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七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73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六八页:
疏【闻念三宝,自有四义:一者鸟音之中,赞三宝故;二者说法有方,善入人故;三者昼夜无间,熟耳根故;四者鸟尚解说,激胜心故。】
莲池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明,弥陀说法要是以我们这个世界的形态来看,可以说是将这个教学做到艺术化的顶峰。我们所能想象得到的,西方极乐世界全都有,我们想象不到的那些巧妙的方法那儿也有,这是非常的不可思议。极乐世界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这个世界是纯一菩萨法界,而且还是普贤菩萨的法界,确实古人对它的赞叹是有道理的。像蕅益大师的赞叹,隋唐时候日本高僧大德的赞叹,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圆教当中的圆教,一乘之一乘、了义中之了义,我们从这些大经比较上见到了,证实这些人所说的话绝不过分。佛在《华严经》上说过,菩萨如果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满无上菩提,也就是说圆教的佛果一定要以普贤行才能够证得,不是普贤行不能证圆教的佛果。要以天台家来说,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可以证得,圆教佛没有办法,贤首家的讲法也是这样的。为什么一定要修普贤行?因为普贤的心量是整个真如本性的全体显露。要证到圆满佛,一定要有这个因,因与果不相应,当然不能证得。这是我们现在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
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到六尘说法,这一段给我们说众鸟说法,鸟我们一般看法那是畜生道,经上说得很清楚,这是阿弥陀佛变化所造的。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人也会造,但是造得不很理想,不能跟真的鸟一样,科技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造的鸟跟真的鸟一模一样。这鸟会说法,说的什么法?你想听什么法,牠就给你说什么法,这是不可思议!不是只说一种法、二种法,想听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可知,既然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个鸟就等于阿弥陀佛为大众宣说没有两样。初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人数当然是多,他们来自十方一切诸佛剎土,不限于娑婆世界,十方世界的人都去往生,因为十方一切诸佛都为众生宣讲《阿弥陀经》,宣讲净土法门,这个法门是成佛最稳当、最快速的法门,劝勉大家念佛求生西方。初生到那里不久,过去那些习气还存在,存在从前六道的观念,看到这些鸟会把牠看作畜生道,虽然晓得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造作这些鸟来说法,又有特别的意义存在。第一是『鸟音之中,赞三宝故』,赞三宝是总说,三宝是代表如来所宣说的一切法门,一切法门离不开自性觉正净。鸟都赞叹三宝,我们更应当由衷赞叹,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第二是『说法有方,善入人故』,「方」是善巧方便。这些鸟善说,牠有方法,牠不是随便说的,牠说的有条理有层次,叫听的人能生欢喜心,容易理解,乐意接受,这才叫善说。如果说了,说了半天没有头绪,听也没听明白什么意思,听清楚了也不欢喜,这不叫善说。善说一定要有这三个条件,有层次条理、人家很容易懂、很喜欢接受,说法的目的才能达到,那鸟有这个能力。鸟都有这个能力,何况佛?何况这些菩萨们?
第三是『昼夜无间,熟耳根故』,无间断的说,我们才能够熟。古德教导我们修行应该把「生处转熟,熟处转生」,那才有成功的希望。我们今天什么熟?起心动念就贪瞋痴,这贪瞋痴很熟,起心动念它自然就生起来;念佛不熟,常常把佛号忘掉了。祖师教给我们要把生处转熟,就是把念佛转熟,把贪瞋痴的念头渐渐忘掉,把它转生。转的方法靠薰习,薰习不能间断。从前净宗祖庭念佛堂佛号是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一年到头不中断,这就是教人家薰习。如何能做到不中断?在从前是分班念佛,这个道场人数多,分班轮流念,晚上四个人一班,一班念一个时辰(两小时),或者一支香(一个半小时)。一支香这一班念完底下那一班接上,不中断的,这个念法。当班的,你一定要去念,不当班的,随喜,所以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
我们现在人福薄,这样的道场我们遇不到了。实在说,现在人的福也不比从前人薄,问题就是你会不会运用,现在我们家里电子念佛机可以二十四小时放佛号不中断,也不亚于以前祖师的道场。念佛薰习,假如我们有工作,这个工作需要用思考,我们把佛号声音放小,不妨碍工作,工作做完再把佛号放大声一点。这样的薰习能有二、三年的时间,确实可以做到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熟耳根故」,这个熟就是净宗所讲的功夫成片,功夫只要成片,也就是只要你这句佛号念熟,所谓「熟」,一切时一切处这个佛号会提起来不会忘掉,这样的境界就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是这个条件去的。
熟里面也有九品,上三品这功夫熟的人,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在这个世间住几年,不碍事,换句话说,功夫成片的上三品,生死就了了,为什么?你生死自在,自在就没生死了。说老实话,在这个世间愿意住一百年也行,愿意住二百年也行,他完全自在;愿意什么时候走,马上就走,不必到一心不乱!如果说到一心不乱,那我们一般人不见得这一生当中能达到这个目标。功夫成片里面,功夫高的,九品的上三品就能做得到。因此,这样的境界我们人人都有分,就看你熟的程度,也就是这一句佛号薰习的程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