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學習分享(二次宣講)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九集) 2012/6/4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84-0009
尊敬的諸位貴賓、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們,大家晚安!
剛好前一個禮拜,我們中心辦了一個短期的進修班,世界各地的華人一起來參與,有差不多是一百一十人,我們看了也非常歡喜。汶萊、印尼、新加坡,東南亞很多國家有參與,包含大陸、台灣地區。這一次從大陸來的學員們,有我當時在海口,一開始我們在找孝廉國學中心的時候,那個場地就是一位王大春先生陪我找到了這個地方。我當時去,沒有認識的人,所謂出外靠朋友,都是這些大哥們給我很大的幫助、支持。我記得那個時候他帶我去見一位汕頭的女士,汕頭人很強調孝道,結果可能也是祖宗保佑,奇怪了,我就一直跟她談孝道,她就很高興,當場就拍板,就把一個很大的場地借我們做中心。當時候,王大哥領著我,我們兩個大男人,當時走在那一條秀英大道,在修路,沒有路燈,可是我們覺得眼前一片光明。所以看到這些老戰友,感覺非常感恩,他們一路的成就、一路的陪伴。
所以人如何幸福,在一念之間。所有的不愉快、所有的怨,統統不放心上,所有的恩德都放在心上,時時想起來都會非常感激,進而有一個生命的動力,去報答他們的恩德,不要讓所有愛我們的人失望。所以其實幸福不用錢,不用花很多錢,一念轉過來了,轉怨為感恩,幸福就現前了。而我們學習《了凡四訓》,也要帶著幸福來學,因為這一本經教當中很多道理,沒有了凡先生、沒有雲谷禪師的指導,我們很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明白。由於了凡先生、雲谷禪師把這些人生命運的真相給我們彰顯了,我們得以改造命運。所以我們也念他們的恩,決定不讓他們失望,好好的學,明白一句,就好好做一句。
上一次我們講到,了凡先生聽完雲谷禪師對他的教誨,他馬上下決心,要改過遷善,斷惡修善,將往日之罪在佛前毫無隱瞞地發露懺悔,講出來,然後懺悔自己的過失。當然懺悔完了,更重要的,是期許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過失。而且他也向上天祈求,寫了一個疏文,然後求能夠登科。登科就是考上科舉,之後能夠當官服務人民。所以他許了三千件善事,而且「以報天地祖宗之德」,從這裡我們可以細細去體會。有一句俗話常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就是沒有古人那種厚道的心、感恩的心。我們從這裡看到,古人時時念誰的恩?諸位朋友,您曾經念過天地的恩嗎?天地生養萬物,沒有天地的照顧、滋養,所有的萬物都不能夠生長,所以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敬天敬地。所以有中華文化的話,這個世界不會變成這樣。我們看現在的地,農藥噴成這種程度,多少土地沙漠化,板結了,那後代子孫沒有得用。敬地敬天,絕對不會這樣亂破壞大自然。其實大家從現在的社會、世界的現象,慢慢去體會七十年代湯恩比教授講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就是要靠中華文化,不然這些亂象只會愈來愈嚴重,不會減少。
所以從這一句,我們也要學習時時感念天地,而且要感念祖宗之德,飲水思源。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得到祖先冥冥當中的庇蔭的。這一個道理,好像我們讀了十幾年書,這個道理不明白,甚至於你講出來人家說你迷信。「你今天怎麼這麼有成就?」「我有本事。」人不明理,有點狂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是祖宗的庇蔭。有一個人叫呂青,他染上了惡習,常常講一些輕薄、淫穢的話,然後會偷看女色。結果他才三十歲,他的兩個孩子相繼去世,死了。結果突然他的祖父在夢中告訴他,說我們兩代積德,本來你這一世應該是能夠有萬金的家財,可是因為你的眼睛、你的嘴巴都在造作罪業。
大家想一想,人一天可以講多少話?而且還講邪惡的話,每一天折的福就太大太大。可是人現在不懂,不懂「口為禍福之門」。罵人、講人家的隱私,甚至於這個隱私一講出來,讓人家沒有辦法在人前立足,這個口業就重了。包含講一些輕浮的話,讓人起邪念。這個其實在目前社會是很普遍,甚至連一些以前很受尊敬的行業,現在講話也都不莊重。今天假如說在學校教學的老師,講這些邪惡、淫穢的話,那他這個罪業太重太重了。為什麼?他把老師的形象都給毀掉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人講不莊重的話,其實是自取其辱,人家就根本不可能尊重我們。所以有時候真的是「人不學,不知道」,大家心裡面要放一些很好的故事,隨時可以勸下一代、勸親戚朋友,不然人不懂,每天造的罪業都很重很重。
結果他的祖父在夢中告訴他,你眼睛、嘴巴每天造作的罪業太多太多。結果他醒過來之後,就痛改前非,後來四十歲的時候又相繼生了兩個孩子,而且整個家裡面的財富、經濟真的到了萬金的資產。最後他也一心修行、修道。所以假如沒有祖宗的福蔭,他可能就沒命了。
我自己人生過程當中,像我二十九歲的時候,開車都會開到睡著,那個時候就是命差不多了。我記得我三十一歲的時候,剛好我們有分享一個「幸福人生講座」,結果師長看了第一片就說了,「這一個孩子,短命相。」師長是過來人,一看就知道我們是短命相。我就想起師長講到師公李炳南老師,看到學生短命,趕緊勸他講課。因為講課假如有人受益,他就可以添福了。所以諸位朋友們,我本來是短命的人,所以你們要扶我一把,假如有一天我不講課了,你們一定要敲醒我,你們就告訴我,「你不講課你就沒命了」,這樣我就記得了。我的姑姑的公公,他是虔誠的基督徒,而他是中文教授,精通《易經》。我記得我小時候被他算命,他說,「你常常撞到這個、碰到那個都會流血受傷。」真的是這樣的。回外婆家人家都沒事,我的兩顆門牙就不見了。人家去海邊玩得高高興興的,我就一踩到貝殼,就把我的腳割破這麼厚。割破了還不打緊,去找醫生,那個醫生還找我麻煩,「你是男子漢,我看你縫不用用麻藥。」給我挑釁,我說,「不用就不用。」你看沒有學習,那個性格都比較固執,性格裡面都還是會拗,「不打麻藥就不打麻藥。」那個醫生那個表情我都還記得,他每縫一針就看我一下。所以我從這裡體會到,人生要廣結善緣,不要再跟人家結惡緣,「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一領悟了,從此以後,不要講任何刻薄的話、傷人的話,甚至於連看人的眼神都要溫柔,不要有殺氣。我爺爺這個親家公他就跟我講,你雖然常常受傷,可是你身邊有很多鬼神在幫助你。其實我現在明白了,誰?我祖上的這些祖先在保佑我。所以從剛剛這個故事,您看呂青的祖父都護念著他。我們《三字經》裡面,竇燕山,他也是夢中他的爺爺來告訴他,「你再不斷惡修善,我們家就要斷子絕孫了。」最後他發憤圖強,生了五個孩子,當時都非常有成就。
我上一次跟大家講,我們有一個同仁,他姓王,他真的死了好幾次。而且他每次病得很重的時候,都是別人夢到他死了,然後趕緊來看他的情況。他自己還曾經做了十天的夢,都是夢到自己死了,而且死的樣子、方式都不一樣,所以他其實真的是短命。那一天我跟他分享這個,我說我們都是祖宗保佑的。結果我講到這裡,我突然想,你姓王,王家叫「三槐堂」。
王祐,宋朝宰相王旦的父親王祐,他去查一個人有沒有叛國之罪,結果那個人沒有,但是皇帝懷疑這個人。因為這個叛國之罪假如確立之後,可能要滿門抄斬,幾十條甚至上百條性命。他很厚道,一確定沒有這個事情,回去給皇帝講,說「皇上,我以我們家百口性命跟你擔保,這個人絕對沒有犯這個錯。」為了讓人家的家族不要遭到這樣的禍患,拿什麼來保證?自己家裡百口性命,這一念心,積多厚的德。然後還給皇上講,「皇上,以前那幾個朝代為什麼這麼短?因為都是皇帝聽信讒言,皇上你可不能聽。」結果皇帝一聽完很生氣,就把他貶官了。王祐被貶就要離開了,旁邊的人都說了,「皇上派你去查的時候本來說,你假如查到有證據了,就封你做宰相,結果你反而被貶。」他還笑著說,(你看人知命的時候,任何境界都能笑得很開心。諸位朋友,你現在笑得出來嗎?)他笑著說,「我不做宰相,我兒子一定做宰相。」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果然他的孩子就做了宰相。你看,多自在多灑脫的人生。「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他沒有那份得失,「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我跟我這個同仁就在講三槐堂王祐的這種仁厚,結果我邊講邊哭,我都不知道在哭什麼。後來我說,可能你真的是王祐的後代,你趕緊回家查你的族譜。諸位朋友,你們查過族譜沒有?你們認祖歸宗了沒有?沒有?你跟祖宗的頻率要接上去,「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其實人不念恩,就是折福了。不念祖先恩、不念父母恩的人不可能有福報。
我們有一個學員他來參加課程,他姓胖,胖瘦的胖,其實他長得挺瘦的。結果,我就跟他說,(因為他一直辦不下簽證,最後辦下來了,半夜趕過來,半夜到,坐飛機很累,隔天一大早就起來讀書,起來聽課),我說這不簡單。有一位女士姓陳,有一位男士姓胖,我說你們都是聖賢的後代,姓陳是大舜的後代,所以學習態度特別好;姓胖的是朱元璋的後代,是皇家的血脈,他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後代,都很給祖先爭光。諸位朋友,有沒有姓劉的後代?那你們是劉邦的後代,漢天下的後代,要有帝王的氣概,有沒有姓李的?這是唐太宗的後代,還有是老子的後代,智勇雙全。大家想一想,人家都說我們中華民族叫「漢唐盛世」,所以復興傳統文化絕對缺不了姓劉的跟姓李的。姓劉的、姓李的你們就認命!這一生不幹這個事是對不起祖先的。
有一次,我們在台灣辦傳統文化的課程,台灣陳瑞珠老師,我們兩個一起帶著大家給孔老夫子行三跪九叩禮。結果拜完孔子,下來的時候,陳瑞珠老師給我講,她說我們兩個這一輩子做弘揚傳統文化的事,我看是注定的。我說,為什麼?她說,當初孔子陳蔡絕糧七天沒飯吃,我姓陳,你姓蔡。我說,也對。告訴大家,祖先做錯的事,兩千五百多年之後,子孫還是得還。所以你看《了凡四訓》說「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祖先,有任何人生的過失,我們跟祖先父母是一體,我們要去補父母、祖先的過失。而你真正去補的時候,很可能就讓父母良心發現,你是真正孝了父母。比方父母不孝爺爺、奶奶,這個時候你不去批評、指責父母,然後自己盡心盡力去孝爺爺、奶奶。人之初,性本善,你就真正是孝了你父母的德行、智慧。
有一個大學生,這個大學生不簡單。年輕人難免比較急,比較心浮氣躁,讀了點書,有時候也會比較傲慢,自己讀的書多,明理。可是這個大學生不簡單,很柔和。他聽了五天課,他想起了家裡老奶奶,就住在蓋好的洋房旁邊的老家,很破的一個小屋,就他奶奶住,他父母還有孩子就住在那個新蓋的三層樓的洋房。他想起這一幕就很慚愧。回到家裡,自己把自己的房子收拾好,然後恭恭敬敬地請他的奶奶去睡他的房間。他自己睡客廳的沙發,就這樣睡了一個禮拜。然後每天非常細心的照顧奶奶的衣食起居。請問大家,睡房間比較舒服還是睡沙發比較舒服?你們沒有睡過。我的意思重點不在沙發或者房間,重點是,一個人真正對得起良心的時候,躺下去一下就睡著了。一個人良心不安的時候,那個床哪怕是幾十千,也要吃安眠藥才睡得著。所以人生的快樂,《孟子》其中有一點講,「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沒有對不起任何人,那是人生的大樂。所以這個孩子真正明理了,孝順奶奶,他心裡踏實。其實坦白講,他以前的日子會踏實嗎?他以前的日子假如覺得踏實,那他已經變什麼?麻木不仁。哪有讓從小把自己拉拔大的奶奶住在那樣的破屋子,還不覺得奇怪?你說人現在都活到什麼分上去了?但是不能怪現在的人,為什麼?讀了十幾年書沒人教他孝道,沒人教他五倫八德,你不能怪他。結果一個禮拜之後,這個大學生的孝心就感動父母,給奶奶懺悔了。所以「近思蓋父母之愆」。諸位朋友,今天看到自己長者的過失,不是去指責,從自己做起,去補他們的漏,真誠的、恭敬的、不帶任何埋怨的,去補長者的過失,這是真正對長者德行的供養。
結果了凡先生立了三千善,首先想到天地祖宗之德。而雲谷禪師真是非常細膩、非常慈悲,還出功過格給了凡先生。這個功過格讓他每天反省,每天能看清楚自己,有沒有真正不斷「善日增,惡日減」。
【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
教給他持「準提咒」。而持咒語,他的心就定在咒語,當然這些咒語都是非常美好的磁場,這個咒語本身都跟人的性德相應。比方有些人念咒、有些人念佛。像三千年前在印度示現的釋迦牟尼佛,其實不是釋迦牟尼佛說,「我想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他的名字是針對我們這個世間的人最嚴重的習氣,他取了這個佛號。他這個佛號就是對治我們最嚴重的習氣,讓我們這一生恢復本善、恢復性德。「釋迦」是仁慈的意思,我們這個世間最嚴重的問題,自私自利太嚴重。連父母都不想,連對我們有恩的人都不想,只想著自己的利益。所以「釋迦」是仁慈,對治自私自利。「牟尼」是清淨,就是我們這個世間染污太嚴重。大家想一想,現在的染污厲不厲害?你看打開電腦,那些污穢骯髒的東西一大堆,一不小心就被污染。那諸位朋友有沒有練成功夫了?那個不好的東西出來的時候,你看不到它,只看到右上角那個關掉的叉叉。功夫練成了沒有?(畫面一跳出,就直接移動鼠標關閉它)「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要有定力,要有決心,不然你一點下去,就跌下去了,就陷下去了。後來,我聽說還有一個方法更好,可以設定,在你的電腦當中設定之後,這些東西就進不來了。你去請教電腦高手,你就可以防範這些污染。
而仁慈、清淨都是表人的性德。大家有沒有感覺到,聖賢佛菩薩很慈悲,連他們的聖號都在啟示天下的人,我們最嚴重的問題,就在自私自利,就在染污、貪著太厲害了,所以妄念一個接一個。大家想一想,每一個念頭就像一個種子,惡念一起,惡的種子就下去了,怎麼可能命運會好?甚至於白天妄念還不夠,晚上夢得亂七八糟的一大堆。所以能夠讓妄念減少、能清淨,這個真心才能夠現前。
怎麼讓妄念去掉?專注一句佛號,專注一個咒語,或者專注一句好的經教都可以。像基督教,他可以念「神愛世人」,他就完全跟這個博愛的胸懷完全結合為一,他沒有這些妄念、邪念。其實坦白講,我們一不念這些好的磁場,馬上就一個接一個的妄念就起來了。包含你天主教你可以念……回教可以念「阿拉確實是仁慈的」;天主教可以念「聖母瑪利亞慈悲,謙卑」都可以。我剛剛有一點短路了,所以人平常妄念要少才不會短路,我剛剛是錯誤的示範。俗話講叫「書到用時方恨少」,人生多一點歷練,對各個宗教多了解,你在舉例的時候就會很順暢。而這個時代,確實需要宗教互相的了解、互相的團結,一起來恢復世間的倫理道德教育。
教給了凡先生準提咒,然後接著告訴他。
【語余曰。符籙家有云。】
『符籙家』就是道家。有說到:
【不會書符。被鬼神笑。】
不會畫符會被鬼神笑。為什麼?底下有講到畫符的標準。
【此有祕傳。只是不動念也。】
就是不動妄念。一個人到了沒有辦法不動妄念,那鬼神當然要笑我們。我們根本就已經變成妄念跟習氣的奴隸了,連自己專注、不起妄念都辦不到。
【執筆書符。】
拿著筆畫這個符。
【先把萬緣放下。】
所有這些擔憂的、牽掛的、貪求的事情,統統都放下來。
【一塵不起。】
不起一個妄念,心地很清淨。
【從此念頭不動處。】
你的心完全沒有妄念,然後開始畫這個符。
【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
你沒有妄念的時候,你就不是習氣做主了,你是真心做主了。
【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
這個『一筆揮成』,沒有妄念就是真心,一筆畫下來,這個磁場就很強。在《易經》當中,孔子有把這個真心做了一個敘述。大家可能沒感覺過真心的力量,你有沒有跟一個人談話,然後談到你哭他也哭?有?果然是男子漢大丈夫,來,給他掌聲鼓勵。為什麼會感通?沒有任何私念、私欲,純是一個道義的言語,就能彼此感通。而《易經》裡面講:「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它是清淨、寂滅的。「寂然不動」,真心是不動的,會動的都是妄心。「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你看,人不動妄念的時候,他的真心一現前,天下萬物都能夠感通。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在元朝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包實夫。他在外面教書,他趕著回家探望父母,在路上碰到了一隻老虎,正要吃他。大家聽故事要入戲,你當下是什麼念頭?動了沒有?「啊……」你哭得愈大聲,牠 「哢」,吃得愈快。是不是?你驚恐,牠馬上就動作了。結果當下包實夫沒有任何這些恐懼的念頭,因為他沒有私欲,他沒有恐懼,而且他很認命,「遇到你,我認命了」,他心不動。但是他心一不動,他的真心現前,馬上想到誰?父母。他沒有自私,他不是想自己的死活,他提起、生起的念是父母,就對著那老虎講,說:「被你抓起來了是我的命,我不怨,可是我父母都還老,都需要我奉養,可不可以允許我回去奉養完父母,該還你命我還還你命?」當下這老虎把他放下來就走了。那個地方之後變成「拜虎崗」。他很恭敬的對老虎,希望牠放他,讓他回去奉養父母。他跟什麼感通了?跟什麼感通?跟最凶惡的老虎都可以感通。那你說人真心現前怎麼可能不感動身邊的人?所以從這個故事我們再反思,諸位朋友,身邊的人不能被我們感動,我們應該起什麼念頭?「狗咬呂洞賓」,是不是?不對。《了凡四訓》講的,「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自己的德還不夠,還有一大堆妄念、還有對人的情緒、還有對人的成見,講幾句話火氣就上來了。火氣一上來,本來是要勸,勸他、為他好,最後變成跟他吵架。你看,人心要定,不能被這些貪瞋痴給控制住了。
所以你真的無私無欲,沒有絲毫的自私自利的時候,你那一念心,你所畫的東西,那個磁場都很強,『此符便靈』。接著經文講:
【凡祈天立命。】
祈求上天護佑,要改造自己的命運。
【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
其實大家想一想,人的妄念愈多,第一個首先傷害的是自己的身心;第二個,妄念很多,人的時間、體力都消耗掉了。一寸光陰一寸金,該做的事、該盡的本分這麼多,哪還有這麼多時間去打妄想?所以『從無思無慮處感格』。
【孟子論立命之學。】
孟子談到怎麼樣能夠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命運。他提到:
【而曰夭壽不貳。】
『夭』是短命,『壽』是長壽,短命跟長壽,沒有不一樣。
【夫夭與壽。】
一般世間人覺得短命跟長壽怎麼樣?
【至貳者也。】
這兩個差距是最明顯的。而且人都非常愛惜生命,這兩個怎麼會是一樣?不分別它?『至貳者也』。可是我們想一想:
【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
人不動念頭去分別它、去執著它,什麼是短命?什麼是長壽?其實我們從這一句話要了解到,我們人都活在相對的世界裡。相對的世界裡會分別、會執著。一執著,求不到了,執著就要貪了,貪求了,一求不到苦就來了。所以這段話要慢慢去體會。煩惱從哪裡來的?愛憎。『煩惱起於愛憎』。煩惱是賊王,擒賊要擒王,把這個賊王找到,煩惱從愛憎起來的。喜歡長壽,痛苦、恐懼短命,心裡的這些擔憂、貪著就跟著起來了。「煩惱起於愛憎」,愛憎從哪裡來?「愛憎起於分別」。
大家看,長相會不會愛憎?你看一個女子,「我怎麼長得像天仙一樣?」然後她念幼兒園的時候還要帶一個鏡子,隔五分鐘要照一下。請問大家,她這麼愛憎,她的人生會快樂嗎?再來,她不只會貪著她的容貌,貪著容貌很苦。是不是?請問大家SK-Ⅱ一罐多少錢?再來,她自己喜歡,她就分別、執著,她瞧不起長得比她難看的人,不只貪著,傲慢又起來了。有沒有看到,這個分別相對的世界,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就從這裡開始了。然後還不滿意,還要整容,你看這世間人真是自討苦吃。整個鼻子,颳風下雨了都痛得要死,有時候還會突然歪掉。這個叫不環保,破壞自然景觀。人現在,重要的事情提升道德、提升靈性,沒人去做,盡搞這些去追求這種虛榮的東西,然後搞得自己還苦得要死。那整容的費用、擦保養品的費用還要老公出,還要身邊的爸爸出。你看很多年輕女孩子賺沒多少錢,花這些還要伸手要,這個都是把自己的欲望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所以你看這個愛憎多麻煩。
「愛憎起於分別」,你不去分別高下,不去分別好壞,你那個煩惱不就沒有了嗎?看每個人都是菩薩,看每個人都是聖賢,好不好?好!你每天看這個瞧不起、那個順眼,眼睛會歪掉,你要有同樣的恭敬!不然你看,我們看那個一兩歲的孩子這麼天真無邪。你看現在的人三十幾歲、四十幾歲看人都是「哼」,都瞧不起。我裝不大出來,裝了有點抽筋。你看人把自己那麼天真的臉最後變成憎惡了,那種輕視別人,那麼傲慢,何苦來?然後你看,愛憎、分別了,煩惱一大堆。科學家說,一個人一兩歲的時候,一天平均笑一百八十次;長大成人,平均一天笑七次。為什麼愈來愈笑不出來?分別了、愛憎了。
諸位朋友,你怕不怕短命?你喜不喜歡長壽?請問大家,短命你怕有幫助嗎?人只要怕死,他沒有什麼快樂的日子了,常常在那裡怕死了,「這兒不舒服了,趕快看醫生。」然後,今天你很強求長壽,也很累。你看現在這個補品,一排出來整桌都是,吃得都有點搞不清楚今天吃哪個、明天吃哪個。吃那麼多,還花很多錢,最後還得去賺錢。其實坦白講,人要健康,清心寡欲就健康了。都要從哪裡下手?心地下手。秦國的秦始皇他是最有福報的人,他怕死,他想長壽,去求那個長生不老藥,最後也不是很長壽,在巡視的時候就死在半路了。
其實我們更要思考的是,人活著要幹什麼?人能這麼去思考,可能你每一天所做的事情是很有意義的,都能化為永恆。人其實要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這是真懂命的人。諸位朋友,假如你今天生命就結束了,我說「假如」,我不是咒大家,我們是來思考。請問你會不會後悔?請問你會不會覺得對不起誰?這個思考很重要。請問你還要強求什麼?是不是?生命今天就結束,還有什麼好爭的?還有什麼好奪的?還有什麼放不下的?你這樣去思考,你的身心就開始輕安,你不會去追求那些帶不走的東西了。而且你每一天會積極的用良心去過它,你不想造成人生的遺憾,該道歉的去道歉,該要跪下來磕頭感恩的趕快去做,不要讓生命後悔。所以這個思考很重要,假如我們今天就是最後一天,我們有很多我們這一生不做會後悔的事。其實大家想一想,為什麼都沒去做?我們人生的時光都耗在哪裡了?都沒去做有意義的事,耗在胡思亂想,耗在因循苟且了,多可惜。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過,然後時時想著有哪些事我這一生不做,我會後悔一輩子,就從那些事開始做。而不是先做白日夢,都做那些根本跟自己人生意義、價值沒有關係的事情。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不要苦苦追求了。接著:
【細分之。】
再細細去分析。
【豐歉不貳。】
豐收,跟收成不好,也不分別它。
【然後可立貧富之命。】
其實人生的際遇它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今天遇到了剛好今年收成比較不好、今年薪水比較沒有那麼好,難不難過?我們人生假如隨著好不好在那裡起起伏伏,那我們什麼時候在enjoy(享受)我們人生的快樂?我剛剛念英文大家知道嗎?知道,enjoy,不對嗎?我的英文實在是太差了,人不要自取其辱。要享受人生。
你看看我們人都去分別、去執著了,你每天就隨著這些人事物起起伏伏,你哪有一天是寧日啊?你怎麼是真正去過生活?真正會過生活的人,不會被這些差別的境界所轉,因為你不去差別它,你不被境轉了。你怎麼?轉境。「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這個才是會過生活。豐收的時候感恩天地,豐收的時候去接濟那些貧窮的人,你財富愈來愈豐沛。為什麼?財布施得財富。今天你欠收了,欠收就想,還是我自己沒有用心地耕耘,沒有用心地積福,這也是給我一個啟示,讓我好好修養自己。他把這個欠收當作提醒自己,當作自己提升的一個機緣,反省自己的機緣,他怎麼會不快樂?
再來,他的人生,知足常樂,不管你是豐收還是欠收,我還是樂呵呵的。為什麼?因為「家財萬貫,日食三餐」,每天是吃三餐而已。像師長年輕的時候吃一餐,師公桌子一拍,「好,一生不求人。」一天才吃一餐又花不了多少錢。所以諸位學長,你從現在開始就練成一天吃一餐的功夫,你就「立貧富之命」,你就「豐歉不貳」。人家經濟危機跟你沒有關係,因為你的欲望很少。告訴大家,不難,你只要妄念少,就會吃得少,因為人的能量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你看虛雲老和尚,人家一坐都不用吃飯,兩個禮拜。他沒有妄念,不消耗能量。像我就妄念比較多,所以愈吃愈瘦,能量不夠花。
所以胖瘦也不是壞事,瘦就提醒自己妄念太多,也是好事。再來,不只是妄念多,度量不夠大,看不順眼的東西多了會消耗能量,什麼都看得順眼,「好好好。」這不是我講的,經典講的。《大學》說:「心廣體胖。」大家注意去看,宰相的體格都沒有像我這樣的。宰相日理萬機,這麼多是是非非,他穩若泰山,度量大,心廣體胖,宰相肚裡能撐船。「胖」這個字在這個地方念「盤」。人真的把這些道理都想通了,你所遇到的任何事情、任何境界,沒有一件事是壞事,這人生多快樂?
人再怎麼睡覺,躺下去也是六尺而已,是不是?一個板子也是六尺,你花幾十千,何苦來?而且花幾十千的,會脊椎側彎,因為太軟了。你睡木板沒多少錢,脊椎都很直。大家注意,現在人很有錢,身體愈來愈差!所以人生的快樂跟健康,跟有沒有錢不是最主要的關係。我們人不思考這些問題,就隨波逐流,拼命追逐金錢,真是冤枉。從健康來講,好好的睡覺,該睡睡覺,九點、十點就該去睡了,早上三點、四點開始起來。告訴大家,你三四點起來,你多別人好幾個小時,你看你可以做多少事,你可以看多少好書,還可以聽師長講經,多快樂!睡眠要睡好,現在人跟天作對,該睡的時候不睡,折掉了。那個《聖賢教育改造命運》,有一個女子二十三歲就得癌症了,她就是日夜顛倒。日夜顛倒首先就是對父母的不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是實實在在講,沒有人教這些孩子,這些孩子沒有學經典、沒有學倫理道德,他到大學去日夜顛倒叫正常,人不學不知道,不正常都變正常,所以孩子要教,「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我們接著經文講:
【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
『窮』就是你整個事業的發展不是很順。你事業發展不是很順的時候,該是你的還是你的,不要操心。可是還沒發展順的時候,你有更多的時間提升自己。等你的機緣來了,你還沒有德行,那就危險了,「窮」的時候,還是很樂,好好讀書,好好提升自己,「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我們現在人落入了什麼?都覺得快樂是從外面來的,錯誤了。快樂是從內在自自然然湧出來的,我們去孝順父母的時候心裡踏實,那從內心裡面出來的。助人為樂,為善最樂,那都不是外面給我們的刺激、給我們的欲望。
所以「窮」,機遇還沒到,機緣還沒到,不強求。『通』,發達起來了,不貪著。其實我們人生不從內心裡面下功夫,人生只有苦。不管你有多少錢,你很有錢、很有地位,你還是苦。請問大家,現在得憂鬱症的人,有錢人多還是沒錢的人多?(答:有錢人多。)是,所以這些現象不就告訴我們,人生的快樂絕對不是外在的這些條件成就的。「通」的時候不貪著,「通」的時候好好的去利益他人;「窮」的時候好的提升自己,那「窮」跟「通」也都自在,『然後可立貴賤之命』。
而且人有沒有地位,跟他這一生成就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孔子並沒有當上大官,可是他卻是留名青史。二千五百多年之後,我們還是稱孔子至聖先師,還是學習他老人家的智慧。他沒有官位,貴賤,他屬於沒有地位,跟這些貴族比起來他是賤,可是他的命確是發光、發熱的。接著講:
【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
我們這個『夭』跟『壽』,你都不去分別它、不去擔心、不去貪著。不去擔心短命,不去貪著長壽,苦苦追求,然後可以立生死之命了。每一天都過得很有意義、很踏實。其實人之所以會對死產生恐懼,是他並不了解死的真相。
諸位朋友,你今天穿一件衣服,這個衣服壞了、破了,不能再補了,你會怎麼做?那換一件。因為它是什麼?工具。有沒有哪一個人的衣服破了、壞了,然後他在那裡哭得死去活來的?衣服本來用到最後一定會壞的,這自然的道理。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我的一個物品、一個工具。這是真相,認識清楚了。請問我們的身體是不是也是工具?對,為我們的靈魂所用的工具,既然是工具,會不會有壞的一天?會。壞了怎麼辦?換。有沒有壞了,跟著那個身體哭得死去活來的?有,我看人都一直哭,那是對死沒有認知。請問大家,我們離開世間的親人,是他的靈魂才是真正的他,還是那個身體?開悟了。你明白這個人生的真相,你更會去幫助你親人無限的生命。你會想到要幫助他到更好的地方去,而不是哭得死去活來,讓他依依不捨,罣礙一大堆,你應該祝福他。所以身體是工具,你就不會貪著它,你不會怕死。而且你很清楚,我現在很有智慧,我換身體會換更好的身體,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間,你都是歡歡喜喜等待那一刻到來,不怕死了。
這個身體怎麼是好?鼻子會流髒東西,耳朵也流髒東西,七孔都出不乾淨的東西,你們這麼喜歡它?然後大小二便,這個身體髒得很。要不要換個清淨一點的?你們好像不大願意。你們為什麼不願意?因為你跟這個身體幾十年了,好像比較習慣這個樣子了。人的靈性還有更高的境界,你可以是生天,你可以是作佛、作菩薩。靈性不斷提升,你靠經典去修行,你就懂了。
《大學》開篇「在明明德」,恢復你圓滿的明德、智慧德能。不能貪著這個身體,你看人貪著這個身體,產生了多大的強求、多少的煩惱。為了這個身體吃一大堆補品,然後還殺了很多野生動物,現在的野生動物每天絕種的數量嚇死人,被誰吃的?人顛倒了,傷害生命怎麼可能得到長壽?所以人的病愈來愈多,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去愛護生命才會得到長壽的。
我們現在知道了,身體是工具,人根本不會死。這個時候,「我下一輩子到哪裡去」,就是你這一輩子重要的事情了。孔子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孔老夫子對這些道理很清楚,這個神識等這個身體不能再用,告一段落,他會去找尋下一個因緣。可是你要有智慧,你才能換更好的身體,到更好的世界去了。人這麼一明白,決定不會去造作惡業了,那是跟自己過不去了,那是讓自己的靈性一直往下降了。
我請教大家,全世界的人類有六十億左右,請問大家全世界的動物有多少?算不出來。我請問大家亞馬遜河的螞蟻有多少?有沒有超過人類?(答:有。)大家覺不覺得當人不容易,要不要珍惜?(答:要。)對,天地人三才,不容易得這個人身,不要糟塌、不要造業,最後又墮下去。你看男人假如染上好色就麻煩了,所以人家稱好色的人叫豬哥、豬哥,有道理,為什麼?好色會變豬。你下一輩做夢美女、美女,一進去了,那個美女就是母豬了。這個很多這種事例,就是他去追美女,結果剛好他的師父修行很高,他在病當中,把他給敲醒了,他才沒有去投胎,不然就墮下去了。古人為什麼連做夢,他都很慎重,不能有邪念,他明白「遊魂為變」,他下一輩子會變什麼,他在這個修養、在念頭當中下功夫。
祝福大家這一生靈性、智慧能夠圓滿。我們接著看經文講:
【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
這個人世間,人看得最重的就是生死這件事情。「死生為重」,死了之後到哪裡生,是人生重大的事情。
【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夭』跟『壽』這兩件事,事實上就把世間所有的順境、逆境都包含在裡面了。你能對夭壽都不分別,都能用非常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它,可能人生很多境界也考不倒你了,你都可以逆來順受了。
我們中心的電梯有一段師長老人家的開示,講到,感激斥責我的人,因為他助長了我的定慧。一個人很無理的在罵你,好事還是壞事?你們的境界不簡單,你就把他當作他來給你考試的。他這麼無理,你如如不動,一點都不生氣,那他不就是來成就你的德行的,怎麼會是壞事?『一切順逆皆該之矣』,他是來助長我的定慧。
感謝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我們的能力。大家去想一想你人生進步最快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很多時候是逆境。沒有那些逆緣,我們怎麼會有那些成長?所以今天回去把那些逆緣、那些朋友的名字寫上,給他三鞠躬。是他成就我們,我們還跟他生氣,不對的。這生活在感激的世界裡面。感激遺棄我們的人,因為他教導了我們應該自立不要依賴;感謝鞭打我們的人,因為他消除了我們的業障。他不去打別人為什麼打我?是不是?這全世界六十億人,他不找別人,幹嘛找我?是不是湊巧?人這一生,不把這些道理搞明白,會快樂,我不相信。所以為什麼成語說「理得心安」,人不明這些道理,甚至明白了不願意接受,那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你一明理了,你當下好日子就來了。儒道釋三教聖人都告訴我們一個真相,「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為什麼這個人不瞪別人,偏偏瞪我一眼?因為你前輩子不小心瞪了他一眼,「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剛好到了就瞪你一眼。大家有沒有經驗,你瞪人家一眼,事後想想,我幹嘛瞪他?有時候我們對人做那個態度事後都很後悔,「我也不想跟他吵,我怎麼就跟他吵起來了?」那個就是過去生種的因,人沒有定力的時候,轉不了這些緣分。練功夫就練在這裡,本來該吵架的,最後變成好朋友,這個就是功夫了。所以人生練就練這個,轉境界。
「今生受者是」,他今天打我、今天瞪我,前面的這些惡果不就完了嗎,惡因結惡果不就完了嗎?這個債不就還完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是不是?天經地義,正常的。欠債要還錢,欠情要還情,有沒有?你有沒有因為愛一個人哭得死去活來的?有哦?那是你前輩子欠他的眼淚,一滴都不能少。佛陀在的那個時代,有一個男的就想他太太想得,本來要修道出家,還是很想他太太,邊想邊哭邊想邊哭,佛陀告訴他,你做人一直轉世,這麼多世以來,你光是為了離別,流的眼淚比四大海的水還多!
諸位朋友還繼不繼續流淚?流淚很傷身,哭完以後全身無力,有沒有?人就是跳不出來這些別離苦。講到這些,都有點要深呼吸才行。其實坦白講,人在這個世間,你能找到完全快樂的人嗎?就在這個時空當中一直輪迴,就在那裡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人生哪有真正的樂!真正覺悟的人,不要再這樣搞輪迴了,跳出去了,不再愛僧,不再分別,這個世間就困不住你了,你就是得大自在了。什麼時候得自在?Right now(當下)!剛剛念enjoy都沒有這麼多掌聲,顯然我剛剛念的算比較有一點標準。
大家注意看,我們剛剛講的,你真的明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了,你這一生沒有壞事。為什麼?你被人家一打,「哎呀,還債了,無債一身輕。」所有的人欺負你,你都高高興興的,「還了債了。」人家欺負你,你還歡然接受,你不只還了債,對方會覺得你很有修養,不跟人計較,突然一打聽,原來禮拜一都到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一起共學《了凡四訓》。你就讓那個人到中心來,拿一些經典法寶回去當他的家規、家道,你功德無量。是吧?對,他說,這個世間還有活得這麼快樂的人,這其中的蹊蹺在哪、其中的祕訣在哪?他一打聽,原來你就是在學老祖宗的經典。
所以從今天開始沒有壞日子了,所有的惡緣,全部是還了債,你愈來愈輕鬆、愈來愈自在。所有的好事呢?好好珍惜,好好知恩報恩,不染著、不貪著。這裡師父還講到了,感謝欺騙我們的人,因為他增進了我們的見識;感謝傷害我們的人,因為他磨練了我們的心志。經典,事實上只要一句能真正領受了,就有無窮的受用。你看傷害、欺騙,你都不會興起波浪、不會痛苦,你會逆來順受。接著經文講:
【至修身以俟之。】
我們好好修身,修正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這是修身,『以俟之』。
【乃積德祈天之事。】
我們能『修身以俟之』,積累自己的德行,改造自己的命運。『祈天』,其實就是時時期許自己跟上天的好生之德相應。我這一生來到世間,就是為了效法上天的仁愛,跟任何一個人相處,只有一個態度,念念為對方著想,這個都是指效法天的存心,『祈天之事』。
【曰修。則身有過惡。】
談到『修』這個字,具體是怎麼落實?我們的身上有任何的過失。
【皆當治而去之。】
就是馬上就把它去掉,很清楚它對自己的身心是一種傷害,不再認賊作父,趕緊把它去掉。
【曰俟。】
『俟』是等待,不急躁,不貪求,不煩惱未來。
【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
『覬覦』就是非分之想。其實人的煩惱都花在哪兒?懊惱過去,擔憂未來,這個不就是都蹉跎了時光。人應該什麼樣?安住當下,「預知將來結果,只問現在功夫」。你現在一言一行積的德,以後自然開花結果。我們在那裡懊惱,我們在那裡煩惱未來,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有害處,只有讓自己的身心愈來愈不快樂而已。
【皆當斬絕之矣。】
不要有這些妄念,貪念這些妄想,都把它放下。
【到此地位。】
能夠「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的念頭都沒有,到了這樣的境界。
【直造先天之境。】
其實這個『先天之境』,就是你的真心現前。我們剛剛寫到的「易」,易其實就是人的真心,「無私也,無為也」,他沒有這些妄念,「寂然不動」,不動妄念。
【即此便是實學。】
這『實學』能怎樣?「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他的人生能用德行,感通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來修養自己的道德,這是真實的學問。
而我們要了解到,人的貪念障礙自己的福分,貪念障福報;瞋恨心,脾氣很大,障自己的德能;是非不分、愚痴,障自己的智慧。念頭裡面常常都是這些貪瞋痴,就是最大的障礙,要放下。所以清靜心生智慧、生福報。接著雲谷先生講:
【汝未能無心。】
還達不到沒有這些妄念。
【但能持準提咒。】
能老老實實持準提咒。
【無記無數。】
不用刻意去記念了多少遍,只是專注的念每一個字就好。
【不令間斷。】
不要讓雜念冒出來,就專注來持誦,不間斷。
【持得純熟。】
持得非常熟練。達到什麼?
【於持中不持。】
持的時候沒有持的念頭。
【於不持中持。】
不持的時候那個正念、那個咒還是一直出來。
【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到了你的妄念都不會起來了,其實這個時候真心就現前了,人的誠心就現前了。至誠一定可以感通,一定可以改造命運。
這是把所有改命的方法教給他,到剛剛那一句,算全部引導完了。接著,師父領進門,修行要靠個人,接下來就是了凡先生自己要下功夫了,他才能得真實的利益。我們下一次再從了凡先生他如何斷惡修善,然後真正改造命運的事例,再來跟大家做交流。
好。謝謝大家!
评论