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235集)jingkong法师主讲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三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235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五七页:

 

钞【华严一行者,德云比丘示念佛法门,疏云:一行三昧,观其法身。以如为境,无境非佛。】

 

演【德云比丘示念佛法门者,初云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继复示智光普照念佛门,乃至第二十一住虚空念佛门。】

 

在如来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中,《大方广佛华严经》最足以代表释迦牟尼佛一代的教化。用现代名词来说,《华严经》是整个佛法的概论,古人说《华严》是根本法轮,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也就是说一切经是《华严》的枝枝叶叶。《华严》是根本,所说的是最极究竟圆满,也是我们学佛最重要的典范,尤其是「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我们做了一个修学的榜样,大乘行者看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晓得佛法应当如何学习。善财童子第一位老师是文殊菩萨,「入法界品」这一会有本会、末会,本会有三卷半经文,是善财童子师事文殊师利菩萨,他在文殊这一会当中成就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般若经》上常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就是根本智,无知是真心不起作用的时候,清净寂灭。六祖大师在《坛经》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就是根本智。根本智非常重要,像树一样,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生长在地下的根,那一根主干叫本,从本再分枝、再分条,再有树叶花果,可见得根本非常重要。

 

现代人修学不能说不勤奋,不能说不用功,而在修学环境来说,不可以说不便利;从前的人经本都找不到,要想得到一部经本只有手抄,哪有现在这么方便?我早年学佛,跟着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蓬,晚上看经,当时最亮的灯光是两烛光的小电灯泡。因为那时山上没电,忏云法师买汽车的电瓶,充好电拿到山上,一共六个房间,一个房间装一个小灯泡,两烛光。我们就在那个灯光下读书,哪有这么明亮!今天学佛的人福报太大,这么明亮!古人的环境,比我们还要困苦、艰难。

 

修学最要紧的是师承。古时候不但是佛法,世法里面也非常重视师承,你是跟哪一个老师学的,老师只有一个人。今天跟这个人学,明天跟那个人学,那不叫师承。老师教你什么?老师就是以种种方便成就你根本智,把你心里的妄想分别执着、忧虑牵挂洗刷得干干净净,你的清净心现前,你的戒定慧现前,根本智得到了,这是老师帮助你最大的成就。到达这个程度,老师就不再叫你跟他在一起,就请你出去参学。根本智得到之后才有资格参学,参学是广学多闻,成就后得智。

 

实际上,《华严经》真的是非常明显将四弘誓愿摆开来给我们看。第一个老师会下所得到的是「断烦恼」,四弘誓愿里面,当然第一愿不需说,第一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没有这一愿,你不能进佛门,进佛门就是发这个大愿,修学佛法就是实践度众生的大愿,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烦恼不断,在佛法里决定没有成就,这是诸位要牢牢记住的。佛法常比喻作醍醐,醍醐里掺不得一丝毫毒药,掺一点毒药,一大杯的醍醐都变成毒药了。毒药是什么?烦恼。贪瞋痴慢、五欲六尘要舍得干干净净,这才成为一个法器,可以接受佛法了。所以,老师的会下就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破了,这个时候才有资格参学,参学是破无明证法身。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那边完成第一个阶段的修学,成就「无知」,离开老师出去参学,成就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

 

五十三参,第一位善知识是德云比丘,德云比丘代表初住菩萨,《华严》是大乘圆教,大乘圆初住的菩萨。他参访德云,就跟德云的程度平等了,换句话说,善财就证得圆初住。他去参访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圆满无上菩提,善财童子也就成圆教的佛果。在世尊一代时教当中,讲一生成就,从凡夫证到圆教佛果,只有《华严》「入法界品」,讲一个人一生当中从凡夫地到圆满的佛果,修行的经历次第讲得非常清楚明白。德云比丘是第一个老师,第一个善知识,非常重要。世间人常讲「先入为主」,第一个老师教给你的法门,那就是一生主修的法门。德云教什么?教念佛。最后一位是普贤菩萨,那是第五十三位,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一头一尾,你就晓得善财是修什么法门成就的?这非常明显,摆在我们眼前,他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的。这个地方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再仔细看他的老师,文殊菩萨,文殊、普贤在华严会上都发愿求生净土。善财是文殊最得意的学生,是文殊菩萨的传人,当然他修的法门不会跟老师是两样的,一定跟老师是同一个法门。从这些迹象,我们观察到文殊、普贤、善财,然后看到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听从普贤菩萨的劝导,都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实在不可思议,显示出念佛法门之伟大,显示出这个法门是诸大菩萨之所修行。

 

我们再看《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说明西方世界往生的那些大众「皆遵普贤大士之德」,这就说明西方世界凡是去往生,从下下品到上上品统统修的是普贤法门,普贤法门就是华严法门。清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说得很有道理。后来魏源居士又将《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成为净土四经,真的是很有根据,不是随便乱来的。显示出《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完全相同,一个说得详细,一个说得简略。最为精简的是《阿弥陀经》,这是小本《华严》。大本、小本是经文长短不相同,里面的义理、境界没有两样;不可以说小本的境界小一点、经义浅一点,那你就看错了,浅深完全相同,一个是详细说,一个是简单说。这一点,读《华严经》如果不细心,没有看出来,《华严》真的就白读了。把这桩事情看清楚了,然后我们才真正明了《弥陀经》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是一大藏教(所有佛陀教法)的精华,《弥陀经》是《华严经》的精华,这经是精华之精华。莲池大师非常了不起,这部《疏钞》引用《华严经》来解释的地方太多了,《弥陀经》跟《华严经》确实是一体的,处处引用《华严》来发明经义。

 

善财参访第一位善知识开示他念佛法门,而且讲得非常恳切,「我唯得此」,唯是唯一,在无量无边法门当中,我修学唯一得到的是「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我们要问,一切诸佛境界是什么?广说就是《华严》,特别是《华严经》前面十一卷半的经文,讲的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略说那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讲的,说得更简略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我们不要把它看狭义了,这是阿弥陀佛的境界。世尊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两句已经说尽了阿弥陀佛就是一切诸佛,弥陀境界就是一切诸佛境界。德云比丘的成就,忆念一切诸佛境界,实际上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境界。这句是总说,后面二十句是别说,一总一别,意思就看得非常明显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6日09:51: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438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