,根就吃得會吃飽,把它煮爛一起吃下去,吃得很飽。夫妻兩個人也很歡喜。
這不簡單,太太一樣好善好德,看她先生做了這麼難得的事,不只沒有指責還趕緊給他吃個飯飽,歡喜。後來夫妻晚上就安寢,結果還沒有睡著以前就聽到窗外傳來聲音,說「今宵食苦菜,明歲產狀元。」今天晚上吃苦菜,明年就能生個狀元郎。結果他聽了以後,夫妻兩個人馬上站起來,叩頭向天拜謝。明年真的生了一個孩子芬,後來考上狀元。幽須鬼神證明。所以你們假如學傳統文化學到窗戶有人傳話來,不要嚇,謝天謝地就好。接著:
【一心懺悔。】
這些提醒你要珍惜它,不能讓人家白勸,一心懺悔後不再造。
【晝夜不懈。】
不只白天很精進,夜晚也不能讓邪念進來。縱有邪念,隔天要更反省、檢討,下更大的力度來保持這個正念。
【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
你真的用這種「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的決心、毅力去做,會感覺可能七天、十四天、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你的整個身心狀況都不一樣,甚至你的家裡很多的吉祥、福氣都來了。必定會有很明顯的效果出來。哪些效果?經文裡講:
【或覺心神恬曠。】
心曠神怡,這個『恬』,心裡很安定、很安詳。『曠』就是心裡很開闊,沒有事不能包容。
【或覺智慧頓開。】
好像遇到什麼事,馬上這些念頭就能去想到這些解決的方法。
【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
這個『冗沓』就是事物非常繁多的時候,反而不煩躁。或者到一個很紛亂的環境你的心很定,不會受它影響。『觸念皆通』,這個「觸」好像聽什麼話、聽什麼道理觸類旁通,遇到什麼事,好像馬上可以知道該怎麼處理,步驟怎麼走。做事就不急躁,很有章法。
【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
遇到冤家仇人反而當下能伏得住情緒,轉成歡喜心來面對,他在提醒我,我還有這些習氣,他在提醒我度量太小,我感謝他幫助我提升。
【或夢吐黑物。】
吐出黑的東西,這個就是把一些內心裡肮髒的東西把它排出來,身心會比較清淨。
【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
像孔子夢到周公,甚至白天喝湯的時候,在湯麵看到堯帝,在牆上看到大禹,這個都是修學精進、業障消除的吉兆。
【或夢飛步太虛。】
在夢中腳步很輕盈,在太虛空游步。
【或夢幢幡寶蓋。】
這個『幢幡寶蓋』就是聖賢佛菩薩出來的時候給他遮的傘,就是很莊嚴的這些東西。
【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
你真的下定決心斷惡修善,這些業力、業障消除掉了,都有這些吉祥的現象、徵兆出現。
【然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
雖然有這些吉兆,但不可以產生執著,自以為境界很高,自滿了,最後可能就變「畫地自限」,不能再進步。接著舉了一個聖賢的例子,讓我們知道改過是要不斷下功夫的。
【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已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
這個『昔』就是過去,這是一個春秋時候的聖賢人,他在衛國當官。他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反省到、覺悟到自己前日,自己以前的過失、錯誤。而且他的態度是只要知道的,就一定全力的去把它改過來,『盡改之矣』,全然改過來。不能懈怠,不能所謂的因循苟且。
在「立命之學」當中,了凡先生已經提醒我們,很多人有很好的素質、很好的根基,但這生為什麼不能成就道德、學問?「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他的德行、功業不能提升,「只為『因循』二字」,得過且過。「明天再說」,「我以後再改」。「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一生的歲月就揮霍掉了。這個「盡改之矣」就是有不因循苟且的態度。
【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
但是他二十一歲的歲月走過來,他又覺得雖然感覺二十歲的時候他是「盡改之矣」,可是這些過失你可能改了,深度不夠,愈改又愈發現內心深處還有很多的習染。
一個人在改過的過程當中,好像愈改愈覺得我怎麼過失愈來愈多,這是好事,不是壞事。代表什麼?他的觀照力愈來愈強,以前念頭的錯誤看不出來,現在看得到。沒關係,愈看得出來愈知道趕緊怎麼去對治。
【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
二十二歲再看二十一歲,又覺得自己還是看得不清楚,對治得不徹底,『猶在夢中』。
【歲復一歲。遞遞改之。】
他每年都是下這種苦功,全然的去改過,『遞遞改之』是什麼?月月改、日日改、時時改、念念改,這個不簡單。
【行年五十。】
活到五十歲。
【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
他依舊能夠自省到自己四十九歲的過失。所以古人改過下的功夫讓我們佩服,古人改過自心的真實學問下功夫到如此的地步。
這節課我就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下次「改過之法」就可以圓滿。好,謝謝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