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39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九集)  2011/11/12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39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讲到是:

 

【恩盖天下。然后王天下。】

 

这个『王』是带领,统领好天下的百姓。刚刚提到的是尧帝、舜王他们都能体恤到,每个百姓的状况需要。在第九册一千一百二十一页,有另外一个事例,也是体现『恩盖天下』。我们看倒数第五行,大家现在读这些原文,有没有感觉比较轻松,有吧?所谓生处转熟,多看、多背对文言文就熟悉,不会陌生、不会有恐惧。我们看「周文王作灵台」,建灵台。「及为池沼,掘地得死人之骨」,他们在做这个工程的过程当中,刚好挖到死人的骨骸。「吏以闻于文王」,把这个情况,下属去会报给文王。「文王曰:更葬之」,把它重新埋葬好。「吏曰:此无主矣」,这是没有人认领的骨骸,也不知道他的家人是谁,无主之魂,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是谁,都不知道。

 

「文王曰」,文王说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拥有天下的人,所有的老百姓都是他的家人,他是主人,他要照顾好所有的家人。「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有一个国家的,他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寡人固其主,又安求主,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我就是这骨骸的主人,我就是他的家人,何必还要去找,谁是他们家的家人、他们家的家人是谁?不用了,我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我就要照顾好他们。然后就命令这官吏,衣棺应该可能是这骨骸旁边有衣服,我们说衣棺冢,都把它收拾好,然后把它埋葬好,还要恭敬对待他。因为古代对于安葬这件事,是看得非常重要的,让他能够安息,能够安心的走。

 

所以「天下闻之」,天下的人听到这件事情,「皆曰文王贤矣」,都说到文王非常的贤德,为什么?「泽及朽骨,又况于人乎」。连对待枯骨都这么有仁慈之心,何况是面对还活着的人!「或得宝以危国,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而天下归心焉」。或许很多其他的国家领导者,会觉得得到了宝反而会危及国家。当然假如是这得宝造成领导者的贪婪,玩物丧志那可能会危及国家。而文王得到的是朽骨,这个喻是明白,就老百姓能藉由这件事情,明白文王的仁慈,明白文王对老百姓的这种态度、心意。他说我是天下之主,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家里人,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要照顾好,所以「天下归心焉」。其实是祸是福、是宝还是灾,其实不在外,还在一个领导者他的存心。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到,存心仁慈的人不管发生什么事,可能世间人觉得是坏事,可是因为他们在这个当下,流露了那分仁慈跟责任,反而让天下归心。

 

就好像我们刚刚举的例子,尧帝他们遇到旱灾,他们遇到老百姓犯罪。在我们看来都是不好的事情,可是在这个当下他们是反省自己、忏悔自己,这分存心、德行反而让老百姓感佩,甚至于是效法他,祸福其实都在人的一念之间。话又说回来,今天我们家里的孩子不听话,好事还是坏事?我也不能强迫你们吐出来,好坏也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你说你今天去检查,医生告诉你,这位仁兄你要坐好,必须告诉你一件事,你得了癌症只剩六个月的生命。好事还是坏事?有没有学习过差很多,这心态差很多,很多癌症都是被吓死的。其实那医生告诉他,是提醒他已经把身体用成这样了,身体变成这样谁造成的?自己。所以他把问题告诉我们,我们才能调整自己。有人把我们的不足告诉我们,好事、还是坏事?(好事)对!同样的道理,孩子有问题了跟我们家长有关系,孩子不就在反映我们家长的不足吗?孩子不也在提醒我们。可是问题是重点在于孩子的讯息我们怎么解读?我们对他失于照顾,他才会思想偏掉,这时候我们不只没反省,还指责他,那孩子的心就离我们愈来愈远。

 

我们要了解「百善孝为先」,一个人他跟父母那分孝心愈疏离,他的人生愈茫然,最后茫然到就是行尸走肉,就是在纵欲而已。我们看起来他是行为不好,其实他的内心非常痛苦。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多么希望父母看到我们的时候,是觉得安慰,是觉得光荣,我们多么希望我们的表现好,让我们的父母脸上都是笑容,没有一个人不愿意的。就像「暖春」电影里面讲的小花,有没有人没看过「暖春」?我要稍微顾及一下,因为刚刚才讲过,尧帝不是就像在厅堂一样吗?有一个人在墙角哭泣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讲得太高兴。同样的道理,你假如说都知道吧,突然看到一个人头低下来,那可能还有人不知道,赶快再讲一遍。不然你常常都说这些都讲过了,然后人家听了可能内心都觉得,怎么我都不知道,很难受。真的,有时人在聚会的时候,就讲得很高兴,有一个人根本搞不清楚状况,我们两个人还在那里乐得不得了,根本好像把他当作透明人,没看到他一样。两个人在那里乐得半死,而冷落别人,这是不妥当的。

 

刚刚跟大家提到,人,其实孝心是他的根,人就好像一棵树,他要有根他才有生命力;会变成行尸走肉,那就是没有根。有时候孩子跟我们讲话很冲,你听起来很难受,难受是什么?还是我执作祟:你怎么这样对我?我你爸!气起来了。可是你假如想,父子有亲是天性,他的天性现在扭曲成对他爸讲话这么大声,他不就在给你呼叫吗?爸,我跟你的根快断了,我没有能力也伏不住自己的脾气。爸,你帮我把根接好!你看翟导演他在分享,照顾他老母亲九十几岁,那时候是八十几,现在九十几了。你看他说我人生最幸福的,就是回到家一推开门还能喊一声娘,我六十多岁的人了,这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你看他那根多牢,他绽放生命力。对父母孝顺的人对国家就尽忠,他在各行各业都有好的表现。

 

可是我们想一想,现在有多少孩子那个天性,跟父母的根还紧紧的握住?我们想想,现在为人父母者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又知不知道父母在想什么?可是这个大家要会听,我刚刚是先说父母要先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你不要先去要求孩子。有时候讲这些经句很不好讲,就是这个道理,一听了我们不是先对照自己,反而变成要求别人,愈听心愈不平,要谨防这一点。父慈子孝,父母先慈爱了,孩子那个天性就继续保持,他本来就是这样。他现在不孝顺,不能跟父母连心,那是在成长过程当中,我们父母跟长辈没有护念好他的天性,父子有亲是天性,没有人教的。师长讲经的时候说,他有一次到日本,刚好十几个人跟着,其中有一个年轻妈妈,孩子才四个月。老人家抓住这个机会点:来,你们看她们母子的互动,你看母亲爱孩子的那个眼神,看孩子依恋他妈妈的眼神。有没有人教她们两个,说小婴儿,你就要这么看妈妈。天性!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通达人性,他在这个地方,看到了一个最重要的教育观念,就是让一个人父子有亲的天性终身保持。你看翟导演人家六十几岁一提到妈妈,那个高兴他是终身这个孝都保持住。再把这一分孝心,延伸到去爱他的兄弟姐妹,去爱他的亲人、爱邻里乡党,最后「凡是人,皆须爱」。这就是中国教育最重要的两个目的,从把他父子有亲的天性保持到终身,到推演这一分孝心,延伸出爱心来去爱天下的人。所以他走到哪都是好官、仁君,都是爱护老百姓的父母官,中国教育的这些智慧并不复杂。我们要想,明明小的时候父子连心、母子连心,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自己有经验,托我姐姐的福有这个经验,那时候我小外甥坐月子常常在我们家,跟我们也很有缘。每一次我们在那里吃饭,突然我姐姐跳起来,然后就进房间。

 

我跟我妈看一看什么事?孩子哭了都慢半拍,都是我姐姐马上反应过来,我们都要过几秒才知道,奇怪了我的耳朵也没啥问题,怎么会差这么多?还有一点特别明显,学讲话刚开始的时候,那真的是讲的没有一句听得懂的,他妈妈每句都听得懂,还做翻译。我说那哪是话的问题?他妈妈的心都跟他贴在一起,孩子那个心境一流露出来,妈妈就感应到。曾子这样的大孝子终身保持,您看他妈妈咬一下手指,他马上心里就痛,赶紧回来。我们母亲现在咬手指咬流血了,我们还是没什么感觉,我们要赶紧恢复正常,恢复我们的天性。假如有一天,你母亲身体不舒服,你马上有感应,马上打个电话回去问,你的能力快要恢复,你一定会觉得很欢喜。就像孩子,你也不用给他什么其他的东西,他只要看到他妈来,他就不哭了,就两只手在那里摆了,那是性德的欢喜。

 

我们现在当父母的就要想,孩子从小跟我们都是这种天性,怎么现在我跟他不能沟通,他也跟我不能沟通,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有时候冷静下来,才能把一些问题找到。孩子有时候哭,孩子有时候讲一些气话,他可能在反映他内心的状态,他在告诉父母:我的根快断了,我缺爱了。我们有没有解读到?比方说小时候就很会解读,孩子在那里哭,你就知道把他抱起来拍几下,他就不哭了。为什么?你离开他,他觉得那根好像不牢,他会有担心、会有恐惧。慢慢你都不理他,他的怨就出来:别人的父母都这么照顾孩子,怎么我爸妈都不理我?久了怨不就出来!

 

我记得有一个孩子,有一天拿了几百块给他爸,他爸莫名其妙,你拿钱给我干嘛?他说爸,我可不可以买你一个小时?因为我知道你的工资年薪多少、月薪多少,我算了一下,你可不可以给我一个小时,我向你买一个小时,你陪我一下?你说一个当父亲的人,当到要让儿子拿着钱来买你一个小时,你说这个孩子有多痛苦?他的痛苦、他的讯息多少次了?为什么我们父母都没收到?这个时代人追求这些金钱、名利、欲望,把我们的天性都障碍住。我那天听到一位大陆的自然老师,她有讲到,她说她有一个朋友,跟她在讨论教育孩子。她说一个妈妈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在读小学,儿子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妈,妳在哪里?什么时候回来?他妈接什么?桌上有十块钱,你肚子饿了赶紧去买面包。鸡同鸭讲是不?

 

这妈妈解读什么?找妈就是肚子饿了,反正钱放在那自己去买吧。孩子的心声就这样都被忽略掉,最后他就变得很酷,他觉得跟父母沟通没有用,就不想讲了。最后慢慢的连跟父母都这么冷漠,他以后人生有多大的障碍?他能跟谁沟通、他能信任谁?人生有多少福报一定会来的,不是说你一天拼十六个小时它才会来,今天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陪伴家人的时候用心的去陪伴,给孩子每天讲《德育故事》,一天讲两则,一年就讲七百多则,你就请七百多个圣贤人来教你的孩子。把孩子跟你这个天性终身保持下去,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个恩,领导人对子民,父母、老师对孩子都是要如此。接着我们看:

 

【权盖天下。然后可以不失天下。】

 

『权』是指权威,遍及天下,才能『不失天下』,他有这个威望,当然还是德行感召来的。所以叫道德之威、暴察之威、狂妄之威,道德之威他不失天下,天下人信服于他。假如是狂妄之威就像夏桀、商纣这样,老百姓已经这么痛苦,他都当作没看到。夏桀底下的人说要推翻你,你要被推翻了。夏桀说太阳哪有被推翻的道理?狂妄到极处。底下的人怨声载道,他居然还这么狂妄自大,说太阳不可能被推翻的。老百姓又回他一句话,太阳什么时候灭?我跟他拼了,「吾与汝偕亡」,我跟你拼了。真的老百姓最后就起来造反。所以这个权威,还是道德之威?接下来讲到:

 

【事而不疑。然后天下恃。】

 

遇到事情可以不迟疑、不怀疑,迟疑,当然一些事情它有时节因缘,你把它错失掉,对事情就是很大的损失,就不迟疑。还有不怀疑,比方从家庭来讲,面对家人发生的一些事情,要互相信任,不要怀疑。有时候人家的一些谣言造成家族、家人的隔阂,甚至对立,那对家庭就是很大的伤害。包含教育孩子,什么时候不能迟疑?你什么时候该教他,这不能迟疑,用什么教他你不能迟疑、不能怀疑。现在中华文化经典你拿去教孩子,常常听人家说这个、说那个又怀疑,又不敢教,那孩子教育的黄金岁月就过去了。能够变成家人的依靠,『为天下恃』,能够变成团体,甚至国家民族的依靠,都是在重大的关键,坚定不移,甚至独排众议,勇往直前去做。

 

其实我们看现在,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推展中华文化有没有阻力?很多地方很有阻力,因为我们忽略了好几代,很多人不了解还误解,都会来障碍。这时候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很可能就没有办法突破种种的挑战。台湾教育部长恢复让《四书》回到高中的课本,这个事情,对台湾的中华儿女重不重要?太重要了。他这么做有没有阻力?很有阻力,可是他坚定不移,部长不容易。所以现在这个时代,看到『事而不疑』,真的才能成为天下的依靠。我们现在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通往幸福快乐?什么样的思想才对?怎么样共同解决整个环境的污染问题?现在人类已经遇到存亡的关键,这温室效应的问题不解决,有多少地区都会被水给淹掉。现在这些有影响力的人,他能不能够坚定不移的去处理这些问题?

 

刚刚跟大家举到,不丹的总统他能坚持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叫人民幸福指数。现在很多国家都是用GDP就是生产总值,这个只是看到你东西生产多少,不能代表人民的幸福。你看我们都看GDP,忧郁症的人愈来愈多,自杀的人愈来愈多,他有幸福吗?离婚的人愈来愈多幸福吗?青少年犯罪愈来愈多,一直在看着那个GDP干什么?整个老百姓的家庭、心灵的恐慌这么严重了,还抱着GDP在那里很高兴。真的要冷静下来,你看多少家庭赚了很多钱,家庭毁掉了。人生是全面的发展,要平衡,尤其不能挽回的亲情要更加的珍惜。钱随时可以再赚,亲情破裂了,要再挽回不是那么容易。而且GDP的背后假如没有兼顾到环境的爱护,往后花在整顿环境的钱,可能要超过花赚的钱。比方说这个地方发展经济,把那条河给搞污染了,请问还要再花多少钱把它搞干净?再来,大家可不要看搞干净就没事了,那条河污染了,谁喝这些水?这些喝水的人会不会生病?医药费要花多少?人现在看事情都看得很浅,看得很表面、很局限,都不知道延伸出去的灾害有多少。

 

稻盛和夫这个企业家非常有决断、有勇气,他讲到日本在这几百年,思想观念不正确,要回归。甚至他说明治维新那时候,一些思想观念是错误的,都走向功利去。他有道德勇气,这话他敢讲!在全球都讲投资的时候,他能坚持住要储蓄:储蓄才能保障经济在发生风暴的时候,我的企业八年、十年都不会有影响,这样我才能对我的员工负责。您看多少企业,在金融风暴一起,兵败如山倒,倒了多少公司。这些企业家都只看眼前之利,哪有想到任何情况发生,我还能不能保护好我的员工?这都是「事而不疑」,面对这些真理,任何人讲他都如如不动,任何社会的风气他不受影响。他还讲到,纵使放下全世界每个国家的经济成长,都要面对改善整个地球的环境。现在这个情况有点恐怖,恐怖在哪?明明知道环境污染很严重、温室效应很严重,每个国家在做什么?还是大部分的国家在增加环境的污染。所以现在想想,我们全体人类真的要冷静下来,继续这样走下去了,不只我们没有未来,下一代也没有未来。

 

昨天是十一月十一号世界和平日,昨天特别难得,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一号十一点十一分,我们马来回教的长老发起为天下的和平祈祷。感觉昨天的磁场特别强,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头皮发麻?整个马来西亚这个地区,大家的善念那个力量很强。有没有觉得昨天都没有做恶梦?您看这回教的长老发起,而且他是找来各个宗教的代表一起来祈福,宗教和平、宗教团结、种族团结,我们马来西亚在带很好的榜样,带头。人之初,性本善,有一个地区、有一个国家带好头了,没有人愿意冲突,没有人愿意痛苦,有这个榜样出来,人信心大增就会来效法。看到这一句,我们每个为人君、为人师、为人父母,都要在这些重大的关键,要事而不疑,然后才可以成为身边人的依靠。

 

【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

 

这六项条件、这六个德行都能具足了,然后可以治理好天下的政治。

 

我们接着来看下一句,第七十八句,我们一起来念一下:

 

【故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不寑道焉。不宿义焉。言而不行。斯寑道矣。行而不时。斯宿义矣。是故君子之务。以行前言也。】

 

一开始讲到『不恤』,「不恤」是不忧虑,就『君子』不忧虑自己年老力衰,这不是他担忧的事情。他担忧的是自己的志向退了,自己的志向动摇,我们讲到这里,想到大陆一位老者白方礼老先生,很多学长有看过大陆拍白老先生的事迹,拍得非常好。老人家七十多岁本来退休,又重新踩三轮车,把所有积攒的钱帮助学生缴学费。他好像是捐了三十多万,帮助了几百个学生,踩到将近九十岁,才没有再踩,而且没有踩以后还是全心全意支持孩子们读书。他没办法踩了做什么?在停车场帮人家看车,收那些零钱,又去帮助这些贫寒的学子。我们看到这个例子,老人家是终其一生,他为国家办教育的心,没有丝毫的减退,这是我们的好榜样。

 

我们看历代这些忠臣,他纵使年老了,对国家那分忠诚、那分效忠,没有丝毫改变。你看一谈到忠,三国时代桃园三结义,还有五虎将,其中五虎将我们很熟悉的,赵云(赵子龙),你看他年老了,只要国家有危难,他都第一个上马去,冲到前头去,豪情绝没有丝毫减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千里马在马棚里面,牠还是在想只要让我出去,我还要再跑千里。「烈士暮年」,这些忠烈之士纵使到了老年,「壮心不已」,他为国家的那种志向没有丝毫的改变。讲到这里,期许我们以后到了七十岁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壮志才好,不然我就很惭愧,都是讲给别人听,自己都没有做。你们帮我监督一下,我七十岁的时候,你们帮我勘验勘验,这是必要的,有人提醒就比较清醒。尤其我们刚好有机缘跟大家交流,这算是抛砖引玉,讲了很多给人家听。现在很害怕人家说,「蔡老师,你这么讲你也没有做到」。我只要听到这个马上冷汗直流,这段话待会儿就整个给我们彰显,真的,一个读书人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言行不一致。

 

这里提到的,『忧志之有倦』,世间的人这个存心跟圣贤人有差别,圣贤人志向终身不改。可是一般的人没有受圣贤教化,很容易价值观念错误,很容易被境界绕着团团转。比方人一贫穷难过,没有地位觉得不好受;君子会不会因为贫贱而难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乐的是时时在道中,在提升自己的灵性。「贫不足羞」,贫穷不值得我们感觉羞耻,羞的是什么?「贫而无志」,贫穷却没有志向。男人没有责任感、没有志向,他就没有办法解决他家里的贫穷。现在不只是经济上的贫穷,思想上的贫穷更严重,可是一个领导者、为人父母者他有志,他家里的人思想观念,就不会贫穷,他就有责任感。你的后代有责任感,你的后代绝对不会贫穷,他会担起一个家庭的重任。「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没有很高的地位也不值得厌恶,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自己没有地位又不提升自己的学问跟才能,自暴自弃,这才是真正让人厌恶的地方。

 

「老不足叹」,老了不要叹息,「可叹是老而无成」,那我们就虚度一生。现在学习传统文化,很多都是老人家给我们做榜样,在祖国大陆有一位李宝库部长,退休的部长,退而不休,老而有志,带头推展孝道,带头照顾全国的老人,让老人精神生活丰富。现在响应他的号召,在大陆有一千多个小区,都在放促进老人精神快乐的那些光盘、演讲、影片。所以你看一个人的善心,唤醒了多少人的那分使命感,目前是一千多,听说可能今年可以到二千多,这些老者都是我们的好榜样。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无成,人生只要有志向、有开始,不管是几岁都可以发光发热。您看白方礼老先生,七十多岁踩三轮车来支持教育,您看他后面二十年左右的人生,那是绽放光明成为民族的脊梁,让这个民族精神可以鼎立在天地之间。

 

接着,「死不足悲」,人有时候一谈到死,就觉得很悲哀,其实「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这个补就是补益,可悲是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这一生对家庭跟对整个社会,却没有一点利益跟帮助,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人生来这世间是来服务、来奉献的,总要留下精神,总要留下道义、情义、恩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君子不忧年纪大,志向有没有保持,有没有继续在为社会服务?《了凡四训》里有一句话说,「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一个人有人生的志向他才有根,他才有生命力。假如人没有志向,每天就是吃饱睡、睡饱吃,那就变跟行尸走肉没有两样。

 

尤其人年纪大了在家里面那是爷爷、奶奶辈,甚至是曾祖父、曾祖母辈,德高望重,处处要给家庭好的家道传承。不能年纪大了特别计较,脾气又大,那可能这个家,就被我们搞得每天紧张兮兮的,就不好了。人老了要当喜星,是家里最开心的元素,因为有我们而让家里人都开心,「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而且可以当家里的和事佬,你辈分大讲两句,人家毕竟是你的晚辈:好,您都说!可以调和家里面这些摩擦、冲突。年纪大了不要逞强斗胜,很容易跟人家对立,可能这个家或者团队,就被我们带得每个人脾气也大、也傲慢,就麻烦了。

 

『不寑道焉』,「寑」是睡觉,就是不让道业停止,「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时时都在精进用功当中。『不宿义焉』,「宿」是过夜,就不让学会的义理拖延、空守,就懂了一堆都没有去做,这样不行的。孔子说「闻义不能徙」,闻到这些道义的事情赶紧就去遵从、去做,「不善不能改」,知道自己有什么缺点赶紧去改。假如不去改,「是吾忧也」,这是孔子忧虑的地方,其实孔子讲这个话,一来他自身自律很强,「德之不修」,道德每天要提升、要下功夫。「学之不讲」,古圣先贤这些教诲他要讲究,他要把它融通,融会贯通,解得清楚、解得彻底才能行得透彻,解行才能相应。「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这是他自己的自律。而事实上夫子的德行,「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所以夫子这个忧,另外一个重点在忧自己的学生,假如夫子这样诲而不倦,他们没有放在心上,闻义又不徙,不善又不改,那夫子就替他的学生担忧。我们读到这里,我们不能当让夫子担忧的学生,我们就自己要赶紧下功夫,勇猛精进,不能让夫子二千五百多年之后,在天之灵还在担忧我们这些弟子。尤其现在是文化承传的关键,我们这一代再不传就断了,这个时候古圣先贤都在保佑、都在关心,我们尽心尽力,安了多少祖先跟圣贤人的心,这叫孝。孝悌之至可以通于神明,以这样的心来报祖先跟圣贤的恩德,承担起这文化的承传,一定可以感通,冥冥当中祖先跟圣贤都会护佑我们。所以不能把学到的道义不去力行、不去实践。

 

接着说,『言而不行,斯寑道矣』,自己讲出来的话,或者答应的事情,不能够去做到、去力行,说了却不做,这就是让道业荒废、停止下来,「斯寑道矣」。『行而不时,斯宿义矣』,做了之后,又不能够长久的坚持下去,等于是半途而废,这样也是让义理空守,没有办法落实。这段话让我们感觉到,人这一生要过得有价值,首先要有志向,要发勇猛的心。成己成物,成就自己的德行,也成就他人的德行;开显自己的明德,也能帮助别人恢复明德,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观。《大学》开篇第一句,就把人生的价值观讲得清清楚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是成就自己。「在亲民」,成就他人,「在止于至善」,成己成物,成就他人达到究竟圆满,就是止于至善,所以要发这勇猛的志向。接着还要发长远心,所谓发心容易,恒心难,这是对治我们的懈怠,对治我们没有恒心的习气,要能坚持,要能愈挫愈勇。

 

这里讲到「行而不时」,时就是不能时时保持下去,这长远心就不够。当然我们每天亲近经典,每天以古圣先贤的榜样来期许自己,就不容易退心了。所以不能一天不读经典,一不读经典很多习气会冒出来,想这个、想那个,最后又自私自利很严重,就很容易退心。『是故君子之务,以行前言也』,「君子」最重要的要务践行。「前言」可以是刚刚讲的这些重点,就是发愿然后赶紧力行,没有一刻懈怠懒散,言行一致,都是用心在这些教诲,百分之百去落实。另外「行前言」,可以是指刚刚前面讲的这段,也可以是提醒我们自己曾经讲过的话,曾经下过的承诺,都应该终身不要忘,全心全意的去做到,去圆满自己的诺言。

 

刚刚讲到言行,刚好想到我们之前也有强调过一点,就是在《论语》当中,有好几句都是强调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我们看到这两句都有耻字,等于是读书人觉得最羞耻的事,是自己言行不一致,他觉得这是无地自容的事情,他就会不断的去督促自己,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这个羞耻心就变成他立身行道,源源不绝的动力。包含在内心里面曾经对自己的期许,或对别人的承诺,他也要去做到。

 

接着我们看七十九句,是在第一册第一页第四行,在《易经》当中干卦的一个经句。《易经》是六经之一,而且《易经》应该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一本经典。《易经》从伏羲氏画八卦,这黄帝离我们四千五百年,伏羲氏到黄帝可能又有五百年,所以这是离我们四、五千年的祖先,伏羲氏画了八卦。文王把它延伸变成六十四卦,文王写卦辞,有一个说法是周公写爻辞。又透过孔子,因为文王这六十四卦,一般的人还是很难理解其中的哲理,所以后来又经过孔子来批注,就把整个《易经》的义理彰显出来,后人才看懂,才可以从中去学习。所以《易经》经过三个圣人,伏羲氏、文王又到了孔子。所以在《汉书.艺文志》里面,就有提到「易道深矣」,《易经》里面含摄的义理很深,「人更三圣」,就是经过了这三个圣人,才把义理彰显出来。

 

而且《易经》有三个意义,孔子有讲到「易者」,第一个是「易也」,第二个是「变易也」,第三个是「不易也」,这是夫子有讲到的。《易经》有三个含义,易也、变易也、不易也,这一开始讲的易也,就是我们一开始讲「天命之谓性」,就是我们的性德,就是宇宙的本体。夫子在诠释第一个易的含义,讲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大家现在在读这个句子,应该不会太陌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看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看从儒释道去拆其实理都是相通的。我们学圣贤教诲,都是要回归自性、回归这个本体,但要回归都要从格物下手,把习性、把分别执着放下,甚至把起心动念放下。

 

孔子说易是无思也,把起心动念都要放下,才能寂然不动,叫「何期自性,本不动摇」,可是又「能生万法」。所以它这寂是空寂,空了之后有灵可以感通,那个不是死寂。这个只有证悟了才会知道,这就大家照着经典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最后放下起心动念,这是唯证方知,契入就知道了。但是假如执着愈来愈淡就会比较有感觉,有没有觉得心上愈没事的时候,突然人家有什么问题跟你讨论,你会讲出非常有智慧的言语。假如你那时候很烦,很多事情在那里搅,人家跟你讲什么:你别吵我了!不要说帮人,不骂人就很好了。奇怪了,同样是你怎么状态差这么多?「本自清净」,人欲望愈少心愈清净,智慧就显,本有的智慧它会透一点出来,叫烦恼轻,智慧就长了。

 

再来「变易」,就是万物都在变化,但变的时候你要懂得变通、权变,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你看这个时代在变,清朝的礼,你看遇到皇上君王给他跪拜。我们现在学传统文化,见到首相、见到总理给他磕头,这就人家一看:这个中华文化不能学,怎么学成这个样子?跟这个时代的一些状况脱节太严重,会造成人家的误会,反而人家看到你的行为有点害怕,不敢学这个东西了。所以这是可以变通的,让人可以接受,但是又保持不变的道理。您看第三个「不易」,不变是什么?恭敬。假如对自己国家领导人都不恭敬,那这个铁定是大乱之世。对君王、对国家领导还是要有应有的礼貌,所以要行礼鞠躬。这是《易经》的三个意义。我们来看:

 

【干。象曰。】

 

这个『象』的意思是指《象传》,孔子做了十传来诠释《易经》。哪十传?这个我们也了解一下,也从中了解孔子的苦心。《彖辞》上下两传;《象辞》上下两传;《系辞》上下两传;先是《文言》,《文言》是专门解释乾坤的;再来是《说卦》,是谈这八卦的道理,《说卦传》;再来是《序卦传》,《序卦》是整个六十四卦排列的道理,谈的是这个;还有一个是《杂卦传》,这十传。《杂卦》是把两两相对的卦并在一起,变成三十二个组合,比方「否卦」跟「泰卦」它是一组,刚好两两相对,再谈三十二卦组合的这些道理。大家慢慢了解,不要担心,这文化要整个深入到把它大放异彩,可能要二、三代人,一棒接着一棒,我们这一棒能尽多少力我们就尽多少力。

 

《彖辞》上下传,「彖」是在解释卦辞的,这整个卦,还有整卦的意义,是《彖辞》在解释。《象辞》它是解释整个卦的形状延伸出来的意义,所以它叫象,它还解释每一爻所产生的现象的意义。所以象辞可多了,六十四卦它都有象辞,还有三百八十四个爻它都有象辞。而且三百八十四个爻,有两个是用九跟用六,所以是三百四十六个象辞在解释。这一部书孔子是韦编三绝,一直在研究、在深入,翻这个书翻了三次绑书的牛皮带断掉,孔子是圣人都要这么用功。更何况是我们要下更大的功夫,所以大家以后要多带一点口袋书,不能蹉跎,一有时间赶紧读书、学习。我们看这一卦讲的,『象曰』:

 

【天行健。】

 

整个干卦呈现的象,它诠释出这个道理,干卦象征天道运行刚健而永恒,所以『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天体的运行周而复始都没有停留、没有懈怠的。所以延伸君子当效法天道,自我奋发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止息的道理。就像《大学》里面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在提升、都在进步。而「自强不息」很重要的一点,心量要不断拓宽,习气要不断对治。自强不息不能用在相上,重实质不重形式,不能是说我每天读很多经,我很用功。读经是手段、是明理、是让心定下来,紧接着进一步要依照经教去做,去放下自己的习气执着,所以自强不息要放在不断的改正自己的过失。《了凡四训》有一段话很可贵,了凡先生讲「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日日知非就能日日改过,才能提升,才能进步。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是:

 

【坤。】

 

坤卦。

 

【象曰。】

 

《象传》上也是说到,《象辞传》里面说到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卦象征大地地势和顺,而且大地承载万物、养育万物,这都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可以体会到的。所以君子效法大地、取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负载万物。我们有智慧、我们有德行,我们才照顾得了家里的人,利益得了家人,才能真正以智慧来启发生命当中的有缘人,所以要先『厚德』才能『载物』。而且「厚德」也要自强不息,才可以积累上来,所谓厚积薄发。德行的成就也不是一蹴可几,也不能浮躁,也不能求快,反而欲速则不达。要安下心来,在每一个念头上用功夫,在每一天精进不懈,这样慢慢积累滴水穿石,工夫到滞塞就通了。

 

我们再看第八十一句,我们一起把它念一下:

 

【不修善事。即为恶人。无事于大。则为小人。纣为无道。见称独夫。仲尼陪臣。谓为素王。即君子不在乎富贵矣。】

 

这是在第十册一千三百五十一页第八行,『不修善事』,就不积德行善,其实我们这个行善,是看到别人有需要,去帮助他。假如人家有苦难我们帮得上而不帮,这叫见义不为,对自己的良知就有损,对良知有损那心性就在堕落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就是退步,所以一个人不去修善事,不去热心助人,他每天一定会退步。为什么?他不再为别人想,那他的自私自利就会增长。假如我们从今天开始念念为人着想,自私自利就愈来愈淡,心地就愈来愈善良。所以每一天其实都有进退的,这一句话也洞察到人只要不行善,他一定不断的在退步。诸位学长,我们早上有没有日行一善?要把行善变成很自然,就像呼吸一样。诸位学长,你前一个小时有没有在呼吸?有。你有没有心里一直在想,我在呼吸、我在呼吸有没有?没有吧?因为已经太自然了,你根本不会很作意在那个动作上。假如今天我们行善到这么自然,有一个人过来找你:三年前就是你帮我一个大忙。这时候你说有吗?有吗?有这个事吗?你完全不记得了,你行善也是都没放在心上,为什么?太自然了应该的。

 

「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就是三轮体空,你帮助别人就好像不分彼此。就好像你的身体,你的左手帮助右手多少次,记不记得?这一体不分,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人常常把善事放在心上,很可能就要求人家回报了,那这样子所做的善事都放在心上,虽然行善有福报,但是这个心就不清净。甚至于人家没有表示什么,可能就生烦恼,甚至还骂人,就麻烦了。我们这一生来到这个世间,不要再有这些贪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这么清清净净来,就清清净净走,这一生什么都不求,活一天尽心尽力为身边的人做一天就对了。来了,欢欢喜喜来,跟一切众生结善缘;该走了没有任何罣碍,欢欢喜喜的走,无来无去无事情。他很潇洒自在,有缘尽心尽力去做,心里头痕迹都不落,时间到了该走了,他也没有任何罣碍就走了。所以这一辈子你当了爸爸、你当了妈妈,尽心尽力做就对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无来无去无事情。

 

『无事于大,则为小人』,「事」是事奉,不能够恭敬奉事尊长,不管是在家父母、长辈,还是在团体里面的主管,在学校的老师、校长,不能够恭敬奉事,就是小人的行为。一个人的善根,从孝敬生出来的,假如连孝敬都没有,他都是习气做主,他的善根没有办法增长,那就很难不堕落到小人的行径。连自己尊长都不尊重,出去到社会上一定会对人不恭敬,甚至会对立、冲突、伤害,这样就不好了。『纣为无道』,我们刚刚讲到这句,「无事于大,则为小人」,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为人父母、老师、领导的注意,不从这个恭敬去教导孩子、教导下属,他跟你这么多年最后那德行变小人,我们有责任。我们也对不起,比方老师你把小孩教成心境是小人,对不起他的父母;你把下属带得心量都很狭小,也对不起他的家庭,君亲师都是一种责任。纣的行为就是非常荒淫无道,所以人家称他叫『独夫』,就是非常残暴的人。

 

『仲尼陪臣,谓为素王』,孔子他是诸侯的大夫,他当过鲁国的大夫是个陪臣,辅助这个国家的。「谓为素王」,可是后人都称他王,这个称王就是受到广大人民的推崇。而且用一个素字,就是他不是有实权的王,可是却都活在世世代代老百姓的心中,尊崇他、向他学习。孔子在历代被受到很高的尊崇,从唐朝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时期,宋朝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到了元朝蒙古人,元朝元武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大成至圣先师」这个称谓,是元朝皇帝元武宗对孔子非常的佩服,册封孔子是大成至圣文宣王。

 

而且武宗讲了一句话说,「先孔子而圣者」,比孔子还早出世的圣人,「非孔子无以明」,就没有孔子把他们的教诲传下来,后代根本都不知道有这样的老祖先。「后孔子而圣者」,在孔子之后这二千多年成圣贤的人,「非孔子无以法」,二千多年来孔子以后的圣贤人,都是以孔子为榜样来效法他,所以非孔子无以法,就没有效法的榜样。夫子真是承先启后,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夫子是贡献最大的圣人。所以老百姓推崇他,称他为素王。

 

『即君子不在乎富贵矣』,一个人他这一生对整个世界民族有多大的贡献,不是看他有没有权位、地位,而是看他有没有悲心、有没有德行。现在孔子利益的人,不是中华民族的人而已,您看美国都把孔子的诞辰,九月二十八号定作教师节,孔子现在已经是很多国家民族共同的老师、尊崇的圣人。读了这一段,我们也效法孔子,让这一生真正能对家庭、对国家民族社会,以至对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好,今天就跟大家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3日21:56: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27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