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七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72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六六页:
钞【二者会事归理门。】
我们还是接着介绍别相里面的三宝,同相约五教来说,第一个是「立事就义门」。今天看第二段,「会事归理门」讲的三宝:
演【非三十二相之佛为佛。般若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曰: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曰: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故以如理为佛宝。】
前面一段是就事相上讲三宝,这一段完全是从理上讲三宝。理上的佛宝,就是自性觉,所以不能从相上来看,一定要离相才能见性,性才是真正的佛宝。经上说得很清楚,句句都是教我们离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从事上要能够明了它所显示的理,这是佛宝,这个地方讲「如理」,「如」就是真如本性的理体。
演【法者,非以文字为法。经云:有法可说,名为谤法;无法可说,是为说法;所谓无说无闻,是名真说般若。此以如理名法宝。】
理是一个。就真如本性本觉上来说,它是佛,佛是觉的意思,本觉,本来就觉悟。法是轨持的意思,轨是轨道,持是保持,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规律。自性,它是不乱的,本来就具足一切的规律。所以宇宙,乃至大而世界,小而微尘,它的结构都有规律。现在科技发达,从一微尘当中观察,它有多少个电子、多少个核子在那个地方运行,都是有条不紊。法就是有条理,不紊乱,大到宇宙星球的运行,它都有规则。自性本来就有规则,本来就是不乱的,这些规则称之为「法」,这是自性的法宝。佛所说的一切法,也符合这个原理,无论佛所说的义理,或者佛所用的言语、方法,都是有条不紊。我们在经题里面常讲「经」字,它有贯、摄、常、法四个意思。贯摄常法,拿现代话来讲,非常符合科学的条件,它有层次、有程序,决定不紊乱。
演【僧者,非以剃发为僧。经云: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乃至阿罗汉,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亦以如理为僧宝。】
僧宝,从理上讲就是自性和合,自性本来就是和合,本来就是清净的。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清净,一个是和合的意思,这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看宇宙万法,现在所说的自然生态,自然生态它是和合的。今天自然生态被破坏,是人为的,是众生把它破坏掉,它本来是和合的。从理发展到事相,事不违理,理不碍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往往看一个局部,看一个断层的,没有看到全体,所以感觉到处处有妨碍、有障碍,不圆融。如果能够看到十方、看到三世,你才晓得没有一法不圆融,法法皆融。理上的三宝,「始教之三宝也」,始教是大乘空宗,大乘开始就是从空门入的。
钞【三者理事融显门。】
这个观察比前面要来得深入,愈深愈接近于事实的真相。
演【虽云色相不是佛,音声亦复然。】
色相、音声就是六根、六尘。
演【又云: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所谓于法不说断灭相,名曰佛宝。】
这种观察,理、事都有,因为理不能离开事而独立,事也不能离开理而单独存在,理跟事是一桩事情,它并不是二桩。我们今天往往在学习上增加困难,就是把理事分开,理不是事,事不是理,这个麻烦就大。不知道理跟事是一不是二。事是理之事、理之相,理有个样子,那个样子是理之相;事相既然是理之相,理就是事之理。没有事相,理我们见不到;没有理,绝对不会有事相存在,所以它是一桩事情,表里二面而已。因此也不能够离开色相去见到真性,真如本性在哪里?真如本性就是色相。可惜,我们就是把理跟事分做二截,所以在相上见不到理。如果哪一天在相上见到理,那就是佛门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是在相上见到性。古人有个比喻,在器上见到金,金在哪里?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如果一定说「我不要器,我要金」,金到哪里也找不到。要金不要器也不行,要器不要金也不行。前面二者,第一个偏在事上,第二个偏在理上,都不能够圆融。到这个地方才开始圆融,晓得理事是一不是二。「于法不说断灭相」,确实它只有变化,没有断灭。
演【虽曰,文字性空,名字亦离,又不离文字,说解脱相。以文字性空,即实相故,名为法宝。】
名字包括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实在讲是个符号,尤其文字是符号,它的性还是真如本性。任何一法都有体性,就是真如本性,所以一切万法同一个性体,这个性体就是六祖大师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虽然无一物,它能够变现一切物相。所以无一物不能说它是无,说它是无,它就不能变现;它能变,能变也不能说它是有,因为它所变的东西不是永恒存在的。所以有,我们叫妙有、假有,它不是真有;真是空,假是有。我们讲妙有,妙有就是假有。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它虽然变现出一切森罗万象,这一切现象是当体即空。诸位如果细读《楞严》,能体会到当中一点点义趣,所有一切万物绝对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因为它无碍。《楞严》显示出《华严经》所讲「事事无碍」的味道,空跟有是一不是二;如果是二,决定有障碍。因为它是一,所以它没有障碍。
我们今天看到所有一切物相的障碍,的确是错觉,这是佛门里讲迷而不觉,现在科学家讲的错觉。西方许多大科学家也证明,证明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看法看错了。《楞严》上说,我们讲这是物体,假如真的有,现在在这个地方它一定占一个空间,我们把这个拿掉,这个地方空间应该缺一块,它刚才占有它,我现在拿掉,你们有没有看到这个空间缺一块?或者看到别的空间挤到这个地方?没有。这种现象如果不存在的话,就证明空跟有是一不是二。如果它确实有的话,拿掉之后这个虚空应当缺一块。我们在水里放一个有体积的东西,拿掉的时候,它那里会空一块,四面水会往它那儿流,把它填补起来。我们在空中把物体移过去,有没有看到空被填补?有没有看到这边空被挤,那边空被填补?没有这个现象。从这个地方证明,《心经》所讲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华严》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确实如此。这个道理能体会到一些,以后讲到神通妙用就不会感到奇怪,那在理上讲得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