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我们当学生的态度,标准能不能降低?不能降低。代代承传道统的圣贤人,他当学生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今天要去弘扬,我们要当老师,首先要是一个好学生,这是重点。我们都还没当好学生,就被人家叫老师,这是很危险的状况。所以现在最危险的人,我是排在很前面很前面的,应该第一名是我,最危险的人。孔子教诲学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面对一切人事物,你一接触,能不能马上判断这个事的根本在哪?这个人的根本在哪?比方你看到一个人才,你看到根本是什么?家教。甚至于再讲深下去,胎教。一接触事物,你就把根本找到。比方一谈教育,什么是根本?身教。你时时提得起根本是什么,你时时保持在觉悟的状态,看事情会看得很清楚,而且不会被人家的言论模糊了根本、模糊了焦点。大家有没有经验,听三、四个人讲话,听到最后自己头都乱了,不知道了。只要讲话的时候,听到觉得抓不到重点,乱了,就是讲话的人都在枝末上。甚至于讲着讲着都在是非上,最后大家都被搅得乱七八糟了。每个人一讲话,最后都是回到本上,大家都是正念分明。
在团体里面,讲什么话都一定回归到本上面来。开会就是开法会,开会,每个人都增长智慧,为什么?都把问题的根本找到了,所以开会开会,愈开愈有智慧。可是你假如在枝末当中都挑这些事情,都在那里讲,「他不对,他错」。开到最后就愈来愈误会,最后就变成批斗大会了。所以你不时时找这个本,全部都在枝末,原地打转的现象太多了。什么标准不能降低?承传道统的师道不能降低,当学生的态度不能降低。今天我们降低一点,下一代再降低一点,面目全非。「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要有这种见地才行,不然别人都看着我们,我们一做,可能头带错了,自己都不知道。故事背后的深意我们领会到了,真的要用在我们整个学习跟弘扬上。
孔子听了子贡这么一问,孔子没有马上回答,看着颜回,「颜回,你说呢?你觉得呢?」故事讲到这里,大家感受到什么?我们以后能不能当颜回。比方师长在教诲我们,刚好有一个学长问了一个问题,然后老人家看着你,「你说呢?」有时候一台好戏要配合得很好,为什么?有一些话孔子来讲,怕学生觉得「好像在要求我们」。这个时候是师兄弟讲出来了,自己就会觉得,「人家师兄弟学得这么认真,学得这么好,我很惭愧」。所以戏不可能一个人演,团体这样配合,都用真心来供养。夫子人情事理很圆融,这个时候一谈标准,可能学生觉得「都是要求我们」,「回,你说说」。颜夫子讲,今天我们把道统完全的实践、弘扬开来,所有的国家不能接受,那是他们的问题,我们就随缘;今天我们没把正统的传出来,那是我们对不起所有的人民。你降低标准,你对不起大众;你都全心全意去做、去弘扬了,心安理得就好。所以这个标准不能降下去,降下去就完了。孝道标准就是「二十四孝」,历代都是如此,不能降。颜回讲完,孔子说,「颜回,你以后假如当了官,我给你做家臣,我到你们家打工」。大家感受到没有,夫子跟颜回,师生之间那种心心相印。你可不要听到这里,「怎么行?不合体统,怎么叫夫子去当他的家臣?」你又听到相上的东西了,「这样没有伦理了」,那不是重点,你怎么跑那去了。重点在哪?那一分心心相印的情谊。
再来,夫子谦卑。夫子没有以师自居,夫子时时看到对方,他学生最可贵的地方、让他佩服的地方,他也效法他们。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跟颜回相比较,怎么样?」子贡说,「我怎么敢跟颜回比?颜回闻一以知十,我闻一以知二」。大家看下一句是什么?圣人是至诚的心,没有一句话是客套话,「弗如也」,孔子讲,「我跟你都不如他」,夫子讲的。圣人那颗心,时时见每一个人的好,效法每一个人的好,真的给我们表演只有自己一个是学生,一切人都是老师。「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夫子讲这句话,是他契入的境界,不是理论。后来这个灾难解掉了,子路去拿了一些米回来,后来楚国派军队化解了。在车上,子贡就讲:「这七天真难熬,真大的苦难,希望以后不要再遇到这样的苦难。」孔子说:「我跟你的体会不一样,我觉得这是老天爷给我们所有人最好的机缘、最大的造化。我相信弟子当中,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一次,形成了百折不挠的毅力。」所以凡圣就在那颗心不一样,一般的人觉得好苦,他觉得是上天在成就他。从这个故事,我们「慕贤当慕其心」,体会夫子这些圣贤人的存心。进而我们「君子务本」,我们要弘扬文化,首先我们要当一个好学生。夫子是怎么当学生的,师长老人家是怎么当学生的,这是我们的学处,内行人看门道。
我们太容易着相了,不知不觉就着。我们一看到师长,在哪里看到?台上。所以学什么?学师父讲经的神情,手怎么摆,讲话跟眼神都很像,真学像了吗?之所以能成为明师,是因为他是一个好学生,君子务本。结果我们现在一学,就想学师长讲经那种风范,走到哪里,一挥手,万人空巷,好崇拜,那跟崇拜刘德华有什么不一样?我对刘德华没什么看法,因为他知名度比较高,自然就举这个例子。我们一着相,根本是什么搞不清楚。其实假如是着相学,所有学习的动力变什么?名闻利养。「因地不真」,这个心学偏了,怎么学都契不进去。学什么?念念为众生,要为众生,得要有智慧、有德能。
怎么有智慧?「好学近乎智」。怎么好学,用什么态度来学?我们明天再从夫子这些圣贤,还有师长的行持,再来跟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