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悟全法師、開覺法師 (第十一集) 2014/3/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11
老法師:大家好。參考資料裡面有些重要的部分,給我們有啟示的,重要的佛學一些常識、一些知識,我們應該要明瞭的,提出來研究學習。不是很重要的我們就可以把它省略掉。資料相當的豐富。這個下面一百五十九,我們剛剛學過的,心意識,「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心意識」,一百四十九條,在參考資料第八十二頁,倒數第五行,上面一段,佛教的術語,在《佛學大辭典》說得很清楚,心是集起的意思,意是思量的意思,識是了別的意思,了是明瞭,別是分別。「《唯識論》於其名雖許互通,然其實體各別,如其次第配之於第八識與第七識及餘六識」。第八識是集起。集起,下面有解釋,《俱舍論》認為它是一體,也就是八識是一體,分為心意識,這是異名。《六波羅蜜經》第十卷說,「集起說為心,思量性名意,了別義為識,是故說唯心」,唯心把這三樁心意識統統包括了。
《唯識論》裡面說得比較詳細,「薄伽梵處處經中說心意識」,薄伽梵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心意識講得很多。經中說心意識三種差別,「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這是三個別義。「如是三義雖通八識而隨勝顯第八名心,集諸種法起諸法故,第七名意,緣藏識等恆審思量為我等故,餘六名識,於六別境粗動間斷了別轉故」。一切萬法,經論裡頭佛常說,萬法從哪來的?從阿賴耶變現出來的。阿賴耶裡面含藏一切萬法的種子,這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些種子是本自具足的。我們起心動念無論是有意無意,阿賴耶識裡頭就有一個種子,好像就有一個檔案,像電腦裡面就有儲存的記憶,這個儲存的記憶在佛法裡面叫阿賴耶的種子。這個種子沒有形相,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沒形相。如果要有形相,佛有個比喻說,盡虛空都容納不下,好在它沒有形相。但是遇緣它就起現行,起諸法故,遇緣就起諸法,那就是能大師最後一句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起諸法是能生萬法。
集諸種法,種就是種子,阿賴耶落謝種子,這個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頭永遠不會消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起心動念非常重要。我們每一天阿賴耶裡有起、阿賴耶裡有集,同時在起作用。起是我們的現行,我們不知道,現行裡頭每個念頭、每一句言語、每一個動作都落在阿賴耶的習氣種子裡頭。我看了潮州謝總辦論壇的碟片,他第一堂課是用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做為開端,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真相,就是起心動念水知道,說明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為什麼?這什麼道理?這就是阿賴耶的作用,心意識心的作用。你看它現相,同時有集起,集起就是記憶,好像入檔案了,檔案抽出來給你看,又入檔案了。這個集起是同時的,集起同時,集起不二。
阿賴耶裡頭什麼種子都有,十法界依正莊嚴,它要沒有這個種子就不會起現象了。種子真的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這個裡面佛告訴我們,有佛種子、有菩薩種子、有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種子,也有六道輪迴的種子、有三惡道的種子,什麼都有。哪一個種子起現行?這不就是說明境隨心轉,外面的物質環境隨著我們念頭在轉。我們念頭善,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一樣不善;我們念頭惡,沒有一樣不惡,念頭主導了十法界,念頭主導我們的生命。我們把它縮短來說,這一生,這一生吉凶禍福完全在自己起心動念。所以這個念頭多重要。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是什麼念頭?老祖宗傳下來的四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四個科目再把它總結,實際上就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是性德,用佛經來說這是真諦。隨順性德就是善、就是幸福美好,違背了性德就是災難、就是三途,與任何人沒有關係,與任何事也沒有關係,完全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阿賴耶集起同時,在什麼地方?在我們現前起心動念。
第七這叫意,意是執著。你看緣藏識等恆審思量為我等故,恆,永恆,它不改變,非常固執,審是審察,思量,有一個我。就是末那識的四大煩惱,第一個我見,沒有我一定要執著有個我,這是末那的根本,其餘三種是從這根本生出來的、延伸出來的,是枝幹,那就是我愛、我慢、我痴。這什麼東西?三毒,貪瞋痴。愛是貪毒,慢是瞋毒,痴,痴是什麼?懷疑,懷疑是痴毒。如果我們從愛慢疑這個角度來觀察,那就把貪瞋痴的核心看到了。斷貪瞋痴要從哪裡斷?要從這裡斷。放下我愛,為什麼?我是假的,我愛的那個也不是真的,全是假的,搞錯了,不應該執著。我瞋、我痴亦復如是。佛教導我們轉煩惱,就是轉貪瞋痴,就變成什麼?戒定慧。轉貪心成就戒,戒德,轉瞋恚成為定德,轉愚痴成為慧德,戒定慧三學。也可以說,三毒跟戒定慧三學是一體,迷悟起了差別,迷了就變成三毒,覺悟了就變成三學。佛菩薩轉了,把末那識裡面的三毒轉變成三學。
餘六識,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六識是對六種別境粗動間斷了別轉故。了是明瞭,別是分別,眼見色,看得很清楚,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意知。了是明瞭,別是分別。它的現象,念念相續,從來沒有中斷過。它確實不是相續相,每一個念頭都是獨立的。念頭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短暫到我們無法覺察到,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捕捉不到,被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現在的儀器有能力掌握到一千兆分之一秒微細活動的狀況,非常微細,是我們一般人六根做不到的。什麼人能做到?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八地以上。八地以上就是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五個位次,八、九、十、等覺、妙覺。五十一個等級的菩薩最上面的五個,他們看見了,他們的六根對這種極其微細的現象,他能掌握到、他能見到、他能聽到、他能接觸到,他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
在《金剛經》裡面說出來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看整個宇宙就是這首偈說的,這首偈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他們看到宇宙萬事萬物的真相,叫諸法實相。見性就能見到。但是看得清楚、看得明瞭要八地才能看到,如同佛果地上一樣的清楚。七地以下,我們相信能看到,有一點模糊。初住以上,十住菩薩?十住菩薩看到了,不能說沒有看到,少分,像我們晚上看月亮,初三、初四的月亮,是真的不是假的,沒有看到圓滿,看到局部。十迴向菩薩、初地菩薩大概看到一半,好像初七、初八的月亮;八地菩薩看到圓滿,好像十四、十五的月亮,滿月。用這個比喻我們有一個概念,說明心意識的作用。
《俱舍論》第四卷有這麼幾句話,「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別故名識。心意識三名,所詮義雖有異,而體是一如」。也有人說各別有體性。但是在大乘法裡頭萬法一如,心意識也沒有例外。我們真正把這段有幾分認知就一定曉得,我們對於起心動念要慎重。如果真的一心嚮往極樂世界,我們起心動念一定是阿彌陀佛,保證我們這一生順利往生。我們要生到極樂世界去,怎麼去的?念佛就往生見佛。為什麼?從心想生。不要再想六道了,想我是六道,想人是六道,把是非人我放下,把名聞利養放下,爭名逐利是六道。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非常單純,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來佛寺三個聖人,怎麼又出來一個?細細去想一想,海賢法師的媽媽。她生平我們不太熟悉,最後走的這一招,什麼人能做到,自在往生,說走就走?走了之後,老和尚把她安葬了。八年之後想改葬,因為當年條件太差了,很草率的埋葬,老和尚心不安,常常念著這樁事情,覺得對不起母親。八年之後條件成熟了,希望改葬,立碑紀念,墳墓挖開,棺材裡頭屍首沒有了,只有幾枚釘棺材的釘子。幾時走的?我們冷靜去思惟、去觀察,肯定埋葬下去就走了。沒人知道。
有一個例子,達摩祖師,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達摩祖師圓寂了,葬了之後,應該有一段時間,有一個人從西域回到中原,西域是現在的新疆,說在西域遇見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在西域出現了,這人不相信,明明埋在這個地方,葬在這個地方,怎麼可能被你看見?算那個日期就是達摩祖師被葬下去的那個時間。大家不相信,好,把棺材挖起來看看。結果墳墓掘開,棺材打開,真的達摩祖師不在裡頭,只有一隻草鞋。那個人遇到達摩祖師,他說達摩祖師一個腳穿草鞋,一個腳赤腳沒穿鞋子。這打開之後證明,棺材裡頭有一隻鞋子,他講的話是真的。海賢法師的母親連一隻鞋子也沒留,痕跡不著,她到哪裡去了?是靈魂走了,那屍首在,她怎麼連個人身都沒有了?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達摩祖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至少法身菩薩再來。所以賢公老和尚的母親是不是菩薩再來?我們凡夫不敢妄測,但是細心去觀察,絕對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
海慶老法師自在往生,留下金剛不壞身,全身舍利,這個我們常常看見,現代這個時代還有。在我們家鄉安徽實際禪寺妙山法師,是不是叫妙山?跟我見過面,他來看過我,沒有想到他走了也留下金剛不壞身,供奉在實際禪寺。這些都是表法給我們看的。妙山在世也沒人重視他,普通的和尚,留下肉身,證明他修學確實有功德護佑他,不是福德,功德。功德從清淨心中來,心不清淨不可能有這個瑞相。證明他求生淨土如願以償,得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
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要時時刻刻提醒決定不能有惡念,善念也不行,善念生三善道,惡念生三惡道,都叫輪迴業。那怎麼辦?淨念。什麼叫淨念?一句阿彌陀佛是淨念,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經教的目的只有一個,說明事實真相,放下萬緣,經教的用意就在此地。往生極樂世界不需要經教,需要信願持名。來佛寺這三位大德都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有聽過經、沒有學過教,什麼都不會,小廟在農村,農村的生活靠耕種,他們是真正的農夫,他們的功夫就是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不間斷。所以經教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的。有了信心就得真幹,這個真幹,真念。這三個人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就是一句佛號念一輩子,從接受老師的教誨開始到自己自在往生為止,一個段落。下面續的那個段落,那是極樂世界了,不是我們能知道的,是到極樂世界圓滿菩提,證得妙覺果位。這個是不思議的法門,我們無法想像的法門,一生成就的法門。
修任何一個法門都不容易,小乘初果,你證得須陀洹之後,初果,還要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到人道,人道壽命到了再生天,天上,七次,證阿羅漢果,永遠離開六道輪迴了。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七次往返要多長時間?有沒有想過?忉利天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孔老夫子生忉利天了,夫子距離我們二千五百年,在忉利天二十五天,到忉利天才二十五天,你就曉得多難。遇到淨宗,信願持名,一生就證得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小乘,人間天上七次往返,成阿羅漢;阿羅漢再提升,辟支佛;再提升,菩薩;再提升,十法界的佛,愈往上去時間愈長。如果要遇不到淨土,縱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還要修三大阿僧祇劫,無始無明才真正斷得掉,才能成妙覺。淨土法門不是,一生就證得。這一生成就了,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是什麼程度?等於學其他法門,法身菩薩,花開見佛悟無生。無生是什麼程度?七地、八地、九地,圓教,不是別教。得無生法忍,七地,下品無生忍;八地,中品無生忍;九地,上品無生忍。再往上去叫寂滅忍,不是無生忍,寂滅,十地下品寂滅忍,等覺中品,妙覺上品。你就知道淨宗的殊勝不可思議,每一個人都能取得。
香港回歸之後,我是舊地重遊,來觀看回歸的殊勝。遇到過去老同修,我講經的時候老聽眾,他們告訴我,我七年沒來了。我也忘掉了,我只知道很久沒到香港來,都在國外。這碰到了說要請我講經,他說你為什麼沒來?我說沒人邀請。他們就組織起來了,邀請,每年到香港講一個月。一九九八年我移民到新加坡,距離近一點,我住在新加坡居士林,同修們邀請我每個月來講五天,講了好幾年。地點就是尖沙咀街道福利會,每個月我們租用五天,也講了好幾年。這都熟了,才有緣分在尖沙咀建了個小道場,佛陀教育協會。我也拿到工作准證,七年之後成為香港永久居留。我一生流浪,只要有個小地方可以落腳靜修,哪裡都不希望跑了,跑累了,跑的次數太多了,跑累了,不想動了。
來佛寺,過去沒聽說過,這些修行人都不認識。而是他們往生之後把這個信息傳來,我聽到、看到非常驚訝,這個時代還有菩薩來示現。中國佛教的福氣,感得佛菩薩來示現,讓我們對佛法生起信心,特別是淨土,末法能得度就這一門,沒有第二門,幫助我們建立信心。我們自己也有這個意思,放下萬緣,專修淨土,目的就是希望求生極樂世界。
心意識,特別注意,起心動念就是造業,無論造什麼業,阿賴耶裡頭習氣種子永遠存在。聰明人當然不敢再造惡業了,為什麼?自作自受。真的與任何人都不相干,要怪罪別人,罪加一等。下面這一段,「無生法忍」,也非常重要。哪一位同學有學習的心得,我們也希望提出來大家分享,有沒有?這是澳洲的。
學生:師父好。
老法師:坐下來,請坐、請坐。
學生:各位同學好。師父這幾次都一直提到海賢老和尚,他從老師,教他一句佛號一直念,修了九十二年,這就是尊師重道。身在表法,念念為眾生服務,農耕,把多餘的這些糧食,果木樹,這些糧食,還有蔬菜,盡心盡力的供養大眾,也幫助了許許多多老百姓。這個表法含義非常之深,從我們學經教的同學來講,我們鑽研經教固然是好,但是把自己了生死的大事情往往會疏忽掉了。所以海賢老和尚這種表法,對我們學經教的同學,乃至於對一切念佛人,都有很深的含義的。在身行上,老和尚所表法的,身是替大眾服務,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學習老和尚用身行來替大眾服務,悟全有少許體會。在大概二00三年、二00四年時候想到了,應當除了學經教、誦經念佛之外,也常常要跟大家結好緣、結法緣、結善緣。所以早期就發心學燒素菜,燒素菜是得力於台灣一位同修,他來澳洲,自己家裡,私底下教悟全學習,學了燒素食之後,就在淨宗學院齋堂發心來供養大眾。
在早些年也承蒙東天目山齊老居士的邀請,也去過幾次。曾經在最後一次,時間將近半年,我們在山上,除了每一天學習經教四個小時,那個時候以因果教育《了凡四訓》為主,每一天學生還聆聽導師遠程教學,《華嚴經》四個小時。雖然八小時在經教上,悟全也常常帶領我們學習的出家、在家同學去農耕,替大眾服務。一天門有一些常住物,吃的、用的、穿的,我們都發心去揹山的。乃至於冬天的時候下雪,地上結冰,在我們所居住的地方,煤炭很少,我們當家師叫的煤炭在五里亭,搬運的很少,我們所有出家眾,包括居士們,也到五里亭去揹山了。我們看到在山上有一些竹子,只有燒柴火的在家居士才會偶爾拉個幾根,我看到之後,那個地方需要整理,我們也發心組了兩組的護竹小組,把從方丈樓一直到上面的分經台這一路上山上的竹子統統做了整理。到五里亭的時候,到山上我們看到一些蔬菜需要種植,我們發心常常去做這個事情。所以回來學院,也是從事於種菜農耕供養大眾的。
所以導師一直提到海賢老和尚表法含義,對於我們在家、出家同學非常的重要。我們行門就是一句佛號,了生死的,但是我們身體要動,我們可以在課餘時間替大眾服務,我們可以農耕,或者是做一些為大眾有利益的事情。這樣子的話,福慧雙修,自己福報不斷的生長,智慧也不斷的提升。這是悟全這幾次聽導師的開示有很深的體會,向導師匯報,也供養我們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老法師:還有沒有人?
主持人:東天目山昭明寺。
老法師:東天目山昭明寺的。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老師,阿彌陀佛。學生叫釋開覺。剛才藉著上悟下全法師的話,弟子在這個地方向師父上人及各位法師、各位老師做一個報告。我們東天目山昭明寺,最近這幾天,齊老師安排,落實師父上人的教誨,把山上所有空閒的地,由我們的保衛組,還有出家、在家的居士,把地都翻了一遍。東天目山一直以來都是自己種菜,百分之七十都是自己耕種自己吃。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東天目山現在四眾弟子都在學習,我們以很快的速度,自己都翻錄、刻錄。
末學昨天也是落實師父上人的教誨,這次上天目山,從甘肅,在甘肅待了將近兩年,然後回到山東海島金山寺,在十五天前,齊老師再一次派學生到山上,末學又做了一根扁擔。在十年前,二00二年上東天目山,那個時候東天目山就開始揹山苦行。十年後再次上天目山,這一次也非常的感動,山上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現在揹山苦行都非常的厲害。昨天末學挑壓縮餅乾挑了五箱,累得不行,就是很多年沒挑了。我們有一個居士挑了八箱壓縮餅乾,八箱壓縮餅乾就是兩百斤。所以我們東天目山,在苦行這一方面確確實實是,現在山上來了很多的居士,得有好幾百人,都在山上揹山苦行,揹沙子。
在修學這一塊,我們的隆仁法師帶著四眾弟子念佛、助念,天目山往生了很多居士。在學習這一塊,學生一直不敢發言,因為業障很重,也是有點緊張。這次來一看,剛才悟全法師說,提到了我們東天目山,所以末學就藉著這個緣分,跟師父還有各位法師、各位大德居士做一個報告,也是向師父請教。在接引大眾這一塊,現在目前東天目山,暫時是由末學,禮拜一晚上到禮拜五,五天,和大家學習常用戒律。這個常用戒律是末學從《沙彌律儀》二十四門威儀七十二條當中節出了一些部分的內容,就是在家居士通用的。譬如在寺院不能隨地吐痰,早晚課、警鐘偈,這樣通用的一些內容,很淺的,和大家一起學習。也很想,希望能夠得到諸位法師,特別是定弘法師的指導。
末學前兩天通過深圳,後來了解到是香港佛陀教育協會通過深圳這個點和國內各個點結緣的播經機,上果下清老和尚的播經機,深圳給我們寄了大概是前後八十多台。末學在山東海島金山寺結緣了四十五台,交給了當家師開卓法師,分發給每個出家師父。這次上山,他又寄過來四十多台,現在山上的很多出家師父、在家居士都認真在聽。有個問題,就是果清老和尚說話,現在很多出家、在家反應,就是說有點聽不太懂,所以末學就轉述了師父的教誨,說你們反覆聽三十遍,現在也請一些居士在聽打,想把文字打出來。這是在學習戒律這一方面。禮拜六和禮拜天,我們山上有一位大學生,就是開東法師,他後來也出家了,他現在每天複講師父的《了凡四訓》。這是在接引大眾這一方面。
這次末學上山之後,參加了這個《科註》的學習班,也是很想向師父請教,第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山上有出家師父也比較多,四個道場出家師父都很多,弟子有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樣的平衡、調整,在紮根和深入專修《無量壽經》,這樣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末學、弟子們向師父上人請教。感謝師父上人,感謝各位法師、各位老師,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老法師:好,這位法師開覺,覺悟的覺,好,開覺法師問得很好。我們從海賢老和尚那邊看到很好的例子,念佛不耽誤任何事情,不但不耽誤他耕種,同時也不耽誤研教。我們研究經教、學習經教,把念佛放下,專心研究經教;經教研究一個段落了,我們念佛就提起來了。要養成這個習慣,你就會很快樂,生活不離開念佛,工作不離開念佛,待人接物,一切時、一切處,統統不離開念佛。來佛寺這三位大德成就,祕訣就在此地,這叫真幹,這叫功夫。研教呢?為自己,幫助自己斷疑生信,幫助自己堅定信心、堅固願心,不為外境所動搖,研究經教,自己的目的。另外一個目的,是要把這個法門,譬如我們現在學《無量壽經》,要把《無量壽經》搞清楚、搞明白,然後跟大家講清楚、講透徹,讓大家對這個法門、對念佛真正生起信心,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講經不耽誤念佛,念佛也不耽誤我們學習講經。到準備往生的時候,才把所有一切統統放下,那個時間長短完全自己斟酌。像黃念祖居士為我們表法的,是這一部《無量壽經》集註完成了,他就決定求往生了。最後六個月,一心念佛,萬緣放下,經教全放下了,一天十四萬聲佛號,這也是為念佛人示現的榜樣。其實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得很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大師真信真願,他不是假的,這個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就取得了,你就具足了。娑婆世界真放下了,不再搞了,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跟經教上所說的完全相應,經都不要讀了。老和尚不認識字,沒有學過經教,甚至於五堂功課都不會,他們這個廟裡頭住眾只有三、四個人,他們的早晚課就是一句佛號,早晚課拜佛。
我初學佛的時候,跟懺雲法師住茅蓬。茅蓬只有五個人,三位出家的,懺雲法師、達宗法師、菩妙法師,那個時候都年輕,我一個,還有一位老居士,朱鏡宙老居士,我們在埔里山上住茅蓬。早晚課只是打三皈依,共同在一起是三皈依,其餘的時間各人修各人的。懺雲法師教我的,讀《阿彌陀經》,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要我每天早晚課讀這三本書,一種一種讀,一種讀完了換一種,這三種。在山上,山上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我的工作比較重,因為年輕人就是我一個,我那一年三十歲,要照顧三位法師、一位老居士,老居士那一年七十歲,我跟老居士住一個房間,不妨礙。我在山上住了五個半月,到台中去親近李老師,跟李老師學經教。念佛這個法門,最初是懺雲法師介紹給我的,我讀了《彌陀經》這三種註疏,除這個之外,看了一部印光大師的《文鈔》,正、續兩集,對淨土生起了信心。但是沒有想學,對經教很歡喜,還是在經教上做功夫,讀這三位大師的註解,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幽溪大師,讀三個人的註解。
到台中之後,完全接受李老師的教導,循序漸進,經典由淺而深。他所選擇的《阿含經》的、《大集經》的,經文不長,所以進度很快,一部經一般是一個多月就教完了。感觸很深,有成就感,一個月就學會了一部。我在那裡住了一年三個月,就是十五個月,我出家了,十五個月學了十三部經,十三部經我都能講,還講得不錯。所以我一出家教佛學院,佛學院一個學期教一部經,他們三年畢業了,我才講了六部經,還有七部還沒用上。所以我對佛學院沒興趣,學了三年,實在講一部經他也沒學會。我在台中,一個月學一部。台中李老師是用古時候古大德教學的方法,私塾教學的方法,個別教導,而且學習的時候只能學一門,同時學兩門老師不教,肯定告訴你,你不可能成就。一門,你在這一段時間,一、二個月,你天天想的就是這部經,你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就是傳統的教學概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守住這個規矩,非常有效果。決定不能貪多,所謂貪多嚼不爛。我們懂得這個原理。
老師對我沒有嚴格的教誨,如果是嚴格教導我,我的成就不只今天這個樣子。老師對我還是很客氣、很寬鬆,所以我學了很多經,廣學多聞,而沒有一門專攻。老師在那個時候講的也多,我們跟著一起學。如果是一部經一門深入,用五年到十年的工夫,那個根深蒂固,那就很有開悟的可能。我現在勸年輕人,我走這個彎路,希望大家不要走。希望有人真正學習,一部經,一生專學一部經,將來的成就一定不可思議。為什麼?你是這部經的專家學者,你要學《無量壽經》,十年之後你是活的無量壽佛,無量壽佛來講《無量壽經》,這還得了!不講別的,你看我到八十五歲才真正放下,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與非法統統放下。八十五歲放下,就一門,每天讀的是這一部,跟大家分享的也是這一部,其他的都不看了,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所以海賢法師這個信息,他的弟子印志法師到這來見我,我完全明白了,我深受感動。往後我這幾年,我走老和尚的道路,二六時中就是一句佛號。
現前還有一些地方想辦漢學院,這是好事。他們來看我,我得接待他們,把我的想法、我的看法告訴大家,勸大家去做,我不能參與了。漢學院它包含的內容就是儒釋道,所以出家人可以在漢學院修學。印尼的漢學院有學位,它是國家辦的,它的學位在世界上大學都承認的。我還有精神體力,我可以在學校教一年,就教《無量壽經》,標準的時間,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年教完。如果再學第二年,第二年就不必講經了,深入經藏,第二年完全研究討論,每個人做出心得報告,這個心得報告,你悟入多少。經典的意思深廣沒有侷限,確實廣沒有邊際,深沒有底。所以你讀這個經遍遍都有悟處,遍遍都不相同。你要嘗到法味你才生歡喜心,這個歡喜心,對於個人的滋養就是健康長壽。
賢公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體力跟年輕人差不多,我覺得比五、六十歲的人還要好。五、六十歲的人在田地裡工作,從早到晚,十幾個小時,有很多人受不了。他行,身體沒有任何毛病,頭腦思惟敏捷,你疑難雜症去問他,他幾句話就清楚了,就答覆你,圓圓滿滿,智慧。智慧與認不認識字、有沒有念過書不相干,那是知識,智慧不是的。有智慧的人有知識,有知識的人沒有智慧。他是智慧。智慧從哪裡來?清淨心來的,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他有沒有明心見性?我認為這三個人都明心見性,不是明心見性做不到。他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大環境裡頭,用這個來做榜樣,正法就能久住世間。為什麼?他不要名、不要利、不要供養,能持戒、能吃苦。住小廟,小廟甚至於沒有人來燒香,沒有供養,所以他農耕,自給自足。不聚眾,與出家眾沒有衝突,你要我不要,我要你不要,沒有衝突就能和睦相處。跟社會、跟大眾、跟一切人,甚至於一切眾生,都能和睦相處,都沒有衝突。甚至於他還遇到一隻狼,救了這隻狼,跟這個狼可以和睦相處,沒有衝突,這德行感化到猛獸。這個能力從哪裡來的?一句佛號來的。說明這一句佛號是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的結晶,這精華,真正能夠認識、能夠明瞭,你會非常珍惜它。
我們對它,這麼多年來愈來認識愈深刻,所以我們才放棄萬緣。這是頂峰的頂尖,這話古人說的,我們讀了這個一點不懷疑,肯定這句話是真話。修什麼?執持名號,《無量壽經》上說的,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對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絲毫障礙都沒有了,就等待時間,決定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就無上菩提。不認識不知道它的可貴處,認識之後絕不回頭,一往直前,這就叫精進不退。一句佛號具足一切佛號、具足一切法門、具足一切功德。還沒有認識清楚就不能離開經教,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本《無量壽經》,能讀的,對於念佛沒有信心,念經,念《無量壽經》,念上一千遍,念上一萬遍,信心就念出來了。為什麼?其義自見。真明白了、真清楚了,取極樂世界太容易了,這個法門知難行易。所以學經教是知,知,真知道了,行非常容易。
來佛寺的三寶給我們圓滿的信心,這三位是現代真善知識,第一善知識,我們要感恩。我們有緣遇到,對於我們的往生是最大幫助的力量,讓我們看到、聽到,警惕自己、勉勵自己,決定要像他們一樣的成就,走得自在,不靠別人。有人跟賢公老和尚講,你往生的時候我幫你助念。他笑笑,助念不能證明是真的往生,真正往生不靠助念,他往生沒人助念。海賢老和尚跟他的媽媽往生都沒人助念,說走就走。憑什麼?全憑放得下,就這三個字。你要能放下,你跟他一樣;他要能放下,他也跟他一樣,為什麼?什麼都是假的。這句話要牢牢記住,世出世間法假的,連佛法也是假的,佛法是因世法而建立的,沒有世法就沒有佛法,世法既然沒有,佛法怎麼會存在?所以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只要抓住一句阿彌陀佛,全都得到了,世出世間法都圓滿了、都得到了,所以妙不可言。千萬要記住,決定不能夠空過、不能夠放棄。
這下面一條,「無生法忍」,證得無生法忍,七地以上,七地下品,八地中品,九地上品。什麼叫無生?這裡頭說的,《三藏法數》裡說的,「理」,從理上講沒有生滅,就是「本不生不滅」,從理上講。「今但言不生」,所以叫無生,無生就是不生。「謂菩薩於無生之法,忍可忍樂,不動不退,是名無生法忍」。這話什麼意思?對於佛在大乘經上講的一切法不生不滅,沒有生哪來的滅,對於佛這個講法你認可,忍可就是認可、承認,沒有懷疑,我同意。不但認可,而且還忍樂,樂是什麼?愛好,喜歡。這個話說得太好了,這話是真話。說出了宇宙萬物的真相,真相是不生不滅。我們現在看到有生有滅是幻相,假相,不是真相。所以不動不退,不為外面境界動搖,就是動搖我的忍可,我也不會退轉,這叫無生法忍。
下面有幾個註解,《佛學大辭典》裡面,「略云無生忍。無生法者,遠離生滅之真如實相理體也,真智安住於此理而不動,謂之無生法忍。於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大乘經說七、八、九地,七地下品,八地中品,九地上品。「《寶積經》二十六曰:無生法忍者,一切諸法無生無滅忍故」,一切法擺在面前,怎麼會無生無滅?「《註維摩經》」第一卷,僧肇大師的,「無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見法無生,心智寂滅,堪受不退,故名無生法忍也」。我們見法有生,我們的心智隨著法生滅,形成念頭,我們是念頭,沒有智慧。心智是不生不滅的,心識是生滅的,我們今天用識,不知道用心。
現在我們比較上有一個概念,一切法不生,那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有形,形皆有識。這個念,這個形跟識,它存在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樣高的頻率,生滅可以劃等號,這個等號就是說明,你說它生、說它滅都不可得。我們想想,我們想到,或者是念頭想到它生、想到它滅,一秒鐘裡頭又能想幾次?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你想不到,想不到是什麼?生滅不可得,那就是不生不滅。每一個念是一個畫面,前念跟後念的畫面不一樣。所以念頭不是相續相,而是相似相續相,這是真相,真相不可得。
那我們人明明在面前,你知道那是多少個微細念頭糾纏在一起讓你看到的假相,單單一個相你見不到。我們從電影的底片上就很清楚看到。從前的電影是幻燈片、是動畫,一秒鐘二十四張畫面,動畫的畫面,在放映機裡頭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看到好像在動,認為它就真有了。如果我們把二十四張只留一張,其他的抹黑,你在放映機上看,你看到什麼?二十四分之一秒,看到了。看到什麼?光閃了一下,光裡頭什麼東西沒看見,它太快了,看不到。二十四分之一秒你都看不到,現在這個頻率加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看到什麼?就在眼前,完全沒有覺察。眼前什麼?眼前一切法。所以佛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你以為它是真的,你得不到。真得不到,一切法不可得。包括身體,身體也是在這個頻率振動之下出現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就是無生法忍,別教地上菩薩他見到了。像我們看電影畫面,假的不是真的,決定不可得,整個宇宙是個立體的電影,沒有一法你能得到。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